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孔子和学生》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语文四年级上北师大版《孔子和学生》课件(22张)

语文四年级上北师大版《孔子和学生》课件(22张)

1、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并注 意停顿、语速、语气等。
2、小声读课文2、3自然段,想想子夏 问了孔子哪些问题,孔子又是如何回 答的。(用曲线表示出来)
3、阅读最后一段,用心思考:
人们为什么称孔子为“万世之师”?
1、同桌一起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 最棒。
2、和同桌交流成功方法中②、③小 题,比一比谁说得好。
3、日积月累:背诵孔子语录。
①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成功思学
孔子和学生
第二课时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能把课文 读得更流利、更富有感情。
2、我能从文中找出颜回、子贡、 路、子张四人的优点和缺点。
3、我要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 都需要向别人学习的道理。
字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想对孔子说些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积累:写出你知道的孔子语录。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功合作
1、同桌一起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词 可以查字典或资料书,一定要解 决掉他们呦!
2、一起说说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 说自己的理由。
成功量学
1、读、说、用下列词语。 包罗 愚笨 谦虚 谨慎 各种各样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远近驰名
和颜悦色 万世先师
2、小组合作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 什么?
3、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原因是什么?
孔子和学生
第一课时
孔子生平简介:
公元前551年—前479年, 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 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 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 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孔子和学生》公开课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孔子和学生》公开课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学生举例,教师评析、小结。 2、根据本课内容,介绍鲁迅的《自嘲》和散文诗集《野草》。 初读诗 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3、听录音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学生自读诗歌。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 的结构 层次。(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 第二、 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 第五、 六、七节分别与上面三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1.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7.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语 名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这部分是写子夏和孔子的 对话,最后一句“子夏点头称是, 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 育。”“这”指什么?这句话对 你有什么启发?
“这”是指每位学生虽然 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孔子
★孔子不但受到学生的敬重,也受 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万世先师”, 他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盛名呢?
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小组讨论,设想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组长将意见汇总。 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3、集体评议:想一想,刚才同学们所设想的哪一种事情经过和 结果更 积极,更能激发人向上? 小结:虽然事情的结果可能会出人意料,也可能在情理之中,但 你的 续写应该让人感到更积极向上,而不是消极低落。
3.从哪可以看出孔子 “因材施教”?

四年级语文:第2课《孔子和学生》教案(实用文本)

四年级语文:第2课《孔子和学生》教案(实用文本)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四年级语文:第2课《孔子和学生》教案(实用文本)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四年级语文:第2课《孔子和学生》教案(实用文本)第2课《孔子和学生》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一共四段,内容简短。

第一段主要讲孔子是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主张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受到学生的敬重。

第二段主要讲孔子在评价学生的优点的同时谦虚地表示自己的不足。

第三段讲孔子教育子夏,他的学生各有优点但也有不足,需要不断学习。

最后一段讲后人对孔子的评价。

二、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基本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思想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第一课时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圈点自己遇到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1.出示“孔子”的画像,你认识他吗?板书“孔子”。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请生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4.板书课题:“孔子和学生”,齐读课题。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孔子和学生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孔子和学生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孔子和学生教案三维目标:1、把握本课生字、词语。

联系上下文明白得和积存“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颜悦色”等词语。

2、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大胆地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孔子,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1、学会写摘录笔记。

明白人虽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2、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具预备:孔子画像挂图教法:导读法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课时打算: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绍棠的《师恩难忘》,小孩们上学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还记得吗?对,是叩拜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像。

2.什么缘故要学生们拜孔夫子呢?过渡:这么伟大的一位思想家,万世之师,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呢?它的魅力何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和学生》。

(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本课生字新词,做摘录笔记。

3.检查生字词。

三、默读课文,学会质疑。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标画或是记录下来。

2、全班汇报。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孔子,这么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大伙儿想不想明白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默读课文,边读边摸索,边圈点。

1、孔子是如何样教育学生的?2、什么是“有教无类”?什么是“因材施教”?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分角色朗读孔子与子夏对话。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你能不能用那个地点面的某一个学生为例子,说一说孔子的因材施教。

3、再来读读孔子和子夏的对话,读的时候注意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什么是“和颜悦色”?4、听了孔子的这番话,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

他明白了什么?5、孔子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呢?想一想,自己在哪方面还需要进步?6、小结:在孔子的眼里,颜回的守信用、子贡的聪慧、子路的勇敢、子张的严谨庄重,都值得自己学习;作为老师,看到那个地点我也深有感触。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孔子和学生》公开课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孔子和学生》公开课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日前表示,重视外语学习、忽视 中 文教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①从表 1 中你看出什么?
从表 2 中你看出什么?
②根据数据,请对高中择校做一句话的点评。
(2)某初中班准备就“节日文化”为话题,组织开展一次综合性学 习活动,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具体工作:(4 分) ①组织者给你的任务是写一条富有感染力的鲜活标语,你提笔欣然
写道:
②活动有一个调查的环节,你的调查专题是 ③活动中因喜欢什么节日文化发生了矛盾,于是展开了一场辩论: 喜欢 西洋节日文化。理由: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1.《观刈麦》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
,唐代大诗人。请再写出二句白居易的诗: ,。 2.解释加点词语。
1.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7.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语 名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孔子和学生》导学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孔子和学生》导学案

孔子和学生导学案班级四()课题孔子和学生主备教师共 2课时上课教师备课时间预设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期总计第课时学习目标第一课时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文章思路图。

2、解决核心问题,了解孔子的思想及其影响。

第二课时3、搜集孔子的名言,进一步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

4、巩固词语、句子。

重点难点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核心问题为什么说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从孔子和学生的谈话中你明白了什么?第一课时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活动内容教学行为策略课件使用说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导入新课。

1、有国学堂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读课题。

3、介绍孔子,交流资料。

第一环节展示孔子像及简单的生平资料。

初读课文,概括大意10分钟1、读懂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两遍。

2、在活动单上简要写出大意。

3、小组交流。

4、两名学生班级交流。

5、用双色笔在活动单上补充。

不使用课件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0分钟2、理解课文思路。

1、默读课文,画出课文的思路图。

2、组内展示:讲解思路图。

3、两名代表在全班展示优秀思路图。

4、其余学生根据情况补充修改。

第三环节使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思路图。

第一课时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活动内容教学行为策略课件使用说明品读课文,探究感悟15分钟3、探究核心问题:为什么说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从孔子和学生的谈话中你明白了什么?1、为什么人们称孔子为伟大的教育家?自己思考,小组交流。

2、朗读第一自然段,理解“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3、小组分解色朗读二、三自然段,理解“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4、将自己对核心问题的体会写在活动单上。

5、班级展示(2名)。

其余学生用双色笔补充。

课件出示部分课文以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板书设计孔子和学生有教无类大教育家受敬重因材施教第二课时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活动内容教学行为策略课件使用说明课内创作,综合提高20分钟4、小练笔:我心目中的孔子1、结合自己的体会完成练笔。

优质教案 孔子和学生

优质教案 孔子和学生
5、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学生继续学习画批,练习圈点问题。
2、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孔子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体会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都需要向别人学习的道理。
3、创设情境,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结合课后第2题: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4、在品词品句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
智力因素、学习习惯方面:1、学生中有一部分在课堂上能跟着思路读书、交流,比较积极地和同学交流探讨。另一部分表达能力较弱,,不会和同学交流。两极分化。2、动笔能力弱,写字速度较慢。不太会记下自己的点滴感受。
非智力因素方面:1、内向、胆小,不善于也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交流,对自己缺乏信心。2、听话,比较乖,只要老师有要求,绝大多数孩子还是能照着去做,尽管有时质量并不高。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孔子和学生》
教材分析
《孔子和学生》一课在概括叙述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后,叙述了一段孔子和他的学生子夏的对话,表明了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都需要向别人学习的道理。全文共四段,第一段介绍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第二、三段叙述子夏和孔子的对话。孔子既能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也能指出每个学生的不足,这样的学生观,使得他能因材施教。第四段概述孔子一生的教育成就。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多项能力:读、思、画、说、评、议、写……利用重点语句进行多元解读。
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阅读和写作再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师生”激发学生尊师的情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孔子万世先师、大教育家的形象。体会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都需要向别人学习的道理。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2课《孔子和学生》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2课《孔子和学生》教案

第2课《孔子和学生》教案四年级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一共四段,内容简短。

第一段主要讲孔子是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主张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受到学生的敬重。

第二段主要讲孔子在评价学生的优点的同时谦虚地表示自己的不足。

第三段讲孔子教育子夏,他的学生各有优点但也有不足,需要不断学习。

最后一段讲后人对孔子的评价。

●二、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基本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思想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第一课时●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圈点自己遇到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1.出示“孔子”的画像,你认识他吗?板书“孔子”。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请生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4.板书课题:“孔子和学生”,齐读课题。

5.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称他为伟大的教育家呢?●三、理解课文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

2.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孔子教育学生不分高低贵*,一视同仁,理解“有教无类”一词。

引导学生了解孔子与子夏对话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理解“因材施教”一词。

4.小组交流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5.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将疑难问题全班交流。

●四、读名言警句,试着背下来。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身边人的态度。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和学生》(第二课时)
冯庄镇中心校张堤学校孟改娣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孔子,了解孔子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思想。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联系课文理解和积累词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颜悦色”等词语。

3.继续练习在自读中作批注笔记,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作好读书笔记。

教学重难点
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作好读书笔记。

教具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出示课件
一、出示问题。

孔子受到学生尊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二、重点理解:有教无类
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做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

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三、重点理解:因材施教。

1、颜回信用好极了,我不及他。

子贡挺聪明的,我不及他。

子路勇敢,远近驰名,我不及他。

子张严谨庄重,我不及他。

2、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
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

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

子路很勇敢,但宽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

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易亲近他。

四、出示问题。

1、这部分是写子夏和孔子的对话,最后一句“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

”“这”指什么?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这”是指每位学生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2、孔子不但受到学生的敬重,也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万世先师”,他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盛名呢?
孔子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其中有的学生又去教学生,培养了很多人才。

孔子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后人对孔子十分尊敬,称其为“万世先师”。

五、出示论语名句。

1.是可忍rěn ,孰shú不可忍。

2.学而不厌,诲huì人不倦。

3.己所不欲,勿wù施于人。

4.人无远虑lǜ,必有近忧。

5.君子坦荡dàng荡,小人长戚qī戚qī。

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yān。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四海之内皆jiē兄弟也。

六、课堂作业。

把课后作业写到作业本上。

七、板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万世先师八、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