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热交换器论文

合集下载

全热交换器的探讨

全热交换器的探讨

全热交换器的探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全热交换器的原理和性能,对该设备在设计中应如何选用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标签全热交换器;原理;性能;选用1、概述:全热交换器是最近几年从国外传入我国的一种节能设备。

它广泛应用于空调系统的新风系统中,在能源紧张的今天该设备发展很快。

不仅生产的厂家多,品牌规格也很多。

根据热交换器的交换性质可分为全热交换器和显热交换器。

全热交换器的芯体一般为纸芯,显热交换器的芯体一般为金属铝箔。

不管是全热交换还是显热交换它们的交换原理都是一样的,即:当室内空调排风与室外新风分别呈交叉方式流经换热芯体时,由于纤维之间的间隙很小,只有粒径较小的水蒸汽分子才能通过,从而实现温度及湿度的交换。

显热交换器无水份交换。

全热交换器在夏季运行时,新风从空调排风中获得冷能而温度降低,同时新风中的水蒸汽在其分压力的作用下渗透到排风中;冬季运行时则相反,新风从空调排风中获得热能而温度升高,排风中的水蒸汽则渗透到新风中。

通过换热器芯体的热交换过程使新风从空调排风中回收到了大部分的能量,节约了空调耗能。

全热交换器是一种新的节能设备,如今尚未有系统的介绍资料,各厂家样本介绍也比较简单,而且各厂家介绍的资料出入也比较大,因此对我们设计工作者在选用时造成很大不方便,本文试想分析归纳若干基本数据以便指导设计,妥否请同仁探讨指教。

2、性能分析:收集到多个厂家样本,现举例A、B两个厂家提供的数据加以剖析(以夏季运行状况为例):A、B两厂的数据是该厂设备的实测数据还是计算数据,资料尚未注明。

2.1、A厂:室外的新风参数(H):tH=32℃(干球)d H=18g/kg(含湿量)φH=60%(相对湿度)hH=78.47kJ/kg(焓值)新风降温至(1):t1=27.9℃(干球) d H=14.25g/kg(含湿量)φ1=61%(相对湿度)hH=64.64kJ/kg(焓值)室内排风参数(B):tB=26℃(干球) d B=10.50g/kg(含湿量)φB=50%(相对湿度)hB=53kJ/kg(焓值)排风升温至(2):t2=30.1℃(干球)d2=14.25g/kg(含湿量)φ2=53.5%(相对湿度)h2=66.75kJ/kg(焓值)全热交换器在运行中高温新风的热量除大部分通过纸芯传给低温排风外,尚有少量热量通过交换器壳体传给大气,因此用热平衡来做焓湿图存在一定的困难。

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与优点

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与优点

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与优点第一篇: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与优点一、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说太多的专业术语可能大家比较不容易理解,说点通俗易懂的,简单讲全热交换器就是通过自身的电机实现对室内外新风和旧风的一个置换,在置换过程中,因其自身携带过滤和热回收功能,所以在置换过程中会对空气进行过滤,滤除空气中有害物质如粉尘、PM2.5、雾霾、细菌等大分子物质,并且在排出室内污气的时候能够讲室内的热量回收,实现节能效果。

二、全热交换器分类1、纸芯全热交换器2、蒸发式铝芯全热交换器三、全热交换器优点相对以往换气扇,全热交换器是一种完全体进化,那全热交换器到底有哪些优点呢?1、过滤:在换气的时候能够多对空气进行过滤,保证空气的干净。

2、静音:大家都知道以往的排气扇跟拖拉机一样,而全热交换器内部采用了跟空调以一样的隔音材质以及滚珠轴承的点击让噪音更低。

3、热回收:以往的换气扇只是对空气进行置换而已,无法实现空气中热量的回收,而这些全热交换器全部做到了,热量回收率可以达到85%,从而实现节能效果。

4、换气面积更大:普通换气扇换气面积有限,而全热交换器可以利用管道实现全方位24小时换气5、除温。

四、全热交换器选型指南计算示例:确定房间所需新风量时,应根据房间空间大小及室内人员数量综合考虑。

根据上表推荐数据分别按“每人所需新风量”和“房间新风换气次数”计算出新风量数值,取二者中较大值,作为设备选型依据。

某计算机房面积S=50(m2),净高h=3(m),人员n=12(人),若按每人所需新风量计算,取每人所需新风量q=50(m3/h),则新风量Q1=n·q=12×50=600(m3/h)。

若按房间新风换气次数计算,取房间新风换气次数p=4.5(次/h)。

则新风量Q2=p·s·h=4.5×50×3=675(m3/h)。

由于Q2 >Q1,故取Q2(即675m3/h)作为设备选型参数数据。

探讨暖通空调设计中全热交换器的使用贺正文

探讨暖通空调设计中全热交换器的使用贺正文

探讨暖通空调设计中全热交换器的使用贺正文发布时间:2023-07-17T09:23:27.641Z 来源:《小城镇建设》2023年4期作者:贺正文[导读] 暖通空调系统的功能就是创造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暖通空调系统参数中,除温度、湿度参数外,另外一个主要的参数就是室内空气品质,一般情况下,通过合适的措施增加室内新风量是改善暖通空调室内空调品质最有效的方法,新风量越大,室内空气品质越好。

但是,新风量的增加会增加处理新风的耗能。

虽然人们已意识到能源紧张带来的危机,但人们追求舒适健康的环境要求是不会停步的,满足人们的这种要求与能源紧张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因而空调系统中增加新风量的同时如何能做到节约能源消耗的问题是最近几年暖通空调节能研究的一个重要新课题。

本文就暖通空调设计中全热交换器的使用进行了分析。

身份证号:42038119820818XXXX 摘要:暖通空调系统的功能就是创造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暖通空调系统参数中,除温度、湿度参数外,另外一个主要的参数就是室内空气品质,一般情况下,通过合适的措施增加室内新风量是改善暖通空调室内空调品质最有效的方法,新风量越大,室内空气品质越好。

但是,新风量的增加会增加处理新风的耗能。

虽然人们已意识到能源紧张带来的危机,但人们追求舒适健康的环境要求是不会停步的,满足人们的这种要求与能源紧张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因而空调系统中增加新风量的同时如何能做到节约能源消耗的问题是最近几年暖通空调节能研究的一个重要新课题。

本文就暖通空调设计中全热交换器的使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暖通空调;设计;全热交换器;使用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央空调已经广泛应用在商业和民用建筑,成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能耗运行系统。

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很大部分依靠矿物质能源。

因此,降低建筑能耗,可以很好地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但是以损害室内环境为基础的建筑节能是不允许的。

特别是对于采用集中通风和空调系统的建筑,若是为了降低建筑能耗而减少了室外新风量,则很难起到为室内空气换气并带走室内有害物质的作用。

暖通空调设计中全热交换器的使用分析

暖通空调设计中全热交换器的使用分析

暖通空调设计中全热交换器的使用分析摘要:伴随暖通空调项目工程的逐渐增多,对其总体设计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全热交换器,属于暖通空调当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设备,为实现对全热交换器更好地使用,本文主要探讨暖通空调总体设计当中全热交换器实践使用,旨在为业内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指导或是参考。

关键词:暖通空调;全热交换器;设计;使用分析前言暖通空调属于建筑工程当中重要系统装置,对其内部各项设施设备设计应用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开展暖通空调实际设计过程当中,往往需使用到全热交换器,能否更好地使用该设备,对暖通空调总体设计及其运行而言有着重要作用。

因而,对暖通空调总体设计当中全热交换器实践使用开展综合分析,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关于全热交换器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概述1.1基本原理全热交换器,属于重要的节能装置,其可确保空气在温差势条件下产生显热交换,即为全热交换,能解决建筑舒适度环境要求和能源短缺之间的矛盾。

针对全热交换器基本运作原理,即产品运作期间,室内排风及新风分别以正交叉的方式流经于换热器芯体,因气流的分隔板所在两侧位置气流有温差及蒸汽分压差存在,两股气流在经过该分隔板过程当中会有传热传质这种现象出现,则全热交换这一过程实现。

空调系统内部,在排风量增加的同时,新风量随之增加。

夏季降温调节和冬季供暖调节时候,新风和排风相互间的热湿差大,倘若新风和排风可实现全热交换,则新能能耗可有效降低。

夏季空调系统内部,室内相对湿度通常是55±10℃、空气温度则为25±2℃,依照着全热交换65%效率计算,能够节约中央空调的新风处理方面消耗约65%,则空调系统运行费用能够节省约26%左右,有着高效节能作用。

全热交换器有着较多种类,依照着芯体不同的运动状态,它可划分成转轮、静止这两种不同形式全热交换器[1]。

静止形式全热交换器芯,通常是由褶皱板和平隔板呈交替排列,临近两块褶皱板呈垂直状叠放,两侧框条则起到密封及刚性增强作用,使得两股空气能够按照交叉流的方式,经换热芯实现热湿交互。

换热器毕业设计论文(共五篇)

换热器毕业设计论文(共五篇)

换热器毕业设计论文(共五篇)第一篇:换热器毕业设计论文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说明书第1章浮头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系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两端管板只有一端与外壳固定死,另一端可相对壳体滑移,称为浮头。

浮头式换热器由于管束的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因此不会因管束之间的差胀而产生温差热应力,另外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还在于拆卸方便,易清洗,在化工工业中应用非常广泛。

本文对浮头式换热器进行了整体的设计,按照设计要求,在结构的选取上,即壳侧两程,管侧四程。

首先,通过换热计算确定换热面积与管子的根数初步选定结构,然后按照设计的要求以及一系列国际标准进行结构设计,设计的前半部分是工艺计算部分,主要设根据设计传热系数、压强校核、壳程压降、管程压降的计算;设计的后半部分则是关于结构和强度的设计。

主要是根据已经选定的换热器型式进行设备内各零部件(如壳体、折流板、管箱固定管板、分程隔板、拉杆、进出口管、浮头箱、浮头、支座、法兰、补强圈)的设计。

换热器是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热量交换设备。

随着现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能源问题的日趋严重,世界各国已普遍把石油化工深度加工和能源综合利用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换热器因而面临着新的挑战。

换热器的性能对产品质量、能量利用率以及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在发达的工业国家热回收率已达96%。

换热设备在现代装置中约占设备总重30%左右,其中管壳式换热器仍然占绝对的优势,约70%。

其余30%为各类高效紧凑式换热器、新型热管热泵和蓄热器等设备。

其中板式、螺旋板式、板翅式以及各类高效传热元件的发展十分迅速。

在继续提高设备热效率的同时,促进换热设备的结构紧凑性,产品系列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并朝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浮头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系列中的一种。

换热管束包括换热管、管板、折流板、支持板、拉杆、定距管等。

换热管可为普通光管,也可为带翅片的翅片管,翅片管有单金属整体轧制翅片管、双金属轧制翅片管、绕片式翅片管、叠片式翅片管等,材料有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材、铝材、钛材等。

热交换器论文

热交换器论文

固定式全热交换器的研究摘要:全空气系统甚至采用全新风空调系统是最好的选择,由此带来能耗增加的问题只有通过增设能量回收装置才能解决。

本文所介绍的固定式全热交换器就是一种很好的能量回收装置。

本文通过介绍固定式全热交换器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和国外的相关测试标准,指出全热交换器作为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能量回收装置,对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和节约空调能耗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建议我国也尽快建立该类型全热交换器的相关测试标准,以规范我国对固定式全热交换器的研究行为,并为市场上出现的该类产品提供相应的测试依据。

关键词:全热交换器内核热湿交换测试标准1 引言2003年出现的SARS疫情,使我们人类的健康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的空调系统曾被质疑为传播疾病的罪魁祸首。

为了澄清事实,说明问题,暖通空调界的专家学者纷纷召开各种论坛,探讨目前的空调系统所面临的问题,为暖通空调的发展指明方向。

关于人居环境的空气品质问题多有讨论,提出“由舒适空调迈向健康空调”是今后空调的发展方向。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更加认识到空调系统解决的不仅只是舒适问题,还应关注健康问题。

于是什么健康空调,反恐空调等所谓的空调新概念纷纷出现。

但究竟什么是健康的空调,怎样去实现健康舒适的空调,从而去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是需要去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的角度。

关于这个问题,有关专家学者也进行了一些分析,指出全空气系统是最佳的空调系统,它可以实现对建筑热湿控制及空气品质的全面控制,同时也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全新风运行提供条件。

加大新风量是实现良好空气品质的最好方法,只从空气品质的角度来说,进行全新风运行的空调系统才是最好的系统,可是由此带来的能量消耗确实是非常大的。

根据上海的气象资料计算,当室内设计值在26℃,60%时,对于公共建筑,处理1m 3 /h新风量,整个夏季需要投入的冷能能耗累计约9.5kw·h左右。

可见加大新风量后,能量消耗就有很大增加。

全热交换器

全热交换器

全热交换器全热交换器作为楼宇空调新风换气系统的热能回收设备,可以同时回收回风空气中的显热、及潜热。

因此,其节能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结合实例对在新风换气系统采用转轮式全热交换器的节能特性及投资回收期等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并与采用显热交换器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对于新风热负荷中潜热负荷较高(=显热比较低)的夏季高温、多湿的南方城市,采用全热交换器具有较大的节能效果。

而且,对防止转轮式全热交换器发生交叉污染的研究成果及设计技巧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全热交换器热回收节能技术经济分析新风换气交叉污染1 序言近年,人们对室内空气环境的要求已经不仅仅限于温度、湿度、风速等与舒适有关的条件,而提升到对于室内空气中有害气体(CO2、VOCs等)浓度、粉尘等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室内空气质量(IAQ: Indoor Air Quality)的重视。

舒适与健康成为现代空调所追求的两大主题。

然而,由于建筑节能要求、建筑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气密性越来越好。

因此,从卫生与健康的要求来看,房间必须有一定量的新风换气。

按照国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对于住宅、办公建筑,其新风量应不小于30m3/h?人。

而对于某些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或是室内有污染源的工业建筑,其换气次数可高达6h-1。

较大的换气量,必然会造成较大的热(冷)能损失,导致空调负荷增加。

所以,保证IAQ与空调节能形成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是空调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全热交换器可以同时回收空调新风系统回风空气中的显热和潜热,作为楼宇空调新风换气系统的节能设备,其普及推广越来越受到重视。

全热交换器的节能效果与使用地区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采用全热交换器时应从投资和节能效果两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

本文结合实例对新风换气系统采用全热交换器的节能效果及投资回收期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与采用显热交换器的情况作了比较。

介绍了防止转轮式全热交换器发生交叉污染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设计技巧。

全热交换器在暖通空调领域的应用

全热交换器在暖通空调领域的应用
例如在探究全热交换器在暖通空调领域的应用时,可以通过对应用的思路和全热交换器选择进行分析的方式,从而为全热交换器在暖通空调中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前提,增强应用设计得科学合理性。首先是设计思路方面,对全热交换器在暖通空调领域的应用思路进行分析时,要根据当前暖通空调出现的具体问题,结合全热交换器的优势特点和工作原理,进行合理的思路分析,如以暖通空调能源消耗大的问题为例,一方面,利用全热交换器外形紧凑小巧、容易组合的特点,通过利用全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完成通风和空气调节工作,适当缩小暖通空调的排气系统组成,在缩小体积的基础上,降低暖通空调的能源消耗,从而在达到空气调节需求的同时降低能源的损耗。另一方面,利用全热交换器能量回收无污染、换热效率高的特点,直接把暖通空调的空气调节部分换成全热交换器,通过其效率高、无二次回流的特点有效缩短空气调节的时间,达到降低能源损耗的目的。其次还可以利用全热交换器使用寿命长的特点,通过减少更换和维修费用的方式降低成本的损耗。综上所述在进行应用思路探究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进行对应的选择,从而达到自身想要的效果。而全热交换器选择方面,现阶段比较常见的全热交换器主要是轮转式全热交换器和板翅式全热交换器,其中轮转式全热交换器的应用范围比较广,主要是基于空调和通风系统进行工作,而板翅式全热交换器,则不同,主要通过进排气的两侧存在湿差和水蒸气压力差产生的热湿交换进行工作,在选择时要根据自身基础设施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
(二)完善全热交换器技术参数,从而提高运行稳定性
探究全热交换器在暖通空调领域的应用时,除了通过对应用的思路和全热交换器选择进行分析的方式,从而为全热交换器在暖通空调中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前提以外,还要对全热交换器的技术参数进行完善和设计,从而提高运行的稳定性,增强空气调节的效率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热交换器的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全热交换器的原理和性能,对该设备在设计中应如何选用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全热交换器;原理;性能;选用
1、概述:
全热交换器是最近几年从国外传入我国的一种节能设备。

它广泛应用于空调系统的新风系统中,在能源紧张的今天该设备发展很快。

不仅生产的厂家多,品牌规格也很多。

根据热交换器的交换性质可分为全热交换器和显热交换器。

全热交换器的芯体一般为纸芯,显热交换器的芯体一般为金属铝箔。

不管是全热交换还是显热交换它们的交换原理都是一样的,即:当室内空调排风与室外新风分别呈交叉方式流经换热芯体时,由于纤维之间的间隙很小,只有粒径较小的水蒸汽分子才能通过,从而实现温度及湿度的交换。

显热交换器无水份交换。

全热交换器在夏季运行时,新风从空调排风中获得冷能而温度降低,同时新风中的水蒸汽在其分压力的作用下渗透到排风中;冬季运行时则相反,新风从空调排风中获得热能而温度升高,排风中的水蒸汽则渗透到新风中。

通过换热器芯体的热交换过程使新风从空调排风中回收到了大部分的能量,节约了空调耗能。

全热交换器是一种新的节能设备,如今尚未有系统的介绍资料,各厂家样本介绍也比较简单,而且各厂家介绍的资料出入也比较大,因此对我们设计工作者在选用时造成很大不方便,本文试想分
析归纳若干基本数据以便指导设计,妥否请同仁探讨指教。

2、性能分析:
收集到多个厂家样本,现举例a、b两个厂家提供的数据加以剖析(以夏季运行状况为例):
a、b两厂的数据是该厂设备的实测数据还是计算数据,资料尚未注明。

2.1、a厂:室外的新风参数(h):th=32℃(干球) d h=18g/kg (含湿量)
φh=60%(相对湿度)hh=78.47kj/kg(焓值)
新风降温至(1):t1=27.9℃(干球) d h=14.25g/kg(含湿量)
φ1=61%(相对湿度)hh=64.64kj/kg(焓值)
室内排风参数(b):tb=26℃(干球) d b=10.50g/kg(含湿量)
φb=50%(相对湿度)hb=53kj/kg(焓值)
排风升温至(2):t2=30.1℃(干球) d2=14.25g/kg(含湿量)
φ2=53.5%(相对湿度)h2=66.75kj/kg(焓值)
全热交换器在运行中高温新风的热量除大部分通过纸芯传给低温排风外,尚有少量热量通过交换器壳体传给大气,因此用热平衡来做焓湿图存在一定的困难。

用湿平衡来做图比较方便准确,即新风的水蒸汽传给排风,并无其它损失,收支平衡。

其中焓效率的表
达式为:
焓效率=(新风进口的焓值-新风出口的焓值)/(新风进口焓值-排风空气进口焓值)
2.1.1、根据a厂的参数,绘制焓湿图和空气逆向流动温度变化曲线并加以热力学分析:
作a厂焓湿图和空气逆向流动温度变化曲线图:
2.1.2、根据a厂参数分析:
a 厂:新风由32℃(干球)降温至27.9℃,温降为△t=4.1℃;
排风由26℃(干球)升温至30.1℃,温升为△t=4.1℃;
h点与2点的相对温差为△t=1.9℃;
b点与1点的相对温差为△t=1.9℃;
焓效率为:(78.47-64.64)/(78.47-53)=0.54(54%)
2.2.、b厂:室外的新风参数(h):th=38℃(干球) d h=25.42g/kg(含湿量)
φh=60%(相对湿度)hh=103.72kj/kg(焓值)
新风降温至(1):t1=27.5℃(干球) d h=17g/kg(含湿量)φ1=73%(相对湿度)hh=72kj/kg(焓值)
室内排风参数(b):tb=23℃(干球) d b=8.75g/kg(含湿量)
φb=50%(相对湿度)hb=45.47kj/kg(焓值)
排风升温至(2):t2=33.5℃(干球) d2=17g/kg(含湿量)φ2=52%(相对湿度)h2=77.3kj/kg(焓值)
2.2.1、根据b厂的参数,绘制焓湿图和空气逆向流动温度变化曲线并加以热力学分析:
作b厂焓湿图和空气逆向流动温度变化曲线图:
2.2.2、根据b厂参数分析:
b 厂:新风由38℃(干球)降温至27.5℃,温降为△t=10.5℃;
排风由23℃(干球)升温至33.5℃,温升为△t=10.5℃;
h点与2点的相对温差为△t=4.5℃;
b点与1点的相对温差为△t=4.5℃;
焓效率为:(103.72-72)/(103.72-45.47)=0.545(54.5%)从a、b 两厂提供的数据和根据数据所进行的分析来看,新风和排风在热湿交换器交换过程中的相对温差差别较大,a厂为1.9℃,b厂为4.5℃。

新风与排风自身的温升与温降差别也比较大,a厂为4.1℃,b厂为10.5℃。

但仔细分析研究认为,新风和排风的相对温差的大小,新风和排风自身温升和温降的大小,完全取决与在交换过程中接触换热器表面积的大小、冷、热空气流过断面的时间(即与流速有关)。

换热器表面积大,空气流速低,其效率越高。

这些数据应由厂家试验获得。

经查阅多个厂家样本,并请教了有关厂家的专家,对以上的数据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当室外干球温度参数在35℃以下,室内干球温度参数在24-26℃时,新风和排风逆向流动的相对温差越大,其冷热风的换热效果越好,一般相对温差仅为2-5℃比较合适,此时新风和排风的自身温降和温升取3-6℃比较合适。

若室外温度高于35℃,新风和
排风的相对温差,和新风和排风的自身温升和温降取值会相应高一点。

3、全热交换器在工程上的应用:
1)、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这个主题的不断推进,空调系统的设计节能化要求也日益严格,在新风系统中采用全热交换器,为新风系统的节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应该大力推广。

2)、设计参数的选取:在宁波地区,空调设计室外干球温度参数为:34.5℃。

经过全热交换器,新风和排风逆向流动的相对温差取2-5℃,新风温降和排风温升取3-6℃比较合适。

上述数据本应厂方对设备进行测试后确定,但目前各厂家仅给出定性而无定量数据,给设计选用造成困难,建议厂方尽早提供该设备的成套测试数据,以便大力推广选用。

3)、若根据设计参数,舒适空调的室内空调温度一般恒定在24-26℃,则新风的送风温度与室温之差将有2-5℃,这部分的冷量负荷的增加由空调末端设备来承担,其冷量负荷应为相应的新风量与每单位新风量焓差的乘积(一般焓差取值为4.2-8.4kj/kg)。

这样才能保证室内空调温度的恒定。

4)、新风冷量的补偿也可以用以下方法:即先求出新风量,再求新风量所需要的冷量。

考虑全热交换器的效率为50%-60%,即尚有45%左右的冷量要求加到该新风系统所服务的空调末端设备上。

参考文献
[1]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主编《空气调节设计手册》(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