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测定方法
临床常用肌力评定方法

临床常用肌力评定方法
肌力评定是临床上评估患者肌肉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评定肌力,可
以更加准确地制定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临床常用的肌力
评定方法。
1.手握力检测
手握力检测是一种简单可行的肌力评定方法,适用于评估手部以及上
肢肌力。
常用的手握力计包括JAMAR手握力计、对称性手握力计等。
患者需将手握住力计,进行最大持握,持握时间一般为3-5秒钟,记
录最大值。
2.肌力分级评定
肌力分级评定是一种临床常用的肌力评定方法,可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肌肉,采用的是肌力等级,通常分为6级,以0-5级表示。
其中,0
级表示完全无肌肉收缩的状态,5级表示正常肌肉力量。
将患者肌肉最大收缩力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可以快速评估患者肌肉功能的缺陷性
质及程度。
3.手臂抬举测试
手臂抬举测试是一种评估肩部肌力的方法,适用于评估肩部与上肢肌
肉的力量情况。
测试方法是让患者坐在椅子上,向前弯腰,让手臂自
然垂下,抬起手臂并尽可能地将手臂伸直以至垂直,保持2-3秒钟,
再慢慢放下来。
记录最多可重复5次的抬举次数。
4.肌氨酸激酶测定法
肌氨酸激酶测定法可反映肌肉组织中的肌肉损伤程度,适用于评定运
动员、肌肉损伤患者等肌肉功能。
测试方法是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
对肌氨酸激酶含量进行测定,用于评估肌肉损伤程度。
总的来说,肌力评定方法较多,其中常用的是手握力检测、肌力分级
评定、手臂抬举测试和肌氨酸激酶测定法。
通过这些肌力评定方法,
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肌肉情况,制定更科学的康复和治疗方案。
肌力评定

(三)注意事项
肌力﹥ 4 级时,所作抗阻须连续施加,且 同一强度
阻力应施加于被测关节的远端
痉挛性瘫痪患者不宜作徒手肌力检查
骨折未愈合,严重骨质疏松,关节及周围 软组织损伤,关节活动度极度受限,严重 的关节积液和滑膜炎等症状禁忌
2、简单器械的肌力测试
一、等长肌力测试
(1)握力指数=握力/体重×100,正 常大于50 (2)捏力(正常值一般为握力的30% )
评级:
髋关节屈曲 4/5级
髋关节屈曲(3级)
髋关节屈曲(2级)
髋关节屈曲(0~1级)
缝匠肌
髋关节伸展-臀大肌、半腱肌、半膜肌、
股二头肌(长头)
运动范围:0°~ 15° 检查方法:
体位:俯卧位、侧卧位。
手法:俯卧位,固定骨盆。令被检者尽力伸展髋 关节检查者在膝关节上施以阻力。(单独检查臀 大肌肌力时应保持膝关节屈曲位)
(一)判定肌力分级
YES YES NO NO NO NO YES 抗部分阻力 抗最大阻力
0级
(二)补充分级法
Lovett分级法 0级 1级 肌力补充分级法 0级 (无) 1级 (轻微) 1 +级 (较强) 2 -级 (ROM>50%) 2 +级 (ROM<50%) 3 -级 (ROM>50%) 3 +级 (ROM<50%) 4-级 (ROM>50%) 4+级 (ROM<50%) 5 -级 (ROM>50%) 5 +级 (ROM100%)
(一)肌力分级
★★★徒手肌力检查分级法
级别
0 1
标
准
相当于正常肌力的%
肌力评级的标准与测量方法

肌力评级标准与测量方法肌力是肌肉主动运动的力量,是人体运动系统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肌力的评级标准是评估肌肉功能的重要指标,其评级标准分为0-5级,其中0级表示肌肉完全瘫痪,5级表示肌肉正常。
1. 肌力评级标准肌力评级标准分为0-5级,其中0级表示肌肉完全瘫痪,5级表示肌肉正常。
在0-5级中,1级表示肌肉轻微收缩,但仍极度虚弱,不能移动身体任何一部分;2级表示肌肉收缩明显,但仍极度虚弱,不能产生动作;3级表示肌肉有一定收缩力,但仍极度虚弱,不能产生自主运动;4级表示肌肉有一定收缩力,但较弱,不能对抗重力,不能站立或行走;5级表示肌肉正常,具有正常肌力。
2. 肌力测量方法肌力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等速测力计测量和临床检查。
等速测力计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肌肉力量的仪器,它可以测量肌肉在主动运动时的力量和功率。
临床检查是通过医生对肌肉的主动运动进行观察和评估来测定肌肉力量。
等速测力计测量方法:患者坐在椅子上,双臂自然下垂,放松。
医生站在患者面前,用一手扶住患者的肩膀,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使其握紧一个测力计。
医生启动测力计后,让患者进行主动运动。
测力计会记录下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的力量和功率。
临床检查方法:医生站在患者面前,让患者进行主动运动。
医生观察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的力量和功率。
医生根据患者的力量和功率来评定患者的肌力等级。
总之,肌力评级标准是评估肌肉功能的重要指标,而肌力测量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等速测力计测量和临床检查。
等速测力计测量可以准确测定患者在主动运动时的力量和功率,而临床检查可以观察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的力量和功率。
在临床实践中,这两种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评估肌肉力量的工具。
肌力评定标准

肌力评定标准肌力评定是评估一个人肌肉力量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和健身教练了解一个人的身体状态,从而为其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或治疗方案。
肌力评定标准是评定肌力的参考标准,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肌力评定方法和标准。
1. 手握力测定。
手握力测定是评定上肢肌力的常用方法。
测定者应坐姿或站姿,手臂自然下垂,紧握测力仪,然后用最大力量握紧5秒钟,记录下最大握力值。
成年男性的正常手握力应在40-50kg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手握力应在20-30kg之间。
2. 屈膝力测定。
屈膝力测定是评定下肢肌力的常用方法。
被测者坐姿或仰卧位,双腿伸直,然后屈膝,直到大腿与小腿成90度角,再用最大力量抬起小腿,维持2秒钟,记录下最大抬腿力量值。
成年男性的正常屈膝力应在150-200kg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屈膝力应在100-150kg之间。
3. 推肩力测定。
推肩力测定是评定上肢肌力的常用方法。
被测者坐姿或站姿,双臂自然下垂,然后用最大力量向前推肩,维持2秒钟,记录下最大推肩力量值。
成年男性的正常推肩力应在60-80kg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推肩力应在40-60kg之间。
4. 蹲起力测定。
蹲起力测定是评定下肢肌力的常用方法。
被测者站立,然后屈膝蹲下,直到大腿与小腿成90度角,再用最大力量站起,维持2秒钟,记录下最大站起力量值。
成年男性的正常蹲起力应在200-250kg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蹲起力应在150-200kg之间。
5. 侧平举力测定。
侧平举力测定是评定上肢肌力的常用方法。
被测者坐姿或站姿,双臂自然下垂,然后用最大力量向侧面举起手臂,维持2秒钟,记录下最大侧平举力量值。
成年男性的正常侧平举力应在20-30kg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侧平举力应在10-20kg之间。
以上是常见的肌力评定方法和标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在进行肌力评定时,需要注意保持姿势正确、动作标准,以及确保测定仪器的准确性。
通过科学的肌力评定,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提高身体素质,预防运动损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肌力测定标准

肌力测定标准肌力测定是评估个体肌肉力量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和运动员了解肌肉功能的状况,指导康复训练和运动训练的制定。
在进行肌力测定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下面将介绍肌力测定的标准及相关内容。
首先,进行肌力测定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和设备。
常见的肌力测定方法包括手持式动态测力计、等速肌力测试仪、坐姿肌力测试仪等。
在选择测定方法时,需要根据被测者的具体情况和测定要求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进行肌力测定时需要注意被测者的姿势和动作。
被测者在进行肌力测定时应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姿势的正确,避免因为姿势不正确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被测者在进行肌力测定时需要按照规定的动作要求进行,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另外,进行肌力测定时需要控制测定环境和条件。
测定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可能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肌力测定时需要尽量保持测定环境和条件的一致性,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最后,进行肌力测定时需要对测定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应用。
测定结果的解释和应用需要结合被测者的具体情况和测定的目的进行,以确保测定结果能够为临床诊断和康复训练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总之,肌力测定是评估肌肉功能的重要方法,正确的肌力测定标准和程序对于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至关重要。
在进行肌力测定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和设备,注意被测者的姿势和动作,控制测定环境和条件,对测定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应用,以确保测定结果能够为临床诊断和康复训练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肌力测定的标准及相关内容,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肌力测定

腕关节伸展(3级)
腕关节伸展(2级)
腕关节伸展(0~1级)
腕伸肌
腕关节屈曲(4~5级)
腕关节屈曲(3级)
腕关节屈曲(2级)
腕关节屈曲(0~1级)
腕屈肌
踝关节背屈(3级)
踝关节背屈(0~1级)
踝关节外翻(4~5级)
踝关节外翻(3级)
踝关节外翻(2级)
踝关节外翻(0~1级)
踝关节内翻(4~5级)
踝关节内翻(3级)
踝关节内翻(2级)
踝关节内翻(0~1级)
拇指屈曲(4~5级)
足趾屈曲(4~5级)
拇指伸展(4~5级)
足趾伸展(4~5级)
髋关节内收(4~5级)
髋关节内收(3级)
髋关节内收(2级)
髋关节内收(0~1级)
内收肌
髋关节外展(4~5级)
髋关节外展(3级)
髋关节外展(2级)
髋关节外展(0~1级)
阔筋膜张肌
髋关节外旋(4~5级)
髋关节外旋(3级)
髋关节外旋(2级)
髋关节外旋(0~1级)
髋关节内旋(4~5级)
2级
肌肉收缩能使肢体在去除重力条件下做 关节全范围活动。代表符号(poor,P), 评定结果为差,肌力为正常肌力的25%。
3级
肌肉收缩能使肢体在抵抗重力条件做关节 全范围活动,但不能抵抗外加阻力。代表 符号(fair,F),评定结果为:尚可,肌 力为正常肌力的50%。
4级
肌肉收缩能使肢体抵抗重力和部分外加阻 力。代表符号(good,G),评定结果为 肌力为:良好,肌力为正常肌力的75%。
一.徒手肌力检查法
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 MMT) 是一种不借助任何器材,仅靠检查者徒手 对受试者进行肌力测定的方法。这种方法 简便、易行,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肌力测定标准

肌力测定标准肌力测定是评估人体肌肉力量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个体的肌肉功能状态,为制定科学的锻炼方案和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在进行肌力测定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进行肌力测定之前,需要对被测者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了解被测者的身体状况、体能水平、运动习惯等信息,以便选择适合的测定方法和工具。
同时,被测者也需要了解测定的目的和过程,配合测定人员完成相关准备工作。
在选择肌力测定方法时,需要根据被测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常见的肌力测定方法包括手握力测定、屈曲力测定、伸展力测定等,针对不同的肌肉群和关节进行测定。
在进行测定时,需要确保被测者处于最佳的状态,避免因为姿势不正确或者其他因素导致测定结果的偏差。
在进行肌力测定时,测定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操作,避免主观因素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同时,测定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被测者的表现和反馈,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
在测定完成后,需要对测定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读,为被测者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指导。
为了确保肌力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测定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
同时,被测者也需要配合和配合,积极参与测定过程,做到诚实、认真,以确保测定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总之,肌力测定是评估人体肌肉力量的重要方法,它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帮助我们了解个体的肌肉功能状态,制定科学的锻炼方案和康复计划。
在进行肌力测定时,需要严格遵循标准和程序,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为个体的健康和康复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帮助。
mmt评测方法

徒手肌力检查(MMT)是一种不借助任何器材,仅靠检查者徒手对受试者进行肌力测定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MMT的评测方法:
1. 评定者在借助重力或徒手施加阻力的前提下,评定受试者所测肌肉产生最大自主收缩能力的一种肌力评定方法。
2. 可对全身主要肌肉或肌群进行评定,并对完全瘫痪至正常的肌肉或肌群进行评定。
3. 适用于肌肉本身、运动终板和下运动神经元疾患(周围神经损伤)所引起的肌力变化(尤其肌力下降)的程度及范围。
4. 若上运动神经元疾病(如脑瘫、继发脑血管意外的偏瘫等)引起的肌力变化,性质则不同,此时虽存在肌力低下,但由于反射活动的变化和整体肌肉协同运动的变化,因此这种情况不宜采用MMT,除非完全迟缓期或者肌肉功能已恢复到自主随意收缩。
5. 评定标准包括Lovett分级法、MRC分级法等。
6.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疼痛、避免疲劳、一定要进行健患对比等。
总之,MMT是一种简便易行、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方法,可以对全身主要肌肉或肌群进行评定,尤其适用于肌肉本身、运动终板和下运动神经元疾患所引起的肌力变化。
但需要注意上运动神经元疾病引起的肌力变化不宜采用MM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手法肌力评定
在特定体位下让患者作标准动作,通过触摸肌腹、观察肌肉对抗肢体自身重力及由检查者用手法施加的阻力,观察患者完成动作的能力,从而评定患者的肌力。
(1)程序:
①正确摆放患者的体位及被检测部位的位置。
②充分暴露患者的受测试部位,近端肢体固定。
③检查测试部位的轮廓,比较两侧肢体同名肌的对称性,必要时测量两侧肢体的周径大小。
④上肢、下肢及躯干肌群的手法肌力检查方法见表1、表2、表3。
(2)基本原则:
①依据评定者施加阻力大小并与健侧对照进行判断。
②依据肌肉或肌群能否作对抗重力(垂直运动)运动进行判断。
③依据肌肉能否作全范围的运动进行判断。
④如肌肉收缩不能引起关节活动时,依靠目测或触诊肌肉有无收缩进行判断。
(3)评定标准:如能完成运动并能克服充分的阻力与健侧相近,为5级肌力;能克服中等阻力为4级肌力;能对抗并仅能抵抗肢体自身重量完成动作,为3级肌力;如不能克服肢体自身重量完成运动,但能在水平面上、无负荷下完成运动,为2级肌力;如无明显运动可见,但能触到肌肉收缩,为1级肌力;如无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则为0级肌力。
在手法肌力评定中,可根据检查情况使用“-”或“+”号。
常用手法肌力检查的评定标准见表4。
(4)注意事项:
①检查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消除患者的紧张,取得最大合作。
②为了准确把握施加阻力的大小,应首先检查健侧同名肌。
③保持正确的检测位置,以确保正确判断肌力的级别。
防止替代动作出现错误的肌力评定。
④施加阻力时,要注意阻力的方向应尽可能与肌肉或肌群牵拉力的方向相反;施加阻力的点,应在肌肉附着处的远端部位上。
⑤在消除重力影响方面,可采用让肌肉或肌群在水平而光滑的表面上活动;或用悬吊带将测试部位吊起悬空,随肌肉活动而同步地作水平运动。
⑥检查中如有疼痛、肿胀或痉挛,应在结果记录中注明。
⑦尽可能在同一体位完成所需检查的肌力情况,以减少患者因不断变换体位带来的不便。
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所致的痉挛性瘫痪不宜进行手法肌力检查。
7.2 2.器械肌力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