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设施布置1.

合集下载

第八章 设施布置1

第八章 设施布置1

一人多机(OWMM):如果生产量使一个 人看管一台机器就足够忙的话,可以设置一 人可看管的小生产线,既可使操作人员保持 满工作量,又可在这种小生产线内使物流流 向有一定次序.
一人多机

按U形制造单元布置
机器2 机器3
机器1
机器4
入口
机器5
出口 机器6
U形制造单元布置示意图
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GT):按照产品或零件在某种 特征上的相似性把它们分组归类,然后在不 同的设备群上进行加工的一种方法. 好处:减少作业更换时间,减少中间在制品 库存,减少物流量,缩短生产周期,易于实 现自动化

设施布置的基本类型及其选择

工艺对象专业化布置(process layout)
按照工艺专业化特征建立的生产单位,形成工艺
专业化车间 优点:对产品品种变化适应能力强、生产系统可 靠性高、工艺管理方便 缺点:加工路线长、运输量大、运输成本高、生 产周期长、组织管理工作复杂 、生产效率低等
按工艺过程布置

按成组制造单元布置
成组技术
首先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结构和工艺相似的零件组成一个 零件组,确定出零件组的典型工艺流程,再根据典型工艺流程的 加工内容选择设备和工人,由这些设备和工人组成一个生产单元
单元1
L
原 材 料
D
单元2
D G
G
成 品 库
L
车床
D G
钻床
磨床
L
单元3
L
L
G
P
成组生产单元布置示意图
69.2
28.0

66.0
1. 锯床 - 冲床 2. 磨床 – 钻床
3. 锯床 – 磨床

设施布置

设施布置
Copyright
c
济南大学机械学院赵林, All Right Reserved
一、生产的基本类型
生产类型的分类
按产品产量多少 生 产 类 型 少品种大批量生产 中品种批量生产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单件小批生产 按产品产量的连续程度 成批生产 大量生产 按产品预测程度分
Copyright
订货生产
存货生产
产 量 Q I 少品种大批量生产
II 中品种批量生产 III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IV c 产品品种数目P
济南大学机械学院赵林, All Right Reserved
Copyright
一、生产的基本类型
按生产的连续程度划分
单件小批生产
•一般是在订货确定之后生产一个或几 个产品
Copyright
c
济南大学机械学院赵林, All Right Reserved
c
济南大学机械学院赵林, All Right Reserved
第二节 设施布置的基本形式和决策 设施布置的形式取决于: 生产类型和生产组织形式。
Copyright
c
济南大学机械学院赵林, All Right Reserved
一、生产的基本类型
生产类型的定义 ——生产类型是指从生产的某些共性或规律出 发,观察、区别生产特点的一种分类形式。
Copyright
c
济南大学机械学院赵林, All Right Reserved
一、生产的基本类型
按产品产量的多少划分
少品种大批量生产
•具有工艺流程固定、生产作业连续稳定、 计划制定与日常管理比较容易的特点。
Copyright
c
济南大学机械学院赵林, All Right Reserved

工程施工设备布置

工程施工设备布置

工程施工设备布置一、施工设备布置的原则1.安全性原则。

设备布置应以安全第一为原则,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发生意外事故。

2.有效性原则。

设备布置应合理有效,能够满足施工需要,提高施工效率。

3.经济性原则。

设备布置应考虑成本效益,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4.便捷性原则。

设备布置应方便施工人员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5.美观性原则。

设备布置应有序美观,为施工现场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施工设备布置的步骤1.前期准备。

在确定施工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勘测和测量,了解地形地貌、环境条件等情况,确定施工设备的需求。

2.确定施工设备种类和数量。

根据工程性质、规模和工期等因素,确定所需的施工设备种类和数量。

3.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

根据施工设备的性能特点、品牌信誉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设备,并确保设备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4.设备布置方案设计。

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设备布置方案,包括设备的位置、间距、通道等内容。

5.施工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在设备布置完成后,需要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确保设备可以正常运行。

6.设备使用和维护。

在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后,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工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施工设备布置的注意事项1.设备布置要均衡。

避免将所有设备都集中在一个区域,要分散布置,避免密集而拥挤。

2.设备布置要考虑通道。

要保证设备之间有足够的通道和工作空间,便于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3.设备布置要考虑安全。

要将危险设备远离人员密集区域,避免造成安全事故。

4.设备布置要考虑环境。

要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设备,以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5.设备布置要考虑未来发展。

要考虑未来施工工程的扩展和变化,留出一定的余地,避免设备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

四、施工设备布置的优化方案1.合理分区。

根据施工的需要和设备的性质,将施工现场分成不同的区域,确定每个区域的设备布置方案。

2.设备集中。

将相似功能的设备集中布置,方便管理和维护,减少人员和物资的搬运。

生产与运作管理答案

生产与运作管理答案

第一章1、生产与运作的过程为:投入→变换→产出2、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对象:第一对象:生产运作过程——劳动、价值增值过程;第二对象:生产运作系统——实现的手段。

3、服务的本质特点:服务的无形性,不可触性(不可触性越强,生产和消费会同时发生)(在工厂中生产的是化妆品,在商店里出售的是希望);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性;不可储存性;顾客在服务过程中的参与。

4、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问题:产出要素管理、资源要素管理、环境要素管理5、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新特征:1.生产运作管理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大;2.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多变化、个性化——生产管理面临新的挑战;3.信息技术已成为生产运作管理的重要手段;4.全球化——“全球生产运作管理”;5.跨行业的集成管理——供应链管理、虚拟企业、战略联盟;6.绿色生产成为重要的新课题。

6、产出要素管理包括:质量(Quality)—保证和提高质量;时间(Delivery time)—适时适量生产成本(Cost)—使产品价格既为顾客接受,又为企业带来一定利润服务(Service)—提供附加和周边服务7、资源要素管理:设施设备管理:保持足够、完好和灵活的生产运作能力物料管理:以最经济的方法保证及时充足的物料供应人力资源管理:有效、高效地配置和使用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和处理必要的信息第二章1、生产运作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市场需求与变化;技术进步;供应市场;企业整体经营目标与各部门职能战略;其他,过剩生产能力的利用,专利保护等问题。

2、产品组合决策:指根据产品投产后其成本、赢利、市场占有率、竞争能力等的变化,对一个企业的生产品种、生产量所做的组合和调整,其中包括新产品的引进、现有产品的改良以及对不同品种的产量的调整的问题。

3、简述企业竞争重点企业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所提供产品、生产运作组织方式等自身条件的特点,可以将竞争重点放在不同方面,常见的竞争重点有成本——低成本;质量——高设计质量、恒定的质量;时间——快速交货、按时交货、产品开发速度;柔性——顾客化产品与服务、产量柔性。

防雷电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防雷电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防雷电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目录一、总则二、组织机构三、责任分工四、防雷范围五、防雷分类六、防雷设计要求七、防雷检测与维护八、防雷应急处理九、危险雷区一、总则为了保障单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二、组织机构1.本单位安全生产负责人对本单位防雷电工作负总责。

2.防雷电管理机构由安全生产负责人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防雷电工作。

三、责任分工1.安全生产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单位的防雷电工作,制定防雷电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并定期检查。

2.防雷电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的防雷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制定防雷电计划和应急预案,指导各部门的防雷电工作。

3.各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范围内的防雷电工作,做好设备的验收和维护。

四、防雷范围本单位防雷电的范围包括:建筑物、设备、系统、人员等。

五、防雷分类根据不同的防雷需求,将防雷分为以下几类:1.直接防雷:主要是对建筑物、设备等直接进行防护。

2.间接防雷:主要是通过接地等方式提供间接的防护。

3.人身防护:主要是对人员进行防护,包括防雷知识培训、防雷装备配备等。

六、防雷设计要求1.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包括选址、结构等方面。

2.设备的防雷设计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包括接地、保护措施等方面。

3.系统的防雷设计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包括电气系统、通信系统等方面。

4.人员的防雷设计应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如避雷针、避雷器等。

七、防雷检测与维护1.防雷设备的日常检测应由专职人员进行,检测结果应进行记录,并及时修复故障。

2.防雷设备的定期检测应由专业机构进行,检测结果应进行记录,并按时进行维护和保养。

3.建筑物、设备的外观检测应由专职人员进行,发现问题应立即报修,并进行维护和保养。

八、防雷应急处理1.发生雷暴天气时,相关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2.发生雷电事故时,相关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保护人员和财产,及时报警并进行救援。

设施布置的常用方法

设施布置的常用方法
设施布置的常用方法
2020年4月20日星期一
第一节 基本问题
一、概念:设施布置是指在一个给定的 设施范围内,对多个经济活动单元进行 位置安排。
二、设施布置的目的:将企业内的各种 物质设施进行合理安排,使它们组合成 一定的空间形式,从而有效地为企业的 生产运作服务,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
三、设施布置要考虑的四个问题: 1、应包括哪些经济活动单元? 2、每个单元需要多大空间? 3、每个单元空间的形状如何? 4、每个单元在设施范围内的位置?
to 1 2 3 4 5 6 2 4 3 From
65 1
1
2
20 20
80
10 75
3
15
90
4
70
5
6
第三节 对象原则布置的常用方法
一、概念:设备是按照某一种或某几种 (但这几种产品的加工路线基本类似) 产品的加工路线或加工顺序排列的,所 以常称为生产线。
二、主要课题:如何使每一单元的操作 时间都大致相等,即生产线的平衡问题 。
序图。P149 4、生产线平衡的程序:P149 表6-1 例6-1:P150
第四节 混合布置的常用方法
一、一人多机 (一)基本原理:如果生产量不足以使
一个人看管一台机器就足够忙的话,可 以设置一人可看管的小生产线,即可使 操作人员保持满工作量,又可在这种小 生产线内使物流流向有一定秩序。 小生产线即指一人同时看管的几台机器 。
。 3、充分利用现有运输条件,如铁路、公路、港 口、供电、供水等公共设施。 4、按照生产性质、防火和环保要求,合理划分 厂区。 5、总平面布置力求占地面积最小。 6、应考虑有扩建余地。
第二节 工艺原则布置的常用方法
一、概念:设备是按其所具有的功能来 布置的。

刘丽文生产运作管理第八章设施选址

刘丽文生产运作管理第八章设施选址

三、 单一设施选址的方法之一——负荷距离法
• 负荷距离法的目标是在若干个候选方案中,选定一个目标 方案,他可以使总负荷移动的距离最小 • (一) 距离与负荷的计算方法 • 在负荷距离法中,首先需要计算新选址位置距目的地的距 离 • (二) 负荷距离法的两种解法 • (1) 穷举法 在可选范围内均内选择若干个点,计算每个 点的总负荷数看,然后加以比较 • (2) 重心法 重心法可比穷举法更快地的到较优的位置

单一设施选址
• 单一设施选址的方法之一(负荷距离法) 在若干个候选方案中,选定一个目标方案,它可以使总负荷(货物,人或其 他)移动的距离最小. 1) 距离负荷的计算方法 1) 几何距离: dAB=(XA-XB)2+(yA-yB)2 B (xB, yB) 2) 直线距离: dAB= XA-XB + yA-yB 3) 总负荷的计算公式 ld= ∑ li di A (xA, yA)
第三节 单一设施选址
二、 单一设施选址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 单一设施选址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 第一步,明确目标 • 第二步,收集有关数据,分析各种影响因素, 对各种因素进行主次排列,权衡取舍,拟订初 步的候选方案 • 第三步,对初步拟订的候选方案进行详细分析 • 最后,在对每一个候选方案都进行了上述的详 细分析之后,将会得出各个方案的优寽程度, 或找到一个明显优于其他方案的方案
第八章 设施选址
第一节 设施选址的基本问题和影响因素 第二节 企业生产运作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影响
第三节 单一设施选址
第四节 设施网络中的新址选择
第一节 设施选址的基本问题和影响因素
一、 设施选址的基本问题及其重要性 设施的概念
• 所谓设施,是指生产运作过程得以进行的 硬件手段,通常有工厂、办公楼、车间、 设备、仓库等物质实体构成

设施选址和布置规划方法

设施选址和布置规划方法
7.3.2 单一设施选址的一般步骤: 1 明确目标. 明确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2 收集数据,对影响因素分析、排序,拟
订候选方案。 谁来帮助排序?
3 对候选方案进行分析。 4 选定,报批。 (备全材料)
7.3 单一设施选址
7.3.3 单一设施选址的一种方法 ---负荷距离法 : 1 方法的目标:总负荷移动距离最小。 2 适用于:当与市场、供应商的接近程度重要
7.1设施选址的基本问题和影响因素
7.1.1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之间的权衡与 取 舍: 明确主要影响因素; 明确时,应根据 具体情况. 服务业更应考虑和顾客的距离以及 聚集效应 聚集效应:受聚集于某地的几个公司 的吸引而来的顾客总数,大于分散在不同 地方的这几个公司的顾客总数.
7.2企业生产运作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对
铣床组
磨床组
M
M
M
M
G
G
G
G
工艺原则示意图
Process Layout 工艺专业化布置
优点
缺点
1.机器利用率高 2.可采用通用设备
1.由于流程长,搬运路线 不确定,搬运费高
3.设备和人员的柔性程 2.生产计划与控制较复杂
度高,更改产品品种和 数量方便
3.生产周期长
4.设备投资相对较少
4.库存量相对较大
产品供应商 . 2 出现三资企业 3我们国家的一些企业已经向国外销售产品 . 4我们国家企业面向全国运作是一个缩影 .
7.3 单一设施选址
7.3.1 单一设施选址的不同情况 1 单一设施选址的概念: 2 几种情况: (1) 新建 (2) 扩大 (3) 迁移 特点都只是有一个设施.
7.3 单一设施选址
位置度量值是对每一个方案的综合评价。 等于客观因素的比重值与客观度量值的乘积加 上主观因素的比重值与主观度量值的施网络中的新址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率的专用设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产过程的 连续性,缩短生产周期,减少运输费用,简化生 产管理工作等 缺点:对产品品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差
按产品布置
按对象专业化原则布置有关机器和设备,常见的 如流来自生产线或产品装配线加工设备
加工设备
按产品(对象)布置的示意图
设施布置的基本类型及其选择
混合布置(hybird layout) 固定布置(fixed layout)
货区
1 2 1 3 4 1 2
仓库平面示意图
通道
家电用品仓库的存储信息
仓库布置(续)
第四节 非制造业的设施布置
仓库布置 办公室布置

仓库布置
例子:
假设有一个家电用品仓库,共有M个货区, 分别储存7种家电。仓库有一个出入口,进出仓 库的货物都要经过该口(如图所示)。假设该仓 库每种物品每周的存取次数如表所示,应该如何 布置不同物品的货区,使总搬运量最小?
仓库布置(续)
存储物品 1.电烤箱 2.空调 3.微波炉 4.音响 5.电视 6.收音机 7.其他 搬运次数 (每周) 280 160 360 375 800 150 100 所需货区

设施布置的基本类型及其选择

工艺对象专业化布置(process layout)
按照工艺专业化特征建立的生产单位,形成工艺
专业化车间 优点:对产品品种变化适应能力强、生产系统可 靠性高、工艺管理方便 缺点:加工路线长、运输量大、运输成本高、生 产周期长、组织管理工作复杂 、生产效率低等
按工艺过程布置

一人多机(OWMM):如果生产量使一个 人看管一台机器就足够忙的话,可以设置一 人可看管的小生产线,既可使操作人员保持 满工作量,又可在这种小生产线内使物流流 向有一定次序.
一人多机

按U形制造单元布置
机器2 机器3
机器1
机器4
入口
机器5
出口 机器6
U形制造单元布置示意图
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GT):按照产品或零件在某种 特征上的相似性把它们分组归类,然后在不 同的设备群上进行加工的一种方法. 好处:减少作业更换时间,减少中间在制品 库存,减少物流量,缩短生产周期,易于实 现自动化

基本步骤:1.汇集有关信息数据(各活动 单元所需空间;可利用空间大小;各单元之 间相互关系;其他约束条件) 2.初步做出平面布置方案进行 评价 3.最终确定块状区划图,做出 详细方案
工艺对象专业化布置的基本方法

物料从至表法 基本步骤
选择典型零件,制定典型零件的工艺路线,确定所用机
床设备。 制定设备布置的初始方案,统计出设备之间的移动距离。 确定出零件在设备之间的移动次数,和单位运量成本。 用实验法确定最满意的布置方案

基本问题

设施布置目标: 1.满足生产过程的需要 2.设施占用空间缩小 3.总运输费用最少 4.生产系统柔性强 5.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管理的方便性 6.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
影响企业经济活动单元构成的因素
企业的产品 企业规模 企业的生产专业化水平与协作化水平 企业的技术水平
设施布置
设施布置
设施布置基本问题与基本分类 工艺对象专业化和产品对象专业化布置方法 混合布置的布置方法 非制造业的设施布置

第一节 基本问题与基本分类
基本问题 影响企业经济活动单元构成的因素 设施布置的基本类型及其选择 设施类型选择中的其他影响因素

基本问题
设施布置:在一个给定的设施范围内,对多个经 济活动单元进行位置安排 考虑四个问题:1.应包括哪些经济活动单元 2.每个单元需要多大空间 3.每个单元空间的形壮如何 4.每个单元在设施范围内位置

零部件
产品 工位器具
固定式布置示意图
设施类型选择中的其他影响因素
所需投资 物流 柔性 其他:劳动生产率;设备维修;工作环境; 人的情绪

第二节

工艺对象专业化和产品对象 专业化的布置方法
工艺对象专业化布置的基本方法 工艺对象专业化布置的其他方法 产品对象专业化的布置方法
工艺对象专业化布置的基本方法
合理布置实现的目标是运输总成本最小; 允许对生产中的材料和部件使用不同的物料搬运方式和工具,其成本同搬运
距离成比例; 已知各块状中心的面积及其初试布置方案,并在布置图上标明各个块状中心 的坐标。 若某些块状中心要求特殊位置,则可以作为约束条件,预先说明 使用计算方法进行运算,使整个系统综合搬运费用最小
又称工艺专业化布置。即按照工艺专业化原则将同类机器 集中在一起,完成相同工艺加工任务
车床组
钻床组
磨床组
L D G
车床 钻床 磨床
D L L
D
D
G G
L
按工艺过程布置示意图
D
接收和转运
设施布置的基本类型及其选择

产品对象专业化布置(product layout)
按照产品(或零部件)建立的生产单位。 优点:提高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可以采用高效
产品对象专业化的布置方法
活动单元之间相对位置均按产品加工顺序或 装配顺序排列,几乎没有其他选择 生产线的平衡问题:1.把所有工作分成一 个个工作单元;2.确定其标准工作时间; 3.组合进不同的工作地,使每个工作地的 时间尽量相等.

第三节 混合布置的布置方法
一人多机 成组技术

一人多机
工艺对象专业化布置的基本方法


关系重要程度分类表
由穆德提出的,它是根据企 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活动关系 密切程度布置其相互位置 将关系密切程度分为六个等 级
代号 A E 绝对重要 特别重要
密切程度

I
O U X
重要
一般 不重要 不予考虑
工艺对象专业化布置的其他方法

模拟实验法 数学规划法 计算机辅助布置方法 1.ALDEP 2.常见的计算机辅助布置的软件CRAFT,由美国人开发出来的一种常用 的计算机辅助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的工具,基本内容:

按成组制造单元布置
成组技术
首先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结构和工艺相似的零件组成一个 零件组,确定出零件组的典型工艺流程,再根据典型工艺流程的 加工内容选择设备和工人,由这些设备和工人组成一个生产单元
单元1
L
原 材 料
D
单元2
D G
G
成 品 库
L
车床
D G
钻床
磨床
L
单元3
L
L
G
P
成组生产单元布置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