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选修 唐宋诗词鉴赏(语文版)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鉴赏》菩萨蛮 学案 (1)

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菩萨蛮学案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①水阁【宋】韩琦②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①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
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
②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北宋政治家、词人。
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
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池馆”“古树”照应“水阁”,“重用”照应“九日”。
B.颔联两句对仗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
这两句从正面写九日赏菊。
C.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
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D.尾联的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已不能豪饮和高吟诗歌,从侧面反映出他已真心服老。
E.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
15.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14.AD15.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
(1)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
(2)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
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
(3)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
【解析】15.试题分析:题干是“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首先要读懂诗意。
第一句写池馆园林荒凉的感觉,与第三句“秋容淡”相呼应。
高中语文语文版高中选修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诗-学案陈丹

深度学习视域下李杜诗歌比较研究——探究李杜诗中之“泪”姓名:一、学习目标:探究李杜诗中“泪”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二、学习过程:环节一:阅读这两首诗歌,思考诗中所写何人之泪,为何流泪,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吗?1.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节选)李白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
无人贵骏骨,騄耳空腾骧。
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
蹉跎不得意,驱马过贵乡。
注释:此诗是李白滞留江夏时所作的一首自传体长诗。
诗人因受永王之败的牵连,被流放至夜郎,中途获上赦宥。
①黄金台,相传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因曾置千金延请天下之士,故名。
②騄耳,也作騄駬lùěr,骏马名,周穆王“八骏”之一。
腾骧,奔跃。
③乐毅,《史记•乐毅列传》载:乐毅至燕,为燕昭王重用,攻下齐国七十余城,立下大功。
但昭王死后,齐国用离间计使燕惠王疑忌乐毅,燕惠王就派骑劫代乐毅为将,乐毅被迫奔赵。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环节二:再阅读以下三组诗歌,诗中所写何人之泪,为何流泪,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吗?(一)第一组1.乌夜啼李白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2.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①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②虚幌:指透光的窗帘或帷幔。
(二)第二组1.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节选)李白去国难为别,思归各未旋。
空馀贾生泪,相顾共凄然。
注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高中语文第一部分唐宋诗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课件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第
一 部
第 五 课
分
领悟 探规寻律 应用 体验之旅
积累 鉴赏知识
A级必读诗歌 B级扩展阅读
意象 课后视野拓展
第五课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房兵曹胡马 [资料助读] ◎释标题 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管军防、驿传 等事的小官。房兵曹不详为何人。马是唐代战争、交通中最 重要的工具,古代人对马有着特殊的感情。
◎品语言 2.试分析“峻”“轻”“批”“入”四个动词的表达效果。 提示:从动词写马的神态入手。
参考答案:“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批” 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批”,写马的双耳直竖,有一 种挺拔的力度,写出了其机警之态;“入”,不写马的四蹄生 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我们似见一匹战马四蹄腾 空、凌厉奔驰于荒原,似见其咴咴喷气、仰天嘶鸣的情状。
◎赏形象
[精要赏析]
1.诗中蝉的形象与诗人的身世有哪些相似之处?
提示:通过语句概括蝉的形象,联系背景,结合诗句找相
似点。 参考答案:蝉栖高树,暗喻自己清高;蝉在高树餐风饮露,
与作者身世暗合,蝉悲鸣欲绝而无人同情,暗喻诗人所处环境
的冷酷无情。蝉餐风饮露,居高清雅,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
一饱。诗人四海飘零,故园荒芜,他乡薄宦,举家清贫。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再游玄都观 并引
◎赏形象
[精要赏析]
1.前四句从哪些方面写了马的什么特点?
提示:写事物的角度,每一角度显示的特征。
参考答案:首句交代胡马的产地,来自“大宛”。二句
写好马的形象、特征(瘦),“锋棱瘦骨”,把与人相若、神 健气清、并夹裹着凌厉之风的神骏形象摆在读者面前。接着,
高中唐宋诗词鉴赏

高中唐宋诗词鉴赏【篇一:高中唐宋诗词鉴赏】一淘网为您找到唐宋诗词鉴赏高中语文选修产品的详细资讯,实时报价,价格行情,唐宋诗词鉴赏高中语文选修商品分类,论坛问答/求购等相关产品信息。
【篇二:高中唐宋诗词鉴赏】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李白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①。
谢公②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③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①剡溪:水名,在今浙江省嵊县南,即曹娥江上游。
②谢公屐:谢公,南朝诗人谢灵运。
③訇(音哄)然:形容大声。
我想根据传说梦游一趟天姥山,梦中我一夜就飞渡了月下的镜湖。
湖上是我月光下的身影,一直陪伴我到剡溪。
诗人谢灵运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在,溪流清澈,猿猴高歌。
穿上谢公游山时穿的那种木屐,我开始攀登直入云霄的山路。
在半山腰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的啼鸣。
曲曲折折的路没有一定的方向,观赏这奇花异景,不觉已经天黑。
山泉的响声如熊在怒吼、龙在叫唤,幽静的树林也为之战栗,层层山岩也为之震惊。
黑云沉沉快要下雨,水波荡漾升起烟雾。
突然闪电迅雷,山峦都要崩裂,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的天空蔚蓝无际,日月共同照耀着金碧辉煌的宫殿。
神仙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他们用彩虹做衣,把清风当做马;老虎弹琴,鸾鸟驾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如麻。
【梦游之美】这首诗重点描写了李白的梦境:他早就听说天姥山被云雾遮绕,偶尔才能看见,于是久思成梦,梦见自己到天姥山会神仙去了。
节选的这一段,就是他看到众神时的情景。
外面是电闪雷鸣,里面却是其乐融融的仙境,仙人们衣食住行都不同于常人,就连乐师都是禽兽。
读者也似乎和李白一同梦游了一番。
梦醒之后,李白感叹人生短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写作指导】生活中有种种现实的约束,但是作文的时候是没有任何约束的。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清平乐

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作者介绍]李璟在位时,后周的皇帝是柴荣,当时的赵匡胤还没皇袍加身。
柴荣也不是个善类,打得李璟没有脾气。
南唐不得不割让长江以北,为了表示虔诚,李璟主动削去帝号,自称“唐国主”。
五代十国期间,中国出了很多皇帝,虽然自己管理的地域不是很大,但雄心昭然若揭,目标都是放眼全国,至于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那以后再说,先占个地儿。
自削帝号,南唐变成了后周的附属国,地位降了一大截。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对南唐继续施压,961年,李璟去世,李煜当了唐国主。
赵匡胤与李煜虽然都是新宫上任,气势截然不同,老赵是虎虎生威,小李是风花雪月,不是一路人。
老赵是武将,小李是书生,所谓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纷乱时期讲得是实力,弱国无外交。
当赵匡胤拿下南汉政权后,南方只剩下南唐和吴越,老赵一统天下的雄心陡然膨胀,李煜当然明白。
李煜从来就没有野心,只想偏安一隅,上位伊始就不断地给老赵上贡,老赵嫌少,李煜就加,还嫌少,就再加,不为别的,只求自安。
政治家们黑,眼里只有权力和利益,忍让无计以事。
以礼相待是读书人的信条,赵匡胤不属这个文化圈。
步步急逼,步步后退,李煜应付老赵有点困难。
李煜无奈,只得再降低自己的身份,把南唐国主改为江南国主,这个举动,意味着南唐已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大宋王朝下了一个区域,主动划分到大宋的版图内。
赵匡胤继续挑肥捡瘦,李煜殷勤应对,不断地派人朝贡,这一次,派出了自己的亲弟哪知李从善一到大宋,就被赵匡胤扣住,不让回来,表面上老赵还是很客气,还给李从善安排了一个职务:山东泰宁军节度使,并在汴京分给他一套豪华别墅。
既然南唐已归我大宋,我就有权力分配官职,在哪里工作都是革命需要,你李从善就别走了。
这显然是对李煜的进一步试探。
给赵匡胤上书,请求放回李从善,老赵以种种借口回绝,并要求李煜亲自北上,此时的李煜那是万万不敢去的。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鉴赏》定风波 学案 (2)

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定风波学案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偶书①王安石需然②甘泽洗尘襄,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③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罩④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震雨便归山。
【注释】①熙宁七年(1074年),大旱。
此时新法功效业已呈现,王安石仍六次上书,自请罢相,以礼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
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进京为相。
本篇系他回到江宁后得雨而作。
②常然:雨量充足貌。
③岁功:一年的收成。
④:竹席。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甘”“洗”“共”三字生动地写出雨降临及时,雨势酣畅,人们欢欣鼓舞的反应。
B.颔联写出了这场雨带来的好处:不仅使得农业丰收指日可待,也促进了商业生意的繁荣。
C.第五句“分”字准确写出雨后云雾散去,星斗渐现,且以“风雷静”突出了雨后的宁静。
D.第六句写出雨后凉意怡人,而室内枕簟却被闲置一边,诗人借此表现了自己心境的落寞E.这首诗,诗人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摹雨态、雨势及其影响,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15.诗的尾联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BD15.尾联诗句字面上是写浮云明白进退之趣,用霖雨解除旱情后就回归深山。
“谁似浮云”表面上是疑问谁是浮云,其实是暗指诗人自己。
诗人肯定浮云,做官就要有为民为国造福的思想。
“谁似浮云”也是反问,表达自己不会像浮云一样,稍有小成就功成身退,而是会继续努力进取,为国为民造福。
【解析】1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题中前四项考核内容,E项考核手法,其中B 项,颔联中的“生意”指的是自然界的生机不是讲商业(生意)繁荣,对生机理解有误;D 项,第六句写的是雨后新凉,房间中的枕席也令人感到舒适,符合王安石自请外放的淡然豁达。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二部分 第十一课 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 含答案

定风波[资料助读]◎释标题选自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
“定风波”,词牌名,属于唐教坊曲名,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双调,六十二字。
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
词人从黄州去沙湖途中遇小雨,这本是司空见惯的日常小事,词人却写出这一曲佳篇。
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
我们由此可看出其才思之敏捷,思维之活跃。
◎知作者苏轼[见第一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其二)》]◎明背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天,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
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
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精要赏析]◎赏形象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了怎样的环境特点?“徐行”且“吟啸”,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形象?满江红写怀[资料助读]◎释标题满江红,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此调又名“念良游”“伤春曲”。
格调沉郁激昂,宜于抒发怀抱,故为苏辛派词人所常用。
双调,九十三字。
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达了岳飞以收复失去的祖国山河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知作者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抗金名将,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
以不附和议,被秦桧害死。
孝宗时恢复名誉,谥武穆。
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
有《岳武穆集》。
《全宋词》录其词三首。
◎明背景绍兴六年(1136),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
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来到鄂州。
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精要赏析]◎赏形象1.从“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两句看,岳飞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提示:联系背景事件及“雪”“灭”等词考虑。
高考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词第11课 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

三、词语释义 形容春天的微寒。 ①料峭:_______________ 云雾弥漫,雨势很大。 ②烟雨:__________________ 落日的余晖。 ③斜照:____________ 风吹雨落的声音。 ④萧瑟:________________ ⑤怒发冲冠:愤怒时头发直竖,把帽子顶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骤的雨声。 ⑥潇潇:___________ 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 ⑦长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之举。 轻易,随随便便。 ⑧等闲:________________ ⑨天阙:_________________ 天子宫殿前的楼观。 ⑩断鸿:___________ 失群的孤雁。
第十一课
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
诗海探珠
淡黄柳 姜 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栏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 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片,以纾 客怀。 空城晓角 ,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 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徐徐前行。为什么要在风雨中“吟啸”呢?那 代表一种玩赏的心态,是在困境中,在心灵上 留有一点小小的空间,让自己还有闲情逸致去 玩赏。这里主要是写作者的心态、定力和操守。 面对自然的风雨也好,人生的风雨也好,需要 你用平静悠闲的心态,相当大的定力和操守去 面对。“莫听”二字是对风雨打击的否定, “何妨”二字是对悠闲人生态度的肯定,这两 句分别从否定和肯定两个方面来表达作者的思 想情感。
2.资料链接 如果说写景诗词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词的 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有感,发而 成诗词,即为抒怀。这类作品如果扩而大之的话, 诗言志” 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的抒情诗词。由于“______ 的关系,咏怀的作品相当多,内容包括思亲、送 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讲人
202X-06-08
目录
01. 第一单元 03. 第三单元 05. 第五单元
02. 第二单元 04. 第四单元 06. 第六单元
01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 胜色 第二课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 军旅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感谢聆听
第五课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 抒怀 第六课 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 写真
04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 感慨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 别绪
05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第九课 问世间情是何物——两情 相悦 第十课 水远山长看不足——风物 景色
06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第十一课 一蓑烟雨任平生——抒 志咏怀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 时伤事
F
生查 子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鹧鸪天
扩展阅读
菩萨蛮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 日夜记梦
鉴赏知识 词律
破阵子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 前——山水胜色
06
水龙吟 登 建康赏心亭
01
望海潮
05
满江红 写 怀
02
扩展阅读
04
定风波
03
鉴赏知识 词的章法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A
鉴赏知识 意象
D
关山 月
B
石壕 吏
E
扩展 阅读
C
卖炭 翁
F
鉴赏知识 意境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将进酒
和子由渑池怀旧
鉴赏知识风格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 封、连四州刺史
扩展阅读
唐宋词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A
清平 乐
D
扩展 阅读
B
苏幕 遮
E
鉴赏知识 诗词异貌
C
兰陵 王
A
扩展 阅读
D
武陵 春
B
鉴赏知识 用典
E
扬州 慢
C
蝶恋 花
F
扩展 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 前——山水胜色
1
鉴赏知识 诗词鉴赏入门
2
体验与探究 唐宋诗词专题鉴赏 与诵读
02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 古诗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 乡思
03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 前——山水胜色
0 1
明妃曲二首(其
一)
0 2
扩展阅读
0 4
望月怀远
0 5
左迁至蓝关示
侄孙湘
0 3
鉴赏知识 诗 词的特殊句法
0 6
商山早行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扩展阅读
房兵曹胡马
海棠
鉴赏知识 古典诗歌的 起承转合
蝉
扩展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0 1
宿桐庐江寄广 陵旧游
0 4
扩展阅读
0 2
汉江临眺
0 5
鉴赏知识 诗 律(一) 平仄
0 3
庐山谣寄卢侍 御虚舟
0 6
塞置眼前——山水胜色
0 1
走马川行奉送 出师西征
0 4
鉴赏知识 诗 律(二) 对仗
0 2
古从军行
0 5
西塞山怀古
0 3
扩展阅读
0 6
金铜仙人辞汉 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