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清单》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教案(精选12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教案(精选12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教案(精选12篇)篇1: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教案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正好”和“够了”的钱币概念。

2、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3、帮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1、手指偶、每位幼儿一张5元钱、画纸、彩笔。

2、超市商品图每桌一张。

3、超市的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一、手指游戏:复习5的组成,导入活动。

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谁,愿意和他们做游戏吗?教师介绍游戏做法:师说:动动我的小手指,我出1。

幼说:我出4,4和1组成5.师幼齐说:5个手指做游戏。

以此类推。

(分析:游戏可及时调整速度,既增加趣味性又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且通过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整理已获得的经验。

)二、幼儿尝试用5元钱买一样、两样不同的商品。

1、我们的小手真能干,看,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什么(出示5元钱)?小朋友还知道有哪些面值的钱(1元、2元、10元、20元、100元等)?我们用钱来干什么?你去超市买过东西吗?是自己去还是跟爸妈去?2、第一次购物:下面我就来考考小朋友,如果给你5元钱,(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找出用5元钱可以买一样的商品。

(翻开超市商品图,先认识一下商品和标价)幼:可以买5元的、1元的、2元的、3元的、4元的,6元的能买吗?师:谁能总结一下,为什么6元的不能买,别的可以买,强调“正好”和“够了”的概念。

3、第二次购买:找出5元钱可以买两样不同的商品。

小组讨论,共同找出答案:可以买1元和2元的、1元和3元的、1元和4元的、2元和3元的。

小组介绍:教师评价:进一步让孩子理解“正好”和“够了”的概念。

师:刚刚小朋友在找的时候,有的小组漏掉了,有的小组重复了,为什么他们这一组找的很全?大家能看出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吗?幼:他们先将草莓找完了再往后接着找。

总结:原来这样有顺序的找,能够一个不漏的找全。

你们也愿意尝试一下吗?(让没找全的小组再尝试一下)(分析:教师根据小组合作情况进行总结提升,这是本节活动的难点。

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清单》

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清单》

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清单》设计意图:小朋友们都喜欢逛超市,好吃好玩的尽管往篮子里拿,从不需要考虑今天要买什么,买多少。

这堂课我让小朋友们做一次“今天我当家”,通过故事小熊果果搬新家需要购买物品说起,从分析清单、归类、整理清单到购买物品、校对清单、统计数据,步步深入。

让孩子们学习根据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并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统计结果,从小养成做事的计划性和条理性。

活动目标:1、学习根据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

2、学习用完整的语言表达统计结果。

3、培养孩子养成做事的计划性和条理性。

活动准备:1、小图片若干,大图片若干,并在反面粘上磁铁,,签字笔一支。

2、空白的三份表格,“洗漱用品”,“文具”,“水果蔬菜”中文字牌。

3、零乱的购物清单一份,《三只熊》的音乐,二维图的作业单。

4、教室布置成超市样子,三块黑板用于分类摆放物品活动过程:一、引出购物清单,启发幼儿将清单整理归类师:小熊果果搬新家了。

星期天,果果和爸爸妈妈到超市大采购。

要买的东西可多啦。

因为怕忘记,妈妈特意列了一张购物清单,我们一起来看看。

物品名称牙膏数量苹果 3铅笔 8牙刷 10西瓜 3茶杯 6茄子 5笔袋 5毛巾 2剪刀 4胡萝卜 4作业本 3直尺 9师:要买的东西可真不少,果果得跑多少地方啊。

买完牙膏,买苹果,买完苹果,买铅笔,买完铅笔,买牙刷······累死了!小朋友们帮果果想想办法,怎样让果果买得又快又好呢?二、回忆超市购物经验,并将物品归类1、提问:超市里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呢?小朋友到超市是怎样购物的呢?(引导并启发幼儿超市物品是按照物品的功能分类摆放的,例如:水果和蔬菜会放了靠在。

大班数学超市购物教案

大班数学超市购物教案

大班数学超市购物教案目标:1.帮助学生学习和使用购物时的数学技能,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3.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1-100)。

2.超市道具,如玩具食物、货币、购物篮等。

3.白板和白板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老师在白板上写下“超市购物”,并询问学生他们之前是否去过超市购物。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超市购物时需要用到的数学技能。

讨论购物流程:1.老师跟学生一起讨论购物的流程,如先准备购物清单、选择商品、计算价格、付款等。

2.提出问题给学生:如果购物清单上有5个苹果,每个苹果价格为2元,应该如何计算出总价?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设计类似的问题进行练习,巩固加法运算。

购物游戏:1.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设立一个超市角色和顾客角色。

2.超市角色负责出售商品和计算价格,顾客角色负责选择商品和支付。

3.超市角色根据随机抽取的数字卡片上的价格确定商品价格。

4.顾客角色选择想要购买的商品,汇报给超市角色,超市角色计算总价格。

5.顾客角色付款,超市角色找零。

6.经过几轮游戏后,让学生交换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

数学问题解决:1.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购物中的数学问题:-如果超市角色出错计算了价格,应该如何解决?-如果顾客角色给了超市角色过多或过少的货币,超市角色应该如何找零或补足差额?-如果顾客角色购买多种商品,超市角色应该如何计算总价?2.提醒学生在购物时要仔细核对物品和价格,牢记学过的数学技能。

结束活动:老师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回顾购物活动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课堂延伸:1.学生可以在家中和家人一起进行超市购物角色扮演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制作数学购物清单,包括商品名称、价格、数量等,练习计算总价。

3.学生可以进行超市布置的手工制作,模拟购物环境,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在购物游戏中的表现,包括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教案教案一:购物游戏1. 教学目标:- 通过购物游戏,帮助幼儿了解货币概念和购物过程。

-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教学准备:- 零钱模型或卡片,模拟货币(例如:纸币和硬币)。

- 一些商品图片或实物(例如:水果、玩具等)。

- 购物篮或购物袋。

- 教室里的空间,可以划分为商品摆放区和购物区。

3. 教学过程:(1) 引入游戏:介绍今天的活动是购物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将要扮演顾客和店员的角色,体验购物的过程。

(2) 讲解规则:- 将商品摆放在商品摆放区,每个商品附以一个价格。

- 每个幼儿都有一定金额的模拟货币,用于购物。

- 每个幼儿轮流扮演店员和顾客。

- 店员的任务是告诉顾客商品的价格,并收取货款。

- 顾客的任务是选择商品并用适当的货币支付。

(3) 进行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

每个小组包括一名店员和多名顾客。

- 店员将商品一件件地介绍给顾客,并告诉顾客价格。

- 顾客选择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并用适当的货币支付给店员。

- 店员核对数量和价钱,找零(如果有),然后把商品放入顾客的购物篮或购物袋中。

- 游戏结束后,幼儿们一起计算每个顾客的花费和找零。

(4) 游戏总结:- 引导幼儿讨论购物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

- 指导幼儿总结货币的种类和用法,如纸币代表大额数目,硬币代表小额数目。

4. 拓展活动:- 给每个幼儿分发纸板、剪刀和贴纸,让幼儿制作属于自己的小商店。

- 幼儿可以在纸板上画出喜欢的商品,并为每个商品标上一个价格。

- 幼儿可以轮流扮演店员和顾客,在小商店里进行购物游戏。

5. 评价和反思:- 观察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合作程度。

- 评估幼儿对货币和购物过程的理解程度。

- 总结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并思考如何改进。

大班数学购物清单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购物清单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购物清单》教学反思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生活体会,《购物清单》这节活动将生活中的物品归类相结合,使幼儿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目标是幼儿能够依照物品的特点进行分类并计数,且能够学习用完整的语言表达统计结果。

在操作前,我出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蔬果,让小孩们认真观看它们的外部特点,颜色、形状、大小的区分,在小孩们表述的时候,没有评判小孩们的发言,而是用图画来展现幼儿所描述的各类蔬菜的名称,在这一环节中,小孩们专门快就找出了蔬菜的颜色、形状的不同。

于是,我要求他们把小凯妈妈买的蔬果按颜色、数量进行分类。

小孩们迫不及待地动手操作起来。

在操作环节,由于我在横向代表蔬菜种类这一块没有讲清楚,致使有个别小孩没有看明白统计表,操作的时候显现了点小问题。

小孩们的明白得程度整体分两个层次,多数小孩能够看懂统计表,但有个别小孩能够看懂表格横向和纵向代表的意思,但将种类与颜色统合在一路填在表格上时,就惊惶失措了。

在活动中没有照顾到小孩们的个体不同,大部份小孩听明白了,个别小孩还似懂非懂就终止了。

每一个小孩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体会、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各有不同,以后在教学活动中要因势利导,注意细节方面的教学。

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生活体会,《购物清单》这节活动将生活中的物品归类相结合,使幼儿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目标是幼儿能够依照物品的特点进行分类并计数,且能够学习用完整的语言表达统计结果。

在操作前,我出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蔬果,让小孩们认真观看它们的外部特点,颜色、形状、大小的区分,在小孩们表述的时候,没有评判小孩们的发言,而是用图画来展现幼儿所描述的各类蔬菜的名称,在这一环节中,小孩们专门快就找出了蔬菜的颜色、形状的不同。

于是,我要求他们把小凯妈妈买的蔬果按颜色、数量进行分类。

小孩们迫不及待地动手操作起来。

在操作环节,由于我在横向代表蔬菜种类这一块没有讲清楚,致使有个别小孩没有看明白统计表,操作的时候显现了点小问题。

大班数学教案《买东西》

大班数学教案《买东西》

大班数学教案《买东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购物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商店角色扮演的道具。

2.提前准备购物清单和计算器。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购物清单
1.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假设自己是一家商店。

2.教师分发购物清单给学生,清单上列举了各种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

3.学生根据购物清单,选择商品并标出价格。

第二课时:购物计算
1.教师出示一个购物篮,并解释购物篮中的物品和价目表。

2.学生依次选择商品,将其放入购物篮。

3.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购物车中商品的总价,并填写在购物清单上。

第三课时:找零钱
1.学生对比购物清单上的总价和自己所携带的钱数,计算需要找给商店的零钱。

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并写出找零的金额。

第四课时:商店角色扮演
1.学生按照购物清单里标明的价格,将商品放在自己组的商店里。

2.学生可以扮演顾客和店员两个角色,进行购物和结账的操作。

教学方法
1.让学生进入角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利用实物和触类旁通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检查学生计算购物清单和找零的准确性。

3.课后布置小组作业,要求学生写一个购物清单并计算总价和找零的金额。

参考资料
暂无。

大班数学教案一起购物

大班数学教案一起购物

大班数学教案一起购物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购物的基本概念。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技能进行购物计算。

•学生能够在实际购物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教学材料•购物清单:水果、蔬菜、零食等。

•购物卡片:标有不同价格的物品。

•计算器。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购物主题,并简要介绍购物的概念。

–提问学生平时是否参与购物,他们购物时是否需要进行计算。

2.购物清单活动:(10分钟)–分发购物清单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列出所需物品。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并确定每种物品的数量和价格。

3.购物卡片活动:(15分钟)–分发购物卡片给学生,并根据实际物品的价格,为卡片贴上相应的价格标签。

–学生根据购物清单,选择相应的卡片,并计算出所需物品的总价格。

4.总结购物清单和购物卡片的关系:(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购物清单和购物卡片之间的关系,购物卡片的作用是什么。

–解释购物卡片的价值,它能帮助我们计算出购物清单中物品的总价格。

5.小组购物计算练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组购物卡片,并根据卡片上的价格计算出所需物品的总价格。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互相检查计算结果。

6.整体购物计算练习:(15分钟)–随机选择几名学生进行整体购物计算练习,要求他们根据所给的购物清单和购物卡片,计算出总价格。

–其他学生可以互相检查计算结果,给予反馈和指导。

7.拓展活动:(10分钟)–鼓励学生思考其他购物场景,并设计购物清单和购物卡片。

–将学生分成小组,展示并分享他们自己设计的购物场景。

8.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强调购物计算对于实际生活的重要性。

–概括总结购物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整体购物计算练习中的表现。

•收集学生设计的购物场景,并评估他们对购物计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购物计算的体会和感想,并提醒他们在实际购物中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的购物计算知识,进行实际的购物活动。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教案3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教案3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教案3篇【篇一】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教案:中秋购物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认识5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习钱币的简单换算。

2、培养钱币换算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与幼儿一起运用事先收集好的饮料瓶子布置好成超市的情景,并在每样物品前放好价格标签(1-5元)。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回忆并叙述买东西的经历。

(1)教师:小朋友,有没有去超市买过东西?(2)教师:超市里的东西很多,不同种类的东西价格也不同。

你都买过什么东西?知道是多少钱吗?你是从哪里知道它的价格?2、亲身体验,情景游戏“超市购物”。

今天梁老师在路上碰到了熊猫老板,他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他说的他的商场今天刚开张,商店粒所有的东西都打折,你们想去大采购吗?哦!熊猫老板他还麻烦我一件事,就是他要招两名服务员,谁想去?(然后教师对想去当服务员的小朋友进行了简单的面试,如认识钱、各种物品的价钱、买几种物品要收多少钱等,每次游戏后可轮流做服务员)(1)幼儿进行游戏,自由购物,每人一元的硬币共8元,第一次购物只能买一样东西,买好后到柜台结账才能离开。

(2)第二次购物,幼儿随意买两样东西自己计算要付多少钱?(3)第三次购物,熊猫老板为了答谢大家,他给每人一张5元的购物卷,小朋友用这5元钱去购物,必须卖完,不能找零钱。

(4)完成购物后,请幼儿相互交流购物,付款的情形,以及自己计算方法。

教师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引导。

(5)最后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大家游戏的难度,引导幼儿多买几件物品,提高幼儿的兴趣。

3、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篇二】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教案:购物高手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正好”和“够了”的钱币概念。

2、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3、帮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1、手指偶、每位幼儿一张5元钱、画纸、彩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购物清单》
设计意图:小朋友们都喜欢逛超市,好吃好玩的尽管往篮子里拿,从不需要考虑今天要买什么,买多少。

这堂课我让小朋友们做一次“今天我当家”,通过故事小熊果果搬新家需要购买物品说起,从分析清单、归类、整理清单到购买物品、校对清单、统计数据,步步深入。

让孩子们学习根据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并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统计结果,从小养成做事的计划性和条理性。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

2、学习用完整的语言表达统计结果。

3、培养孩子养成做事的计划性和条理性。

活动准备:
1、小图片若干,大图片若干,并在反面粘上磁铁,,签字笔一支。

2、空白的三份表格,“洗漱用品”,“文具”,“水果蔬菜”中文字牌。

3、零乱的购物清单一份,《三只熊》的音乐,二维图的作业单。

4、教室布置成超市样子,三块黑板用于分类摆放物品
活动过程:
一、引出购物清单,启发幼儿将清单整理归类
师:小熊果果搬新家了。

星期天,果果和爸爸妈妈到超市大采购。

要买的东西可多啦。

因为怕忘记,妈妈特意列了一张购物清单,我们一起来看看。

物品名称
牙膏数量
苹果 3
铅笔 8
牙刷 10
西瓜 3
茶杯 6
茄子 5
笔袋 5
毛巾 2
剪刀 4
胡萝卜 4
作业本 3
直尺 9
师:要买的东西可真不少,果果得跑多少地方啊。

买完牙膏,买苹果,买完苹果,买铅笔,买完铅笔,买牙刷······累死了!小朋友们帮果果想想办法,怎样让果果买得又快又好呢?
二、回忆超市购物经验,并将物品归类
1、提问:超市里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呢?小朋友到超市是怎样购物的呢?(引导并启发幼儿超市物品是按照物品的功能分类摆放的,例如:水果和蔬菜会
一起,饼干薯片这些零食会放在一起······我们购物时会有一个计划,在同一个地方买好
想要的东西,再到另一个地方买别的东西,要不然跑来跑去费时又费力。


2、帮妈妈归类物品并整理清单
师:现在我们帮果果整理一下清单吧。

哪些东西可以在同一个地方买呢?
幼:牙膏、牙刷、在同一个地方买。

买完后去买毛巾和茶杯。

铅笔、剪刀、作业本、直尺、笔袋在同一个地方买。

苹果、香蕉、花菜、胡萝卜在同一个地方买。

师:牙膏、牙刷、毛巾、茶杯是洗漱用品,(教师出示表格一,并将物品放在表格内)。

苹果、西瓜、茄子、胡萝卜是水果蔬菜,(教师出示表格二,并将物品放在表格内)。

铅笔、剪刀、作业本、直尺、笔袋是文具(教师出示表格三,并将物品放在表格内)。

老师将这份购物清单按照小朋友的想法重新排列了一下,我们一起看看。

(表格一)
洗漱用品数量
牙膏 3
牙刷 3
毛巾 4
茶杯 5
(表格二)
水果蔬菜数量
胡萝卜 3
茄子 5
西瓜 6
苹果 8
(表格三)
文具数量
直尺 2
笔袋 2
剪刀 7
作业本 9
铅笔 10
三、师:小熊的一家去超市购买物品,老师也想考考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按照购物清单去买这些东西呢?(将幼儿分组,商量各自买什么,买多少,按照购物单购买,看哪一组最先完成)。

买完后,将你购买的东西贴在购物
四、校对购物单和实物,并请每组的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统计结果。

五、师:我们顺利地帮小熊一家完成了购物的任务,为了感谢我们,果果和妈妈决定好好招待我们,用我们今天买的水果蔬菜为我们做一顿色香味俱全的大餐。

(出示统计图,引导小朋友横过来看),这是我们今天买的蔬菜水果,这是茄子,几个?(记录数量)什么颜色?(引导小朋友竖过来看,做上标记),可以做一个鱼香茄子。

这是胡萝卜,几个?(记录数量)什么颜色?(做上标记),熬一锅胡萝卜白米粥。

这是西瓜,几个?(记录数量),什么颜色?(做上标记)来一个冰镇西瓜。

这是苹果,几个?(记录数量)什么颜色?(做上标记)来一个拔丝苹果。

六、师:小朋友吃饱了吗?让我们一起做个轻松的运动吧。

(舞蹈三只熊)
附统计图:
茄子胡萝卜苹果西瓜
橙色
紫色
绿色
红色
教学反思: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

强调了幼儿园教育尤其
是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回归生活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沟通,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根据活动目标,结合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今天我当家“这一活动内容,在游戏中溶入了数学教育,更好的吸引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可孩子们的表现还是让我始料未及。

当我出示购物清单时,小朋友们立即被琳琅满目的物品吸引,热烈地讨论起来。

我提问:“购物单上要买哪些东西呢?”小朋友们都抢着回答,“四个毛巾”,“三个牙刷”“三个牙膏”,“十个铅笔”……“个”成了许多物品的量词,我只好一一纠正,重复练习。

看样子,量词的使用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多多练习。

分析清单时,我让小朋友们想一个又快又好的购物办法。

有的说开汽车,有的说推购物车,完全没答到点子上。

于是我换了一种方法引导:“超市里饼干和薯条是放在一起的,牛奶和饮料放在一起卖,购物单上的哪些东西是放一起卖的呢?”小朋友们一下明白过来,纷纷说出了我想要的答案。

进行物品归类并整理清单这个环节时,我只想着抓紧时间,能让课顺利进行,没有提供让小朋友主动学习,动手操作的机会,而是一手包揽,全权代办,剥夺了小朋友们探索的好奇心。

购买物品的任务布置下去,小朋友们一下兴奋起来,对我提出的要求置若罔闻,“轰”的全都跑到货架前,拿起自己喜欢的东西。

我只好让他们回到座位上,重新讲了要求,但还有小朋友出错。

我想:如果我在提要求时将要求细化,并请个别小朋友复述要求,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出现。

同时小朋友的分工协作能力欠缺,只想着个人,没有融入到小组的活动中,这方面的教育亟待今后的教学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