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主题作文训练指导
初中作文离题示范教案

初中作文离题示范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作文的离题现象,认识到离题对作文得分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分析离题的原因,学会如何避免离题。
3. 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应对离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典型的离题作文,让学生初步了解离题现象。
2. 引导学生讨论离题对作文得分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离题的危害。
二、分析离题原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离题的原因,如对题目理解不准确、思维跳跃、写作思路不清晰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离题的情况,共同探讨离题的根源。
三、避免离题的策略(10分钟)1. 教师介绍一些避免离题的策略,如仔细审题、列出提纲、控制思维跳跃等。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经验,讨论如何运用这些策略来避免离题。
四、示范教学(15分钟)1. 教师选取一个离题的作文案例,进行示范修改,展示如何将离题的作文修改成符合题意的作文。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分析示范作文的离题原因,学习示范作文的修改方法。
五、实践训练(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尝试运用避免离题的策略进行写作。
2. 教师对学生提交的作文进行评价,指出离题现象,并指导学生进行修改。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如何避免离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如何避免离题。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离题现象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避免离题策略的能力。
3. 学生作文的离题情况及修改效果。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
逃离经验主义作文

逃离经验主义作文
《逃离经验主义》
“哎呀,这个办法肯定行得通,我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呀!”我不满地嚷嚷着。
那是一个周末的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里,妈妈正在教我做一道数学题。
妈妈有着自己一贯的解题思路,可我却有不同的想法。
“妈妈,为什么一定要按照你的方法来呀,我觉得我的方法也没错呀!”我皱着眉头说。
“你这孩子,别老是倔,妈妈的经验还能有错?”妈妈也有些着急了。
我心里可不服气了,凭什么就一定要听她的经验呢。
就在这时,爸爸走了过来。
“你们俩呀,别争了。
”爸爸笑着说,“经验有时候是很重要,但也不能一味地依赖呀,也许孩子的想法也有道理呢。
”
我像是找到了知音一样,连忙点头:“就是呀,爸爸说得对!”妈妈看了看我们,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件小事让我陷入了沉思。
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经常会被经验主义束缚住呢?大人们总是凭借着自己过往的经验来教导我们,告诉我们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
可是,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呀,过去的经验真的能适用于所有情况吗?就像做题一样,也许会有新的解法,新的思路。
我们不能总是活在过去的经验里,就如同一只被茧束缚住的蝴蝶,永远无法真正地飞翔。
我们要勇敢地去尝试新的事物,去挑战那些所谓的“经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
难道不是吗?我们不能让经验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而应该把它当作是垫脚石,踩着它,迈向更高更远的地方。
所以,让我们一起逃离经验主义的束缚吧,去探索那充满无限可能的未知世界!。
六下语文第五单元作文《逃离地球》

六下语文第五单元作文《逃离地球》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而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题目:《逃离地球》。
作文:在宇宙的辽阔无垠中,地球是我们生命的摇篮,是我们无尽探索的起点。
热点主题作文写作指导:“解决难题”与“远离难题”(审题指导与例文)

热点主题作文写作指导:“解决难题”与“远离难题”(审题指导与例文)【作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巴菲特曾说:“我们公司成功的秘诀不是善于解决难题,而是善于远离难题。
”远离难题是否比善于解决难题更值得提倡?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1)解题:本作文材料由名人名言、对其的追问两部分构成。
两个关键词“善于解决难题”和“善于远离难题”,清晰明确。
话题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立足个体的修身成长和价值实现,切入熟悉,语料平和,把握容易。
一般来讲,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的一些难题,这时候应该怎么办?两种回答:一是“善于解决难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远离不回避,想尽各种办法致力解决难题;二是换一种思路“善于远离难题”。
此时,我们需要对第二种思路具体分析。
首先,最上乘的办法,是把工作做在前面,防微杜渐,“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把有可能出现的难题提前避免掉,远离它。
其次在难题出现之初,初露端倪的时候“其脆易泮,其微易散”,解决起来难度较小也较容易也可以说是一种“远离”。
最后就是难题已经出现,不可避免的时候,依然可以效仿庖丁“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的做法,避免和“大軱”硬碰硬,表面上善于远离难题,实际上也是善于解决难题。
材料的前一部分是一个确定的关系判断,即走向成功的途径要“善于远离难题”。
第二部分句对前面的肯定判断的发问,远离难题是否比善于解决难题更值得提倡?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不确定的关系判断。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无法给出简单、确定的答案。
有时候可以回答“是”,有时候也可以回答“不是”,写作过程就是对这个判断进行肯定和否定的回答。
如果只能看到肯定的一面,说明考生思维单一,没有考虑到现实生活的复杂性。
另外,材料中“是否比……更值得……”这里需要有一个把二者进行比较的思维过程,如果写作中能对二者进行适度地比较,则更佳。
逃离头脑中纷乱的想法作文

逃离头脑中纷乱的想法作文《逃离头脑中纷乱的想法》在生活的喧嚣与忙碌中,我们的头脑常常被无数纷乱的想法所占据。
它们如同纷飞的雪花,不断飘落,堆积,让心灵的世界变得混沌不清。
有时候,我们需要一场逃离,从这思维的暴风雪中找到宁静的出口。
这些纷乱的想法,或许是对过去的懊悔,对未来的担忧,又或是对当下琐事的纠结。
它们在脑海中交织碰撞,形成一张无形的网,束缚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无法自由地呼吸,无法专注于眼前的美好。
我曾在无数个夜晚,躺在床上,思绪如脱缰的野马,奔腾不息。
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未实现的梦想,一一在脑海中浮现,搅得我难以入眠。
那种感觉,就像是被困在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里,越想找到出路,却越是迷失其中。
然而,我渐渐明白,要逃离这头脑中的纷乱,需要学会正视这些想法。
不能逃避,不能抗拒,而是静静地观察它们,如同观看天空中飘过的云彩。
当我们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去看待这些思绪时,会发现它们并没有那么强大,也无法真正左右我们的内心。
专注于当下是关键。
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正在做的事情中,比如读一本好书、品尝一杯香茗、漫步在大自然中,头脑中的纷乱便会逐渐平息。
因为在那一刻,我们的心思都集中在眼前的美好,没有多余的空间留给那些杂乱的念头。
再者,给自己的心灵留出一片宁静的角落也尤为重要。
可以是每天的一段冥想时光,闭上眼睛,深呼吸,让内心回归平静;也可以是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将内心的混乱梳理清晰。
逃离头脑中纷乱的想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和坚持的过程。
但当我们成功地摆脱了那些思维的束缚,将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充满宁静与喜悦的世界在等待着我们。
在那里,我们能够清晰地听到内心的声音,能够真正地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na逃离城市作文讲评.pptx

我国古代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自称要 脱离尘世,不理世事,生出悠然见南山的感 慨,于是远离官场,不被世俗之事烦扰,官场 确实已经离他而去,但是在他的作品中,不少 还流露出对官场的留恋出对官场的留恋与对命 运的不愤之情,世俗并为解开对他的束缚,他 心中的牢笼依然存在。所以,官场牢笼也依然 存在他心中,他真正要逃离的不是官场,而是 自己被世俗侵扰的心灵。只要有一颗不被困扰 的心,自然可以从深处官场而出污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有关逃离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让我们记住了爱丽 丝▪门罗以及她的代表作《逃离》,80后作家安 妮宝贝的《爱到逃离》也曾受万千读者所追 捧。好似“逃离”正在一点一点地萦绕着这个 社会,大家都想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逃离。于 是,白雪皑皑,莽莽苍苍,企业高管们用微博 叙述着有关他们的逃离——所谓的“逃离城 市”。我想,这并不是真正的逃离,在他们眼 里,或许旅行就是一场逃离。
4/8/14
以我之见,与其让自己的身体承受着刺骨的 寒冷,却只为在雪峰之巅发一条微博告诉世人我 已经达到雪峰之巅,我已经成功逃离城市,我已 经净化自己的灵魂,我已经求得宁静……倒不如 在家中庭院,静静坐下,闭幕冥思。一代才女林 徽因曾说过“真正的逃离,决不是远离喧闹繁 华,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的确,真正的逃离,绝不只是把自己置身于 荒无人烟的雪域高原,这种逃离只能算是形式上 的逃离。人的视觉上逃离了拥挤的交通现状,逃 离了商场上的假冒产品,逃离了官场上别人送来 的礼品,但他们的心却依然浮躁,急功近利的思 想依然存在于脑海里。 真正的逃离,是闻名的心灵得到释放,是一 4/8/14 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
4/8/14
反观当今社会,这样坚毅的逃离是那样的“凤毛麟 角”。去年《北京青年》热播后,引来了无数“热血青 年”争相追捧,却经反复思量将自己的一封“辞呈”扔 进了垃圾桶;央视播出的“多于朋友沟通,贴近彼此心 灵”的公益广告后缀着数以万计的回应,地铁上,“低 头族”们的身影还是随处可见;“郭美美事件”,“凤 姐事件”令人义愤填膺,但当真有金钱的诱惑出现在你 身边,又有多少人守得住自己道德的底线?城市的雾霾 天气令人深知环保的重要,可大街上仍是垃圾成堆,小 汽车仍叫嚣着发出刺耳的笛声,我们并非不知道“逃 离”的重要,可我们仍惴惴不安地握着锋利的匕首,假 托着借口不愿选择真正的逃离。深怕一无所获,深怕一 无所有,深怕没有意义。 请你做一个勇敢者,拍一拍那些高管的肩膀将他们 的手机扔进垃圾袋,在他们惊愕之余笑着说:“真正逃 4/8/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为word格式
“逃离”主题作文训练指导
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新的开始,或许又是一次无奈的挣扎。那
些想从日常生活中逃离的瞬间,无法预知;很多时候,逃离的念头很
快被日常生活所淹没……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
【立意解析】
关键词:逃离
就个人而言,其实材料中的这段话非常贴近我们生活的现实,相比很多同学
看到这句话都是深有感触,觉得自己有很多话想说。
可是如果你拿起笔,又可能瞬间一句话都想不出来。踟蹰再三,犹豫再三,
从哪里开始写好呢?
那么我们不妨来分析分析这个“逃离”。
首先,你为什么要逃离?
答案很简单:梦想被现实所累,我现在过的,不是我自己想过的生活。逃离
开这种现状,我也许会有新的开始。
其次,是否每一次逃离都能达到你想要的目标?
非也非也。可能你的逃离只是一次小小的“逃避”,对于现实的发展不会有
任何影响,你只是困兽,无奈地垂死挣扎那么一小下。
再次,我们通常是如何实践我们的逃离?
一次旅行,一次放纵,一次欢唱……这样的念头或许时常会用现在我们的脑
海中。它不难时间,但是真的要迈出去,或许你又会迟疑。
最后,我们是否真的能够逃得开?
未必。因为当你没有足够的资本,你根本不可能脱离现实成功躲到你认为的
世界中去。逃离的念头,也许在你的一次犹疑中,就被接踵而来的事情淹没;即
便你真的实践了一次“逃离”,也终究要回到现实的红尘中来,继续你未完成的
事情。
分析完题目中的“逃离”二字,你可以联想一下自己的生活,一定有过这样
类似的念头和事情,你又是如何去实践自己的“逃离”的呢?
整理为word格式
根据问题,引申立意——
1、我们之所以往往不能做到真正的“逃离”,是因为我们生活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身上有着与周围的人和事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不可能完完全全地为自己而活,我们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很多时
候,个人的言行并不能完全取决与自己的内心。
2、反之,既然逃离或许能够结束一场困顿,带来新的开始,那
么即便只有50%的几率,你不去尝试,也永远不会知道结果如何。与
其困坐愁城,不如就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努力的去搏一搏,追求一
番新的天地。
3、对于导致我们有想要“逃离”的念头的事件,我们需要有足
够的判断能力。不能遇事就习惯性的退缩逃避,而是要充分考虑自己
的能力,再来做出决定。人活一世,免不了觉得难熬,甚至有时厌世、
怨烦,但是要知道只有直面这一切的困难,才是勇者的作为。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