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 》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2《四时田园杂兴》公开课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2《四时田园杂兴》公开课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2《四时田园杂兴》公开课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大成的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

这首诗歌描绘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语言朴实,描写细腻,富有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

这首诗歌反映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关注和热爱,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他们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但对于这首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情感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农村生活和田园景色的了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图片的展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了解诗人范大成和诗歌的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培养对农村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和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难点:理解诗人对农村生活和自然的关注和热爱,感受诗歌的美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朗读法、展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展示等方式,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诗歌内容、诗人背景、图片等信息的课件。

2.图片:准备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农村春天的景色,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首诗歌是谁写的吗?诗歌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呈现(5分钟)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并讲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 学习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认识“杂、篱”两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工整地抄写这首诗。

2. 借助注释,根据诗句展开联想描述本诗描写的乡村美景,体会作者对乡村美景的欣赏,对勤劳耕作的农人的赞美。

3. 借助《四时田园杂兴》组诗的阅读链接,复读本诗,体会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读懂题意,了解作者。

1.孩子们,2020这个年过得不一般,这个寒假也不一般,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来解释一下你这种心情产生的原因,你又想说什么?2.今天我们上课的形式也很特别。

传说中的网络课堂竟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飞速来到我们的生活中。

大家是不是很期待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四下语文第一单元,一起去感受纯朴的乡村风光。

(PPT出示课题)3.自读课题,指导“杂兴”两字的读音(杂平舌音,兴后鼻音,读四声)“杂兴”什么意思呢?(看注释)“四时田园杂兴”又是什么意思呢?(请孩子选择:)A.作者一年四季在乡村生活时的所感所想。

B.作者一年四季在乡村生活时写下来的诗。

C.作者看到一年四季乡村生活的场景随兴而写的诗4.PPT出示《四时田园杂兴》及范成大的有关介绍《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

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二、正确朗读古诗,展开联想描述画面,了解诗句意思1.听视频朗读,注意字音正确,停顿正确,韵脚读得稍长些。

2.自由练读,连麦请同学来朗读,教师进行点评。

特别提醒第一句中的两行诗有什么特点?(对偶句)一起来找对子:梅子金黄对,杏子肥对。

3.想想本诗应该属于“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组诗中的那一个?在诗中圈出能支持你观点的关键词。

(精品教学设计)最新人教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精品教学设计)最新人教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课题 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借助注音正确认读“杂、惟、蛱、媪”等8个生字;根据字义准确辨识“兴、乐、剥、亡”的读音;通过观察比较正确书写“杂、蜓、疏、赖”等14个汉字。

2.借助注释及插图,想象并口述诗句描绘的乡村图景,从中感受作者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3.根据诗句的结构、意义及韵律特点,通过“停连、长短、轻重”的变化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三首诗词并正确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学习重难点抓关键词,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指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重点读熟古诗句的基础上,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词大意,学生对体会诗词表达的情感可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尊重学生适当引导即可。

教学辅助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借助注音,熟读古诗一、课件出示乡村图片,感受乡村风景1.单元导语:纯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

2.古诗背景:古诗词三首,写的是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乡村风景画。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范成大退居家乡苏州后所写的一组田园诗,共60首,这是其中的第25首;《宿新市徐公店》是杨万里途经湖南攸县)投宿姓徐人家的客店时所写的一首诗;《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一带时所写的一首词。

三首诗词所写的内容都是乡村田园的风景人物,后人称为“田园诗”。

二、正确流利朗读,读出节奏1.我们先来读一下这首诗的题目。

(兴xìng,第四声)2.读诗题,解诗意四时(季节)田园(描写内容)杂兴(随性而发)。

3.正确朗读诗句,读准字音。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4.读词语:杂兴篱落蜻蜓蛱蝶菜花稀篱落(lí),篱笆;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5.正确、流利地朗读,指导学生读出诗词的节奏。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经典古诗,由宋代诗人范成大创作。

这首诗以其细腻入微的描绘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地展现了初夏时节江南田园的美丽景色和农忙氛围。

首先,从内容上看,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初夏江南田园的自然风光和农事活动。

诗中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等句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初夏时节梅子成熟、杏子丰满、麦花盛开、菜花凋谢的田园景象。

同时,通过“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等句子,又展现了农忙时节农民们忙于田间劳作,篱笆边少有行人经过的情景。

这种对田园生活的细致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初夏江南的美丽景色,也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

其次,从艺术特色上看,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诗歌画面感十足。

诗中的“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等词语,既形象又富有色彩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初夏的田园之中。

同时,诗人还通过“惟有蜻蜓蛱蝶飞”等句子,巧妙地衬托出田园的宁静与和谐,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最后,从教育意义上看,这首诗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初夏江南田园的美丽景色和农事活动,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农村文化和生活方式,增强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综上所述,《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一首充满诗意和美感的田园诗,它以其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让学生领略到了初夏江南田园的美丽风光和农忙氛围。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理解诗中描绘的初夏田园景象和农忙氛围;掌握诗中的生字新词,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深度赏析古籍】南宋文坛巨匠范成大,以《四时田园杂兴》这部卓越之作,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无尽魅力。

在六十一岁高龄、养病于石湖之际,范成大以其独特的洞察力和细腻的笔触,创作了总计六十首的田园诗。

这些诗篇以春、夏、秋、冬四季为框架,每组各有十二首,共同构筑了“四时田园杂兴"这一宏伟诗篇。

在范成大的笔下,农民的勤劳与淳朴之美与儿童的天真活泼相互交织,呈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画面。

这种细腻的描绘方式,不仅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更凸显了孩子们的童趣盎然。

诗中所描绘的田园风光,仿佛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让我们在品味之余,亦能深刻感受到那份纯真与美好。

通过范成大的诗歌,我们得以领略到田园生活的美好画卷,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

这些诗篇不仅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更是对人性中美好品质的颂扬。

范成大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为我们留下了一部不朽的文学瑰宝。

【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本课新学的汉字,书写流畅,运用自如。

2. 以饱满的情感和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古诗,流畅背诵,准确无误地默写。

3. 能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诗句的深刻内涵,脑海中描绘出诗句所呈现的美丽画面,深入感受诗人的丰富情感。

4. 领略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培养对美的热爱与追求,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为人生积淀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重点】学员需精通古诗的背诵技巧,并能自如运用个人语言来清晰传达诗句的深层含义,从而深刻体会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并点燃他们对古诗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使其沉浸在古诗的海洋中。

教学过程一、引人入胜的导入:亲爱的同学们,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一幅幅迷人的田园风光画卷。

请闭上眼睛,让我们共同沉浸其中,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那么,这些照片究竟是在哪里、何时捕捉到的呢?(展示图片)教师温柔地询问:孩子们,你们猜猜这些照片是在哪里拍摄的?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乡下、农村!教师微笑着点头:没错,我们可以称它为“田园”。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主识字,会读“杂”字,会写“杂、稀、蜻、蜓”等4个生字。

正确读写“杂兴”“菜花稀”“蜻蜓”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4.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揭题。

一年之中有哪几个季节?你能用一首诗来告诉同学们你喜欢哪个季节吗?【出示课件20】(学生交流)是呀!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习了有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板书课题:《四时田园杂兴》注意“杂”字,下面的部分,不是“木”。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诗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出示课件21】( “四时田园杂兴”的“兴”,四声。

“即兴”意思是: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

这里的“兴”,兴致,兴趣,“四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

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22】(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第1篇】(设计理念)本设计立足学生已有经验,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充分留给学生诵读时间,让学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词、走入意境、感悟诗情、积累语言,最大限度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等词语。

2.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表达的情趣,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布置学生查阅范成大的生平、诗歌特色、古诗的创作成就,为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铺垫。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背诵导入师谈话: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美的诗作浩如烟海、传颂千年。

在过去的学习中,你们都记住了很多古诗词,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背得多。

学生背诵古诗词。

(老师点评:背诵得准确、声音响亮流畅、有诗的韵味、仿佛可以看到……的画面……)师谈话过渡: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已经积累了这么多的古诗词,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范成大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

同学们请跟着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课前,教师通过谈话激发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古诗词的欲望,让学生在背诵古诗词中感受乐趣,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学习《四时田园杂兴》揭示诗题,简介作者。

师板书诗题,学生读诗题、理解诗题。

“四时”指的是一年四季;“杂兴”指的是各种兴致。

所以诗题: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2)学生交流课前所了解到的有关诗人范成大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简要补充。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有60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12首。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晚春十二首中的一篇。

(设计意图)交流有关诗人的背景资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走近诗人,与诗歌描述的情境产生共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2《四时田园杂兴》获奖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2《四时田园杂兴》获奖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2《四时田园杂兴》获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让学生感受田园风光,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农民的敬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他们对大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代诗词的阅读和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欣赏诗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掌握。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诗词的鉴赏。

3.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描绘的景色和氛围。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PPT,包括图片、音乐等素材。

2.生字词卡片:用于课堂上学生朗读和默写练习。

3.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以便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田园风光,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和美感。

然后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
一、说教材
《四时田园杂兴》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诗人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微的描绘,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

二、说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
1、学会“杂”“稀”“蜻”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杂兴”“菜花稀”“蜻蜓”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喜爱的思想感
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
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
教学重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针对优美句子,进行想象、补充,构成美好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三、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教法学法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认知兴趣,使学习成为自身迫切需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前提。

语文教学中我就利用“情感导语”,使教学主体一
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学习。

为体现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

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额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唯恐学生不能理解诗意,于是反复解说,还让学生背诵诗意,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学生害怕、讨厌古诗,更不用说体味诗的美感了。

而我的学习诗文探究诗意让学生充分自学。

首先是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

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利用课件检查学生对词的理解。

最后试着让学生简单概述全诗大意,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为下面的品读作好铺垫。

第一、二句诗“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写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写了“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越长越大了,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而第三、四句诗“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唯有”是“只有,”“日长”是“天长”,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在飞来飞去。

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
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景物的描写,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有四
1、作好示范。

要读好一首诗并不容易,因为读诗与读文有一一定的区别,古诗不但要读的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感情,读出诗的韵味来。

初读时要示范,让学生听听诗是怎么读的,有没有读错字,节奏应该怎样处理。

中间更应该声情并茂的范读,读出田园风光的美;读出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读出诗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让学生模仿,学会读诗。

2、细细品读,体味诗情。

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

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3、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的意境。

如何想像?第一一、二句围绕一系列景物描写,除了诗中的景物还有哪些景物,体会田园风光的美与寂静。

而第三、四句中作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衬托出村中的寂静,诗中有静,梅子和杏子的成熟,麦花和菜花的开放,诗中有动,蜻蜓和
蛱蝶在花丛中飞舞,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侧面烘托,动静结合,“无人过”写出了农民因为农事正忙早出晚归,所以没有人在外面行走。

“唯有”一词进一步写出了乡村的寂静和人们的忙碌,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对诗一般的乡村生活的喜爱。

4、读中拓展,提高学生的对古诗词文的修养。

学习诗词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文,要一篇带多篇。

由一篇田园诗带出多篇的田园诗来,由一位田园诗人带出多个田园诗人来。

在学习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再来学习另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在自学的基础上大概说说诗的意思,争取背下来,接着让学生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再鼓励学生多收集田园诗来诵读。

目的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