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会导致偏瘫等严重后遗症。
中风后,很多患者都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来帮助他们重获健康。
在中国,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许多临床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在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从中医针灸的原理、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策略以及临床效果三个方面对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进行探讨。
一、中医针灸的原理中医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施加适当的刺激来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中医理论,中风是由于脑脉络失调、气血不畅、阴阳失衡等引起的。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改善脏腑功能,从而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针灸疗法主要包括针刺和灸疗两种。
针刺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插入针具,以达到调整气血的目的。
灸疗则是通过在穴位上燃烧艾草或其他草药,使热量和药效渗入人体,以促进气血的流通和调理脏腑功能。
这两种疗法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从而达到治疗中风偏瘫的目的。
二、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策略康复治疗是中风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
对于偏瘫患者来说,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功能训练、心理康复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中,针灸疗法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康复手段。
在康复治疗中,针灸疗法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作用:一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通过在特定穴位施加刺激,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二是缓解患者的肌肉痉挛和疼痛。
中风后,患者常常会出现肢体肌肉的痉挛和疼痛,通过针灸疗法可以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三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中风患者常常会因为疾病而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通过针灸疗法可以调整患者的情绪,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疾病。
三、临床效果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一直是临床非常关注的问题,这是一项有利于解决中风偏瘫病情的有益研究。
本文综述了使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研究。
一般来说,使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研究多集中在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和运动功能改善等方面。
例如一项有关以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老年患者改变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临床试验认为,在治疗组中治疗前后病人神经功能得分有明显改善,运动力也有所加强,相比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100%和73.33%。
此外,针灸还可以影响植物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有效改善植物神经的运动功能,这是因为针灸可以影响人体抗体的分泌,强化神经纤维的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活性,从而使神经功能恢复更快。
可以从中医针灸综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实际研究中看出,中医针灸与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恢复,可以缓解肌肉活动痉挛,改善肢体麻木,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和不良反应,明显改善患者体质、情绪和生活质量。
临床上需要注意的是,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是对中风偏瘫患者的一个累积治疗,而不是单一治疗。
康复治疗包括随访管理,推荐必要的药物治疗,有效实施运动训练等等。
另外,在中医针灸综合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表现和临床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穴位,使用恰当的针法,避免病情的恶化,以及对患者造成过多的痛苦,确保在治疗过程中临床效果达到最大程度。
总之,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和运动功能改善,临床效果明显,受到了患者的普遍认可和肯定。
探讨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讨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目的探讨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中风偏瘫患者共计3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调理治疗,实验组则采用中医针灸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并对临床疗效作出对比分析。
结果经过上述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中痊愈的患者共计4例(26.6%),,有效患者共计7例(46.6%),无效患者共计4例(26.6%),总有效率73.3%;实验组中痊愈的患者共计7例(46.6%),有效患者共计7例(46.6%),无效患者共计1例(6.6%),总有效率为93.3%,可以从数据看出,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的效果好(P<0.05)。
结论采用中医针灸的方法对偏瘫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根据患者的体质制定对应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显著且对患者的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予以广泛应用和推广。
标签:中风偏瘫;中医针灸;效果中风偏瘫属于脑血管疾病,临床证明该病的致残率极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语言障碍,肢体部分麻木、口歪眼斜等等,患者一旦中风,很有可能给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且留下严重后遗症[1]。
本文通过对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疗效进行简单分析和对比,探讨中医针灸在治疗偏瘫中的应用价值,主要根据中医中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调理,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医院收治中风偏瘫患者共计3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
其中,男性患者共计17例,女性患者共计13例;年龄在46~77岁,平均年龄为(48.2±4.4)岁。
两组患者经过详细检查后证实为中风偏瘫,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服用西药、手术等方法帮助患者清除脑颅中的淤血或积水,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特别的注意和治疗。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中风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肌肉无力、运动障碍和痉挛。
传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这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总结。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经络学和腧穴学。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通过经络可以调节和疏通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作用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瘫痪肢体的功能。
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针灸师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灸师会选择合适的经络和腧穴进行治疗。
通常情况下,治疗时会采用一般针灸和电针疗法相结合,以增强治疗效果。
治疗过程中,患者通常需要多次接受针灸治疗,治疗时间可根据病情的进展进行调整。
首先是肌肉力量的恢复。
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瘫痪肢体的肌肉收缩。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肌肉力量通常会有所恢复,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
其次是运动功能的改善。
针灸治疗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通常可以进行一些正常的活动,如走路、握物等。
最后是生活质量的提高。
针灸治疗可以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
通过针灸治疗,患者不仅可以恢复一定的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还可以减轻痉挛症状,提高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度。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由于患者的病情和病因各不相同,治疗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前,针灸师需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判断,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可以恢复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缓解痉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治疗效果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治疗之前需要进行综合评估。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中风偏瘫是中风后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患者常因中风造成的脑部缺血或出血导致对身体的部分肌肉功能受损,表现为一侧肢体无法灵活活动或丧失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传统的康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但近年来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1. 中医对中风偏瘫的认识中医将中风归为“中风病”,认为中风是由于风、寒、湿、热、痰等有害因素侵袭引起,主要病理变化为气血运行障碍,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脑神经功能障碍。
中医认为,针灸能够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理气血,有利于恢复受损的脑神经功能。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主要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激活脑神经功能,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
具体来说,针灸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位针灸:定位针灸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气血,激活受损神经,有利于恢复肢体功能。
(3)灸法治疗:灸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对患者的特定穴位进行热炙,以活血化瘀,温通经络,促进病变部位的恢复。
针灸结合传统康复治疗中风偏瘫,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通过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功能恢复: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肢体的功能恢复。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肌肉力量得到明显增强,肢体的灵活度明显提高,可以完成更多的日常活动。
(2)神经功能改善: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激活受损的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再生,有利于恢复受损脑部功能。
患者的感觉、运动、平衡等神经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心理状态改善:中风偏瘫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患者常常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针对中风偏瘫患者略谈针灸的治疗效果

针对中风偏瘫患者略谈针灸的治疗效果
针灸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刺激,来调节脏腑功能、恢复脏腑失衡的治疗方法。
对于中风偏瘫患者,针灸的治疗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血液循环:中风偏瘫患者常出现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等情况,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患肢的氧气和营养供应,从而改善肌肉萎缩的状况。
2. 提高肌肉张力:中风偏瘫患者的肌肉张力常常失去平衡,表现为瘫痪肌肉的松弛和对侧肌肉的过度紧张。
通过针灸的刺激,可以调整肌肉张力,促进患肢肌肉的恢复,改善瘫痪肌肉的松弛,同时减轻对侧肌肉的过度紧张。
3. 促进神经再生:中风后,患者的神经系统受损,导致肢体功能受损。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增加神经纤维的生成,从而恢复受损神经的功能。
4. 调节体液代谢:中风偏瘫患者常伴有体液代谢紊乱的情况,如尿液潴留、大便秘结等。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穴位,改善患者的体液代谢,恢复正常的排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患者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针灸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取决于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
针灸治疗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持续的坚持,才能取得明显的疗效。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中风偏瘫是中风后最常见的病症之一,由于中风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细胞受损,造成身体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传统的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在中风偏瘫的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进行介绍和分析。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是将中医传统的针灸疗法与现代康复理论相结合,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达到康复治疗的效果。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的病程起到了积极的干预作用。
中医认为中风偏瘫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病灶区域的微循环,减少潴留血液的积聚,从而减轻受损组织的坏死程度,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研究表明,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缩短中风偏瘫的康复时间,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的神经功能恢复和肌肉力量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促进神经再生和重建连接,改善受损肌肉的运动功能。
针灸还可以刺激肌肉收缩,提高肌肉力量,增强肌肉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中医的辨证施针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个性化定制的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还可以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
中风偏瘫患者常常由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而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促进气血畅通,舒缓患者的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还可以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康复能力的提高,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进一步促进康复效果。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在临床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针灸疗法对患者的要求较高,需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充分的合作和配合,而中风偏瘫患者往往由于肢体运动功能受限而难以完成。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中风偏瘫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脑功能损害,在临床上表现为肢体无力、感觉障碍
等症状。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以
下将对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总结。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针灸可以刺激和调整人体
的经络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肢体受损区域的血液供应,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有效缓解病变区域的血液
供应不足问题,提高康复效果。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可以改善肌肉功能,增强肌肉力量。
针灸可以通过刺
激肌肉和神经,激活肌肉组织,增加肌肉力量,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
针灸可以通过不同
的刺激手法和穴位选择,对肌肉进行刺激和调节,促进肌肉的收缩和松弛,增加肌肉力量,提高肢体功能。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针灸可以通过调整
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提高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针灸可
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促进患者的身心平衡,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功能、恢复神经功能和提
高日常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是一种
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为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新的选择。
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来进一步证实其治疗机制和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中风偏瘫患者共计3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调理治疗,实验组则采用中医针灸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并对临床疗效作出对比分析。
结果经过上述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中痊愈的患者共计4例(26.6%),,有效患者共计7例(46.6%),无效患者共计4例(26.6%),总有效率73.3%;实验组中痊愈的患者共计7例(46.6%),有效患者共计7例(46.6%),无效患者共计1例(6.6%),总有效率为93.3%,可以从数据看出,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的效果好(P<0.05)。
结论采用中医针灸的方法对偏瘫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根据患者的体质制定对应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显著且对患者的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予以广泛应用和推广。
标签:中风偏瘫;中医针灸;效果
中风偏瘫属于脑血管疾病,临床证明该病的致残率极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语言障碍,肢体部分麻木、口歪眼斜等等,患者一旦中风,很有可能给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且留下严重后遗症[1]。
本文通过对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疗效进行简单分析和对比,探讨中医针灸在治疗偏瘫中的应用价值,主要根据中医中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调理,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医院收治中风偏瘫患者共计3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
其中,男性患者共计17例,女性患者共计13例;年龄在46~77岁,平均年龄为(48.2±4.4)岁。
两组患者经过详细检查后证实为中风偏瘫,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服用西药、手术等方法帮助患者清除脑颅中的淤血或积水,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特别的注意和治疗。
实验组:采用重要针灸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所需器材有环球牌针灸和英迪808i电针仪。
具体步骤如下:取患者侧卧位,瘫痪侧朝上,选用0.5-2寸的针对患者的百会、上星、印堂、凤池等穴位施针,每个穴位留针约30min,对内关、坚贞、手三里、足三里、血海、合谷、阳陵泉、阴陵泉、解溪、太冲穴等刺针之后接通英迪808i电针仪,采用连续波留针时长约为30min左右,根据不同患者的承受能力和个人体质停止治疗;施针后每个穴位艾灸3柱,当患者皮肤潮红即可停止。
进行施针1次/d,1个疗程为15次。
后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和身体其他症状[2]。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需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密切关注,在治疗用药
过程中如发现有异常现象应当立即停止治疗并通知相应主治医生进行会诊采取相关措施,且在整个过程中患者应当尽量使用清单、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有刺激性食物的食用。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情况为主要观察指标,对比其治疗时间和有效率等指标。
1.4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能够生活自理,不影响正常的工作;有效: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或有所缓解,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正常生活;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有所加重,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1.5统计学意义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按照上述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中总有效率73.3%;实验组中总有效率93.3%,明显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优秀(P<0.05)。
见表1。
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7.5±4.3)d,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6.8±2.2)d。
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脑中风偏瘫在中老年人群中,目前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高致残率、高致死率是该病的主要特点,与癌症、高血压并列成为目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3]。
随着学医日益的昌明以及治疗仪器和手段的提高,脑中风偏瘫的致死率逐渐降低,但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甚至呈上升趋势。
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中医与人们的生活健康问题,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也逐渐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上,且副作用较采用西药治疗小,在治疗期间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相对较少。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当注意一下几点:①早期治疗,重点醒脑。
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颅内循环障碍所导致的蒙蔽清窍,生命被扰,因此在治疗时候需要注意选取适当的穴位,激发患者的元气,补充脑颅中的脉气失衡,再配合十二井穴等帮助患者醒脑开窍;②紧跟病情,着眼全局。
该病的主要病理室脉气失衡,供血不足,造成虚中夹实而导致部分肢体功能丧失。
在施政时要注意结合患者的整体体质和整体情况,帮助患者调理阴阳,补充血气。
小于下肢,也就是说关节在该病中较为重要,在治疗时要注意抓住患者的部位重点,防止治疗后后遗症的发生[4]。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认为中风偏瘫主要是因风挟”痰、火、血、淤”而导致的身体相关脏器工作失衡,气血紊乱,筋脉阻塞而导致的[5]。
血脂升高可能会引起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而血压的升高可能会导致患者血管张力失衡导致血管破裂,血粘度升高会导致血液流动缓慢,流动不畅,相关脏器和大脑无法
得到及时的血液供给在血管中形成血栓。
针灸在中医学中较为常见,也是我国历史较为悠久的治疗方法之一,行气活血,帮助血管内血栓的化解,疏通血液流通,还可以帮助调节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从根本上调节患者病情,帮助血液流通恢复正常,促进人体血液微循环,对中风偏瘫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6]。
综上所述,现代医学中认为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发病原因极其复杂,而中医作为我们最传统的治疗手段也积累了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
从以上数据来看,采用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明显优于西药的治疗手段,且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能够大大较致残率和致死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概率,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麦尔亚.针灸治疗50例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6(2):485-486.
[2]廖元碧.针灸结合康复训练量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35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14(6):458-459.
[3]董偓.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32(06):256-257.
[4]周简朴,任万年.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09,13(02):106-107.
[5]丁庆学,邢志强,肖飞.中医综合康复疗法结合现代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7(19):189-192.
[6]刘克俊.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35例[J].中外健康文摘,2013,(16):397-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