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七、结果评价
第十二讲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2学时)
主要参考书:
1.《妇产科学》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
2.《妇产科学》(八年制)丰有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
3.《实用妇产科护理学》安力彬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4.Maternity and Pediatric Nursing,Ricci,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08
教学内容
第四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一、病因
二、病理生理
三、临床表现及分类
四、处理原则
五、护理评估
六、护理诊断/问题
七、预期目标
八、护理措施
九、结果评价
第五节前置胎盘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及分类
三、处理原则
四、护理评估
五、护理诊断/问题
六、预期目标
七、护理措施
八、结果评价
第六节胎盘早期剥离
一、病因
二、类型及病理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妊娠生理
一、受精与着床
二、胎儿附属物的形成与功能
三、胎儿发育及生理特点
第二节妊娠期母体变化
一、生理变化
二、心理-社会调适
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2学时)
通过体验孕妇日常生活了解并理解孕晚期孕妇的感受与要求掌握孕妇日常生活中最需要帮助和困难所在;能为孕妇提供科学、实际、可行的孕妇保健护理服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全面掌握妇产科护理学理论及适宜技术,发挥护理特有职能,能针对个体而开展具有个性化的整体护理,能够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科学有效、令人满意的护理服务。
2.能为健康女性提供自我保健知识、预防疾病并维持健康状态。

《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简介: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诊断并处理女性对现存和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为女性健康提供服务的科学,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妇产科护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命各阶段不同健康状况的女性,以及相关的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

研究的内容包括孕产妇的护理、妇科疾病患者的护理、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指导。

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妇女们自我保健及疾病预防知识,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帮助他们维持健康,增进健康,减轻病痛,促进康复。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运用护理程序对早、中、晚期的孕妇实行整体护理,并协助医生进行孕期检查2、运用护理程序对分娩期、产褥期的孕产妇实行整体护理,并能协助医生完成接生3、运用护理程序对伴有妊娠期或/及分娩期常见并发症或/及合并症的孕产妇实行整体护理4、制定新生儿护理计划,教会产妇护理新生儿的技巧、常识和方法5、运用护理程序,对妇科常见疾病患者提供整体护理6、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在教学实践中以职业伦理道德作为指导行为的准则,并认真完成个案护理计划教学用书:郑修霞主编,《妇产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开课学期:秋季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时数分配妇产科护理学见习安排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掌握:骨盆的组成;骨盆的分界;子宫四对韧带及功能。

熟悉:内生殖器的组织结构特点和功能。

了解:内生殖器及邻近器官的关系;骨盆底、会阴、会阴体的解剖、组织结构特点。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生理[考核内容考核要求]掌握:月经、初潮、月经周期、月经经期的概念。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卵巢分泌的性激素及其周期性变化和生理作用;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熟悉:月经经血特点与月经期的临床表现;卵巢的周期性变化与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的相互关系。

了解:阴道粘膜、宫颈粘液、输卵管的周期性变化;月经的周期性调节机制第二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第一节妊娠生理概述[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掌握:妊娠、受精、植入的概念;胎盘的结构、功能;脐带的组成和功能。

《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较强的主干专业课程,是研究妇女在非妊娠期、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胎儿及新生儿的生理、病理变化,还包括心理、社会与优生优育等综合性内容。

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理解妇产科整体护理的科学内涵,能运用妇产科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以护理程序的方法为病人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增进健康的服务。

使培养的学生成为高素质的高级专门化人才,并为适应职业变化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范畴、学习目的、方法及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2、掌握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及妊娠生理的基本知识。

3、掌握妊娠期监护、保健的基本知识及分娩三个产程的经过、处理和护理知识。

4、理解异常胎儿、新生儿的概述、监护基本知识和护理措施。

5、理解妇产科常见病的概述、掌握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6、了解妇产科常见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原则。

7、理解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适应症、禁忌症、用物准备和护理措施。

8、理解妇女五期保健,了解生殖健康概念、意义及内容。

(二)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对妇产科常见病病人的病情观察、治疗反应观察和疾病初步判断、分析的能力。

2、掌握应用护理程序对妇产科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方法。

3、学会对妇产科急症病人进行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

4、掌握妇产科常用手术配合、协助孕期检查和助产配合,手术病人术前、术后整体护理。

5、熟练掌握妇产科护理操作技术。

具有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具有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简介:《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和病理变化,以及妊娠、分娩、产褥期和哺乳期妇女护理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妇产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提高学生在妇产科领域的护理能力和素养。

课程目标:1、掌握妇产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了解妊娠、分娩、产褥期和哺乳期妇女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掌握相应的护理措施。

3、能够正确评估妇女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常见妇科疾病。

4、熟悉妇产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了解相关伦理和法律知识。

5、培养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工作的职业素养和人际沟通能力。

课程内容:1、绪论:妇产科护理学的历史和发展,学科性质和任务,护士在妇产科护理中的角色和职责。

2、女性生殖系统生理:月经周期、性激素分泌、生殖器官变化等。

3、妊娠生理:妊娠期母体变化、胎儿发育、孕期营养等。

4、分娩生理:分娩过程、产力、产道、胎儿因素等。

5、产褥期生理:产褥期母体变化、子宫复旧、恶露等。

6、哺乳期生理:母乳喂养的好处、哺乳机制、哺乳技巧等。

7、妊娠期护理:妊娠期健康评估、产前检查、常见症状处理等。

8、分娩期护理:分娩期健康评估、产程观察、接生技术等。

9、产褥期护理:产褥期健康评估、产后康复、乳房护理等。

10、哺乳期护理:母乳喂养指导、哺乳难题处理等。

11、妇科疾病:常见妇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护理措施。

12、计划生育:避孕方法、流产术、绝育术等。

13、妇女保健:妇女常见问题的预防和处理、心理健康等。

14、妇产科伦理和法律:护士的职业伦理、法律法规等。

课程安排:1、总课时数:72课时。

2、课程形式:理论授课与实验操作相结合。

3、理论授课:48课时,每周4课时,共12周。

4、实验操作:24课时,每周2课时,共12周。

5、课外辅导:定期组织答疑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6、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在妇产科临床实习4周,了解临床实践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妇产科护理学是研究妇女生命各阶段不同健康状况下的健康服务需求,是一门诊断并处理女性对现存和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为妇女健康提供服务的科学,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妇产科护理学的对象包括生命各阶段不同健康状况的女性,以及相关的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

本科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孕产妇的护理、妇科疾病患者的护理、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

本学科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

运用已学到的妇产科知识、的方法,对孕产妇、新生儿及妇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教学、临床见习、临床实习三个环节。

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突出重点、难点,并通过电教、病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见习以示教为主,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临床实习则进入医院,主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将知识与技术初步转化到临床实践中。

采用提问、理论考核、实践考核进行评估。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妇科常见病的整体护理,熟悉其临床表现、诊治要点,了解其病因;2.熟悉早、中晚期妊娠孕妇资料收集,孕期卫生指导和产前检查;熟悉早、中、晚期妊娠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的预防;掌握正常、异常妊娠及分娩的整体护理;3.了解妇女解剖生理特点;(二)技能目标1.协助医生、助产士完成常见妇产科专科操作,独立完成七项妇产科基础护理操作。

2.指导产妇自我保健,进行产后随访和计划生育宣教;(三)情感目标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四)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妇产科护理学学时分配表内容讲授实践合计第1章妊娠生理 2 2第2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4 2 6 第3章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6 6 12 第4章产褥期母婴的护理 2 2 第5章高危妊娠妇女的护理 2 2 第6章妊娠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6 6第7章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2 2 第8章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6 6 第9章分娩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2 2第10章产褥感染妇女的护理 2 2 第11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 4 4第12章女性性传播疾病患者的护理 1 1 第13章女性生殖器肿瘤患者的护理 6 6 第14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护理 2 2 第15章月经失调患者的护理 2 2第16章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患者的护理第17章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患者的护理第18章不孕症妇女的护理 1 1 第19章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 2 2 4 第20章妇产科诊疗手术患者的护理 1 1第21章妇产科护理操作技术 1 1 总计52 12 64第一章妊娠生理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功能;2.掌握胎头各径线,3.熟悉妊娠期各系统生理变化,心理社会变化;二;重点与难点1.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功能2.胎头各径线,三、教学内容1.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功能2.胎儿发育的特点3.妊娠期母体的身心变化四.教学活动1.课型:理论课2.教学方法:讲授3.评价:提问,测试第二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基本概念(妊娠早、中晚期妊娠胎先露胎方位);2.掌握早期妊娠的诊断,预产期的推算方法,妊娠期常见症状的护理,妊娠期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3.熟悉中晚期妊娠诊断;4.熟悉妊娠期护理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10
2
36





























13 .异常分娩:产力异常、产道异常、胎儿异常心理社会因素异常的概述和处理要点
14 .异常分娩的患者护理评估、主要护理诊断、预期结果和护理措施
15 .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的概念
16 .胎膜早破、子宫破裂、产后出血、羊水栓塞概述、防治要点
8. 不孕症概要、检查程序和方法;患者的护理评估、主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9. 妇科手术前准备和病人手术前后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措施
10. 妇科常用护理技术目的、方法
实践部分
1. 更年期保健宣传教育
2. 妇科常用护理技术和生殖器官肿瘤的护理
10
2
64


























4 .妇科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5 .妇科门诊的布局和妇科门诊的设备和管理
实践部分 妇科常用的特殊检查
1. 阴道分泌物悬滴检查
2. 子宫颈活体组织检查
3. 诊断性刮宫
4. 子宫颈黏液检查
5. 基础体温测定
6. 输卵管通常试验
7. 阴道后穹隆穿刺手术
8.B 超检查
2
2
52

妇产科护理教学大纲

妇产科护理教学大纲

妇产科护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独立完成妇产科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护理工作,并能够在医疗团队中有效地协作和沟通。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妇产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2. 掌握妇产科护理的常见技能和操作方法;3. 能够准确评估妇产科患者的病情,并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4. 具备协助医生进行妇产科检查和治疗的能力;5. 掌握妇产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和处理方法;6. 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基础理论知识:a. 妇产科常见解剖结构和生理变化;b. 妇产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分类;c. 妇产科护理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2. 护理技能和操作:a. 妇产科护理中的常规操作技巧,如血压测量、体温测量、心电图记录等;b. 妇产科各种检查方法和操作,如妇科检查、产科检查、超声波检查等;c. 妇产科护理中的特殊技能,如宫内膜抽吸术、阴道分娩辅助等。

3. 常见疾病的护理:a. 妇科炎症的护理要点和处理方法;b. 妇科肿瘤的护理策略;c. 孕期并发症和分娩并发症的护理措施;d. 产后护理和新生儿护理的技巧和要点。

4. 护理管理和协作:a. 妇产科护理的管理原则和方法;b. 护患沟通和心理支持技巧;c. 医患团队的协作和合作。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妇产科护理的基础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培养其妇产科护理技能。

3. 病例分析:通过讲解真实病例,帮助学生理解妇产科护理的应用和实践。

4.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医患团队的合作讨论和协作工作,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学习态度、知识掌握程度等。

2. 实践操作:学生的技能熟练程度和操作方法规范性。

3. 学习成果:学生对妇产科护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材参考1. 《妇产科护理学》刘小明等著2. 《妇产科护理技术》张丽华等著七、教学时长本课程为64学时,其中理论课程为32学时,实践操作课程为32学时。

《妇产科护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妇产科护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妇产科护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C0412023课程名称: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和年级:护理学三年级开课学期:春季学期总学时:51学时(理论:34学时,实验:17学时)学分:3分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护理学导论、护理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学。

平行课程:儿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

后续课程:五官科护理学。

课程简介:妇产科护理学是研究女性各阶段及特殊时期生理和心理变化、妇产科疾病病人护理的一门学科,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妊娠期妇女生理变化与常见合并症、并发症。

分娩期及产褥期妇女常见并发症,妇科常见病与多发病,计划生育与妇女保健等。

推荐教材: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参考书目:乐杰.妇产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二、课程总目标本课程主要使医学生了解女性生命各阶段生理特点,熟悉妊娠期妇女生理变化和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妇产科病人进行评估,做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并为病人提供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熟悉妇产科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与相互配合。

三、大纲内容实验一:妊娠期妇女的护理【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产科腹部检查方法。

2.掌握骨盆测量方法,各种径线的名称、起止点及正常值。

3.熟悉胎儿附属物的结构及功能。

熟悉足月胎头的结构特点。

4.熟悉胎先露、胎产式及胎方位。

【实验内容】1.模型或实物示教胎儿附属物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2.模型示教足月胎头的颅骨、颅缝、肉门名称和位置。

3.利用骨盆和胎儿模型摆各种胎产式、胎先露及胎方位。

4.产前检查的时间、内容和方法:模型示教产科腹部检查、听诊胎心音、骨盆外测量。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骨盆外测量器软尺骨盆模型胎儿模型超声多普勒胎心听诊仪医用超声耦合剂秒表实验二:分娩期妇女的护理【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第二产程、三产程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较强的主干专业
课程,是研究妇女在非妊娠期、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胎儿及新生儿的
生理、病理变化,还包括心理、社会与优生优育等综合性内容。

通过学习和
实践,使学生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理解妇产科整体护理的科学内涵,能运用妇产科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以护理程序的方法为病人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增进健康的服务。

使培养的学生成为高素质的高级专门化人才,并为适应职业变化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范畴、学习目的、方法及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2、掌握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及妊娠生理的基本知识。

3、掌握妊娠期监护、保健的基本知识及分娩三个产程的经过、处理和护理
知识。

4、理解异常胎儿、新生儿的概述、监护基本知识和护理措施。

5、理解妇产科常见病的概述、掌握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6、了解妇产科常见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原则。

7、理解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适应症、禁忌症、用物准备和护理措施。

8、理解妇女五期保健,了解生殖健康概念、意义及内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对妇产科常见病病人的病情观察、治疗反应观察和疾病初步判断、分析的能力。

2、掌握应用护理程序对妇产科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方法。

3、学会对妇产科急症病人进行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

4、掌握妇产科常用手术配合、协助孕期检查和助产配合,手术病人术前、术后整体护理。

5、熟练掌握妇产科护理操作技术。

具有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具有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4、具有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