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案(精选)

深入环节
01 02 03 04
总结词:实践操作
详细描述: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前 儿童亲身体验社会领域知识,加深理解。
总结词:拓展延伸
详细描述:提供相关资料、案例或进一步的问题,引导学前儿童进行 深入思考和探索,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多媒体教学
总结词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动 画等,丰富学前儿童对社会领域的学 习体验。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各种社 会场景和人物关系,让孩子们更加直 观地了解社会现象和行为规范,同时 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提高孩子们的 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04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01
总结词:激发兴趣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互动游戏
总结词
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参与,提高社会领域学习的趣味性。
详细描述
选择适合学前儿童年龄的游戏,如“过家家”、“警察抓小偷”等,通过游戏 中的角色扮演,让孩子们了解社会角色和规则,培养他们的合作、沟通、规则 意识等能力。
角色扮演
总结词
通过让学前儿童扮演不同的角色,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行为和规则。
同伴关系
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互动, 培养其合作、互助和解决 冲突的能力。
家庭关系
引导孩子尊重长辈、关心 家人,培养其家庭责任感 和亲情意识。
社会环境
社区环境
让孩子了解自己所处的社区,包 括设施、规则和人员等,培养其
社区归属感。
公共场所
教授孩子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和 安全知识,如交通规则、消防安全 等。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案(精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王爱星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与演变;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解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明确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所需的专业准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与专业准备;难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内涵。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初步梳理了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与演变;分析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性质与内涵,概要阐释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并讨论了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所需要的专业准备,以帮助学习者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有系统地了解,明确学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及相应的专业准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定义: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注意与常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生活教育、人文教育等教育概念的辨析。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有着丰富内涵特性的教育概念,它兼具常识性、道德性、生活性与人文性,只有综合的理解,才能恰当把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真正内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在幼儿园的课程领域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为其他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
即一切的教育都在帮助孩子建立与世界的一种恰当关系,学会做一个人格健全、并有益于人类的人。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让儿童学会科学的认识与探究客观的世界,还要认识到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客观世界所承载的责任;幼儿语言教育也不仅仅只是教会孩子正确与流利地表达,还要教孩子学会表达真诚与善意;幼儿艺术教育不仅仅让孩子学生欣赏与创造美,还让孩子体验与领会人性之美。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导言: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综合性教育的过程,其中社会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社会教育,儿童可以学习与他人相处、了解社会规范,并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和课程安排,帮助儿童在社会教育方面取得进步。
一、目标设定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 了解社会交往的基本规范和行为;2. 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3. 培养友善、关怀和合作的品质;4. 发展自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儿童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2. 学会与他人合作和解决问题;3. 发展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1. 游戏引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孩子们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并用几句话介绍自己,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认知。
2. 情感管理讲解:通过举例和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情绪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如何进行情感管理。
3. 情感绘画活动:提供纸张和绘画工具,让孩子们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4. 分享和讨论: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并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第二课时:合作与解决问题1. 游戏引入:组织孩子们进行集体游戏,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如搭建积木结构等。
2. 合作与解决问题讲解: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合作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3. 情境模拟活动: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情境并进行模拟演练,让孩子们在模拟情境中学会合作和解决问题。
4. 回顾总结: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模拟演练经验,并进行总结讨论如何更好地合作和解决问题。
第三课时:人际交往能力1. 游戏引入:组织交际游戏,让孩子们与其他同学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2. 交流技巧讲解: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学生介绍积极进取的交流技巧,如礼貌用语、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3. 角色扮演活动: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们在不同的角色中学会有效的交流和表达自己。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教案第一章:社会认知1.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基本的社交礼仪,如问候、道别、感谢等。
培养幼儿基本的同理心,能够理解和关心他人的感受。
1.2 教学内容:社交礼仪的学习,包括问候、道别、感谢等。
同理心的培养,通过故事、游戏等活动,让幼儿理解和关心他人。
1.3 教学方法:故事讲解:通过讲解有关礼仪和同理心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和接受。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身体验并学习社交礼仪和同理心。
第二章:家庭和友谊2.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友谊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对家庭的归属感和对朋友的友好情感。
2.2 教学内容:家庭成员的关系,如父母、兄弟姐妹等,以及友谊的性质和重要性。
家庭和友谊的价值观,如互相支持、分享和合作等。
2.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认识和理解家庭成员和友谊。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对家庭和友谊的感受和经验。
第三章:个人和社会3.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个体的角色和责任。
培养幼儿对社会规则和规范的意识和遵守。
3.2 教学内容:个人的角色和责任,如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等。
社会规则和规范,如交通规则、公共场合的行为规范等。
3.3 教学方法:视频观看: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让幼儿了解社会规则和规范。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让幼儿实践和遵守社会规则和规范。
第四章:尊重和包容4.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包括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
培养幼儿的包容心,能够接受和尊重他人的不同。
4.2 教学内容: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包括尊重他人的观点、感受和权利。
包容心的培养,通过故事、游戏等活动,让幼儿理解和接受他人的不同。
4.3 教学方法:故事讲解:通过讲解有关尊重和包容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和接受。
互动游戏:通过互动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并学习尊重和包容。
第五章:自我认知5.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建立自信心。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案(精选)

态和包容性。
结合幼儿生活经验与兴趣
生活化场景 将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 结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场景, 如超市购物、医院看病等,激发 幼儿的学习兴趣。
个性化引导 关注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兴趣 爱好,根据其需求进行个性化的 引导和辅导,促进其全面发展。
作品分析法
收集儿童在社交领域中的作品,如绘 画、手工、表演等,分析其主题、创 意、技能等方面的信息。
成长档案袋法
建立儿童成长档案袋,收集其在社交 领域中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记录,反映 其学习进步和成长过程。
反思总结,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反思评价方式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01
根据评价结果和儿童反馈,反思评价方式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03
家庭、幼儿园及社区资源 整合策略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补充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性格、习惯 、价值观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幼儿园教育的角色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步,是孩子学习社交技能、认知技能、语言技能等的重要场 所。
相互补充的策略
利用社区资源的方式
可以通过组织参观、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孩子 亲身感受社区文化,增强对社区的认知和归属感。
注意事项
在利用社区资源时,应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教育性,避免 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同时,应尊重社区的文化和习惯, 避免对社区造成干扰或破坏。
构建家园共育良好氛围和机制
家园共育的理念
构建良好氛围的策略
与度。
情感体验
引导幼儿在情境中体验不同角色和 情感,培养其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 力。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案(精选)

社会规则
教孩子认识并遵守交通 规则、公共场所规定等 ,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
社会现象
通过讲解和引导观察, 让孩子了解社会现象和 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
责任感。
人际关系
教孩子学习与人相处的 技巧,如分享、尊重他 人、处理人际关系等。
社会情感教育
同情心
培养孩子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让他们学会 关心和帮助别人。
小组讨论法
总结词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前儿童的合作精神和社交技巧。
详细描述
教师将学前儿童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学会倾 听、表达和协作,促进他们的社交互动和合作能力。
04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育 的评价与反馈
观察法
总结词
通过观察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社会领域的发展水平。
详细描述
观察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学前儿童在游戏、互动、沟通等环节中 的表现,评估其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观察者 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记录和解读儿童的行为表现。
问卷调查法
总结词
通过向家长、教师等人员发放问卷,了解学前儿童社会领域的发展状况。
详细描述
05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育 的实践案例
自我意识培养案例
总结词
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前儿童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意识。
总结词
培养学前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自我介绍、自我展示的环节,鼓励学前 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 和价值。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前儿童在小组中担任不 同的角色,完成任务,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2.通过社会教育,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的态度。
3.培养学前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互爱的品质。
4.通过社会教育,培养学前儿童的自理能力和独立自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如社交礼仪的学习,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等。
(2)社会交往技巧的培养:如交流沟通能力,合作与分享,接纳与包容等。
(3)集体生活的培养:如团队合作,互助互爱,共同生活等。
(4)自理能力的培养:如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自我整理与整齐,自主学习等。
三、教学步骤1.社交礼仪的学习:(1)通过游戏和模拟情景,教授学前儿童基本的社交礼仪,如礼貌用语,握手问候等。
(2)组织学前儿童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情景,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交谈和交流。
(3)以图片故事的形式,讲解学前儿童如何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并与他们进行讨论和互动。
2.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1)通过游戏和音乐活动,培养学前儿童的听说能力,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欲望。
(2)组织学前儿童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鼓励学前儿童参加讨论和互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团队合作和互助互爱的培养:(1)通过团体游戏和合作活动,培养学前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互爱的品质。
(2)组织学前儿童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体验到互助互爱的重要性,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自理能力的培养:(1)通过示范和指导,教授学前儿童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和日常生活技能。
(2)组织学前儿童进行自我整理和整齐训练,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规划能力。
(3)鼓励学前儿童独立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前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
2.通过问答和小组讨论,检查学前儿童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教案一、活动名称:我的家庭社区活动目标:通过亲身参与家庭社区模拟活动,让学前儿童了解家庭和社区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对象:学前儿童(3-6岁)活动准备:1. 准备一张家庭社区的模拟地图,包括家庭、学校、花园、商店等各种地点。
2. 准备一些家庭和社区的道具,如玩具房子、小汽车、人物角色扮演服装等。
3. 准备一些道具,如购物篮、货架、玩具食物等。
4. 提前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准备一些家庭照片和简单介绍。
活动步骤:1. 导入环节(10分钟)- 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引导他们回答问题,如:“你家在哪里?家里有几口人?你会帮助爸爸妈妈做些什么?”- 展示家庭照片,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和他们的职责。
2. 模拟家庭社区活动(30分钟)- 将家庭社区地图放在桌上,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地点,并告诉他们每个地点的功能。
- 分发一些玩具房子和人物角色扮演服装,让学生自由选择扮演不同的角色。
- 学生可以在地图上安排自己的家庭住宅,并模拟出各种沟通和交流的场景。
3. 商店角色扮演(30分钟)- 带领学生前往模拟商店区域,给每个学生分发购物篮。
- 在货架上放置一些玩具食物,并告诉学生每个食物的价格。
- 学生可以模拟购物的场景,在规定时间内选择自己所需的食物放入购物篮中,然后到收银台结账。
4. 小结讨论(20分钟)- 引导学生回到教室,集体讨论他们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 提问学生一些相关问题,如:“你在家庭社区模拟活动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鼓励学生分享彼此之间的合作和互助经历。
5. 温馨家庭作业(10分钟)- 分发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画一张自己家庭的简单图画,并简单写出他们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和职责。
二、活动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合作、自主选择等方面。
2. 收集学生的家庭作业,评估他们对家庭成员和社区的理解。
3. 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和互动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
授课地点
课程类型
理论课
授课题目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授课班级
12五年学前一二班
教学目的
与
教学要求
1、理解社会化的概念
2、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作用
3、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在五大领域中的地位
主
要
内
容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概念、学科性质与内涵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价值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张明红编著华东师大出版社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周世华、耿志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专著:
《儿童社会性发展指南:理论与实践》[美]马乔里.J.克斯特尔尼克(Marjorie J.Kostelnik)等著邹晓燕等译
其他: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大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1、对儿童身体发育的影响
2、对儿童社会认知的影响
3、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影响
4、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二、自我意价、自我调节;
2、独立性的发展
1-3岁幼儿出现了独立性的需要;3岁以后幼儿的独立型需求扩大,力求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改变环境;
3、性格的影响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与联系;
主
要
内
容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有
自我认知
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性别角色、
亲社会行为、
攻击性行为。
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自我认知、同伴关系的社会性教育
难点:学前儿童自我认知的社会性教育
教学方法
手段(教具)
讲授、案例
多媒体课件
参考资料
课本教材
授课地点
B201、
阶梯B210
课程类型
理论课
授课题目
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授课班级
14幼教1、2、3班
教学目的
与
教学要求
1、了解个性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了解家庭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3、了解幼儿园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主
要
内
容
1、个性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作用及其地位
(一)提问导入:社会与我们有关系吗?
1.视频欣赏:“会耍赖的小孩”:社会性是孩子发展的需要
2.开心一刻:闹笑话的美国教授:生活中需要社会教育
(二)人的成长历程:从“自然人”到“社会人”即社会化的过程
(三)人的社会化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
案例:狼孩的故事——理解社会化、社会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
时间分配
第1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一、介绍课程性质及主要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专业必修
(二)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
1.前言及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4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4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活动的设计与指导12
4.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与矫正4
5.小组模拟授课、个人说课12
(三)课程的学习目标
1.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相关理论
2.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各种主题内容的教育活动设计、组织与指导
3.能够独立地组织开展学前儿童社会活动
4.学会识别与干预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
(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习可以参考的教材
教材: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周梅林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甘剑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地位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作用及地位
难点:
★理解“社会化”的概念
教学方法
手段(教具)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参考资料
1.课本教材
2.网络资源
3.学术文献
课后作业与
思考题
1.查阅资料,了解“社会性”的含义。
教学后记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教学过程
2、家庭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3、幼儿园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幼儿园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难点:
★家庭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
手段(教具)
讲授
多媒体课件
参考资料
课本教材
网络资源
学术文献
课后作业与
思考题
1、查阅资料,思考亲子关系对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4)学龄前期是儿童进行社会化的关键期
1.脑科学的研究
2.古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知老
3.卡斯比的纵向研究报告
4.案例:女孩金的故事
(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地位
大树的图例分析,案例分析:“从‘神童’到‘高才生’再到‘被劝退回家’”——魏永康的故事
(六)总结与回顾
授课时间
2015年09月14日/18第2周星期二、五第7-8节/1-2节
2、性格是在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3、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对儿童性格的形成影响重大;
四、能力的影响
1、能力结构的分类;
2、能力与非智力因素有密切关系;
3、能力与性格有密切关系;
第二节家庭的影响
一、家庭结构的影响
1、家庭结构的类型;
2、家庭结构核心化的影响;
3、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发展特征;
二、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
1、农村与城市的不同;
2、精神与物质的异同;
三、家庭关系的影响
1、夫妻关系的影响
2、亲子关系的影响
(1)亲子依恋
(2)亲子关系
3、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
四、家长的教养观念影响
1、家长的教养观念影响其教养方式;
2、教养方式的类型;
3、教养观念的更新;
第三节幼儿园的影响
一、幼儿园的物质环境的影响
1、空间布置;
2、材料利用;
二、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影响
1、师幼互动的影响
(1)增强安全感、自信心及探索精神
(2)有利于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3)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4)有利于自我概念的发展
2、同伴交往
(1)有助于学前儿童摆脱自我中心性
(2)有助于学前儿童可以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3)有助于学前儿童促进社会认知的发展
教学后记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个性因素
个性是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或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一、气质的影响
(一)气质的涵义
1、传统的气质类型
2、根据基本生活模式划分的气质类型
(二)气质与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相互关系
(三)气质的影响
3、教师之间的交往
授课时间
2015年09月21日/25日第3周星期二、五第7-8节/1-2节
授课地点
B201
阶梯B210
课程类型
理论课
授课题目
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授课班级
14幼教1、2、3班
教学目的
与
教学要求
1.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发展性的内容
2.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社会发展的教育。
3.学前儿童攻击行为的发展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