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带式输送机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带式输送机-设计计算说明书模板

带式输送机-设计计算说明书模板

带式输送机-设计计算说明书模板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设计者:BBB学号: CCC专业班级:机械X X X X 班指导教师:余庆玲完成⽇期: 2016年⽉⽇北京交通⼤学海滨学院⽬录(注意:⽬录插⼊,最终⾃动⽣成如下⽬录,字体,五号宋体,⾏距1.5倍)⼀课程设计的任务……………………………………………………?⼆电动机的选择………………………………………………………?三传动装置的总传动⽐和分配各级传动⽐…………………………?四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参数的计算………………………………五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六轴的设计计算……………………………………………………七滚动轴承的选择和计算……………………………………………⼋键连接的选择和计算………………………………………………九联轴器的选择………………………………………………………⼗减速器箱体的结构设计……………………………………………⼗⼀润滑和密封的选择…………………………………………………⼗⼆设计总结…………………………………………………………⼗三参考资料…………………………………………………………⼀、课程设计的任务1.设计⽬的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机械设计能⼒的技术基础课。

课程设计的主要⽬的是:(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综合运⽤机械设计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知识,起到巩固、深化、融会贯通及扩展有关机械设计⽅⾯知识的作⽤,树⽴正确的设计思想。

(2)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培养学⽣分析和解决⼯程实际问题的能⼒,使学⽣掌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般设计⽅法和步骤。

(3)提⾼学⽣的有关设计能⼒,如计算能⼒、绘图能⼒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能⼒等,使学⽣熟悉设计资料(⼿册、图册等)的使⽤,掌握经验估算等机械设计的基本技能。

2.设计题⽬: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设计已知条件:每⽇两班制⼯作,传动不逆转,有轻微冲击,输送带速度允许误差为±5%。

带式输送机设计说明书

带式输送机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带式输送机)起止日期:2010 年12 月20 日至2011 年 1 月8 日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成绩指导教师(签字)机械工程学院2011年1 月8 日目录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1)一、传动方案的拟定及说明 (3)二、电动机的选择 (3)三、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4)四、传动件的设计计算 (6)五、轴的设计计算 (15)六、滚动轴承的选择及计算 (23)七、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26)八、高速轴的疲劳强度校核 (27)九、铸件减速器机体结构尺寸计算表及附件的选择 (30)十、润滑与密封方式的选择、润滑剂的选择 (31)十一.心得体会................... ................... . (32)十二.参考资料目录................... ................... (33)XX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2010—2011 学年第 1 学期学院(系、部)专业班级课程名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带式传动输送机完成期限:自2010 年12月20 日至2011 年 1 月8 日共 3 周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题目名称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学生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一、课程设计的内容设计一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见图1)。

设计内容应包括: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传动零件、轴、轴承、联轴器等的设计计算和选择;减速器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

图2为参考传动方案。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已知条件:1.运输带工作拉力: F = 700 kN;2.运输带工作速度:v = 2.5 m/s;3.卷筒直径: D = 320 mm;4.使用寿命:8年;5.工作情况:两班制,连续单向运转,载荷较平稳;6.制造条件及生产批量:一般机械厂制造,小批量。

三、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1.减速器装配图1张;2.零件工作图2张(轴、齿轮各1张);3.设计说明书1份。

DYS移动伸缩带式输送机设计(含全套毕业说明书和机械CAD图纸)

DYS移动伸缩带式输送机设计(含全套毕业说明书和机械CAD图纸)

DYS移动伸缩带式输送机设计(含全套毕业说明书和机械CAD图纸)本科毕业设计题⽬:DYS80移动伸缩带式输送机设计中⽂摘要本⽂在参考⼀般输送机设计基础上,分析了常见的⼩型带式输送机特点,设计了⼀套集伸缩、移动、变幅三种功能合⼀的单元组合式传动输送机创新设计⽅案,尤其对伸缩⽅案进⾏了细致的分析和讨论。

⽂章⾸先介绍了国内外带式输送机的发展状况、输送机发展趋势和设计⽬的和意义,分析了常见的伸缩输送机的伸缩形式以及⽤以实现伸缩的传动形式。

设计是基于QD80轻型带式输送机设计⽅法,其中部分零部件从QD80输送机零部件种选⽤,伸缩机构为⾃⾏设计,采⽤螺母螺杆传动形式达到输送机伸缩⽬的,通过计算确定了伸缩机构的相关参数,对输送机的各种运动状态进⾏了模型简化与受⼒分析,计算结果保证⼀些极限情况下的机构的安全性。

设计了⼀套通过电机、齿轮减速带动螺母螺杆运动的传动机构。

本⽂也对移动、变幅做了相关设计计算,对设计⼀些零部件采⽤了采购或定制的⽅式并对移动输送机的创新和改进做了展望,特别提出今后可能具有良好发展前途的改进设想。

关键词:带式输送机伸缩移动变幅Design of DYS Telescopic Mobile Belt ConveyorAbstract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esign for ordinary belt conveyo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mmon small beltconveyors,designed a unit combined transmission conveyor innovative plan which integrated three functions such as telescopic, mobile and change angle, especially did a careful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elescopic plan.The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e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belt conveyor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trend of its development and design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analyzed common telescopic and transmission form in telescopic conveyor. The design process was based on the method of QD80 small belt conveyor, some part of parts were selected from QD80 standard parts, the telescopic agency used screw nut transmission form to achieve the conveyor to expand and contract, relevant parameters were confirmed by calculation. Design a transmission agency with electric motor and gears to drive screw nut agency.The paper also calculated parameters of mobile and change angle functions, some parts would be purchase or have custom-made, and had expectation on future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Key words: Belt-conveyor telescopic mobile change-angle ⽬录封⾯ (1)中⽂摘要 (2)Abstract (3)⽬录 (4)1、引⾔ (1)1.1 国内外带式输送机的发展状况 (1)1.2 带式输送机发展趋势 (1)1.3 设计带式输送机的⽬的和意义 (1)2、总体⽅案确定 (1)2.1 设计⽅向 (1)2.2⽅案选择 (1)2.2.1 ⼦母机架式(抽屉式) (1)2.2.2折叠式 (2)2.2.3⼤型输送机式 (2)2.2.4云梯式 (2)2.3伸缩传动系统选择 (3)2.3.1⼈⼯⼿动 (3)2.3.2液压传动 (3)2.3.3机械传动 (3)3、输送机设计计算 (4)3.1原始数据及⼯作条件 (4)物料名称和输送能⼒ (4)成件物品单位重量 (4)输送机布置形式及主要尺⼨ (4)给料点,卸料点的数⽬和位置 (5)⼯作环境 (5)输送物品的特殊要求 (5)3.2输送带速度原则 (5)3.3输送带带宽计算 (5)3.4输送能⼒计算 (5)3.5输送机功率计算 (6)传动滚筒功率计算 (6)电动机功率计算 (7)最⼤张⼒计算 (7)输送带层数计算 (7)4、部分零部件的选⽤ (8)4.1 输送带的选择 (8)4.2 驱动装置选⽤ (8)4.3托辊的选⽤ (9)4.3.1 平⾏上托辊 (9)4.3.2 平⾏下托辊 (10)4.4改向滚筒的选⽤ (10)5、伸缩机构设计 (11)5.1机构的设想 (11)5.3选⽤材料 (11)5.4相关数据计算 (11)5.4.1原始数据 (11)5.4.2 耐磨性 (11)5.4.4 螺杆强度 (13)5.4.5 螺纹⽛强度 (14)5.4.6 螺杆稳定性 (14)5.4.7 螺杆的刚度 (15)5.4.8 螺杆的横向振动 (16)5.4.9 动⼒计算 (16)5.4.10 螺母螺杆装置布置 (16)5.4.11 联结螺母和伸长架的螺栓选择 (17)6、螺杆减速装置 (18)6.1螺杆减速装置简述 (18)6.2 选⽤电动机型号 (18)6.3 减速齿轮设计 (18)6.4 设计计算 (18)6.4.1原始数据 (18)6.4.2 选择材料,确定试验齿轮的疲劳极限应⼒ (18) 6.4.3 接触强度初步确定中⼼距,并初选主要参数 (19) 6.4.4 校核齿⾯接触疲劳强度 (20)6.4.5 校核齿轮弯曲疲劳强度 (22)6.5.6 齿轮主要参数 (23)7、齿轮传动联动部件设计 (24)7.1 联动部件 (24)7.2 ⼩齿轮结构设计 (24)7.2.1初步估算轴径 (24)7.2.2 ⼩齿轮外型与制造形式 (24)7.3 选⽤联轴器 (25)7.4 ⼩齿轮⽤滚动轴承 (26)7.4.1原始数据 (26)7.4.2轴承选⽤与寿命计算 (26)7.5 ⼩齿轮强度校核 (26)7.6 螺杆轴承选⽤ (27)7.6.1已知数据 (28)7.6.2 寿命计算 (28)7.7 轴承座 (29)7.8 传动键设计 (29)7.9 重新校核螺杆强度 (29)8、输送机机架设计 (30)8.1 机架的要求 (30)8.2 机架的材料选择 (30)8.3 机架形式与零件布置 (31)8.3.1输送机横截⾯布置设计 (31)8.3.2 输送机侧⾯布置设计 (31)9、设计计算铰⽀和液压缸相关数据 (32)9.1输送机整体重量估算 (32)表9.1质量估算表 (32)9.2 输送机⽀撑架形式 (32)9.3 固定铰⽀座和液压缸受⼒分析和安装位置设计 (33)9.4 伸长架稳定性计算 (34)9.5 定制液压缸 (34)10、⼯业脚轮、伸长架⽤滑轮及其他产品参考数据 (35)11、主要结论 (36)12、结束语 (38)参考⽂献 (39)致谢 (40)1、引⾔1.1国内外带式输送机的发展状况国外带式输送机发展很快,⼀⽅⾯是功能多元化,功能扩⼤化。

皮带输送机使用说明书【范本模板】

皮带输送机使用说明书【范本模板】

皮带输送机使用说明书一、适用范围带式输送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连续输送设备,即可水平输送,又可在倾角小于20度范围内输送,广泛用于码头、仓库、粮食加工企业输送散装或包装物料及包装堆高作业,也可用于砂石、煤炭等行业细颗粒物料输送。

二、技术性能主要技术参数:三、安装与调试1。

安装前的准备:1)首先对胶带输送机的零部件的数量进行检查清点。

2)安装前,应检查各传动部件是否灵活,需要润滑的部位润滑脂是否干涸,如发现干涸应予以更换。

3)根据工艺设计决定安装方式,固定式的需要地脚螺栓的应根据具体的实际尺寸进行安排,打好地基将立柱固定在地脚螺栓上,用水平仪校准两侧边主支承面的水平度、头架尾架两侧的平行度。

2。

安装:1)安装时,应保证机架的中心线与输送机的纵向中心线的不重合度小于3mm,相对标高不超过2mm跨距不超过1.5mm;2)支承装置的安装,要求各组托辊(槽型支承装置,指中间托辊)表面的连线应该在同一水平面上,每米平面度误差不超过2mm支承装置的托辊轴线应与输送机的纵轴成垂直,其误差每300mm不超过1mm.托辊横向中心线与输送机的纵轴的不重合度不允许超过3mm。

3)螺旋张紧装置,往前松动行程不应小于100mm。

4)输送机的安装位置,必须便利于工人的操作管理。

装置在各类通廊中的输送机,必须按有关要求留足够的操作与维修的场地。

5)长度较长的输送机,除应配备总的启动停车开关外,应沿输送机每20M 设置一个事故停止按钮,以便操作人员在发现输送机事故时,能及时停机处理。

四、操作与使用1.空运转试验输送机各部分安装完毕后应进行空转试验.1)开车前,应清除所有遗留在输送机里的工具及杂物。

2)对各轴承传动部件及减速器,按要求加足润滑油(脂).3)全面检查输送机各个部分是否固定可靠,完好无损,电器及安全防护是否齐全,输送胶带及传动三角带松紧程度是否合适。

4)手动盘车或点动开车,确认无异常后,即可正式启动开车,进行空转试验。

5)空运转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运行过程中,应在机头、机尾和中间各主要部位设专人观察运转情况,如发现问题及时停车排除.2。

带式输送机(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说明书

带式输送机(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说明书

摘要减速器是一种动力传达机构,利用齿轮的速度转换器,将马达的回转数减速到所要的回转数,并得到较大转矩的机构。

一般用于低转速大扭矩的传动设备,把电动机。

内燃机或其它高速运转的动力通过减速机的输入轴上的齿数少的齿轮啮合输出轴上的大齿轮来达到减速的目的。

本设计对二级减速器进行了工艺过程及装配的设计,对减速器各零部件的材料进行了选择和比较,对它的各部分零件加工精度进行了设计计算,然后利用AutoCAD2004软件进行二级减速器箱体中各零件的二维制图;再将各个零件装配在一起形成二维工程装配图;最后,文章对润滑和密封的选择,润滑剂的牌号及装油量计算。

关键词:箱体;工艺;装配;设计;AutoCAD目录第一章绪论 (5)1。

1 设计目的 (5)1。

2 设计任务和要求 (5)第二章题目分析﹑传动方案的拟定……………………………………………………。

. 52.1原始条件和数据…………………………………………………………………………。

52.2 输送带工作拉力 (6)2。

3 结构简图如下........................................................................................ .6 2.4 传动方案的拟定和说明...........................................................................。

6第三章电动机选择,传动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 (6)3.1 电动机的选择........................................................................................ .6 3.2 确定电动机功率.....................................................................................。

带式输送机说明书

带式输送机说明书

目录1 前言 (2)1.1 概述 (2)1.2 通用带式输送机的结构 (3)1.2.1 输送带 (3)1.2.2 驱动装置 (10)1.2.3 改向滚筒 (12)1.2.4 托辊 (13)1.2.5 机架 (16)1.2.6 拉紧装置 (17)1.2.7 制动装置 (18)1.2.8 清扫器 (19)1.2.9 受料和卸料装置 (20)2 带式输送机摩擦传动理论 (22)2.1 摩擦传动理论 (22)2.2 提高牵引力的途径 (26)3 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选型 (26)3.1 带式输送机选型设计的依据及要求 (26)3.2带式输送机的工艺布置 (27)3.3 零部件设计计算及选择 (29)3.3.1 计算标准、符号和单位 (29)3.3.2输送能力和输送带宽度的计算 (31)3.3.3 计算圆周驱动力和传动功率计算 (32)3.3.4 张力计算 (36)3.3.5 输送带选择计算 (37)3.3.6 拉紧装置计算 (41)3.3.7 逆止力计算和逆止器的选择 (41)3.3.8 托辊的选择 (42)3.4电动机功率的计算和电动机的选择 (44)3.4.1传动滚筒轴功率的计算 (43)3.4.2电动机功率的计算 (44)3.4.3 电机的选用 (44)3.5 总图 (46)4 带式输送机的操作、维护和安装 (46)4.1 启动和停机 (46)4.2 带式输送机的维护 (47)4.3 带式输送机的安装 (50)5 结论 (52)参考文献 (53)致谢 (53)带式输送机设计1 前言1.1 概述带式输送机是连续运输机的一种,连续运输机是固定式或运移式起重运输机中主要类型之一,其运输特点是形成装载点到装载点之间的连续物料流,靠连续物料流的整体运动来完成物流从装载点到卸载点的输送。

在工业、农业、交通等各企业中,连续运输机是生产过程中组成有节奏的流水作业运输线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连续运输机可分为:(1)具有挠性牵引物件的输送机,如带式输送机,板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斗式输送机、自动扶梯及架空索道等;(2)不具有挠性牵引物件的输送机,如螺旋输送机、振动输送机等;(3)管道输送机(流体输送),如气力输送装置和液力输送管道。

带式输送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带式输送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机械设计》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设计训练。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1、通过课程设计,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知识,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会从机器功能的要求出发,合理选择传动机构类型,制定设计方案,正确计算零件的工作能力,确定它的尺寸、形状、结构及材料,并考虑制造工艺、使用、维护、经济和安全等问题,培养机械设计能力;3、通过课程设计,学习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培养机械设计的基本技能。

二.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三.参考传动方案:(带传动 + 二级圆柱齿轮传动)四.原始参数:(见附表)1.输送带工作拉力 F =5200 N;2.输送带工作速度v = 1.2 m/s (允许输送带速度误差为±5%);3.滚筒直径 D = 620 mm;4.滚筒效率ηj =0.96 (包括滚筒与轴承的效率损失);5.使用期限 8年五.工作条件:1.工作情况两班制,连续单向运转,载荷较平稳;2.动力来源电力,三相交流,电压380V/220V;3.检修间隔期四年一次大修,二年一次中修,半年一次小修;4.制造条件及生产批量一般机械厂制造,小批量生产。

六.设计工作量要求1.减速器装配图1张(A0)2.零件工作图2张(轴、齿轮)。

3.设计说明书一份(约30页,6000~8000字),包括计算及其它说明,主要内容:(1).电机的选择(2).各轴运动参数计算(3).带传动设计计算(4).齿轮传动设计计算与校核(5).轴的设计计算及校核(6).轴承的选择与校核(7).键及联轴器等零件的选择与校核(8).箱体设计(主要结构尺寸及计算)(9).减速器的润滑及密封的选择(10).减速器附件的选择及说明(11).设计小结、设计体会,本设计优缺点分析,今后改进的意见(12).参考文献七.其他要求:1.执行国家有关机械制图、公差配合等标准。

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说明书

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说明书

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说明书绪论带式输送机是一种摩擦驱动以连续方式运输物料的机械。

主要由机架、输送带、托辊、滚筒、张紧装置、传带式输送机动装置等组成。

它可以将物料在一定的输送线上,从最初的供料点到最终的卸料点间形成一种物料的输送流程。

它既可以进行碎散物料的输送,也可以进行成件物品的输送。

除进行纯粹的物料输送外,还可以与各工业企业生产流程中的工艺过程的要求相配合,形成有节奏的流水作业运输线。

带式输送机广泛地应用在冶金、煤炭、交通、水电、化工等部门,是因为它具有输送量大、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成本低、通用性强等优点。

带式输送机还应用于建材、电力、轻工、粮食、港口、船舶等部门。

本说明书主要内容是进行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的设计,采用V带传动及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在设计计算中运用到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公差与互换性》、《理论力学》等多门课程知识,并运用AutoCAD软件进行绘图,因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综合实践环节,也是一次全面的、规范的实践训练。

通过这次训练,使我们在众多方面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培养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了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深化和扩展了相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通过对标准机械零件、常用机械传动或简单机械的设计,使我们掌握了一般机械设计的程序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工程设计思想,培养独立、全面、科学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另外,培养了我们查阅和使用手册、图册及其他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以及计算、绘图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能力。

(4)加强了我们对办公软件Office中Word及绘图软件AutoCAD功能的认识和运用。

第1章传动方案的分析与拟定1.1机器工作条件及参数1.1.1机器工作条件(1)载荷性质单向运输,载荷较平稳;(2)工作环境室内工作,有粉尘,环境温度不超过35°C;(3)运动要求输送带运动速度误差不超过5%;滚筒传动效率为0.96;(4)使用寿命 8年,每年350天,每天16小时;(5)动力来源电力拖动,三相交流,电压380/220V;(6)检修周期半年小修,二年中修,四年大修;(7)生产条件中型机械厂,批量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带式输送机设计说明书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带式输送机的发展概况 (4)1.2带式输送机的应用 (5)1.3课题研究的内容 (6)1.4各种带式输送机的特点 (7)1.5带式输送机的发展方向 (8)第二章移动式带式输送机 (9)2.1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 ..112.2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和布置形式 (12)2.2.1带式输送机的结构 (13)2.2.2带式输送机的布置方式 (14)2.3运行阻力的计算 (15)第三章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 (17)3.1带速和槽角的确定 (19)3.2驱动装置的确定 (20)3.3最小张力点的设计计算 (22)3.4电机的选择与计算 (24)3.5减速器的选择与计算 (25)第四章各主要零件强度的校核计算 (26)4.1轴承强度的校核 (27)4.2槽钢支架的强度校核 (28)4.3联轴器的强度校核 (29)第五章移动带式输送机的三维建模 (30)5.1底部机架的三维建模 (31)5.2驱动装置的三维建模 (32)5.3轮子的三维建模 (34)5.4移动式带式输送机的三维建模 (35)第六章三维软件设计总结 (37)致谢 (38)参考文献 (39)摘要本次毕业设计是关于移动式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首先对移动带式输送机作了简单的概述;接着分析了移动带式输送机的选型原则及计算方法;然后根据这些设计准则与计算选型方法按照给定参数要求进行选型设计;接着对所选择的输送机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校核。

普通型带式输送机由六个主要部件组成:传动装置,机尾或导回装置,中部机架,拉紧装置以及移动。

最后简单的说明了输送机的安装与维护。

目前,移动输送机正朝着长距离,高速度,低摩擦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出现的气垫式移动输送机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移动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制造以及应用方面,目前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国内在设计制造移动带式输送机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足。

本次移动带式输送机设计代表了设计的一般过程, 对今后的选型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移动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导回装置absraoteThe design is a graduation project about the belt conveyor. At first, it is introduction about the belt conveyor. Next, its the principles about choose c omponent parts of belt conveyor. After that the belt conveyor abase on the p rinciple is designed. Then, it is checking computations about main compone nt parts. The ordinary belt conveyor consists of six main parts: Drive Unit, Ji b or Delivery End, Tail Ender Return End. Intermediate Structure, Loop Take-Up and Belt. At last, it is explanation about fix and safeguard of the belt con veyor. Today, long distance, high speed, low friction is the direction of belt c onveyor’s development. Air cushion belt conveyor is one of them. At present , we still fall far short of abroad advanced technology in design, manufacture and using. There are a lot of wastes inthe design of belt conveyor.Keywords: the belt conveyor Drive Unit Delivery End第一章绪论机械工业是国民的装备部,是为国民经济提供装备和为人民生活提供耐用消费品的产业。

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机械装备,机械工业所提供装备的性能、质量和成本,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和直接的影响。

机械工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机械工业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战略重点之一。

机械工程的服务领域广阔而多面,凡是使用机械、工具,以至能源和材料生产的部门,都需要机械工程的服务。

概括说来,现代机械工程有五大服务领域:研制和提供能量转换机械、研制和提供用以生产各种产品的机械、研制和提供从事各种服务的机械、研制和提供家庭和个人生活中应用的机械、研制和提供各种机械武器。

不论服务于哪一领域,机械工程的工作内容基本相同,主要有:建立和发展机械工程的工程理论基础。

例如,研究力和运动的工程力学和流体力学;研究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的工程材料学;研究热能的产生、传导和转换的热力学;研究各类有独立功能的机械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和计算的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学;研究金属和非金属的成形和切削加工的金属工艺学和非金属工艺学等等。

研究、设计和发展新的机械产品,不断改进现有机械产品和生产新一代机械产品,以适应当前和将来的需要。

机械产品的生产,包括:生产设施的规划和实现;生产计划的制订和生产调度;编制和贯彻制造工艺;设计和制造工具、模具;确定劳动定额和材料定额;组织加工、装配、试车和包装发运;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机械制造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机械一般是由许多各有独特的成形、加工过程的精密零件组装而成的复杂的制品。

生产批量有单件和小批,也有中批、大批,直至大量生产。

销售对象遍及全部产业和个人、家庭。

而且销售量在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下,可能出现很大的波动。

因此,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特别复杂,企业的生产管理、规划和经营等的研究也多是肇始于机械工业。

机械产品的应用。

这方面包括选择、订购、验收、安装、调整、操作、维护、修理和改造各产业所使用的机械和成套机械装备,以保证机械产品在长期使用中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机械产品的应用。

这方面包括选择、订购、验收、安装、调整、操作、维护、修理和改造各产业所使用的机械和成套机械装备,以保证机械产品在长期使用中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研究机械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尤其是在使用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过度耗费方面的问题,及其处理措施。

这是现代机械工程的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而且其重要性与日俱增。

机械的种类繁多,可以按几个不同方面分为各种类别,如:按功能可分为动力机械、物料搬运机械、粉碎机械等;按服务的产业可分为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纺织机械等;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热力机械、流体机械、仿生机械等。

另外,机械在其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用等过程中都要经过几个工作性质不同的阶段。

按这些不同阶段,机械工程又可划分为互相衔接、互相配合的几个分支系统,如机械科研、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运用和维修等。

这些按不同方面分成的多种分支学科系统互相交叉,互相重叠,从而使机械工程可能分化成上百个分支学科。

例如,按功能分的动力机械,它与按工作原理分的热力机械、流体机械、透平机械、往复机械、蒸汽动力机械、核动力装置、内燃机、燃气轮机,以及与按行业分的中心电站设备、工业动力装置、铁路机车、船舶轮机工程、汽车工程等都有复杂的交叉和重叠关系。

船用汽轮机是动力机械,也是热力机械、流体机械和透平机械,它属于船舶动力装置、蒸汽动力装置,可能也属于核动力装置等等。

19世纪时,机械工程的知识总量还很有限,在欧洲的大学院校中它一般还与土木工程综合为一个学科,被称为民用工程,19世纪下半叶才逐渐成为一个独立学科。

进入20世纪,随着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总量的增长,机械工程开始分解,陆续出现了专业化的分支学科。

这种分解的趋势在20世纪中期,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前后期间达到了最高峰。

由于机械工程的知识总量已扩大到远非个人所能全部掌握,一定的专业化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过度的专业化造成知识过分分割,视野狭窄,不能统观和统筹稍大规模的工程的全貌和全局,并且缩小技术交流的范围,阻碍新技术的出现和技术整体的进步,对外界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差。

封闭性专业的专家们掌握的知识过狭,考虑问题过专,在协同工作时配合协调困难,也不利于继续自学提高。

因此自20世纪中、后期开始,又出现了综合的趋势。

人们更多地注意了基础理论,拓宽专业领域,合并分化过细的专业。

械工程以增加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的经济性为目标来研制和发展新的机械产品。

在未来的时代,新产品的研制将以降低资源消耗,发展洁净的再生能源,治理、减轻以至消除环境污染作为超经济的目标任务。

机械可以完成人用双手和双目,以及双足、双耳直接完成和不能直接完成的工作,而且完成得更快、更好。

现代机械工程创造出越来越精巧和越来越复杂的机械和机械装置,使过去的许多幻想成为现实。

人类现在已能上游天空和宇宙,下潜大洋深层,远窥百亿光年,近察细胞和分子。

新兴的电子计算机硬、软件科学使人类开始有了加强,并部分代替人脑的科技手段,这就是人工智能。

这一新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影响,而在未来年代它还将不断地创造出人们无法想象的奇迹。

人类智慧的增长并不减少双手的作用,相反地却要求手作更多、更精巧、更复杂的工作,从而更促进手的功能。

手的实践反过来又促进人脑的智慧。

在人类的整个进化过程中,以及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脑与手是互相促进和平行进化的。

人工智能与机械工程之间的关系近似于脑与手之间的关系,其区别仅在于人工智能的硬件还需要利用机械制造出来。

过去,各种机械离不开人的操作和控制,其反应速度和操作精度受到进化很慢的人脑和神经系统的限制,人工智能将会消除了这个限制。

计算机科学与机械工程之间的互相促进,平行前进,将使机械工程在更高的层次上开始新的一轮大发展。

19世纪时,机械工程的知识总量还很有限,在欧洲的大学院校中它一般还与土木工程综合为一个学科,被称为民用工程,19世纪下半叶才逐渐成为一个独立学科。

进入20世纪,随着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总量的增长,机械工程开始分解,陆续出现了专业化的分支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