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上下课件
国学孟子简介课件PPT

贰
事半功倍
意思是只用一半的力气,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 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出
《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
处
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成语故事 一曝十寒
孟子和他的学生公孙丑谈论统一天下的问题。他们从 周文王谈起,说当时文王以方圆仅一百里的小国为基础, 施行仁政,因而创立了丰功伟业;而如今天下老百姓都 苦于战乱,以齐国这样一个地广人多的大国,如能推行 仁政,要统一天下,与当时周文王所经历的许多困难相 比,那就容易得多了。孟子最后说:“今天,像齐国那 样的大国,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欢,犹 如替他们解除痛苦一般。所以,给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 的一半,而获得的效果必定能够加倍。现在正是最好的 时机呢!”
问 《孟子》知多少
《孟子》中的成语
缘木求鱼 杯水车薪 事半功倍 自暴自弃 一曝十寒 与人为善 明察秋毫 绰绰有余 怨天尤人 茅塞顿开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 赤子之心 当务之急 知人论世 出类拔萃 舍生取义 为富不仁 左右逢源 舍生取义 杯水车薪 不言而喻 引而不发 夜以继日
到比意 目喻思 的方是 。向爬
肆
缘木求鱼
意思是爬到没有鱼的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 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
出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
处
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成语故事 缘木求鱼
战国时,齐宣王想称霸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用仁政征服天下。 孟子说:“大王动员全国军队攻打别国,这是为什么?”齐宣王回 答说:“为了满足我最大的欲望。”孟子问:“您最大的欲望是什么?” 齐宣王却笑了笑,不答。孟子接着问:“是因为好东西不够吃吗?是因 为好东西不够穿吗?是因为没有好艺术品看吗?还是因为侍候您的人太 少?”齐宣王连忙说:“不,不,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说:“那么, 我明白了。您是想征服天下,是不是?如果是,我看好比爬树捉鱼,是 不能达到您的目的的。”齐宣王说:“会有这样严重吗?”孟子说: “恐怕比这还严重。爬树捉鱼,最多是捉不到,不至于有什么祸害。如 果以武力满足自己独霸天下的欲望,不但达不到目的,其后果不堪设想 啊!”
《孟子见梁襄王》课件3

二、难点探究: 难点探究: 文中运用了比喻说理 比喻说理, 1、文中运用了比喻说理,其本体与喻体是 如何相联的? 如何相联的?
答案: 答案:文中将人民盼望不嗜杀人的 君主来解救这一本体比作七八月间的枯 苗需雨。民如枯苗,君泽如雨, 苗需雨。民如枯苗,君泽如雨,一旦仁 君出现,百姓如同枯苗遇“沛然下雨” 君出现,百姓如同枯苗遇“沛然下雨”, 浡然兴之”不可阻止;君施仁爱, 便“浡然兴之”不可阻止;君施仁爱, 民心如水,民之归附,则如“水之就下” 民心如水,民之归附,则如“水之就下” 不可抵抗。本体和喻体一一对应, 不可抵抗。本体和喻体一一对应,运用 自然界习以为常的现象, 自然界习以为常的现象,生动地阐述了 统一天下的道理,二者紧密相联。 统一天下的道理,二者紧密相联。
一、思考题: 思考题:
1、文章开头,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 文章开头,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 君? 答案: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好, 答案: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好, 因为靠近他,感觉没有一点国君的威严 没有一点国君的威严。 因为靠近他,感觉没有一点国君的威严。表 现在问话的突然 这说明他缺乏威严沉着 问话的突然, 缺乏威严沉着的 现在问话的突然,这说明他缺乏威严沉着的 人君气度。 人君气度。 梁襄王的三句问话: (梁襄王的三句问话:“天下恶乎 孰能一之? 孰能与之 语调上扬 孰能与之? 语调上扬, 定?”“孰能一之?”“孰能与之?”语调上扬,语 孰能一之 气轻而短促, 气轻而短促,从中可体味出梁襄王虽有贪得 的野心,却无王者的威仪, 的野心,却无王者的威仪,精神状态是低下 卒然”问话中流露出惶惑, 的,“卒然”问话中流露出惶惑,表现出涉 世不深的窘态。) 世不深的窘态。)
《孟子》 孟子》
导语: 导语: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孟子 的两篇古文《齐桓晋文之事》 的两篇古文《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庄暴见孟子》。我们一起来 回顾一下孟子给齐宣王开出了 什么治国的妙方? 什么治国的妙方? 明确:保民而王,置民予产, 明确:保民而王,置民予产, 与民同乐。 与民同乐。 今天我们来看看《 今天我们来看看《孟子见 梁襄王》 梁襄王开出了什么 梁襄王》给梁襄王开出了什么 治国药方。 治国药方。
《孟子》ppt课件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5
“性善性恶说”的意义
孔子讲“性相近,习相远”,孟子发展为 “性善说”,荀子发展为“性恶说”,其存在都具 有合理性,不必绳以“唯物”和“唯心”的尺度。 看到天性的善良,给人以希望,教人自觉地维护和 扩大善性;看到天性的自私,给人以警示,教人理 智地控制和改造恶性。人非圣贤,都不同程度地存 在着善性和恶性,当你深刻反省的时候,眼前便展 现出真正人性的曙光。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2
哲学思想:性善说
《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 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 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非恶其声而然也。”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3
哲学思想:性善说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21
反对巧取豪夺
《离娄上》: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於其德, 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 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 皆弃於孔子者也,况於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 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 食人肉,罪不容於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 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7
政治思想:王道仁政
民重君轻 昏君暴君可诛 国人之言是听 反对巧取豪夺 与民同忧同乐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8
民贵君轻
5、《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长于辩论,善用譬喻。
他的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极为突出,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
《梁惠王》是《孟子》第一篇的篇名,《寡人之于国也》是其中的一章,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和《论语》一样,原无篇名,后人一般取每篇第一章中的前两三字为篇名。
《孟子》共七篇,东汉末赵岐为《孟子》作注时,将每篇皆分为上、下,后人从之。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上》【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3],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4]。
察邻国之政[5],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6],何也?”【注释】[1]寡人,古时王侯自我的谦臣,跟说寡德的人差不多。
孟子在这一片断中指出了梁惠王所用的“爱民”临时措施,与临国之政实际上是五十步与百步之比,他认为治国的根本之道是实行“仁政”。
[2]梁惠王,即魏惠王(魏是国名),姓魏名罃,因魏都大梁,故又称梁惠王。
“惠”是谥号。
尽心焉耳矣,大意是“[总算]尽了心啦”;耳矣,等于说“已矣”,“耳”和“矣”都是句尾语气词,连用等于说“啦”。
[3]河内,指黄河北岸,今河南沁阳县一带。
凶,荒年。
河东,黄河以东,今山西西南部。
[4]亦然,也是这样。
[5]察,观察。
政,指忧民的政策。
[6]用心,即上文所说的“尽心”。
《孟子三章》ppt课件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 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学习运用排比句式进行论辩的写法,品味
文章气势恢宏的语言。
3
感悟孟子的思想观点,提高自身的道德修 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介绍人物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 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 表人物之一,被推尊为“亚圣”。他主张 实行“仁政”,反对武力兼并,反对暴政 害民。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民本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对 后世的政治思想也有积极的影响。
生 于死 忧于 患安
乐
疏通文意
兴起,指被任用 田地
古人筑墙用 的夹板和杵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选拔,任用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狱官
海滨
集市
疏通文意
给 这样的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
喻指“仁”
喻指“礼”
喻指“义”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
住
站
道路 走
民由 之;不得志,独行其 道。
遵从 代词,指正道 代词,自己的
疏通文意
使…迷惑
使…动摇
使…屈服 这 称得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 谓大丈
夫。”
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有作为、有 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安静下来,战争平息, 天下太平。”
帮助他的人多
少
之至,天下顺之。
高中语文《孟子》课件 新人教版

说人皆有不忍他人苦难,思去救之的心,(原因 在于),假如现在有人忽见一个小孩将跌入井中, 都有很惊恐、怜悯、隐痛的心理,要去救他。这并 不是因为想与他的父母攀个交情,并不是向乡里人、 朋友们博取名誉,并不是厌恶他的哭声才这么做的。 由此看来,没有恻隐之心,不是人;没有羞恶之心, 不是人;没有谦让之心,不是人;没有是非之心, 不是人。恻隐之心是仁的开端,羞恶之心是义的开 端,谦让之心是礼的开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开端。 人有这四端,如人有四肢。倘若有这四端却说自己 不能做仁义礼智的事,就如自杀。说他的国君不能 做仁义礼智的事,就如杀害这国君。”
(《孟子 离娄上》)
为争夺一块地方打仗而杀人遍野,为争夺一 座城池打仗而杀人满城,这就叫作领着土地来吃 人肉,罪恶之大,将他处死都嫌不够的。所以善 于打仗的人该受最重的刑罚,唆使诸侯拉帮结伙 打仗的人,该受次一等的刑罚,强令百姓垦荒耕 种的人该受再次一等的刑罚。”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 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公孙丑曰:“ 何谓也?”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 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 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这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 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 这是信任的年代,也是怀疑的年代; 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希望的冬天; 我们的前途无量,同时又感到希望渺茫; 我们一齐奔向天堂, 我们全又走向另一个方向……”
狄更斯《双城记》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 井,皆有怵惕①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 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 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 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2024版《孟子》三章PPT课件[1]
![2024版《孟子》三章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9b70d16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3.png)
关注教育公平
现代教育应关注教育公平问题, 采取措施保障每个学生接受优质
教育的权利。
22
2024/1/29
06 总结与展望
23
《孟子》三章核心思想回顾
仁政思想
孟子主张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 强调君主应以民为本,关注民生,
推行仁政。
人性本善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通过教育和 修养可以使人回归善良本性,实
现社会和谐。
20
教育在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作用
个体发展
教育可以促进个体认知、情感、 意志等方面的发展,提高人的综
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社会进步
教育可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通过教育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 分配和社会阶层的流动。
2024/1/29
6
02 人性本善与四端说
2024/1/29
7
人性本善观念阐述
1 2
人性本善的含义 孟子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具有向善的潜能和 倾向。
与荀子人性本恶观点的对比 与荀子主张的人性本恶不同,孟子强调人的善良 本性,认为恶是环境和教育的结果。
孟子人性本善的理论依据
3
孟子从人的心理和情感出发,认为人皆有不忍人 之心,即同情心、羞耻心等,这些构成了人性本 善的基础。
核心观念
孟子的核心观念是“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具有天生的道德意识。他 主张通过教育和修养,使人回归善良本性,实现社会和谐。此外,孟子还强调“民 本”思想,认为君主应以民众利益为重,实行仁政。
5
《孟子》三章内容简介
2024/1/29
《孟子·梁惠王上》
本章主要阐述孟子的仁政思想。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探讨如何实行仁政、使国家富强、 人民安居乐业的问题。孟子认为君主应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注民生疾苦,减轻赋税徭役, 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孟子五章优秀ppt课件

品德培养
孟子注重品德修养,家庭教育应关 注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
家庭教育方法
孟子提倡因材施教,家庭教育应根 据孩子个性特点,采用合适的教育 方法。
孟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启示意义
社会公正
孟子主张“仁政”,强调 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 应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 会公平。
人与自然和谐
孟子提倡“天人合一”, 构建和谐社会应注重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环境 资源。
实践意义
分析孟子民本思想在古代社会的影响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离娄上”:义利之辨与君子人格塑造
义利之辨
探讨孟子关于义与利的看法,强调以义为先的价值取向。
君子人格塑造
分析孟子所倡导的君子品质,如仁、义、礼、智等。
“万章下”:孝道观念及其现代价值
孝道观念
阐述孟子关于孝道的观点,强调孝道是为人之本。
名句体现的思想
体现了孟子的艰苦磨炼和成就大事业的思想,即只有通过 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事业。
名句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通过艰 苦的努力和磨炼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经过艰苦 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事业。
04
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应用探讨
孟子思想在企业管理中运用
01
02
03
则,不为外物所动摇。
03
名句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不被金钱
、权力等外物所诱惑和左右。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做一个
有尊严、有骨气的人。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名句含义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 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