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13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考试卷[技巧]
高二质量检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参考答案

高二质量检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0分)1.(1)疏石兰兮为芳(2)酌酒以自宽(3)渔梁渡头争渡喧(4)渌水荡漾清猿啼(5)乾坤日夜浮(6)皓腕凝霜雪(7)女娲炼石补天处(8)雕栏玉砌应犹在(9)檐牙高啄各抱地势2.(1)诗经风雅颂赋比兴(2)谢灵运(3)韩愈(4)世说新语(5)归有光震川先生集3.(1)渚:水边的浅滩。
(2)恣:放纵、无拘束。
(3)潦:积水。
(4)抑:或者。
4.(1)C(A.“盖”通“盍”,B.“善”通“缮”,D.“希”通“稀”。
)(2)C(C和例句,使动用法,使……退却,使……灭亡。
A.数词活用作动词,统一;B.名词活用作状语,乘辇车;D.形容词作名词,厚度。
)(3)D(A.“固然”,本来的结构;B.“地方”,土地方圆;C.“祖父”,祖辈父辈。
)(4)C(①②介词结构后置句,③④⑦判断句,⑤⑥被动句。
)二、课内文言语段阅读(10分)5.(1)C(C,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2)C(如果,连词。
)(3)A(①②,来,连词,表目的;③连词,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不译。
)6.我郭橐驼并没有能使树木活得久、长得快的诀窍,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使他的本性得到发展罢了。
(“寿”“孳”“天”“致”各1分。
)三、课内外古代诗歌阅读(25分)(一)阅读李白《将进酒》,完成7~9题。
(10分)7.(1)B(《送友人》为近体诗之五言律诗。
)(2)B(“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
)8.示例:句式长短相间,参差错落有致;(2分)诗句整散结合,节奏富于变化,情感跌宕起伏。
(2分)9.示例:诗歌借黄河起兴,以河水的急遽奔流引出对人生短暂的慨叹;(1分)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人生易老,年华易逝,悲叹人生短促。
(1分)(二)阅读杜甫《蜀相》,完成10~11题。
(7分)10.C(“两朝”指诸葛亮先后辅佐刘备和刘禅;“济”是“扶助”的意思。
)11.示例一:“诗眼”分别为“自”、“空”。
(1分)这一联中,“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幅春景,但对这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独特的感受:祠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
2013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2013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湖南师大附中高二年级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期末考试试卷时量:120分钟满分:150 分一、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垂涎yán 联袂mèi 复辟pì 穷兵黩武dú B.剽悍piāo 叱咤chà 膝盖qī 卷帙浩繁zhì C.创伤chuāng 聒噪guō 作揖yī 怵目惊心chù D.矜持jīn 贿赂luò 修葺qì 苦心孤诣zhǐ 1.C/A.垂涎xián 复辟bì B.叱咤zhà 膝盖xī D.贿赂lù 苦心孤诣yì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凋蔽良莠惮精竭虑痴心妄想 B.披蘼通缉却之不恭精神焕散 C.真谛松驰暴戾恣睢矫柔造作 D.厮杀顷刻嘉宾满座两全其美 2. D /A.凋敝殚精竭虑 B.披靡精神涣散 C.松弛矫揉造作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
C.“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
D.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翻对方,而裁判却对此视而不见。
3. B / B.妄自菲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
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这里不合语意。
A.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C.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
D.视而不见: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湖南师大附中2013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考试卷

⑥汪大娘也有使人费心的时候。
是一年夏天,卫生的要求紧起来,街道主其事的人挨门挨户传达,要防四种病。
如何防,第一,也许是唯一的要求,是记牢那四种病名,而且过两三天一定来查问。
李家上上下下着了慌,是唯恐汪大娘记不住。
小姐,少奶奶,以及上了学的孩子们,车轮战法,帮助汪大娘背。
费了很大力量,都认为可以了。
不想查问的人晚来一两天,偏偏先到厨房去问她。
她以为这必是关系重大,一急,忘了。
由严重的病入手想,好容易想起一种,说:“大头嗡。
”查问的人化严厉为大笑,一个难关总算度过去。
⑦还有更大的难关,是因为她年高辞谢到女儿家养老、文革的暴风刮起来的时候。
李家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当然要深入调查罪状。
汪大娘曾经是用人,依常情,会有仇恨,知道得多,自然是最理想的询问对象。
不幸这位汪大娘没学过阶级斗争的理论,又不识时务,所以总是答非所求。
比如人家带启发性地问她:“你伺候他们,总吃了不少苦吧?”她答:“一点不苦,我们老爷太太待我很好。
他们都是好人。
连孩子们也不坏,他们不敢到厨房淘气。
”不但启发没收效,连早已教她不要再称呼的“老爷太太”也冒出来了。
煞费苦心启发的人哭笑不得,只好不再来,又一个难关平安度过去。
⑧汪大娘的年高辞谢是被动的,她舍不得走,全院的人也都舍不得她走。
为了表示欢送,李家除了给她一些钱外,还让孩子们带她到附近的名胜逛逛。
一问,才知道她年及古稀,还没到过故宫。
我吃了比她多读几本书的亏,听到这件事,反而有些轻微的黍离、麦秀之思,秀才人情,心里叨念一句:“汪大娘不识字,有福了!”那几天,汪大娘将要离去成为全院的大事,太太们和老太太们都找她去闲谈,问她女儿的住址,说有机会一定去看她。
⑨我们也抄来住址。
但不凑巧,还未成行时,文革的大风暴来了。
其后是自顾不暇,几乎连去看看的念头也消灭了。
一晃十几年过去,风停雨霁,人人有了明天还可以喝清茶看明月的安全感,我们不由得又想起这位可敬的汪大娘,她还健在吗?还住在她女儿那里吗?因为已经有了几次叩门“人面不知何处去”的伤痛经验,我们没有敢去。
高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试题及参考答案1

陕西实验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说明:所有选择题答案均按题号涂在机读卡上,其余题目都做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纸和机读卡。
第Ⅰ卷(48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玉簟.(tán) 鼙.鼓(pí)钗擘.(bò) 霰.雪(xiàn)B.栖.隐(qī)烽燧.(suí)葭.苇(jiā)渔樵.(qiáo)C.旌旆.(pâi)剽.掠(piāo)垓.下(Gāi)欢谑.(xuã)D.桎梏.(gù)沙汀.(dīng)创.伤(chuānɡ)辇.车(niǎn)【答案】B A项“簟”diàn B项;C项“谑”xuâ; D项“汀”tīnɡ.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A、钟嵘对陶渊明B、苏轼对王维C、欧阳修对李白D、王国维对苏轼【参考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答案】D (A.褒贬不当。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此处为英雄事迹。
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
此处灾害已经发生。
C.对象不当、不合语境。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
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湖南师大附属中学高二

湖南师大附属中学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测试一时量l2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班级学号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凝脂(zhǐ)骊宫(lí)鼙鼓(pí)城阙(quē)B.花钿(diàn)萦纡(xū)踯躅(zhú)悄然(qiǎo)C.江皋(gāo)兰橑(liǎo)汀洲(tīng)庑门(wǔ)D.葭苇(jiā)肯綮(qìng)砉然(huā)凝睇(dì)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书愤》写于陆游闲居山阴失意之时,所以诗中多愤激之情,诗风慷概悲壮;而《临安春雨初霁》则主要反映了他旅居京城的孤寂心情,诗风清淡婉丽B.乐极生悲,乐极生恨,唐玄宗与杨贵妃沉湎欢娱,不理朝政,终于导致了国家倾覆的政治悲剧,同时也造成了他们天人永隔的爱情悲剧C.作者在描述山川景物时,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信手沾来,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带有诗的灵气,文的雅致,诗文传说与胜景相互映发,引人入胜D.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性描写,多姿多采,美不胜收,记事文通过对事件的生动描述揭示事理,寓言借故事喻意,山水游记通过描绘景物抒写游兴的感受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相关人员表示,日前银盆路因煤气管道施工而挖成的大小沟渠如今已经夷为平地,并对因此而给广大市民出行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B.人们耳熟能详的司法用语“坦白成宽,抗拒从严”,引起了法学界人士的质疑他们提出,应尽早实行刑事沉默权制度C.“减负”的关键在于把握“度”,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定要减下来,但要防止矫枉过正,走向另一个极端D.说话者并不真的认为自己做错了事,只不过是表示一个“高姿态”,缓和一下双方的矛盾,这样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北京金德鑫娱乐城火灾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六千万元以上B.高速磁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C.在专业研究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学者、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他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D.没有一个人不承认今年农村形势这样好,不是落实了党的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积极性的结果5.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由补山亭登四百余阶,即可达②寺院依山而造,嵌于千峰碧翠之中③寺内现存一口“千人锅”,直径近2米,可容1100升,颇为引人注目④钟声来自半山上的庆云寺⑤庆云寺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⑥古刹当年的盛况,于此可见一斑A.④②①⑤③⑥ B、②①④③⑥⑤ C、⑤④②①③⑥ D、④⑤②③①⑥6.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B.屈原,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作了一种新诗体——楚辞《楚辞》收集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阮籍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C.《湘夫人》选自屈原的《九歌》,是湘水男神和女神互相表达思慕之词诗中多用香洁之物来表现主人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D.《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鲍照拟作18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他的诗对唐代作家颇有影响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生物多样性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称它是由地球上生命以其环境相互作用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变进化而形成的,是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对人类的生存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意义难以估量因此,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签署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一项全球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宣言,目的是为了当代和后代人的利益,为了生物多样性的固有价值,尽最大可能维持、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生物物种多样性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水热条件的差异、地形的复杂性和地理隔离程度造成的许多热带岛屿和其他一些陆地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地理位置相对孤立,境内地表复杂,使得这里生存的生物种类最多自从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由于各种自然原因,难以计数的生物已经灭绝,现存的500—1000万种生物仅是过去曾经生活过的几十亿种中的少数幸存者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被破坏,由此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弥补的这不只是直接减少了人类可利用的生物资源,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一般认为,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将给以其为生存条件的其他10—30种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基础,生物等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保护不力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遭受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因此,采取有利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7.从原文看,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物种的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面B.生物多样性是在漫长的演变进化中,由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C.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在几十亿年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群体的总称D.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热条件、地形以及地理的隔离程度等因素,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B.地球上多数生物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C.生物资源的利用必然导致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其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D.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就会使10—30种生物物种灭绝,从而使人类可以利用的生物资源越来越少9.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才能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B.《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定,将使现有的生物都得到充分的维持、保护和利用C.由生物物种多样性分布不均的原因得知,沙漠和极地地区的生物物种比较贫乏D.目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当务之急是大力培育动植物的新品种,弥补物种的缺失三、文言文阅读(1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翻译题5分,简答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奠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B.技盖至此乎盖:何,怎样C.技经肯綮之未尝技:技术D.如土委地委:卸落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B.进乎技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因其固然因利乘便D.善刀而藏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D.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3分)译文:(2)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2分)译文:14.疱丁解牛的故事谈到“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它给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答: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分)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越中览古苏台览古李白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1)李白的这两首怀古之作,从体裁上看,都是____诗,都抒发了 ,的感慨(2分)(2)这两首诗都是览古之作,题材相近,但在今昔的对比上写法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答:16.古诗文默写(选做6空,每空l分,共6分)①,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②玉容寂寞泪阑干,(白居易《长恨歌》)③,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④捐余袂兮江中,(屈原《湘夫人》)⑤心非木石岂无感?(鲍照《拟行路难》)⑥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⑦塞上长城空自许,(陆游《书愤》)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7~19题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李汉荣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一个人置身于人群里,他内心里涌动的不可能不是欲望,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置身人群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精神含量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征服的冲动较高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我们会发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聪明,绝少大智慧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庄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国大哲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不羁的诗魂飞越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由此,人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精神礼物,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遗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为此我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什么“单位”,在“单位”里、在沙发上制作的思想,多半只有单位那么大的体积和分量,没有普世价值把存在、把时间、把宇宙作为我们的单位吧,去热爱、去痛苦、去思想吧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也不愿总是泡在低处的池塘里,数着几张钱消费上帝给我的有限时光我需要登高,需要望远,我需要面对整个天空作一次灵魂的深呼吸,我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擦拭我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内心我正在攀登我的南山目光和灵魂正渐渐变得清澈、宽广,绿色越来越多,白云越来越多,我正在靠近伟大的天空……[注]这是作者《南山》系列散文中的一篇,南山位于作者故乡17.作者认为“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的原因是(不超过20个字)(2分)18.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文章列举这些人物有何作用?(4分)19.从全文看,“精神的天空”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者期望自己“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3分)六、名著导读和语言运用(共9分)20.根据下面的提示回答问题《家》是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中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主人公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他参加学生运动,最后与封建家庭彻底决绝请写出他的名字:文中“顺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的”“奉行“作揖主义”的人物是(2分)21.从下面这则关于四川大地震的新闻材料中提炼一个论点,并将材料概括成一个能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不超过50字(4分)听到乐刘会的呼救声,救援人员闻讯赶到此时乐刘会压在废墟中已近70个小时,援救过程中她断断续续告诉记者:“被困时,我没有掉过一滴眼泪”“我等着你们来救我,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我听到外面有人在说话,我就不停地喊救命……”“没有(你们的)声音,我就不喊了我要节省力气”“我坚持着我现在还活着,我很高兴”“我希望大家不要为我担心,我在里面会自己保护自己的”在废墟中,她告诉其他被埋的同事:“一定要坚持,肯定会有人来救我们”正是靠着坚定的信心,她熬过了漫长的时间5月15日下午4点,被埋72个小时后,乐刘会终于获救当躺在担架上的乐刘会看到妈妈时,她再也忍不住了,放声痛哭论点:□□□□□□□□□□□(不超过10个字)论据:(50字以内)22.用四个反问句重组下面的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连贯(3分)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却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答:七、写作(4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宋元之际,世道纷乱一学者许衡,行路时,口渴难忍路遇梨树,众人皆围而摘梨,唯许衡不为所动人问之,曰:“此非吾梨,岂能乱摘?”人以其迂腐,讥之:“乱世梨无主”衡正色曰:“梨虽无主,而吾心有主”(《元史》)阅读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文题,不少于800字湖南师大附属中学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测试一参考答案1.D/A、脂zhǐzhī B纡xū—yū C橑liǎolǎo2.B/A、慷概慷慨;C、信手沾来信手拈来 D、多姿多彩多姿多采3.A/夷为平地:指把地面以上的物体全部摧毁清除此处不当B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C、矫枉过正: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D、高姿态:宽容不与人计较的态度4.C/A“至少”不能与“六千万元以上”搭配B、句式杂糅,把“靠的” D.多重否定,弄反了意思5.A(提示:由循声而入排定④②①,由追忆盛况排定⑤③⑥注意“于此可见一斑”中的“此”指代的内容)6.B(是宋玉)7.C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C项偷换概念,“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称”并非“生物群体的总称”8.A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无中生有,第四段只是列举了“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保护不力”等原因,并未说是“主要原因”;C项语意绝对,“必然”绝对化了;D以偏概全,第三段中是“以其为生存条件的”生物9.C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A项因果倒置,“创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是前提不是结果;B项超前肯定,“将使”“都得到充分”不合实际;D项避重就轻,“当务之急”应该是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10.C:技,应为“枝”,支脉11.D,均为连词,表顺承;/A一是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一是名词,处所;B,均为介词,一表比较,比,一表对象,对;C均为动词,一是依照、顺着,一为乘着,趁着12.C:只有两种对比,“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错13.译:(1)现在,我是以精神去接触(牛)而不用眼睛去看,(我的)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2)即使这样,每当碰到筯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它难以下手14.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有掌握了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好15.(1)七绝;人事多变、盛衰无常(2)《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遗址的荒凉,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苏台览古》则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暗示昔日的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比照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16.①回眸一笑百媚生②梨花一枝春带雨③袅袅兮秋风④遗余褋兮澧浦⑤吞声踯躅不敢言⑥长使英雄泪满襟⑦镜中衰鬓已先斑17.人群是欲望的集结,而我们无法泯灭欲望或:人总在人群里寻找道路、回声、利润、表情18.“似乎”一词的含义:①他们行为上远离人群,思想上超越大众;②他们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走出人群,又将丰盛的精神礼物(“思想的星光’“亦可)带回给人类,因而实际上并未远离人群作用:①表明了伟大的灵魂和精神创造是如何产生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19.(1)超越欲望,以追求普世价值为目标的生存境界(2)①现实的欲望使他觉得压抑②他希望逐步改变庸俗的生活状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20.觉慧觉新21.参考答案:论点:信心能创造奇迹论据:四川地震中,乐刘会被埋在废墟中72个小时她坚信会有人来救援,并不断地鼓励同事,最终获救22.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难道你不该被点燃?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不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吗?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难道你自己会燃烧得更快?难道世界不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23.作文思路点拨:正向思维:1、不是自己的,就不要妄用,这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2、无论何时何地,人要坚持自己的人生准则反向思维:人要灵活变通,不要拘泥于一时一事。
湖南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命题人:湖南师大附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时量:120分钟 满分:150分 (考试范围: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得分 一、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皓腕(wàn) 潺(yuán) 扁舟子(piān) 嵌岩窦穴(dòu) B.纤尘(xiān) 欢谑(xuè) 塞草腓(féi) 天崩地坼(chè) C.目(chēn) 聒噪(uā) 将进酒(jiān) 垓下之围(āi) D.铜钲(zhēn) 溽暑(rù) 殷岩泉(yǐn) 技经肯綮(qì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剽掠 寒霄 丘峦崩催 雨雪霏霏 B.危樯 污垢 春意阑珊 石破天惊 C.枕藉 袅娜 革灭怠尽 悬梁刺骨 D.渌水 烽遂 钟鼓撰玉 踌躇满志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快递行业迅速崛起,但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四五家平分秋色。
B.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殊途同归,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相逢。
C.随着社会进步,“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普遍关注。
D.任何一件事长期困扰你,会让你患得患失而优雅丧尽,那就听从内心的呼唤吧,义无反顾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辽宁舰在舰员选拔时,年龄、经历、任职时间、现实表现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入选者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航空母舰舰员。
B.涵盖全国26所知名高校的“北约”“华约”和“卓越联盟”,公布了2014年自主招生方案。
由于三大联盟的考试时间再次“撞车”,所以考生只能“三选一”。
C.第二十五届阿姆斯特丹国际记录片电影节于11月14日开幕,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2500名电影人、300多部电影纷纷与会,十余天吸引了20多万名观众。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带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9(带答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一、选择判断(30分)1.对<蜀相》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
“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
“两朝”指东汉和蜀汉。
“开”开创,“济”扶助。
[来源:]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
“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B.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3.对《登岳阳楼》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4.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
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化用杜郎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悲凉痛惜之情。
[来源:]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无限痛惜之情。
5.下列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淳熙”、“丙申”都是宋代皇帝年号,“至日”是冬至这一天。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题

我17岁时下了乡,水清风净滋润,缺鱼少肉没有油脂浪费在脸上。偶尔鼻尖眉头爆出一两颗信号弹,便忧心如焚,有男知青来串门,将刘海儿拉来拨去设法遮丑。就着油灯读名著,唱“外国民歌两首”,抄古今中外格言,写华丽动情的信。技痒时诌几行诗,随着手抄本四处乱飞,没有刊名,捞不到社长当,时时提心吊担。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5.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哪两位诗人的自况?()
A、孟郊、李白B、贺知章、杜甫C、贾岛、杜甫D、孟郊、陆游
6.《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实不然也碧峰巉然孤起
C.皆以杏仁澄之盖以此得名也
D.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徙倚久之而归
10.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目妙妙兮愁予洞庭波兮木叶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师大附中2013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考试卷湖南师大附中2013高二年级《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考试卷时量:120分钟满分:150 分命题人:汤正良郭在时陈琳李显亮审题人:杨茜厉行威一、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垂涎yán 联袂mèi 复辟pì穷兵黩武dúB.剽悍piāo 叱咤chà膝盖qī卷帙浩繁zhìC.创伤chuāng 聒噪guō作揖yī怵目惊心chùD.矜持jīn 贿赂luò修葺qì苦心孤诣zhǐ1.C/A.垂涎xián 复辟bì B.叱咤zhà膝盖xī D.贿赂lù苦心孤诣yì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凋蔽良莠惮精竭虑痴心妄想B.披蘼通缉却之不恭精神焕散C.真谛松驰暴戾恣睢矫柔造作D.厮杀顷刻嘉宾满座两全其美2. D /A.凋敝殚精竭虑 B.披靡精神涣散 C.松弛矫揉造作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
C.“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
D.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翻对方,而裁判却对此视而不见。
3. B / B.妄自菲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
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这里不合语意。
A.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C.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
D.视而不见: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重新入主克里姆林宫的“新普京时代”,普京能否实现“自我超越”,从某种角度讲也是俄罗斯能否进入一个“新发展期”的重要节点。
B.在今年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对于沪浙苏以外地区的考生,同济大学主要依据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对象。
C.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开始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中美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加强对话,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向前发展。
D.在两会的遏制态度、刚性需求几乎消耗殆尽以及投资需求的观望气氛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房价如何调整备受关注,楼市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拐点。
4.A/B.句式杂糅,应为“依据此次联考笔试成绩”或“以此次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
C.语序不当,应为“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
D.成分赘余,“几乎”与“殆”重复。
搭配不当,“两会的”与“刚性需求几乎消耗殆尽以及投资需求的观望气氛”搭配不当。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含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②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
③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
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它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计算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的复杂。
④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够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
⑤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
A.④②③①⑤ B.②①③⑤④C.④①③⑤② D.②④①③⑤5.C/语出周国平《人生哲思录》,答题时需注意关键词。
第④句是作者的观点,应放在语段之首,可排除B、D两项。
第①句关键词“具有这个特征”中的“这个”指代第④句中的“丰富的单纯”,故①紧随④后,可排除A。
第③句关键词“与此相反”的“此”指④①阐释的“丰富的单纯”这一心灵境界,因此,③紧随④①。
第⑤句承上启下,关键词“这两种情况”中的“这”指代上文中④①和③所谈到的“丰富的单纯”和“贫乏的复杂”这两种心的境界,“贫乏的单纯”启下,引出②句中的“丰富的复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6. 根据前后句子按原文默写(1),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2)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4)垆边人似月,。
(韦庄《菩萨蛮》)(5)叶上初阳干宿雨,,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6)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7)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8)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杜牧《阿房宫赋》)17.(1)岩扉松径长寂寥(2)迷花倚石忽已暝(3)乾坤日夜浮(4)皓腕凝霜雪(5)水面清圆(6)芙蓉泣露香兰笑(7)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8)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三、阅读题(共4个语段,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7分)(一)阅读下面的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8分)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7.“花面交相映”化用了唐代诗人的诗句“”。
(2分)7.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
8.简要赏析“度”的妙处。
(3分)8.度,度过,纷披,描写了如云鬓发纷披于白净如雪的脸庞的情状;(2分)化静为动,富于联想与想象。
(1分)9. 简要赏析“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两句。
(3分)9.最后两句运用反衬手法,(1分)以绣罗襦上的金鹧鸪的成双成对反衬美妇的孤独和寂寞。
(2分)(二)阅读下列课内文言文,回答6-11题。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伶官传序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
B.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束缚捆绑。
D.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装。
10.C/这里泛指绳索。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长桥卧波,未云何龙C.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D.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1.D/为:均作介词,表被动,被。
A乃:上句,代词,你的;下句,连词,才。
B何:均为语素。
上句,何其,语气副词,多么;下句,疑问代词,怎么。
C 其:均作代词,上句,代庄宗,作主语;下句,代百姓,作定语。
1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B.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发挥: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
C.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气候:天气D.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智力:智慧和力量12.B/发挥:辉映。
13.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B.善哉!技盖至此乎?C.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13.D/A.伏通“服”。
B.盖通“盍”。
C.羞通“馐”。
14.下列四个选项中的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词在用法上最为相似的一项是例句:逸豫可以亡身A.岸土赤而壁立B.将成家而致汝C.六王毕,四海一D.吾将买田而归老14.B/致(使……来),其用法与例句中的“亡”(使……灭亡)相似,都是“使动用法”。
A壁:名词用作状语,像墙壁一样。
C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
D老:形容词用作动词,养老。
15. 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
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
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
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
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
15.A/文章开篇是用转折关系的反问句,强调人事的作用,提出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应为“盛衰之理,不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
三、阅读下列课内文言文,回答12-15题。
(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共19分)谭嗣同传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
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
首在浏阳设一学会,每七日集众而讲学,君慷慨论天下事,闻者无不感动。
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林、刘同参预新政。
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
及七月二十九日,皇上赐衣带诏: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
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
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力主变法。
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
八月初一日,上召袁世凯,特赏侍郎。
初三日夕,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出密诏示之曰:“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足下欲救则救之。
”又以手自抚其颈曰:“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
”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
初六日变遂发。
是夜,袁世凯向荣禄揭发“围园劫后”之密谋。
顷之,抄捕南海馆①之报至,君从容语余曰:“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虽然,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