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的感人事迹

合集下载

孔繁森的故事主要事迹

孔繁森的故事主要事迹

孔繁森的故事主要事迹第一篇嗨,亲爱的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孔繁森的那些感人故事。

你知道吗?孔繁森呀,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他本来在山东工作,日子过得也不错。

但当国家需要他去西藏支援的时候,他二话没说,就奔向了那片高原。

在西藏,条件那叫一个艰苦。

高原反应让很多人都受不了,可孔繁森不在乎。

他深入到最偏远的地区,去了解老百姓的生活。

他和当地的藏族同胞们打成一片,一点架子都没有。

有一次,他看到一位藏族老阿妈生病了,家里又穷得没办法看病。

孔繁森马上就掏出自己的钱,送老阿妈去看病。

而且呀,他还经常去看望那些贫困的家庭,给他们送去温暖和帮助。

他不仅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还努力为当地的发展想办法。

他到处跑项目,找资金,就为了让藏族同胞们能过上好日子。

孔繁森自己的生活却特别节俭。

他穿的衣服都很旧了,也不舍得换。

吃的也简单,从不讲究。

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却特别大方。

朋友,你说这样的人是不是特别伟大?他的精神真的值得咱们好好学习呀!第二篇嘿,朋友!咱们接着聊聊孔繁森的事迹。

孔繁森在西藏工作的时候,真的是把那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他经常走村串户,和大家拉家常,了解大家的困难。

有一回,他遇到一个小孩子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孔繁森心疼得不行。

他当即决定资助这个孩子上学,还说:“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不能让他们因为穷就没了读书的机会。

”而且哦,他对待工作那叫一个认真负责。

为了改善当地的经济状况,他不停地奔波,想办法招商引资,搞各种产业。

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他都不退缩。

孔繁森对自己的家人也很愧疚。

他常年在外工作,很少能陪伴在家人身边。

但他说,他要为更多的家庭谋幸福。

还有啊,他收养了好多藏族的孤儿。

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给他们温暖和爱。

孔繁森的故事真的太多太多了,每一个都让人感动。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奉献和爱。

咱们可得记住他,向他学习,让这个世界因为咱们也变得更美好一点,你说是不是?。

孔繁森的事迹3篇

孔繁森的事迹3篇

孔繁森的事迹前言孔繁森,一个名字从未被写进正式的历史教科书,但他的事迹却深深地印在很多人的心里。

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孩子,却在经历了数不尽的挫折和试炼后成为了一位真正的英雄。

第一篇:从农村到城市孔繁森出生于一个偏远的农村家庭,父母年迈体弱,家境贫困。

从小他便懂得了勤劳和努力,每次到山上放牧时,他总是在思考如何让家里的生活更加宽裕。

考上中学后,他经常早出晚归地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虽然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父母仍然尽量凑钱供他上学。

到了高中,孔繁森的成绩越来越好,而他对知识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

他放弃了父母供他上学的机会,选择了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发展。

在城市里,孔繁森面对着无数的挑战和困难,他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任何经济来源。

他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打工之路,白天在工厂打工,晚上自学外语。

他用自己的勤劳和才智赢得了一份心仪的工作,并学成了几门外语。

第二篇:追求正义孔繁森接下来的事业是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

在那里,他了解到了国企的种种弊端,感到了巨大的不公正和不平等。

于是他开始了一场艰辛的斗争,他不断地写举报信举报工厂的腐败行为,却总是被厂长和部门为首的人暗中打压和威胁。

孔繁森没有退缩,他站起来了,带领几个同事联合起来,用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改变企业的文化,打破了工厂旧有的势力格局,成功地让新的管理团队取得了领导权。

更为重要的是,孔繁森通过争取公平和正义,让企业开始注重员工的发展和福利,使得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第三篇:服务社会孔繁森的人生重心从此开始转移到社会服务上来。

他开始了各种公益项目,为社会贡献奉献自己的力量。

他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为贫困的人们送去了帮助和关爱。

他还创立了一些基金会和慈善机构,为社会提供了各种公益服务。

孔繁森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一直忠于自己的信仰,致力于推动正义和公正。

他的事业不仅有眼前的成绩,也有长远的影响。

他的事迹虽然并没有被写进史书,但在人们心中,他始终是一个值得敬重和铭记的英雄。

2023灯塔大课堂孔繁森先进事迹(精选4篇)

2023灯塔大课堂孔繁森先进事迹(精选4篇)

2023灯塔大课堂孔繁森先进事迹(精选4篇)2023灯塔大课堂孔繁森先进事迹篇1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

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

阿里地处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

这里地广人稀,常年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摄氏度,每年7级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可是,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

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工夫。

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_塔城进行边贸考察。

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20__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孔繁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孔繁森的主要事迹

孔繁森的主要事迹

孔繁森的主要事迹孔繁森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的精神事迹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孔繁森事迹,希望您喜欢。

孔繁森事迹(一):一个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的人1979 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

家中年近八旬的老母亲、三个幼小的孩子和体弱多病的妻子都让他牵肠挂肚。

但是孔繁森想着党和人民需要自己,总要有人去,于是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期盼能为藏族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岗巴工作三年,全县的乡村、牧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与当地的藏族人民也培养了深厚的感情。

1988 年,孔繁森第二次进藏,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

任职期间,他为了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将全市8 个县区的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都跑遍了。

在他和全市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下,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

1992 年7 月,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了里氏6.5 级地震,孔繁森率工作组在羊日岗乡地震废墟上发现了三个失去父母的孤儿,他们是12 岁的曲尼、7 岁的曲印和只有5 岁的贡桑。

他向乡干部提出抚养要求,并把孩子带回拉萨。

看到他实在忙但是来,另一个藏族干部收养了大一点的曲尼。

上个世纪90 年代,孔繁森每月工资收入也就一千多元,其中在老家聊城的是四百多元,在西藏领的补贴是六百元。

但是他在那里收养了孤儿,生活一下就更加拮据了,但他从没向组织上伸过手。

每月发工资都是先拿出三个信封,分出曲印、贡桑的(他收养的孤儿),两个孤寡老人的,然后才是自己的生活费。

十年,孔繁森总是把自己的钱用来接济别人,搭上工资还不够,甚至把家属在农村卖棉花、卖粮食的钱,都花在藏族老人、孩子身上。

往往刚过半个月,工资就已经所剩无几,有时连向食堂交伙食费的钱都不够,自己经常白饭就榨菜,开水泡方便面。

花七十六块钱买的西装,从内地穿到西藏,始终舍不得丢。

时任国防部长的迟浩田将军到他宿舍,竟然找不到一块香皂。

孔繁森事迹(二):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

孔繁森事迹5则_短故事

孔繁森事迹5则_短故事

《孔繁森事迹》孔繁森事迹(一):一个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的人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

家中年近八旬的老母亲、三个幼小的孩子和体弱多病的妻子都让他牵肠挂肚。

但是孔繁森想着党和人民需要自己,总要有人去,于是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期盼能为藏族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岗巴工作三年,全县的乡村、牧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与当地的藏族人民也培养了深厚的感情。

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进藏,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

任职期间,他为了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将全市8个县区的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都跑遍了。

在他和全市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下,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

1992年7月,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了里氏6.5级地震,孔繁森率工作组在羊日岗乡地震废墟上发现了三个失去父母的孤儿,他们是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只有5岁的贡桑。

他向乡干部提出抚养要求,并把孩子带回拉萨。

看到他实在忙但是来,另一个藏族干部收养了大一点的曲尼。

上个世纪90年代,孔繁森每月工资收入也就一千多元,其中在老家聊城的是四百多元,在西藏领的补贴是六百元。

但是他在那里收养了孤儿,生活一下就更加拮据了,但他从没向组织上伸过手。

每月发工资都是先拿出三个信封,分出曲印、贡桑的(他收养的孤儿),两个孤寡老人的,然后才是自己的生活费。

援藏十年,孔繁森总是把自己的钱用来接济别人,搭上工资还不够,甚至把家属在农村卖棉花、卖粮食的钱,都花在藏族老人、孩子身上。

往往刚过半个月,工资就已经所剩无几,有时连向食堂交伙食费的钱都不够,自己经常白饭就榨菜,开水泡方便面。

花七十六块钱买的西装,从内地穿到西藏,始终舍不得丢。

时任国防部长的迟浩田将军到他宿舍,竟然找不到一块香皂。

孔繁森事迹(二):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于山东聊城市堂邑镇五里墩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61年,孔繁森17岁,他选取了光荣参军。

孔繁森焦裕禄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孔繁森焦裕禄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任莘县县 委副书 记、聊城 地区 行署办公室副主 任、林业 局局 鲆
长、行署副专员。1988 年第二次进藏,先后任拉萨市副市长,

阿里地委 书记兼 阿里军 分区 党委第一书记 、阿里 地区政 协主 熹
席。19 94 年 11 月 1 日在新疆考察边贸工作途中因车祸不幸

殉职。
像领导干部的好榜 样焦裕、孔繁森、郑培民等英模人物 毹


冷水„„”想到也许这是同年迈 多病的老母亲的最后一面, 邯
孔繁森再 也抑 制不住内心的感 情,“ 扑通”跪 在母亲 面 前:“自

古忠孝不能两全,娘,您要多保 重!”说完,流着眼泪给母 狒
亲深深磕 了一 个头。 玻
无情未必真豪杰。为了党的事业 ,孔繁森把对家乡、对 粘
亲人的爱 深深地 埋 在心底,把博大 无私的 爱献给 了祖国 和人
孔繁森(19441994),山东聊城人。1966 年 9 月加人中国
共产党。1961 年 8 月参军,历任济南军区总医院警通排战士、 砹
共青团聊城地委常委、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I 978 年作

为援藏干 部赴日 喀则地 区任地 委宣传部副 部长,后改任 岗巴 ┹
县委副书记兼县检察院检察长。1981 年回山东省工作,先后


了线的珠 子滚落 下来。看 着妻子 难过的样子,孔 繁森的 心里 Ⅹ
也一阵阵 发酸 。他动情地说:“庆芝, 我欠你 的太多 太 多了!

等从西藏回来,我一定会加倍地补 偿。”“你就放心去吧”, 坷
王庆芝抽泣着 说,“一个人出门在外,好好保重身子。 ”在


那些日子 里,王庆芝 一边为 丈夫收 拾 行装,一边悄悄 地抹泪 。 芜

孔繁森援藏的故事

孔繁森援藏的故事

孔繁森援藏的故事
孔繁森,一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员,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为实现民族团结、繁荣边疆,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以崇高的品质、卓越的成就和无私的奉献,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孔繁森出生于1944年,山东聊城人。

他自幼勤奋好学,立志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

在党的培养和熏陶下,他逐步成长为一位优秀的高级干部。

1979年,孔繁森主动请缨,率领山东省援藏队伍进藏工作,为实现民族团结、繁荣边疆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援藏期间,孔繁森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关心民生。

他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条件,为西藏的繁荣发展付出了辛勤努力。

他关心教育事业,积极推广汉语和藏语教育,提高藏族人民的文化素质。

他还推动医疗改革,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为藏族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孔繁森在援藏工作中,始终坚定信仰,严守党的纪律,保持廉洁自律,关心群众,艰苦奋斗。

他身上的精神内涵丰富,体现在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他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代表,也是全体党员学习的楷模。

孔繁森的事迹和精神影响了无数人,他的崇高信仰和无私奉献成为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如今,孔繁森精神已经在我国广大干部群众中传承,成为推动民族团结、繁荣边疆的强大动力。

总之,孔繁森援藏的故事是一部生动感人的篇章,它展示了共产党员为实
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孔繁森援藏的故事

孔繁森援藏的故事

孔繁森援藏的故事孔繁森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代表,他在20世纪50年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参与了中国的革命斗争。

在1960年代初,他接到了党组织的派遣,被送往西藏援助当地的建设工作。

1951年,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西藏的和平解放,但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非常滞后。

为了改善西藏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民生条件,中国政府决定派遣大批青年志愿者前往西藏,协助当地的发展工作。

孔繁森就是其中一位青年志愿者。

孔繁森到达西藏后,他被分配到一个边远的小村庄工作。

这个村庄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深处,交通不便,生活环境艰苦。

村庄的居民主要以农牧业为生,但因为缺少现代化的设施和技术,他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下。

孔繁森主要负责改善当地的农田灌溉系统和畜牧业。

他带领村民们修筑了水渠,改进了灌溉设施,使农田得到更好的水源供应,农作物产量明显提高。

他还教导村民们养殖更高品质的牲畜,并引进了一些新的农业技术和种植品种,帮助村民们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除了农田和畜牧业的改善,孔繁森还积极参与社会教育的工作。

他为村民们建立了小学,组织了文艺演出和体育活动,提高了村民们的文化素养和身体健康。

他还帮助村民们修建了一座小诊所,并组织了医疗团队为当地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在孔繁森的帮助下,那个边远的小村庄逐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许多年青人不再远离家乡到城市打工,而在村庄发展自己的事业。

村庄也成为周边地区的发展典范,吸引了更多人前来参观学习。

孔繁森在西藏的援助工作中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为民服务的责任感。

他不辞辛劳,尽心尽力地为当地居民改善生活条件,为西藏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他的事迹也激励了许多其他志愿者和人们,他们纷纷前往西藏,为这个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繁森的感人事迹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

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

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

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

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

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

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山东,先后任莘县县委副书记、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地区林业局长、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

1988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

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

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因西藏偏
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

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交关。

藏族农民向孔繁森敬献青稞酒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

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

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

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

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

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

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功夫。

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

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
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也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焦裕禄(1922~1964)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干部。

山东博山人。

1964年5月14日卒于郑州。

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秋随人民解放军南下干部队到河南,历任中共尉氏县委宣传部干事、大营区副区长、区委副书记兼区长、共青团尉氏县委副书记、团郑州地委副书记等职。

1962年6月任中共尉氏县委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调任兰考县委书记。

时值该县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严重,粮食产量降到历史上最低水平。

为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他在身患肝癌的情况下,与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的斗争,改变了兰考的面貌。

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刘胡兰
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

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

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

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

随后,刘胡兰被中
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

毛泽东当年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雷锋出生
雷锋于一九四零年十二月十八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简家塘村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

难忘的伤痕
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

本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

他为了帮助六叔奶奶家,常常去上山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都被有钱人家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

雷锋有一天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见了,这个地主婆指着雷锋破口大骂,并抢走了柴刀,雷锋哭喊着要夺回砍柴刀,那地主婆竟举起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边连砍三刀,鲜血顺着手指滴落在山路上......
立志参军
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路过雷锋的家乡。

雷锋看见宿营的队伍一住下来便向老乡问寒问暖,还帮助老乡挑水,扫地.买柴买菜按价付钱,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就从心底萌生了要参军的愿望。

雷锋找到部队的连长,坚决要当兵,当连长得知他苦难的身世后告诉他还小,等长大了才能当兵,并把一支钢笔送给了他,鼓励他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保卫和和建设中国。

参加儿童团
一九五零年,乡里成立了农民协会,进行了土地改革,雷锋积极投入了这场运动,当了儿童团长,站岗,放哨.巡逻,防止敌人破坏,他还学会了说快板,搞宣传。

学生时代
一九五零年夏天,乡政府保送孤儿雷锋免费读书。

一九五六年夏天,从荷叶坝小学毕业,几年里,雷锋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受到师生的的一致好评。

他帮助落后的同学,爱护集体的粮食,并与坏份子做斗争,受到学校老师、同学和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在毕业典礼上,他上台发言,毅然要求留在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参加人民解放军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初,新一年的征兵工作已经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
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但鉴于焦化厂的征兵名额有限,且雷锋在工地的
表现十分突出,领导也舍不得放他走,就不同意他报名.这可急坏了雷锋,他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人民武装部向余政委讲起自己的经历,表明他参军的志愿和决心.
武装部的余政委和工程兵派来的接兵的领导专门研究了雷锋的入伍
问题,认为他是苦孩子出身,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政治素质好,入伍动机明确,虽然身高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身体条件差些,但他在农场
开过拖拉机,在工厂开过推土机,多次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和先进工作者.相信他入伍会成长得更快.最后决定批准雷锋入伍.
钉子精神
施工任务中,他整天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雷锋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身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 善于挤和钻
一次义务劳动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锋被一群工人围住了,面对大家他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光发一份光吧!"这天下午,打听到雷锋名字及部
队驻地的市二建公司组织工人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锋做了一件好事,过了个特殊的星期天.
入党
团党委树立雷锋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标兵后,雷锋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他出身贫苦,爱憎分明,好学上进,阶级觉悟高,入党动机正确,根据一贯表现,支部大会一致通过了雷锋的入党申请。

团结友爱
雷锋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供大家学习,被人们称为“小小的雷锋图书馆“。

他帮助同志学习知识,同班战友乔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锋就手把手地教他认字,学算术。

同班战友小周父亲得了重病雷锋知道后以小周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信又寄去10元钱。

战友小韩在夜里的出车中棉裤被硫酸水烧了几个洞,雷锋值班回来发现后,把自己的帽子拆下来一针一针地为小韩补好裤了,轻轻地盖在他身上。

知道这个情况的乔安山说:“为了给你补裤子,雷锋半宿都没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