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汉字与书法
历史: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2(岳麓版必修三)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汉字、书法和篆刻的发展历程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导入假设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没有文字的社会,那么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无法清楚地知道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不能看书,无法与好友书信交流等)——文字的重要性便从我们这些小而重要的身边事情中体现出来。
一、汉字的发明演变(一)汉字的起源1.文字的重要性文字以一定的可视符号系统,将人们的社会生活经验、情感、语言、思想等记录下来,并大大突破了口头语言的时间、空间限制,使人类文化得以在空间上传播交流和在时间上世代传承,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汉字起源的传说导入“仓颉造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藏潜)与课后【解析与探究】——许慎认为是仓颉造字;康有为认为结绳记事精致细密,应为女子;丁山和鲁迅认为文字是古代劳动人们日常生活的创造。
中国古代长期流传的“仓颉造字”的传说,是古人对文字发明的神话性解释,其夸张性、神话性的情节,自然反映古人对文字发明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和体验。
但事实上文字决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文字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
汉字是个庞大繁复的体系,不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改造是不能创制成功的。
3.汉字的雏形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引入教材插图说明: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
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
后来,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小字部分说明了刻画符号与成熟文字之间的渊源关系(二)汉字的发展演变1.商朝的甲骨文★知识链接★最早发现这些带字"龙骨"的,应当说是河南安阳西北郊小屯村的农民。
但他们不识价值,只是当作中药材"龙骨"卖给药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 对于汉字的改革,你是赞同还是反对 ?
親愛
爱亲
合作探究: 如何理第解7秦课朝汉“字书与同书文法
字”措施的主观目的和积极意义?
• 目的:秦统一后,面对国内文字混乱、政令不一的局面, 为了有效加强对各地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必须要以统 一的文字形式在全国广阔的范围内推行政令。
• 积极意义:恢复和加强了汉字的交流功能,规范了汉字的 书写形式,促进了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发展,对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
汉字丰富 士人群体形成
南北朝 文具改进
隋唐 国家统一;
经济文化繁荣
重文;市民 宋 阶层;社会
生活丰富
明 市民阶层扩 大,资萌芽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书法名家 艺术风格
王羲之 虚玄灵动
张旭、怀素 狂放不羁 草 欧阳/颜/柳 规范法度 楷 四大家 追求个性 (苏、黄、 忽略法度 米、蔡) 有意无法 “四大才子”平民化世俗化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 所致 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怀素 《自叙帖》
• 现代狂草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历朝书法名家名作
宋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历朝书法名家名作
明代 唐伯虎 更强调个性化创作
《唐伯虎点秋香》
唐寅的行书飘逸瀟洒,风流问世
考考你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大锤听说有人在中药里的有了惊世发现,发现了一种文字, 你知道这种文字是什么吗?
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 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 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 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 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 兽骨上面的文字),是迄 汉字-甲骨文。图为王懿荣。 今所知最古老的成熟汉字。
高中历史三 第7课汉字与书法 (教案2)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班
级
)
授
课题
第 7 课 汉字与书法
目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字发明的作用及其发 展历程;掌握汉字发展为书法的条件和书艺的 发展历程;掌握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
2、过程与方法:学会欣赏汉字的独特的特征, 能辨认中国各种书体,识别中国名家的主要作 三维 品,,并说出中国书艺的主要历程,从历史角 目标 度赏析名人作品。
【随堂训练】
1、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
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
文、大汶口文字等,对它们正确的表达
是:
A 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B 与后来
的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系;
C 已经全部识读;D 具来自相通性,起加强各地联系作用
2.下列字体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甲骨文
②隶书
③
小篆
④楷书
A。①④②③
(4)汉代:隶书
总结: 汉字的发展演变趋势:从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社会背景:社会危机、 士人群体的形成、书写工具的进步代表: 王羲之 《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2)隋唐:社会背景:政治稳定、国家 统一、国力强盛
草书:张旭、怀素 楷书:颜真卿、柳公权
(3)宋代:社会背景:商品经济繁荣、 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代表:苏、黄、米、蔡 特点: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 “有意无法”.
(4)明代:社会背景:社会平民化、世俗 化。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特点:强调个性化创造。
【结束语】(教师小结)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同,语言
不同,而方块字却能令我们心领神会, 彼此沟通,所以汉字不仅是传情达意的 工具,也是维持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弘 扬国粹,是每个人的使命!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学案岳麓版必修3

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01刻画符号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成熟:商代□02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商周时期“金文”是铸在□03青铜器上的文字。
易混易错中国文字起源于原始社会,甲骨文只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成熟文字,但不能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3.混乱: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
4.统一(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不统一的状况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
04书同文字”,以秦国的□05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2)概况:秦统一后,秦始皇推行“□字,后来书写简便的□06隶书也得到推广。
(3)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书艺历程1.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条件01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1)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02士人群体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2)□0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3)□深度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艺术的原因(1)造纸术的成熟为书法艺术提供了轻便廉价的载体。
(2)道教与佛教的盛行,使人们的思想更加自由,为书法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3)社会急剧变迁影响到人的心理,促使了人的觉醒,这种觉醒使得审美变成了一种自觉。
(4)汉字作为一种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文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素材。
(5)文化的发展,知识群体的形成,成为书法艺术产生发展的动力。
(6)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2.主要历程3.书法特点(1)自由变化的□11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相结合。
(2)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融合在一起。
历史ⅲ岳麓版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

历史ⅲ岳麓版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单元规划】本单元有5课:第7课汉字与书法,第8课笔墨丹青,第9课诗言志歌咏言,第10课从传奇到小说,第11课梨园春秋。
本单元集中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辉煌成就。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第7课汉字与书法介绍了充满魅力的中国古代汉字与书法艺术,第8课笔墨丹青,阐述了中国绘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表达出来的不同的特点,第9课诗言志歌咏言,介绍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第10课从传奇到小说,展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第11课梨园春秋,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本单元,重点掌握文学艺术各个领域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成就和特点,并结合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等社会生活的现实,理解形成不同特点的原因。
本单元共5课,每课安排1学时,共5学时。
第7课汉字与书法【从容说课】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充满魅力的中国古代汉字与书法艺术,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
本课重点在于掌握中国汉字和书法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规律,建议通过例如分析、层层设问的方法组织教学;本课难点在于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建议学生分组讨论,从分析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气,去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可以赵佶的瘦金体为例。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中国古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
3、通过对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基本史实中探寻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4、通过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赏析,培养学生初步鉴赏书法艺术的能力,并从中探究出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风格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向学生展示甲骨文等文字的图片及书法碑帖,激发学生了解中国文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的兴趣。
2、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朝代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差异,使学生逐步感受到探究历史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并让学生联系“文如其人”的观点探究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书 法 绘 画 诗 歌 小 说
戏 曲
第七课 汉字与书法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熟悉汉字的演变及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 历程,记忆“六书”理论、书家姓名,学会欣赏汉字 独特的特征。 (2).掌握“书同文”“印宗秦汉”的史实依据。 (3).认识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汉字的基本特 征,书法、篆刻艺术的独特性、时代性,领悟民族文 化的丰富底蕴,认识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东汉《曹全碑》(隶书)雄健、给人以疏阔 大度之感的独特字体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特点)
(一)过渡: 秦小篆、汉隶 (二)自觉的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
1、原因(1)(2)(3) 2、代表:
(三)新高峰: 隋唐
1、代表及其特点: 2、书法理论的成熟
(四)各具情态的宋四家:
1、代表及其特点: 2、时代背景:
9、篆刻与书法、绘画一起开始成为中国古代 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两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 C、明中叶以后 D、西周晚期
10、对中国古代印章艺术发展表述不准确的是: A、有了文字,就形成了印章艺术
B、明代中期,思想活跃、文化自由,篆刻成为中 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C、在篆刻艺术上,秦汉时代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D、其创制以汉字为前提,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
5.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 秦始皇二六年诏铭
图二 柳公权《玄秘塔碑》 图三 王羲之《兰亭序》
请回答:⑴指出上面三副图片所示汉字各是什么书体? ⑵指出上面图片所示那些是实用性文字?那些是自觉的书 法艺术? 答案: ⑴图一是小篆、图二是楷书、图三是行书 ⑵图一是实用性文字;图二、图三是自觉的书法艺术。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岳麓版必修3

楷书 形成于汉末,唐代步入盛世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草书 行书
魏晋以来盛行不衰 晋代开始盛行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 条流畅,任情纵性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 放纵
总趋势 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1)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 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2)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强盛,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繁荣时期,书 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或狂放不羁,极尽张扬个性之能事,或雍容大 度,力求建立新的法度。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素养解读 1.从时空观念角度,概述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从唯物史观角度阐释书法风格与时代特征的关系。 4.从比较角度掌握各种书法的艺术特征。 5.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汉字起了增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凝聚力的重大 作用,汉字与书法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书法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 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书法艺术 出现各具情态的四大家,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倡导“有意无法”。
五种主要字体及演变的总趋势
字体
发展时期
特点
小篆
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润,富 于图案美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 隶书 始于秦代,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
自主预习 探新知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 渊源关系。 2.成熟: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铸在 青铜器 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3.混乱: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笔画、 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 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岳麓版必修3[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岳麓版必修3[1]](https://img.taocdn.com/s3/m/45d480e7b7360b4c2f3f641c.png)
1 2345
2.余秋雨认为:“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以下对汉字的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 A.汉字演变顺序为甲骨文—隶书—篆书—楷书 B.秦朝官方正式颁布的文字范本用隶书书写 C.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入到重视审美的自觉阶段 D.《兰亭序》是唐代行书的代表作品 解析(jiě xī):A项应为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B项中秦朝官方正式颁布的文字范本应 为小篆;C项正确;D项中《兰亭序》是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答案:C
第十六页,共19页。
12345
3.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 为主。”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 ) A.笔画圆匀,便于装饰(zhuāngshì) 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C.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D.通俗易识,端重庄严 解析:解答本题可结合楷书的特点分析。楷书笔画工整严谨,适合于比较庄重的场所,故唐人崇尚楷书。 答案:D
第十八页,共19页。
5.图文探究:《兰亭序》
1 2345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是王羲之的得意之作。该帖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 气度(qìdù)、襟怀、情愫,在这幅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 怀”,这堪称绝妙的比喻。 (1)结合图文探究,说明王羲之的《兰亭序》有何特点。 (2)分析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参考答案:(1)特点:虚玄灵动,飘逸潇洒。 (2)原因:对汉末社会危机的深刻反省;士人群体的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1.理解掌握:知道 汉字产生演变的过程; 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由 自发艺术到自觉艺术 的发展历程。 2.综合运用:掌握中国 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 和发展脉络。运用唯物 史观分析不同时期的 艺术特色和时代特征 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峄山石刻
泰 山 石 刻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隶书
秦朝为什么要统一文字?文 字的统一与国家的发展之间有什 么联系
2.总结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
刻画符号 甲骨文 金文 籀文 小篆 隶书
二、书艺历程
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一定时期 社会存在的反映。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
王羲之像
王羲之故居——洗砚池
王羲之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为古典园林式建筑。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一、 文字的发展历程
1.新石器时代:
刻画符号
2.商周时期:
甲骨文 金文 籀文
3.春秋战国时期: 文字混乱
4.秦朝: 小篆
隶书
5.东汉: 许慎 “六书理论”
图为半坡、马家窑、姜寨等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文。于省 吾先生考证:“五作×,七作+,十作|,二十作||,示作T,矛 作↑等……我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
王羲之 《兰亭序》(神龙本)
柳公权《玄秘塔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张旭 《草书古诗四首》(局部)
赵佶 小楷千字文
•
黄庭坚
苏轼
米芾
三、印宗秦汉
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会徽蕴含了哪些 传统文化精华与现代 意识?
你知道这些表情符号吗?
@:-):-D :-):来自Q B-)图画文字“旦”
图画文字“斧”或锛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根据自己的属相,学写甲骨文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西周散氏盘为西周后期厉
王时代的青铜器,其铭文结构 奇古,线条圆润而凝炼,因取 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 其“浇铸”感很强,表现了浓 重的“金味”,因此在碑学体 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现代 著名书法家胡小石评说:“篆 体至周而大备,其大器若《盂 鼎》《毛公鼎》,……结字并 取纵势,其尚横者惟《散氏盘》 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