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干和四肢肌力检查

合集下载

肌力评定及关节活动度

肌力评定及关节活动度
(一)等速运动
1、等速运动的概念
2、等速运动的特点
(二)等速测试系统
1、等速测试系统的组成
2、等速肌力测试特点
3、等速肌力检查常用仪器
四、肌力检查的其他方法
一、握力
握力指数=手握力(kg)/体重(kg)×100正常值:〉50
二、背肌力
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
正常值:男150~300女100~150
二、肌肉收缩类型
(一)等长收缩即静力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增加,但肌纤维长度基本无变化,不产生关节运动的收缩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固定体位。
(二)等张收缩即动力性收缩,是指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纤维长度伸长或缩短,从而引起关节运动的收缩方式。
1.向心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靠近,肌纤维长度缩短的收缩方式,如屈肘时的肱二头肌收缩。
选择适当的测试时机,疲劳、运动后或饱餐后不宜进行
测试时应左右比较,肌力﹥3级时,应与健侧对比来确定4或5级
肌力﹥4级时,所作抗阻须连续施加,且同一强度
抗阻不能应用于2个关节以上,阻力应施加于被测关节的远端
痉挛性瘫痪患者不宜作徒手肌力检查
骨折未愈合,严重骨质疏松,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关节活动度极度受限,严重的关节积液和滑膜炎等症状禁忌
(四)主要肌群徒手肌力检查
介绍躯干、上肢和下肢的主要肌肉或肌群的徒手肌力检查
上肢主要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肩前屈肌群
肩后伸肌群
肩外展肌群
肩外旋肌群
肩内旋肌群
肘屈曲肌群
肘伸展肌群
前臂旋前肌群
前臂旋后肌群
腕掌屈肌群
腕背伸肌群
屈掌指关节肌群
屈近端指间关节肌

肌力检查、肌张力检查

肌力检查、肌张力检查
(3)检查后:如检查中有疼痛、肿胀或痉挛情况, 应在结果记录中注明。
分类评价:
颈及躯干肌力的评价 下肢肌力评价 上肢肌力评价
颈及躯干肌力的评价
颈前屈 颈后伸 躯干前屈 躯干旋转 躯干后伸
颈前屈
[主动肌]:胸锁乳突肌(起止点) [辅助肌]:头长肌、颈椎长肌等等 [运动范围]:颈椎伸直后再稍向前方屈曲 [检查方法]: 体位:仰卧位 手法:见图 [评级]:0—5级
可扪及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任何关节活动 不能触及肌肉的收缩。
MMT评定标准
注意事项
(1)检查前: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 消除受检者紧张情绪;正确选择检查体位及肢体 摆放位置。避免在运动后、疲劳时及饱餐后进行 检查。
(2)检查中:左右侧对比,健患侧对比,且最好 先检查健侧以确定施加阻力的大小;2 级肌力检 查时尽量减少肢体与支撑面之间的摩擦;检查中 应给予适当鼓励性指令,以便提高受检者主观能 动性,获得最大肌力。
该范围作为全关节活动范围,用于衡量肌力大小; 4)正确选择并摆放受检者体位,将被检查肢体摆
放于抗重力位,有效固定身体近端。
(2)检查时: 1)向受检者解释并示范检查动作,可通过被动活
动引导受检者完成一次检查动作;
2)发出口令嘱受检者收缩肌肉并完成全关节范围 活动,观察受检者的动作,必要时触诊被检查肌 肉;
标准动作,检查者通过触摸肌腹、观察受检者完成 动作以及肌肉对抗肢体自身重力和由检查者施加阻 力的能力,评定所测肌肉或肌群最大自主收缩能力 的方法。
适应证与禁忌证
MMT是针对肌肉收缩本身、肌肉神经结合部及下 位运动神经元等疾病所致的肌力低下设计的评价 方法。 (1)适应证:
健康人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肌力减弱,包 括废用性、肌源性、神经源性和关节源性等。 (2)禁忌证:

肌力检查、肌张力检查

肌力检查、肌张力检查

肌力检查、肌张力检查肌肉力量与肌张力是评估肌肉功能的两个重要指标。

肌肉力量是指肌肉进行收缩产生的力量,而肌张力是指在静止状态下维持正常肌肉张力的能力。

在临床上,肌力检查与肌张力检查常被用于评估肌肉功能及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分别介绍肌力检查和肌张力检查的内容、方法和常见的评估工具。

肌力检查检查内容肌力检查主要评估肌肉在主动状态下进行收缩产生的力量。

具体检查内容包括:1.确定肌力检查部位:一般选择常见的大肌肉组,如四肢、背部和腹肌等。

2.姿势:进行肌力检查前,需要让被检查者保持正确的姿势,例如在坐位或站位下进行检查,肢体要放松,头与躯干保持中立位。

3.进行测试:通过询问、手动推拉等方式来测试不同肌肉组的收缩力量。

检查方法进行肌力检查的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手动肌力测试法手动肌力测试法是肌力检查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手动抵抗被检查者产生的力量,来评估肌肉的收缩力量大小。

具体步骤如下:1.确认被测肌肉:确定要检测的肌肉组。

2.姿势:将被检查者放置在相应的姿势中,如对于检查大臀肌,则将患者放在侧卧位,下方肢体呈屈曲状态。

3.抵抗力:手动抵抗被检查者进行肌肉的强制收缩,评估该肌组收缩力量大小。

记号试验法记号试验法(Make test)是一种评估肌力强度的方法。

通过让被检查者进入标准姿势,进行2次或3次最大肌力收缩,观察肌肉的收缩情况,给出分类结果。

具体步骤如下:1.确认被检测肌肉:确定要检测的肌肉组。

2.姿势:将被检查者放置在相应的姿势中,可如上所述。

3.进行测试:进行2次或3次最大肌力收缩,记录下最强的测试结果。

常见评估工具肌力检查中,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1.身角试验法:以角度为单位记录肌肉在经轴方向运动的强度。

2.手力测定仪:使用手持电子元器件,检查肌群力量。

3.牛顿压力计:以牛顿为单位,通过测量施加在手柄上的压力大小,计算出肌肉收缩力量的数据。

肌张力检查检查内容肌张力检查主要评估在安静状态下,肌肉固有张力及其对周围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三、检查方法
(一)下肢的肌力 评价
1.髋关节屈曲
• 主要动作肌:腰大肌、 髂肌。 • 辅助肌:股直肌、缝匠 肌、阔筋膜张肌、耻骨 肌、短收肌、长收肌。
• 运动范围:0°~ 125° • 检查方法: 体位:坐位(5-3)侧卧位(2)仰卧位(1-0)。 手法:取坐位,双侧小腿自然下垂,两手把持诊 台面台面以固定躯干。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令 被检者最大限度地屈曲髋关节。 • 评级:
5级与4级 能对抗较大阻力完成髋关节屈 曲、外展、外旋运动者为五级, 能对抗轻度阻力完成以上动作 者为四级。 (不得出现髋关节垂直向上的屈 曲) 3级 维持以上体位,检查者固 定其骨盆,不施加阻力,能克服 肢体重力的影响完成以上动作者 为三级。
2级 仰卧位,令被检侧足 跟置于另侧踝关节上方。 固定骨盆,完成髋关节屈 曲、外展、外旋。同时膝 关节屈曲,足跟能沿胫骨 前缘滑动至膝关节者为二 级。 1级与0级 不能完成以上动作,仅在髂前 下棘下方触到缝匠肌收缩者为 一级,无收缩者为零级。
• 主动肌:阔筋膜张 肌 • 辅助肌:臀中肌、 臀小肌。 • 运动范围:因系关 节复合运动,故各 分离运动均不充分。
• 检查方法: 体位:侧卧位(5-3)、坐位(2-0)。 手法:侧卧位,被检侧下肢在上方髋关节屈曲 45度,另一侧下肢膝关节稍屈曲。检查者一手 固定骨盆,另一手在膝关节上方施加阻力。令 被检侧下肢完成髋关节外展运动。 • 评级:
8.髋关节内旋
• 主动肌:臀小肌、 阔筋膜张肌 • 辅助肌:臀中肌、 半腱肌、半膜肌。
• 运动范围: 0°~ 45° • 检查方法: 体位:坐位(5-3)、仰卧位(2-0)。 手法:坐位,双侧小腿自然下垂。被检者双手握 住台面边缘以固定骨盆。被检侧下肢大腿下方垫 一棉垫,检查者一手固定髋关节上方,防止髋关 节内收。令被检侧髋关节内旋,检查者另一手在 踝关节上方施加阻力。 • 评级:

儿童近端肌力和远端肌力的检查方法

儿童近端肌力和远端肌力的检查方法

儿童近端肌力和远端肌力的检查方法引言近端肌力和远端肌力是评估儿童运动发育的重要指标。

近端肌力代表着儿童核心和躯干肌肉群的力量,而远端肌力则反映了儿童四肢肌肉的力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检查方法,帮助医务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准确评估儿童的近端肌力和远端肌力。

近端肌力检查方法1.手握力测试手握力测试是近端肌力检查的常用方法之一。

测试者可使用手握力计,要求儿童用力握住计算器的握把,然后尽力挤压计算器,测试者记录下最大的握力数值。

这个测试可以评估儿童手肌肉的力量和控制能力。

2.反曲肌力测试反曲肌力测试主要用于评估儿童核心肌肉的力量。

测试者要求儿童趴在地上,双手触及头部后,尽量向上躯干屈曲。

测试者观察儿童的动作和姿势,评估其核心肌肉的力量和控制能力。

3.跳跃肌力测试跳跃肌力测试可以评估儿童下肢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

测试者要求儿童单脚跳跃,并记录下跳跃的距离或高度。

这个测试可以帮助评估儿童腿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能力。

远端肌力检查方法1.建立静力学模型远端肌力的检查通常采用静力学模型建立的方法。

测试者可以使用手持测力计或者力传感器,评估特定肌肉或肌肉群的力量。

测试者将测力计或力传感器与儿童的身体连接,并让儿童做出一定的动作,记录下产生的力量数值。

2.动态力测量除了静力学模型,动态力测量也是远端肌力检查的一种方法。

测试者可以使用动作分析系统,记录儿童在特定动作中产生的力量和运动轨迹。

这可以帮助评估儿童四肢肌肉的力量和协调能力。

3.步态分析步态分析是评估儿童远端肌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测试者可以使用动作捕捉系统和力传感器,记录儿童行走时的步态参数和产生的力量。

这可以帮助评估儿童下肢肌肉的力量和运动控制能力。

结论近端肌力和远端肌力的检查方法多种多样,通过对儿童进行相关测试可以辅助判断其肌肉力量和控制能力的发育情况。

这些检查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和教育工作者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计划的制定,以促进儿童的运动发育和身体健康。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儿童近端肌力和远端肌力的检查方法有所帮助!。

四肢肌力的分级标准

四肢肌力的分级标准

四肢肌力的分级标准常用于评估肌肉功能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程度。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常用的肌力分级标准,通常使用0-5或1-5等级:
0级:无肌力,即无法产生肌肉收缩。

1级:有轻微肌肉收缩,但无法产生关节运动。

2级:能产生肌肉收缩,但无法克服重力,即在平卧位下能产生活动。

3级:能克服重力,即在站立位下能产生关节活动。

4级:能克服一定的阻力,即在站立位下能产生抗阻力的关节活动。

5级:正常肌力,能克服最大阻力,即正常力量的关节活动。

这些肌力分级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关节或肌群进行评估,例如手部、下肢或躯干的肌力评估。

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肌肉群或特定病理情况,可能存在特殊的肌力分级标准。

临床肌力评定方法

临床肌力评定方法

临床肌力评定方法一、肌力分级0级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在床面能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4级能作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

5级正常肌力。

二、测试方法1. 受试者取仰卧位,检查者以右手拇指及将右手示、中、环指置于受试者腓肠肌部位,然后嘱受试者做踝背屈动作,检查者用力向下压住受试者踝部并尽量阻止其做背屈动作,测其最大对抗力量。

做同样的动作,检查另一侧。

该项测试能反映受试者腓肠肌的肌力。

检查时应注意两侧用力要均衡。

如两侧力量相差悬殊则说明可能有脊髓受损。

检查踝背屈时应特别注意深反射亢进。

2. 受试者取仰卧位,检查者以右手拇指及示、中、环指分别置于受试者股四头肌的髌骨上缘、股骨下端内侧、胫骨结节处,然后嘱受试者做膝关节屈曲动作,检查者用力向下压住受试者膝关节并尽量阻止其做屈曲动作,测其最大对抗力量。

做同样的动作,检查另一侧。

该项测试能反映受试者股四头肌的肌力。

检查时应注意两侧用力要均衡。

如两侧力量相差悬殊则说明可能有脊髓受损。

检查膝关节屈曲时应特别注意浅反射及病理反射有无异常。

3. 受试者取坐位,双髋及双膝关节屈曲90度,检查者以左手托住受试者枕部,用右手用力压受试者背部,看其上肢有无持重抵抗力量;然后嘱受试者双手抱于膝前测试其动作;再嘱受试者将双上肢高举过头,然后检查者一手持受试者腕部向上抬,一手放在受试者枕部向下压,看其上肢有无持重抵抗力量。

以上方法能反映受试者上肢肩背部及上肢肌肉的肌力。

检查时注意两侧用力要均衡。

如两侧力量相差悬殊则说明可能有脊髓受损。

4. 受试者取俯卧位,检查者以双手托于受试者两侧肩峰部位,令受试者用力抬头使下颏离开床面,测其最大对抗力量;然后以手托扶受试者枕部并嘱受试者用力屈颈抬头以测试颈后伸肌的最大对抗力量。

该项测试能反映受试者在运动时其颈部肌肉的肌力。

检查时注意两侧用力要均衡。

肌力检查

肌力检查
第二节
肌力检查
一、检查内容(肌容量、肌张力) (一)肌容量 观察肢体有无肌肉萎缩、
挛缩、畸形等,测量其周
径,根据患者情况(成年
人或儿童)规定测量的部

(三)肌力 指肌肉主动运动的力量、幅度和速度
1.肌力检查 : 肌力检查可以测定肌肉的发育情况和用于神经损
伤时的定位,对神经、肌肉疾患的治疗和预后也有
一定的价值。
肌力测定一般可用主动运动及在此基础上加以阻力
的方法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稍弱、弱、甚弱或完
全丧失。
2.肌力测定标准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肌肉无收缩。
可分为以下六级:
肌肉有微弱收缩,但不能移动关节。 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在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
对抗地心吸引力.
肌肉收缩能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 肌肉收缩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
斜方肌
3.胸大肌、胸小肌肌力测定: 嘱患者肘关节稍屈曲,上肢外 展,然后内收上臂,医者给予 阻力。
胸大肌
4.肩胛提肌肌力测定 嘱患 者作提肩动作,并给以阻力。 5.菱形肌肌力测定: 嘱患 者俯卧,两肘向后用力,医 者对其肘部给予阻力。
菱形肌
6.前锯肌肌力测定:
嘱患者面对
墙壁,上肢伸直,做推墙动作,医 者用手触摸前锯肌的收缩,并观察 肩胛骨有无离开胸廓而突起。
(四)下肢肌力检查 1.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肌
力测定
患者仰卧,先将双下
肢伸直外展,然后作夹腿动作,
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2.股薄肌肌力测定 嘱患者
长收肌
短收肌
股内收,膝关节屈曲,小腿内
旋,医者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股薄肌
大收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力检查一反射检查的临床意义1.深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反射弧的抑制或中断。

反射弧未中断时,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因中枢的抑制释放而反射增强,亦可因超限制而反射消失。

2.浅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反射弧的抑制或中断。

反射弧未中断时,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因浅反射的皮层反射通路受损,亦表现为反射减弱或消失。

3.反射对比对称性的反射减弱或增强,未必都是神经损害的表现,而反射的不对称性是神经损害的有力指征。

4.腹壁反射可因腹壁松弛、肥胖或腹胀而消失,提睾反射可因年老、阴囊睾丸疾患而消失,正常情况下也可以两侧不对称。

5.病理反射一般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但在2岁以下小儿,正常亦可引出。

6.少数症例正常情况下,少数人亦可引出双侧弹手指征。

二病理反射检查中枢神经损害时,才出现的异常反射。

常检查的病理反射有下列几项:1.弹手指征又称霍夫曼(Hoffmann)征,医者快速弹压被夹住的患者中指指甲,引起诸手指的掌屈反应为阳性。

2.划跖试验又称巴彬斯基(Babinski)征,医者轻划患者足跖外侧,引起坶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分开的反应为阳性。

3.压擦胫试验又称奥本海姆(Oppenheim)征,医者以拇指用力沿患者胫骨前嵴内侧面从上而下压擦,若出现坶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分开,则本试验阳性。

4.捏腓肠肌试验又称戈登(Gordon)征,医者用力捏压患者小腿腓肠肌,若出现坶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分开,则本试验阳性。

5.踝阵挛医者一手托住患者腘窝,一手握足,用力使其踝关节突然背伸,然后放松,可以产生踝关节连续的交替的伸屈运动,则视为阳性。

6.髌阵挛患者仰卧,医者以一手的拇、食两指抵住髌骨上极,用力向下急促推动髌骨,然后放松,引起髌骨连续交替的上下移动为阳性。

三肌力检查临床意义1.肌麻痹运动神经元损害,可产生肌力减退或丧失,出现部分或完全瘫痪。

2.肌萎缩肌肉萎缩多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而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则无明显肌肉萎缩,但如瘫痪过久,可出现废用性肌萎缩。

3.肌张力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肌张力减低;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时,肌张力增高。

四下肢肌力检查1.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肌力测定患者仰卧,先将双下肢伸直外展,然后作夹腿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2.股薄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股内收,膝关节屈曲,小腿内旋,医者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3.髂腰肌肌力测定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先屈曲膝关节,再作屈髋动作,医者给以阻力。

4.缝匠肌肌力测定患者坐位,膝关节半屈曲位,嘱其外旋大腿,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并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5.股四头肌肌力测定患者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嘱其伸直膝关节,医者给以阻力。

6.梨状肌、闭孔内肌、孖肌、股方肌肌力测定患者仰卧位,髋、膝关节伸直,下肢外旋,医者给以阻力。

7.臀中肌肌力测定患者侧卧位,下肢伸直内旋,大腿作外展动作,医者给以阻力,并触摸肌肉收缩。

8.阔筋膜张肌肌力测定患者俯卧位,膝关节屈曲,小腿向外移动,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并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9.臀大肌肌力测定患者俯卧位,小腿屆曲,大腿后伸,医者给以阻力。

10.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肌力测定患者仰卧位,髋、膝关节屈曲至90°,在此位置上嘱患者屈曲膝关节,医者给以阻力,并分别触摸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半膜肌的收缩。

11.腓肠肌肌力测定患者俯卧位,膝关节伸直。

嘱其踝关节跖屈,医者给以阻力,并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12.比目鱼肌肌力测定患者俯卧位,膝关节屈曲至90°,使踝关节跖屆,医者给以阻力,并触摸肌肉的收缩。

13.胫骨前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足背伸、内翻,医者给以阻力,并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14.胫骨后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足部跖屈并同时作足的内收、内旋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并在足舟状骨结节的后下方可触及该肌腱。

15.趾长屈肌肌力测定患者近端趾节伸直位,嘱其屈曲2~5趾之末节,医者在其趾端跖面给以阻力。

16.拇长屈肌肌力测定将患者拇趾的跖趾关节固定在伸直位,嘱其屈曲坶趾末节,医者在其坶趾端跖面给以阻力。

17.趾短屈肌肌力测定医者将患者的2~5趾跖趾关节固定于伸直位,嘱其屈曲2~5趾近端趾间关节,并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18.短屉肌肌力测定患者坶趾趾间关节保持伸直位,嘱其屈曲坶趾跖趾关节,并给以阻力。

19.展肌肌力测定嘱患者用力将坶趾与第2趾分开,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20.跖方肌、小趾展肌、小趾短屈肌肌力测定嘱患者外展小趾,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21.足蚓状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足趾的跖趾关节屈曲,近端和远端趾间关节伸直,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22.足骨间肌肌力测定嘱患者作足趾的分开与合拢的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23.腓骨长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足尽量跖屈,并使足外翻,医者给以阻力。

24.腓骨短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足背伸并外展,医者给以阻力。

25.趾长伸肌肌力测定嘱患者伸2~5趾末节,医者对趾端背侧给以阻力。

26.长伸肌肌力测定坶趾伸直位,嘱患者作坶趾背伸动作,医者给以阻力。

五、上肢肌力1.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肌力测定嘱患者前臂置旋后位,然后屈肘,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并分别触摸肱二头肌及肱肌之收缩。

2.肱三头肌、肘后肌肌力测定肩外展肘屈曲,作抗阻力伸肘动作,并触摸肱三头肌、肘后肌之收缩。

3.旋前圆肌、旋前方肌肌力测定患者肘伸直,前臂旋后位,嘱其前臂旋前,医者给以阻力。

4.桡侧腕屈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腕关节背伸,继作屈腕动作,医者对此给以阻力,并触摸桡腕关节处紧张的肌腱。

5.掌长肌肌力测定嘱患者握拳,并尽量屈腕,可见掌长肌突于皮下,医者对屈腕动作给以阻力。

6.指浅屈肌肌力测定嘱患者屈曲食指至小指中任一手指的近端指间关节,其余手指由检查者固定于伸直位,医者对屈指动作给以阻力。

7.拇长屈肌肌力测定医者固定拇指近端指节,嘱患者屈拇指末节,并给以阻力。

8.指深屈肌肌力测定患者手指伸直位,医者固定手指中节,嘱其屈手指末节,并给以阻力。

9.拇短展肌肌力测定嘱患者拇指作外展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并触摸拇短展肌的收缩。

10.指对掌肌肌力测定嘱患者拇指向小指作对指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11.拇短屈肌肌力测定嘱患者屈曲近节拇指,医者在拇指近节掌面给以阻力。

12.尺侧腕屈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腕关节呈内收位,在此位置上,作屈腕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13.拇收肌肌力测定嘱患者作拇指内收动作,医者给以阻力。

14.小指展肌肌力测定嘱患者手指伸直,小指作外展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15.小指短屈肌肌力测定嘱患者拇、食、中、无名指伸直,然后小指的掌指关节屈曲,医者给以阻力。

16.小指对掌肌肌力测定嘱患者小指置伸直位,然后小指向拇指方向对合,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17.蚓状肌、骨间肌肌力测定嘱患者食、中、无名、小指在近端和远端指间关节伸直位时,屈曲掌指关节,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18.骨间背侧肌肌力测定以患者中指为中心,嘱其将食指、无名指、小指分开,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19.骨间掌侧肌肌力测定以患者中指为中心,先将食指、无名指和小指伸直并分开,再嘱患者将食指、无名指、小指向中指靠拢,医者给以阻力。

20.肱桡肌肌力测定患者前臂置于中立位与旋后位之间,嘱其前臂旋前并屈肘,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21.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腕关节于外展位,并作伸腕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22.旋后肌肌力测定患者前臂置于旋前位,嘱其作旋后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23.指总伸肌肌力测定嘱患者掌指关节伸直位,中、末节手指屈曲位,然后作伸直手指的动作,医者给以阻力。

24.尺侧腕伸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腕关节呈内收位,并作腕背伸动作,医者对此加以阻力。

25.拇长展肌肌力测定嘱患者外展并稍伸直拇指,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26.拇短伸肌肌力测定嘱患者伸直拇指近端指节,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27.拇长伸肌肌力测定嘱患者拇指末节伸直,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五脊柱及腹部肌力检查l.骶棘肌肌力测定患者俯卧位,躯干向后背伸,医者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2.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肌力测定患者仰卧位,嘱其向对侧旋转躯干,在此基础上作仰卧起坐动作,医者触摸该侧腹肌。

3.腹直肌肌力测定患者仰卧,作起坐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并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肌力检查操1.倾头转脸:步骤:头倾向左侧,脸转向右侧8次;向对侧8次。

收缩肌肉:胸锁乳突肌。

支配神经:副神经、C2-3及部分C4脊神经。

2.上耸双肩:步骤:双肩上耸8次。

收缩肌肉:肩胛提肌、斜方肌上部肌群。

支配神经;1)肩胛提肌:肩胛背神经,来自C3-5脊神经前支。

2)斜方肌:副神经、C3-4脊神经。

3.上肢后伸:步骤:双臂在上举位、平展位、下展位各后伸8次。

收缩肌肉:斜方肌。

支配神经:同上。

4.外展端臂:步骤:双上臂在前位、中位、后位各外展8次。

收缩肌肉:三角肌。

支配神经:腋神经,来自臂丛后束,上干和C5-6神经根发出的纤维组成。

5.叉腰后旋:步骤:双手叉腰,肩部后旋8次。

收缩肌肉:菱形肌。

支配肌肉:肩胛背神经,来自C5神经根发出纤维支配。

6.低位展臂;步骤:双上臂在30度以内外展8次。

收缩肌肉:冈上肌支配神经:肩胛上神经,来自臂丛上干和C5-6神经根发出纤维。

步骤:双上臂屈曲90度,并紧贴胸部,外旋前臂8次。

收缩肌肉:冈下肌。

支配神经:肩胛上神经,来自臂丛上干和C5-6神经根发出纤维。

8.背手后伸:步骤:双手腕背叉腰,后伸上肢8次。

收缩肌肉:小圆肌。

支配神经:腋神经,来自臂丛后束,上干和C5-6神经根发出纤维。

9.背手前收:步骤:双手腕背叉腰,前收上肢8次。

收缩肌肉:大圆肌。

支配神经:肩胛下神经, 来自臂丛后束,上干和C5-6神经根发出纤维。

10.举臂下压:步骤:双臂侧平举,然后内收上臂向下压8次。

收缩肌肉:背阔肌。

支配神经:胸背神经,来之臂丛后束,上、中、下干和C6-8神经根发出纤维。

11.双掌平推:步骤:双上肢平抬前推8次。

收缩肌肉:前锯肌。

支配神经:胸长神经,来自C5-7神经根发出的纤维。

12.展臂内收:步骤:双臂外展于水平位及下垂75度位向前内收8次。

收缩肌肉:胸大肌。

支配神经:胸神经1)胸大肌锁骨部分:臂丛侧束,上干和C5-6神经根发出纤维。

2)胸大肌胸骨部分:臂丛侧束、内束,中下干和C7-8、T1神经根发出纤维。

13.旋前屈臂:步骤:双前臂旋前位,各屈曲8次。

收缩肌肉:肱二头肌。

支配神经:肌皮神经,来自臂丛侧束,上干和C5-6神经根发出纤维。

14.正位屈臂:步骤:前臂与中立位各屈曲8次。

收缩肌肉:肱桡肌、肱肌。

支配神经:1)肱桡肌:桡神经,来自臂丛后束,上干、C5-6神经根发出纤维。

2)肱肌:肌皮神经,来自臂丛侧束,上干、C5-6神经根发出纤维。

15.伸展双肘:步骤:双臂屈曲位,伸展肘关节8次。

收缩肌肉;肱三头肌。

支配神经:桡神经,来自臂丛后束,上干、中干、下干和C6-8神经根发出纤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