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门诊诊室的设计

合集下载

诊室的科学设置

诊室的科学设置

诊室的设置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规划。

以下是一些关于诊室设置的建议:
1. 明确功能和目标:在设置诊室时,首先需要明确诊室的功能和目标。

例如,如果是治疗疾病,需要考虑诊室的大小、通风、采光等;如果是检查,需要考虑仪器和设备的放置、患者的进出等。

2. 考虑患者的需求:诊室设置要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如隐私保护、舒适度、便捷性等。

例如,诊室的位置要便于患者进出,内部设计要考虑到患者的舒适度,同时要保护患者的隐私。

3. 空间布局:诊室的布局要合理,既要满足功能需求,也要充分利用空间。

例如,治疗室和检查室要相对独立,避免相互干扰;同时,要合理安排仪器和设备的摆放位置,方便医生操作。

4. 通风和采光:诊室的通风和采光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时间待在诊室的患者。

因此,在设置诊室时,要充分考虑通风和采光的需要,例如设置窗户、通风口等。

5. 环保和卫生:诊室的环境卫生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

因此,在设置诊室时,要考虑环保和卫生的因素,例如设置独立的卫生间、清洁设备等。

6. 配备专业的医疗设备: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诊室需要配备专业的医疗设备。

这些设备需要根据诊室的功能和需求进行选择和配置。

7. 标识和引导:在诊室的入口处,需要设置清晰的标识和引导,方便患者快速找到诊室。

同时,在诊室内也要有相应的标识和说明,
帮助患者了解诊室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总之,诊室的设置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目标。

普通门诊设计标准规范有哪些

普通门诊设计标准规范有哪些

普通门诊设计标准规范有哪些普通门诊设计标准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布局:门诊部的建筑布局应合理,通风、采光良好,空间充裕,方便患者进出就诊。

一般包括接待处、候诊区、诊室、护士站等功能区域。

2. 功能区域设置:接待处需要设有窗口,在接待时方便与患者交流,候诊区要设置座椅,并合理划分个别就座区域,提供足够的等候座位。

诊室需要设有医生诊断区、体检工作区、医疗设备摆放区等。

3. 卫生设施:门诊部应设有洗手间,并设置各种必要的洗手设施,如洗手台、瓷砖、清洁池等,以保证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卫生安全。

4. 医疗设备:门诊部需要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如CT机、X光机、心电图机等,以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医疗设备的摆放应符合操作流程,并要提供充足的工作空间。

5. 安全设施:门诊部需要配备适当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监控设备等,以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6. 病历室和药房:门诊部需要设有病历室和药房,病历室要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病历记录和归档,药房要有合适的储存空间,以便储存和管理药品。

7. 环境设计:门诊部的环境设计应注重舒适性和友好性,可以适当装饰墙面,设置绿化植物等,以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

8. 通风与空调系统:门诊部需要配备通风与空调系统,以保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提升患者的就诊体验。

9. 消防与安全设计:门诊部需要按照消防法规和建筑设计规范进行消防与安全设计,如设置逃生通道、疏散指示牌等,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迅速疏散。

10. 无障碍设计:门诊部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特殊需求,如残疾人士、孕妇等,进行无障碍设计,如设置坡道、扶手、轮椅通道等,以便患者能够便利进出。

还需要合理设置无障碍洗手间,满足残疾人士的特殊需求。

总之,普通门诊的设计规范涵盖建筑布局、功能区域设置、设备、环境、安全等多个方面,目的是为了提供舒适、便利、安全的就诊环境,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

简述医院门诊建筑方案

简述医院门诊建筑方案

简述医院门诊建筑方案
医院门诊建筑方案是医院门诊部分的建筑设计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便捷、舒适、高效的就诊环境。

门诊建筑方案通常包括建筑布局、功能分区、空间设计、设备配置等方面。

首先,在建筑布局方面,门诊建筑方案应能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满足医院的功能需求。

门诊部分通常包括接诊区、候诊区、医生诊室、检查室、治疗室、药房等功能区域,这些区域应相互连接、安排合理,使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能够流畅地完成流程。

其次,在功能分区方面,门诊建筑方案应将不同的功能区域分开,确保功能的独立性和私密性。

例如,候诊区和治疗室之间应有明确的界线和隔离,以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安全,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此外,在空间设计方面,门诊建筑方案应注重舒适性和人性化的设计。

此时,应考虑室内采光、通风、噪音控制等因素,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而安静的就诊环境。

候诊区应设有舒适的座椅、儿童游戏区、阅读区等设施,以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

最后,在设备配置方面,门诊建筑方案应根据不同的医疗服务需求配置相应的设备。

例如,设立检查室时,需要考虑放射类设备、血液采样设备等;药房需要设立药品储存、配药等设备。

同时,应为设备提供充足的空间,并考虑设备的布局和流程的合理性,以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医院门诊建筑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建筑布局、功能分区、空间设计、设备配置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提供一个便捷、舒适、高效的就诊环境,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和治疗效果。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

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门诊部综合门诊部一、科室设置㈠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

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

㈡医技科室必设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

根据开设的诊疗科目和工作需要,选设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等相应的医技科室以及病案资料室。

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医学检验有统一安排的,可不做要求)(三)其他开展手术项目的需增设手术室、换药室、抢救室。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留观室。

二、人员㈠至少有7名执业医师,必设科室至少各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㈡其它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备以下条件的执业医师:1、具有五年以上同一执业范围工作经历;2、具有与专科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㈢至少有8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㈣每个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三、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600 平方米。

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如下:1、X光室不少于60平方米(包括放射检查、洗片室、放射诊断室等)。

2、观察室每个单元不少于16平方米。

3、手术区域不少于40 平方米,手术室(间)不少于20 平方米。

(根据设置手术间数,区域面积依级递增)。

4、各科专业诊室独立设置,每室不少于10 平方米。

5、消毒供应室、化验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不少于15 平方米。

6、各辅助检查科室(如心电图检查室等)不少于15 平方米。

㈣设口腔科的,每牙科综合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

㈤公用面积不少于总使用面积的15%。

四、设备㈠基本设备诊桌、诊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心电图机、B超诊断仪。

㈡科室设备X光室:X线机化验室: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血液粘度测定仪、恒温箱、电冰箱、紫外线消毒灯。

急诊室:氧气瓶、人工呼吸机、电动吸引器、气管插管、洗胃机、心脏体外起搏器。

普通门诊设计标准要求有哪些

普通门诊设计标准要求有哪些

普通门诊设计标准要求有哪些普通门诊是医疗机构中的重要部分,为了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普通门诊的设计标准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 建筑设计要求:普通门诊的建筑设计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包括建筑结构、防火防灾、通风采光等方面的要求。

建筑结构要稳固耐用,能够承受正常使用负荷和地震、风力等自然灾害;门诊的室内布局要合理,通道畅通,能够满足病人和医务人员的需求。

2. 空间布局要求:普通门诊的空间布局应符合医疗服务的流程和实际需求。

包括前台接待区、候诊区、诊室、医技检查室、护士站、急救室等功能区域的设置和相互联系。

各个功能区域之间要有合理的距离和通道安排,确保医务人员和病人的流动顺畅。

3. 装修和装饰要求:普通门诊的装修和装饰要求应符合卫生环境和医疗服务的要求。

墙面、地面、天花板等装修材料应符合无菌和易清洁的要求;色彩搭配要舒适和谐,不宜过于刺眼;照明设施要充足明亮,以确保医务人员能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操作。

4. 设备设施要求:普通门诊的设备设施要求应满足医疗服务的需要。

包括诊察床、医疗仪器设备、医用家具、药品和耗材等物资的配置和储存安排。

设备设施要符合卫生和安全标准,能够满足医疗诊断和治疗的要求。

5. 卫生和环境要求:普通门诊的卫生和环境要求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服务标准。

包括消毒和清洁设备、卫生间和洗手间的配置、垃圾处理、病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门诊的卫生李云剑要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健康安全。

6. 医疗服务流程和常规操作要求:普通门诊的医疗服务流程和常规操作要求应符合国家和行业规范。

包括病人的接待和登记,病史采集和初步诊断,医嘱和处方的开具和发放等流程和操作。

医务人员在门诊工作中应按规定进行操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以上是普通门诊设计标准的一些基本要求,具体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和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以确保普通门诊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门诊部一站式服务中心设计

门诊部一站式服务中心设计

门诊部一站式服务中心设计1.空间规划和布局:门诊部一站式服务中心需要提供不同科室的医疗服务,例如内科、外科、妇科等。

因此,在空间规划上需要根据科室的功能和需求来设计合理的布局。

最好将相关科室放在一起,方便患者就诊。

2.环境舒适和人性化设计:患者通常在门诊部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就诊,所以环境的舒适性是很重要的。

可以设置舒适的休息区、提供免费的茶水和咖啡等,让患者感到宾至如归。

同时,在室内也要注重细节的设计,比如提供便于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使用的扶手和坡道,提供足够的座位等。

3.医疗设备和技术支持:门诊部一站式服务中心必须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支持。

这些设备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此外,还可以考虑引入远程医疗技术,让专家可以通过视频会诊方式参与诊断和治疗过程。

4.信息化管理系统:门诊部一站式服务中心需要一个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提高流程的效率和患者的体验。

这样一个系统可以通过预约、挂号、排队、缴费等功能来简化患者就诊的流程,减少等待时间和排队时间。

5.人员培训和管理:为了实现门诊部一站式服务中心的目标,需要具备专业的医疗团队和管理团队。

医疗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素养。

管理团队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以确保整个门诊部的运作顺利。

最后,门诊部一站式服务中心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到可持续发展。

例如,可以使用可再生能源来供电,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此外,还可以设置垃圾分类和回收设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这些设计,门诊部一站式服务中心不仅能够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还能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医院门诊部设计方案

医院门诊部设计方案

医院门诊部设计方案医院门诊部设计方案一、设计思路:1. 环境舒适:门诊部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患者提供首次就医的服务,因此设计应注重提供舒适的环境。

门诊部的室内空间应明亮宽敞,布置简洁大方,营造温馨、安静的就医氛围。

2. 区域划分合理:门诊部需按功能划分不同的区域,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的科室。

门诊部应包括挂号处、候诊区、检查区、药房等。

3. 功能匹配:门诊部为患者提供各种就医服务,设计应根据不同的科室需求进行功能匹配。

例如,检查区设计合理的检查室、采样室、心电图室等。

药房应考虑到患者取药的便利性,提供充足的药品存储空间和药品发放窗口。

4. 清晰的导向标识:门诊部是患者就医的第一站,因此在设计中应该注重导向标识的设置。

在关键位置设置指示牌和指示箭头,帮助患者快速找到自己的目的科室,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和迷失。

二、布局规划:1. 挂号处:挂号处应位于门诊部的入口处,为患者提供挂号服务。

在挂号处应设置工作台和舒适的候诊座椅,并配备必要的挂号器材和电脑系统。

2. 候诊区:候诊区应位于挂号处后方,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

候诊区应设置宽敞明亮的座椅,方便患者等候。

同时,应提供便利设施,如饮水机、公共电话等。

3. 检查区:检查区应紧邻候诊区,方便患者进行各种常规检查。

检查区应设置合理的检查室和设备,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检查区应设置舒适的座位,供患者等候。

4. 药房:药房应位于门诊部的中央位置,方便患者取药。

药房应设置合理的药品存储架和药品发放窗口,以提高发药效率。

三、装饰设计:1. 墙面:门诊部的墙面应选择明亮、柔和的颜色,使患者感到温暖和舒适。

可以选择浅黄色、浅蓝色等颜色,同时可以在墙面上吊挂医疗健康宣传画,增加室内氛围。

2. 照明:门诊部的照明应明亮而柔和,以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可以采用天花板上的吸顶灯和壁灯相结合的方式,以保证整体照明效果。

3. 地板:门诊部的地板应采用防滑耐磨的材质,如瓷砖或橡胶地板。

医院门诊部设计方案

医院门诊部设计方案

医院门诊部设计方案首先,门诊部的平面布局应该尽可能简洁明了,以提供方便的就诊流程。

门诊部的主通道应被精心设计成直线形式,以减少患者在门诊大厅内的迷茫感。

大厅内的座位应该充足且宽敞,以方便待诊患者的候诊。

此外,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患者预留有无障碍通道和专用座位是必要的。

在就诊区域方面,需要设计合理的诊室和候诊区域。

诊室应该足够宽敞,以容纳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交流、病史记录和体格检查等活动。

在设备方面,应该提供必要的医疗设备,如医用电脑、电子病历系统、血压计和听诊器等。

候诊区域可以设立在诊室的外部,以减少占用医生工作空间的情况。

候诊区域的设计应该舒适宽敞,提供充足的座位,以及必要的报刊杂志和电视等娱乐设施。

此外,门诊部还应考虑到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应该设立合理的工作区域,并提供充足的存储空间。

医生办公室应与诊室相邻,方便医生对患者的随访和病例研究。

护士站应与诊室接近,以便护士随时协助医生。

相关药物和医疗设备的储存区域也应设在医护人员容易接触到的位置。

最后,卫生间和洗手间的位置和数量也需要充分考虑。

门诊部的卫生间应设置在容易被患者找到的地方,并设有无障碍通道。

卫生间的数量应根据门诊部的规模和每日患者量来决定。

此外,还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盆,并配备洗手液和纸巾等卫生用品。

总而言之,医院门诊部的设计方案需要考虑患者就诊体验、医疗人员工作效率和医疗设备安排等多个因素。

通过合理的平面布局、宽敞明亮的空间、现代化的设施和舒适便利的配套设施,可以提高门诊部的服务水平,满足患者的需求,并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儿童诊室设计图 新时代儿童诊室实景照片
63
ACADEMI、规范,结合医院建设项目的成
功经验和教训,普通诊室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将使用功能放在第一位; 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医护、患者、家属、后勤
人员的需求和感受; 诊室内流程要合理,尽可能避免交叉与往返; 诊室内水电点位根据诊室内流程来排布,尽可
Doi:10.3969/j.issn.1671-9174.2018.11.001
医院科室众多,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 产科、中医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其门 诊诊室也分为多种不同类型,例如诊断室、诊查室、 诊疗室等。由于不同科室的诊疗需求不同,所以许 多科室的诊室布局形式、面积大小各有不同。本文 仅讨论最简单的诊室形式,如内科外科通用型诊室 的“一桌两椅一床”模式。
能定位、科室占比关系等综合考虑。如果在单一专 科医院中,可以不用考虑诊室的几种形式,按需求 排布即可;但在综合医院中,单一形式诊室的位置 设计还要考虑上下左右的用房情况,以及上下管线、 建筑柱网情况等。诊室划分应重点注意以下事项:
诊室内的分区、流线; 背靠背形式的诊室模式更经济; 诊室开门位置与患者诊疗方式有关; 诊室的开间尺寸与比例关系随着诊室设备、服
❸ ❼
❽ ❹



❸ 不符合医生工作流程的普通诊室排布图
❽ 排布不合理的普通诊室(所有水点排布在主梁上)
❹ 诊室内不合理流程(左)与合理流程(右)
❾ 双廊诊室布局图
❺❻ 流程合理的标准诊室效果图
不符合医生工作流程的双廊诊室布局图
❼ 排布不合理的普通诊室(8400mm 柱距分隔诊室图) 不按柱距模数划分的诊室
随着大跨度、大空间技术的应用,很多医院采 用了 8400mm 的大柱距,如果门诊诊室仍然机械地 按照原来的模式设计,必然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如
62

❶ 楔形柱网、大柱距下的 诊室排布图 ❷ 机械式 8400mm 大柱距 下的诊室排布图 ❷
Volume 19 November 2018 规划设计 | PLAN & DESIGN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sign of general outpatient clinics in hospitals,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of design of clinics, and explains the precautions for the division of clinics. Keywords: Clinic design; Medical procedure; The width of the clinic room
成影响。 有观点认为,诊室的门应开在右上方。其实诊
室的门开在哪里,国家规范与行业标准里并没有固 定的要求。
( 三 )诊室面宽混乱 民营医院为了提高建筑面积的利用效率,往往
尽力压缩诊室面积,甚至违反建筑与室内设计规范, 不按建筑柱距取模数,按自己臆想的尺寸划分诊室 面宽,这样一来,有些隔墙就会出现撞窗户的情况, 造成相对应的窗户打不开,两间房间将窗户分隔在 两侧,采光效果不好,整体体验感差;两诊室间的 隔墙不与上下梁对应,对于地面荷载是个很大的考 验,有些地方的隔墙到不了顶,事必造成相邻房间 隔音效果差;上下楼层可能功能不一致,房间分隔 方式不同,水、电系统走线、走管就无法保证顺序, 现场施工往往乱象丛生,稍不注意,就会出现水路、 电路错排,空调、排风不顺畅。
( 二 )流线不合理 规划常规诊室时,设计师大多按照柱网模数来
划分诊室,常常出现不同诊室的门、水盆设置在各个 诊室的相同位置,且门都开向同一个方向,而这种情 况有时会导致医生工作流线不够合理,见图 3、图 4。
近年来,有一种现象是门诊诊室采用双廊形式, 即单独划分出患者走廊与医护走廊,有观点称这与 医患矛盾有关。
果医院建筑外型是异形的,那么面积浪费现象会更 加明显,见图 1、图 2。
一、诊室设计的常见问题 ( 一 )面积的浪费 通常门诊诊室的设计一般都注重利用窗户进
行自然采光,基本不考虑功能与其中的摆设,只是 习惯性地按照柱距等分模式来划分门诊诊室。例 如 将 7600mm 的 柱 距 一 分 为 二, 分 为 两 间 传 统 诊室,除去隔墙,单间诊室面宽为 3600mm,如 果 长 轴 柱 距 不 变, 那 么 这 间 诊 室 的 大 小 应 该 是 3600mm×7600mm 左 右, 诊 室 面 积 大 于 27m2。 而一般门诊诊室仅需 10m2~15m2 即可满足需求, 过大的面积显然是一种浪费。
ACADEMIC FORUM / 学术论坛
浅谈普通门诊诊室的设计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DESIGN OF GENERAL OUTPATIENT CLINIC
文 / 刘建军 By Liu Jianjun
摘 要: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普通门诊诊室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诊室设计的原则,并阐述了诊室划分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诊室设计;医疗流程;诊室开间
能考虑绿色规划、功能合并,减少不必要的施工浪费; 诊室宜有窗,满足自然采光通风; 随着诊室功能的调整、医疗家具的创新与发展,
应有不同形式的诊室出现,来配合医疗功能的实现; 在面积充分、不影响患者就诊的情况下,可以
设置双廊诊室,但要注意诊室的类别,不是所有科 室的诊室都适合采用双廊。
三、诊室划分的注意事项 门诊诊室的设计排布要根据本栋医疗建筑的功
门诊诊室采用双廊形式还是单廊模式,并没有 明确要求,采用何种模式取决于业主偏好与要求。 双廊的优势在于医护人员有单独的通道,方便出行; 缺点是医护走廊会占用大量有效面积,而且诊室内 就没有窗了,许多学科诊室对自然光的需要是必须 的,如中医科、内科、外科、口腔科、皮肤科等, 只有在自然光下,才能辨别出皮肤或是牙齿的无损 颜色。如果在医生通道上加窗,过往的医护人员对 诊室内患者的隐私以及就诊医生的诊疗行为都会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