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诗之叠字体叠字诗【唐】寒山

合集下载

趣味文学

趣味文学

(九)、复字诗
• 复字诗,是在每句诗中重复嵌用同一个字, 而且可以复用两三次,可以置于句首,也 可以嵌于句中。
• 嘲柳州柳子厚 [唐]·吕 温 柳州柳太守,种柳柳江边。 柳管依然在,千秋柳拂天。
(十)、一字诗
• 一字诗:顾名思义就是在诗中出现许多 “一”字,而每一个“一”字后面一般都 是跟一景一物或一个动作。按诗法论,一 诗中出现重字(即一个字重复出现)乃大 忌,但作为一种游戏之作,“一字诗也别 有趣味。
寿果满盘生瑞霭,寿花新采插莲台。
寿诗清雅多奇妙,寿曲调音按美才。
寿命延长同日月,寿如山海更悠哉。
(三)、拆字诗
• 拆字诗,是根据汉字的特点,将合体字拆成独体 字,或拆成相关的部件(偏旁加独体字),敷衍 成篇。
• 1、龟与鳖的故事 王笔云:一个朋字两个月,一样颜色霜和雪。
不知哪个月下霜,不知哪个月下雪? 杨贵云:一个吕字两个口,一样颜色茶和酒。
• 字谜诗,是以字为谜底的诗,也称 瘦语诗、隐语诗。它的谜面主要是 将字形分解,而将谜底隐藏其中。 所用诗句多数着眼于字形,有的则 兼释字义,有的字谜诗全篇同一谜 底;有的则是一句诗一个谜底,全 篇组成一句隐语。
半边有毛半边光,半边有味半边香, 半边吃的山上草,半边还在水里藏。

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1.标题。写成 "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辈份
或与生者关系。

2."维"起。

3.死者逝世的情况。

4.祭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死者生平及事迹。

6.表示哀痛之情。

7.结语用 "伏食尚飨"。

杳杳寒山道 (寒山)高考诗词阅读答案

杳杳寒山道 (寒山)高考诗词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疾疾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曾说,这首诗通篇充满了“寒意”,句句使用叠字的艺术显示了威力,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6分)
答:同意。

“杳杳”言路深幽远,渲染了“寒”的气氛,“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给人以空旷寂寞之感;“啾啾”状鸟叫之声,以有声写无声;“淅淅”以风声描风的动态之感,从声音上渲染环境的肃杀;“纷纷”绘雪飞舞之状,从视觉上表现环境的肃杀;“朝朝、岁岁”从时间上点染寒意之久。

这些叠字从不同角度运力,共同完成了整首诗寒冷氛围的营造工作。

叠字诗及叠字体诗

叠字诗及叠字体诗

叠字诗及叠字体诗所谓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迭而成一个词,也称“重言词”,因此叠字诗也称“重言诗”。

叠字大体可分三种:拆字叠、回文叠、双字叠,叠字诗属于双字叠。

叠字诗是指诗中的部分句子或全诗各句都用叠字组成。

全诗各句都用叠字组成的为叠字体诗。

诗中叠字由来已久,最早见于《诗经·卫风·硕人》。

顾炎武《日知录》:“诗用叠字最难。

《卫风》‘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朅揭揭。

庶姜孽孽’,连用六叠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

古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连用六叠字,亦极自然,下此即无人可继。

”徐师曾《诗体时辨》说:“按古诗《青青河畔草》凡十句,而前六句皆用叠字,《迢迢牵牛星》亦十句,而首四句、尾二句皆用叠字,然末有以叠字成篇者。

后人仿之,始有此体。

”以后文人仿作,诗中用叠字的,如韩愈《南山诗》,连用十四句叠字,李清照《声声慢》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十四个叠字。

叠字诗是由诗词叠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杂体诗。

此后又有叠字词、叠字曲出现。

大多通篇叠字。

如明代朱权《书怀》,既是叠字诗,又是回文诗,为罕见的诗作。

叠字是一种组词手法,叠字重言是语言文字学上的一种法则,是文学创作中必不可少的造句修辞方式.使用该手法,将某种含义的字重迭起来,既可创造双声迭韵的音乐美,又能大增强对某事物某思想某感情的表达效果,鲜明地强烈地构架意境和渲染气氛,最终达到加强作品对读者的感染力与情绪冲击,加深读者对作者及作品的理解与印象。

如易安词《声声慢》“清秋”。

叠字诗(词或曲)在我国古体诗词优秀作品中常见,最早可溯至《诗经》,至南北朝入唐,便臻于成熟,出现了工整标准的体制。

及宋元延入词曲,开拓了新领域。

明清以降,花样翻新,出现了擅手大家如万树、刘大白等。

叠字也是一种写作鼓曲的技巧,如京韵大鼓《丑末寅初》里的"渺渺茫茫恍恍惚惚密密匝匝"、岔曲《太虚幻境》里的"袅袅婷婷"、"是是非非"、"真真假假"、"莺莺燕燕师师盼盼"等。

寒山诗

寒山诗

寒山诗寒山在亚美三大文化圈中的接受截然不同,在中国命运曲折跌宕,在20世纪的美国声名大噪,而在日韩两国则一直较受尊崇。

在中国,寒山诗自晚唐起就在文人及禅门中流传,有人甚至非常推崇,如张镃曾将寒山奉为与陶、李、杜、白、苏、黄、陈并列的诗坛“八老”之一,但他在整个文学史上的地位却不高。

寒山的真正时来运转是在20世纪,其间经历了两次复活。

第一次得力于20—30年代的白话文运动,寒山诗多用口语白话的特质被胡适、郑振铎等发掘出来,被重新诠释为初唐三大白话诗人之一。

不过,到30年代末白话成功地取代文言,寒山就似乎又被遗忘了。

寒山的第二次复活则充满传奇色彩,因为它的动力来自50—60年代美国的“垮掉的一代”,他们读英译寒山诗,模仿寒山的衣着言行,自命为寒山的传人。

借助他人的眼光,国内于是重新审视寒山和他的诗。

南宋前,寒山诗已传入日本,并被视为禅宗大诗人,自江户时代起就有多种注本流传。

1916年,作家森鸥外据闾丘胤序改编成小说《寒山拾得》,遂使寒、拾之名广为人知。

据现有资料看,最早将寒山诗介绍到韩国的是高丽朝真觉慧谌1178 1234 ,其后寒山诗影响了众多僧徒的禅学及诗歌思想,甚至导致了一种后来被称为“寒拾体”的诗歌风格。

韩国古近代及现代文人中也颇有激赏寒山诗者。

寒山接受之所以出现这种内冷外热的现象,大约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

首先,寒山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传奇,闾丘胤序展现的是一个超脱物累、狂放不羁的有道者形象,作为一个诞生于古老文明的传说,因其神秘色彩而颇具吸引力。

其次,寒山诗有三个特点促成了或者说有助于其外传,第一,寒山诗中确有一些好诗,其高洁清雅、飘逸疏朗的情调以及所体现出的乐山乐水、安闲淡泊、返朴归真等气质,蕴涵着深厚的中国古典诗歌及人文精神传统。

第二,寒山诗文字通俗平易,多用口语,少用典故,质实畅达,在向其他文化传播时,无论翻译还是理解都较之那些意象密集、典故繁多的诗来得容易。

第三,强烈的宗教性、劝世性。

《寒山诗》全文

《寒山诗》全文

《寒山诗》全文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

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

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

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

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

联溪难记曲,叠嶂不知重。

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

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

吾家好隐沦,居处绝嚣尘。

践草成三径,瞻云作四邻。

助歌声有鸟,问法语无人。

今日娑婆树,几年为一春。

琴书须自随,禄位用何为。

投辇从贤妇,巾车有孝儿。

风吹曝麦地,水溢沃鱼池。

常念鹪鹩鸟,安身在一枝。

弟兄同五郡,父子本三州。

欲验飞凫集,须征白兔游。

灵瓜梦里受,神橘座中收。

乡国何迢递,同鱼寄水流。

一为书剑客,二遇圣明君。

东守文不赏,西征武不勋。

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

今日既老矣,馀生不足云。

庄子说送终,天地为棺椁。

吾归此有时,唯须一番箔。

死将喂青蝇,吊不劳白鹤。

饿著首阳山,生廉死亦乐。

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

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

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

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

天生百尺树,剪作长条木。

可惜栋梁材,抛之在幽谷。

年多心尚劲,日久皮渐秃。

识者取将来,犹堪柱马屋。

驱马度荒城,荒城动客情。

高低旧雉堞,大小古坟茔。

自振孤蓬影,长凝拱木声。

所嗟皆俗骨,仙史更无名。

鹦鹉宅西国,虞罗捕得归。

美人朝夕弄,出入在庭帏。

赐以金笼贮,扃哉损羽衣。

不如鸿与鹤,飖飏入云飞。

玉堂挂珠帘,中有婵娟子。

其貌胜神仙,容华若桃李。

东家春雾合,西舍秋风起。

更过三十年,还成苷蔗滓。

城中娥眉女,珠佩珂珊珊。

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

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

父母续经多,田园不羡他。

妇摇机轧轧,儿弄口喎喎。

拍手摧花舞,支颐听鸟歌。

谁当来叹赏,樵客屡经过。

家住绿岩下,庭芜更不芟。

新藤垂缭绕,古石竖巉岩。

山果猕猴摘,池鱼白鹭衔。

仙书一两卷,树下读喃喃。

四时无止息,年去又年来。

万物有代谢,九天无朽摧。

东明又西暗,花落复花开。

叠字诗100首

叠字诗100首

叠字诗100首1.《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五代)佚名霏霏点点回塘雨,双双只只鸳鸯语。

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

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

皎皎绮罗光,青青云粉妆。

2.《长相思·其一》(唐)李白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3.《声声慢˙寻寻觅觅》(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4.《洗药池诗》(东晋)葛洪池在赣州兴国县。

洪过境。

见山灵水秀。

遂结庐筑坛。

凿池洗药。

留四言诗一首。

洞阴泠泠,风佩清清。

仙居永劫,花木长荣。

5.《念奴娇˙梅》(宋)辛弃疾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6.《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宋)石孝友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

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

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

7.《赠裴十迪》(唐)王维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

澹然望远空,如意方支颐。

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

暧暧日暖闺,田家来致词。

欣欣春还皋,淡淡水生陂。

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

请君理还策,取告将农时。

8.《巳日诗》(西晋)潘尼霭霭疏圃,载繁载荣。

淡淡天泉,载渌载清。

9.《暮春送人》(唐)无闷折柳亭边手重携,江烟澹澹草萋萋。

杜鹃不解离人意,更向落花枝上啼。

10.《菊》(唐)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趣味诗

趣味诗

目录趣味诗的起源古代趣味诗编辑本段趣味诗的起源趣味诗与一般的诗歌相比更加具有娱乐性,大多都是文人们闲时所作,格式奇特、内容丰富、题材新颖,为人们所传诵编辑本段古代趣味诗(一)同头诗同头诗,就是每句诗的开头一字都相同,大致与独韵诗相对称。

但独韵诗有的是每句末尾一字都相同,有的则只是用同字作韵而句句都押韵。

同头诗在南朝时就已有,后世继有所作。

吴承恩《西游记》中就作了“福”、“禄”、“寿”三首诗。

现录于此,供大家欣赏。

福诗福星光耀世尊前,福纳弥深远更绵。

福德无疆同地久,福缘有庆与天连。

福田广种年年盛,福海洪深岁岁坚。

福满乾坤多福荫,福增无量永周全。

禄诗禄重如山彩凤鸣,禄随时泰祝长庚。

禄添万斛身健康,禄享千钟世太平。

禄俸齐天还永固,禄名似海更澄清。

禄思远继多瞻仰,禄爵无边万国荣。

寿诗寿星献彩对如来,寿域光华自此开。

寿果满盘生瑞霭,寿花新采插莲台。

寿诗清雅多奇妙,寿曲调音按美才。

寿命延长同日月,寿如山海更悠哉。

《春诗》一·皎然春日绣衣轻,春台别有情。

春烟间草色,春鸟隔花声。

春树乱无次,春山遥得名。

春风正飘荡,春瓮莫须倾。

(注:间:夹杂;春瓮:指装着春酒的酒坛)作者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僧,姓谢,名清昼,是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其诗风也一承其祖,情致闲适,语言简淡。

(二)绕头诗此体当为宋代大文豪苏轼所创。

其形式为:一、三两句为三字,二、四两句为七字;一、二句押一韵,三、四句另押一韵。

其中第三句的一、三字为第句三、一字,好比将尾绕到头,故称“绕头诗”。

闲似忙,蝴蝶双双过粉墙;忙似闲,白鹭饥时立小滩。

来似去,潮翻巨浪还西注,去似来,跃马翻身射箭回。

动似静,万倾碧潭澄宝镜;静似动,长桥影逐酒旗送。

悲似乐,送葬之家喧鼓乐;乐似悲,送女之家日日啼。

相传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次宴请宾客,席上高朋满座,王安石、秦观、佛印和尚等名人都在其列。

酒喝到兴头,苏轼道:“我来行一酒令:上两句用两字颠倒说,下面用两句诗押韵,分别阐述上两句意思。

《寒山诗》

《寒山诗》

《寒山诗》前言寒山与拾得均是唐代贞观年间的著名诗僧。

寒山长住于浙江天台山寒岩幽窟中,因其姓氏不详,故以“寒山”称之,又称寒山子或贫子。

拾得传说十岁时被弃于路旁,为天台山国清寺丰干禅师拾来,此后一直留在国清寺中为僧,故名“拾得”。

寒山、拾得与丰干禅师三者皆隐栖国清寺,故亦称“国清三隐”,又称“天台三圣”。

寒山举止怪诞,与众不同。

他经常戴着桦树皮编的帽子,穿着破衣,拖着木屐,游戏于山林间。

有时独言独笑,有时望空谩骂,貌似疯颠。

寒山诗具有鲜明的乐府民歌特色,其内容极其丰富,时而白描众生百态,时而讥讽时弊,时而阐发佛教义理。

而不同类别的诗又被赋予了不同的风格,如警世诗悲慨直捷。

其表现技巧多用白描和直抒胸臆,也运用比兴、比拟等形象化手法,间或引用一些佛经典故及古语,但总体上仍保持其通俗性。

语言直白浅近,晓畅自然,而禅趣盎然,蕴意深刻,发人深省,这是寒山诗的鲜明特色。

拾得与寒山为友,参禅论道,互相写诗酬唱。

流传下来的五十多首诗大多是佛教劝世诗。

《四库总目提要》评价云“有工语,有率语,有庄语,有谐语”,十分精当。

唐台州刺史闾邱胤整理寒山诗偈300余首,集为书。

这是最早的寒山诗集。

后来,著名禅僧曹山本寂注释《对寒山子诗》,共有7卷。

北宋王安石十分钟意于寒山诗,并著拟寒山诗20首,收于《王临川集》中。

南宋陆游曾亲自为寒山诗集校勘、辨误。

南宋大儒朱熹曾写信给国清寺志南和尚,希望校刊重刻寒山诗,令字画稍大,便于观览。

元朝时,寒山诗集流传到朝鲜和日本,至今我们所见到的朝鲜刻本和日本刻本仍是寒山诗集版本中的佳品。

清代雍正皇帝亲自选编寒山诗,御笔为之作序,敕封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

寒山诗从中国传到日本,再由日本传至美国和欧洲。

美国汉学家华特森曾译寒山诗100首。

美国诗人史奈德曾译寒山诗24首,后与自己的诗歌作品编为《敲打集》出版。

1985年,法国先后出版两种寒山诗译本,一本译寒山诗108首,名为《寒山》;另一本译寒山诗331首,名为《云游四方的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