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六)——以新加坡为例
新加坡高等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
位 于 新加 坡 的马 来
。
的前 提下 允 许 各族 求 同 存 异 扬 长 补 短 而 分裂 和冲 突
亚 大学 更 名为 新 加坡 大学
治 邦 的 地位 国防
、
因此
,
在 国民教
,
新加 坡 于 一 九 五 九 年 六 月三 日 获 得 自
,
他们 坚 持 执 行 双 语轨 制 的 改 策
,
即
。
实行 内部 自治
;
防 止 高度 的 西 方 化 而 丢 掉 了 自己 的 木
。
十 四 个 蒙 尔 小 岛 组成
,
面 积 为 六 百 一 十六
,
来面 目
文明
。
他 们 提 倡 孔 孟 之 道 和 东方 悠 久的
,
主 岛面 积 五 百 八 十 七 点 六 平 方
一 九 七 九 年五 月
,
由 国 会议 员组 成
人 口 二 百 五 十八 万 人
人 大学
了东 方 文 化 的 传 统 与一 切 人 们 认 为 值 得 保
— 大学 成 为 新加 坡 的 两 所 最 高学 府
九八 O 年
,
。
南 洋大 学 的基金
直 到一
存 和珍 惜 的 东 西
。
新加 坡 最 高水平 的 教 学 和学 术
新 加坡 从立 国之 时 起 马来 语 ( 巫 语 ) 为 国语; 语 ( 中国 普 通 话 )
,
学 校 和 一 九 六三 年成 立 的 义 安 学 院
于一 九 六 七 年扩 充为 义 安 工 学 院
都 能 说 一 口 流利 的 普 通 话 过程中
.
它们的
。
新 加坡 的 教 育 方 针 和 政 策
新加坡教育体制发展现状

新加坡教育体制发展现状小编为大家介绍新加坡教育体制发展现状,希望对店铺的同学有所帮助。
想了解更多留学精彩内容,为你详细解答。
去新加坡留学的人数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就读的性价比非常高。
新加坡店铺优势的逐渐体现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渴望进行留学新加坡。
根据学生的反映状况来看,新加坡留学的教育是趋向去全球化的。
作为一个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城市国家,要保持经济增长,必将自己的繁荣定位在全球化上。
具体在教育上,则坚持教育全球化的取向。
由于独特的语言、制度、历史等原因,新加坡教育体制与西方教育体制可以直接接轨。
在中小学阶段,新加坡延用的基本是东方教育模式,而到了大学阶段,青年既可以在国内接受教育,也可以选择到海外留学。
新加坡为所有学生提供了东西方两种教育模式,新加坡的学生有自由选择两种教育模式的权利与优势。
因此去新加坡留学,学生的选择途径多样。
除了到海外读书,新加坡也引进国外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学生在国内便可享有国际名校的教育资源与成果。
新加坡同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的很多大学教育机构合作,在新加坡联合开办大学。
此外,新加坡的大学利用丰富的国际关系网,实施了很多国际合作项目,这些项目成了新加坡的大学与全球紧密相连的重要标志。
迄今较主要的一些国际合作项目包括:新加坡-斯坦福伙伴关系,新加坡-麻省理工联盟、康奈尔-南洋酒店管理学院,新加坡-华盛顿大学生物工程学联盟。
这些与国际名校的合作确保了新加坡的大学在科技和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除了与国际名校建立策略联盟,新加坡政府也大力吸引海外留学生。
新加坡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及制度,是融汇东西方教育成功的典范。
政府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普及国民教育的同时,也极其重视吸收海外留学生前来求学,并为他们提供奖学金。
新加坡店铺可以为学生提供奖学金的申请。
目前,新加坡有大学3所及理工学院5所、其他专业院校40多所,私立院校上百所。
各类中小学和国际学校360多所,是外国学生留学首选。
新加坡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率为 15 5 , . % 基本 上达 到 了吸 收 2% 82 0 的适 龄 青年 进 入 大
学 ,0进入工学院的目标。新加坡的高等教育已由此步 4%
入 大众化教 育 的发 展 时期。[ 3 ]
世 界 教 育信 息 2 0 .9 0 90
一
在实现 了高 等教 育 大众化 、 扩大 了高 等教 育规模 后 , 新加坡政 府意 识到提 高高等教 育质 量的重要 性 。 97 , 19 年
新加坡总理宣布将新加坡建设成为 “ 东方波士顿”, 把当
时新 加坡 的两 所大 学—— 新 加坡 国立大 学和 南洋 理 工学
院建 设成 为世界 一流 的教 育机 构 ,并要 求两 所学 校分 别
更深 层 次 的理 解 ; 第四 , 创造 更 优 良 的科研 和 教学 环 境 , 从而使 两所大学 能够聘 请到世 界一流 的教授和 研究 者。刚
性的~步,使新加坡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能在国家经济
发 展 中发 挥巨大作 用。[ 1 ]
新加坡 独 立后 的教 育格局 非 常落后 ,不但 没 有统 一
商业及管理 1% 8
二、 新加坡 高等教 育的规模 和专业结构
目前 , 新加坡 有 4 所大学 , 分别是新加坡 国立大学、
南洋 理工 大学 、 加坡 管理 大学 、 新 新跃大 学 。 中 , 其 前两 所
大学 为公 立大 学 , 能颁 发 直至 博 士学 位 的各 级 大学学 位 。
、
新加坡 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历史 图景
新 加坡 高 等 教 育 是 在 新 加 坡 独 立 后 逐 渐 发 展 起 来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分布演变与趋势预测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分布演变与趋势预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沿线国家与中国的教育交流不断增多,来华留学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本文将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分布的演变情况,并预测未来的趋势。
一、来华留学生总体数量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国际学生欢迎的留学目的地。
2018年,在校外国留学生达到了48.28万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占比逐年增加,已经成为中国留学生中重要的一支力量。
2010年至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总量由最初的6.49万人逐年攀升到了16.24万人,增长了149.77%。
其中,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增长较快,分别增长了236.94%和174.07%。
而中亚、西亚和非洲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相对较少,但增长率也均在90%以上。
总体上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呈现出比较快速的增长趋势。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专业领域也在不断变化。
在早期,沿线国家学生主要选择学习经济、管理和中文等专业,但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来华留学生的专业领域也在不断扩展。
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主要选择经济、管理、中文、医学、工程和理科等专业。
三、未来趋势预测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数量还将继续增加。
首先,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将进一步加强,留学生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
其次,中国的教育质量和水平也得到了全球的认可,吸引力不断提升。
最后,中国政府和高校也在不断加大留学生的招收和资助力度,为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总的来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数量和比例将逐步增加,留学生的专业领域也会更加多样化。
中国高校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为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服务,同时也应该加强与沿线国家高校的合作和交流,共同促进教育的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七)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七)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
分析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助于为日后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文章通过分析斯洛伐克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结合中国与斯洛伐克的合作经验,为今后中国和斯洛伐克的高等教育合作提供政策建议。
文章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成果之一,此为第七部分。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现状;发展趋势;斯洛伐克一、斯洛伐克的高等教育发展概况(一)高等教育机构类型及高校教师入职标准斯洛伐克的高等教育学习项目可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为学士学位学习项目;第二级包括硕士学位学习项目、工程硕士学位学习项目、博士学位学习项目(the doctor’s degree study program);第三?指哲学博士学位学习项目(the PhD-degree study program)。
[1]斯洛伐克高等教育机构分为公立、州立、私立三类。
公立高等教育机构依据斯洛伐克《高等教育法》建立,学术自治主体是学术参议院、校长、科学委员会、纪律委员会,上述主体决定了机构内部的组织架构、活动管理;州立高等教育机构由斯洛伐克共和国政府部门设立;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由经过国家批准并在斯洛伐克注册的法人实体设立。
[2]高等院校员工包括学术教师、研究人员、艺术工作者及其他人员。
其中,学术教师分为教授、客座教授、副教授、讲师、助理讲师、外教等。
在斯洛伐克,所有高校教师须至少拥有硕士学位,且需通过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二)高等教育规模高校数量及在校学生人数是衡量高等教育规模的重要指标。
截至2016年,斯洛伐克共有各类高等教育机构35所,其中公立高等教育机构20所,私立高等教育机构12所,州立高等教育机构3所[3]。
根据斯洛伐克统计局公布的数据[4],2008-2009年,斯洛伐克高等教育机构总人数有小幅度上升;2009-2016年,总人数处于持续下降状态。
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探析——以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

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探析——以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作者:翟俊卿巫文强来源:《世界教育信息》 2018年第3期摘要:文章以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从新加坡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追溯该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足迹,对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不同时期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借鉴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与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提供案例借鉴:成立专职部门负责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深化国际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设分校:加入国际大学联盟,参与地区与国际的多边对话,、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新加坡国立大学:政策分。
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个像新加坡这样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国家而言。
作为新加坡高等教育的典范,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University Singapore,NUS)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Education)发布的“2017 年度世界最具国际化的大学排名”(The World’s Most InternationalUniversities)中,新加坡国立大学高居第4 位[1]。
本文从新加坡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出发,追溯该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足迹,并对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这三个不同时期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进行剖析,同时以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对该校的国际化办学政策和战略进行深入分析。
一、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演变(一)起步期政策:积聚资源,力求迅速发展2000 年前,“国际化”一词虽未明确出现在新加坡政府与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资料中,但早在1992 年,NUS 与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联合开设的公共政策硕士课程项目启动仪式上,时任新加坡教育部长李玉全(Lee Yock Suan)指出,希望通过该项目让新加坡的学生进一步投入国际主义潮流,促进新加坡学生的对外交流,同时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一)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一)作者:刘进闫晓敏李兰香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8年第05期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我国与沿线各国加强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在高等教育领域发挥日益重要作用。
基于这一背景,“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研究国际课题组对两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长期从事和管理高等教育工作的教授——以色列巴伊兰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艾莉丝·本戴维-哈德(Iris BenDavid Hadar)和阿富汗高等教育部学术事务部副部长班伯瑞·穆罕默德·奥斯曼(Babury M.Osman)进行了访谈。
经过对访谈内容的提炼,了解到:以色列高等教育发展较快,与我国曾建立大学联盟作为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合作与交流平台,哈德教授在访谈中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阿富汗由于战乱,高等教育发展较为缓慢,中国曾给予该国相应资助,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下,阿富汗对两国共同参与高等教育领域的建设持支持态度。
文章基于两位教授的访谈内容,总结相关经验,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
①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现状;发展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综合国力上升,中国有能力、有意愿向亚太和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特别是为促进区域合作深入发展提出新倡议、新设想”[1]。
作为重要的公共产品之一,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增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民心相通。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先后经历了学习苏联、学习东亚、学习欧美的多次转向,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情况知之甚少(除俄罗斯、新加坡等少数国家外)。
2016年,首届“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国际会议于中国海南召开;2017年,“一带一路”学生流动与教育国际化研讨会再次于海南召开。
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大大加深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互通与交流。
在会议举办过程中,“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组先后多次对与会多国的著名高等教育学者进行深度访谈,以求通过人文交流更加深入地窥见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从中也对各国学界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态度、观感、期待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一带一路”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也是一项将要持续几十年的国家战略,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要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构架。为了更好地切实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培养大批熟悉并了解“一带一路”战略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一带一路”基层操作型人才保障,高等职业教育首当其冲。而新加坡高职教育发展速度之快,教学收效之好有目共睹。新加坡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基本满足了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其高职教育的成功已经得到世界的普遍认同。下面将从历史背景、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和师资培养等五方面对中国、新加坡高职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三、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
新加坡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准确定位、注重专项能力培养。其高职教育定位在培养一般科技人员,而不是技术工人,使得学生有较为宽泛的发展空间,向上可以发展为工程师,具有科技研发能力;向下可以发展为技术工人,具有制作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发展方向,其高职毕业生具有明显的动手能力优势。新加坡“教学工厂”的建立,使学生以市场为导向,将实习项目与企业项目相结合。学院可利用先进的设备进行校企合作,引领科技,还可提升和保持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研发能力,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一举多得。
中国高职教育的良好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开始的,它的直接动力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地发展。但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农村和城市封闭性管理的二元经济体制和社会政策,这为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新兴经济体,很多基础性经济要素还未完全加入到经济环境中并发挥作用,因此,中国还将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和社会各领域剧烈变动的过程,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人口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劳动参与率较高,这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的情况还存在,高职学校普遍受到冷落。同时,我国的高职学校同企业的关系普遍不太紧密,是较封闭的办学实体,这为教学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带来了阻碍。以上种种都表明中新两国高等教育有着不同的背景和起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新加坡的高等教育发展概况(一)新加坡的高等教育体系新加坡属于英联邦教育体系,提倡精英教育,其理念是让优质教育资源首先满足优质学生,以使教育效益最大化。
在新加坡,中学以后的教育主要可分为普通意义上的大学和中学后教育两类(见图1)。
大学即指普通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学后教育包括初级学院、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其他教育培训机构。
由图1可知,在经过中学后教育之后,学生能进入新加坡知名高等教育机构就读的几率不超过30%。
新加坡高等教育机构可分为公立高等教育机构和私立高等教育机构。
公立高等教育机构主要包括公立大学和公立学院。
公立大学主要有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NUS)、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NTU )、新加坡管理大学(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SMU )、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SUTD)、新加坡理工大学(Singapor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IT )、新加坡社会科学大学(Singapore 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s,SUSS)。
其中,NUS 与NTU 在2018年的QS 大学排行榜中分别位列第15名和第11名。
公立学院主要包括新加坡理工学院(Singapore Polytechnic,“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六)———以新加坡为例文/刘进张露瑶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
探讨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助于为日后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文章通过分析新加坡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结合中国与新加坡的合作经验,为今后中国和新加坡的高等教育合作提供些许建议。
文章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成果之一,此为第六部分。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现状;发展趋势;新加坡作者简介:刘进,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露瑶,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学术人才向中国流动的开放式“推-拉”模型(编号:71774015)图1新加坡的高等教育体系大学大学文凭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新加坡理工大学、新加坡社会科学大学类别文凭学校大学中学后教育20%5%-10%初级学院(3年)大学预科:剑桥“A”水准类别文凭学校理工学院(3年)专科南洋理工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义安理工学院共和理工学院淡马锡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2年)(中等职教)国家特级证书、高级证、工教局证工艺教育局东、中、西区学院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劳动市场(就业)类别文凭学校2018年第11期SP)、义安理工学院(Ngee Ann Polytechnic,NP)、淡马锡理工学院(Temasek Polytechnic,TP)、南洋理工学院(Nanyang Polytechnic,NYP)、共和理工学院(Republic Polytechnic,RP)。
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主要以拉萨尔艺术学院(LASALLE College of the Arts,LASALLE)、南洋艺术学院(Nanyang Academy of Fine Arts,NAFA)为代表,这两所院校均为提供艺术类高等教育服务的私立机构。
此外,新加坡政府设有建筑与施工管理局(BCA Academy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BCA)、新加坡民航学院(Singapore Aviation Academy,SAA)、新加坡知识产权局(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of Singapore,IPOS)等附属教育机构,提供行业特定的文凭和学位证书课程,但这些机构不在新加坡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范围之内。
(二)新加坡的高等教育经费新加坡的年度政府支出中,教育支出占20%,仅次于国防支出[1]。
2007-2016年,新加坡政府的教育总支出逐年递增,教育发展性支出在2007-2011年不断上升,2011年后开始稍有下降(见表1)。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新加坡2011年的国庆节讲话上强调,要进一步发展学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2]。
2011年,新加坡教育部工作要点指出,今后将增强面向所有人的教育,增加各教育领域的投入,并且在学前教育阶段注入2.9亿新元[3]。
由表1可见,即使在发生金融危机的2008-2009年,新加坡政府也并未缩小对教育的投入,总支出依然从82亿新元增长至86亿新元,表明新加坡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新加坡高等教育资金主要投入初级学院、理工学院、技术教育学院、公立高校4类高等教育机构,资金类别包括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和经常性教育经费支出。
2007-2016年,新加坡上述两类教育费均呈稳步增长的趋势(见图2和图3);在4类机构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中,投入力度依次为公立高校、理工学院、初级学院、技术教育学院;在经常性教育经费支出中,技术教育学院与初级学院基本持平。
由此可见,新加坡政府偏向于投入公立高校,即上文中所提到的新加坡公立高校。
图4为2016年新加坡对各阶段和各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育投入情况,可以看出政府对公立高校的投入远高于其他。
这也更加凸显出其精英教育的特点。
表12007-2016年新加坡全国教育经费支出(单位:新元)[4]年份教育发展性支出教育总支出200774204375276682008753173822969420098471478685056201087673698754452011104245710740250201285959910496911201397344511638313 201488601311598458201569921511934956201666000012660000图2新加坡4类高等教育机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情况(单位:新元)[5]图3新加坡4类高等教育机构经常性教育经费支出情况(单位:新元)[6](三)新加坡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与师资概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毛入学率高于50%则表明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2007年,新加坡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8.6%,进入普及化阶段。
2015年,新加坡制定新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以提升高等教育入学率为战略目标。
从性别角度看,总体而言,新加坡的高等教育领域男女入学率相差不大,表明该国高等教育领域不存在明显的性别不平等现象(见表2)。
师资力量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师学历则是衡量师资力量的指标之一。
新加坡将教师学历由低到高依次划分为剑桥普通文凭、剑桥高级文凭、学士、荣誉学士、硕士、博士6个等级。
由表3可见,2012-2016年,新加坡高等教育机构中剑桥普通文凭与高级文凭教师所占份额极小;学士和荣誉学士数量呈减少趋势;拥有硕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不断增长,且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涨幅大于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由此可见,新加坡高等教育体系的教师学历门槛不断增高。
(四)新加坡的高等教育国际化1.师生国际化教师国际化是提升高等教育机构学术声誉和水平、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10]。
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各有50%以上的教师为外国籍教师,且本国教师多半具有海外留学经验。
在南洋理工大学的6.2万名教职工中,有62%来自海外70多个国家,其中包括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菲尔兹奖获得者和美国科学院院士等[11]。
新加坡的大学积极实施人才“走出去”战略,鼓励在校教师积极前往他国进行项目研究和科研合作。
多元文化的交融、国际顶尖科研经验、优秀的师资队伍,都是其迈向更高阶段国际化的推手。
学生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指标[12]。
2011-2017年,新加坡赴他国留学的学生数量保持增长趋势,年均增幅约1000人。
赴新留学生由于数据缺失尚无法准确判断(见表4)。
但相关数据显示,南洋理工大学20%的本科生和38%的研究生来自73个不同的国家[13]。
学生国际化为校园提供了更加多元的环境,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吸收多元文化,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2.课程国际化第一,授课语言的国际化。
新加坡提倡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实行双语教育,所有课程以英文为主,体现了其在语言上的国际化程度。
第二,课程的国际化。
课程开展包括课程内容和图42016年政府对不同教育阶段的生均教育支出(单位:新元)[7]表2新加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单位:%)①[8]年份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男性58.1058.9062.606868.5077.9079.4083.4084.9087.50女性58.9060.9064.7073.7075.1085.1086.0091.0094.5097.20总数58.6059.9063.6071.0072.0081.3082.7086.6089.5092.20表3按照学历划分的新加坡高等教育教师数量(单位:人)[9]年份剑桥普通文凭②剑桥高级文凭③学士荣誉学士硕士博士20122129002720906612013298742757102068201411187827949927020151138022743104778201611277027061019892018年第11期课程开展的形式。
一方面,以淡马锡理工学院为例,该校在学院设置上紧跟国际潮流,分别设有商学院、应用科学学院、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等,并在各个学院下设国际课程,如工程学院的3D 交互媒体技术和清洁能源、设计学院的工业设计和视觉传达等。
另一方面,新加坡的大学积极推进与国际顶尖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项目,在课程方面与国外大学统一,如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的开设、南洋理工与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合办的工程项目等。
二、中新合作关系的发展新加坡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位置,是我国建设“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
据统计,2015年新加坡的对华投资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总额的80%以上,中国对新加坡的投资占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总额的33.49%,中新贸易额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的8%[15]。
2017年1-7月,中新双边贸易额达435.4亿美元,与上一年的贸易额相比增长13.1%;其中中方出口252.6亿美元,与上一年的出口额相比增长3.5%;来自新加坡的进口达182.8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