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湖北高考理科综合考纲

合集下载

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信息卷(一)物理高频考点试题

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信息卷(一)物理高频考点试题

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信息卷(一)物理高频考点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共8题)第(1)题近日,某天文学家团队利用空间望远镜,发现了4个迄今已知最古老的星系,其中一个星系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3.2亿年,当时宇宙尚处于“婴儿”阶段。

该星系内每个星球贴近其表面运行的卫星的周期用T表示,被环绕的星球的平均密度用ρ表示,若ρ与的关系图像为直线,斜率为k,则引力常量可表示为( )A.3kπB.C.D.第(2)题如图所示,一平面简谐横波在和时刻的波形曲线分别为图中实线和虚线。

介质中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的质点P在图示的两个时刻的位移都为。

已知该波的周期,质点P的位移时间关系可表示为( )A.B.C.D.第(3)题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以与三棱镜AB面成45°角的方向斜射到AB面上的D点,折射光线照射到AC面恰好发生全反射,全反射后的光线直接照射到B点,已知玻璃砖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为,,,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单色光在三棱镜中的全反射临界角为30°B.三棱镜顶角C.光从D点传播到B点经过的路程为D.光从D点传播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第(4)题如图所示,“羲和号”是我国首颗可24小时全天候对太阳进行观测的试验卫星,该卫星绕地球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

卫星距离A点的最小距离是517千米,每天绕地球运行n圈(),下列关于“羲和号”的说法错误的是( )A.“羲和号”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B.“羲和号”的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羲和号”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D.“羲和号”的运行周期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第(5)题小明运动后用网兜将篮球挂在相互垂直的墙角。

简化图如图所示,设篮球质量为、半径为,悬挂点为互相垂直的两竖直墙壁交线处的点,到球心的距离为,一切摩擦不计,则篮球对任一墙壁的压力大小为( )A.B.C.D.第(6)题半径为的圆内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大小为,现将一单匝正方形线框放入磁场,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其中一顶点与圆形磁场区域的圆心O点重合,如图,当通过线框的电流I为时,线框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 )A.B.C.D.第(7)题运行在星际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产生光迹。

【学校】2024年高考大纲解读-备战高考必备!

【学校】2024年高考大纲解读-备战高考必备!

【学校】2024年高考大纲解读,备战高考必备!导言大家好,我是哈密瓜老师。

高考对于每一个中国学生来说都是一场决定未来的关键考试。

2024年的高考大纲昨天刚刚发布,今天我将为大家解读这份备受关注的大纲,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高考。

第一部分:大纲的重要性大纲是高考备考的基石之一,理解并熟悉大纲内容对于高考的成功至关重要。

大纲提供了每一个科目的考试范围和要求,让我们知道需要学习哪些内容,以及如何准备。

因此,了解2024年高考大纲的变化是备战高考的第一步。

第二部分:语文科目H1: 2024年语文科目大纲2024年的语文科目大纲相较于之前有一些变化。

在阅读理解方面,将更注重学生理解和运用文章中的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提取文字中的表面信息。

作文部分将更加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时时刻刻注重实际运用。

H2: 如何备战语文科目备战语文科目要注重多读多练多思考。

首先,我们应该多读一些优秀的作品,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多做一些习题,培养自己的解题技巧和答题速度。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思辨和表达,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三部分:数学科目H1: 2024年数学科目大纲2024年的数学科目大纲变化较小,但是对于一些具体的知识点和题型有了更明确的要求。

例如,对于函数和图像的关系,考生需要能够准确地利用函数关系描述图像的几何特征。

大纲中还明确要求考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H2: 如何备战数学科目备战数学科目需要从基础知识出发,打牢基础。

各类题型的练习也非常重要,特别是一些常考题型,如函数、几何等。

此外,多做一些模拟题和历年真题,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和解题速度。

第四部分:英语科目H1: 2024年英语科目大纲英语科目一直是考生备战高考的重点科目之一。

2024年的英语科目大纲在阅读理解、听力和写作等方面作了一些调整。

阅读理解将更注重考生对文章细节和篇章结构的理解,听力考试将增加一些实际对话和信息交流的内容,写作要求将更加注重考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新高考1卷考纲

新高考1卷考纲

新高考1卷考纲变化一:考纲取消,命题无范围、更灵活2019年末,教育部考试中心宣布。

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不再修订,参考2019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也不再制订考试大纲。

有人担忧,“取消划重点,整本书都成重点”。

一、未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2020高考大纲和说明(除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外的其他所有省份,也包括广东、河北、辽宁、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重庆8省市的2020届考生)1.高考大纲(沿用2019版)仍使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

上述考纲既是202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命题的参考,也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复习备考的参考。

其中,“文科考试大纲”含语文、汉语、数学(文)、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七科;“理科考试大纲”含语文、汉语、数学(理)、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七科。

2.考试大纲的说明(沿用2019版)仍使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是“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配套图书。

两本考试说明可供2020年全部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卷(全国卷)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兵团)使用,也可供自主命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考。

3.试题分析(2020年有重大修订)在考纲和说明不变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明确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提醒2020届考生关注新题型、新动向,教育部考试中心对2020年版高考试题分析将进行全面修订,对2019年各科高考试题,分考查目标、解题思路、试题评析、失误防范等几个层次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阐述高考对考生能力、素质的要求。

2020版高考试题分析既可供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卷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也可供其他自主命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考。

2023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物理

2023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物理

2023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物理一、考试要求- 强调基础物理知识和运用能力的考查。

- 测评学生对物理学原理、概念和实验操作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 综合考察学生的物理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1. 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重点掌握物质、运动、力、能量等基本物理概念和相关定律。

- 理解牛顿力学,包括运动学、动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 熟悉电磁学基本概念,包括电荷、电场、电流等。

2. 基本物理实验- 熟悉并掌握常见的基本物理实验操作。

- 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能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

3. 应用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掌握工程力学基本原理,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相关知识。

- 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包括热传导、热膨胀等。

- 研究光学基本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等。

4. 现代物理- 了解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熟悉原子结构和核物理的相关知识。

三、考试形式- 闭卷考试。

- 组成部分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评分- 根据题目难度和解答准确度进行评分。

- 解答题的答案应简洁明确,计算过程清晰。

- 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得到更高分数。

五、备考建议- 充分理解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 高效使用时间,进行大量练和题目训练。

- 注意解答题的步骤和计算过程,准确性和清晰性很重要。

- 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相互讨论和研究。

以上为《2023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物理》的简要内容概述,提供给考生备考参考。

2024年物理高考考纲

2024年物理高考考纲

2024年物理高考考纲2024年参加高考的物理考试将按照以下考纲进行命题和出题。

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参考这份考纲,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提高自己的物理知识和应试能力。

一、基本要求1.掌握基本物理概念和理论知识,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原子物理等内容。

2.熟悉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原理,并能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分析。

3.具备物理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能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

4.学会使用科学方法,能够进行物理实验,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价。

二、考试形式2024年物理高考将分为两部分进行,包括笔试和实验。

1.笔试部分:开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20分。

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简答题。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物理概念,进行推理和计算,并能对问题进行解答和分析。

2.实验部分: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考试安排实验题目,要求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三、知识范围和考点以下是2024年物理高考的知识范围和考点的概述,详细内容可参考相关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1.力学:包括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和机械能等内容。

考点包括运动的描述和表示、质点和刚体的平衡条件、牛顿运动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摩擦力和弹力等。

2.热学:包括热量和温度、热传导、热膨胀和热力学等内容。

考点包括热量和能量的转化、热平衡和温度的测量、热传导和热传导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等。

3.光学:包括光的传播和光的性质、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等内容。

考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和折射定律、反射和折射的应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光谱和光的色散等。

4.电磁学:包括静电场、电流、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等内容。

考点包括电荷和电场、电势和电场强度、电流和电阻、电磁感应和法拉第定律、电磁波和电磁辐射等。

5.原子物理:包括原子结构和量子物理等内容。

2024湖北技能高考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2024湖北技能高考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选择题
下列哪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之一?
A. 民主自由
B. 仁爱礼义
C. 金钱至上
D. 个人英雄主义
在现代科技领域,被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A. 人工智能
B. 蒸汽机
C. 互联网
D. 生物技术
湖北省位于中国的哪个地理区域?
A. 东北地区
B. 华东地区
C. 华中地区
D. 西南地区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是?
A.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B. 更快、更高、更强
C. 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
D. 点燃激情,传递梦想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A. 造纸术
B. 指南针
C. 火药
D. 印刷机
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是?
A. 武汉
B. 长沙
C. 南昌
D. 郑州
填空题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它发源于__________山脉。

__________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酒,也是中国最著名的白酒之一。

湖北省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黄鹤楼和__________。

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通常在农历的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庆祝。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__________,位于喜马拉雅山脉。

简答题
简述湖北省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列举两个湖北省的文化遗产,并简要介绍其特色。

描述人工智能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谈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理解。

简述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和意义。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2009年版)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以及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三、科目分值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四、题型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五、试卷结构1.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生物、化学、物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

共21题,每题6分,共计126分。

其中生物6道题(单项选择题),化学7道题(单项选择题),物理8道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第Ⅱ卷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

生物、化学、物理各科选考内容的分值控制在15分左右。

2.物理4个选考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个模块的试题;化学3个选考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个模块的试题;生物2个选考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个模块的试题;但均不得跨模块选做。

3.组卷: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各学科考试能力要求、内容及题型示例化学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09年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2009年版)》(以下简称《说明》)的化学课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化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高中物理理科(新课标) 全国高考招生考试大纲

高中物理理科(新课标) 全国高考招生考试大纲

高中物理理科(新课标)全国高考招生考试大纲物理理科(新课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课程标准实验省区2008年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的能力与要求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个选择题(6个生物,7个化学,8个物理,其中生物、化学单选,物理多选)非选择题(生物4个,化学3个,物理4个(2个实验,2个题目),选做题(物理3个,化学3个,生物2个)生物知识内容表(一)必考部分知识内容要求1-1 细胞的分子组成(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ⅡⅡⅠ1-2 细胞的结构(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2)多种多样的细胞 (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ⅠⅡⅡⅡⅡ1-3 细胞的代谢(1)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4)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6)细胞呼吸ⅡⅡⅡⅡⅡⅡ1-4 细胞的增殖(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细胞的无丝分裂 (3)细胞的有丝分裂ⅠⅠⅡ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1)细胞的分化 (2)细胞的全能性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ⅡⅡⅡⅡ二化学一、必考内容部分(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8)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

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

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5.化学反应与能量(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7)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5)了解溶液pH的定义。

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7)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1)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四)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

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五)化学实验基础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二、选考内容部分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

化学与生活(一)化学与健康1.了解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常见有机物。

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了解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3.了解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4.了解常见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5.了解药物对维护健康的作用。

6.了解毒品的危害。

(二)生活中的材料1.了解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了解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2.了解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3.了解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活原料及其用途。

4.了解生活中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评价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对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三)化学与环境保护1.了解水污染的危害。

了解污水处理中主要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

2.了解大气主要污染物。

了解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生活废弃物处置的方法、"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化学与技术(一)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1.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综合利用的意义。

2.了解我国无机化工的生产资源和产品的主要种类。

3.了解海水的综合利用。

了解化学科学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作用。

4.了解化学对废旧物资再生与综合利用的作用。

(二)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和应用1.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材料的要求。

了解化学对材料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的特点,了解有关的生产原理。

3.了解用化学方法进行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原理。

4.了解我国现代材料研究和材料工业的发展情况。

了解新材料的发展方向。

(三)化学与工农业生产1.了解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2.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认识催化剂的研制对促进化学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3.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特点、精细化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了解化学肥料、农药等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物质结构与性质(一)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二)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6.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

(三)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1.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3.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有机化学基础(一)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