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备件ABC分类管理

合集下载

设备ABC分类管理规定

设备ABC分类管理规定

设备ABC分类管理规定一、目的现代设备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很多, ABC分类管理法就是其中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在设备管理中提出分类分级管理的方法,可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同时又防止设备管理中“眉毛胡子一把抓”或“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既能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又能兼顾一般,使有限的设备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为加强公司设备管理工作,细化设备分类管理,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职能,使所有设备得到有效管控,充分发挥设备的技术经济效率与效益,保证安全生产和设备的稳定运行,保持设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特制定本规定.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设备管理工作。

三、设备ABC分类标准ABC分类法又称主次因素分析法,它是从帕累托曲线转化而来的。

它是根据事物之间“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关系,对错综复杂的现象进行分类,从中找出最关键得少数(A类)和次要的多数(B类和C类)从而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关键的少数,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ABC分析法运用到设备管理中,就是把品质繁多的设备,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排队,然后针对不同类别的设备,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提高效率.我公司采取八因子法对设备进行关键设备分类,并依据2/8法则,取关键性指数高的20%为A类关键设备;设备的关键性指数Cr=K*C失效因子;C=失效的可能性(维修频次)潜在影响因子;K=D+(E+F+G)/3+(H+I+J)/3潜在危害因子(潜在EHS影响)D生产工时损失因子E单位生产工时损失时的产品价值损失因子F产品库存状态因子G维修资源需求因子H备机可靠性因子I维修费用因子J(一)A类设备:关键(重要)设备满足下列条件的为A类设备,1、根据八因子法关键性指数高的20%为A类关键设备;2、主要生产设备和主体生产设备。

在生产过程中起主体作用,承担产品生产过程,对产品质量、产量、工序直接影响的设备或机组。

备件的ABC分类管理法

备件的ABC分类管理法

备件的ABC分类管理法
备件管理是设备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备件的ABC分类管理法是设备备件管理中通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备件的ABC管理法是物资管理中ABC分类控制法在备件管理中的应用。

它是根据备件品种规格多、占用资金多和各类备件库存时间、价格差异大的特点,采用ABC分类控制法的分类原则而实行的库存管理办法,具体分类如表1-1和图1-1所示。

图1-1 各类备件的品种、价值分布曲线
表1-1 备件的ABC管理参考

备件ABC分类管理法的原理是将维修所需各类备件,按单价高低、用量大小、重要程度、采购难易,分为ABC三类。

对不同种类、不同特点的备件,应当采用不同的库存量控制方法。

A类备件的特点一般为储备期长(周转速度慢)、重要程度高、储备件数较少(通常只有一、二件)、采购制造较困难而价格又较高的备件。

对A类备件要重点控制,应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控制进货,尽量按最经济、最合理的批量和时间进行订货和采购。

可采取定时、定量进货供应,保证生产的正常需要。

对B类备件的控制不如A类那样严格,订货批量可以适当加大,时间可稍有机动,对库存量的控制也可比A类稍宽一些。

C类物资由于其耗用资金不太大而品种较多,为了简化物资管理,可按照计划需用量一次订货,或适当延长订货间隔期,减少订货次数。

备件abc管理的基本方法

备件abc管理的基本方法

备件abc管理的基本方法
备件ABC管理是一种根据备件的重要性和用量进行分类管理的
方法。

下面是备件ABC管理的基本方法:
1. 分类:将备件按照其重要性和用量分为A、B和C类。

一般来说,A类备件是关键备件,数量少但重要性高;B类备件是中等重要性备件,数量适中;C类备件是低重要性备件,数量较多但重要性相对较低。

2. 分析:对备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备件的使用频率、使用量、价值等因素。

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备件的分类。

3. 库存控制:根据备件的分类,制定不同的库存控制策略。

对于A类备件,应保持较低的库存量,但要保证及时供应;对于B类备件,可以保持适中的库存量;对于C类备件,可以保持较高的库存量。

4. 采购策略:根据备件的分类,制定不同的采购策略。

对于A 类备件,采取定期检查和定期订购的方式,以确保供应的及时性;对于B类备件,可以采取订购周期较长一些的方式;对于C类备件,可以采取批量采购的方式,以降低采购成本。

5. 监控和调整:定期监控备件的使用情况和库存情况,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随着时间的推移,备件的重要性和用量可能会发生变化,需要及时调整备件的分类和管理策略。

通过备件ABC管理的基本方法,可以实现备件的有效管理,减少库存成本,提高备件的供应效率,并确保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设备分类管理办法

设备分类管理办法

设备分类管理办法一.基本原理ABC分析法又称主次因素分析法,是从帕累托曲线转化而来的。

它是根据事物之间”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关系,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进行分类,从中找出最关键的少数(A类)和次要的多数(B类和C类),从而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关键的少数.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ABC分析法运用到设备管理中,就是把品种繁多的设备,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排队,然后针对不同类别的设备,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将重点管理和日常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传统的ABC分析法是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种类繁多的各种事物.按影响因素或事物属性所占比重或累计比重标准,进行统计、排列和分类,划分为A、B.C三部分.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这种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不能有效地综合反映各种设备对于企业生产的重要程度。

事实上.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种类繁多,价格差异很大,同一种设备也具有多种功能,由于人们观察设备的角度不同,对设备重要程度的认识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别。

在对生产设备进行二次ABC分析时,先设定多个评价标准,依据这些标准对每一类设备逐项进行评价,确定设备的单标准评价结果,即进行第一次ABC分析。

通过对各个评价标准设定不同的权数.将第一次的评价结果(即A.B.C)转换成不同分值.可以计算每种设备的综合评价分.以此来确定各种设备的类别,即进行第二次ABC分析。

通过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权数.可以对企业全部生产设备进行二次ABC分析法.找出那些“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管理。

二.实施过程1.确定评价标准苏州罗礼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设备共有1215台,设备价值从几千元到几百万元.有自己设计加工定做的,也有国外进口的。

由于生产的产品多样.批量小.大部分设备是小型化的.结构比较简单,但却都是不可缺少的。

根据设备的特点,在进行第一次ABC评价时.确定了六个方面的评价标准:(1)设备的原始价值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评为A:10万元以上50万以下评为B:10万元以下的评为C。

设备维修的ABC分类

设备维修的ABC分类

设备维修的ABC分类首先按照设备类别法,将设备按照动、静、电、仪分为四大类,再将每一类按照评分法分为ABC三类。

从生产因素(包括产品质量、产量)、安全因素、检修因素 (可靠性、维修性 )、经济因素 (价值) 和备用因素、备品备件因素六个方面进行评分,按设备的综合得分来划分设备类别。

综合评估得分在7.5分以上时为A类设备;综合评估得分在3.0分至7.5分之间时为B类设备;综合评估得分在3.0分以下的为C类设备。

各类设备建立设备维护台帐,详细记录设备的详细参数、备品备件、维修记录、技术革新记录等。

A类设备实行计划性维修管理。

计划性维修: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检修情况,制定设备的维修周期,并按照维修计划时间进行维修。

A类设备实行严格的日检、联检、维修。

A.1 日检:专业维护人员每天巡检三次A.2 联检:设备管理人员制定相应检查表实行每月联检方式(设备管理人员、设备专业维护人员、生产操作人员联合检查)。

A.3 台帐:对每台设备进行故障分析,建立设备履历,对重大故障进行报告,并组织实施技术革新,实行故障分析和备件损耗分析并建立安全库存。

A4 培训:培养专业的维护人员,加强三懂四会的培训。

A5 维修: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的运行情况,维修记录进行梳理,确定各设备各配件的更换周期,并对设备运行情况实施监测,开展预防性、计划性维修,确保机器一直处于可靠的状态。

B类设备实行预知性维修。

预知性维修:是根据日常的检查和监测,对设备出现自检报警、监测异常等情况判断设备的故障,并组织检维修。

B类设备实行严格的日检、月检。

B1. 日检:严格落实B类设备的日常检查保养、定期检查保养,专业维护人员实行每天2次检查;B.2 联检:设备管理人员制定相应检查表实行每月联检方式(设备专业维护人员、设备保养人联合检查)。

B3 台帐:对每台设备进行维护台帐。

加强日常的维护,填写由设备管理人员提供的设备润滑、检查保养表。

B4 培训:培养专业的维护人员,加强三懂四会的培训。

设备ABC等级管理实施方案

设备ABC等级管理实施方案

设备ABC等级管理实施方案1 .目的:通过制定分类办法对设备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根据设备的不同等级, 制定不同设备的巡检、维护保养、维修等方案,合理的安排人力将有限的资源(人力、财力和物力)应用于最重要的设备上,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2 .范围:XXX分厂辖属设备。

3 .职责:3.1 设备副经理职责:负责对现场设备的分类管理执行情况进行指导、监督、评价。

3.2 设备部职责:负责《意见》的具体编制、修订、组织实施、评价等工作;负责新上设备和变更设备进行重新分类评估;负责定期对《意见》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暂定一年);负责定期(暂定一个月)对车间级设备分类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督导,评价。

3.3 各车间职责:负责按照《意见》的要求,对车间配属设备进行评估、分类;负责建立运行管理制度、点检维修标准、管理评价流程,并对应建立各种管理记录;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评价。

4 .定义根据设备对生产、成本、安全和环保等方面影响的重要程度,将分厂的设备分为:A、B、C三个等级。

三个等级设备所占比重大致为:A级:5—7% ;B级:60% ;其余为C级。

A级设备作为关键设备进行管理。

A类设备:一旦故障或停机,会对生产、安全产生较大影响的设备。

必须有详细完整的设备档案管理,维修维护方式以时间为基准的计划维修和状态基准的预知预防性维护为主。

B类设备:该类设备故障或停机一般不会对生产、安全产生较大影响。

需要有较详细的设备档案。

该类设备以预知性维修为主,以现场检查为主要维护、维修依据。

C类设备:该类设备故障或停机不会对生产、安全产生影响,可以采用事后维修。

5 .具体评价标准以生产、安全环保、检修、经济、备用、备品备件等因素的影响程度为评价依据,采用关键因素判断法和因素分值评价法。

关键因素判断法是对关键因素进行是非判断,直接确定A级设备;因素分值评价法是对设备涵盖因素出现故障后的可能性影响设置虚拟分值及权重比例,进行分值评价。

关键因素判断法(直接确定为A类):对于属压力容器且所含介质为极度危害介质的设备;对于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规定的所属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强腐蚀介质的设备;对于输送介质属低危害介质,但设备在工艺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即一旦异常和紧急状况时可能引起其他设备造成严重的安全、环境影响事故的设备;对于发生事故造成影响较大的,发生事故或抱怨的可能性较高的设备;基本因素分值评价法(Y):计算公式:Y=Yl×0.3+Y2×0.2+Y3×0.15+Y4×0.05+Y5×0.15+Y6×0.16 .设备ABC等级管理标准7 .设备事故管理标准:(参照公司≪2021年设备事故管理办法》执行)8 .设备隐患(事故)处置流程:(参照《点检实名制实施意见》中隐患处置流程执行)9 .管理与考核:(参照《2021年设备绩效考核办法》执行)。

设备ABC分类法

设备ABC分类法

设备的ABC分类首先按照设备类别法,将设备按照动、静、电、仪分为四大类,再将每一类按照评分法分为ABC三类。

从生产因素(包括产品质量、产量)、安全因素、检修因素 (可靠性、维修性 )、经济因素 (价值) 和备用因素、备品备件因素六个方面进行评分,按设备的综合得分来划分设备类别。

综合评估得分在7.5分以上时为A类设备;综合评估得分在3.0分至7.5分之间时为B类设备;综合评估得分在3.0分以下的为C类设备。

各类设备建立设备维护台帐,详细记录设备的详细参数、备品备件、维修记录、技术革新记录等。

A类设备实行计划性维修管理。

计划性维修: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检修情况,制定设备的维修周期,并按照维修计划时间进行维修。

A类设备实行严格的日检、联检、维修。

A.1 日检:专业维护人员每天巡检三次A.2 联检:设备管理人员制定相应检查表实行每月联检方式(设备管理人员、设备专业维护人员、生产操作人员联合检查)。

A.3 台帐:对每台设备进行故障分析,建立设备履历,对重大故障进行报告,并组织实施技术革新,实行故障分析和备件损耗分析并建立安全库存。

A4 培训:培养专业的维护人员,加强三懂四会的培训。

A5 维修: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的运行情况,维修记录进行梳理,确定各设备各配件的更换周期,并对设备运行情况实施监测,开展预防性、计划性维修,确保机器一直处于可靠的状态。

B类设备实行预知性维修。

预知性维修:是根据日常的检查和监测,对设备出现自检报警、监测异常等情况判断设备的故障,并组织检维修。

B类设备实行严格的日检、月检。

B1. 日检:严格落实B类设备的日常检查保养、定期检查保养,专业维护人员实行每天2次检查;B.2 联检:设备管理人员制定相应检查表实行每月联检方式(设备专业维护人员、设备保养人联合检查)。

B3 台帐:对每台设备进行维护台帐。

加强日常的维护,填写由设备管理人员提供的设备润滑、检查保养表。

B4 培训:培养专业的维护人员,加强三懂四会的培训。

设备ABC分类管理规定

设备ABC分类管理规定

设备ABC分类管理规定一、目的现代设备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很多, ABC分类管理法就是其中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在设备管理中提出分类分级管理的方法,可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同时又防止设备管理中“眉毛胡子一把抓”或“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

既能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又能兼顾一般,使有限的设备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为加强公司设备管理工作,细化设备分类管理,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职能,使所有设备得到有效管控,充分发挥设备的技术经济效率与效益,保证安全生产和设备的稳定运行,保持设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设备管理工作。

三、设备ABC分类标准ABC分类法又称主次因素分析法,它是从帕累托曲线转化而来的。

它是根据事物之间“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关系,对错综复杂的现象进行分类,从中找出最关键得少数(A类)和次要的多数(B类和C类)从而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关键的少数,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ABC分析法运用到设备管理中,就是把品质繁多的设备,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排队,然后针对不同类别的设备,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提高效率。

我公司采取八因子法对设备进行关键设备分类,并依据2/8法则,取关键性指数高的20%为A类关键设备;设备的关键性指数Cr=K*C失效因子;C=失效的可能性(维修频次)潜在影响因子;K=D+(E+F+G)/3+(H+I+J)/3潜在危害因子(潜在EHS影响)D生产工时损失因子E单位生产工时损失时的产品价值损失因子F产品库存状态因子G维修资源需求因子H备机可靠性因子I维修费用因子J(一)A类设备:关键(重要)设备满足下列条件的为A类设备,1、根据八因子法关键性指数高的20%为A类关键设备;2、主要生产设备和主体生产设备。

在生产过程中起主体作用,承担产品生产过程,对产品质量、产量、工序直接影响的设备或机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备件ABC分类管理
为了更清淅进行设备备件的管理,加强各类备件管控,特推行设备备件的ABC分类管理,主要分类思路如下.
序号
分类
备件分类
主要内容
备注
1
A1(A1A)
设备备件
通用设备备件,如:
机械备件:轴承、油封、气缸、电磁阀、
电气备件:接触器、过流保护器、继电器、光电开关、行程开关、传感器、PLC、变频器
电子:烙铁头、AI、SMT刀具、网板等
设备正常运行必需损耗的、量较大的备件
5
C
工具器材
风批、扳手、刀具、电动及气动工具、维修工具、计量器具等
6
D
五金器件
电线、水暖器材、钢材、电工材料、紧固件、
7
E
辅助材料
油漆、物流管、胶箱、胶板、玻璃、手套、笔类、章类、等等
注:关键设备备件在A类的备件编码后加再加A作标识,如:A1A、A2A,其余不作识示!
真正用于设备维修的备件用设备上使用备件,如充注机、真空泵、打包机、叉车、高冲、长U机、电梯等等
真正用于设备维修的备件
3
A3
油品类
用于各类设备上使用的润滑油
真正用于设备维修的备件
4
B
设备耗材
总装:风批咀、快速接头、条码机备件等
部装:模具备件、芯轴、胀杆、挥发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