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_教案(1)
中国山水画__初中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学会欣赏和评价山水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途径,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线条、墨色、构图等表现手法创作山水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
难点:运用线条、墨色、构图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意境的山水画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中国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提问:“你们觉得这幅画美吗?美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导入本课。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历史背景。
2. 教师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如线条、墨色、构图等,并示范绘画步骤。
3. 教师分析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如意境、笔墨、构图等,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山水画的美。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按照教师示范的绘画步骤,尝试绘制一幅简单的山水画小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完成作品后,相互欣赏、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四、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国山水画的重要性和美感,激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和热爱。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回家后,结合课堂所学,绘制一幅富有意境的山水画作品。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山水画的观后感,表达对山水画的认知和感悟。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践环节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提升,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力。
初中美术山水画黑板画教案

初中美术山水画黑板画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构图原则。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重点:1. 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勾、皴、擦、染、点。
2. 学会观察和表现自然景色的美。
教学难点:1. 运用笔墨表现山水画的意境和情趣。
2. 创作出一幅具有个性和特色的山水画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山水画作品和资料。
2. 学生准备画笔、墨、纸、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山水画的课件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山水画的美。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山水画的印象和感受。
二、基本技法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勾、皴、擦、染、点。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基本技法。
三、构图原则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山水画的构图原则:高远、平远、深远。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构图。
四、创作实践(1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的技法和构图原则,进行山水画的创作实践。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作品欣赏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提出自己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3. 教师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拓展学习的方向。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构图原则,让学生掌握了山水画的基本画法。
在创作实践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法和构图原则,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山水画作品。
通过作品欣赏和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创作水平和不足之处。
在总结和拓展环节,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拓展学习的方向。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山水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学美术教案 山水画9篇

小学美术教案山水画9篇山水画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能用中国画的方法,大胆表现出有远近层次的中国山水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画出有远近层次的山水画。
教学难点:如何控制水墨的浓淡,表现出远近层次的景色。
教学准备:课件、毛笔、墨汁、颜料、学生用纸、调色盘、水桶等。
教学流程:一、欣赏导入:自然风光与中国山水画的结合欣赏,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艺术魅力,导入课题并板书《中国山水画》。
二、新课讲授:1、名家作品对比欣赏。
感受画家的不同表现技法带给人不同艺术视觉效果。
2、赏析画家作品找变化。
①感知发现近景、中景、远景不同表现方法。
②了解墨色浓淡、深浅变化。
3、实践、探究:①学习中国画用笔方法。
②体验墨色浓淡的变化。
4、教师示范并讲解:①学会概括表现山水画的近景、中景、远景。
②掌握中国画中表现山水景物的几种基本技法:勾、皴、点、染。
5、欣赏、分析:欣赏、分析学生的作品,进一步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和构图形式。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作业:构思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大胆地用中国山水画的画法,表现出近景、中景、远景。
要求:①大胆作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②选择合适的表现技法,适当施淡彩。
③注意室内清洁卫生。
三、展评。
1、作业展示、评价。
2、教师总结。
山水画 2无锡市第一中学中学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自制课件。
初中寄情山水美术教案

初中寄情山水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3. 引导学生体会山水画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3. 观察自然景观,进行山水画创作4. 分析欣赏经典山水画作品5. 探讨山水画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山水画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背景和文化底蕴。
接着,教师介绍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如线条、墨色、构图等,并示范创作过程。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山水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技法,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4. 欣赏与分析:教师展示经典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从技法、构图、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欣赏,探讨山水画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5. 总结与反思: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 学生对山水画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的培养。
五、教学资源:1. 山水画作品展示:教师准备一些经典和优秀的山水画作品,用于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绘画材料:为学生提供画纸、画笔、墨水等绘画材料。
3. 参考书籍:教师推荐一些关于山水画的书籍,供学生课后拓展阅读。
六、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适量的指导和关爱。
2. 培养观察力: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山水画创作。
中国山水画教案

中国山水画教案中国山水画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收集和选择适当的图片素材。
特别是符合传统绘画特点的创作,注意融入自己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巩固对传统绘画美的认识和理解,锻炼和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教学重点:在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上,运用山水画基础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如何在选择素材和创作中,融入自己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二次备课课前准备提前向学生布置作业:结合自己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搜集有关山水画图片资料,进行创作构思。
教师出示预习提纲搜集各种山水画图片资料,根据教师所列提纲提前预习,并做好笔记增强学生对山水画的认识和了解,收集合适的图片素材进行构思。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展示预习成果1.复习上节课内容(意境和形式美),然后教师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a.这几幅山水画的构图运用了哪种构图方法。
b.分析一下这几幅画,画家在笔墨处理和构图上有什么特点,作品带给我们怎样的意境。
2.组织学生讨论,或小组讨论,教师点评,引出课题学生赏析图片,展开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学习兴趣探究新知自主学习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和思考题a.让学生自读课文文字和欣赏图片b.“山水画”的基础知识:①“三远法”③制作步骤④如何处理画面空间如何与自己的创作构思有机地结合运用。
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自主学习,认真思考,通过查资料、观察、分析、比较这些图片并作出判断,形成初步成果通过以上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1.检查学生自学情况2.对于疑难问题,由教师点拨、讲解和演示a.“三远法”。
“高远”、“平远”、“深远”是古代山水画的三种构图方法,简称“三远”。
(教师结合图片作简要讲解)c.画在画面的空间处理上,在空白、虚实关系以及色彩等方面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001]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001]](https://img.taocdn.com/s3/m/3220feb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e.png)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001]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中国山水画教学,旨在让学生体验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自然意味和山水之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课程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线条韵律;
3.学习使用笔墨表现山水特征和氛围;
4.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眼光。
课程内容
第一课: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分析中国山水画的流派和代表作品。
第二课:构图与线条韵律
•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线条韵律;
•分析具体作品中的构图和线条韵律。
第三课:笔墨运用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运用特点;
•学习使用笔墨表现山水特征和氛围。
第四课:作品赏析
•分析和欣赏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品;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眼光。
第五课:学生作品展示及点评
•展示学生在本课程中所创作的山水画作品;
•给予学生评价和指导。
课程教材
•《中国古代艺术史》
•《中国山水画绘画技法》
•《中国山水画欣赏》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课程评估
•学生的作品创作和表现;
•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和理解水平;
•学生对老师讲授、指导和评价的反馈。
结语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中国山水画,让学生在了解和感受传统艺术文化的同时,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绘画基本技巧和表现能力。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一、教案概述1.1 教案背景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中国山水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和特点;•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绘画技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1.3 适用对象本教案适用于中学美术课程,针对初学者或对中国山水画感兴趣的学生。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2.1 教学内容1.中国山水画的历史与特点;2.基本的绘画工具和材料;3.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4.作品赏析和创作实践。
2.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展示一幅中国山水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步骤二:学习基本工具和材料•介绍绘画所需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宣纸、砚台等;•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绘画工具。
步骤三:学习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分别介绍中国山水画的线条、墨色、山石和水的表现方法;•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
步骤四:学习作品赏析和创作实践•展示几幅经典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题材和构图的启示,让学生进行创作实践;•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技巧,完成一幅中国山水画作品。
步骤五:评价与分享•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分享;•让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加深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评价方法3.1 评价标准•将学生的作品按照构图、线条、墨色和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2 评价方式•集体评价: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学生的作品,提出意见和改进建议;•个别评价:教师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个别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资源•展示用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图片;•绘画工具和材料:毛笔、宣纸、砚台等;•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的示范图片和视频。
五、延伸拓展5.1 研究国际山水画•让学生对比中国山水画和国际山水画的特点和风格;•鼓励学生学习并吸取国际山水画的画法和表现方法。
山水画美术教案(通用8篇

山水画美术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中“山水画”一章节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基本技法,学习如何运用线条、墨色、构图等元素创作一幅山水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山水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山水画的构图、墨色运用和细节描绘。
教学重点: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学会运用线条、墨色表现自然景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山水画作品、教材、多媒体设备、画笔、墨水、宣纸等。
学生准备:画笔、墨水、宣纸、橡皮、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中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知识。
3. 技法讲解:讲解山水画的构图、墨色运用、线条勾勒等基本技法,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山水画的魅力。
4.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现场创作一幅山水画,边画边讲解,让学生跟随步骤学习。
(2)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创作一幅山水画,教师巡回指导。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简单的山水画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山水画的基本知识(1)起源与发展(2)特点(3)基本技法2. 创作步骤(1)构图(2)勾勒线条(3)墨色渲染(4)细节描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乡的山水”为主题,创作一幅山水画。
2. 答案要点:(1)构图合理,层次分明;(2)线条流畅,墨色浓淡相宜;(3)描绘出家乡的特色景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山水画
四川省广汉金雁中学陈朝贤
2014-03-25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分析山水画作品中意境中表现,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2) 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激发爱国热情
(3)尝试选用铅笔来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学习掌握树的画法及黑白灰的层次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
三、教学难点:
用铅笔模拟画中国山水的方法
四、学习材料: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也可用铅笔橡皮 A4纸等代替)。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把学生带入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同时展示图片(二)欣赏教师作品,教师讲解新课
中国山水画的分类,
1 工笔山水:工整细腻
2 写意山水:简单概括备注:只用水墨画的叫水墨山水,上色的叫设色山水
山水画特点: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备注:中国画讲究留白,天空和水都可以什么都不画就留纸的白色就可以,
强调一幅完整的中国画一定要落款,盖章
(三)教师用粉笔示范,用粉笔画出国画山水的味道
传达教学理念,一支铅笔走天下
作画步骤:
1,用单线轻轻起稿,定出位置和轮廓。
然后双钩树木。
强调:抑扬顿挫的用笔
2,山水画中的树皮,山坡,石纹用皴,摖,点,染,来表现
3,落款,先落画的名字,再题诗,在写日期吗,再写自己的名字,最后盖章。
强调落款盖章可以使我们的铅笔画更有国画的味道。
备注:在学生工具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用铅笔模拟绘画,加深各种绘画的特点,技法技巧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同学们更加热爱美术热爱画画。
宋马远《寒江独钓图》这幅画作者以严谨的铁线描,画一叶扁舟,上有一位老翁俯身垂钓,船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四周都是空白。
画家画得很少,但画面并不空。
反而令人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
而且还觉得空白之处有一种语言难以表述的意趣,是空疏寂静,还是萧条淡泊,真令人思之不尽。
这种诗—般耐人寻味的境界,是画家的心灵与自然结合的产物,在艺术上则是利用虚实结合而产生的结果。
《雪景翰林图》范宽(北宋)
《六君子图》倪瓒(元代)
重点欣赏宋郭熙 <早春图>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
此画表现冬去春来,大地复苏时细致的季节变化。
章法上兼有高远、深远、平远,层次分明,画中虽无桃红柳绿的景色,却已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山,笼罩着薄雾,迷迷蒙蒙;山势蜿蜒曲折,连绵起伏;山脉愈翻愈高,愈翻愈奇;山峰或揖让顾盼,或高耸独立,令人仿佛已经置身其中。
但见怪石林立,古木参差,飞瀑流泉,层楼高阁,有若桃源仙境。
山间一道清泉从岩缝中飞流直下,一波三叠,流水潺潺。
树木已经长出嫩芽,显得生趣盎然。
严冬已经过去,春雪消融,大地转暖复苏,春光已悄悄降临人间。
你能从这幅山水画中感受到初春迷人的景色吗?讨论分析画面构图、墨色、空白。
教师小结: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中国画家画的山水都是自己心中的山水加入了很多的情感和想象在里面。
我们绝对在自然界找不到一模一样的风景,不像西方风景画追求逼真的效果可以画得像照片一样哟。
(三)、推陈出新-----用今天的工具画古代的作品:
教师用粉笔当堂示范:画面有浓墨、淡墨、空白较多,给人无限的遐想,给人一种雄伟壮丽的感受,铅笔同样能表现出不同的浓淡层次…..
作业:学生练习表现, 用铅笔画一幅表现山水意境的中国画
另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画,同时播放《渔歌唱晚》音乐.
(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有了很多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我们了解到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对生活的感悟及当时的社会生活等决定了画家的意境风格。
笔墨技法是为意境而设计,画家可以通过笔墨淋漓尽致地表现无限的精神空间,如果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到大自然中去亲身
(五)教学反思:
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我们做得怎样?
用铅笔来表现的方式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