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及适用

合集下载

千分尺与游标卡尺的介绍及使用方法

千分尺与游标卡尺的介绍及使用方法

千分尺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micrometer)、螺旋测微仪、分厘卡,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用它测长度可以准确到0.01mm,测量范围为几个厘米。

它的一部分加工成螺距为0.5mm的螺纹,当它在固定套管B的螺套中转动时,将前进或后退,活动套管C 和螺杆连成一体,其周边等分成50个分格。

螺杆转动的整圈数由固定套管上间隔0.5mm 的刻线去测量,不足一圈的部分由活动套管周边的刻线去测量,最终测量结果需要估读一位小数。

螺旋测微器分为机械式千分尺和电子千分尺两类。

①机械式千分尺。

如标准外径千分尺.简称千分尺,是利用精密螺纹副原理测长的手携式通用长度测量工具。

1848年,法国的J.L.帕尔默取得外径千分尺的专利。

1869年,美国的J.R.布朗和L.夏普等将外径千分尺制成商品,用于测量金属线外径和板材厚度。

千分尺的品种很多。

改变千分尺测量面形状和尺架等就可以制成不同用途的千分尺,如用于测量内径、螺纹中径、齿轮公法线或深度等的千分尺。

②电子千分尺如数显外径千分尺。

也叫数显千分尺,测量系统中应用了光栅测长技术和集成电路等。

电子千分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的,用于外径测量。

一种电子千分尺(螺旋测微器)分类介绍1. 游标读数外径千分尺用于普通的外径测量2. 小头外径千分尺适用于测量钟表精密零件3. 尖头外径千分尺它的结构特点是两测量面为45°椎体形的尖头。

它适用于测量小沟槽,如钻头、直立铣刀、偶数槽丝锥的沟槽直径及钟表齿轮齿根圆直径尺寸等。

4. 壁厚千分尺特点是有球形测量面和平侧量面及特殊形状的尺架,适用于测量管材壁厚的外径千分尺。

5. 板厚千分尺板厚千分尺是指具有球形侧量面合平侧两面及特殊形状的尺架,适用于测量板材厚度的外径千分尺。

6. 带测微表头千分尺它的结构特点是,由测微头代替普通外径千分尺的固定测砧。

用它对同一尺寸的工件进行分选检查很方便,而且示值比较稳定。

测量范围有0-25mm、25-50mm、50-75mm和75-100mm四种。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粤教版):电学实验基础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粤教版):电学实验基础

专题强化十五电学实验基础目标要求 1.会分析电学实验的误差,会通过改进电路减少系统误差.2.掌握常用仪器的读数方法.3.会根据电路原理图连接实验器材.题型一常用仪器的读数一、螺旋测微器1.构造:如图所示,B为固定刻度,E为可动刻度.2.原理:固定刻度B的螺距为0.5 mm,即旋钮D每旋转一周,测微螺杆F前进或后退0.5 mm,而可动刻度E上有50个等分刻度,每转动一小格,F前进或后退0.01 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3.读数: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如图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2.0 mm,半毫米刻度线未露出,可动刻度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2.0 mm+15.0×0.01 mm=2.150 mm.二、游标卡尺1.构造: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卡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如图所示)2.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3.原理:利用主尺的单位刻度与游标尺的单位刻度之间固定的微量差值制成.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 mm.常见的游标卡尺有10分度、20分度和50分度三种,其规格见下表:刻度格数(分度)刻度总长度 每小格与1 mm 的差值精确度(可精确到)10 9 mm 0.1 mm 0.1 mm 20 19 mm 0.05 mm 0.05 mm 5049 mm0.02 mm0.02 mm4.读数:从主尺上读出整毫米数x ,然后再从游标尺上找出第k 条刻度线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即记录结果表示为(x +k ×精确度) mm. 三、常用电表的读数对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问题,首先要弄清电表量程,即指针指到最大刻度时电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压或电流,然后根据表盘总的刻度数确定精确度,按照指针的实际位置进行读数即可.(1)0~3 V 的电压表和0~3 A 的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相同,此量程下的精确度分别是0.1 V 和0.1 A ,看清楚指针的实际位置,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2)对于0~15 V 量程的电压表,精确度是0.5 V ,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这时要求“15格估读”,即读到0.1 V.(3)对于0~0.6 A 量程的电流表,精确度是0.02 A ,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这时要求“半格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的一半0.01 A.1.为了读数更精确,游标卡尺也需要估读,如图读作11.40 mm.( × )2.游标卡尺主尺上的数字对应的单位为cm.( √ ) 3.如图,游标卡尺读数为5.20 mm.( × )4.如上图,游标卡尺读数为50.20 mm ,可简化写为50.2 mm.( × )考向1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例1 (1)如图所示的三把游标卡尺,它们的游标尺从上至下分别为9 mm 长10等分、19 mm 长20等分、49 mm 长50等分,它们的读数依次为________ mm ,________ mm ,________ mm.(2)读出下面各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甲________ mm,乙________ mm,丙________ mm.答案(1)17.723.85 3.18(2)4.039 1.100 3.515解析(1)题图最上面游标卡尺:主尺读数为17 mm,游标尺读数为7×0.1 mm=0.7 mm,最后结果是17 mm+0.7 mm=17.7 mm.题图中间游标卡尺:主尺读数为23 mm,游标尺读数为17×0.05 mm=0.85 mm,最后结果是23 mm+0.85 mm=23.85 mm.题图最下面游标卡尺:主尺读数为3 mm,游标尺读数为9×0.02 mm=0.18 mm,最后结果是3 mm+0.18 mm=3.18 mm.(2)甲:(4+3.9×0.01) mm=4.039 mm;乙:(1+10.0×0.01) mm=1.100 mm;丙:(3+0.5+1.5×0.01) mm=3.515 mm.考向2电压表、电流表和电阻箱的读数例2(1)如图甲所示的电表使用0.6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A,图中表针示数为________ A;当使用3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中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 A,图中表针示数为________ A.(2)如图乙所示的电表使用较小量程时,每小格表示________ V,图中表针的示数为________ V;若使用的是较大量程,则这时表盘刻度每小格表示________ V,图中表针示数为______ V.(3)旋钮式电阻箱如图丙所示,电流从接线柱A流入,从B流出,则接入电路的电阻为________Ω.现欲将接入电路的电阻改为2 087 Ω,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两个这样的电阻箱,则可得到的电阻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1)0.020.440.1 2.20(2)0.1 1.700.58.5(3)1 987将“×1 k”挡旋钮调到2,再将“×100”挡旋钮调到0 0~19 998 Ω解析(1)电流表使用0.6 A量程时,刻度盘上的每一小格为0.02 A,表针示数为0.44 A;当使用3 A量程时,每一小格为0.1 A,表针示数为2.20 A.(2)电压表使用3 V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1 V,表针示数为1.70 V;使用15 V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5 V,表针示数为8.5 V.(3)电阻为1 987 Ω.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先将“×1 k”挡旋钮调到2,再将“×100”挡旋钮调到0.每个电阻箱的最大阻值是9 999 Ω,用这样的两个电阻箱串联可得到的最大电阻是2×9 999 Ω=19 998 Ω,故用两个这样的电阻箱,可得到的电阻范围为0~19 998 Ω.测电压或电流时,电表精确度为1,0.1,0.01的估读到下一位;精确度为2,0.2,0.02,5,0.5,0.05,末位为2和5的,读数时只读到与最小刻度位数相同即可.题型二测量电路与控制电路的选择1.电流表的内、外接法内接法外接法电路图误差原因电流表分压U测=U x+U A电压表分流I测=I x+I V电阻测量值R测=U测I测=R x+R A>R x测量值大于真实值R测=U测I测=R x R VR x+R V<R x 测量值小于真实值适用于测量大阻值电阻小阻值电阻两种电路选择标准当R A≪R x或R x>R A R V时,选用电流表内接法当R V≫R x或R x<R A R V时,选用电流表外接法2.滑动变阻器两种连接方式的对比限流接法分压接法对比说明电路图串、并联关系不同负载R上电压调节范围(不计电源内阻)RER+R0≤U≤E 0≤U≤E 分压电路调节范围大闭合S前触头位置b端a端都是为了保护电路元件3.滑动变阻器两种接法的选择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用电器的阻值差不多且不要求电压从零开始变化,通常情况下,由于限流式结构简单、耗能少,优先使用限流式.滑动变阻器必须接成分压电路的几种情况:①要求电压表能从零开始读数,要求电压(电流)测量范围尽可能大;②当待测电阻R x≫R(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时(限流式接法滑动变阻器几乎不起作用);③若采用限流式接法,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仍超过电路中电表、电阻允许的最大电流.例3(2020·全国卷Ⅰ·22)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一阻值为几十欧姆的电阻R x,所用电压表的内阻为1 kΩ,电流表内阻为0.5 Ω.该同学采用两种测量方案,一种是将电压表跨接在图(a)所示电路的O、P两点之间,另一种是跨接在O、Q两点之间.测量得到如图(b)所示的两条U -I图线,其中U与I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回答下列问题:(1)图(b)中标记为Ⅱ的图线是采用电压表跨接在________(填“O 、P ”或“O 、Q ”)两点的方案测量得到的.(2)根据所用实验器材和图(b)可判断,由图线________(填“Ⅰ”或“Ⅱ”)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结果为________ Ω(保留1位小数).(3)考虑到实验中电表内阻的影响,需对(2)中得到的结果进行修正,修正后待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 Ω(保留1位小数). 答案 (1)O 、P (2)Ⅰ 50.5 (3)50.0解析 (1)若通过R x 的电流相等,由题图(b)知图线Ⅰ对应的电压值较大,由R =UI 可知图线Ⅰ所测电阻较大,图线Ⅱ所测电阻较小,则图线Ⅱ是采用电压表跨接在O 、P 两点的方案测量得到的.(2)由题图(b)可得图线Ⅰ测得电阻阻值R Ⅰ=3.00-1.00(59.6-20.0)×10-3Ω≈50.5 Ω,图线Ⅱ测得电阻阻值 R Ⅱ= 3.00-0.95(64.0-20.0)×10-3 Ω≈46.6 Ω,待测电阻阻值约为50 Ω,R V R x =1 000 Ω50 Ω=20,R xR A =50 Ω0.5 Ω=100,因R V R x <R xR A ,电流表采用内接法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电压表跨接在O 、Q 两点,故图线Ⅰ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测量结果为50.5 Ω.(3)电压表跨接在O 、Q 之间,测得的阻值为电阻与电流表内阻之和,则R =R Ⅰ-R A =(50.5-0.5) Ω=50.0 Ω.实验误差分析1.系统误差(1)伏安法测电阻系统误差来源:电压表的分流或电流表的分压.(2)减小系统误差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电阻阻值大约值,选用合适的实验器材,采用误差小的实验方案(如电流表的内、外接法).(3)消除系统误差题目给定的条件充分(电表内阻已知),合理设计电路可消除系统误差.2.偶然误差(1)电压表、电流表、多用电表、毫米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读数误差.(2)描点、计算等对数据处理造成的误差.(3)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或图像法可以减小偶然误差.例4物理兴趣小组利用“伏安法”测量一个阻值较小的定值电阻R x的阻值,可用器材有:电压表(量程为15 V,内阻约为5 000 Ω),电流表(量程为0.6 A,内阻为5 Ω),电源E(电动势为12 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 Ω,定值电阻R0阻值为15 Ω,开关S,导线若干.(R0、R x、R、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开关等仪器均无断路和短路,导线无断路)(1)将图甲所示的器材符号连线,画出实验电路的原理图.要求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从零开始变化.(2)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逐渐移动滑片,发现电流表始终没有示数,电压表示数逐渐增大最终接近电源电压.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3)该电路中R0的作用是________.(4)测出多组数据,作出I-U图像,如图乙所示.则R x阻值为________ Ω.答案(1)见解析图(2)R0与R x之间接线处断路(R x与电流表之间接线处断路等其他答案均可给分,说仪器断路或者短路均不给分)(3)①保护电路②增大电压表读数范围,降低读数误差(能描绘出保护电路意思和方便读数即可给分)(4)4解析 (1)因待测电阻R x 的电阻和电流表的内阻都较小,为保护电路,应将定值电阻R 0与它们串联,又要求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从零开始变化,故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由于电流表的内阻已知,故电流表采用内接法,故实验电路的原理图如图所示.(2)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R 0与R x 之间接线处断路.(3)由(1)分析可知该电路中R 0的作用是:①保护电路;②增大电压表读数范围,降低读数误差. (4)根据I -U 图像可知斜率为k =I U =0.512 Ω-1=1R x +R 0+R A,代入数据解得R x = 4 Ω.题型三 实验器材的选取与实物图的连接1.实验器材选择的技巧(1)电压表、电流表:不超过量程,且要超过满偏刻度的13.有时也可以从测量数据来确定选择的电表.(2)滑动变阻器:分压选阻值小的且不超过其额定电流的滑动变阻器,限流选最大阻值为待测电阻2~3倍的滑动变阻器.电流半偏法测电阻,滑动变阻器选阻值大的.(3)定值电阻:若用于电表改装,阻值与改装后的量程匹配,若用于保护电路,应使电流表、电压表读数在满偏刻度的13以上且不超过电流表、电压表量程.2.实物图连接的注意事项(1)画线连接各元件,一般先从电源正极开始,按照电路原理图依次到开关,再到滑动变阻器,按顺序以单线连接方式将主电路中串联的元件依次串联起来,再将要并联的元件并联到电路中去.(2)连线时要将导线接在接线柱上,两条导线不能交叉.(3)要注意电表的量程和正、负接线柱,要使电流从电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4)滑动变阻器的接法:限流法,导线分别连接到上、下接线柱上(两个接线柱);分压法,导线分别连接到上边一个接线柱和下边两个接线柱上(一上两下共三个接线柱).例5 某实验小组要测量一个用电器L 的额定功率(额定电压为10 V 、额定功率在12~15 W 之间),测量电路的部分导线已经接好(如图所示).实验室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直流电源:E1(电动势为3 V,内阻很小)E2(电动势为15 V,内阻很小)直流电流表:A1(量程0~0.6 A,内阻约为0.5 Ω)A2(量程0~3 A,内阻约为0.1 Ω)直流电压表:V(量程为3 V、内阻为3 kΩ)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20 Ω)R2(阻值范围0~200 Ω)定值电阻:R3=3 kΩ、R4=9 kΩ、R5=25 k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为使测量尽可能准确、方便,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源应该选择________(填“E1”或“E2”);(2)电流表应该选择________(填“A1”或“A2”);(3)滑动变阻器应该选择________(填“R1”或“R2”);(4)由于电压表的量程不够,要利用一个定值电阻进行改装.请选择合适的定值电阻,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好测量电路的剩余部分.答案(1)E2(2)A2(3)R1(4)见解析图解析(1)由于额定电压为10 V,所以直流电源选择电动势为15 V的E2.(2)其额定电流为1.2~1.5 A,所以直流电流表选择A2.(3)根据已有的电路结合让实验结果更为精确的要求,采用限流电路,所以利用滑动变阻器R1作为限流电阻.(4)若要将电压表改装为量程更大的电压表,需要与其串联一个定值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特点知,若串联R3,则量程为6 V,若串联R4,则量程为12 V,若串联R5,则量程为28 V,因此串联R4比较合适,如图所示.例6 现要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来测量某一电压表V 的内阻.给定的器材有:待测电压表V(量程2 V ,内阻约为4 kΩ);电流表A(量程1.2 mA ,内阻约500 Ω);直流电源E (电动势约2.4 V ,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 0(最大阻值20 Ω);定值电阻R (3个:阻值分别为2 kΩ、20 kΩ、200 kΩ);开关S 及导线若干.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1)定值电阻R 应该选用的阻值为________ kΩ;(2)根据图甲的测量电路原理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乙所给的实物图上连线; (3)根据图甲的测量电路原理图,开关S 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应滑动到最________端(选填“左”或“右”);(4)电路接通后,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滑动到某一位置,若此时电压表读数为U ,电流表读数为I ,则电压表内阻R V =________. 答案 (1)2 (2)见解析图 (3)左 (4)RU RI -U解析 (1)假设电压表示数为1 V ,由题意可得 1 V 4 kΩ+1 VR>0.6 mA ,解得R <2.86 kΩ 故电阻R 应该选用的阻值为2 kΩ. (2)实物图如图所示(3)为避免电流表、电压表在开关S 闭合时示数超出量程,闭合开关S 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应滑动到最左端.(4)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可得,电压表内阻为 R V =U I -U R=RU RI -U .课时精练1.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圆柱体的直径时,示数如图甲所示,此示数为________ mm ;用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的厚度时,示数如图乙所示,此示数为________ cm.另一位学生用游标尺上标有50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一工件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如图丙所示,则该工件的长度L =________ cm.答案 8.021(8.020~8.022均可) 2.060 5.236解析 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8 mm ,可动刻度读数为2.1×0.01 mm =0.021 mm ,所以最终读数为8 mm +0.021 mm =8.021 mm ,由于需要估读,因此在范围8.020~8.022 mm 内均正确.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20 mm ,游标尺上第12个刻度与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故游标尺读数为12×0.05 mm =0.60 mm ,所以最终读数为20 mm +0.60 mm =20.60 mm =2.060 cm.工件的长度L =52 mm +0.02×18 mm =5.236 cm.2.如图,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 mm ;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 V ;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 A.答案0.695 2.600.52解析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5 mm+0.01 mm×19.5=0.695 mm;电压表的读数为2.60 V;电流表的读数为0.52 A.3.某同学用伏安法测定待测电阻R x的阻值(约为10 kΩ),除了R x、开关S、导线外,还有下列器材供选用:A.电压表(量程0~1 V,内阻约10 kΩ)B.电压表(量程0~10 V,内阻约100 kΩ)C.电流表(量程0~1 mA,内阻约30 Ω)D.电流表(量程0~0.6 A,内阻约0.05 Ω)E.电源(电动势1.5 V,额定电流0.5 A,内阻不计)F.电源(电动势12 V,额定电流2 A,内阻不计)G.滑动变阻器R0(阻值范围0~10 Ω,额定电流2 A)(1)为使测量尽量准确,电压表选用________,电流表选用________,电源选用________.(均填器材的字母代号)(2)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R x阻值的实验电路图.(3)该同学选择器材、连接电路和操作均正确,从实验原理上看,待测电阻测量值会________其真实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 C F(2)见解析图(3)大于电压表的读数大于待测电阻两端的实际电压(其他表述正确也可)解析(1)若电源选用E,则通过R x的最大电流为0.15 mA,此时两电流表均达不到半偏,故电源应选用F.电压表内阻应尽可能与被测电阻阻值相差大一些且量程接近电源电压,故电压表选用B.由此可知电路中的电流约为1 mA,故电流表选用C.(2)因为待测电阻阻值较大,所以电流表应采用内接法.因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很小,若采用限流式接法接入电路的滑动变阻器起不到多大的限流作用,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3)因为电流表采用内接法,电压表测出的电压为R x与电流表串联后两端电压,U测>U实,,所以R测>R实.而R=UI4.(2023·广东惠州市第一次调研)某同学通过实验测量一个阻值约为5 Ω的定值电阻.可供使用的器材如下:A.待测电阻R x≈5 ΩB.电流表A1,量程0.6 A,内阻约0.6 ΩC.电流表A2,量程3 A,内阻约0.12 ΩD.电压表V1,量程15 V,内阻约15 kΩE.电压表V2,量程3 V,内阻约3 kΩF.滑动变阻器R,总电阻10 ΩG.直流电源E,电动势3 V,内阻不计H.开关S,导线若干(1)用伏安法测量该定值电阻阻值时,应当选择电流表________(选填“A1”或“A2”),选择电压表________(选填“V1”或“V2”).(2)请根据所设计的测量电路图,将下列实物图连接完整(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3)某次测量的电表示数如图所示,其中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 V,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 A.(4)根据上述所测量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待测电阻R x=______ Ω(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1)A1V2(2)见解析图(3)1.730.32(4)5.41解析(1)由于电源的电动势为3 V,因此电压表选择量程为3 V,即选V2,待测电阻约为5 Ω,则电路中最大电流为0.6 A,因此电流表选择量程为0.6 A,即选A1.(2)由于R V R x >R xR A,因此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具体实物图如下(3)由题图可知,电压表示数为1.73 V ;电流表示数为0.32 A. (4)根据测量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待测电阻为R x =UI =5.41 Ω.5.某同学要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 A .电流表A 1:量程为0~3 mA ,内阻r 1约为15 Ω B .电流表A 2:量程为0~1.5 mA ,内阻r 2为25 Ω C .定值电阻R 1:R 1=9 975 Ω D .定值电阻R 2:R 2=1 975 Ω E .滑动变阻器R 3:最大阻值为10 ΩF .电源E ,电动势为3 V ,内阻很小但不可忽略G .开关S 及导线若干(1)该同学根据实验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测量电路,闭合开关S 之前,滑动变阻器R 3的滑片应置于________(填“最左端”或“最右端”).(2)实验中需要量程为0~3 V 的电压表,则电路图中的电流表①应选择________,定值电阻R 应选择________(均填器材前面的字母).(3)调节滑动变阻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合适的位置,若此时电流表A 1的示数为I 1,电流表A 2的示数为I 2,则待测电阻R x =________(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答案 (1)最左端 (2)B D (3)I 2(r 2+R 2)I 1-I 2解析 (1)为了实验安全,闭合开关S 之前,应使电路中电流从最小值开始调节,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故应将滑片置于最左端.(2)实验器材中没有电压表,要用电流表改装,只有内阻已知的电流表才能改装成电压表,所以电流表选择B.根据电压表改装原理可得R =U -I A2r 2I A2=3-1.5×10-3×251.5×10-3 Ω=1 975 Ω,故定值电阻应选择D.(3)由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 2(r 2+R 2)=(I 1-I 2)R x 解得R x =I 2(r 2+R 2)I 1-I 2.6.(2023·四川攀枝花市模拟)电阻R x 的阻值在3~5 kΩ间,现要测量其电阻,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器材:电压表V(量程3 V ,内阻约为30 kΩ) 电流表A 1(量程100 μA ,内阻约为100 Ω) 电流表A 2(量程1 mA ,内阻约为10 Ω) 滑动变阻器R (最大电阻500 Ω) 电源E (电动势4 V) 开关S 及导线若干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测量电路进行了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路中电流表应选用上述器材中的_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2)闭合开关S 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 应在________(选填“a ”或“b ”)端; (3)请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在图乙中将实物图连接补充完整;(4)实验中得到的I -U 图线如图丙中的实线d 所示,电阻R x 的测量值为________ kΩ; (5)由于本实验存在误差,你认为电阻R x 的真实I -U 图线应为图丙中图线________(选填“c ” 或“e ”);(6)某同学对图甲中虚线框内的电路进行修改,并从上述器材中选用适当的器材,设计出了测量电压表V 内阻的电路,请在方框内画出该同学修改部分的电路,并在图中标出所选用的器材.答案 (1)A 2 (2)a (3)见解析图 (4)4 (5)c (6)见解析图 解析 (1)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I =U R x =33 000A =1 mA ,故电流表选择A 2. (2)滑动变阻器为分压接法,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使并联部分的电压为零,故滑动触头P 应在a 端.(3)按实验电路图将实物图补充完整,如图所示.(4)根据I -U 图像求得电阻R x =U 1I 1=20.5×10-3Ω=4.0 kΩ.(5)本次实验是用电流表的内接法测电阻的,所以电压表测的是电流表和R x 两端的总电压,那么电压和电阻的测量值均偏大,故真实的图线应是c . (6)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而满偏电流 I m =U m R V =330×103A =10-4 A =100 μA 恰好在电流表A 1的量程之内,所以可以直接将两表串联接入虚线框内,如图所示.7.(2023·广东深圳市调研)某学习小组研究“不同的电阻测量方案对误差的影响”.现有器材为:电源、电流表(量程0.6 A)、电压表(量程3 V)、待测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开关、导线若干.实验步骤如下:(1)用图甲和图乙电路分别测量待测电阻的阻值,请在图丙中按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充完整;(2)将图丙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滑到________(填“e ”或“f ”)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记录测量数据;(3)根据测量数据在U -I 坐标系中描点作图,得到图丁中的图线a 和b ,则a 线对应的测量值是________ Ω,a 线是采用图________(选填“甲”或“乙”)电路测得的结果,理由是(要求论述有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提高测量精度,在图甲电路中,用电流传感器代替电流表,电压传感器代替电压表,对同一电阻再次进行测量.得到对应的U -I 图线c ,拟合直线及表达式见图戊,认为其测量值等于真实值.(5)相对误差反映测量的可信程度,相对误差公式为δ=|测量值-真实值真实值|×100%.由步骤(3)和(4)可得图线a 的相对误差为δ=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1)见解析图 (2)f (3)6.43 甲 a 线对应的测量值大于b 线对应的测量值,测量结果偏大,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5)27.8 解析 (1)完整电路如图所示.(2)闭合开关S 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滑到接入电路阻值最大处,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滑到f 端;(3)由题图丁可知,a 线对应的待测电阻测量值是R x 测=ΔU ΔI =2.25-00.35-0Ω=6.43 Ω选择电流表的外接法,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流表测量值大于流经R x 的电流值,测量结果偏小;选择电流表的内接法,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电压表测量值大于R x 两端的电压值,测量结果偏大;a 线对应的测量值大于b 线对应的测量值,所以a 线是采用题图甲电路测得的结果;(5)结合题图戊的U -I 关系式可知待测电阻的真实值R x 真=5.03 Ω 图线a 的相对误差为δ=|6.43-5.035.03|×100%=27.8%.。

万能量具二、千分尺

万能量具二、千分尺

转动棘轮盘13,6就会移动。
当测微螺杆6的左端面接触工件时,棘
轮13在棘爪销12的斜面上打滑,6就停止前
进。由于弹簧11的作用,使棘轮13在棘爪销
斜面滑动时发出吱吱声。如果棘轮盘13反方
向转动。则拨动棘爪销12、微分筒9和5转动, 使6向右移动。
2.千分尺的原理 螺旋测微器是依据螺旋放大的原 理制成的,即螺杆在螺母中旋转一周, 螺杆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 一个螺距的距离。因此,沿轴线方向 移动的微小距离,就能用圆周上的读 数表示出来。
有内螺纹(螺距0.5mm)的衬套7。测微螺
杆6右面的螺纹可沿此内螺纹回转,并用轴
套4定心。在固定套管2的外面是有刻线的
微分筒9,它用锥孔与6右端锥体相连。6转
动时的松紧程度可用螺母14调节。
转动手柄5,通过偏心锁紧可使6固定不动。
松开罩壳10,可使6与微分筒9分离,以便调
整零线位置。棘轮13用螺钉8和罩壳10连接,
江苏盐城技师学院
Qian fen chi
复习提问
1、锉刀的种类 普通钳工锉、异形锉、整形锉 2、 1/50 mm游标卡尺示值误差 1/50 mm 游标卡尺示值误差为± 0.02 mm。
新课导入
大家知道游标卡尺只是一种中等精 度的量具,1/50 mm 游标卡尺示值误差 为± 0.02 mm。因此不能测量精度较高 的工件尺寸。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测量精度 比游标卡尺高的量具 —— 千分尺
千分尺
千分尺是一种精密量具,它的测量
精度比游标卡尺高,而且比较灵敏,因 此,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尺寸,
要用千分尺来测量。千分尺(又称螺旋
测微器)是测量中常用的精密量具之一。 其测量精度可精确到0.01mm,比游标卡 尺精度高。

测量物体长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长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长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并掌握使用不同测量工具准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长度测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与已知长度标准进行比较来确定物体的长度。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直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等测量工具,根据它们的测量精度和适用范围来对物体进行测量。

三、实验器材1、直尺:量程为 30cm,最小刻度为 1mm。

2、游标卡尺:量程为 150mm,精度为 002mm。

3、螺旋测微器:量程为 25mm,精度为 001mm。

4、待测物体:长方体木块、金属圆柱体等。

四、实验步骤1、用直尺测量长方体木块的长、宽、高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用直尺的零刻度线与木块的一端对齐,读取直尺另一端对应的刻度值,即为木块的长度。

按照同样的方法测量木块的宽度和高度,每个尺寸测量三次,记录测量结果。

2、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度用软布将金属圆柱体的表面擦拭干净,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移动游标卡尺的游标,使卡尺的两个测量爪轻轻夹住圆柱体的直径部分,注意测量爪应与圆柱体的轴线垂直。

读取游标卡尺主尺上的刻度值,再加上游标上与主尺对齐的刻度值乘以精度(002mm),即为圆柱体的直径。

测量圆柱体的高度时,将圆柱体竖直放置在卡尺的测量爪之间,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测量,同样测量三次,记录结果。

3、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先将螺旋测微器的测砧和测微螺杆并拢,检查零位是否准确。

将金属丝放在测砧和测微螺杆之间,旋转测微螺杆,使测微螺杆的一端轻轻接触金属丝,听到“咔咔”声时停止旋转。

读取固定刻度上的数值,再加上可动刻度上与固定刻度对齐的刻度值乘以精度(001mm),即为金属丝的直径。

对金属丝的不同部位进行多次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五、实验数据记录1、直尺测量长方体木块的数据|测量次数|长度(mm)|宽度(mm)|高度(mm)|||||||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2、游标卡尺测量金属圆柱体的数据|测量次数|直径(mm)|高度(mm)||||||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3、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数据|测量次数|直径(mm)|||||1|_____||2|_____||3|_____|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对于直尺测量的数据,计算每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长方体木块长、宽、高的最终测量值。

螺旋测微器与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与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一.特色:适用于测量硬度较高或不易产生形变的物体。

二.结构螺旋测微器也称千分尺,它主要由主尺和螺旋尺组成,其各部分名称及主要用途是:①主尺:用于读取固定刻度所显示的最大毫米刻度数(包括0.5毫米); ②螺旋尺: 用于读取主尺上固定刻度的水平线对应的螺旋尺上可动刻度的刻度(包括估读); ③旋钮:用于紧固被测物;④微调旋钮:用于可动尺的微调;⑤测微螺杆; ⑥小砧. 如图所示.三.用法:使用螺旋测微器时,为使每次测量均在被测物上施以相同的压力,以减少形变误差;也为了避免损坏精确的螺旋刻度起见,当顶针已将被测物轻轻夹住时,勿再旋转圆柱套筒,此时应旋转位于套筒后的微调钮,直到听到三响“滴答”声为止,读取数值即可。

四.原理:构造和原理图5-1-1所示是常用的螺旋测微器.在实验中常用它测量小球的直径、金属丝的直径和薄板的厚度等一些较小的尺度.用它测量长度,可以准确到0.01 mm,可以估读到0.001 mm(毫米的千分位),因此螺旋测微器又称为千分尺.图5-1-1螺旋测微器螺杆上精密螺纹的螺距是0.5 mm,即每旋转一周,测微螺杆P 前进或后退0.5 mm.可动刻度分成5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0.01 mm.即可动刻度每转过一等分,P前进或后退0.01 mm,因此,从可动刻度旋转了多少个等分就知道长度变化了多少个0.01 mm.1.螺旋测微器的精度:螺旋测微器是利用将直线距离转化为角位移的原理制成的. 主尺上的固定刻度的最小分度值为0.5 mm,螺旋尺即可动刻度共有50个分度,当可动刻度尺旋转一周时,它在主尺上前进或后退一个刻度0.5mm,则可动刻度每转过一个分格时,可动小砧前进或后退0.01 mm,所以它测量的长度可达到精度为0.01 mm.2.使用及读数方法:将待测物放在两小砧之间,然后用旋钮将被测物紧固,再用微旋钮调整,直至发出“嗒嗒”声后读数. 先读固定尺读数,要读出整毫米刻度,要注意有无半毫米刻度出现,再读出固定刻度上的水平线对应的可动刻度尺上的读数(要有估读数据),将此数乘以0.01后与固定刻度上的读数相加即得到最后读数.3.读值计算练习:(圆柱上加上套筒上的读数)圆柱上的读数(21 + D x )mm套筒上的读数 D x = 0.495 mm读值:(21 + 0.495)= 21.495 mm.4.螺旋测微器的零误差当螺旋测微器的两小砧靠在一起时,如果尺的读数不为零,则此时的读数称为它的零误差. 如图1-12所示的零误差为正误差,为0.024 mm;如图1-13所示的零误差为负误差,为0.470-0.500=-0.030 mm.5.螺旋测微器读出数据的位数:由于螺旋测微器也精确到0.01 mm,且可估读,所以如果以毫米为单位,最后读数中小数点后面一定有三位数,不够三位的,要用零补齐.五.练习题1.如图1-14所示为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零件直径时的示数,则该金属零件的直径为多少米?__________ mm2.如图1-15所示为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小圆柱体的高度时的示数,则该圆柱体的高度为多少?______________mm3.当千分尺的两小砧合拢时,它的示数并不是零,其图如图1-16甲所示,用这个千分尺去测某物体的长度时,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为多少?________________mm4.图5-1-25.图5-1-3给出的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小钢球的直径的示数,此读数应是____mm.图5-1-3【解析】注意到固定刻度尺上的半毫米刻度线已经露出,故由固定刻度尺上读数为8.5 mm;然后由可动刻度上读出半毫米以下的读数,并注意估读一位数字,为0.100 mm;最后将两次读数相加就是所要测量的正确读数8.600 mm(可用公式d=固定刻度示数+可动刻度示数×最小分度值计算).小结: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度线是否已经露出.若忽略了这一点,本题会误读为8.100 mm.六.注意事项①测量时,当螺杆将要接触被测物体时,要停止使用K,改用K′,以避免螺杆和被测物体间产生过大的压力,这样,既可以保护仪器又能保证测量结果准确.②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上表示半毫米的刻度线是否已经露出.读数时要准确到0.01 mm,估读到0.001 mm,即测量结果若用mm为单位,则小数点后面必须保留三位.游标卡尺游标卡尺的读数部分由主尺(最小分度为1 mm)和游标尺两部分组成.按照游标的精度不同可分为三种:(1)10分游标,其精度为0.1 mm;(2)20分游标,其精度为0.05 mm;(3)50分游标,精度为0.02 mm.它们的共同特点(也是它们的测量原理)是:游标上的全部刻度之长比主尺上相应的刻度之长短1 mm.以20分游标为例,游标上20个分度全部之长为19 mm,比主尺上20个分度短1 mm,所以游标上每个分度比主尺短0.02 mm,当在两测脚间放一厚0.04 mm的物体时,则游标的第2条刻线将与主尺的刻线对齐,其余的刻线与主尺上的刻线都不对齐.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是:以游标0刻度线为准在主尺上读出整毫米数,再看游标尺上哪一条刻度线与主尺上某刻度线(不用管是哪一条线)对齐,由游标上读出毫米以下的小数,则总的读数为:主尺上的整毫米数L1+游标上的毫米以下的小数L2.游标尺(mm)精度(mm)测量结果(游标尺上第n个格与主尺上的刻度线对正时)(mm)刻度格数刻度总长度每小格与1毫米差102050919490.10.050.020.10.050.02主尺上读的毫米数+0.1n主尺上读的毫米数+0.05n主尺上读的毫米数+0.02n 由于游标卡尺在读数时要分辨游标上的哪一条刻线与主尺上的刻线对的最齐,这里已包含了估读的因素,所以游标卡尺一般不再往下估读.不过用10分游标尺读数时,可在毫米的百分位上加一个“0”,表示该读数在毫米的10分位上是准确的,以区别于毫米刻度尺的读数.[例1]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 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工件的长度,如图5-1-4所示.图示的读数是_____mm.图5-1-4【解析】此图经过了二级放大.由一级放大图可知工件的长度约在10~11 cm之间,再由二级放大图仔细看游标上的零刻线所对主尺的刻线位置,由主尺读出测量的整毫米数:L1=104 mm(主尺上所标数值的单位为cm);再看游标上的哪一条刻线与主尺上的某一刻线对齐,由游标读出毫米以下的小数.从二级放大图中可以看出,游标上零刻线右侧的第一条刻线与主尺上的刻线对的最齐,游标上共20个分度,每个分度代表0.05 mm,所以游标上的读数为L2=0.05 mm.故所测该工件的长度L=L1+L2=104.05 mm.小结:要掌握游标卡尺测量的原理和读数的方法,要知道主尺上和游标上所标数值的意义和单位,要能看懂多级放大图.[例2](2003年新课程理综,23)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测量一圆柱体的长度与直径,结果分别如图5-1-5(甲)、(乙)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_____,直径为_____.【解析】 游标为50分度,每个分度值为0.02 mm.由图(甲)原图及放大图示,可看出该物体的长度约为8 mm ,再由放大图仔细观察,以游标的零刻线与主尺的刻线对的最齐(有主观估计的成分,允许有些误差),所以,由图甲读出该物体的长度为8.00 mm(注意有效数字).由图乙的原图可以看出,游标的零刻线大约对在主尺的2 mm 处,再仔细观察放大图,游标上数字“9”右边的第二条刻线——即第47条刻线与主尺的刻线对的最齐,所以游标的读数为0.02 mm ×47=0.94 mm ,这也说明主尺的读数还不到2 mm.最后我们得到该物体的直径为1.94 mm.小结:对图甲中游标零刻线正对的情况,一定要注意读数的有效数字位数.对图乙中游标的零刻线是否正对2 mm ,还是不到或是已过2 mm ,即该种情况主尺如何读数,要与游标的读数结合起来判断.游标卡尺读数练习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座号________10分度(0.1mm )读数:_____________读数:_____________读数:_____________读数:_____________910 cm0 101 cm0 101011 cm0 1034 cm0 1010.039mm8.063mm6.407mm2.141mm8.805mm 14.540mm3.008mm 50383mm2.586mm 7.500mm 9.270mm 5.804mm。

千分尺的用途和分类【大全】

千分尺的用途和分类【大全】

目前社会中,在很多高校或其他行业,千分尺的使用非常广泛。

那么今天我们将就千分尺的定义和分类做一下简单介绍。

千分尺的定义: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micrometer)、螺旋测微仪、分厘卡,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用它测长度可以准确到0.01mm,测量范围为几个厘米。

它的一部分加工成螺距为0.5mm的螺纹,当它在固定套管B的螺套中转动时,将前进或后退,活动套管C和螺杆连成一体,其周边等分成50个分格。

螺杆转动的整圈数由固定套管上间隔0.5mm的刻线去测量,不足一圈的部分由活动套管周边的刻线去测量。

千分尺的用途:测量长度。

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micrometer)、螺旋测微仪、分厘卡,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用它测长度可以准确到0.01mm,测量范围为几个厘米。

它的一部分加工成螺距为0.5mm的螺纹,当它在固定套管B的螺套中转动时,将前进或后退,活动套管C和螺杆连成一体,其周边等分成50个分格。

螺杆转动的整圈数由固定套管上间隔0.5mm的刻线去测量,不足一圈的部分由活动套管周边的刻线去测量,最终测量结果需要估读一位小数。

千分尺的分类:1. 游标读数外径千分尺用于普通的外径测量2. 小头外径千分尺适用于测量钟表精密零件3. 尖头外径千分尺它的结构特点是两测量面为45°椎体形的尖头。

它适用于测量小沟槽,如钻头、直立铣刀、偶数槽丝锥的沟槽直径及钟表齿轮齿根圆直径尺寸等。

4. 壁厚千分尺特点是有球形测量面和平侧量面及特殊形状的尺架,适用于测量管材壁厚的外径千分尺。

5. 板厚千分尺板厚千分尺是指具有球形侧量面合平侧两面及特殊形状的尺架,适用于测量板材厚度的外径千分尺。

6. 带测微表头千分尺它的结构特点是,由测微头代替普通外径千分尺的固定测砧。

用它对同一尺寸的工件进行分选检查很方便,而且示值比较稳定。

测量范围有0-25mm、25-50mm、50-75mm和75-100mm四种。

千分尺与游标卡尺的介绍及使用方法

千分尺与游标卡尺的介绍及使用方法

千分尺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micrometer)、螺旋测微仪、分厘卡,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用它测长度可以准确到0.01mm,测量范围为几个厘米。

它的一部分加工成螺距为0.5mm的螺纹,当它在固定套管B的螺套中转动时,将前进或后退,活动套管C 和螺杆连成一体,其周边等分成50个分格。

螺杆转动的整圈数由固定套管上间隔0.5mm 的刻线去测量,不足一圈的部分由活动套管周边的刻线去测量,最终测量结果需要估读一位小数。

螺旋测微器分为机械式千分尺和电子千分尺两类。

①机械式千分尺。

如标准外径千分尺.简称千分尺,是利用精密螺纹副原理测长的手携式通用长度测量工具。

1848年,法国的J.L.帕尔默取得外径千分尺的专利。

1869年,美国的J.R.布朗和L.夏普等将外径千分尺制成商品,用于测量金属线外径和板材厚度。

千分尺的品种很多。

改变千分尺测量面形状和尺架等就可以制成不同用途的千分尺,如用于测量内径、螺纹中径、齿轮公法线或深度等的千分尺。

②电子千分尺如数显外径千分尺。

也叫数显千分尺,测量系统中应用了光栅测长技术和集成电路等。

电子千分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的,用于外径测量。

一种电子千分尺(螺旋测微器)分类介绍1. 游标读数外径千分尺用于普通的外径测量2. 小头外径千分尺适用于测量钟表精密零件3. 尖头外径千分尺它的结构特点是两测量面为45°椎体形的尖头。

它适用于测量小沟槽,如钻头、直立铣刀、偶数槽丝锥的沟槽直径及钟表齿轮齿根圆直径尺寸等。

4. 壁厚千分尺特点是有球形测量面和平侧量面及特殊形状的尺架,适用于测量管材壁厚的外径千分尺。

5. 板厚千分尺板厚千分尺是指具有球形侧量面合平侧两面及特殊形状的尺架,适用于测量板材厚度的外径千分尺。

6. 带测微表头千分尺它的结构特点是,由测微头代替普通外径千分尺的固定测砧。

用它对同一尺寸的工件进行分选检查很方便,而且示值比较稳定。

测量范围有0-25mm、25-50mm、50-75mm和75-100mm四种。

螺旋测微器使用方法

螺旋测微器使用方法

螺旋测微器使用方法
螺旋测微器是一种常用的精密测量工具,用于测量小误差和精度要求高的工作。

它非常适用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仪器仪表等领域。

下面是螺旋测微器使用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准备工作
螺旋测微器使用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 清洁表面:清洁测量表面,使其不受油污、灰尘等物质的影响。

2. 选择测量点:需要确定需要测量的点,以便准确测量。

二、使用测微器
1. 选择螺旋测微器的系数:螺旋测微器有不同的公称尺寸和系数,需要根据测量物体来选择适合的。

2. 调整测微器零位:调整电子示数器的读数值为零,然后轻轻旋转可调整的固定刻度盘,使它的指针对齐系统指针。

3. 测量并记录测量值:将螺旋测微器的销尺放置在需要测量的表面或物体上,然后旋转螺距环,直到其碰到表面或物体,此时示数器显示的数值即为测量值。

需要记录下来,以便以后参考。

三、注意事项
1. 轻轻放置销尺:将销尺平稳地放置在测量点,不要用过大的力量使其压住表面或物体。

2. 减少震动: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减少震动和干扰,避免对测量值产生干扰。

3. 阅读和理解读数: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正确地读数和理解读数,避免误读和误判。

可以参考测量工具的说明书和相关技术知识。

以上是关于螺旋测微器使用方法的详细介绍。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认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遵循安全操作指南,以便准确测量,保障工作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及适用
螺旋测微器是个通称,有外径千分尺、内测千分尺、深度千分尺、公法线外径千分尺等。

规格有0~25mm、25~50mm、50~75mm等等。

测量原理:
它的原理是用很精密的螺丝通过旋转,而测出它的轴向移动的距离。

螺丝的螺距(任意相邻两颗牙齿之间的轴向距离)为0.5毫米。

也即套管旋转一周,轴向移动0.5毫米。

而套管圆周等分为50格,故每格是0.01毫米,也即它的测量精度。

使用方法:
被测物先放在台面上,或用其它物件把它夹住。

左手持外径千分尺的测量端外围,右手用拇指、中指、食指捏住另一端有花纹的那只轮子(专业名称为棘轮)。

把被测物放入外径千分尺的测量头之间,右手顺时针方向慢慢拧紧,直至棘轮发出吱吱的响声为止。

看一下此时的读数即可。

读数方法:
千分尺是较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长仪器,常用的一种其量程为25mm,分度值为0.01mm,用千分尺测取数据时可估读到分度值的1/10位。

千分尺的主要部分是一个微动螺旋杆,其螺距为0.5mm,螺旋杆旋转一周,它沿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0.5mm。

螺旋杆与螺旋柄相连,在柄上附有沿圆周的微分筒刻度,共50个等分格,当螺旋杆沿轴线方向运动0.5/50mm时,螺旋柄上的微分筒刻度转过一分格,即0.01mm。

以鼓轮边缘为准读固定的毫米(不估读,读露出的那个读数),1格是0.5mm。

从可动刻度上读出读数(要估读一位)乘以0.01,(1格是0.01mm)然后相加即可。

结果是x.xxx(mm)。

一定要小数点后有3位,是0也要写
应用:
测量长度,薄膜厚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