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ICU综合护理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

ICU综合护理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1. 引言1.1 疾病背景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功能急剧恶化,使得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氧合障碍和二氧化碳潴留等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发生时,患儿通常需要及时转入重症监护室(ICU)进行治疗和监护。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复杂,包括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发作、胸腔积液、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这些病因导致氧气供应不足或二氧化碳排出障碍,影响了患儿的呼吸功能,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必须及时、专业、全面地进行,以确保患儿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ICU综合护理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患儿提供全面的护理和监护,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康复。
1.2 ICU综合护理的重要性ICU综合护理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小儿呼吸功能急剧恶化,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障碍,严重影响其生命体征的一种病理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患儿需要接受及时且全面的护理,以保证其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支持,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和危急情况。
ICU综合护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ICU综合护理可以全面评估患儿的病情,包括呼吸功能、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和变化。
ICU综合护理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确保每个患儿得到最适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ICU综合护理可以提供全面的医务支持和护理服务,包括监护、护理、营养支持等,为患儿提供全方位的护理保障。
ICU综合护理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综合性、个性化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儿的康复和生存提供有力支持。
2. 正文2.1 ICU综合护理的定义与特点ICU综合护理是指在重症监护室中为患者提供全面护理和治疗的一种护理模式。
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症监护护理体会

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症监护护理体会一、引言新生儿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情况,需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行密切监护和治疗。
本文结合个人在NICU的工作经验,探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监护护理要点和体会。
二、新生儿呼吸衰竭概述定义: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指新生儿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肺部气体交换障碍,引起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
常见原因:包括早产、感染、先天性肺部疾病、肺透明膜病等。
三、临床资料病例选择: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在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病例。
一般资料:共纳入30例患儿,胎龄范围为24至40周,出生体重范围为600g至4000g。
四、护理措施呼吸支持:根据患儿病情,提供适当的呼吸支持,如持续正压通气(CPAP)、机械通气等。
定期评估呼吸机参数,确保有效通气。
监测与评估:持续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定期进行血气分析,评估气体交换情况。
营养支持:早期开始肠内营养,根据患儿情况调整营养方案。
对于不能耐受肠内营养的患儿,考虑肠外营养。
感染控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
定期进行感染指标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
皮肤护理:定期更换患儿体位,预防压疮。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处理皮肤问题。
心理护理: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刺激。
给予家属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压力。
五、护理体会细致观察: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病情变化快,需要护士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及时的评估。
技术熟练:熟练掌握呼吸机的使用和维护,确保患儿得到有效的呼吸支持。
沟通协调:与医生、营养师、物理治疗师等多学科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
家属教育:向家属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帮助他们理解并参与护理过程。
人文关怀:关注患儿和家属的心理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六、治疗效果及随访治疗效果:30例患儿中,25例经过积极治疗后病情稳定,5例因并发症死亡。
随访结果:随访6个月至2年,存活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无明显后遗症。
综合性护理在重症监护的小儿呼吸性衰竭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综合性护理在重症监护的小儿呼吸性衰竭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性护理在重症监护的小儿呼吸性衰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重症监护收治的62例呼吸性衰竭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随机将62例患儿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1例行一般护理,观察组31例行综合性护理,对比2组患儿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aO2、PaCO2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重症监护呼吸衰竭患儿配合综合性护理后临床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综合性护理;重症监护;小儿呼吸性衰竭;应用价值;急性呼吸衰竭为儿科常见疾病,患儿临床主要表现出呼吸困难、节律异常及发绀,多种因素影响都会导致患儿呼吸系统出现病变,引起换气、通气等功能异常而发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使患儿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
本次研究取62例呼吸衰竭患儿临床资料对比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重症监护收治的62例呼吸性衰竭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所选62例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小儿急性呼吸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疾病相关诊断标准,患儿家长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了同意书。
随机将62例患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
对照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4.2±1.1)岁;呼吸衰竭程度:轻度8例,中度16例,重度7例;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4.1±1.3)岁;呼吸衰竭程度:轻度9例,中度15例,重度7例;2组临床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行一般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根据重症监护室规定为患儿实施护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常规吸氧护理、呼吸机护理等措施。
观察组行综合性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①吸氧、呼吸机等护理干预。
ICU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分析

ICU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ICU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
方法80例ICU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患儿在进行药物支持治疗上给予常规重症监护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
实验组护理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血氧分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给予ICU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患儿脱离危险,早日康复,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运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效果分析急性呼吸衰竭是由于多种因素而导致患儿呼吸系统或者呼吸中枢发生病变,从而导致患儿的换气或者通气功能出现障碍[1]。
此疾病在小儿当中十分常见,并且其属于危急重症,是导致小儿死亡的重要因素。
本文对ICU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4 年10月本院ICU收治的8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3个月~9岁,平均年龄(3.56±1.81)岁。
其中轻度衰竭30例,中度衰竭40例,重度衰竭1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国小儿急性呼吸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标准。
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
1. 2 治疗方法1. 2. 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确保重症室内的干净整洁,空气流通,对病房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安抚患儿,帮助患儿取仰卧位,使其能够保持充足的睡眠。
确保患儿饮食营养,多给予患儿进食营养丰富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增强患儿抵抗能力。
1. 2. 2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①给氧支持:对于需要长期给氧的患儿选择鼻导管管法,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面罩给氧和头罩给氧的方式,对于采取鼻导管管法的患儿,医护人员需要将氧流量进行严格的设置,一般将其设置为0.5~1.0 L/min,注意氧浓度≤40%,对于采取头罩给氧的患儿,一般将其设置为2~4 L/min,注意注意氧浓度≤50%~60%,对于缺氧比较严重的患儿医护人员应当进行及时抢救,可采用60%~100%的纯氧,通常给氧时间一般以5 h左右为宜。
分析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工作中应用ICU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分析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工作中应用ICU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工作中应用ICU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134例,分成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ICU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与血气指标。
结果:实验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66(98.51%)高于对照组58(86.57%),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儿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运用ICU综合护理干预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可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改善患儿血气指标。
关键词:小儿急性呼吸衰竭;ICU综合护理;满意度;血气指标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疾病作为医院儿科内常见疾病之一,患儿的呼吸中枢和呼吸系统会在多因素的影响下出现病变,使得患儿的通气功能或换气功能出现严重的障碍,隶属危急重症,作为致使患儿死亡的重要疾病[1-2]。
临床中除了对患儿进行有效、积极的治疗之外,更需将合理与科学的护理干预引入其中,促使临床治疗效果提升[3]。
有学者表明,ICU综合护理方式可显著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文将详细探析。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134例,分成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ICU综合护理)。
实验组67例患儿,年龄18d-10岁,平均年龄(5.16±0.28)岁;对照组67例患儿,年龄19d-10岁,平均年龄(5.14±0.24)岁,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组内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1.2.2实验组组内患儿接受ICU综合护理服务,具体为:第1,吸氧护理。
患儿在接受吸氧干预时,需建立起经鼻导管通路,护理工作人员保障氧浓度小于40%,给氧速度精准地控制在0.5L/min至1.0L/min。
ICU综合护理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

ICU综合护理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儿童是ICU中常见的患者群体之一,其中急性呼吸衰竭是最常见的危重病情之一。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机体急剧发生的呼吸功能障碍,导致氧合和/或通气障碍,从而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并且导致二氧化碳潴留。
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中,ICU综合护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保持呼吸道通畅: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需要定期检查呼吸道,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设法减少上气道阻塞的风险。
如果病情允许,可以通过物理疗法、呼吸道湿化和翻身等措施来帮助患儿排出呼吸道分泌物。
2. 确保足够的氧合: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氧合问题是一个关键问题。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并在有需要时为患儿提供氧气治疗。
对于严重低氧血症的患儿,可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以纠正氧合问题。
3. 稳定呼吸功能:对于急性呼吸衰竭引起的通气障碍,护士需要通过监测患儿的呼吸频率、呼吸力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来评估患儿的通气状态。
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给予患儿呼吸机辅助通气或纠正通气不足的药物治疗。
4. 管理液体平衡: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中,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液体平衡。
呼吸衰竭可能导致患儿的水电解质紊乱和呼吸性酸中毒,因此需要适当的液体管理和电解质调整以维持酸碱平衡。
5. 有效的疼痛管理:患儿在呼吸衰竭时可能会出现疼痛或不适感。
护士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疼痛程度,并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
还应关注患儿可能出现的焦虑和恐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情绪支持和安慰。
ICU综合护理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通过综合护理,护士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足够的氧合、稳定呼吸功能、管理液体平衡以及提供有效的疼痛管理,从而帮助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ICU综合护理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

ICU综合护理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功能受损,导致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障碍,进而引起全身缺氧和酸中毒的临床综合征。
这是儿科危重症中的一种常见病情,病情的进展非常快,威胁着患儿的生命。
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中,ICU综合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对患儿进行全面的监护,保证生命体征的稳定,还通过合理的呼吸支持和药物治疗,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本文将从ICU综合护理的角度,探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呼吸支持的重要性对于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患儿,呼吸支持是ICU综合护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当患儿出现呼吸窘迫、氧合障碍等症状时,需要立即给予机械通气支持,以保证氧气的充分供应。
在进行呼吸支持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和氧合情况,并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保持呼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还需要定期翻身和吸痰,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引起感染,从而保证患儿呼吸通畅。
二、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中,药物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要根据患儿的病情特点,及时给予氧疗和药物治疗。
对于患儿出现氧合障碍的症状,可以给予雾化吸入或经静脉给药的方式,使用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升压药物,以提高心排血量,改善组织灌注,达到增加氧供和减少氧需的目的。
对于患儿出现呼吸抑制或呼吸困难的症状,可以给予镇静剂或镇痛剂,改善患儿的呼吸状态,减轻呼吸负担。
在使用药物时,护理人员需要注意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以保证药物的安全有效。
三、综合护理的重要性ICU综合护理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合护理不仅包括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监护和支持,还需要对患儿的饮食、睡眠、情绪等方面给予全面的护理,以促进患儿的康复。
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防止病情的恶化。
ICU综合护理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

ICU综合护理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症,需要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来挽救患儿的生命。
ICU综合护理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综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本文将从ICU综合护理的概念、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ICU综合护理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ICU综合护理的概念ICU综合护理是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对危重病人进行全面和系统性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干预处理、协助医生进行诊疗、提供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支持等。
ICU综合护理要求护士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呼吸系统功能失调,表现为呼吸困难、氧血饱和度下降、CO2潴留等症状。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急促、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呼吸肌疲劳等。
严重的呼吸衰竭可导致患儿出现神志不清、昏迷、脉压缩小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1.呼吸监测:ICU护理人员应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进行24小时呼吸监测,包括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呼吸模式等指标,及时发现呼吸突然停顿、氧血饱和度下降等异常情况。
2.氧疗:对于呼吸衰竭伴有低氧血症的患儿,应及时给予氧疗,通过鼻导管、面罩等方式提高氧血饱和度,缓解患儿的呼吸困难。
3.呼吸机辅助通气:对于呼吸肌疲劳或无法自主呼吸的患儿,可以通过呼吸机辅助通气来维持呼吸功能,减轻患儿的呼吸负担,提高氧血饱和度。
4.合理气管管理:对于呼吸衰竭伴有气道梗阻或换气不足的患儿,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保持气道通畅,确保气体交换的顺利进行。
5.营养支持:呼吸衰竭患儿由于呼吸困难和代谢增加,消耗能量较大,容易出现能量不足。
ICU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确保患儿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6-11-14T15:35:50.3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0期作者:万桦
[导读] ICU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减轻呼吸困难症状。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湖南吉首 416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ICU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全部进行ICU综合护理措施。
结果:治疗后4 h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PaCO2、PaO2与治疗前比较都显著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酸碱失衡并发症,并发症率为2.0%。
结论:ICU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减轻呼吸困难症状,降低病死率,提高患儿生还可能,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诊治疗;重症呼吸困难;呼吸衰竭
小儿呼吸衰竭是常见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患儿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心律失常等。
小儿呼吸衰竭病因分为呼吸道梗阻、肺实质病变和呼吸泵异常。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为危重症,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影响心脑等多个器官的正常运转,威胁患儿生命安全。
ICU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为探讨ICU综合护理措施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ICU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63例、肺部哮鸣音69例、咳嗽69例、憋喘65例、胸痛63例。
患儿发病时间4-16天,平均病程(2.1±1.8)d。
男57例,女43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年龄
2.2±0.3岁。
100例患儿排除患有严重精神疾病、严重器质性病变。
1.2纳入标准
①100例患儿人院时都表现出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症状,经过血气分析,PaCO2上升,表现呼吸性酸中毒,同时通过肺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痰液检查及X线检查确诊为重症呼吸困难[2];②100例患儿有较为严重的缺氧和CO2储留症状;③排除心源性呼吸困难、支气管肺癌、气管内膜病变、变态反应性肺浸润引起的呼吸困难及其他脏器器质性病变、精神疾病患儿;④患儿均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中。
1.3护理方法
1.3.1建立静脉通路
应及时建立至少两路静脉通路,并采取保暖等措施。
遵医嘱对患儿静脉滴注阿托品,可以迅速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保持呼吸畅通。
建立静脉通路时间应尽快,因为操作时间过长风险系数会加大。
1.3.2密切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血压、脉搏情况,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若发现患儿已经建立了通畅的气道和静脉通路的条件下,仍然存在血压不断降低、脉搏微弱、心音减弱、中心静脉压升高的征兆,此时应严重怀疑为循环障碍,需要立刻对患儿进行全面深入检查诊断,采取有效手段缓解患儿病情。
1.3.3心理护理
患儿无法自主表达,情绪焦虑不安,依从性较差。
护理人员要有耐心地进行心理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培养患儿的信任感,主动和患儿家属沟通,以温和姿态对患儿保持体贴入微,亲切鼓励的态度,让患儿感觉舒适,在适当情况下和患儿有身体接触,例如握手、按摩等。
耐心听取患儿家属的诉求,缓解其心理压力。
1.3.4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要对患儿及家属热情周到服务,言语和动作要轻柔礼貌,营造一个人性化的病房环境。
为让病房环境更加舒适,根据患儿要求保持舒适的病房温度在23℃-26℃之间,经常保持病房内通风、地面及床单卫生整洁,可摆放一些鲜花和适当装饰病房,让患儿有亲切感。
在患儿病情有好转时,可以摆放一些儿童玩具,转移患儿注意力,营造在家的感觉[3]。
1.3.5生理护理
在为患儿进行呼吸机吸痰时,要特别注意预防呼吸机对于呼吸道黏膜的损伤,动作要适度,避免吸痰时间过长、程度过深。
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要控制雾化温度在25℃左右,避免温度不适造成气道痉挛,影响治疗效果。
雾化量要循序增加,开始约为以5L/min,当气道逐渐适应后再将雾化量调节到所需值。
患儿缺氧时要进行吸氧,吸氧时间不超过20min,让患儿采用半卧位或高枕卧位,家长或护理人员可在患儿后背轻拍帮助排除气道附着物。
治疗时尽量选择患儿安静状态下,指导家长配合护理,经常帮助患儿翻身、拍背。
因为患儿依从性较差,护理一般和治疗同时进行,避免增加患儿哭闹频率,及时为患儿更换尿布,保持干净舒适。
1.3.6氧疗护理
氧疗能够显著改善组织供养,明显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肺通气量,从而改善一系列生理状况。
在氧疗过程中,要保持氧气浓度在25%-30%之间,流量为1-2L/min,吸氧时间约为10个小时。
护理时要及时消毒和清洁供氧面罩和导管,密切观察是否发生换气、通气障碍,及时找到原因进行处理。
对患儿的血压和末梢血液循环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若血压下降则通气量较大,观察口唇、耳垂颜色可以指示缺氧情况[4]。
1.4观察指标
患儿入院时以及接受我院ICU治疗后4 h,检测分析其血气指标呼吸频率(RR)、PaCO2、PaO2、心率(HR)、pH值,同时观察并发症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具有显著统计学
差异。
2结果
2.1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PaCO2、PaO2、PH情况
本组患者治疗后4 h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PaCO2、PaO2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见下表1。
3讨论
急诊抢救急性呼吸衰竭患儿,常规上使用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等药物,进行局部抗炎、舒张气道平滑肌、缓解呼吸衰竭对症治疗。
但是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儿而言仅做常规治疗远远不够,还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护理。
本次研究中,对患儿进行了心理护理、环境护理、生理护理、氧疗护理等ICU综合护理,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治疗后4 h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PaCO2、PaO2与治疗前比较都有显著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酸碱失衡并发症,并发症率为2.0%,本次研究结果和刘东伟等的研究结果一致[5],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ICU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减轻呼吸困难症状,降低病死率,提高患儿生还可能,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邦好.ICU护理急性呼吸衰竭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5,17(1):99-100. [2]王祖棣.急诊抢救急性呼吸衰竭患儿43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3(12):128-129. [3]仝杰英,张晨.重症呼吸困难并发呼吸衰竭61例临床护理学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4,36(18):43-44. [4]石佳泉,徐招柱,饶广浩,等.急诊抢救急性呼吸衰竭100例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11(20):81-82. [5]刘东伟.ICU综合护理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9(6):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