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数学故事》读后感_二年级作文

合集下载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我反思的是周磊老师上的一堂教研公开课《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首先,撇开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不说,单单就周老师的这种勇气和敬业精神就值得我学习。

第一、本节课是数学实践活动课,其中有一些专业术语如“邮资”、“信函质量”、“首重”、“续重”、“本埠”、“外埠”、“计费单位”和“资费标准”等很不好理解,资费表格学生也很难看懂。

这样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配合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周老师敢于尝试,而且上得比较成功,让我从心底里佩服。

第二、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周老师的课前准备非常充分。

周老师亲自到邮政局了解最新的邮资信息,到网上搜集了有关邮票发展史资料和大量精美的邮票图案,向同年级组其他老师请教,教案经过多次的推敲和修改,力求达到最优化。

周老师的干劲和教学态度,让我从心底里佩服。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周老师的这堂课,她的教学设计合理,环环相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一、在预习反馈环节,周老师紧紧围绕信函资费表中的目的地、信函质量、本埠与外埠的意义、首重与续重的区别,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为后面填写1—100克的资费表格和小组合作设计一张符合要求的邮票面值作铺垫。

大大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虽然这部分所花时间有点长,导致后面练习时间仓促,但周老师并没有因此而让教学流以形式,剥夺学生为主体的权力。

第二、在自学交流和展示点拨环节,周老师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设计符合本埠4.00元,外埠4.80元、6.00元资费所用的一张合适面值的邮票。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同时,探究出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从而达到共同探究的目的,体会到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

通过不同面值邮票的灵活组合,更是体现了解题思路的开放性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第三、在练习迁移环节,周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相似类型的习题,向学生渗透分段计费的概念,让学生得到知识的迁移,比如计算阶梯水费、阶梯电费等,让学生明白学习中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邮票里的数学故事

邮票里的数学故事

邮票里的数学故事作者:陈新合来源:《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9年第12期一枚枚邮票包含着一个个典故。

邮票与数学有什么不解之缘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邮票里那些形形色色的图形。

如图1,这张邮票上的图形是一个“彭罗斯三角形”,它是现实世界中不能客观存在的图形,也称为不可能图形。

不可能图形,又称错觉图片,是指只能在二维世界存在,而无法存在于三维的现实世界中的一种几何图形,常以视觉错位的形式“欺骗”观看者的眼睛,令观看者产生眼见不一定为实的想法。

如今,不可能图形已成为视觉艺术的一个子类,在数学、医学、电子游戏等领域均有应用。

“彭罗斯三角形”虽然以彭罗斯命名,但它其实最先是由荷兰艺术家埃舍尔设计的。

数学家彭罗斯在看到埃舍尔的绘画作品后,产生关于这种图形的灵感,然后与其父亲一同讨论出一篇论文并发表。

“彭罗斯三角形”便由此得名。

图1如图2,这张邮票给我们展示了“希尔宾斯基三角形”。

它由波兰数学家希尔宾斯基在1915年提出。

我们可以尝试制作“希尔宾斯基三角形”:取一个实心正三角形,挖去“中心三角形”(以原三角形各边的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在其余的小三角形中再分別挖去“中心三角形”。

如图3,白色三角形代表挖去的面积,黑色三角形代表剩下的面积。

如果无限重复以上方法,则“希尔宾斯基三角形”的面积趋近于零,周长趋近于无限大。

图2 图3“希尔宾斯基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分形。

分形具有自相似性,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图形的自身可以看成由许多与自己相似的、大小不一的部分组成。

乍看起来杂乱无章的分形,其实是大自然的基本存在形式,随处可见,例如雷雨过后的闪电(图4),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图5),蜗牛外壳上的螺旋图案(图6),生活中常见的花菜等。

小至植物的结构及形态、遍布人体全身的纵横交错的血管,大到天空中聚散不定的白云、连绵起伏的群山,它们都或多或少表现出分形的特征。

分形与混沌理论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乃至股票指数波动等许多自然与社会科学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作为当今非线性科学中活跃风靡的前沿学科,不仅向人们展示了数学科学与艺术审美的内在关联,也从某个方面揭示了自然和精神世界的本质差异。

邮票上的数学故事读后感_200字

邮票上的数学故事读后感_200字

邮票上的数学故事读后感_200字
邮票上的数学故事读后感_200字
最近。

我看了一本非常有趣和有用的书,这本书叫做《邮票上的数学故事》。

《邮票上的数学故事》借助邮票上的图案介绍数学的基础知识、数学家轶事等。

《邮票上的数学故事》共10章,插图500多件,按数学内容编排依次为:数的故事与功能,几何学的起源、应用与发展,代数学的故事,分析学的创立与发展,应用数学等。

图文并茂,以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串联起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发现。

看完《邮票上的数学故事》后,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是数学的科普读物,也是专题集邮的书籍。

特别对专题集邮者来说它有借鉴作用。

《数学故事》读后感(精选16篇)

《数学故事》读后感(精选16篇)

《数学故事》读后感(精选16篇)《数学故事》读后感篇1只有喜欢数学、爱上数学、才能学好数学。

——题记第一次看到《数学故事》是在我妈妈的书架上,那时候我被一些数学题难住,心烦意乱。

妈妈看我这样,便把这本书送给了我,让我好好读完它。

不知为什么,我一翻开书,那颗浮躁的心便沉静下来,开始了在数学海洋里的遨游。

有的人说数学很难、很枯燥,我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可看完《数学故事》后,我发现,数学是多么有趣啊!这本书的故事精彩,语言通顺易懂,版式生动活泼,把一些理念设计了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把一些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放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原先对数学不怎么感冒的我,立马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数学是什么?——“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

”康托尔这样说道。

数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让我们的头脑变得更灵敏的学科,它不仅能让我们尝到知识,而且还能让我们的思维更完美,所以我们应该喜欢数学。

所以,我们更不应该把它当做敌人,而是要把它当做朋友,当成一门艺术,只有真正的喜欢数学,真正的爱上数学,我们才能把数学学好。

《数学故事》就是这样一本书,它会带领我们走进一个神奇的世界,它会让我们爱上数学,打开它,我们就会打开数学知识的大门。

《数学故事》读后感篇2假期我读了一本《不一样的数学故事》这本书很有意思。

讲的内容是我们班来了一位全宇宙最聪明最帅的怪怪老师他拥有神奇的魔力,能把教室变成任何奇幻的场景比如时空转移、与动物沟通、隐身等。

他能让同学们坐在摩天轮上学数的分解加法,通过呼啦圈里的世界让我们认识各种图形在魔法城堡里和女巫斗志斗勇找规律学习方位,穿越到白垩纪排布数列解救恐龙总之通过各种各样神奇的故事或日常生活中有趣的小故事让我们学会了钱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根据条件和问题列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

这样的数学课连捣蛋鬼皮豆都为之着迷,他带领着同学们告别枯燥的教室,在数学世界里展开了一段又一段奇妙的魔幻探险。

通过看这本书觉得数学是很有趣的我喜欢上了数学课,对学过去的这些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还让我们知道了做完作业认真检查的重要性以及教给我们正确的坐姿等很好的学习习惯。

《邮票上的数学故事》读后感

《邮票上的数学故事》读后感

《邮票上的数学故事》读后感
《邮票上的数学故事》是一本充满启发和趣味的书籍,通过邮票这种平常的事物,向读者展示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作者通过邮票中的图案、设计和历史背景,引领读者探索数学的奥秘,激发了对数学的兴趣。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和跨学科性。

邮票这个平时看似无足轻重的物品,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如几何学、概率论等。

通过邮票上的数学故事,我对数学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也更加珍惜日常生活中和数学相关的方方面面。

这本书不仅令我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还让我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和魅力。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例子,将数学知识娓娓道来,让数学不再显得枯燥无味,而是充满趣味和启发。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还体会到了数学带来的智慧和乐趣。

总的来说,我对《邮票上的数学故事》这本书印象深刻,它不仅教会了我更多数学知识,还让我领略到了数学的广阔边界和无穷魅力。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发现数学的美丽和奇妙,从而更加热爱并重视数学这门学科。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综合与实践”内容的增加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课主要借助“邮票”这个载体引出生活中的分段收费和组合问题,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支付邮资等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综合分析、类比联想中学会分段式计费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及归纳、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如何正确诠释该课程的内涵,演绎“综合”与“实践”的落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用开放的心态和敏锐的思维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让学生感受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我认为本节课具有以下几点特色:1.有效切入,在“激趣”上把控,改变单调的学。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问题是激发学生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心脏,也是活动开展的引擎。

只有创设真实的数学情境,设计富有启发、思考、挑战性的问题,学生才会主动探究,积累经验。

而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时期,他们的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感性材料的支持。

基于以上认识,课前,区老师为学生播放蕴含着丰富数学元素(数学家、数学大会、数学图形等)的邮票集,让学生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在欣赏美的同时,从数学角度发现并感受数学的神奇。

当数学不再以冰冷的面孔出现,学生自然乐于思考,主动探究,绚丽的数学魅力自然绽放,将学生“潜在”的兴趣、“蕴藏”的参与积极性转化为“现实”的兴趣和“持续”的参与热情。

课始,以“手拉手爱心寄信活动”引入,创设“晓琳同学看不懂资费表,如何确定寄往本埠和外埠信函的邮资?”这一对学生来说简明且熟悉、鲜活且真实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唤醒学生对探究内容积极主动的思考。

除了提供感性材料和创设情境外,区老师还加强了对学生学习的启发与引导,突出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

对于哪些教学内容可以自学,哪些内容需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哪些地方需要教师适时点拨,区老师都精心做好预设。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5篇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5篇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教学反思:本节是数学实践活动课,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支付邮资等活动,让学生熟悉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调查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反思这节课,我都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交流、思考、独立解决,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这节课的关键点是点拔对几个关键词的理解,当这几个关键词理解后,我就不再多说了,都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动口去汇报。

不足之处是:在小组合作交流“如何正确支付邮资并合理设计邮票”的全班汇报过程中,教师没有给学生机会说明自己设计邮票面值的思路。

整节课的效果是比较好,重点突出,难点有效的突破。

第二篇教学反思:《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是小学数学中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根据以往的考试经验及大纲要求,这个内容是不会纳入到考试当中的。

虽然考试不会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但我还是会把方面的内容传授给学生。

我一直希望我的学生在我的影响下,开动脑筋,爱上数学,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情景导入时我拿着一大一小自己学校的信封提问学生:这是什么?(信封)信封是用来做什么的呢?(用来邮寄信件等)一封信要寄给你的好朋友还要做些什么呢?(贴上邮票)你们看过邮票吗?这是我们国家发行的部分邮票。

(电脑课件出示各种邮票)我们国家的邮票种类齐全,适用于各种邮资。

贴邮票,付邮资也有学问,里面还涉及到一些数学知识。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好吗?顺利导入新课后,我用电脑出示了教材上资费表,让学生观察表中数据,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表中数据的理解。

在我巡视过程中,我认真听取了学生对“首重”和“续重”,“本埠”和“外埠”词语的理解,多数学生不理解或是不敢很肯定的解释这几句词语。

当然也有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这只是少部分。

果然,当我让学生把讨论结果进行汇报,举手者寥寥。

当这几个关键词理解了,接下去内容就可以顺利开展了。

二年级数学故事读后感

二年级数学故事读后感

二年级数学故事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些二年级的数学故事,那可真是太有趣啦!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魔法的数学世界。

有一个故事讲小猴子分桃子,几只小猴子为了怎么平均分桃子争得不可开交。

这个故事让我一下就明白了平均分的概念。

以前做数学题的时候,总是觉得平均分很难,那些数字就像调皮的小怪兽,在我脑袋里乱蹦。

可是读了这个故事后,我再看到平均分的题目,就会想到那些小猴子,一下子就知道该怎么分啦。

还有一个关于数字城堡的故事,里面有各种数字组成的关卡。

主人公要通过加法、减法的计算才能打开一道道门。

这就像是一场刺激的冒险游戏。

我读的时候,心也跟着主人公悬起来,每次他算出正确答案打开门,我都特别兴奋。

这让我觉得做数学题就像玩游戏闯关一样,不再是枯燥的写写算算。

这些数学故事还让我发现,数学在我们生活里到处都是。

像我们去超市买东西算账,就用到了加法和减法;分糖果给小伙伴的时候,就是平均分。

以前我总是觉得数学就是课本上那些让人头疼的算式,现在我知道数学就像一个隐形的小伙伴,随时随地都在我们身边呢。

我现在特别期待再读到更多这样的数学故事,这样我就能学到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还能把数学学得更好啦。

说不定有一天,我也能成为数学小能手,用数学解决好多好多生活里的问题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邮票上的数学故事》读后感最近。

我看了一本非常有趣和有用的书,这本书叫做《邮票上的数学故事》。

《邮票上的数学故事》借助邮票上的图案介绍数学的基础知识、数学家轶事等。

《邮票上的数学故事》共10章,插图500多件,按数学内容编排依次为:数的故事与功能,几何学的起源、应用与发展,代数学的故事,分析学的创立与发展,应用数学等。

图文并茂,以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串联起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发现。

看完《邮票上的数学故事》后,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是数学的科普读物,也是专题集邮的书籍。

特别对专题集邮者来说它有借鉴作用。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