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GSM底层网调整规划方案(合作方培训)
gsm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规划与优化教案

GSM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规划与优化教案第一章:GSM移动通信系统概述1.1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2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1.3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和组成1.4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和频道分配第二章:GSM网络规划基础2.1 网络规划的目标和流程2.2 无线传播环境和信号覆盖分析2.3 基站设备和参数设置2.4 网络规划中的数学模型和算法第三章:GSM网络优化基础3.1 网络优化的目标和流程3.2 网络性能指标和评估方法3.3 网络优化的方法和技巧3.4 网络优化工具和软件的使用第四章: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实施4.1 项目启动和前期准备4.2 现场勘查和数据收集4.3 网络规划和优化方案的设计4.4 方案实施和效果评估第五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案例分析5.1 案例一:城市网络规划与优化5.2 案例二:农村网络规划与优化5.3 案例三:复杂地形网络规划与优化5.4 案例四:网络升级和扩容工程第六章:GSM基站设计与布局6.1 基站设计的考虑因素6.2 基站天线的设计与选择6.3 基站室内布局与设备安装6.4 基站电源和冷却系统设计第七章:GSM网络传输规划7.1 传输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架构7.2 传输网络的规划与设计原则7.3 传输网络设备的选择与配置7.4 传输网络的优化与故障处理第八章:GSM核心网规划与优化8.1 核心网的架构和功能8.2 交换中心的规划与配置8.3 信令网的规划与优化8.4 数据网的规划与优化第九章:GSM无线资源管理9.1 无线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9.2 频率规划与频道分配9.3 小区规划与参数设置9.4 无线网络资源的动态调整与优化第十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案例分析(续)10.1 案例五:基于网络性能的规划与优化10.2 案例六:网络容量优化与扩容10.3 案例七:网络质量提升工程10.4 案例八:网络规划与优化的综合案例第十一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性能评估11.1 网络性能评估指标11.2 网络性能数据的收集与分析11.3 网络性能改善策略11.4 网络性能预测与优化第十二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工具和技术12.1 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工具概述12.2 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技术12.3 现场测试与数据分析12.4 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未来技术趋势第十三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法规遵从性13.1 无线电频率管理法规13.2 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试13.3 环境保护和健康安全13.4 法规遵从性的持续管理与更新第十四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项目管理14.1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4.2 网络规划与优化的项目规划14.3 项目执行与控制14.4 项目收尾与评估第十五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未来发展15.1 5G网络对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影响15.2 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机遇15.3 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创新技术15.4 行业发展趋势与职业规划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全面覆盖了GSM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各个方面,从系统概述到实际案例分析,涵盖了基站设计、传输规划、核心网规划、无线资源管理、性能评估、项目管理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
gsm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规划与优化教案

GSM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规划与优化教案第一章:GSM移动通信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GSM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掌握GSM系统的网络结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
1.2 教学内容GSM移动通信系统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GSM系统的网络结构:MSC、BTS、BSC等。
GSM系统的工作原理:信道分配、呼叫建立和数据传输。
GSM系统的关键技术: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和解码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GSM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
利用图表和示意图,展示GSM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关键技术。
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GSM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的理解程度。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GSM系统的网络结构图,加深对系统组成的理解。
第二章:GSM网络规划与设计2.1 教学目标掌握GSM网络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了解网络规划与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和计算方法。
2.2 教学内容GSM网络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覆盖范围、容量和质量等。
网络规划与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小区半径、基站密度、信道分配等。
网络规划与设计的计算方法:话务量预测、基站覆盖范围计算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讲解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利用计算软件,演示话务量预测和基站覆盖范围计算的过程。
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网络规划与设计原则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参数,进行简单的网络规划与设计计算。
第三章:GSM网络优化与调整3.1 教学目标掌握GSM网络优化与调整的方法和技巧。
了解网络优化与调整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3.2 教学内容GSM网络优化与调整的目标: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容量和质量等。
网络优化与调整的主要内容:基站调整、信道分配优化等。
网络优化与调整的方法和技巧:数据分析、现场测试和网络调整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际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网络优化与调整的案例,讲解方法和技巧。
GSM基础知识培训文档

一、网络优化工作概述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是指对正式投入运行的网络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对系统参数的调整与对系统设备配置的调整等技术手段,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同时也对网络今后的维护及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建议。
1、网络优化主要内容由于我国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网络建设周期短,扩容频繁,因此在工程中难免出现问题,造成大量隐性质量问题,这些网络质量问题虽然不会对整个网络产生大的破坏作用,但会造成局部网络质量的下降,从而降低网络的服务水平。
比如工程建设中的天线俯仰角都不是严格进行路测结果进行调整,而是随便设置角度,造成基站覆盖过远或过近,形成弱信号掉话。
同时工程中的小区参数一般都设置为默认值,各小区实际情况不同,难免出现不合理的地方,这些都需要在后期的网络优化中进行调整。
网络优化工作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
优化本身是由全网的频率规划、基站安装建设与系统参数设定完成后所产生的不正确性引出的。
网络优化是运行维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日常维护为基础的更高层次的维护工作,它不同于网络规划与工程建设,又与网络规划、工程建设密不可分。
定期地在扩容工程后进行网络优化,是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的最佳途径。
网络优化工程利用以路测直接收集来的移动网无线网络数据,网络资源参数与GSM网OMC平台采集的话务统计记录报告等一系列的数据,在带地理信息处理能力的平台上对测试数据加以地理化分析,在有经验的网络系统工程师的指导下,找出与改正网络现存问题,并调整系统,以提高网络的整体质量。
网络优化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无线网络优化系统的无线部分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它对无线网络的影响很大,其性能优劣常常成为决定移动通信网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当然,无线网络规划阶段考虑不到的问题,如无线电波传播的不确定性(障碍物的阻碍等)、基础设施变化(新商业区、街道、城区的重新安排)、取决于地点与时间的话务负荷(如运动场)、话务要求、用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的增加,都涉及到网络优化工作。
GSM系统网络规划

MOTOROLA-GSM系统网络优化一、前言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速度惊人,移动网络始终处于大规模建设状态,用户数量的增加往往超出了专家的预计。
在市场竞争的驱动下,移动网络不断扩容,网络规划不断调整,一期工程还未完成,新的一期建设又已启动,导致工程存在重叠现象。
由于网络始终处于建设阶段,而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进行优化,改进网络的规划和管理工作,从而影响到网络的运营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因此,改善网络通信质量,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二、网络状况分析网络优化一般需要结合OMC-R话务分析、CQT呼叫质量拨打测试、无线场强测试等项目,并结合基站的实际运行状况而展开。
1、OMC话务统计分析OMC话务统计是了解网络性能指标的重要途径,OMC话务统计报告具有全面的网络运行数据。
通过话务统计,可以了解各小区的话务量、信道可用率、TCH掉话率、SDCCH射频丢失率、拥塞率、切换成功率、接通率等指标,了解TCH、SDCCH、RACH 等信道占用和信令承载的情况,掌握全网话务分布和信令流量,从而可对存在的问题或潜在问题进行分析,为网络优化提供依据。
OMC话务统计结果具有原始数据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图表形式等多种显示方式,优化工作应根据所需检查的指标项和分析需求,选择合适的显示方式,以便分析。
2、路测路测设备提供用户位置、基站距离、接收信号强度、接收信号质量、切换点、六个邻小区状况、整频段扫频结果等,并可完整记录各项测试数据,便于后台分析。
测试数据可按地理位置统计分布,有效地反映无线小区的覆盖范围和干扰区,便于分析干扰源位置、确定频率配置是否合理、检查邻区关系、观察切换/掉话事件等。
此外,还可检查天馈系统的实际安装和性能是否达到设计期望。
常见测试方法包括:持续通话方式测试检查切换和邻区关系;Idle模式测试衡量各小区的话务承载量;扫频方式测试邻频干扰;自动重拨呼叫测试方式评估整网性能。
GSM网络优化培训

22
功率控制
为了在一定的通信质量下,尽量减小无线空间的干扰,GSM系统中具有MS 的功率控制能力。功率控制是否运用则可以通过设置参数“MS动态功率控制 状态”来确定。
28
小区禁止限制( Cell Bar Qualify ,CBQ)
1、定义:对于小区重叠覆盖的地区,根据每个小区容量大小、业务 量大小及各小区的功能差异,营运者一般都希望移动台在小区选择中 优先选择某些小区,即设定小区的优先级,这一功能可以通过设置参 数“小区禁止限制”(CBQ)来实现。
2、设置及影响:在通常情况下,所有的小区应设置优先级为“正 常”,即CBQ=0。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微蜂窝应用、双频组网等, 运营者可能希望移动台优先进入某种类型的小区,此时网络操作员可 以将这类小区的优先级设为“正常”,而将其它小区的优先级设为 “低”。 移动台在小区选择过程中,只有当优先级为“正常”的合适小区不存 在时(所谓合适是指各种参数符合小区选择的条件,即C1>0且小区 没有被禁止接入等),才会选择优先级较低的小区。
8
GSM工作频段的划分
(1)GSM900工作的无线频率分配为:
GSM900:890~915MHz 上行频率
935~960MHz 下行频率
双工间隔为45MHz,工作带宽为25MHz,载频间隔200KHz。
频道序号和频点标称中心频率的关系为:
fu(n)=890.200MHz+(n-1)×0.200MHz 上行频率
中国联通公司拥有10M的带宽,频道号为512~562
11
GSM工作频段的划分
gsm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规划与优化教案

GSM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规划与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GSM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网络架构。
2. 培养学生对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兴趣和意识。
3. 使学生掌握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GSM移动通信系统概述GSM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GSM系统的关键技术GSM网络架构及主要设备2. GSM网络规划基础频率规划覆盖规划容量规划3. GSM网络优化方法网络性能指标优化流程与方法优化工具与手段4. GSM基站参数调整基站参数设置原则基站参数调整方法基站参数优化效果评估5. GSM网络故障排查与处理常见故障类型及原因故障排查方法故障处理流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GSM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具体操作。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GSM移动通信原理与网络优化》。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教学。
3. 实验室设备:提供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实验设备,如基站模拟器、网络分析仪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室实践中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测试学生对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掌握程度。
六、GSM网络规划与优化工具1. 简介网络规划与优化常用的工具,如地图软件、网络规划软件等。
2. 教授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GSM网络规划与优化。
3. 练习使用这些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七、GSM网络模拟与仿真1. 介绍GSM网络模拟与仿真的基本概念。
2. 教授如何使用仿真软件来模拟GSM网络,以及如何通过仿真来优化网络。
企业培训-1GSM原理及网络优化培训 精品

为克服比特差错经常成串发生,而信道编码只在检测和 校正不太长的差错串时才最有效,利用交织可把一条消息中 相继比特隔开,将它们以非相继的方式发送,从而使成串的 差错化为较短的差错串。
一次交织在20MS话音内进行 二次交织在相邻的两个20MS话音间进行
1 9 17 25 33 40 48 56
449
(三)、信道编码 作用是克服无线信道中传输过程的误码。 由于在GSM系统中的无线信道为变参信道,传输时的
误码较为严重,采用信道编码能够检出和校正接收比特流 中的差错,克服无线信道的高误码缺点。信道编码的纠错 和检错原理可以从下面简单的例子看出:
假定要发送的信息是一个“0”或是一个“1”。为了提高 保护能力,以这样简单的方式添加3个比特,对于每一个比 特(0或1),只有一个有效的编码组(0000或1111)。如 果收到的不是0000或1111,就说明传输期间出现了差错, 差错的情况有三种,错一个比特、错二个比特和错三或四个 比特。由图例可见,错一个比特可以校正;错二个比特时不 能够校正,但能够检出;错三或四个比特才发生误码。所以, 这个简单的编码方式能够校正一个差错和检出二个差错。由 此例可见信道编码可以纠错和检错。
MRP频率分组(4/12)表
A1 B1 C1 D1 A2 B2 C2 D2 A3 B3 C3 D3
94 93 92 90 89 88 87 86 85 84 83 82
81 80 79 78 77 76 75 74 73 72 71 70
69 68 67 66 65 64 63 62 61 60 59 58
2、时间提前
01234567 32
由于采用了TDMA技术,因此要求移动台必须在指配 给它的时隙内发送,而在其余时间则必须保持沉默。否则 它将对使用同一载频上不同时隙的另一些移动台的呼叫造 成干扰。如图所示:
GSM网规网优专题培训教材双频网无线优化V1020PPT课件

目录
双频网概述 双频网的覆盖方式与组网方式 双频网无线参数含义及设置 双频话务均衡设置 案例
DCS1800的覆盖方式
内部公开▲
热点地区零星覆盖
在原有的GSM900的网络基础上,DCS1800只是在某几个(比如话务量比较 大)点形成覆盖区。此种覆盖方式只能短期缓解局部区域的容量问题。
特点:DCS1800吸收热点区域
C1算法
C1:小区的路损判决准则参数
C1 = (A-Max(B,0))
A=RXLEVEL-DL-RXLEV_ACCESS_MIN B = MS _TXPWR_MAX - P
RXLEVEL:移动台接收的平均电平 DL-RXLEV_ACCESS_MIN:移动台允许接入的最小接收电平 MS_TXPWR_MAX:控制信道最大功率电平 P:移动台最大输出电平
邻区测量结果。在剩余位置上报告本小区频段的邻区,若还有剩
余位置,报告其余邻区,而不管处于何种频段。
3
上报邻区表中各频段(除本小区频段外)的,信号最强的3个
邻区测量结果。在剩余位置上报告本小区频段的邻区,若还有剩
余位置,报告其余邻区,而不管处于何种频段。
小区选择参数
内部公开▲
小区选择
当手机开机或从盲区进入覆盖区时,手机监听到小区的信号和小区保持同步 后,扫描各小区的BCCH信道,并按照小区选择的优先级和C1>0准则选择合 适的小区驻留。
话务量,DCS1800基站布局分散, 初期频率规划简单,在1800M基 站配置容量小时,网络优化需要 解决SDCCH、TCH信道拥塞,双 频间的频繁切换;初期投资少。
DCS1800的覆盖方式
内部公开▲
连续覆盖
双频网的覆盖方式的特点在于它容易扩展,满足中长期容量的需要。由于它 采用连续覆盖方式,因此它的频段间的切换要比热点覆盖少得多,所以这种 方式的信令负能力,减少MSC的投资。利于引入竞争,降低 价格,增加了共用MSC的负荷会间接影响原来的设备的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网容量扩容方案
底层网信源替换方案
RRU替换基站方案
BBU
GSM900 4/0/0
3 7
后台重新配置小区参数
RRU
BTS BTS 28.5dBm
1 5 2 6
4
8
27.5dBm T1-7F/10dB 26.7dBm
节点功率和原来一致或对开通后的覆盖效果重新进行测试评 估后,调整新信源输出功率
-0.5dB/-0.3dB/4.36m -0.7dB/-0.4dB/6m -0.5dB/-0.3dB/4.36m
覆盖电梯 覆盖1F
26.3dBm PS1W-6F 22.8dBm
-0.7dB/-0.4dB/10m
22.2dBm 22.2dBm
21.4dBm 21.4dBm
-0.7dB/-0.4dB/10.93m
RRU3
覆盖区2
利旧光纤 新增尾纤 光纤直放 站近端机
远端机1 利旧光纤
RRU4
覆盖区3
重新配置小区参数,并根 据容量需求配置载频数量
远端机1 光纤割接
RRU5
覆盖区4
利旧光纤
远端机1
覆盖区5
节点功率和原来一致或对开通后覆盖效 果重新进行测试评估后,调整新信源
原则:一对一替换,确定组网结构,充分利用原光纤,规划容量,确保功率匹配 风险:需要确认现网已有光纤资源足够,光纤直放站采用单芯光纤,RRU采用双芯光纤。 若光纤资源预留不足,需要考虑再新布放光纤
说明: 1800M 1800M 1800M 1800M 1、方案设计时可以灵活组网,遵循光口级联、小区数目、总载波数的要求。 2、单RRU最大支持载频数为6个,超过6载频时,需要采用2台RRU(安装在一起)合路,主 物理站点 物理站点 物理站点 物理站点 RRU承载BCCH载波和TCH载波,从RRU承载其余TCH载波。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7
目录
底层网RRU组网及功率配置原则
目标网容量扩容方案
底层网信源替换方案
容量规划原则
容量原则 减容 原则上需要减容载频数小于等于3载频,不减容; 需要减容大于等于4载,适当减容; 原频上扩容 原网小于等于4载,需要扩容小于等于2载(总载小于等于6载),原频段上直接扩容 900M扩容 原网900M,需求6载以上配置,优先考虑小区分裂; 扩容
2、目标信道数= erlangB_device(目标话务量, 2%)
3、按照目标话务量要求,统计扩容后系统无线利用率,低于70%时调整各小区载频配置。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10
目录
底层网RRU组网及功率配置原则
T1-2F/10dB
-0.3dB/-0.2dB/2.91m
覆盖2F
(安装在6F电梯井道内)
-0.5dB/-0.3dB/4.36m
覆盖3F
新信源开通后通过对覆盖效果测试 评估,确定天馈系统是否需要调整
27.1dBm
原则:首先功率匹配(继承原网配置),确定扩容规划,优化性能系统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RRU共小区组网特性, 每小区支持1~6 载频配置
多RRU共小区规格 GBSS9.0 6RRU*6TRX ≤3个 BBU支持RRU独立小区和RRU共小区混合组网, 支持小区数≤6个 RRU独立小区和RRU共小区混合组网情况下 每台RRU载波数相加的总和≤48TRX 支持连续光口上的RRU共小区
-1dBm
33dBm
远端机
PS1
衰减器 衰减器
节点功率和原来一致或对开通后的覆盖效果 重新进行测试评估后,调整新信源输出功率
1m
ANT2/31.1dBm
新拉光纤传输不可达的情况 BTS 移频直放站替换方案(2)
RRU BBU
重新配置小区参数,并根 据容量需求配置载频数量
如果光纤传输不能达到移频直放站远端机位置,则直接用RRU 替换移频直放站的信源基站,移频直放站远端和近端机均保留。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9
小区扩容的原则和过程
目标话务量计算原则:
基于小区的实际忙时进行扩容,消除小区当前拥塞,并达到预测增长率目标。
无线利用率原则:
整网系统平均无线资源利用率原则上达到70%,不低于65%。
小区扩容过程:
1、目标话务量:弥补当前拥塞造成损失的话务+预测增长的话务量
RRU
对开通覆盖效果测试评估后,重新规划 切换区、调整外泄控制措施及天馈系统
室外宏基站
重新配置小区参数,并根 据容量需求配置载频数量
原则:确定传输资源,功率匹配,规划容量,覆盖与外泄漏评估与控制 风险:需要有可用路由进行光缆布放,光纤传输能够达到移频直放站远端机位置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16
BBU
移频直放站替换方案(1) 重新配置小区参数,并根 据容量需求配置载频数量
对开通覆盖效果测试评估后,重新规划 切换区、调整外泄控制措施及天馈系统
室外宏基站
如果能够光纤传输能够达到移频直放站远端机位置,则直接用 RRU替换移频直放站远端机即可,原信源基站直接拆除.
1m
ANT1/31.1dBm
近端机
原网1800M,需求6载以上配置,优先考虑小区分裂,继续使用1800M新小区;
1800M扩容 原网900M,总载需求大于6载小于等于12载,小区分裂不宜实施时,考虑上双频网; 双频网频点分配原则:基本上两频段网络配置一致,或1800M频点略多于900M;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2F(部分)
B2F(部分)-8F
9F-19F
RRU
3m(1/2"馈线)
20F、电梯
南塔
北塔
原则:确定替换数量、设计改造路由、匹配功率、小区规划、评估覆盖效果 风险:确保有光纤路由可用,需要重新拉光缆到干放位置,用RRU替换干放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15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底层网搬迁流程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18
Thank you
2013-7-12
Security Level:
移动GSM底层网调整规划方案
2011-1-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目录
底层网RRU组网及功率配置原则
目标网容量扩容方案
底层网信源替换方案
RRU替换无线直放站方案
节点功率和原来一致或对开通后的覆盖效果 重新进行测试评估后,调整新信源输出功率
26.6dBm -50dBm ANT1G-5F 0.0dBm 27dBm PS1W-1F 21.4dBm
无线接收信源基站 (室外宏基站)信号 新拉光纤传输
BBU
-2.2dB/-1.4dB/20m
覆盖1F 覆盖2F 覆盖3F
RRU发射功率(900M/1800M)
配置 S1 40W 每载波功率 46dBm
S2
S3 S4
20W
13W 10W
43dBm
41dBm 40dBm
S5
S6
说明:
7.5W
6W
38.7dBm
37.7dBm
1、单RRU最大支持6载频,超过6载波时,需要2个RRU合路; 2、底层网覆盖RRU采用单发模式,天馈使用1个射频输出端口。
RRU替换移频直放站方案
节点功率和原来一致或对开通后的覆盖效果 重新进行测试评估后,调整新信源输出功率
26.6dBm 0.0dBm 27dBm PS1W-1F 21.4dBm
无线接收信源基站 (室外宏基站)信号
-2.2dB/-1.4dB/20m
覆盖1F 覆盖2F 覆盖3F
新拉光纤传输可达的情况
RRU
RRU数量×小区载频数量 (共小区最大配置)
单个(CPRI)光口支持级联数(链型连接) 单BBU支持的小区数 单BBU支持的载波总数 能否支持跨光口共小区 说明: 1、 6 载波以上不能多RRU共小区;
2、考虑星型连接比链型连接稳定,因此,原则上先并联后级联。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注:同一个光口上的RRU要么各自独立成为一 个小区,要么全部RRU共一个小区。 说明:方案设计时可以灵活组网,遵循光口级联、小区数、总载波数的要求。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RRU不共小区组网举例
900M 900M
900M 900M
Huawei Confidential
底层网新建 BBU,新增小 区,重新规划容量、频点。
Page 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RU替换干放方案
BBU RRU 12芯光缆 BTS 5dB 12芯光缆
B4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