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学前儿童社会适应与教育活动
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和内容

同伴交往
伙伴关系成为儿童人际 关系中的主要关系。
目标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教育建议: 情境中的指导、换位思考、 谈话
5-6岁
1.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 起游戏。 2.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 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 3.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 商解决。 4.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不 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 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 明理由。 5.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 欺负自己
3-4岁
1.知道和自己一起生活的家 庭成员及与自己的关系,体 会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 2.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 暖,爱父母亲近与信赖长辈。 3.能说出自己家所在街道、 小区(乡镇、村)的名称。 4.认识国旗,知道国歌。
4-5岁
1.喜欢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 班级,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2.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 市、县(区)名称,知道当 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 3.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4.奏国歌、升国旗时能自动 站好。
3.社会发展的需求
4.社会教育学科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 是社会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 是学前阶段社会教育任务和要求的总和; 是对幼儿社会教育目标最为概括的陈述; 是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
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社 会领域的教育目标为:
社会 2.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适应
3.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1.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中的四个目标分别反映交往态度、交往能力以及 在交往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对己对人的认识、态度和相应 的行为表现。
(1)愿意与人交往 (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3)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4)关心尊重他人
目标1 愿意与人交往
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和内容

同伴交往
伙伴关系成为儿童人际 关系中的主要关系。
目标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教育建议:
情境中的指导、换位思考、 谈话
3-4岁
4-5岁
5-6岁
1.想加入同伴的游戏 1.会运用介绍自己、交
时,能友好地提出请求。换玩具等简单技巧加入
2.在成人指导下,不 同伴游戏。
争抢、不独霸玩具。 2.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
例如:
[活动名称] 庆祝“春节” [班 级] 大 班 [活动目标]
• 了解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知道今年是猪年,通 过观察说出今年春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
• 说出春节的活动形式及庆祝的方式。 • 知道在春节到来时,对亲友说祝福的话,体会节日
的喜悦气氛。
教师可以将《纲要》提出的社会领域发展目标逐渐具体化为学 年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及活动目标;
会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
2.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 2.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
2.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
市、县(区)名称,知道当 并为此感到高兴。
暖,爱父母亲近与信赖长辈。 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 3.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
3.能说出自己家所在街道、 3.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小区(乡镇、村)的名称。 4.奏国歌、升国旗时能自动 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
(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教育建议:
目标1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参加群体活动、打破班级
界线、入学准备
3-4岁
4-5岁
5-6岁
1. 对群体活动有兴趣。 1.愿意并主动参加群 1.在群体活动中积极、
2.对幼儿园的生活好 体活动。
第七章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 辛德勒是纳粹统治下欧洲犹太人的营救者。二战时,希特 勒政府有计划地杀害了上百万的犹太人。
❖ 对一些人来说,这场大屠杀象征了人类本质最丑恶的一面, 不仅仅是刽子手们凶残的行为和纳粹有计划的谋杀,还包 括国际社会的无动于衷。
❖ 然而在大屠杀中也涌现了一些伟大的利他主义英雄,一些 冒着生命危险庇护犹太人的英雄。
❖ 1992年10月,勃兰特因患癌症以78岁的高龄逝世。一生 都在致力于担任“和平使者”。
三小孩扶起摔倒老太婆,反被诬陷索 赔
蒋婆婆摔倒后,手里死死抓住一位9岁小朋友的手。小朋友家人 表示,3个孩子当时是去搀扶老人,却被诬陷。蒋婆婆则称是小孩将
。 自己撞倒
如果是您的话,您是扶还是不扶? 为什么?
一、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概述
❖ 结果发现,进行过开锁训练的儿童都主动提供 了帮助,而控制组的儿童由于没有接受过训练, 年幼儿童大多未能提供帮助。说明儿童是否受 过亲社会行为的训练会影响其亲社会行为的事 实。
(五)学前儿童同情心的发展与教育
同情心:是适应社会和群体合作的道德基础,是 一种对他人的处境、遭遇在感情上能激起共鸣, 能分担他人的苦难忧愁,并发自内心地在行动 上给予应有的慰藉、关心和帮助的道德情感。
❖ 活动过程:
一、游戏“拼红心,找朋友”,引起幼儿交往兴趣。 1.教师提出游戏要求:今天我们要去公园,请你找一个 好朋友手拉手。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每名幼儿手拿半个红心去和别人 拼,如果能拼成一个红心,就可以成为好朋友。提示:你 应该怎么说,才能让人家愿意和你拼红心? 3.幼儿合作操作,找朋友。 4.游戏小结 (1)提问:小朋友都找到好朋友了吗,你怎么找到的? 你怎么说的? (2)小结:跟人家——起做事时态度要友好,要有礼 貌,这样,人家会觉得你很客气,然后就愿意和你一起做 事。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师幼互动
幼儿园心理环境
幼儿与幼 儿的交往
返回
19
(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即自己认识自
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
自我 认识 自我 命名 自我 评价
20
(二)学前儿童依恋的发展与教育
依恋:表现为婴儿与主要照顾者(一般为母亲)特别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 展指南》
11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
1. 个性:主要包括自我调控、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2. 社会性:主要包括社会认知、 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 自我意识、道德品质和社会 适应。 3. 社会化:早期社会化、预期 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反向 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为儿童提供创设同伴交往的机会为儿童提供创设同伴交往的机会?促进儿童良好社会行为的发展促进儿童良好社会行为的发展?促进儿童良好性格的发展促进儿童良好性格的发展?促进儿童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的发展促进儿童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的发展23四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与教育性别角色
性别认同 性 别
性别稳定性
性别恒常性
返回
23
一.
问题行为 的涵义
通 过 学 习 掌 握 使 用 社 会 语 言 逐 渐 学 会 控 制 自 己 的 情 绪 正 确 处 理 同 伴 关 系 逐 步 学 会 遵 守 纪 律 行 为 与 当 地 文 化 相 适 应
行 为 必 须 与 年 龄 相 符
9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1、促进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
2、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社会化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

03
美术活动:激发想象力 和创造力
05
科学活动:培养科学思 维和探索精神
02
音乐活动:培养音乐素 养,陶冶情操
04
语言活动:提高语言表 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06
社会活动:培养社会交 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设计
目标设定: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
01
点和需求,设定活动目标
活动形式:选择适合学前儿童的活动
02
形式,如游戏、手工、音乐、舞蹈等
活动材料:准备与活动相关的材料,
03
如玩具、工具、音乐器材等
活动过程:设计活动过程,包括活动
04
导入、活动开展、活动总结等环节
活动评价:对活动进行评价,包括对
05
活动效果的评价和对活动设计的反思
活动实施
01
02
03
04
05
06
确定活动目标: 选择活动方式: 设计活动流程: 准备活动材料:
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每天进 03 行适量的运动,增强体质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 04 保持个人卫生,预防疾病
提高儿童生活质量
学前儿童健康教 育与活动指导有 助于提高儿童的 身体素质,增强
免疫力。
学前儿童健康教 育与活动指导有 助于培养儿童的 良好生活习惯, 提高生活质量。
学前儿童健康教 育与活动指导有 助于提高儿童的 心理健康水平, 培养乐观、积极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 动指导
演讲人
目录
01
学前儿童健康 教育
02
学前儿童活动 指导
学前儿童健康 03 教 育 与 活 动 指
导的重要性
学前儿童健康教 育
教育目标
培养学前儿童的
单元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单元3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建构原则;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层次结构;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能根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和本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二、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三、教学难点能根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和本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如何分解社会教育领域的目标;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课时:4第一课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1、社会发展的要求(外在依据)2、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内在依据)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科的发展(操作性依据)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具体体现。
要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几个方面来学习制定一定的目标。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原则。
1、方向性与基础性原则:内涵:方向性原则: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要有一定的思想与价值指向。
基础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应当是社会教育领域中最基础的启蒙性的目标。
作用:方向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何宜性2、层次性与整体性原则内涵:层次性原则: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是有层次的系列。
整体性原则:即建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时,要确立一种层次结构的整合观。
作用:层次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差异整体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建构的综合系统性3、科学性与动态性原则内涵:科学性原则: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应当是一个符合幼儿自身发展与教育规律的科学体系。
动态性原则: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并不总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作用:科学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合理性动态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生成性和开放性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纵向结构)1、总目标:是社会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是学前阶段社会教育任务和要求的总和是对幼儿社会教育目标最为概括的陈述是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试题及答案

10.________由卢梭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当学前儿童出现行为偏颇时,不人为地对学前儿童进行道德绑架式的训诫和惩罚,而是让失范行为带来的后果直接作用于学前儿童自身,让学前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切身体验自己的行为带来的不愉悦感。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理论基础,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A.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B.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C.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
D.斯金纳——社会学习理论
2.关于学前儿童自我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个月左右,婴儿可以区分“我”和“他”
B.5个月时,婴儿已经建立了形象与自身动作的一致性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8.关于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婴儿在6个月大时就已表现出指向动作的分享行为
B.1~2岁的儿童分享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多
C.2~4岁的儿童分享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多
D.4~6岁的儿童分享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9.在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园适应工作时,家庭要做的准备是()。
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好的信息技术产品能够增进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互动学,帮助学前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等。例如,学前儿童为了使用电子产品,通常会向成人求助,提高与成人打交道的技能,电子产品也可以为学前儿童和同伴交往提供更多的话题和形式,增强学前儿童的合作精神。
网络的强大交互性,提高学前儿童的自主、创新意识
(2)言语能力方面
女孩在言语能力上占优势,特别是在词汇、阅读理解和言语创造性等方面。女孩学会说话的时间普遍比男孩早,1岁以前的女孩比同龄男孩更愿意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女孩能够掌握更多表达言语的词汇,更愿意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学前儿童相互发生冲突的时候,女孩也更愿意选择通过言语解决问题。
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社会教育目标的含义;掌握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分解社会教育领域的目标;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难点是如何分解社会教育领域的目标。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课时:2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纵向结构)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是社会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是学前阶段社会教育任务和要求的总和,是对幼儿社会教育目标最为概括的陈述,是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
(见张明红P96)在此基础上,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为:(见张明红P)97(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总目标在各个年龄段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幼儿园各年龄班儿童社会性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
其主要特点就是将社会教育目标分化为不同的要求,形成对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幼儿逐步提高要求的具体目标,引导幼儿逐步达到社会教育的总目标。
【例如】同样是培养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小班时,只要求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主动礼貌地问候小同伴;到中班时,希望幼儿逐渐喜欢和同伴共同游戏,关心弱小同伴;到大班时的目标则是能够主动地带年幼的同伴共同游戏,体验大带小的快乐,愿意与众多的同伴合作游戏。
可见,年龄阶段目标来自于社会教育的总目标,是社会教育总目标的具体和深入,而不同年龄阶段的目标之间应该是连续的、衔接的。
我们对学期儿童社会教育阶段目标表述如下:……(见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P97)(1)小班社会教育目标(2)中班社会教育目标(3)大班社会教育目标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单元目标目前,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开展各种活动的时候,采取“主题活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