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三项系列
贫血三项解读

贫血三项解读
贫血三项是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三个指标,用于评估一个人的贫血程度和原因。
下面是对贫血三项指标的解读:
1.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指的是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情况下,男性的红细胞计数为 4.5~5.5×10^12/L,女性为4.0~5.0×10^12/L。
如果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
能表明贫血的存在。
根据红细胞计数的情况,可以初步判断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的生成减少还是破坏增加。
2.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是指一定量的血液中含有的血红蛋白的量。
正常情况下,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为130~175
g/L,女性为120~160 g/L。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器官。
如果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说明贫血的程度较重。
血红蛋白浓度的下降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贫血的原因,并指导进一步的治疗。
3. 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压积也称血细胞比容,指的是单位体积的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
正常情况下,男性的红细胞压积为42%~52%,女性为37%~47%。
红细胞压积的下降通常伴
随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的下降,可用于评估贫血程度和原因。
总之,贫血三项指标能够提供关于贫血程度和原因的初步信息,但并不能确定具体的病因。
如果贫血三项有异常结果,建议进
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以明确贫血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贫血三项的临床意

谢谢!
贫血的验室诊断
• 血常规 • 骨穿 • 贫血三项
贫血三项
• 铁蛋白 • 维生素B12 • 叶酸
铁蛋白的作用
• • • • 存储铁的主要形式 判断体内铁存储量的敏感指标 与骨髓小粒的细胞外铁有良好的相关性 浓度稳定
维生素B12和叶酸的作用
• 合成DNA的辅酶 • 影响造血效能 • 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之一
贫血三项的临床意义
主讲人:路静
要点
• 贫血的相关知识 • 贫血三项的基本概念 • 贫血三项的临床意义
什么是贫血
• 贫血的概念 • 贫血的分类 • 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贫血的概念
• 红细胞生成和代谢平衡失调 • 不是独立的疾病 • 是很多疾病的症状
贫血的分类
• • • • 根据形态特点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根据骨髓增生程度和形态分类 贫血三项在分类方法中的作用
贫血三项

“贫血三项”在贫血诊断中的价值● 贫血的定义: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低于125g/L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低于110g/L儿童的血红蛋白低于105/L ● 根据网织红细胞计数:大于1.5%的患者为增生性贫血小于1.0%的患者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清铁蛋白 缺铁性贫血血清维生素B12 缺乏维生素B12的大细胞性贫血血清叶酸 缺乏叶酸的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内叶酸是一个全新的敏感的可信的检测指标 “贫血三项”是ACS:180SE 仪器上针对贫血原因诊断的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12、血清叶酸的检验组合简称,主要是为了方便临床医生和患者,使医生可以了解到患者贫血的原因,并且进行针对性地治疗。
患者血清铁蛋白检测值低于正常参考值时,可以考虑为缺铁性贫血;若高于正常参考值,则可考虑为以下疾病:慢性肝脏疾病、长期肾透析患增生性贫血诊断贫血三项传统法 血红蛋白低于100g/L 红细胞低于330T/L 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比值 正常细胞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者、体内铁过量以及恶性肿瘤等。
血清维生素B12检测值低于正常参考值时,可以考虑为VB12缺乏患者。
血清叶酸检测值低于正常参考值时,可以考虑为叶酸缺乏患者。
根据最新的医学文献报道,检测红细胞内的叶酸水平含量,可以更好的诊断早期叶酸缺乏的患者。
血清中叶酸水平是反映机体叶酸状态一个早期指标;但红细胞中的叶酸含量比血清中的叶酸含量能更真实地反映机体叶酸的存贮量;因此红细胞中的叶酸含量是反映机体叶酸的存贮量最可信的指标。
“贫血三项”的检测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静脉采血的方法,采用“血液分析”的试管抽血3ml混合均匀。
2、“红细胞内叶酸”的检测也应该按照上述方法留取标本。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原理】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之间的过渡型细胞,由于其胞浆中尚存在嗜碱性的RNA物质,因而用煌焦油蓝染液进行活体染色后,胞浆中可见有蓝色网状结构,故名网织红细胞。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贫血三项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贫血三项 >>>
相关症状: 贫血貌、失血过多后贫血、微血管溶血性 贫血、小儿生理性贫血、手指甲没有白色 月牙、贫血。
医学检验·各论:贫血三项 >>>
相关疾病:
镰状细胞贫血眼部病变、珠蛋白生成障碍 性贫血视网膜病变、维生素B12缺乏所致 贫血、骨髓痨性贫血、溶血过度所致贫血、 地中海贫血、恶性肿瘤所致贫血、戈谢病、 急性失血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先 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纯红细胞再 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 贫血、慢性病贫血、肝脏疾病所致贫血。
医学检验·各论 贫血三项
内容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贫血三项 >>>
简介: 贫血 三项是指检查血清铁 叶酸 以及维生素B 12,是反映贫血原因的一项指标,。
医学检验·各论:贫血三项 >>>
正常值: 。
Hale Waihona Puke 医学检验·各论:贫血三项 >>>
相关检查: 维生素B3(VitB3,VB3)、血清钴(Co)、 血清溶菌酶(LYSO)、叶酸、维生素B12、 维生素B3。
谢谢!
临床免疫检验-贫血三项检测

临床免疫检验-贫血三项检测在日常生活中贫血很常见,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对于贫血患者来说,其可能会出现困倦、疲乏、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眼花、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症状。
贫血的类型比较多,包括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分。
一般情况下,轻度贫血者的血红蛋白高于90g/l,中度贫血者的血红蛋白介于60-90g/l之间,重度贫血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不超过60g/l。
临床上,之所以要对贫血患者进行贫血三项检测,是因为其能够了解贫血原因、贫血类型,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辅助。
具体而言,贫血三项指的是叶酸、维生素B12、血清铁蛋白。
下面对贫血三项检测进行逐一介绍。
1.叶酸在蛋白质合成、细胞分裂及生长过程中叶酸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又被称作抗贫血因子、维生素B11等,本质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叶酸缺乏会引起以下疾病:(1)新生儿缺陷:叶酸缺乏会造成新生儿神经血管缺陷、脊柱重要部位发育受损等,使畸形儿的出生概率增加。
妊娠前后医生会建议孕妇根据自身叶酸代谢情况补充叶酸,通过这种方式,对新生儿神经管缺陷进行有效预防。
(2)巨红细胞贫血:叶酸缺乏会抑制红细胞DNA合成,引起孕妇、婴幼儿核巨红细胞性贫血。
这种情况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孕妇早产、习惯性流产、低体重儿、胎儿发育迟缓等。
(3)其他疾病:研究证实,叶酸缺乏还可能引起抑郁症、老年痴呆症、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此外,还可能造成肿瘤、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出现智力退化、发育不良等情况。
叶酸检测的意义:(1)诊断运动性贫血:叶酸检测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体内叶酸需求。
倘若体内叶酸值比较低,会对DNA合成产生干扰,继而引起细胞核成熟及分裂障碍,继而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即我们所说的运动性贫血。
(2)摄入不足或需求增加:人体每日需要大约50-200μg叶酸,日常我们体内储存的叶酸并不多,倘若未能摄入充足叶酸或者体内叶酸需求量增加,容易造成叶酸缺乏。
(3)鉴别贫血原因:对于缺铁性贫血及慢性炎症、恶性肿瘤等原因引起的贫血,叶酸数值可能升高,也可能在正常范围内。
贫血三项检测小科普

贫血三项检测小科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贫血是一种相对比较常见的疾病,通常发生在孕妇、幼儿以及老年人身上。
对于贫血这一疾病,有许多人没有采取重视的态度,从而导致患者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而在医生对患者的贫血疾病进行治疗之前,往往会要求患者去做一个“贫血三项”的检测。
那么,你了解“贫血三项”吗?它指的是哪三项呢?贫血三项检测的内容与临床作用1.叶酸检测叶酸检测是贫血三项检测的内容之一,对于判断患者贫血的病因有着重要的作用。
叶酸又被称作维生素M,是一种能够溶于水中的维生素,同时也是蔬菜与水果当中主要的营养物质之一,因其在绿叶型植物当中有着非常高的含量而得名叶酸。
在人体内部,叶酸这一物质在蛋白质合成与细胞分裂生长的过程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促进正常红细胞的形成。
一般来说,在人体内部有着合成叶酸的成分,再加上人们日常生活饮食上的摄入,人们通常不会出现叶酸值低于标准的问题。
但是,当人体内出现叶酸缺乏的时候,人体内的红细胞合成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进而在人体内产生一定数量的无法成熟分裂而体积增大的巨幼红细胞,进而使人体血液的运输功能下降,产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从而使人体机能的正常运行受到巨大的影响。
不仅如此,叶酸的缺乏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其他疾病,比如新生儿的神经管缺陷、脊柱受损与脑部病变,以及老年人的痴呆症和抑郁症等疾病。
而在临床检测过程当中,对患者叶酸含量的检测能够起到以下几种效果:首先,就是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对于人体而言,叶酸浓度可以直接反映出人体对于叶酸的需求情况,一旦患者血液中的叶酸值小于正常值的3纳克每毫升,就很容易导致患者血液中红细胞的成熟与分裂,进而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发生;第二,对叶酸含量的检测能够为患者叶酸的补充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在人的日常活动当中,对于叶酸这一物质的需求量约在50~200微克左右,但人体内部的叶酸储存量却仅有5~15毫克左右,很难满足人日常活动对叶酸的需求,再加之日常生活过程当中,一些不恰当的烹饪方式会导致植物中叶酸的大量流失,从而导致人们出现叶酸不足的状况。
贫血四项解读

贫血四项解读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确诊贫血类型和病因,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
其中,贫血四项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下面将详细解读贫血四项,包括铁代谢指标、叶酸和维生素B12、自身抗体检测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检测。
一、铁代谢指标铁代谢指标主要包括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以及转铁蛋白等。
.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其水平可以反映体内铁的储存情况。
在缺铁性贫血中,血清铁蛋白水平往往降低。
然而,在慢性病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血清铁蛋白水平可能升高。
.总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是指血液中能够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的总能力。
在缺铁性贫血中,总铁结合力往往升高。
而在慢性病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总铁结合力可能降低。
.转铁蛋白:转铁蛋白是一种能够与铁结合的蛋白质,主要作用是将铁转运到组织或运回骨髓。
在缺铁性贫血中,转铁蛋白往往降低。
而在慢性病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转铁蛋白水平可能升高或降低。
二、叶酸和维生素B12叶酸和维生素B12是人体合成红细胞的重要物质。
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因此,对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检测也是贫血四项中的重要内容。
.叶酸: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参与红细胞合成过程。
缺乏叶酸会导致红细胞成熟障碍,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
在巨幼细胞性贫血中,叶酸水平往往降低。
.维生素B12:维生素B12是一种参与红细胞合成的重要物质,缺乏维生素B12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在巨幼细胞性贫血中,维生素B12水平往往降低。
三、自身抗体检测自身抗体检测主要是检测抗核抗体和抗人球蛋白抗体等。
这些抗体可能干扰红细胞的正常合成和功能,导致贫血。
在自身免疫性贫血中,抗核抗体和抗人球蛋白抗体等可能阳性。
四、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和肝脏分泌的一种激素样物质,主要作用是促进红细胞生成。
在肾衰竭、慢性炎症、肿瘤等疾病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可能异常,导致贫血。
贫血三项系列

临床意义一、细胞因子系列1、白细胞介素IL-1β概述:白细胞介素IL-1βIL-1主要由巨噬细胞产生;此外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如B细胞、NK细胞、体外培养的T细胞、角质细胞、树突状细胞、星形细胞、成纤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均可产生IL-1。
IL-1有两种不同的分子形式,一种称IL-1α,一种称IL-1β,两者由不同的基因分别编码。
虽其氨基酸顺序仅有26%的同源性,然而IL-1α和IL-1β以同样的亲和力结合于相同的细胞表面受体,发挥相同的生物学作用。
正常情况下只有皮肤、汗液和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IL-1,绝大多数在受到外来抗原丝裂原刺激后才合成和分泌IL-1。
2、白细胞介素IL-2R概述:IL-2主要由T细胞(特别是CD4+T细胞)在受到抗原或丝裂原刺激后合B细胞、NK细胞及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亦能产生IL-2。
IL-2的靶细胞包括、B细胞、NK细胞及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
这些细胞表面均可表达IL-2R。
IL-2R包括3条多肽链:1条为α链,1条为β链,1条为γ链,。
α链的胞内区较短,不能向细胞内传递信号,而β链和γ链的胞内区较长,具有传递信号的能力。
3种肽链单独与IL-2结合亲和力较低,只有同时表达才能产生高度亲和力。
当IL-2R 从细胞表面被释放后成为可溶性(sIL-2R)。
3白细胞介素IL-6(Interleukin-6)概述:白细胞介素IL-6 IL-6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活化的T细胞和B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
分子量为21~26KD,IL-6作用的靶细胞很多,包括巨噬细胞、肝细胞、静止的T细胞、活化的B细胞和浆细胞等,其生物效应十分复杂。
它可促进T细胞表面IL-2R的表达;作为肝细胞刺激因子,在感染或外伤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中诱导急性期反应蛋白的合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IL-6还能有效地促进TNF和IL-1诱导的恶病质。
IL-6不能刺激相应细胞分泌其它细胞因子,其主要免疫学功能是加强其它细胞因子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意义一、细胞因子系列1、白细胞介素IL-1β概述:白细胞介素IL-1βIL-1主要由巨噬细胞产生;此外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如B细胞、NK细胞、体外培养的T细胞、角质细胞、树突状细胞、星形细胞、成纤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均可产生IL-1。
IL-1有两种不同的分子形式,一种称IL-1α,一种称IL-1β,两者由不同的基因分别编码。
虽其氨基酸顺序仅有26%的同源性,然而IL-1α和IL-1β以同样的亲和力结合于相同的细胞表面受体,发挥相同的生物学作用。
正常情况下只有皮肤、汗液和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IL-1,绝大多数在受到外来抗原丝裂原刺激后才合成和分泌IL-1。
2、白细胞介素IL-2R概述:IL-2主要由T细胞(特别是CD4+T细胞)在受到抗原或丝裂原刺激后合B细胞、NK细胞及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亦能产生IL-2。
IL-2的靶细胞包括、B细胞、NK细胞及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
这些细胞表面均可表达IL-2R。
IL-2R包括3条多肽链:1条为α链,1条为β链,1条为γ链,。
α链的胞内区较短,不能向细胞内传递信号,而β链和γ链的胞内区较长,具有传递信号的能力。
3种肽链单独与IL-2结合亲和力较低,只有同时表达才能产生高度亲和力。
当IL-2R 从细胞表面被释放后成为可溶性(sIL-2R)。
3白细胞介素IL-6(Interleukin-6)概述:白细胞介素IL-6 IL-6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活化的T细胞和B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
分子量为21~26KD,IL-6作用的靶细胞很多,包括巨噬细胞、肝细胞、静止的T细胞、活化的B细胞和浆细胞等,其生物效应十分复杂。
它可促进T细胞表面IL-2R的表达;作为肝细胞刺激因子,在感染或外伤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中诱导急性期反应蛋白的合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IL-6还能有效地促进TNF和IL-1诱导的恶病质。
IL-6不能刺激相应细胞分泌其它细胞因子,其主要免疫学功能是加强其它细胞因子的效果。
细胞因子系列肿瘤坏死因子(TNF-α)㈠概述: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由被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属多肽类激素,具有双重生物学作用。
它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一方面是机体免疫防护的重要介质,另一方面可参与机体的免疫病理损伤。
在正常情况下,TNF-α具有抗肿瘤、抗感染等重要作用,能诱发炎症反应以及刺激某些正常细胞的生长,对机体有利。
但如持续释放或产生过多与其它细胞因子失调,又会引起机体的发热、休克、恶病质、组织与器官坏死等。
近年来,已经证实,TNF-α是体内重要的免疫功能调节剂,能诱导某些靶细胞表达MHC抗原,刺激单核巨噬前体细胞分化,诱导多形白细胞活化,诱导多形核白细胞活化及其它细胞因子的合成。
在许多疾病中TNF-α均有明显的变化。
㈡正常参考值:0.0-8.1pg/mL㈢临床意义:●肺癌的发病原因较复杂,研究发现,TNF-α浓度变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鳞癌、腺癌、未分化的小细胞癌,若检测TNF-α浓度不断下降,提示患者体内免疫机制紊乱,以致病情改善困难。
●胃肠道肿瘤术前血清TNF-α浓度明显升高,但术后也偏高,反映出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水平,提示应采取相应免疫治疗措施。
●TNF在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TNF-α是一种重的内源性细胞因子,正常情况下,它在体内浓度较低,具有调节免疫应答、促进细胞生长分化等功能。
1988年Muto等用内毒素及氨基半乳糖建立暴发性肝衰竭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肝脏的广泛出血坏死与TNF-α活性有关。
TNF-α的产生有赖于内毒素血症的存在。
重型肝炎患者常有内毒素血症存在,此时机体对内毒素敏感性可能增高,导致TNF-α增加。
●有助于良、恶性胸水鉴别诊断。
●败血症和新生儿脑缺氧患者血清TNF-α浓度显著升高。
肺结核治疗前及细菌感染,血清TNF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
1·叶酸(Folat Acid)㈠概述:叶酸又名蝶酰鼓氨酸,是由蝶啶、对氨基苯甲酸与谷氨酸组成,在维生素C和还原型辅酶Ⅱ的参与下,可以转变长具有生物活性的四氢叶酸、四氢叶酸分子上的第5位和第10位上是携带一碳单位的位置,在DNA 胸腺嘧啶的合成过程中,特别是磷酸尿嘧啶脱氧核糖核苷(DUMP)经甲基化作用变成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Dtmp)的过程,需要N5、N10-甲烯四氢叶酸供给甲基。
叶酸盐是一种维他命,由小肠吸收后储存于肝脏。
其生物化学功能是辅酶A,与细胞生长及DNA合成密切相关。
㈡正常参考值:11.71±3.90noml/L㈢临床意义:●叶酸缺乏常见于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体内需求增加。
后者常见于怀孕、酗酒、肝炎或其他引起肝功能不全的疾病。
●叶酸缺乏将导致巨幼细胞或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并导致神经病理方面疾病。
●恶性疾患(肺癌、肠癌等)及肾性贫血,叶酸浓度低于正常。
●白血病病情监测,白血病患者叶酸降低,其水平与病情有关,活动期下降,缓解后正常,复发重新下降。
故可作为白血病监测病情变化的手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叶酸浓度高于正常。
2·维生素B12(VitB12)㈠概述:由称钴胺素,其结构包括两个组分:一是咕啉换环,二是核糖核苷酸。
钴离子与不同基因结合,形成不同形式的VB12,B12经口摄入后,与胃液中的“内因子”蛋白结合后,在回肠中吸收后储存于肝脏。
其生物化学功能与叶酸类似。
㈡正常参考值:256.6±112.4 pmol/L㈢临床意义:●B12缺乏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胃粘膜“内因子”蛋白缺乏所至的恶性贫血,恶性肿瘤所至继发贫血。
其它如胃、肠切除术后,肠炎、长期吃素者均影响B12吸收、摄取,使B12降低。
●B12异常增多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肾性贫血、真红细胞增多症、各类肝病。
3·铁蛋白(Ferritin)㈠概述:铁蛋白是一种棕色的含铁蛋白质复合物,分子量为45~90万,主要在肝脏合成,存在于机体、脾、骨骼等组织中。
它反应肝脏储铁总量及机体营养状态,是检测缺铁和铁负荷过多疾病的有效指标。
㈡正常参考值:男:32-250ng/ml, 女:15-138ng/ml。
㈢临床意义:●缺铁性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贫血,实验室检查方法甚多,但不及铁蛋白灵敏可靠,因体内铁缺乏早期无显著贫血改变,仅体内储铁减少,此时铁蛋白开始减少,以后才出现血红蛋白合成迟缓,临床上表现贫血。
●恶性血液病血清中铁蛋白含量上升。
●肝癌及肝病的辅助诊断正常时,体内多数铁蛋白在肝内合成储存。
肝癌时,肿瘤生长引起肝细胞损伤坏死,使肝细胞内铁蛋白进入血中;同时癌细胞亦可合成分泌铁蛋白,引起血清铁蛋白含量明显升高。
肝硬化、肝炎患者因肝细胞坏死损伤,肝转运,清除率降低,而引起铁蛋白升高。
●其它白血病、骨髓瘤、胃、肠、肺、乳腺癌、黑色素瘤等可有铁蛋白异常增高,辅助诊断肿瘤。
铁蛋白在各种感染性疾病如炎症,感冒、肠炎、结核、类风湿关节炎等均升高且与病情相关,应与结合临床确诊。
血色素沉着病的诊断,铁蛋白浓度增高,分遗传性和继发性,遗传性的患者小肠吸收铁功能异常增高,继发性的因频繁输血引起铁负荷过量。
1·生长激素(GH)㈠概述:生长激素(GH)是垂体前叶合成分泌的具有种属特异性的糖蛋白激素,是调节物质代谢的重要激素,GH的生理作用较复杂,既能影响生长,又能影响蛋白质、糖和脂肪的代谢。
检测血清GH浓度是早期诊断侏儒症和巨人症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其他内分泌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㈡正常参考值:GH分泌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其变化程度与年龄有关。
成人最明显,22:00-凌晨1:00时达高峰。
白天血液中GH浓度很低。
生理情况下,许多因素可影响血液GH浓度,如情绪紧张、各种刺激(如手术、静脉穿刺等)、体力活动、进餐、入睡、过久的禁食等情况均可导致血清GH值的升高。
口服避孕药也会使GH浓度增加,故应严格控制采血条件。
通常基础值采血条件:受试者过夜禁食,晨6时起床,除排尿及测血压外不做任何运动,空腹采血。
活动值采血条件:受试者于早餐后30-60分钟,不做任何剧烈运动,步行或骑车到采血地点采血。
㈢临床意义:主要用于诊断垂体前叶疾患●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患者空腹血清GH值升高超过正常范围,有的甚至高达1000μg/L,不受口服葡萄糖抑制试验抑制,或虽有抑制但仍明显高于正常水平。
检测血清GH对判断疗效也有重要意义。
葡萄糖抑制试验:在活动值测定条件下取血作为对照值,继口服葡萄糖100g后30、60、120、180min取血测定。
服后60-120minGH浓度降到最低点,活动值男性<2μg/L,女性<3μg/L,若>5μg/L为异常。
●垂体性侏儒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席汉氏病患者血清GH分泌不足。
有时因血清GH浓度甚微,尚需进行胰岛素兴奋试验来判断。
常用的方法是注射胰岛素(0.1IU/kg体重)诱发低血糖以兴奋GH的分泌。
正常人注射后60min血清GH浓度达高峰,男性为59.3±10.9μg/L,女性为26.3±11.2μg/L,峰值均>15μg/L。
如注射后无反应或反应减弱,峰值<5μg/L,则表示GH分泌不足。
2·皮质醇(COR)㈠概述:皮质醇(COR)是人类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一种主要的糖皮质激素,它的含量占血17羟类固醇的4/5。
人酶日分泌量约200mg,并呈昼夜周期性变化。
皮质醇是调节机体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的重要激素。
其分泌依赖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完整性,当此轴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时,皮质醇在血中的水平将回产生异常变化,皮质醇测定是了解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一项重要参数,糖皮质激素主要应用于内分泌及代谢失常有关的某些疾病,尤其是肾上腺皮质疾病的诊断,此外,它的许多兴奋或抑制等试验对糖尿病前期、结缔组织病和血液病也有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因此,测定血皮质醇的浓度,在临床诊断、治疗及实验医学中都有一定意义㈡正常参考值:皮质醇分泌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上午6-8时最高:138-690nmol/L;下午4-6时值为上午的一半左右:166-386nmol/L;晚上10时至凌晨2时最低:55-221nmol/L,正常曲线呈“V”或“U”型。
皮质机能亢进病人昼夜的差异缩小甚至消失。
㈢临床意义:皮质醇测定主要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的诊断以及单纯性肥胖与皮质醇增多症的鉴别等方面。
详见下表:皮质醇测定的临床意义1、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在正常情况下,肾上腺皮质受ACTH的作用产生氢化可的松,而ACTH的分泌又受氢化可的松的约束,唯在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患者,ACTH处于高水平,选用地塞米松赖做抑制试验时,对此病无效果,而对正常人有明显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