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方法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是企业的会计准则之一,用于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实际回收情况。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1.直接计提法直接计提法是指企业根据历史经验和专业判断,直接计提一定比例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这个比例可以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和行业特点进行调整。
具体的计提方法如下:(1)确定计提比例:根据过去的经验和行业标准,确定计提比例。
计提比例一般根据各个客户的信誉情况进行评估,信誉越差的客户,计提比例越高。
(2)计算坏账准备金额:根据计提比例,将应收账款总额乘以计提比例,得出坏账准备金额。
2.销售百分比法销售百分比法是指企业根据历史销售数据,计算出销售额与应收账款的比例,再根据这个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具体的计提方法如下:(1)确定销售百分比:根据过去几年的销售数据,计算出销售额与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
这个比例可以作为计提坏账准备的依据。
(2)计算坏账准备金额:根据销售百分比,将今年的销售额乘以这个比例,得出坏账准备金额。
3.账龄分析法账龄分析法是指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将应收账款按照不同的逾期期限进行分类,然后根据每个分类的逾期率计提坏账准备。
具体的计提方法如下:(1)确定分类标准: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将应收账款按照不同的逾期期限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以上等不同分类。
(2)确定逾期率:根据过去的经验和行业标准,计算出每个分类的逾期率。
逾期率是指在该分类中有多少比例的账款最终无法回收。
(3)计算坏账准备金额:将每个分类的应收账款乘以对应的逾期率,得出坏账准备金额。
4.风险系数法风险系数法是指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和行业风险等级,为每个客户和行业确定一个风险系数,然后根据这个风险系数计提坏账准备。
具体的计提方法如下:(1)确定风险系数: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和行业风险等级,为每个客户和行业确定一个风险系数。
风险系数一般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和行业信息来确定的,信用等级越低和行业风险越高,风险系数越大。
会计准则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来百度文库!
会计准则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
具体来说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四种: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
(一)余额百分比法
这是按照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坏账百分比由企业根据以往的资料或经验自行确定.在余额百分比法下,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末根据本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和相应的坏账率估计出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有的余额,它与调整前坏账准备账户已有的余额的差额,就是当期应提的坏账准备金额.
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
1.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
2.以后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
例:泰山企业2006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800000元,企业根据风险特征估计坏账准备的提取比例为应收账款余额的0.4%.2007年发生坏账4000元,该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980000元.2008年发生坏账损失3;000元,上年冲销的账款中有2000元本年度又收回.该年度末应收账款余额为600000元.假设坏账准备科目在2006年初余额为0.
要求:计算各年提取的坏账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
解:(1)2006年应提坏账准备=800000*0.4%=3200(元)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
企业新会计准则下___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企业新会计准则下___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一、直接法:直接法是根据各个期末账龄段的坏账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具体步骤如下:1.利用历史数据分析,确定各个账龄段坏账的发生率。
可以根据过去几年的经验确定各个账龄段的坏账比例,一般会分为多个账龄段,如1年以内、1-2年、2-3年等。
2.将各个账龄段的坏账比例乘以该账龄段的期末应收账款金额,得出该期末应提坏账准备金额。
3.将各个账龄段的应提坏账准备金额加总,得出该期末应提总坏账准备金额。
优点:直接法计提坏账准备比较准确,能够根据不同账龄段的实际情况进行计提,提高了计提的准确性和精度。
缺点:直接法计提坏账准备较复杂,需要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对账龄段的确定也需要一定的经验。
二、间接法:间接法是根据应收账款的总额或销售额计提坏账准备。
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过去几年的经验,确定坏账比例。
坏账比例通常为销售额的百分比,可以根据公司的历史经验确定一个合理的坏账比例。
2.将该期间的销售额乘以坏账比例,得出该期间应提坏账准备金额。
优点:间接法计提坏账准备简单、方便,不需要太多的历史数据和复杂的分析过程。
缺点:间接法计提坏账准备较为粗略,不考虑不同账龄段的实际情况,可能会导致计提的不准确。
不论使用直接法还是间接法计提坏账准备,都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规定进行操作,并保持合规性。
在计提坏账准备时,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调整。
同时,企业需要加强对账款的管理,提高收账的能力,降低坏账的发生率,从而减少计提坏账准备的金额。
会计经验:会计准则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

会计准则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会计准则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具体来说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四种: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
(一)余额百分比法这是按照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坏账百分比由企业根据以往的资料或经验自行确定。
在余额百分比法下,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末根据本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和相应的坏账率估计出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有的余额,它与调整前坏账准备账户已有的余额的差额,就是当期应提的坏账准备金额。
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1.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应收账款余额x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2.以后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例:泰山企业2006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800000元,企业根据风险特征估计坏账准备的提取比例为应收账款余额的0.4%。
2007年发生坏账4000元,该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980000元。
2008年发生坏账损失3000元,上年冲销的账款中有2000元本年度又收回。
该年度末应收账款余额为600000元。
假设坏账准备科目在2006年初余额为0。
要求:计算各年提取的坏账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
解:(1)2006年应提坏账准备=800000x0.4%=3200(元)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3200贷:坏账准备32002007年发生坏账损失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坏账准备4000贷:应收账款4000(2)2007年年末计提坏账前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为:4000-3200=800(借方)而要使坏账准备的余额为贷方980000x0.4%=3920(元),则2007年应提坏账准备=3920+800=4720(元)(贷方)。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4720贷:坏账准备4720(3)2008年发生坏账损失时,应编制如下的会计分录:借:坏账准备3000贷:应收账款30002008年收回已冲销的应收账款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应收账款2000贷:坏账准备2000借:银行存款2000贷:应收账款20002008年年末计提坏账前坏账准备的金额为-800+4720-3000+2000=2920(元)(贷方)。
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是多少

一、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是多少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是公司会计政策制定的,一般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账龄分析制定,如一年以内5%,一到二年20%,二到三年50%,三年以上100%等。
但是,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扣除的坏账损失金额:核销的坏账—收回以前年度核销的坏账+(年末应收款项余额-年初应收款项余额)×5‰
二、坏账的发生条件
企业发生坏账,造成坏账损失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按照我国有关规定,企业应收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确认为坏账:
①因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
②因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
③债务人较长时期内(如超过3年)未履行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
三、坏账损失确认年限是怎么规定的
按照《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以下两种情况的应收帐款可以确认为坏帐:一是债务人死亡,以其破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二是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
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是怎么确定的?【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是怎么确定的?【会计实务经验之谈】会计准则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具体来说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四种: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一)余额百分比法这是按照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坏账百分比由企业根据以往的资料或经验自行确定.在余额百分比法下,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末根据本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和相应的坏账率估计出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有的余额,它与调整前坏账准备账户已有的余额的差额,就是当期应提的坏账准备金额.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1.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2.以后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例:泰山企业2006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800 000元,企业根据风险特征估计坏账准备的提取比例为应收账款余额的0.4%.2007年发生坏账4 000元,该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980 000元.2008年发生坏账损失3 000元,上年冲销的账款中有2 000元本年度又收回.该年度末应收账款余额为600 000元.假设坏账准备科目在2006年初余额为0.要求:计算各年提取的坏账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解:(1)2006年应提坏账准备=800 000×0.4%=3 200(元)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3 200贷:坏账准备 3 2002007年发生坏账损失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坏账准备4 000贷:应收账款4 000(2)2007年年末计提坏账前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为:4 000-3 200=800(借方)而要使坏账准备的余额为贷方980 000×0.4%=3 920(元),则2007年应提坏账准备=3 920+800=4 720(元)(贷方).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 4 720贷:坏账准备4 720(3)2008年发生坏账损失时,应编制如下的会计分录:借:坏账准备3 000贷:应收账款3 0002008年收回已冲销的应收账款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应收账款 2 000贷:坏账准备2 000借:银行存款2 000贷:应收账款 2 0002008年年末计提坏账前坏账准备的金额为-800+4 720-3 000+2 000=2 920(元)(贷方).而要使坏账准备的余额为贷方600 000×0.4%=2 400(元)(贷方),则应冲销坏账准备2 920-2 400=520(元),即2008年应提坏账准备-520元.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坏账准备520贷:资产减值损失 520(二)账龄分析法这是根据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通常而言,应收账款的账龄越长,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越大.为此,将企业的应收账款按账龄长短进行分组,分别确定不同的计提百分比估算坏账损失,使坏账损失的计算结果更符合客观情况.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1. 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期末各账龄组应收账款余额×各账龄组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2. 以后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例:甲公司坏账准备核算采用账龄分析法,对未到期、逾期半年内和逾期半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分别按1%、5%、10%估计坏账损失.该公司2007年12月31日有关应收款项账户的年末余额如下.按照类似信用风险特征将这些应收款项划分为若干组合,具体情况如下:若甲公司”坏账准备”账户2007年年初贷方余额为60 000元,2007年确认的坏账损失为120 000元,则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计提坏账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账户的金额为多少?分析:(1)题目中给出了各个明细账的情况,则根据应收账款明细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数和预收账款明细账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数再加上其他应收款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数计提.(2)预收账款的借方余额具有应收账款的性质,要计提坏账准备.(3)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4)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期末应考虑计提坏账准备.综合以上分析,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计提坏账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账户的金额=2 000 000×5%+300 000×10%+1 000 000×1%+400 000×10%+120 000-60 000=240 000(元).账龄分析法和余额百分比法一样在计提坏账准备时,考虑到了该账户原有的余额再做出调整.这两种方法都是从资产负债表的观点来估计坏账,注重的是期末坏账准备应有的余额,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能更合理地按变现价值评价.但是,期末的应收账款并不都是本期的赊销产生的,可能含有以往年度销售产生的账款,采用这两种方法计算出的坏账费用就不能完全于本期的销售收入配合,在实务上,账龄分析法也使得账务处理的成本有所提高.(三)销货百分比法这是根据企业销售总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百分比按本企业以往实际发生的坏账与销售总额的关系结合生产经营与销售政策变动情况测定.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也可以按赊销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采用销货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本期销售总额(或赊销额)×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例:丙公司2006年赊销金额为20 000元,根据以往资料和经验,估计坏账损失率为1%,2006年初坏账准备账户余额为贷方200元.计算2006年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和2006年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 解:丙公司2006年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为:20 000×1%=200元,借:资产减值损失200贷:坏账准备 2002006年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为:200+200=400元.可以看出,采用销货百分比法,在决定各年度应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时,并不需要考虑坏账准备账户上已有的余额.从利润表的观点看,由于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当期利润表上的销货收入数字来估计当期的坏账损失,因此坏账费用与销货收入能较好地配合,比较符合配比概念.但是由于计提坏账时没有考虑到坏账准备账户以往原有的余额,如果以往年度出现坏账损失估计错误的情况就不能自动更正,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账款净额也就不一定能正确的反映其变现价值.因此,采用销货百分比法还应该定期地评估坏账准备是否适当,及时做出调整,以便能更加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四)个别认定法这是针对每项应收款项的实际情况分别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例如公司是根据应收单位账款的5%来计算坏账,但是有一企业有明显的迹象还款困难,就可以对这一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金按10%或其他.在同一会计期间内运用个别认定法的应收账款应从其他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中剔除.个别认定法区别于余额百分比法和销货百分比法的主要特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坏账准备计提的依据不再是销货总额或赊销总额,而是客户的信用状况和偿还能力;二是计提坏账准备的比率不再是所有的欠款客户都用一个相同的比例,而是信用状况不同其适用的比率也不同.只要调查清楚了每个客户的信用状况和偿还能力,再据此确定每个客户的计提比率和欠款数额,就能核算坏账准备.小编寄语: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
会计准则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

会计准则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根据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规定,坏账准备是用于反映企业可能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的潜在损失的金额。
坏账准备是企业财务报表上的一项重要指标,用于衡量企业的信用风险和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
根据会计准则的原则,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可靠的证据来计提坏账准备。
一般来说,企业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决定计提的比例:1.历史坏账率:企业可以根据过去的经验和历史数据来计算坏账率,即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不可收回的应收账款占总应收账款的比例。
历史坏账率可以作为计提坏账准备的一个基准。
2.经济环境: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也是计提坏账准备比例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的坏账率可能较低,因为客户能够更容易地偿还债务。
而在经济衰退时期,客户偿还债务的能力可能会减弱,从而导致坏账率上升。
3.客户信用评级: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信用评级来决定计提的比例。
一般来说,信用评级较低的客户可能更容易发生坏账,因此企业可以根据客户信用评级的高低来决定不同客户的坏账准备比例。
4.应收账款的老龄化分析:企业可以进行应收账款的老龄化分析,即将应收账款按照逾期程度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逾期时间越长的应收账款,越有可能发生坏账,因此企业可以根据逾期程度来决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
5.当地法律法规:企业应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特别是与财务会计有关的法律法规。
根据当地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可能需要计提一定比例的坏账准备。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企业可以综合考虑决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会计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经验来确定比例,但需要确保比例合理且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计提坏账准备有一定的比例要求,但这只是一个经验性的指导,每个企业的情况可能不同,因此并没有固定的标准或比例。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才能确定合适的比例。
同时,计提坏账准备也需要遵守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企业会计准则坏账准备的比例

企业会计准则坏账准备的比例一、坏账准备的概念与作用坏账准备是企业为应对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而提前计提的一种准备金。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应收账款可能形成坏账,对企业造成损失。
设立坏账准备有助于企业在发生坏账时减轻财务压力,保障企业资金安全。
二、企业会计准则中坏账准备的比例规定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应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具体比例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但不得低于下列最低比例:1.应收账款余额的1%;2.上年末坏账准备的余额;3.会计政策规定的其他比例。
三、坏账准备的计算与核算方法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为:坏账准备余额= 当前应收账款余额× 提取比例。
企业在提取坏账准备时,应按照计算得出的坏账准备余额,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提取坏账准备”科目。
当实际发生坏账时,应根据坏账损失金额,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四、坏账准备的提取与转回1.提取: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末根据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提取过程中,应注意遵循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确保提取比例合理、合规。
2.转回:当企业收回已确认为坏账的应收账款,或者原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大于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时,企业应将多提的坏账准备转回。
转回过程中,应按照收回的应收账款金额或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金额,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五、举例说明企业如何应用坏账准备准则假设某企业截至2021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1000万元,按照1%的比例提取坏账准备,则应提取坏账准备10万元。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企业应收账款余额为1200万元,按照1%的比例提取坏账准备,则应提取坏账准备12万元。
但由于上年度已提取10万元,本年度实际提取坏账准备2万元。
假设2022年度实际发生坏账损失8万元,企业应将已提取的10万元坏账准备转回2万元(10-8=2),最终坏账准备余额为12-8-2=2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准则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
会计准则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
具体来说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四种: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
(一)余额百分比法
这是按照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坏账百分比由企业根据以往的资料或经验自行确定。
在余额百分比法下,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末根据本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和相应的坏账率估计出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有的余额,它与调整前坏账准备账户已有的余额的差额,就是当期应提的坏账准备金额。
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
1.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
2.以后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
例:泰山企业2006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800 000元,企业根据风险特征估计坏账准备的提取比例为应收账款余额的0.4%。
2007年发生坏账4 000元,该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980 000元。
2008年发生坏账损失3 000元,上年冲销的账款中有2 000元本年度又收回。
该年度末应收账款余额为600 000元。
假设坏账准备科目在2006年初余额为0。
要求:计算各年提取的坏账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
解:(1)2006年应提坏账准备=800 0000.4%=3 200(元)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3 200
贷:坏账准备3 200
2007年发生坏账损失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坏账准备4 000
贷:应收账款4 000
(2)2007年年末计提坏账前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为:4 000
-3 200=800(借方)
而要使坏账准备的余额为贷方980 0000.4%=3 920(元),则2007年应提坏账准备=3 920+800=4 720(元)(贷方)。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4 720
贷:坏账准备4 720
(3)2008年发生坏账损失时,应编制如下的会计分录:
借:坏账准备3 000
贷:应收账款3 000
2008年收回已冲销的应收账款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2 000
贷:坏账准备2 000
借:银行存款2 000
贷:应收账款2 000
2008年年末计提坏账前坏账准备的金额为-800+4 720-3 000
+2 000=2 920(元)(贷方)。
而要使坏账准备的余额为贷方600 0000.4%=2 400(元)(贷方),则应冲销坏账准备2 920-2 400=520(元),即2008年应提坏账准备-520元。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坏账准备520
贷:资产减值损失520
(二)账龄分析法
这是根据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通常而言,应收账款的账龄越长,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越大。
为此,将企业的应收账款按账龄长短进行分组,分别确定不同的计提百分比估算坏账损失,使坏账损失的计算结果更符合客观情况。
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
1. 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期末各账龄组应收账款余额各账龄组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
2. 以后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
例:甲公司坏账准备核算采用账龄分析法,对未到期、逾期半年
内和逾期半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分别按1%、5%、10%估计坏账损失。
该公司2007年12月31日有关应收款项账户的年末余额如下。
按照类似信用风险特征将这些应收款项划分为若干组合,具体情况如下:若甲公司坏账准备账户2007年年初贷方余额为60 000元,2007年确认的坏账损失为120 000元,则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计提坏账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账户的金额为多少?
分析:(1)题目中给出了各个明细账的情况,则根据应收账款明细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数和预收账款明细账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数再加上其他应收款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数计提。
(2)预收账款的借方余额具有应收账款的性质,要计提坏账准备。
(3)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
(4)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期末应考虑计提坏账准备。
综合以上分析,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计提坏账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账户的金额=2 000 0005%+300 00010%
+1 000 0001%+400 00010%+120 000-60 000=240 000(元)。
账龄分析法和余额百分比法一样在计提坏账准备时,考虑到了该账户原有的余额再做出调整。
这两种方法都是从资产负债表的观点来估计坏账,注重的是期末坏账准备应有的余额,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能更合理地按变现价值评价。
但是,期末的应收账款并不都是
本期的赊销产生的,可能含有以往年度销售产生的账款,采用这两种方法计算出的坏账费用就不能完全于本期的销售收入配合,在实务上,账龄分析法也使得账务处理的成本有所提高。
(三)销货百分比法
这是根据企业销售总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百分比按本企业以往实际发生的坏账与销售总额的关系结合生产经营与销售政策变动情况测定。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也可以按赊销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
采用销货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本期销售总额(或赊销额)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例:丙公司2006年赊销金额为20 000元,根据以往资料和经验,估计坏账损失率为1%,2006年初坏账准备账户余额为贷方200元。
计算2006年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和2006年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
解:丙公司2006年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为:20 0001%=2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200
贷:坏账准备200
2006年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为:200+200=400元。
可以看出,采用销货百分比法,在决定各年度应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时,并不需要考虑坏账准备账户上已有的余额。
从利润表的观点看,由于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当期利润表上的销货收入数字来估计当期的坏账损失,因此坏账费用与销货收入能较好地配合,比较符合配比
概念。
但是由于计提坏账时没有考虑到坏账准备账户以往原有的余额,如果以往年度出现坏账损失估计错误的情况就不能自动更正,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账款净额也就不一定能正确的反映其变现价值。
因此,采用销货百分比法还应该定期地评估坏账准备是否适当,及时做出调整,以便能更加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四)个别认定法
这是针对每项应收款项的实际情况分别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例如公司是根据应收单位账款的5%来计算坏账,但是有一企业有明显的迹象还款困难,就可以对这一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金按10%或其他。
在同一会计期间内运用个别认定法的应收账款应从其他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中剔除。
个别认定法区别于余额百分比法和销货百分比法的主要特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坏账准备计提的依据不再是销货总额或赊销总额,而是客户的信用状况和偿还能力;二是计提坏账准备的比率不再是所有的欠款客户都用一个相同的比例,而是信用状况不同其适用的比率也不同。
只要调查清楚了每个客户的信用状况和偿还能力,再据此确定每个客户的计提比率和欠款数额,就能核算坏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