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6-2(材料的力学性质)
材料力学(I)第六章(配孙训方版)

4. 将补充方程与平衡方程联立求解得:
FN1 FN2
eEA l
1
1 2
EA
,
E3 A3
FN3
eE3 A3 l
1
1 E3 A3
2EA
所得结果为正,说明原先假定杆1,2的装配内力为拉
力和杆3的装配内力为压力是正确的。
载Me和“多余”未知力偶矩MB,如图b;它应满足的位移 相容条件为
BMe
BM B
注:这里指的是两个扭转角的绝对值相等。
33
材料力学Ⅰ电子教案
第六章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3. 根据位移相容条件利用物理关系得补充方程:
Mea M Bl GI p GI p
由此求得“多余”未知力,亦即约束力偶矩MB为
材料力学Ⅰ电子教案
第六章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在基本静定系上加
B
C
D
上原有荷载及“多
1
2
余”未知力
FN3
并使“多余”约束
A
A
处满足变形(位移)
ΔA'
相容条件
A'
ΔA
A
F
FN3
相当系统 (equivalent system)
6
材料力学Ⅰ电子教案
第六章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B 1
C 2
FN3
第六章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求算FN3需利用位移(变形)相容条件 (图a)
AA AA e
列出补充方程
FN3l3 E3 A3
FN3l1
2 E1 A1cos2
材料力学教案(全套)

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⑴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2) 了解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3) 构件分类,知道材料力学主要研究等直杆;(4)具有截面法和应力、应变的概念。
2、教学内容(1) 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概念,安全性和经济性,材料力学的任务;(2)变形固体的连续性、均匀性和各向同性假设,材料的弹性假设,小变形假设;(3)构件的形式,杆的概念,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4)截面法,应力和应变。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同教学内容,基本上无难点。
三、教学方式讲解,用多媒体显示工程图片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四、建议学时1~2学时五、实施学时六、讲课提纲1、由结构与构件的工作条件引出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
强度: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刚度: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稳定性:构件保持自身的平衡状态为。
2、安全性和经济性是一对矛盾,由此引出材料力学的任务。
3、引入变形固体基本假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连续性假设:材料连续地、不间断地充满了变形固体所占据的空间;均匀性假设:材料性质在变形固体内处处相同;各向同性假设:材料性质在各个方向都是相同的。
弹性假设: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工作。
所谓弹性,是指作用在构件上的荷载撤消后,构件的变形全部小时的这种性质;小变形假设:构件的变形与构件尺寸相比非常小。
4、构件分类杆,板与壳,块体。
它们的几何特征。
5、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基本变形: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各种基本变形的定义、特征。
几种基本变形的组合。
6、截面法,应力和应变截面法的定义和用法;为什么要引入应力,应力的定义,正应力,切应力;为什么要引入应变,应变的定义,正应变,切应变。
第二章轴向拉伸与压缩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⑴掌握轴向拉伸与压缩基本概念;⑵熟练掌握用截面法求轴向内力及内力图的绘制;⑶熟练掌握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方法,掌握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方法;⑷具有胡克定律,弹性模量与泊松比的概念,能熟练地计算轴向拉压情况下杆的变形;⑸了解低碳钢和铸铁,作为两种典型的材料,在拉伸和压缩试验时的性质。
盘点八年级下第六章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

盘点八年级下第六章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
一、物质的物理状态
物质的物理状是描述物质宏观特征的重要指标。
在初始阶段,通过探究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物质状态,然后再进一步探究固体、液体、气体的状态变化规律和性质特点。
通过观察实验,能够感性地体验和探究不同物质状态下的特点,进而理解分子模型的本质。
二、材料的物理性质
物质的物理状态是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
在此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材料的物理性质,以此为基础加深对物质状态的理解。
在丰富的实验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直接观察、体验、感知与探究,去获取物质的物理性质,观察其对材料的特性和状态的影响,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探究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物质的量和密度
给定一定质量和体积的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就是它的密度。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对物质的量和密度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让学生体验到常见物质的密度,掌握如何计算密度,并进一步了解密度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本章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物质的多个方面的性质,从分子结构到物质量和密度等物理特性,学生能够画出物质状态的状态图,并掌握如何计算各物理特性,并对分子运动的本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测量密度、状态变化等等,为生活带来便利。
习得的知识我们应该学以致用、持续掌握,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这方面的知识,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怀抱着好奇心和求知的心态,学习科学知识,掌握各种现象的规律和本质,以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初中物理材料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不同物理性质,如密度、比热容、导电性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常见材料的物理性质。
2. 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 环保意识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 难点: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实验、实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注重环保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材料的物品(如塑料、铁、棉花等),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的多样性。
2. 新课:介绍常见材料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比热容、导电性等。
举例说明不同性质的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铁的导电性用于制造电线,塑料的绝缘性用于制造电器外壳等。
3. 实例分析:分析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如为什么电线要用导电性好的材料,水壶要用热传导性好的材料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设计一款适合沙漠地区使用的保温水壶,需要考虑哪些物理性质。
5. 环保意识教育:介绍材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如塑料制品对土壤的污染,金属资源的开采等。
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提倡环保生活方式。
6.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强调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实例。
3.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2节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中的不足,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对于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中的亮点,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3.对于随堂测试中的错误,进行及时的订正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对于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密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新课导入:介绍密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实验规律。
4.知识讲解:讲解密度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
5.应用拓展:安排学生进行练习,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关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文章、科学实验案例、密度相关的科普读物等,以便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密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例如: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密度现象,如找出不同密度的物质,观察密度对物体浮沉的影响等,并记录下来。
7.教学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教学参考书籍、学术论文、网络资源等,以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深入研究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8.安全指导:针对实验环节,准备安全指导资料,向学生讲解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9.学生反馈表:准备学生反馈表,以便在课堂上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情感升华:
结合密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材料力学(I)第六章

(2) 几何方程
L2
( L3 ) cos L1
材料力学(Ⅰ)电子教案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15
(3)、物理方程及补充方程:
FN 1L1 FN 3 L3 ( ) cos E1 A1 E3 A3
(4) 、解平衡方程和补充方程,得:
FN1 FN 2
E1 A1 cos2 L3 1 2 cos3 E1 A1 / E3 A3
FN 1L FN 3 L 得: cos E1 A1 cos E3 A3
5)联立①、④求解:
FN ! F
④
E 3 A3 2 co s E1 A1 co s2
FN 3
F E1 A1 1 2 co s3 E A
材料力学(Ⅰ)电子教案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例2-19]刚性梁AD由1、2、3杆悬挂,已知三杆材料 相同,许用应力为[σ ],材料的弹性模量为 E,杆长 均为l,横截面面积均为A,试求各杆内力。
5
1.比较变形法 把超静定问题转化为静定问题解,但 必须满足原结构的变形约束条件。
[例2-16] 杆上段为铜,下段为钢杆,
E1 A1
A
1
上段长 1 , 截面积A1 , 弹性模量E1 下段长 2 , 截面积A2 , 弹性模量E2
杆的两端为固支,求两段的轴力。
C
E 2 A2
F
FB
B
2
(1)选取基本静定结构(静定基如图),B 解: 端解除多余约束,代之以约束反力RB
2E1 A1 cos3 FN 3 3 L3 1 2 cos E1 A1 / E3 A3
例2-22
材料力学(Ⅰ)电子教案
材料力学性能第二版教学设计

材料力学性能第二版教学设计课程背景材料力学性能是材料科学和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探究材料的物理性质、结构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此次教学设计旨在提供现代化的材料性能分析方法以及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材料的内在本质和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1.理解材料力学性能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
2.掌握各种常见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技术。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材料的破坏行为。
4.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并且提高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材料力学性能概述1.1 材料力学性能的定义和意义 1.2 材料力学性能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基础1.3 材料力学性能与材料破坏关系第二章:材料的力学性质2.1 材料的弹性性质 2.2 材料的塑性性质 2.3 材料的断裂性质 2.4 材料的疲劳性质 2.5 材料的流变性质第三章:材料力学性能测试3.1 材料性能测试方法 3.2 材料性能测试仪器和设备 3.3 材料性能数据处理3.4 材料力学性能分析和评价第四章:应用案例解析4.1 材料应用案例分析 4.2 材料破坏分析 4.3 材料的生命周期分析教学方法1.授课与实验相结合。
通过在实验室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操作相关设备,掌握实验原理和理论知识。
2.课堂讨论。
让学生共同探讨材料力学性能相关的问题,发现材料性能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课堂演示。
为学生演示复杂的材料性能测试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各个步骤和原理。
4.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撰写课程实验报告,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学考核1.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主要考核学生对材料力学性能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材与参考书教材:1.材料力学性能与测试,王三平,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参考书:1.材料力学性能态度与应用,普枯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2.材料工程学,唐涛,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3.材料力学,刘子义,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总结通过本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材料力学性能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的能力,同时加强了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释能力。
材料力学教案范文

材料力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认识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理解材料力学与工程实践的关系;3.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质,如强度、刚度、韧性等;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材料力学问题的能力;5.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材料的概念、分类及其应用;(2)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3)材料力学与工程实践的关系。
2.材料的力学性质:(1)应力与应变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材料的强度、刚度、韧性、脆性等性质;(3)材料静力学与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3.材料力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1)材料力学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2)材料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3)材料力学问题的实例分析。
4.实验与实践:(1)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2.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3.个案研究和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前一堂课的内容,并通过一个实例引出本堂课的主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理论授课(30分钟)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讲授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重点讲解应力、应变、刚度、强度、韧性等概念,并介绍计算方法和相关公式。
3.问题分析与解决(30分钟)向学生提供一些材料力学问题的案例,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实验操作(4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材料力学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教师和助教全程指导学生,确保实验安全和数据准确。
5.实验报告和讨论(30分钟)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数据和结果的分析。
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六、课堂作业(10分钟)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堂作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并要求学生在下一次上课前完成作业,并准备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度类别 抗压强度 fc (MPa) 抗拉强度 ft (MPa) 抗剪强度 fv (MPa) 抗弯强度 ftm (MPa)
材料的强度分类及受外力作用示意图
受力作用示意图
强度计算式
附注
F——破坏荷载(N); A——受荷面积 (mm2); l——跨度(mm); b——断面宽度(mm); h——断面高度(mm)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课题 名称
课题 1: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3 材料的力学性质
授课 2
时数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 能力目标:进行建筑材料基本物理性质、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判断。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教学 重点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能;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检测
材料的弹性用弹性模量E表示 (2)塑性::外力→变形→卸外力→变形不完全恢复 弹塑性材料的变形曲线
荷载
变形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3)耐磨性 耐磨性是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材料的耐磨性用磨耗率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B m1 m2 100% A
式中 G------材料的磨耗率, (g/cm2) m1 ----材料磨损前的质量,(g) m2-----材料磨损后的质量,(g) A------材料试件的受磨面积 (cm2)
普通混凝土按其抗压强度分为十四个等级:C15、C10、…、C80 等
碳素结构钢按其抗拉强度分为五个等级,如 Q235 等等。
3.材料的比强度
比强度是按单位质量计算的材料强度,其值等于材料强度与其表观密度之比。对于
不同强度的材料进行比较,可采用比强度这个指标。
比强度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性能的重要指标,优质的结构材料,必须具有较高的比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解,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是检测材料各方面性能的基
无
二、材料的耐久性 1. 概念 材料的耐久性是指用于建筑物的材料,在环境的多种因素作用下不变质、不破坏, 长久地保持其使用性能的性质。 耐久性是材料的一种综合性质,诸如抗冻性、抗风化性、抗老化性、耐化学腐蚀性 等均属耐久性的范围。 此外,材料的强度、抗渗性、耐磨性等也与材料的耐久性有密切关系。 2. 环境影响因素 材料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长期受到周围环境和各种自然因素的破坏作用,一般可分 为物理作用、化学作用、机械作用、生物作用等。 分析任务 根据老师的讲解和结合课前导入的知识请同学们按照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并举例说 明问题。 学生跟进 学生记好听课笔记,考虑课前布置任务中的问题。老师检查任务中提出的问题,开 拓学生的想象力,发掘学生的创新设计,并给予引导。 完成任务 提问布置任务,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给予评价。 课堂小结 通过上两节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对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有了基本的了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fc
F A
ft
F A
fv
F A
f tm
3Fl 2bh 2
2.材料的等级
建筑材料常按其强度值的大小划分为若干个等级。
如:
烧结普通砖按抗压强度分为六个等级:Mu30、 Mu25、 Mu20、 Mu15、 Mu10、 Mu7.5;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硅酸盐水泥按抗压和抗折强度分为 6 个等级:42.5、52.5、62.5、 42.5R、52.5R、62.5R;
强度。
材料
表观密度(g/cm3) 强度(MPa)
比强度
低碳钢
7850
420
0.054
普通混凝土(抗
2400
40
0.017
压)
松木(顺纹、抗拉)
500
100
0.200
玻璃钢
2000
450
0.225
烧结普通砖(抗
1700
10
0.006
压)
4.材料的弹性与塑性 (1)弹性:外力→变形→卸外力→变形完全恢复
的力学性质。 提出任务
材料的力学性质和它的耐久性。 介绍知识
一、材料的力学性质 材料的力学性质系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性和抵抗破坏的性质。 (一)材料的强度与等级 1.材料的强度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强度。 根据外力作用形式的不同,材料的强度有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及抗剪强度等, 均以材料受外力破坏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力的大小来表示。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课型
教具 (含电 教设 备)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检测 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 理论课 多媒体
授 课 后 记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课题 1: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3 材料的力学性质
复习旧知
提问:建筑材料有哪些物理性质? 引入新课
学习新知 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包括强度、弹性、塑脆韧性、硬度,我们今天接着来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