第3章控制组态

合集下载

第3章专家系统控制(3.4专家控制系统)

第3章专家系统控制(3.4专家控制系统)
13


知识源 —是与控制问题子任务有关的一些独立知识模块。



推理规则——采用“IF—THEN”产生式规则, 条件部分是全局数据库(黑板)或是局部数据 库中的状态描述,动作或结论部分是对黑板信 息或局部数据库内容的修改或添加。 局部数据库——存放与子任务相关的中间结果, 用框架表示,其中各槽的值即为这些中间结果。 操作原语——一类是对全局或局部数据库内容 的增添、删除和修改操作,另一类是对本知识 源或其他知识源的控制操作,包括激活、中止 和固定时间间隔等待或条件等待。
5
1. 专家 控制系 统的工 作原理

知识基子系统位于系统上层,对数值算法进行 决策、协调和组织,包含有定性的启发式知识, 进行符号推理,按专家系统的设计规范编码, 通过数值算法库与受控过程间接相连,连接的 信箱中有读或写信息的队列。
6
内部过程 的通信功 能如下:
① 出口信箱 将控制配置命令、控制算法的参数 变更值以及信息发送请求从知识基系统送往数值 算法部分。 ② 入口信箱 将算法执行结果、检测预报信号、 对于信息发送请求的答案、用户命令以及定时中 断信号分别从数值算法库、人一机接口及定时操 作部分送往知识基系统。
9
2. 知识基系统的内部组织和推理机制 (1)控制的知识表示

专家控制把系统视为基于知识的系统,系统包 含的知识信息可以表示如下:
10
数据库包括:




事实——已知的静态数据。例如传感器测量误 差、运行阈值、报警阈值、操作序列的约束条 件、受控过程的单元组态等。 证据——测量到的动态数据。例如传感器的输 出值、仪器仪表的测试结果等。 假设——由事实和证据推导提到的中间结果, 作为当前事实集合的补充。例如,通过各种参 数估计算法推得的状态估计等。 目标——系统的性能指标。例如对稳定性的要 求,对静态工作点的寻优,对现有控制规律是 否需要改进的判断等。

国电智深UE003-控制组态工具使用手册

国电智深UE003-控制组态工具使用手册
目录
目 录 .................................................................................................................................. I 第 1 章 概述 .................................................................................................................. - 1 -
EDPF NT-Plus
控制组态工具使用手册
(1.0 版)
编号 UE003 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2006 年 4 月
2
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本手册版权归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所有。
版本日期Βιβλιοθήκη REV 1.0 2006-5
修订历史
第一版
说明
2
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组态工具使用手册
1.1 Macrosoft Visio界面 .......................................................................................................... - 1 1.2 SAMA图组态流程 ............................................................................................................ - 2 1.3 相关文档........................................................................................................................... - 3 第 2 章 工具简介 ........................................................................................................... - 4 2.1 菜单................................................................................................................................... - 4 2.2 工具栏按钮....................................................................................................................... - 4 2.3 功能简述........................................................................................................................... - 5 2.4 其他常用按钮................................................................................................................... - 6 第 3 章 算法库............................................................................................................... - 7 3.1 分类................................................................................................................................... - 7 3.2 打开与关闭....................................................................................................................... - 8 第 4 章 绘图 ................................................................................................................ - 10 4.1 打开SAMA图 ................................................................................................................. - 10 4.2 引入算法图符................................................................................................................. - 10 4.3 算法连接......................................................................................................................... - 12 4.4 自定义属性..................................................................................................................... - 12 4.5 属性编辑......................................................................................................................... - 15 4.6 逻辑图与IO卡件图 ........................................................................................................ - 17 4.7 标题框............................................................................................................................. - 17 第 5 章 工具操作 ......................................................................................................... - 19 5.1 新建SAMA图 ................................................................................................................. - 19 5.2 导出SAMA图 ................................................................................................................. - 20 5.3 编译入库逻辑图............................................................................................................. - 22 -

第3章 国产集散型控制系统——HS2000

第3章 国产集散型控制系统——HS2000

2.I/O功能模板设计特点 I/O功能模版设计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输入/输出信号的转换、处理在I/O板极上即可完成,无 需主控制器参与,使系统的分散度增加,从而提高系统 的可靠性。 减轻了系统主控制器CPU的负荷,使系统的效率进一步提 高。 有效地对模板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实现故障自诊断。 减轻控制网络CNET上的数据流量,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一般情况下,I/O功能模版分为公共模版、I/O通道模 版和调理端子模版三大类。
第3章 国产集散型控制系统——HS2000
3.1 HS2000系统的基本特点 3.2 HS2000系统的基本组成 3.3 HS2000系统的硬件配置 3.4 HS2000系统的I/O现场控制站配置
3.5 HS2000系统的软件组态
3.1 HS2000系统的基本特点

高可靠性 直观、方便的操作平台 方便的维护手段 系统的开放性 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优良的系统性能
3.3.2 HS2000M中型集散型控制系统的配置
HS2000M中型控制系统是典型的“三站一线”结构,即 由 SNET系统网络连接多个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及I/O现场控 制站组成,如图3-3所示。每个I/O现场控制站内一般包括 1个主控组件和1~3个辅助组件,构成一个较大规模的工业 控制系统,是一个典型的集散型控制系统。 HS2000M中型控制系统的配置规模: 1) 工程师站:1台; 2) 操作员站:1~8台; 3) I/O现场控制站:1~20台。 其中:工程师站可以用操作员站复用;I/O现场控制站 可以配置成HS2000S;每个I/O站配置一个主控组件,0~3 个辅助组件。
I/O功能模板的型号定义如下:
4.现场电源 现场电源设置在I/O机柜中的上部,提供±24V、±12V 直流电压,为现场二线制变送器及I/O端子板供电。 现场电源的供电指标为: 输出电压范围:0~32V可调; 输出电流:0~3A。 5.I/O现场控制站的技术指标 I/O现场控制站的技术指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电源规格; 停电时存储器保护。

03组态

03组态
上一页 下报警记录:表明报警记录是否启动(1=启动;0=未启动)。 启动报警记录:表明报警记录是否启动( 启动 启动; 未启动 未启动)。 启动报警记录 $新报警:每当报警发生时,“$新报警”被系统自动设置为 。由工 新报警: 新报警” 新报警 每当报警发生时, 新报警 被系统自动设置为1。 程人员负责把该值恢复到0。 程人员负责把该值恢复到 。 $启动后台命令:表明后台命令是否启动(1=启动;0=未启动)。 启动后台命令: 启动; 未启动 未启动)。 启动后台命令 表明后台命令是否启动( 启动 $双机热备状态:表明双机热备中计算机的所处状态。 双机热备状态: 双机热备状态 表明双机热备中计算机的所处状态。 $毫秒:返回当前系统的毫秒数。 毫秒:返回当前系统的毫秒数。 毫秒 $网络状态:用户通过引用网络上计算机的 网络状态的变量得到网络 网络状态: 网络状态 用户通过引用网络上计算机的$网络状态的变量得到网络 通讯的状态。 通讯的状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2 基本变量的定义
变量类型:在对话框中只能定义八种基本类型中的一种, 变量类型:在对话框中只能定义八种基本类型中的一种,用鼠标单击 变量类型下拉列表框列出可供选择的数据类型,当定义有结构模板时, 变量类型下拉列表框列出可供选择的数据类型,当定义有结构模板时, 一个结构模板就是一种变量类型。 一个结构模板就是一种变量类型。 描述:此编辑框用于编辑和显示数据变量的注释信息。 描述:此编辑框用于编辑和显示数据变量的注释信息。例如若想在报 警窗口中显示某变量的描述信息,可在定义变量时, 警窗口中显示某变量的描述信息,可在定义变量时,在描述编辑框中 加入适当说明,并在报警窗口中加上描述项, 加入适当说明,并在报警窗口中加上描述项,则在运行系统的报警窗 口中可见该变量的描述信息,最长不超过39 个字符。 口中可见该变量的描述信息,最长不超过 个字符。 变化灵敏度:数据类型为模拟量或长整型时此项有效。 变化灵敏度:数据类型为模拟量或长整型时此项有效。只有当该数据 变量的值变化幅度超过“变化灵敏度” 组态王” 变量的值变化幅度超过“变化灵敏度”时,“组态王”才更新与之相 连接的图素(缺省为0)。 连接的图素(缺省为 )。 最小值:指该变量值在数据库中的下限。 最小值:指该变量值在数据库中的下限。

供热厂DCS控制系统设计

供热厂DCS控制系统设计

题目:热电厂DCS控制系统设计学院:信息电子技术学院年级: 10级专业:自动化技术*名:***学号: **********指导教师:***摘要DCS的结构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其实质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一种新型控制技术。

它是由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测量控制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和人机接口技术相互渗透发展而产生。

目前,分散控制系统已经发展成为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装置的主流。

本设计为供热厂DCS控制组态设计。

主要通过数据采集系统(DAS)采集模拟量和开关量信号,模拟量控制系统(MCS)控制水流量、水温等参数、顺序控制系统(SCS)控制辅机及其设备的启停和联锁控制、主燃料跳闸系统(MFT)完成锅炉保护功能。

达到有效监测和控制供热厂锅炉运行的目的。

论文引用了国电智深的EDPF-NT+ DCS控制系统,主要技术;在掌握该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的基础上,论文以供热厂锅炉为控制对象,应用EDPF-NT+系统进行了硬件选型和系统组态;论文最后以流量和水温监控为重点进行控制组态的实现,以热网循环泵监控为重点进行SCS控制组态的实现,以PLC300与卡件的通讯进行对燃烧器的监控。

最终全面实现了EDPF-NT+系统在供热厂的DCS控制功能。

生产实践将证明热电厂DCS控制组态设计和实现是热电厂可靠、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

关键字:DCS;EDPF-NT+系统;供热厂;组态AbstractThe structure of DCS is a distributed system, and its essence is a kind of new control technology for centralized monitoring,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using computer technology. It is composed of computer technology, sig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and human-machine interfac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mutual penetration. At present, the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he automatic control devic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process.The design for the configuration design of DCS control heating plant. Mainly through th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DAS) acquisition of analog and switch quantity signal, analog control system (MCS) to control the water flow, water temperature and other parameters, the sequence control system (SCS) control auxiliary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start and stop and interlock control, main fuel trip system (MFT) to complete the boiler protection function.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boiler heating plant operating purposes.The paper quoted EDPF-NT+ DCS control system, Ne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the main technology;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grasp the features of the system, then the heating plant unit as the control object, the application of EDPF-NT+ system for the selection of hardware and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system; finally, the flow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as the focus for the McS control configurationimplement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irculation pump control as the focus for SCS control configur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urner as the focus for MFT configuration. Eventually, the full realization of the EDPF-NT+ system control function in the heating plant DCS.Practice will prove that the thermal power plant DCS control and configuration design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reliable, safe operation of thermal power plant.Key words:DCS;EDPF-NT+ System;Heating Plant;Customized—cOnfigur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 章绪论 (1)1.1 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1)1.2 分散控制系统的结构 (2)1.3 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 (4)1.3.1 分级阶梯控制 (4)1.3.2 分散控制 (4)1.3.3 自治和协调性 (4)1.3.4 开放系统 (5)第 2 章EDPF-NT+系统和硬件组成 (7)2.1 概述 (7)2.1.1 分布式处理单元 (8)2.1.2 I/O模块 (11)2.1.3 电源单元 (12)2.1.4 过程控制柜 (12)2.1.5 通讯网络 (13)2.1.6 IO 总线中继器 (14)2.2 系统接地 (14)2.3 系统供电 (15)2.4 EDPF-NT+组态软件 (16)2.4.1 集散控制系统组态概念 (16)2.4.2 EDPF-NT+组态软件特点 (16)2.4.3 组态内容 (16)2.4.4 组态流程如下所示 (18)2.5 EDPF-NT+组态软件各个站的功能 (18)2.5.1 ENG站-工程师站 (18)2.5.2 OPR-操作员站 (18)2.5.3 HSR站(历史数据检索站) (19)2.5.4 LOG站(制表站) (19)2.5.5 CAC站(计算站) (19)2.5.6 DPU站(分布式过程处理器) (19)第 3 章硬件选型和系统组态 (21)3.1 设计内容及要求 (21)3.2 前期设计 (21)3.2.1 热工检测及控制 (22)3.3 硬件选型 (24)3.4 系统接地 (28)3.5 系统供电 (29)3.6 系统组态 (34)第 4 章控制方案的组态 (42)4.1 热网循环泵的连锁控制 (42)4.2 热网循环泵的PID控制 (43)结论 (45)致谢 (46)参考文献 (46)附录A (48)第 1 章绪论1.1 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分散控制系统就是以大型工业生产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日益复杂的控制对象为前提,从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的角度出发,按照系统工程中分解与协调的原则研制开发出来的,以微处理机为核心,结合了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CRT显示技术的新型控制系统。

第3章组态王的画面的组态

第3章组态王的画面的组态

“属性”选项卡中包括对象的几何尺寸、颜色、样 式、填充等外观特性,定义对象是如何出现在画 面上。可以修改对象的“属性”中的相关值来改 变对象的外观,如修改圆的背景颜色为红色,线 颜色为绿色。
青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5
组态软件及其应用
“事件”选项卡包括对象的鼠标、键盘等操作设置 及对象属性引发的动作设置等,如图3-13所示。 可以为各种“事件”添加相应的动作和动态效果。
"Color value_container" "Color_input"
组态: -Events/ Option Group/ Miscellaneous/ Object Change/ C-action: int input; input=GetTagDWord("Color_input"); switch (input) { case 1: SetTagDWord("Colorvalue_container",CO_RED); break; case 2: SetTagDWord("Colorvalue_container",CO_GREEN); break; case 4: SetTagDWord("Colorvalue_container",CO_BLUE); break; } - Properties/ Option Group/ Output-input/ Selected Field/ Dynamic / Tag: Color_input
青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13
组态软件及其应用
6、C动作
练习1
输入输出换算:I/O域1+100=I/O域2
int back; back=GetTagWord(Tag6);

第3章S7300的配置与组态

第3章S7300的配置与组态
11
第三章 S7—300 PLC的配置及组态
③CP342-2/ CP343-2通信处理器模板 用于实现S7-300到AS-I接口总线的连接。 ④CP342-5通信处理器模板 用于实现S7-300到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连接。 ⑤CP343-1通信处理器模板 用于实现S7-300到工业以太网总线的连接。 ⑥CP343-1 TCP通信处理器模板 使用标准的 TCP / IP 通信协议,实现 S7-300 (只限 服务器)、 S7-400 (服务器和客户机)到工业以太网的连 接。 ⑦CP343-5通信处理器模板 用于实现S7-300到PROFIBUS-FMS现场总线的连接。 8.Ex输入/输出模板 Ex输入/输出模板主要用于有爆炸危险的场合,将自动 化系统中非本质 - 安全回路与过程中的本质- 安全回路分开。
12
第三章 S7—300 PLC的配置及组态
9.测试模板 ①仿真模板SM374 ②占位模板 DM370 10.编程设备PG/PC 11.人-机操作界面HM1 ①按钮面板 PP7和PP17 ②文本显示器TDI7 ③操作面板 OP3 、 OP7 、 OP17 、 OP27 、 OP37 、 OP37 / Pro ④触摸屏TP27、TP37 ⑤组态软件SIMATIC WinCC
PS
CP U
IM
0 256
4 272
8 288
12 304
16 320
20 336
24 352
28 368
1
数字量 模拟量
-
-
IM
32 384
36 400
40 416
44 432
48 448
52 464
56 480
60 496
2

输煤机传送带控制系统-第3章MCGS组态软件深入

输煤机传送带控制系统-第3章MCGS组态软件深入

输煤机传送带控制系统一、实验目的:1.掌握Omron-CPM1A可编程控制器的安装、I/O接线、I/O信号测试;2.掌握Omron-CPM1A袖珍编程器、PC机及可编程控制器的操作;3. 掌握用Omron-CPM1A编程语言编程的一般方法。

二、预习要点:1.认真复习PLC-CPM1A硬件、编程指令及编程方法;2.通过幻灯片演示及文字介绍,了解实验内容;3.根据实验要求安排实验路径,如果是小组实验,做好分工。

三、实验器材:1. 可编程控制器一个(CPM1A-主机);2. 实训板一块;3.袖珍编程器一个(PRO27);4.编程软件CX-PROGRAMMER-WIN98;5.RS232电缆一根;6.电动机3个;7.接触器3个;8.起动按钮和停止按钮各1只;9.所需连接导线及工具若干;10数字万用表一块四、输煤机传送带起动及停止过程及控制要求:☐输煤机传送带图片用一个起动按钮和一个停止按钮控制三级输煤机传送带,每级用一台电动机驱动。

为了使各皮带上不产生散货堆积现象,必须设定起动顺序和停止顺序。

☐输煤机传送带起动和停止过程起动顺序为:按起动按钮,电机1保持转动,延时5秒,电机2保持转动,延时6秒,电机3保持转动。

停止顺序为:按停止按钮,电机3保持停止,延时7秒,电机2保持停止,延时8秒,电机3保持停止。

☐输煤机传送带控制要求1. 按起动钮开始上述起动过程;2. 按停止钮停止上述停止过程;3. 主要用可逆移位指令对上述过程进行编程;4.用梯形图和助记符语言编程;五、I/O地址分配:六、各种图片下载:电路图:主电路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在线浏览。

电路图下载七、注意事项:1. 进行电气安装操作时,必须关断电源,以防人身事故的发生;2. 实验设备通电前必须经指导老师全面检查方可进行,以免造成设备的损坏;3.编写的程序必须经指导老师认可后才可进入运行调试,不得擅自行动;4.不得带电插拔RS232通信电缆,以免损坏PC和PLC的通信接口;5.电动机、接触器接线时注意安全(220V);6.实验完成后,对所有的器件应恢复到初始状态,并交指导教师查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第三章控制组态在我们把 I/A‟s系统软硬件到位安装好以后,要做的工作就是把控制方案组态到机器里,这样就可以开车了。

I/A‟s 提供了一些缺省的显示操作方法。

在这一章我们主要学习如何使用 CIO 组态器,以及 Compound、Block 的基本概念和一些重要的模块参数,如需深入了解看请随机资料。

1. 组合模块(Compound)和模块(Block)的概念图3-1 构筑了一个液位控制回路,现场测量信号通过FBM 的第四通道接到模拟信号输入模块AIN,将其转换成数字量交PID 模块处理,PID 模块按控制要求计算阀门的开度,最后由AOUT 模块将控制阀门开度的数字量转换成模拟信号再通过FBM 的第八通道送到现场。

其中 AIO001 是 FBM 的通讯地址 (letterbug)。

在这样一个简单的控制回路中就用到了AIN、PID 和AOUT 三个模块,而且这三个模块在回路中有密切的关系,我们通常把相互有联系的模块放在一个集合中,并把这个集合称为Compound 组合模块(或模块组合)。

控制回路由控制处理机中的组合模块和模块构成。

组合模块是实现控制方案的模块的逻辑集合。

模块是为实现某个控制任务的一组算法。

图3-2 表示组合模块与模块的关系。

组合模块提供了 I/A 系统集成控制(连续控制、梯形逻辑控制、顺序控制)的基础。

I/A 系统中的任一组合模块中的任一模块可以连接到另一个组合模块中的任何一个模块。

模块含有决定模块性能的参数,参数值的类型有实型(Real)、布尔型(Boolean)、整形(Integer)和字符串型(String)。

3-13-2图 3-2 Compound 和 Block 的关系(虚线内表示 CP )2. 组合模块(Compound )和模块(Block )的功能组合模块对它属下的模块提供下列功能: 按照报警优先级对过程报警进行屏蔽,对报警设备进行分组,指示当前报警的最高级别。

下面列出控制处理机集成控制软件按功能定义的模块类型及其基本功能。

至于详细的用法和参数请参考资料 B0193AX 《I/A Series Integrated Control Block Descriptions 》。

ACCUM (Accumulator) 积算模块ACCUM 积算模块用于计算模拟型输入信号(流量或脉冲数)的累计值,通常用作流量积算,用户可以清除、预设或保持模块的输出,积算模块可以串接起来使用。

AIN (Analog Input) 模拟信号输入模块AIN 模拟信号输入模块用于处理从模拟量输入类型的现场总线组件 (FBM) 或 (FBC) 来的单点输入信号,也可接受其它模块的信号。

它同时提供输入信号的修正、滤波、输出保持上次正常值、标度输出到所要求的工程单位、输入通道故障报警、超量程报警以及高、低绝对值报警。

AINR (Redundant Analog Input) 冗余的模拟信号输入模块AINR 模拟信号输入模块用于处理从冗余的模拟量输入类型的现场总线组件 (FBMs)或 (FBCs) 来的单点输入信号,也可接受二个其它模块的信号。

其它功能与 AIN 模块相同。

ALMPRI (Alarm Priority Change) 报警优先级更改模块报警优先级更改模块可以动态地更改某个模块的报警点的优先级使得该报警点的报警优先级随过程的工况而改变。

它有 5 个布尔输入 PR_INj ( j=1~5 ) 第 j 个为“1”时,就将第j 级优先级从PRIOUT 输出。

当PR_INi 与PR_INj (i<j)的输入同时为“1”时,PRIOUT=i 。

AOUT (Analog Output) 模拟信号输出模块模拟信号输出模块将一个单点模拟输出信号送往模拟量输出类型的现场总线组件的某个通道,它同时提供带偏置的手/自动功能,输出信号限制以及输出通道故障报警。

AOUTR (Redundant Analog Output) 冗余的模拟信号输出模块其功能与 AOUT 模块基本相同。

BIAS (Bias) 偏置模块偏置模块的输出测量值(MEAS) 和偏置值(BIAS) 之和。

这两个输入可以分别进行标度。

同时,模块提供测量值报警。

但它不提供输出报警。

BLNALM (Boolean Alarm) 布尔 (开关/逻辑状态) 报警模块本模块可对 8 个布尔输入 IN_j (开关/逻辑状态) 进行监视,可对每一个布尔输入进行翻转 IV0_j,并定义该点的报警名 ANM_j,以及逻辑“0”状态的报警信息和逻辑“1”状态的复原信息。

BOOL (Boolean Variable) 布尔变量模块本模块用来存储用户程序的布尔变量给其它控制模块使用,在组态时要把它插入在“END DATA”之前,不计模块个数,因为它不在Compound 中运行,所以也没有周期和相位这二个参数。

与其同一性质的模块还有:LONG、REAL 和 STRING。

CALC (Calculator) 计算模块计算模块提供50 步顺序执行的算术和逻辑运算,它能满足其它模块不易实现的特殊控制要求。

模块有 8 个实型输入,16 个布尔型输入,2 个整形输入,2 个长整形输入,4 个实型输出,8 个布尔型输出,6 个整形输出,2 个长整形输出,24 个中间存储器。

CALCA (Advanced Calculator) 高级计算模块高级计算模块的功能与计算模块基本相同,用计算模块编写的程序不需修改就可以直接在本模块中运行。

其不同点是; 本模块提供了双操作数的算术和逻辑运算指令,使程序可以缩短到用 CALC 编写程序的三分之一。

有一点要注意,本模块不提供输出限位功能,实际上本模块的实型、整型量输入输出参数没有量程的概念,而 CALC 有这个功能。

CHARC (Characterizer) 非线性函数模块本模块提供了对非线性函数用分段线性化来近似模拟的功能。

可定义最多 20 段折线来模拟一条曲线,模块的输出根据输入 (MEAS) 和用户所定义的多段折线产生。

本模块也可作为 AIN 模块的扩展模块为多个 AIN 模块提供分段线性化功能,这时本模块的位置必须在主模块(AIN)之前,并且 EXTOPT 参数取“1”(或“2”,用于热电偶)。

在 AIN 模块的 EXTBLK 上填入 Comp名:CHARC块名. BLKSTA。

CIN (Contact Input) 开关信号输入模块3-3对来自数字型 FBM、FBC (现场总线组件) 的一个单点的开关接点提供送往 CP 的一个接口,同时提供输入反相、输入接点状态报警和输入通道故障报警。

COUT (Contact Out) 开关信号输出模块本模块为其它模块输出的开关/逻辑信号送往数字型 FBM 组件输出提供一个接口,输出可以是静态的开/关式或脉冲式,用户可以定义脉冲宽度。

DEP (Dependent Sequence) 非独立顺序模块本模块提供顺序控制,可用来访问任何组合模块或模块的参数,也可用来激活其它顺序模块和监视模块 (MON),控制定时模块 (TIM) 中的定时器,以及发送信息到打印机,显示画面或历史数据库。

当同一组合模块中的例外型顺序模块 (EXC) 被激活时, DEP 模块自动暂停执行。

DGAP (Differential Gap) 二位间隙式控制模块本模块以测量值偏离设定值超过所设置的间隙( GAP ),调整二个开关型的输出OUTINC 和 OUTDEC 来控制开关阀或其它离散型设备,模块有二位二态和二位三态两种工作方式。

DPIDA (Distributed PIDA Controller) 分布式 PIDA 控制模块本模块的功能与 PIDA 相同,它可以装入现场总线组件 (FBM04、FBM17、FBM22) 中运行,从而提高了运行的速度。

运行周期 10~15ms 可组态,独立于 CP 周期, ECB52 提供了组态接口。

DSI (Display Station Interface) 显示站接口模块用来连接设备控制模块 (ECB14),提供面板显示站与 Compound/Block 之间的接口。

DTIME (Dead Time Compensator) 纯滞后补偿模块本模块的输出比输入滞后一定的时间,它主要用于补偿过程控制中的纯滞后作用。

ECB (Equipment Control Blocks) 设备控制模块本模块在 FBM 中运行,它是 FBM 与 CP 的接口软件。

EVENT (Event) 事件顺序报警模块本模块对在一个接点输入 FBM 中检测到的 32 个接点状态变化 (事件) 提供带时间标签的报警信息,它将检测到的状态变化保存在循环队列中。

同时提供 32 个开关型输出。

EXC (Exception Sequence) 例外型顺序模块其功能与独立型顺序模块 (IND) 和非独立顺序模块 (DEP) 类似,当它运行时会停止同一 Compound 中非独立顺序模块的运行,通常用于对非正常工况的校正作用。

FBTUNE (Feedback Self-Tuner) 反馈自整定模块本模块作为 PIDA 的辅助模块,用于 PIDA 模块的反馈自整定。

使用时 PIDA 的MODOPT 参数置 5,在 FBTUNE/FFTUNE 模块的 PIDBLK 参数上填入 PIDA 块的BLKSTA 参数。

3-4FFTUNE (Feed forward Self-Tuner) 前馈自整定模块本模块与上一模块一样是 PIDA 的辅助模块,区别仅在于它是前馈自整定。

GDEV (General Device) 通用设备控制模块提供对马达和空气开关阀的开/关控制和对 2 线或 3 线马达电路的运行/停止控制。

IND (Independent Sequence) 独立型顺序模块本模块功能与非独立、例外顺序模块类似,但它的运行不影响别的顺序模块的运行, 也不受其它顺序模块运行的影响。

LIM (Limiter) 位置和速率限制模块本模块对一个实型输入信号进行高/低限位(HOLIM/LLIM),以及对输入信号的变化速率(ROCOPT/ROCLIM)进行限制。

LLAG (Lead-Lag) 超前/滞后动态补偿模块对输入信号的变化,用输出动态的超前/滞后于输入来进行动态补偿。

模块可工作于超前/滞后方式或脉冲方式。

当工作于超前/滞后方式时,模块输出的稳态值为输入信号的稳态值加上偏置值,在脉冲工作方式时,输出的稳态值仅取决于模块的偏置参数 (BIAS)值。

LOGIC (Logic) 逻辑运算模块本模块具有逻辑运算和计时功能,除了算术运行外可以完全替代 CALC 模块,但其编程最多只有 15 步,参数也少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