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韩城重大事件

合集下载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读后感、观后感、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精选】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12篇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

理想的小故事(精编5篇)

理想的小故事(精编5篇)

理想的小故事(精编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理想的小故事(精编5篇)理想的小故事(1)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一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中国历史上十大史家

中国历史上十大史家

中国历史上十大史家No.1 司马迁:作《史记》,首创正史纪传体。

司马迁(前145~约前86)字子长,西汉人,两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所处时代正是西汉极盛的汉武帝时期。

其父司马谈学识渊博,任太史令,曾有志编写一部通史,但未能如愿,临终前嘱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迁少时随父移居茂陵(今陕西兴平县),后又到长安。

十岁便能诵古文,后来跟孔安国学《古文尚书》,听董仲舒讲《公羊春秋》。

20 岁开始外出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沅、湘、汶、泗、齐、鲁、峄、鄱、薛、彭城、梁、楚,远至川、滇。

广泛搜集旧闻传说,考察民情风俗。

他初任郎中。

元封三年(前108 年)继任父职,为太史令,得以饱览皇家所藏图籍。

武帝太初元年(前104 年)参加制定《太初历》后,开始撰写《史记》。

天汉二年(前99 年)因李陵与匈奴战败投降,迁为之辩护,触怒汉武帝,下狱受腐刑。

太始元年(前96 年),被赦出狱,任中书令。

他忍辱发奋,继续著述,约在征和三年(前90 年)完成了不朽的史学名著《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太史公记》、《太史公》。

西汉司马迁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著。

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时代。

共130 篇:本纪12 篇,表10 篇,书8 篇,世家30 篇,列传70 篇。

总结了我国三千多年社会发展历史,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体例。

书中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情况及帝王、公侯、将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迹,对国家统治者敢于批判、讽刺。

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

《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

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了榜样,于是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继而起了。

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

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

八年级历史第21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21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21课知识点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历史第21课的知识点。

一、金庸笔下的陕西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扬州、苏州、杭州等地常常出现在故事情节中。

不过,在这个小说的第一篇“云海玉弓缘”中,主角段誉的身世和经历却与陕西有关。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唐朝时期陕西的风貌、人情和社会状态。

二、陕西的历史概述陕西,地处中国西北,一共有两个省辖市,12个地级市和10个自治州。

从史前时代开始,陕西就是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地区。

这里集中了什么样的历史遗迹呢?有兵马俑、华清池、韩城古城、秦岭山系、陕北草原、黄河壶口瀑布、大雁塔等等。

三、陕西历史上的重要事件1.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国共两党在西安达成协议,成为中国民族团结的基石。

2. 马王堆汉墓:1972年发现的大型汉代墓葬,共出土文物数万件,包括当时最早的、最完整的《黄帝内经素问》。

3. 关中地震:1556年1月23日,大约有830,000名人口因为这场7.5级地震而死亡。

4. 华夏一统: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体制,并设立14个州和36个郡。

自此,中国进入了大一统时代。

四、陕西的文化遗产陕西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了。

此外,著名的还有汉长城、华清池和大雁塔等。

此外,西安还是中西合璧的地方,特别在食物、建筑和民间艺术方面,展现出了别具一格的风采。

五、明星之乡陕西是一个孕育了众多名人的地方。

他们有文人骚客,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张若虚等;还有科技巨人,如郭守敬、沈括、张衡、宋应星等。

当然,这个列表还可以不断地扩展,塞满陕西那么多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怕是连一个晚上都数不完。

六、陕西的旅游资源陕西拥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文化、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

有著名的兵马俑、华山、秦始皇陵、大唐芙蓉园、华清池、巨野山草原等等。

这些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也吸引了更多的中国和外国游客前来游览。

本文概述了八年级历史第21课的知识点,分别是金庸笔下的陕西、陕西的历史概述、陕西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陕西的文化遗产、明星之乡和陕西的旅游资源。

《史记》中的历史事件与历史真实性的考证

《史记》中的历史事件与历史真实性的考证

02
揭示司马迁在治史过程中的严谨态度和求实精神,以及 他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和评价。
03
通过对比司马迁的治史方法和态度与其他史家的异同, 可以进一步探讨历史学的发展和演变。
为后世编纂史书提供借鉴和启示
《史记》作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典范之作,其编纂方法和态 度对后世史书编纂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史记》中历史事件的考证,可以为后世编纂史书 提供借鉴和启示,如如何收集、整理、甄别史料,如何客 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等。
《史记》同时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 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 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03 《史记》中重大历史事件举例
秦始皇统一六国
统一战争的背景
统一后的措施
战国末期,七雄并立,各国间战争频 繁。秦始皇利用连横政策,成功打破 了六国的联合抵抗。
推行一系列中央集权制度,如统一度 量衡、文字、法律等,加强了国家管 理。
刘邦建汉的措施
推行黄老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 策,重视农业发展,加强中央集权 。
汉武帝时期对外扩张与内政改革
01
对外扩张的背景
汉朝初期,北方匈奴不断侵扰边境,南方南越国尚未臣服。
02 03
对外扩张的经过
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北击匈奴,使得匈奴远遁漠北;同时派 遣使者出使西域,开拓了丝绸之路。在南越国方面,汉武帝派遣路博德 等将领平定南越,将其纳入汉朝版图。
民俗风情考察
结合古代民俗风情、社会习俗等方面的考察,理解《史记 》中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合理性。
多学科交叉研究
运用历史学、地理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对《史记》中的历史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证,揭示其 历史真实性。

各地发电厂事故典型案例汇编

各地发电厂事故典型案例汇编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精品文档【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目录大唐集团电厂三起事故的通报;托克托电厂"10.25"事故通报;关于山西神头第二发电厂主蒸汽管道爆裂事故有关情况的报告;华能汕头电厂 1999 年 2 号汽轮机高压转子弯曲事故情况通报;裕东电厂#1 机组#5 轴瓦烧损事故报告;裕东电厂“10.28”#2 机组(300MW)停机事故的通报;一起发电厂 220kV 母线全停事故分析;宁波北仑港发电厂“3.10”电站锅炉爆炸事故分析;乌石油化热电厂 3 号汽轮发电机组“2.25”特别重大事故详细原因分析;秦岭发电厂 200MW-5 号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断裂的特大事故分析某电厂电工检修电焊机触电死亡湛江电厂“6.4”全厂停电及#2 机烧轴瓦事故通报关于 2007 年 3 月 2 日某电厂三号锅炉低水位 MFT 动作的事故通报某厂#4 机跳闸事故分析大唐韩城发电厂“8·3”全厂停电事故通报托克托电厂“8.16”检修高加烫伤事故分析郑州热电厂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动作跳闸分析汉川电厂一次机组断油烧瓦事故的思考大唐洛阳热电公司“1·23”人身死亡事故的通报华能榆社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电气运行人员走错间隔违章操作人身死亡事故王滩发电公司“6.10”电气误操作事故分析报告大同二电厂 5 号机组在小修后启机过程中发生烧瓦恶性事故2006 年 10 月 17 日台山发电公司#4 机汽轮机断油烧瓦事故泸州电厂“11·15”柴油泄漏事件监护制不落实工作人员坠落安全措施不全电除尘内触电检修之前不对号误入间隔触电亡安全措施不到位热浪喷出酿群伤违章接电源触电把命丧制粉系统爆燃作业人员身亡违章指挥卸钢管当场砸死卸车人安全距离不遵守检修人员被灼伤焊接材料不符吊环断裂伤人误上带电间隔检修人员烧伤炉膛负压反正检修人员摔伤擅自进煤斗煤塌致人亡高空不系安全带踏空坠落骨折临时措施不可靠检修人员把命丧起吊大件不放心机上看护出悲剧操作中分神带接地刀合刀闸操作顺序颠倒造成母线停电值班纪律松散误操作机组跳闸强行解除保护造成炉膛爆炸运行强行操作造成炉膛放炮异常情况分析不清锅炉启动中超压忘记轴封送汽造成转子弯曲走错位置操作低真空保护跳机擅自解除闭锁带电合接地刀闸漏雨保护误动导致全厂停电更换设备不核对电压互感器爆炸对异常情况麻痹致使发电机烧瓦保护试验无方案机组异步启动甩开电缆不包扎短路机组掉闸停电措施不全引发全厂停电检修无票作业机组断油烧瓦管辖设备不清越位检修酿险集团公司内部资料大唐集团电厂三起事故的通报1、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1· 8 ”一、事故经过:2005年1月8日,全厂 6 台机组正常运行,#3 发电机(容量 100MW)带有功85MW。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以下是分享的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

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

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

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受刑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

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

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

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

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

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

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

他痛苦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

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

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

再谈韩国重镇武遂城

再谈韩国重镇武遂城

1

再谈战国时期韩国重镇武遂城

蔺长旺

去年,笔者在对浮山辛城古城址进行数次实地调查之后,曾撰写《探究浮山辛城村古城堡之谜——寻觅战国时期韩国之重镇武遂城》一文,初步断定浮山辛城亦即战国时期韩国之重镇武遂城,记者王隰斌也在临汾晚报做了相关报道。尽管文章依据昔日秦韩的地理疆域之归属、秦韩两国之间的频繁发生的战事和浮山辛城古城址建设时间的断代,对河北徐水与武强两地的武遂之说、山西垣曲东南说和临汾市西南的武遂之说进行了分析排除,但总觉得研究的结论尚不足以完全服人。 近日,笔者在《临汾文史资料全卷》的编纂工作中,有幸偶尔发现了我市已故历史学者石青柏先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对此历史悬案进行过深入研究而撰写的文章《武遂与武阳》,认真拜读,喜出望外,收获甚丰。看来,武遂何在这一历史悬案在历经三十多年的破解之后将要临近落定了。 石青柏先生在文尾曾赋诗道:“时届中秋探武遂,驻东浮邑辛城村。披荆攀登青龙堡,湮没古史此钩沉。战国秦汉争 2

夺地,汉初魏豹羁身峋。东晋域内诞高僧,金元征杀荡嚣尘。沧桑难蚀城垣迹,遗墟犹见瓦砾存。荒僻旱丘少问津,正史自有后来人”。石青柏先生是浮山人,笔者也是浮山之一员,虽是老乡,但在石先生生前却与他无缘相识,也许正是一种自然的乡土情结方使得能对同一个历史悬案而产生共鸣。 石青柏先生的文章,不但通过史料记载的严密梳理,对武遂城的地望所在进行了讨论,而且就平阳域内的武阳之所在也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论证。为表示笔者对石青柏先生的敬重,先特将石先生这篇被历史尘封的文章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武遂与武阳

石青柏 武遂、武阳和武垣是先秦至汉、晋时代平阳的属邑属地。由于时隔千年,地名变换,世事沧桑,史籍方志中仅保留其名称,而不能确指其具体方位。因它牵系着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如战国时期秦韩间的角逐、秦汉之际魏豹的被擒和东晋高僧法显的故乡所在,有必要考察清楚。 《战国策》、《史记》中载,春秋战国时,平阳有武遂城;《汉书》中亦载,秦汉时,平阳有武阳侯国。从南北朝以后,地名更易,史志失载,至今人们渐不知其所在,之后一些史志书刊中,各执己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历史以来韩城镇大事记
夏(公元前21世纪――16世纪)
夏之世,星殒地震,伊洛竭,泰山崩,灾异迭。

见《增评历史纲监补》
商(公元前16世纪――前1065年)
商代已有宜阳建制,属雒西地《史记*周本记》
载:“西伯献洛西之地。

请纣去其炮烙之刑,纣讨之因斯以宜阳为雒西地”。

周(前1046――前256)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承认三家〈韩赵魏〉为诸候。

据《战国史》第七章263页记载:公元前416年,韩建国初期。

韩武子把国都由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北)迁至宜阳(今韩城镇东关)
周安王十一年(公元前391年)即秦惠公九年秦国出兵玫宜阳(现今韩城东关)取六邑。

周显王十三年(前三百五十六年)即秦孝公九年秦再次伐韩,袭取宜阳城。

周显王三十四年(335年)即秦惠文王三年秦第三次攻宜阳。

周报王七年(公元前308年)即秦武王三年,韩襄王四年,秦韩会临于临晋,秦第四次攻取宜阳。

周报王8年(公元前307年)即秦武王四年,秦第五次出兵攻打宜阳城。

韩相樗里疾,守将公仲尽力御敌。

因而秦将甘茂攻宜阳五个月而不能胜。

后甘茂向武王求救,得武王派生力军支援始坡宜阳,斩首六万。

注:临晋、关名、即古薄关,亦名大庄关,在陕西朝邑县东。

古战在韩城镇东关工边,城垟岺及城角一带。

注:以上《史记*秦本纪》
周报王十三年(公元前302年)在宜阳境内发生秦韩之战。

周报王二十五年(前290年秦王稷之宜阳三址一年(公元前284年)秦王稷与魏会于宜阳)。

注见《史记*秦本记》东周时期,宜阳已有铸币市场,铸有铲形宜阳币。

注:见《中国古代货币通考》
战国时期韩国国都曾由平阳迁於古宜阳(即今之韩东关村)宋宰相富弼所撰“燕堂记碑载:福昌宜阳地,战国韩所都”。

秦(前221――前206)
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内史腾灭韩,虏王安,尽纳其地,并置颖川郡。

汉(前206――公220)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宜阳地震,属于顷覆甚多。

光武帝年间(公元25年――27年)汉将冯异与郝眉战于崤底大破之。

赤眉余众大势已去,刘盆子带领徐宣等三十多个首领向光武交出玉玺于宜阳城西门外(今韩城东关西门外)赤眉军兵器堆放得高与熊耳山齐(见“后汉书,刘盆子转”)。

隋(公元581――618)
焬帝时建福昌宫,宫址在韩城西十华里福昌村境内。

武德二年(619年)国二月,王世充与唐兵战于九曲,秦叔宝、程知节为将军屯兵于长野岭(八关寺南)同年更宜阳为福昌县,今属韩城镇以福昌为治所。

五代(公元907――960)
后唐时(923――936)改福昌县为福庆县。

宋(公元960――1127)
仁宗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佐暑作乐公,置燕堂。

郑公富弼撰写《燕堂记》以记其事。

原碑树于福昌阁下。

今存宜阳县文化馆。

仁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