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主要肌力评定

合集下载

肌力评定细则

肌力评定细则
检查及评定
5、4级
3级
2、1级

蚓状肌掌侧、背侧
骨间肌
正中神经、C7~8、T1
尺神经、C8
坐或卧位,前臂旋后,固定掌骨:屈掌指关节同时维持指间关节伸,阻力施于近节指腹。
体位同左,无阻力下可全范围的屈掌指关节。
坐或卧位,前臂中立位,手掌垂直时可主动屈掌指关节或扪及掌心肌肉收缩。

指总伸肌
示指伸肌
小指伸肌
桡神经、C6
C7
C7
坐或卧位,前臂旋前,固定掌骨:伸掌指关节同时维持指间关节屈,阻力施于近节指背。
体位同左,无阻力下可做全范围的伸掌指关节。
坐或卧位,前臂中立位,手掌垂直时可主动屈掌指关节或扪及掌背肌肉收缩。
内收
掌侧
骨间肌
尺、C8、T1
坐或卧位,前臂旋前,手指伸展:手指自外展主动内收,阻力施于2、4、5指内侧。
坐位,一臂前平举,屈肘,上臂做向前移动作,阻力施于上臂远端将其肘部后推。
体位同左,无阻力下可做全范围的向前移动作。
体位同左,托住上臂后,可完成前移动作或在肩胛骨内缘扪及肌肉收缩。
2.肩肱关节
运动
主动肌
神经支配
检查及评定
5、4级
3级
2、1级
前屈
三角肌前部
喙肱肌
腋神经、C5~6
肌皮神经、C7
坐位,上臂内旋,屈肘,掌心向下:上臂前上举,阻力施加于上臂远端向下压。
--肌力评定细则
———————————————————————————————— 作者:
———————————————————————————————— 日期:
北京瑞安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
肌力评定细则
(一)上肢主要肌肉(或肌群)的徒手肌力评定

临床常用肌力评定方法

临床常用肌力评定方法

临床常用肌力评定方法
肌力评定是临床上评估患者肌肉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评定肌力,可
以更加准确地制定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临床常用的肌力
评定方法。

1.手握力检测
手握力检测是一种简单可行的肌力评定方法,适用于评估手部以及上
肢肌力。

常用的手握力计包括JAMAR手握力计、对称性手握力计等。

患者需将手握住力计,进行最大持握,持握时间一般为3-5秒钟,记
录最大值。

2.肌力分级评定
肌力分级评定是一种临床常用的肌力评定方法,可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肌肉,采用的是肌力等级,通常分为6级,以0-5级表示。

其中,0
级表示完全无肌肉收缩的状态,5级表示正常肌肉力量。

将患者肌肉最大收缩力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可以快速评估患者肌肉功能的缺陷性
质及程度。

3.手臂抬举测试
手臂抬举测试是一种评估肩部肌力的方法,适用于评估肩部与上肢肌
肉的力量情况。

测试方法是让患者坐在椅子上,向前弯腰,让手臂自
然垂下,抬起手臂并尽可能地将手臂伸直以至垂直,保持2-3秒钟,
再慢慢放下来。

记录最多可重复5次的抬举次数。

4.肌氨酸激酶测定法
肌氨酸激酶测定法可反映肌肉组织中的肌肉损伤程度,适用于评定运
动员、肌肉损伤患者等肌肉功能。

测试方法是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
对肌氨酸激酶含量进行测定,用于评估肌肉损伤程度。

总的来说,肌力评定方法较多,其中常用的是手握力检测、肌力分级
评定、手臂抬举测试和肌氨酸激酶测定法。

通过这些肌力评定方法,
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肌肉情况,制定更科学的康复和治疗方案。

徒手肌力评定内容

徒手肌力评定内容

徒手肌力评定内容
徒手肌力评定是通过一系列测试来评估一个人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水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徒手肌力评定内容:
1. 俯卧撑:测试上肢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测试者以俯卧撑的姿势,用手臂推起和放下身体,记录能完成的俯卧撑数量。

2. 引体向上:测试上肢和核心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手握水平杆,从完全下拉到腋下与杆接触,再推起身体到初始位置。

记录能完成的引体向上次数。

3. 跳远:测试下肢肌肉爆发力。

测试者站在起点,尽可能地跳向前方,记录跳远的距离。

4. 垂直跳:测试下肢肌肉爆发力。

测试者站在起点,以最大速度跳起,记录跳起的高度。

5. 仰卧起坐:测试腹肌力量和核心稳定性。

测试者躺在地上,手交叉放在胸前,上半身向前起坐,尽可能多次地完成仰卧起坐。

6. 侧支撑:测试腹肌和斜方肌的耐力。

测试者侧卧在地上,用一只手臂支撑身体,保持身体的稳定,记录能坚持的时间。

7. 俯卧撑握把宽窄:测试不同握把宽度下上肢肌肉的力量。

测试者在俯卧撑时,手臂分别放在比肩稍窄和稍宽的位置上,记录能完成的俯卧撑数量。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徒手肌力评定内容,具体的评定项目和方法可能会因不同的评定标准和目的而有所不同。

肌力评定及关节活动度

肌力评定及关节活动度
(一)等速运动
1、等速运动的概念
2、等速运动的特点
(二)等速测试系统
1、等速测试系统的组成
2、等速肌力测试特点
3、等速肌力检查常用仪器
四、肌力检查的其他方法
一、握力
握力指数=手握力(kg)/体重(kg)×100正常值:〉50
二、背肌力
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
正常值:男150~300女100~150
二、肌肉收缩类型
(一)等长收缩即静力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增加,但肌纤维长度基本无变化,不产生关节运动的收缩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固定体位。
(二)等张收缩即动力性收缩,是指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纤维长度伸长或缩短,从而引起关节运动的收缩方式。
1.向心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靠近,肌纤维长度缩短的收缩方式,如屈肘时的肱二头肌收缩。
选择适当的测试时机,疲劳、运动后或饱餐后不宜进行
测试时应左右比较,肌力﹥3级时,应与健侧对比来确定4或5级
肌力﹥4级时,所作抗阻须连续施加,且同一强度
抗阻不能应用于2个关节以上,阻力应施加于被测关节的远端
痉挛性瘫痪患者不宜作徒手肌力检查
骨折未愈合,严重骨质疏松,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关节活动度极度受限,严重的关节积液和滑膜炎等症状禁忌
(四)主要肌群徒手肌力检查
介绍躯干、上肢和下肢的主要肌肉或肌群的徒手肌力检查
上肢主要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肩前屈肌群
肩后伸肌群
肩外展肌群
肩外旋肌群
肩内旋肌群
肘屈曲肌群
肘伸展肌群
前臂旋前肌群
前臂旋后肌群
腕掌屈肌群
腕背伸肌群
屈掌指关节肌群
屈近端指间关节肌

肌力评定量表

肌力评定量表

肌力评定内容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百分比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

一、肌力检查与评价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的能力。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

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一)手法检查与MMT(Ma nual Muscle Testi ng)六级标准衡量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 【检查方法】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

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

(2)下肢肌力: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

2【评定标准】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I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川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W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V级肌力正常二、肌张力【定义】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

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肌张力、肌力评定

肌张力、肌力评定
• 这种阻力的产生可以来自于组织的物理 特性,肌肉或结缔组织内部的弹性,反 射性肌肉收缩(等张性牵张反射)。
• 由于肌肉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协同作用, 因此,临床上所指的姿势张力是指身体 不同部位表现出来的整体张力。
(一)肌张力分类
1.静止性肌张力 2.姿势性肌张力 3.运动性肌张力
(一)肌张力分类
• 正常张力 被动活动肢体时,没有阻力突然增
3
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 ROM内均
有阻力,活动比较困难。
4
肌张力高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
十分困难。
(五)肌张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 除了神经-肌肉反射弧上的病变都可能导 致肌张力的变化外,肌腱的挛缩、关节 的强硬等都会影响肌张力的检查结果。
• 肌张力的检查应在温暖的环境和舒适的 体位下进行,让被测试者尽量放松。
高或降低的感觉。
• 高张力 肌肉张力增加,高于正常休息状态下
的肌肉张力。
• 低张力 肌肉张力降低,低于正常休息状态下
的肌肉张力。
• 张力障碍 肌肉张力紊乱,或高或低,无规律
地交替出现。
(二)肌张力异常
1.肌张力增高肌张力增高指肌张力高于 正常静息水平,分为痉挛和强直。
(1)痉挛(spasm) (2)强直(rigidity)
3+
抗重力时关节能完成全范围活动,同时,抗较小阻力时关节能
完成部分范围活动(ROM<50% =。
4- 抗部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ROM>50%)。
4+ 抗充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小部分活动范围(ROM<50% =。
5- 抗充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大部分活动范围(ROM>50%)。
5 抗充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最大活动范围(ROM100%)。

(新编)肌力评定量表

(新编)肌力评定量表

(新编)肌力评定量表肌力评定量表是由美国运动生物医学工程学会(AHA)研制的一种评估运动能力的工具,用于评定肌力及其相关指标。

该量表通过身体肌肉的收缩以及恢复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与活动的能力来评估运动能力。

本量表的目的在于测量人体肌肉系统中肌力及其相关指标的大小和变化情况。

同时还可以提供分析运动能力的手段。

本量表所测量的肌肉主要是指上肢和下肢的肌肉系统,包括肌肉的肌纤维、肌腱、肌肉血管、筋膜以及肌肉的肌腱的总称统称为肌肉。

在人体上肢与下肢运动器官中,运动细胞有两大类:一类是运动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组成;另一类是神经肌肉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激素和生长因子组成;运动细胞还能分泌很多代谢产物如脂肪胺、多巴胺、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合成代谢物。

上述神经肌肉系统包括肌肉的收缩作用和放松作用,并最终导致肌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运动能力的变化。

1、受试者本量表所测量的肌肉包括上肢和下肢,包括肌纤维、肌腱、肌肉血管、筋膜、肌腱连接部位和肌腱部分,其中肌腱连接部位指各肌纤维在受试者躯干长度内所占比例。

肌腱连接部位分为股四头肌(腓肠肌纤维)和股外侧肌(半腱肌)和股内侧肌(半腱肌);肌腱连接部位;肌肉血管连接部位为肌腱连接部位。

肌肉连接部位的肌力称为肌耐力(Sensitive Runged Engineering),分为屈肌收缩力和伸肌伸展力。

肌耐力是肌肉肌腱膜及肌腱与肌肉筋膜之间能量和活动能力对肌力所产生影响的总称。

肌耐力是人体肌力中最重要的一项。

其水平越高则肌力越强;水平越低则肌力越弱。

肌耐力指不通过任何运动所获得的力,由肌原点向周围扩散出的所有身体功能与活动能力。

肌耐力强则肌力强的人更有可能从事劳动生产。

因此,肌耐力在人类运动能力中所起着重要作用。

2、受试者正坐,两腿自然分开约为180度,使试者身体平直。

坐在长凳上,两腿伸直,受试者的两腿膝盖向内打开约30度,保持身体平稳。

试者双肩自然下垂,背部自然贴于长凳面;双手交叉于胸前,肘部略向外打开些;头尽量向后仰直。

徒手肌力评定方法

徒手肌力评定方法

徒手肌力评定方法1. 俯卧撑(Push-up):俯卧撑是一种测试上肢力量和核心稳定性的常见方法。

测试者以仰卧姿势开始,然后用双手离地压低并抬起身体。

测试者的胸部和腿部应该在同一直线上,并且腹部和臀部应该保持稳定。

开始时,测试者应该在最低位置保持静态姿势,并且腹背部离地不超过2厘米。

然后,测试者尽可能多次地完成标准的俯卧撑动作。

评估者可以记录测试者的最大重复次数。

2. 引体向上(Pull-up):引体向上是测试上肢力量和背部力量的常见方法。

测试者以垂直姿势开始,在横杆下方站立。

然后,测试者用双手握住横杆,并且从完全伸直的臂部开始,向上拉起身体直到下巴超过横杆。

然后,测试者慢慢回到起始位置。

评估者可以记录测试者的最大重复次数。

3. 平板支撑(Plank):平板支撑是一种测试核心稳定性和腹肌力量的常见方法。

测试者以俯卧撑的姿势开始,但是用手肘代替双手。

测试者的前臂应该与地面平行,并且身体其他部分也应该保持平行。

测试者需要保持该姿势尽可能长的时间。

评估者可以记录测试者的最大持续时间。

4. 跳跃(Jump):跳跃是一种测试下肢爆发力和肌耐力的常见方法。

测试者以站立的姿势开始,双脚并拢。

然后,测试者弯曲膝盖并迅速跳起,并尽可能高地跃起。

测试者需要在降落时蹲下并迅速起跳。

评估者可以记录测试者的最大跳跃高度或最大跳跃次数。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评定肌力和体能水平,并且可以根据个体的能力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初学者,可以选择更简单的变体来评估肌力,如膝盖俯卧撑而不是标准俯卧撑。

此外1.姿势正确性:确保测试者在执行动作时保持正确的姿势。

不正确的姿势可能会引起错误的结果,并可能增加受伤的风险。

2.温暖和准备:在进行评定之前,进行充分的身体热身活动可以减少受伤的风险,并提高测试者的表现。

3.逐渐增加:在评定过程中,评估者应逐渐增加难度和强度,而不是一下子让测试者达到最大能力。

总结而言,徒手肌力评定方法可以用于测试身体力量和肌肉功能,评估整体身体健康状况和肌肉平衡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衢州康复医院 上肢肌力评价表(MMT) 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别 床号 病案号

MMT右侧(R) 部位 检查动作 MMT左侧(L)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肩关节 前屈 后伸 内收 外展 内旋 外旋

肘关节 屈曲 伸展

前臂 旋前 旋后

腕关节 背屈 掌屈 拇指 MP屈曲 DTP屈曲 MP伸展 DTP伸展 外展 内收

四指 MP屈曲 PIP屈曲 DIP屈曲 MP伸展 对掌 注:MP=跖趾关节,PIP=近节趾间关节,DIP=末节趾间关节,IP=趾间关节 评价者:1、 2、 3、 MRC分级法 分级 评定标准 0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1 可触及肌肉收缩,但无关节活动 2– 消除肢体重力影响时能活动,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2 不能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做全范围运动 2+ 能对抗重力,但范围小于50% 3– 能对抗重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3 能对抗重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3+ 情况与3级相仿,但在运动终末能对抗轻微阻力 4– 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4 能对抗阻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阻力达不到5级水平 4+ 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阻力

5– 能对抗与5级相同的阻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5 能对抗与正常相应肌肉相同的阻力,且能做全范围活 上肢主要肌肉MMT 检查方法与评定 肌肉 1级 2级 3、4、5级 斜方肌 菱形肌 坐位,臂外展放桌上,试图使肩胛骨 内收时可触及肌收缩 同左,使肩胛骨主动内 俯卧,两臂稍抬起,使肩胛骨内收,阻力 为将肩胛骨向外 收时可见运动 推 斜方肌下部 俯卧,一臂前伸内旋,试图使肩胛骨 内收及下移时,可触及斜方肌下部收缩 同左,可见有肩胛骨内 收及下移运动 同左,肩胛骨内收及下移,阻力为将肩胛 骨上角向上外推

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 俯卧,试图耸肩时可触及斜方肌上部 收缩 同左,能主动耸肩 坐位,两臂垂于体侧,耸肩,向下压的阻力加于肩锁关节上方,能抗阻力为5、4级,不抗阻力为3级

前锯肌 坐位,一臂向前放桌上,上臂前伸时 在肩胛骨内缘可触及肌收缩 同左,上臂前伸时可见 肩胛骨活动 坐位,上臂前平举屈肘,上臂向前移动,肘不伸,向后推的阻力加于肘部

三角肌前部、喙肱肌 侧卧,悬起上肢,试图前屈,能触及 三角肌前部有收缩 侧卧,受检上肢放于滑 板上,肩可主动屈曲 坐位,肩内旋,屈肘,掌心向下,肩屈曲,阻力加于上臂远端

三角肌后部、大圆肌 背阔肌 侧卧,悬起上肢,试图件后伸,可触 及大圆、背阔肌收缩 向对侧侧卧,受检上肢 放于滑板上,肩可主动 伸展 俯卧,肩伸展30~40,阻力加于上臂远端 三角肌中部、岗上肌 三角肌后部 胸大肌 仰卧,尝试肩外展时可触及三角肌收 缩 端坐,悬起上肢,试图水平后伸,在 三角肌后部可触及肌肉收缩 端坐,悬起上肢,试图水平前屈在腋 窝前臂可触及肌肉收缩 仰卧,上肢放于床面上,肩可主动外展 体位同左,悬起上肢能 主动水平后伸 体位同左,悬起上肢能 主动水平前屈 坐位,屈肘,肩外展至90,阻力加于上臂远端

俯卧,肩外展90,屈肘,上臂做后伸动作,阻力加于肘后向下压

仰卧,肩外展90,做水平前屈动作,阻力加于肘部向外拉

岗下肌 小圆肌 俯卧,肩外展90,屈肘,前臂在床缘 外下垂,试图肩外旋,在肩胛骨外缘 可触及肌肉收缩 体位同左,肩可主动外 旋 体位同左,肩外旋,阻力加于前臂远端

肩胛下肌、大圆肌、胸大肌 背阔肌 俯卧,肩外展90,屈肘,前臂在床缘 外下垂,试图肩内旋时,在腋窝前、 后壁可触及肌肉收缩 体位同左,肩可主动内 旋 体位同左,肩内旋,阻力加于前臂远端

肱二头肌 肱肌 坐位,肩外展,上臂放于滑板上, 试图屈曲肘关节时可触及相应肌肉 位置同左,肘关节可主 坐位,上肢下垂,屈曲肘关节,阻力加于前臂远端。测肱二头肌旋后位、测肱肌旋前位、测 肱桡肌 收缩 动屈曲 肱桡肌前臂中立位 肱三头肌 肘肌 坐位,肩外展,屈肘,上肢放滑 板上,试图伸肘时可触及肱三头肌活动 体位同左,肘关节可主 动伸展 俯卧,肩外展、屈肘,前臂在床缘外下垂,伸肘关节,阻力加于前臂远端

旋后肌 肱二头肌 俯卧,肩外展,前臂在床缘外下垂, 试图前臂旋后时可于前臂上端桡侧触 及肌肉收缩 体位同左,前臂可主动旋后 坐位,屈肘90,前臂旋前位,做旋后动作,握住腕部施加反方向阻力

旋前圆肌 旋前方肌 俯卧,肩外展,前臂在床缘外下垂, 试图前臂旋前时可在肘关节下、腕上 触及肌肉收缩 体位同左,前臂可主动旋 前 坐位,屈肘90,前臂旋后位,做旋前动作,握住腕部施加反方向阻力

尺侧屈腕肌 桡侧屈腕肌 坐位,前臂中立位,固定前臂,试图 腕关节屈曲,可在掌侧腕横纹触及肌 腱收缩 体位同左,腕可掌屈 坐位,前臂旋后位,做屈腕动作阻力加于掌侧

尺侧伸腕肌 桡侧腕长、坐位,前臂中立位,固定前臂,试图 腕关节背伸,可在背侧腕横纹触及肌 体位同左,腕可背伸 坐位,前臂旋前位,做腕关节背伸阻力加与手背侧 短伸肌 肉收缩 指总伸肌 试图伸掌指关节时可触及掌背的肌 腱活动 坐位,前臂中立位,手 掌垂直时 掌指关节可主动伸展 伸掌指关节并维持指间关节屈曲,阻力加于手指近节背侧

指浅屈肌 屈近端指间关节时可在手指近节掌侧 触及肌腱活动 坐位,有一定的近端指 间关节活动 屈曲近端指间关节,阻力加于手指中节掌侧

指深屈肌 屈远端指间关节时可在手指中节掌侧 触及肌腱活动 有一定的远端指间关节 屈曲活动 固定近端指间关节,屈远端指间关节,阻力加于手指末节指腹

拇收肌 内收拇指时可于1、2掌骨间触及肌 肉活动 有一定的拇内收动作 拇伸直,从外侧位内收,阻力加于拇指尺侧

拇长、短展肌 外展拇指时可于桡骨茎突远端触及肌 腱活动 有一定的拇外展动作 拇伸直,从内收位外展,阻力加于第一掌骨桡侧

拇短屈肌 拇伸直位,做屈拇动作,可触及肌肉 有一定的拇屈曲动作 手心向上,拇指掌指关节屈曲,阻力加于拇指近节掌侧 拇长屈肌 收缩 拇短伸肌 拇长伸肌 做伸拇动作,可触及肌腱活动 有一定的拇伸直动作 手心向下,拇指掌指关节伸展,阻力加于拇指近节背侧

徒手肌力检查 (manual muscle test MMT)上肢 1 肩胛骨内收|:斜方肌中部及菱形肌 触诊 检查动作(45-3-2-1级)-扩胸

45上举上肢 3 2 1 2 肩胛骨外展及外旋:前锯肌 触诊 检查动作(45-3-2-1级)-手臂前伸

453

肩胛骨外

肩胛骨内缘及胸壁腋前臂及 21 3 肩胛骨上提:斜方肌上部及肩胛提肌 触诊 检查动作--耸肩

453 21 4 肩胛骨下移及内收:斜方肌下部 触诊 检查动作

4532 头转向外展 1肩胛冈根部与胸椎之间触及肌肉收缩 5肩关节前屈:三角肌前部及喙肱肌 触诊 检查动作—手臂上抬

453 21 6 肩关节后伸:背阔肌,及三角肌后部 触诊 检查动作—后抬手臂

4532固定肩胛

固定肩胛掌心向上臂远

自由抬举90 以上

三角肌前

上臂远内收内 1 7 肩关节外展:三角肌中部及冈上肌 触诊 检查动作—侧方抬手臂

453 21 8肩关节水平后伸:三角肌后部 4、5级 俯卧,肩外展90,屈肘,上臂做后伸动作,阻力加于肘后向下压 3级 体位同上,上臂能抗重力做全范围活动 2级 端坐位,悬起上肢可做后伸动作 1级 端坐位,悬起上肢,试图做上臂后伸,在三角肌后部可触及肌肉收缩 9肩关节水平前屈:胸大肌

固定肩胛掌心向 4、5级 俯卧、肩外展90,做水平前屈动作,阻力加于肘部向外拉 3级 体位同上,上臂能抗重力做全范围的水平前屈 2级 端坐,悬起上肢能主动水平前屈 1级 端坐,悬起上肢试图水平前屈,在腋前臂可触及肌肉收缩 10肩关节外旋:冈下肌及小圆肌 触诊 检查动作

453 11肩关节内旋:肩胛下肌,大圆肌,胸大肌及背阔肌 触诊 检查动作

453

12肘关节屈曲:肱二头肌,肱肌及肱桡肌 触诊 检查动作

453

固定肩胛前臂远内旋位 固定肩胛外旋位

轻轻固定测肱二:旋后 21 13肘关节伸展:肱三头肌 触诊 检查动作

14前臂旋后:旋后肌及肱二头肌 触诊 检查动作-- 453 21

45 3 2 1 旋前腕 部 桡骨头下可触旋后

肘关节前可触肱二 45 3

15 前臂旋前:旋前圆肌及旋前方肌 触诊 检查动作--

16 腕关节屈曲:桡尺侧屈腕肌 触诊 检查动作--- 45 3 21 17 腕关节伸展:桡侧腕长,短伸肌及尺侧伸腕肌 触诊 检查动作

45 3 2 1

旋后腕 部

旋后不能握拳 桡侧屈腕肌:阻力于大鱼

中立桡尺偏手指自然放松不旋前

前臂掌侧近端及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