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实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选12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选12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齐读),提出问题:老师昨天跟隔壁班的同学聊天,他们告诉我,小时候他们发现过很多有趣的事情。
有同学说,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有同学说,我发现下雨过后天空会有彩虹;有同学说,我发现了云在天上不会掉下来。
同学们,你们曾经发现过什么?2、是呀!我们的童年曾有过多少的发现啊!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他是怎样发现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析赏课文1、下面,我们一起齐读一遍课文,仔细的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出示课件)2、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第一段(1—2):讲“我”九岁的时候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第二段(3—13)介绍“我”发现这一规律的具体经过。
第三段(14—19)讲述“我”因此受到的惩罚,以及“我”由此产生的感受。
3、读了课文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精选5篇)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第一篇(2821)字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词语,理解其含义。
2、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懂得做事要开动脑筋,寻找最佳方法。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教学准备:1、投影片2、标有不同颜色的六匹马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我国古代一个关于赛马的故事。
2、板书:15、田忌赛马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教学重点1、出示课题思考:围绕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2、生讨论3、师综合;综合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出示投影片1)a、田忌和和谁赛马?b、一共赛了几次马?c、赛马最后的结果是什么?4、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提问:田忌和齐威王一共赛了几次马?2、生答3、指名读第一次赛马的部分。
4、思考:①田忌和齐威王在比赛前做了些什么?②第一次比赛的经过怎样,结果怎样?5、生讨论,指名上台用图片演示,板书。
6、提问:a、这次比赛齐威王为什么能赢?(出示投影片2)b、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这个“强”字指什么?c、第一次比赛齐威王赢了,田忌表现怎样?d、“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假如你是田忌,你会怎样想?e、田忌失败后,想了吗?从他身上,我们想到失败了应该怎样办?7、指名答8、师过渡:田忌垂头丧气,准备离开赛马场,这时候出现了什么情况?9、指名读孙膑的话。
(出示投影片3)10、齐读孙膑的话,提问:从孙膑的话中,能看出什么?学生相互讨论后作答。
11、师过渡:面对田忌的再次挑战,齐威王说了什么?指名读句子,从齐威王的话中能看出他的表现怎样?从齐威王身上我们想到,面对胜利应该怎么办?12、指名读第二次比赛的经过和结果。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读10个生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祸患、天赋、痴迷、绞尽脑汁、困窘;2、读通课文,理清课文层次;3、找出文中有趣的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4、和同学分享交流自己有什么“发现”。
教学重难点:找出文中有趣的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初读课文,认读生字,了解内容1、题目导入,指导外国人名的朗读,费奥多罗夫、奥尔加·伊万诺夫娜。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词语想办法理解。
(1)师生一起回忆理解词语有哪些方法。
可以联系上下文推测词语意思;可以连蒙带猜;还可以拆分词语理解。
(2)共同学习本课生字词,祸患、痴迷、困窘、天赋。
①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
生活中你什么时候遭到过祸患?背后说别人坏话的时候,做错事的时候,上课不好好听讲的时候,不好好完成作业的时候。
②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
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你从哪里能看出“我”特别痴迷?你对什么事情痴迷?生活中什么人对什么事痴迷?我对乐高痴迷,对画漫画痴迷;张瀚鑫对哈利波特很痴迷,蒋依轩对唱歌很痴迷。
③听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
联系上下文理解“困窘”,为难和窘迫的意思。
④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比较长,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学生初读课文花了六、七分钟时间,浪费了比较多的时间,高年级还是应该布置预习,节省课堂宝贵的学习时间。
词语教学也耗费了较长时间,不用每个词都在句中识字、在生活中理解。
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选择性地教学,这一块也浪费了不少时间。
)3、文中说到的“童年的发现”,是指什么?“童年的发现”出现在第一自然段,是指“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3《童年的发现》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3《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1. 教材背景•本节课所选取的文本为《童年的发现》,着眼于展现童年时光中的趣事和感动情节,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感受成长的快乐和深刻。
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于童年回忆的情感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启发学生对于成长和变化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表达对童年的感悟;•探讨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感情表达。
2. 难点•学生对于文章的情感表达能力;•学生对于生活经历的理解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课本《童年的发现》;•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环境•教室准备良好,课堂氛围轻松活泼。
四、教学过程安排1. 热身启动(5分钟)•播放童年回忆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放松情绪,回忆自己的童年。
2. 导入主题(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你对童年的印象是什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回忆能力。
3. 课文学习(30分钟)•朗读课文《童年的发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段解析课文,分析作者的叙述技巧和感情表达。
4. 情感体验(15分钟)•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童年回忆,分享心情;•小组交流,学生相互分享童年趣事和感悟。
5. 思考启发(15分钟)•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成长中的发现和感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
五、课堂总结在本节课中,通过学习课文《童年的发现》,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感悟更加深入,同时也提升了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对于成长和变化的思考,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以上为本文档的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学
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识字,理解文章内容并能够流畅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童年回忆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回忆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学习策略:培养学生通过课文理解和朗读提升语文能力的学习策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识字,理解课文内容,朗读。
•难点:通过课文内容表达童年回忆并能够流畅朗读。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情境导入
老师可以用一些童年回忆的图片或者听觉资料来创造一个温馨的氛围,让学生想起自己的童年回忆,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学习课文
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重点关注生字识读和生词解释。
2.赏析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3.分角色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感和情节。
3. 学习任务
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教师纠正发音或演读不流畅的部分。
2.布置阅读任务或课外作业,鼓励学生通过课文表达自己的童年回忆或
感受。
4. 情感体会
1.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回忆,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班级展示。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对童年的珍惜和感恩。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文朗读练习。
2.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回忆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表现进行总结和反思,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参考。
本节课以《童年的发现》为主题,通过文学的形式让学生体验童年回忆的温馨和美好。
通过课文学习,帮助学生激发对童年回忆的情感和感恩之心,同时提升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范文(通用8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范文(通用8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篇1训练思路1、读写结合:读写结合,以读促练。
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时,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与难点,《祖父的园子》中作者在童年时期无忧无虑,她的童年多彩多姿,令人向往;《童年的发现》在作者童年时代有什么样的发现。
再引入到学生的童年生活有哪些值得回忆的童年趣事。
引导启发学生收集素材,扩展思路,选择材料等,为习作做好准备。
2、从说到写:让学生出示照片或相册,勾起对自己类似经历的回忆,充分讲述自己的趣事。
互相启发,进一步开阔思路,这样既能激发兴趣,又能产生赶快写下来的欲望。
3、鼓励表达,激励创新学生经过合作交流,把事情的说出来,接着指导学生列写作提纲,尊重学生意愿,以学生自己确定的中心选择材料,把写的方法放开,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尽量把事情的“有趣”写出来,即有童真童趣,又能从天真无邪的童年生活中激发创新精神的火花。
在教学中,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本次作文中发现进步,和编辑作品集《童真集》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成功感,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
教学目标1、回忆本单元课文,触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2、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围绕话题流畅记叙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段。
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愿意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分享习作的快乐。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实施一、布置观察,积累素材学完《童年的发现》后,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用心去回忆自己脑海中积累的材料,想想自己曾有过什么样的发现。
二、激发兴趣,拓展思路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如,可以这样说: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牛顿因为发现苹果落地的秘密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而发明了蒸汽机……有多少发现,就给人带来多少惊喜。
2023最新-第八课《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优秀8篇】

第八课《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壶知道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8篇《第八课《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最大的乐趣哦。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句话的含意,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师:人在长大或变老的时候,常常回忆起童年的事情。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望不了父母有趣而又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明确要求学有目标1、指名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结果怎样?(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3)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4)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生: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四、再读课文、释疑解难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提示”的三个问题。
(1)“我”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读1、2自然段。
生:作者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选12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选12篇)1. 课程背景《童年的发现》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散文课文。
通过对作者童年时的一次探险活动的描写,让学生体验到童年的快乐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篇课文,以下是12篇优秀教案供参考。
2. 教案1课程目标•理解并背诵课文《童年的发现》•学会运用描写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文章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简短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探险的兴趣。
2.学习课文《童年的发现》:让学生跟读、默读、理解课文。
3.课文分析:将课文分成几个片段,让学生分别进行描写分析。
4.合作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描写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文章。
5.听写和背诵:学生听写并背诵课文《童年的发现》。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用手绘作品或照片,展示他们童年时的一次有趣的探险活动。
3. 教案2课程目标•通过朗读课文《童年的发现》,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蕴含的童年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唤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引出主题。
2.朗读课文《童年的发现》: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和指导学生的朗读。
3.分段理解课文:让学生分段阅读、理解课文,提取关键词。
4.扩展话题:让学生围绕课文中的探险活动,展开自由讨论。
5.情感导入:通过描述自己童年时的探险活动,引导学生感悟《童年的发现》中蕴含的童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在家里找到一个安全的场所进行实地探险,然后写一篇有关探险的心情日记。
…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完成12篇教案。
13. 总结通过精心准备这12篇优秀教案,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童年的发现》,并有机会运用描写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并引导他们通过互动和实践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将会在愉快中成长,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注意:为了便于阅读和打印,以上内容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包含网址和图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
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2.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
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2.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四、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
1.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2.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五、开放拓展
收集同学间童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以作者是怎样发现这童年的秘密的导入新课教学。
二、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三、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四、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五、总结交流
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