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品分类与案例分析4

合集下载

危化品事故的经验教训与案例分析

危化品事故的经验教训与案例分析

危化品事故的经验教训与案例分析危化品事故是指由于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运输、储存、处理等环节出现的意外事件,其后果严重且难以修复。

这些事故对人身安全、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避免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从过往的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并进行案例分析。

1. 案例一:Bhopal化工厂泄漏事故(1984年)1984年,印度Bhopal城市的化工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事故。

该化工厂生产磷酸甲酯,当时由于厂区内部操作不当导致甲酯泄漏,形成了毒性气体云,并迅速蔓延至城市。

这场事故造成了超过3800人死亡,近5万人受伤,许多人遭受了严重的长期健康问题。

经验教训:a. 事故责任:该事故暴露了化工企业过度追求利润而忽视安全的问题。

企业应当承担起事故发生后的相应责任,并进行全面的赔偿。

b. 泄漏应急措施:该化工厂在泄漏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控制,导致事故后果更加严重。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持续的培训和演练。

c. 泄漏预防措施:化工企业应加强装置设备和操作工艺的改进,确保化学品的泄漏几率降到最低,同时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

2. 案例二:天津港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2015年)2015年,中国天津港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造成了至少17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这起事故引发了巨大的材料损失和环境污染,并引起了社会对于危险品仓储和运输管理的关注。

经验教训:a. 违规储存:该事故揭示出危险品仓库的违规储存问题,货物的储存符合规范和安全要求非常重要。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危险品仓库的检查和监管,并对违反规定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b. 培训与安全意识:事故中涉及的企业人员缺乏安全培训和危险品知识,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不足。

企业需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c. 相关法规修订:该事故促使政府加强危险品运输和仓储管理的法规修订,加强对企业的审核和核准程序,确保危险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3. 案例三: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化工厂泄露事故(2014年)2014年,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一家化工厂发生乙烯基氰胺泄露事故,导致数万人民众的自来水受到严重污染。

危化品事故案例

危化品事故案例

危化品案例分析前言:大多数化学品是有害的,所出现的安全事故遍及化学品的所有流通过程,即生产过程、储存过程、装卸过程、运输过程、使用过程以及处置过程等等。

这些化学品由于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毒害性、腐蚀性等性质,所以很容易造成人身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因此,我们要特别的加以防护,但有些单位和个人,由于思想认识不够,科学知识缺乏,安全培训不到位等等原因,致使出现大量安全事故,造成了国家和个人的巨大损失,这是血的教训,我们必须加以牢记,以防类似或其他事故的再次发生。

下面就结合典型安全事故,结合流通过程,进行一下案例分析。

案例一生产过程爆炸事故一、事故经过2005年9月,江苏某化工厂,在合成苯并三氮唑时,操作人员误操作(未关闭某阀门),致使升压后中压合成釜中的700kg物料(水、亚硝酸钠)被压人酸化釜。

后又将中压合成釜反应产物压人酸化釜,并与以后正常反应的3批产物混合送人蒸馏釜进行蒸馏。

车间负责人黄某在生产车间检查时发现物料开始回流,压力回升并向临界点逼近,并且罗氏真空泵停运;黄某一边通知机修工到现场检修,一边增开备用真空泵;但压力仍不断上升,机修工往窗外看,发现水冲泵出来的都是气体,回头看蒸馏釜上的压力表已接近正压,达到临界点;操作人员打开泄压阀后,黄某迅速组织车间人员撤离车间,在最后一个人撤出车间约10m时发生爆炸。

厂房的屋顶被炸飞,蒸馏塔塔身部分撕裂飞出约400m。

此次爆炸由于撤离及时,未造成人员死亡,仅有1名操作工在撤离过程中受轻微伤。

二、事故原因1、操作失误,未关闭合成反应釜的放料阀,致使物料乱混发生反应,真空泵停运,而操作人员慌忙打开排空阀泄压,进而引起苯并三氮唑分解爆炸。

2、使用不安全设备,在没有经过安全论证的情况下,擅自拆除了蒸馏装置上的防爆泄压装置,致使具有突然分解爆炸的苯并三氮唑蒸馏装置上无泄压装置;真空泵与蒸馏装置之间未设置单向阀,空气会倒人蒸馏设备。

3、苯并三氮控生产工艺技术和设计缺陷,中压反应釜至酸化釜的物料输送管道无视盅;作业人员无法观察管道内物料状况;苯并三氮唑的提纯采用真空蒸馏工艺,危险性较大,苯并三氮哩在真空蒸馏时能发生分解爆炸。

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大全

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大全

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大全危险化学品事故是指在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过程中,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爆炸、火灾、泄露等事故。

这些事故不仅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了严重伤害,也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几起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

1.天津港危险化学品仓库爆炸事件天津港危险化学品仓库在2024年8月发生了一起严重爆炸事故,造成17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这起事故的起因是仓库管理不规范,存储大量违规进口的危险化学品,并未进行充分的安全检查和储存措施。

同时,港口当地政府监管不力,对危险化学品行业缺乏有效监管,导致了这起重大事故的发生。

2. 美国Bhopal化工厂泄漏事件1984年12月,印度Bhopal市的一家化工厂发生了致命的气体泄漏事故,导致数千人死亡和成千上万人受伤。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严重的化学品事故之一、事故的起因是化工厂不当操作和缺乏安全设备,导致甲醛和异氰酸甲酯等危险物质泄漏。

此外,厂方对泄漏事故上报和紧急响应不及时,加剧了事故的严重程度。

3.日本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1995年3月,日本东京地铁系统发生了一起恐怖袭击,成员来自Aum Shinrikyo新興宗教组织。

他们在地铁中同时释放了沙林毒气,导致12人死亡和上千人受伤。

沙林是一种神经毒剂,对人体具有极高的毒性。

这次事件揭示了国内恐怖主义和化学武器的威胁,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这些事故案例揭示了危险化学品事故的起因和影响。

首先,不合规操作和缺乏有效的安全措施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许多事故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使用不合格设备或仓库管理不善而导致的。

其次,政府和监管机构的监管不力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处罚制度使得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此外,恐怖主义和化学武器的威胁也需要引起全球的高度警惕。

为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我们应该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行业的监管和安全管理。

厂家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确保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遵循规范操作和使用合格设备。

危险品运输中的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

危险品运输中的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

危险品运输中的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在危险品运输领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事故。

这些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环境破坏,以及财产损失。

为了提高危险品运输的安全性,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这些事故案例,并从中汲取教训。

1. 案例一:油罐车爆炸事故在一个夏日的早晨,一辆装载着易燃液体的油罐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突然,该油罐车因为未经检查的漏油管道而发生爆炸,造成司机当场死亡,附近的车辆和建筑物受到严重破坏。

经过调查,发现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油罐车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不到位。

在事故前的几次检查中,并未发现漏油管道存在问题,这使得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如果定期检查和维护程序严格执行,问题可能会被及时发现和修复。

其次,司机在事故发生时没有第一时间采取措施。

从事故监控录像中可以看出,司机并未立即停车并迅速撤离,而是试图控制车辆,结果导致了更严重的后果。

这说明危险品运输中的从业人员需要接受更全面和系统的培训,以应对突发情况。

教训:加强危险品运输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

同时,注重培训危险品运输人员,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

2. 案例二:化学品泄露污染水源一家化工公司运输的一批有毒化学品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泄露,导致周边河流水源遭受污染。

事故的原因主要是:首先,化工公司的包装不符合标准。

在原始包装过程中,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确保容器的完整性。

这使得运输过程中发生泄露的风险大大增加。

其次,事故现场的应急反应不够迅速有效。

当泄露发生时,相关人员缺乏足够的应急处理经验和设备支持,导致泄露无法迅速控制,进一步加剧了水源的污染。

教训:加强对危险品包装的监管,确保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同时,加强危险物品泄漏应急处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应对能力。

3. 案例三:气体泄漏引发火灾某天,一家工厂的气体储罐发生泄漏,导致一场大火。

火势迅速蔓延,并造成多人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储罐的泄漏监测系统存在故障。

危险化学品案例

危险化学品案例

第三节 化学品储存常见事故案例分析1.保管不善脱氧剂遇水燃烧事故2011年7月4日,某钢厂原料仓库着火,火灾持续24小时,造成库房坍塌,原料烧毁,经济损失严重。

事故经过:7月4日式阴雨天气,倾盆大雨下至傍晚仍然没停。

位于钢厂附近的原料仓库突然一声闷响,随后黑烟滚滚,瞬间火焰冲天。

消防部门接到报告后及时赶到现场,组织进行补救,但由于不明着火原因,用水扑救,反而火势愈来愈大。

消防部门在搞清着火原因后,停止用水扑救,采取其它办法,经24小时候,火势方才扑灭。

事故分析:原料仓库是为生产储备原料的主要库房,在着火地点堆放着符合脱氧剂约50t。

由于反应生成的大量气体,热量积聚在堆放的脱氧剂中,不能及时排除,同时,分解放出的热量已大于乙块的自燃点305℃,从而导致脱氧剂燃烧,进而导致库房的燃烧。

经现场勘查,脱氧剂的包装十分混乱,包装上既无产品名称,又无防潮设施,并且无产品使用、保管说明书,仓库保管十分不便。

脱氧剂是易潮品,受潮后将失效,不但起不到脱氧效果,而且还将污染钢水,使钢水质量下降,钢中气泡增多,严重的可照成废品。

仓库保管员在保管过程中,由于不了解脱氧剂的功能,随意将其堆放在潮湿的半露天库内,难以保证其性能不受损害,而且还导致了火灾事故的发生。

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这起事故属于可避免的事故,只要采购人员、库房管理人员认真细致一点,责任心强一点,事故就有可能不会发生。

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是:(1)采购人员在购买产品时,应要求供货方在供货时提供必要的质量要求,并对货物运输、包装质量提出要求;同时要求供货方提供产品使用、保管说明书,以便了解保管注意事项及产品性能,以保证产品功效。

(2)厂方对产品的包装质量、产品质量进行定期检验,提出要求,不合要求的可以拒收。

同时针对产品使用后的情况、脱氧效果等性能进行定期抽检,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确保产品质量。

(3)企业在不断进行改造更新主体设备的同时,不要忽略对库房等附属设施的投入。

危险品运输中的常见事故案例分析

危险品运输中的常见事故案例分析

危险品运输中的常见事故案例分析危险品运输是一个高风险的领域,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分析一些危险品运输中常见的事故案例,探讨其原因和应对措施,以提醒相关从业人员注意安全,避免悲剧的发生。

事故案例一:化学品泄露引发火灾某公司运输一批化学品时,由于包装不当导致泄露,进而引发火灾事故。

起初,驾驶员没有意识到泄露情况,直到气味逐渐浓烈时才发现问题。

由于事发地点距离人员密集区域较近,火势迅速蔓延,造成多人伤亡和公司巨额财产损失。

该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包装不当和驾驶员缺乏对化学品泄露的敏感度。

为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企业应加强对危险品包装的质量控制,确保包装的密封性和耐火性。

同时,驾驶员需要接受相关培训,提高对危险品泄露的察觉能力,及时采取措施遏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事故案例二:运输车辆碰撞引发爆炸一辆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在高速公路上与其他车辆相撞,随后发生爆炸事故。

造成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交通事故,然而爆炸的后果却是由于车辆上的危险品引发的。

这一案例中,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危险品不符合运输标准,如运输车辆没有按照规定贴上警示标志,未采取足够的防火措施等。

为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企业和驾驶员需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运输车辆符合安全要求,并及时检查和更换老化或损坏的设备。

事故案例三:事故后急救措施不当在某次危险品运输事故中,车辆发生侧翻导致化学品泄露。

尽管此案例中幸好没有发生火灾或爆炸,但有多名工作人员因吸入有害气体而受伤。

该事故的原因在于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未能及时、正确进行急救措施。

在危险品运输事故发生后,尽快远离事故现场,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同时,第一时间联系急救人员寻求帮助,并告知事故性质以便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此外,企业还应该指定专门的急救人员并提供培训,以便能够及时应对事故并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结论危险品运输中的事故时有发生,但通过及时的学习和总结事故案例,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类似的事故。

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近年来,危险化学品事故频发,给环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认识,本文将分析几起典型案例,并总结出教训,以期对未来的危化品管理和事故防控提供经验指导。

案例一:某化工厂氨气泄漏事故某化工厂某天发生了一起氨气泄漏事故,导致数人中毒,多人死亡。

经调查发现,该化工厂缺乏安全管理制度,操作人员不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严重违反操作规程。

教训总结:1. 加强危化品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确保工人在事故发生时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2. 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遵守操作规程;3. 强化安全培训,保证员工了解事故防控措施和紧急救援知识。

案例二:某仓库火灾引发化学品爆炸事故某仓库存储的易燃化学品在高温下引发了火灾,并发生了爆炸事故。

这导致火势失控,波及附近居民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调查显示,仓库管理不善,防火措施不到位,没有进行定期检查和演练。

教训总结:1. 强化仓库管理,确保存储的危险化学品符合规范,做好危险品分类存放和标识;2. 加强防火措施,确保防火设施完善、灭火准备充分;3. 定期进行火灾演练和应急预案的训练,增强员工逃生和灭火的能力。

案例三:某化工企业泄露毒性气体事故某化工企业由于管道泄漏,导致毒性气体泄露,数十名员工中毒,数人死亡。

经查,企业缺乏管道泄漏的监测系统,员工缺乏及时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案。

教训总结:1. 建立完善的气体泄漏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危险情况;2. 提供员工给予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理培训;3. 定期检查和维护管道,确保安全运营。

结语:以上案例仅仅是危险化学品事故中的几个典型例子,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的教训。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管理不善、操作不当和监管不到位所导致。

因此,为了防止危化品事故的发生,我们要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并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危化品行业的安全运营。

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

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

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近年来,全球各地发生了多起危险化学品事故,严重威胁了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针对这些事故,各国政府和企业提出了许多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

本文将就近年来发生的几起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进行分析,并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防范。

1. 埃尔克顿化学品公司爆炸事故2019年3月21日,美国德州的埃尔克顿化学品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两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这起事故的原因是该公司存放大量有机过氧化物,并未采取充分的措施防止其自燃。

当温度升高时,这些有机过氧化物发生自燃并引发爆炸。

此外,该公司未将危险品放在足够距离或固定在场所内的安全架上,从而增加了爆炸和火灾的风险。

针对这个案例的教训是,企业应该采取所有必要的措施来防止危险品和化学品自燃和爆炸。

这些措施包括储存在适当的地点、保持干燥和通风、规定温度限制、检查容器是否完整以及提供安全培训等。

2. 天津爆炸事故2015年8月12日,中国天津市港口爆炸事故造成173人死亡,798人受伤。

事故发生在一家仓库,存放有大量高度危险的化学品,如硝酸铵和钾肥。

事后调查发现,该仓库违反了规定,未取得合法的消防审批和运输执照,并存放了大量超过允许数量的危险品。

此外,消防车辆在灭火时使用了不合适的水源(如含有盐度的水源),导致爆炸事故更加严重。

这起事故的教训是,企业和政府需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存储和运输的管理。

企业应该确保停火设备和紧急预案的完整性,安全储存物品,确保所有文书记录和批准文件的完整和正确性。

政府应该建立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以确保企业按照规定进行经营和管理。

3. 北美卡蒂耶勒石油公司燃爆事故2013年4月,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列火车运输危险化学品(石油)失控,导致该车几辆油罐车发生爆炸,数十万加仑的石油泄漏,造成47人死亡。

调查发现,该列火车发生动力失控,并未采取任何措施保持安全速度,导致车辆在下坡时燃烧爆炸。

针对该事故的教训是,政府应该加强对危险品的监管,并立法要求企业采取所有必要措施来确保货运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钠事故的反思——钠的化学性 状回顾
• 银白色柔软的轻金属 • 在低温时脆硬,常温时质软如蜡,可用刀 割。 • 化学性质极活泼(活泼金属),在空气中 易氧化,燃烧时呈黄色火焰 • 遇酸、水剧烈反应,极易引起燃烧爆炸,不 溶于煤油。 • 存放——浸泡于煤油 • 事故处置方法——干砂、干粉,切忌用水、
(二)4.1项中的自身反应物质
• 4.1项的自身反应物质是即使没有氧气(空 气)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不稳定物 质。下列物质不被视为4.1项的自身反应物 质:
符合第1类标准的爆炸品
符合DGR划定程序的氧化剂;
符合5.2项标准的有机过氧化物; 分解热小于300焦/克的物质 50kg的包装件自分解温度大于75 ℃
• 自燃点低——自燃点?“可燃物品不需明 火自行起火燃烧时的最低温度。”(标准 200º C)
• 受潮后危险性增加 • 与水剧烈反应 • 与氧化剂接触爆炸
常见自燃物质
• 易于自燃物品中的金属——金属钙粉、 钙合金粉、金属钛粉、金属锆粉 • 易于自燃物品中的非金属——黄磷、 活性炭 • 硝化纤维胶片 • 浸油的麻、棉、纸及其制品
2.自身反应物质的运输
• 装有4.1项自身反应物质的包装件在运输中
必须防止阳光直射,储藏时远离热源。 • 为了确保运输安全,自身反应物质可以通 过稀释的方法降低敏感性。
(三)、4.1项中的减敏固态爆 炸物
• 减敏固态爆炸物是指用水或醇类或其他物 质稀释,形成均匀固态混合物以抑制货物 的爆炸性。 • 属于减敏固态爆炸物的运输条目由UN1310、 1320、1321、1322、1336、1337、1344、 1347、1348、1349、1354、1355、1356、 1357、1517、1571、2555、2556、2557、 2852、2907、3317、3319、3344、3364、 3365、3366、3367、3368、3369、3370、 3376和3380。
二、4.2项易于自燃的物体
• 自燃物质是指在正常运输条件下能自 发放热,或接触动燃烧
• 5分钟内即使少量接触空气便可以燃烧的物 质。 • 包括混合物和溶液
–自发放热物质
• 没有能量的补给,接触空气自身放热的物
性质及特性
• 不需受热和明火就会自行燃烧
1.自身反应物质的性质
• 自身反应物质的分解可因热、与催化剂杂 质(如酸、重金属、碱)接触、摩擦或碰 撞而发生。 • 分解速度随温度而增加,并且不同物质分 解速度不同。 • 分解,特别是在没有着火的情况下,可能 放出毒性气体或蒸汽。因此对某些自身反 应物质,必须控制温度,容易引起爆炸性 分解的物质,还要添加稀释剂。
镁铝粉、锌粉、锌灰(含氧化锌); • 金属氢化物——氢化锂、氢化钠、氢化钙、 氢化钡; • 硼氢类——硼氢化钠、二硼氢等; • 碳的金属化合物——碳化钙(电石)、碳
遇水易燃物品的事故案 例——钠
• • • • • 2005年03月20日 成都某学校化学实验室 爆炸;火苗;巨响;浓烟; 一人轻伤,头发被烧,手指被炸流血 事故原因——学生做实验时不慎将钠与水 接触,造成化学反应放热,并发生爆炸。 • 消防官兵从室内抢救出10kg钠。
自燃固体事故案例——黄磷
• 2006年8月13日14时 • 云南马龙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宁分公司 内工地 • 厂房内发生爆炸声,黄磷车间蹿出20多 米高的火舌 • 紧急撤离200余工人 • 磷蒸气压力过大,管道破裂爆炸 • 磷蒸气喷射,黄磷颗粒自燃形成火苗和 烟雾
三、遇水释放易燃气体的物质
• 有些物质与水接触可以放出易燃气体, 这些气体与空气能够形成爆炸性的混合 物。这种混合物很容易被火源(如无灯 罩的灯、产生火花的手工工具)点燃。 所产生的冲击波和火焰可能对人或环境 造成危害。
• 指物质与水反应,容易自燃或者放出 危险数量的易燃气体的物质。
性质及特性
• 遇水(湿)燃烧(与酸如何?与 氧化剂如何?) • 爆炸
• 毒性
• 自燃
• 扑救应注意哪些问题?
常见遇水易燃物品
• 活泼金属及其合金:碱金属——锂、钠、 钾、铷、铯;碱土金属——钙、锶、钡; 以上合金——钾汞齐、钠汞齐、钾钠合金; • 粉状或小粒状稍活泼金属——镁粉、铝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