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第二讲) 16-17世纪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解读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教案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自然辩证法教案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自然辩证法教案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第一编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7世纪、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克思牙,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

它的创立为科学技术的深层次研究提供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前提。

20世纪以来在总结概括现代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产生的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与发展。

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本章结合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阐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的演替,重点是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与自然哲学思想渊源、基本观点及其重大意义。

第一节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自然观一、古代科学的萌芽及其自然哲学形式二、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万物的本原2(宇宙的起源和演化3(“自然”的涵义三、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1(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史渊源第二节“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1(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哥白尼革命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论自然1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这主要表现在下述六个方面:第一,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

“只有当力作用于运动物体之上时,真正的运动才能发生或者有所改变。

”机械论者据此认为所有的运动变化的原因都在物质外部,提出了外因论。

第二,“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的现象。

近代自然观的内容

近代自然观的内容

近代自然观主要是指在15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期间,随着欧洲社会的大变革,科学技术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第一次得到了系统的、科学的总结,形成了以牛顿力学为中心的科学体系。

这一时期的自然观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促使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它将自然界视为一个由各种机械部件组成的系统,这些部件按照一定的自然法则相互作用。

2.科学实验的重视:科学实验成为认识自然的重要手段,它在很多方面优于一般的观察和生产实践活动。

科学实验的提倡和应用,促进了科学形态的变化,出现了实验科学。

3.自然界的客观性:近代自然观强调自然界的客观存在,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且能为人的感觉和
意识所反映。

4.自然界的层次结构:现代科学表明,自然界具有无穷的连续系列的层次结构,每一层次又是这个系列的不连续的“关节点”,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物质形态。

5.无限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任何物质形态都处于不停顿的运动变化之中,自然界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6.相互作用:自然界是各种事物相互作用的整体,也是各种作用过程的集合体。

自然界通过要素本身相互作用以及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整体的功能和特性。

7.人与自然的关系:近代自然观也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类
不是自然界的单纯旁观者,而是自然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人与自然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近代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它们对后来的科学发展和哲学思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规律的研究和认知的过程。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本文将对这四个阶段进行详细介绍和探讨。

第一阶段是近代自然科学的起步阶段,也是观察和实证研究阶段。

在这个阶段,科学家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收集数据和获取关于自然现象的信息,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经典力学的奠基者牛顿和开普勒就是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

第二阶段是理论建模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科学家开始尝试建立数学模型来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并通过理论来解析和推导实验结果。

电磁学和物理学的发展进入了这个阶段,麦克斯韦和法拉第等科学家的贡献在此阶段功不可没。

第三阶段是量子力学的诞生和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科学家发现了微观世界的奇异现象,并建立了量子力学这一新的物理学理论。

量子力学不仅革新了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也对物质和粒子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爱因斯坦、波尔等科学家在发展量子力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阶段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多学科交叉阶段。

在这个阶段,自然科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生物学、化学、地球科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现代天文学、生物技术等新兴学科的出现,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总之,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观察实证到理论建模,再到量子力学的发现与应用,最后进入了多学科交叉的阶段。

这四个阶段构成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为人类对自然界规律的认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参考以下写法: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进行详细探讨。

整篇文章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提供对整篇文章的概述,包括简要介绍近代自然科学的演进背景和意义。

同时,我们将明确文章的目的,即探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目录第一部分绪论和自然观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12.历史上曾出现过那几种不同形式的自然观?人类自然观的演变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 13.近代前期为什么会形成机械论的自然观?—————————————————— 2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背景?————————————————— 35.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如何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举例说明)——— 36.分析系统、要素、结构、功能、环境等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 37.系统的层次性?系统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48.如何用耗散结构理论解释系统新的有序状态(或稳定性)的形成?耗散结构形成的条件?—————————————————————————— 49.自然物质系统(宇宙、星系、恒星、地球)演化的基本图景及规律?—————— 510.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什么说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核心是什么?——————————————————— 6(补充:)11.关于循环经济。

** ————————————————————————————8第二部分科技观1.科学技术的含义、体系结构,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

————————————82.关于科学共同体的道德行为规范问题。

(需要补充)**————————————93.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发展模式。

———————————————————104.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105.谈谈科学技术对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 —————————————————116.谈谈你对科学技术价值的看法。

** ————————————————————117.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历史,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

这四个阶段不仅在科学理论上有所突破和革新,同时也在科学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力。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四个阶段,并对它们的特点和意义进行分析。

第一阶段: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起点。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对古典文化和自然进行重新审视,开启了现代科学的大门。

伽利略、开普勒、伏尔泰等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建立了现代科学的理论框架和实验方法。

他们提出了许多革命性的观点和理论,如地心说的否定、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等,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是自然科学从经验到理论、从现象到本质的转变,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的新时代的开启。

第二阶段:工业革命和实验物理学工业革命的兴起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在这一阶段,人们加快了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和实践应用。

实验物理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从静态到动态、从微观到宏观,一系列经典物理学定律相继建立,如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热力学定律、电磁学定律等。

这些定律不仅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还为工业生产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工业革命和实验物理学的发展使自然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为现代科学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现代物理学和量子论20世纪初,随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现代物理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统一和质能的等价,狄拉克和薛定谔的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奇妙规律。

这些理论不仅颠覆了经典物理学的观念,还为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的研究打开了新的方向。

现代物理学和量子论的发展是自然科学走向复杂性和深度的关键一步,也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的重要基础。

第四阶段: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解析PPT课件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解析PPT课件
1543)是波兰伟大的天 文学家、太阳中心说 的创始人、近代天文 学的奠基人。他也是 一位多才多艺、学识 渊博的巨人是一位杰 出的医生、社会活动 家、数学家、经济学 家和画家。
第7页/共44页
天文学革命
• 天文学的革命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
哥白尼首先向教会权威和神学世界观挑战。哥白尼经过三十多年对 日、月、星辰运动的观察与计算,提出“太阳中心说”,并写成《天体运 行论》一书。他指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不过是围绕太阳运行并能自 转的一颗普通行星而已。推翻了中世纪流行的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 揭穿了所谓“上帝赋予地球特殊地位”的说法,摧毁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谬 论,也是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标志。因此,发表《天体运行 论》的1543年被当作近代科学的开端。它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央,日月星 辰都围绕地球运行。
具有形而上学的缺陷,认为各种自然现象 是彼此孤立的,没有联系的,而且是“静 止不动,绝对不变”的,即使有动,也是 外力的推动。自然界的变化只是数量的增 减和场所的变更,而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 的内部,而是外力所致。
第24页/共44页
弗兰西斯·培根
• 弗 兰 西 斯 ·培 根
Francis Bacon (1561-
莱昂纳多·达·芬奇
莱昂纳多·达·芬奇 (1452—1519)意大利 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画家, 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 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 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 明家。整个欧洲文艺复兴 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 一。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人 誉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 美的代表”,“第一流的 学者”,“旷世奇才”。
第11页/共44页
天文学上的双星
• 第谷和开普勒
• 第谷(1546一1601年) 丹麦天文学家对行星绕日运行作了长年累月的观测。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全部 赠予助手开普勒。

[知识]自然科学发展概论

[知识]自然科学发展概论

1—2 简述自然科学发展的三个时期及三次科学革命三个时期:(1)自然科学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大约是从远古到15世纪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了解认识了自然界,到公元前6世纪已积累了不少的数学、天文学和医药知识,自然科学已开始萌发。

这一时期,关于自然界的知识中天文学走在最前面。

在医药方面,已有关于多种疾病的名称和药物的记载从公元前5世纪到15世纪,人们把自然界当作一个整体,从总的方面来把握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描绘自然界的总面目。

基于这种认识,产生了力求囊括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自然哲学。

虽然那时已出现了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物学、地学等专门化知识,但都包含在统一的自然哲学中。

在物理学方面,已出现了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他的工作给后人许多启发,但他所得出的结论有很多是错的,例如,受外力作用运动的物体,当外力停止作用,物体的运动也就立即终止。

又如,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较轻的物体下落较慢等。

亚里士多德的这些错误结论纯粹是他的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并无任何实验依据,那时人们也还没有“科学实验”的思想。

(2)自然科学发展的第二个时期——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时期从时间上看,这个时期大约是从16世纪到19世纪。

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探索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和自然力的活动方式的科学,从各个细节上分门别类地研究大自然的奥秘,于是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等专门学科逐渐从自然哲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门门独立的学科,使近代自然科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这一时期,数学上,微积分和非欧几何已经建立;物理上,牛顿理论和电磁理论已经建立;化学上,创立了科学的原子论;天文学上,提出了日心说;地学上,提出了地质演化说;生物上,建立了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等等。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从天文学上首先突破,随后物理学又成为带头学科。

(3)自然科学发展的第三个时期——现代自然科学发展时期从时间上看,这个时期大约是从19世纪末开始。

自然科学史 05 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

自然科学史 05 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

体结构》为血液循环的发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地理大发现: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
哥伦布
(1451-1506)
1492年发现 美洲大陆。
麦哲伦
(1480-1521)
麦哲伦船队历时 三年首次完成了 环球航行。
加尔各答——印度最 大城市,主要港口。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意大利人,西班牙著名航海家, 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 1492年到1502年间4次横渡大西 洋,发现美洲大陆,因此成为名垂青 史的航海家。
意大利馆展出根据 达· 芬奇1495年画作等比 例复制的滑翔机。 它象征了伦巴第地 区不断走向繁荣的深刻 寓意。 达芬奇画中飞机现身意大利馆 外形酷似大蝙蝠 (2010.10.27) 列奥纳多· 达· 芬奇在世人心中,这个如雷贯耳 的名字不仅仅是一个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又多才多 艺的画家,他更是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实践者。
开普勒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他终于抛
弃了哥白尼没有抛弃的均匀圆周运动的古 希腊观念,比较彻底地解决了行星运动的 几何形状或真实结构问题,完成了认识过 程的实体阶段的认识,幵总结出行星运动 的各种经验公式。这样就为用力学观点阐 明天体运动开辟道路。。
哥伦布
(145l-1506)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87名水 手,分乘“圣玛利亚”号、“品脱”号、 “尼雅”号三艘海船(载重量分别为 100、 60和40吨),带着三份国书(一份是西 班牙国王写给中国“大汗”的,其余两 份空白)。
从西班牙南端帕洛斯港出发, 向西航行。经过53天的航行, 终于横跨大西洋,抵达欧洲人从 未到达的地方—巴哈马群岛中的 一个小岛,哥伦布命名为圣萨尔 瓦多(今巴哈马群岛中的华特林岛 哥伦布乘坐的 “圣玛利亚” 号 )。哥伦布以为到了印度,但没有找到黄金。他将这 里的居民称为印第安人,次年3月回到西班牙。就在哥 伦布探航期间,意大利另一个航海家亚美利哥考察了 南美洲东北部沿海,断定这个地区不是印度,而是一 块新大陆。后来,人们用他的名字给新大陆命名为亚 美利加洲(Americ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布鲁诺和伽利略 对“太阳中心说”的发展
1、1584年,布鲁诺(1548-1600)出版了《论无限性、宇宙及世界》, 发展了“太阳中心说”,提出了太阳系和宇宙无限性的思想;
2、1632年,伽利略(1564-1642)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 世界体系的对话》(简称《对话》),进一步支持哥白尼体系。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地理大发现
• 14世纪,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在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地 区发展起来,随后,德,法,英,荷,西班牙,葡萄牙资 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15-16世纪,纺织、酿酒、玻璃 制造、金属加工等行业部门逐渐形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 起,一方面迫切需要先 进的科学技术作依托, 另一方面,又为科学技 术的发展提供研究课题、 资料和必要的物质手段。 近代科学技术就是在资 本主义创业过程中发展 起来的。
神启
人性
人的主体地位确立
信仰
理性
对世界的认识不再 依赖于感性和信仰
天堂
世俗
上帝力量被弱化, 追求世俗化,与神 圣的东西相对立
文艺复兴的意义
• 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口号,发掘、光大古希腊文化, 树立起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大旗,反对神权和封建特权, 提倡个性自由。文艺复兴增进了人对自然观察的兴趣,通 过对自然的研究,科学研究开始走向重视实验的道路。这 时候,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艺术创造空前繁荣,使得久 已压抑的人性和主体理性得到空前拓展。 • 同时,文艺复兴促进了技术与知识的集合——手工艺人 (最初缺乏文化知识)+以文本为导向的知识者(这些知 识最初总是被手工艺人和工匠所忽视)。手工艺人和学者 的相互作用,“艺术家-科学家”(Artist-scientist) 的诞生--“Renaissance Men(Leonardo·达芬奇)。
1、机器的自然图景 开普勒:“天体是一座时钟”。 笛卡尔:“自然图景是一种受到精确的数学法则支配的完善的机器”; 拉美特利:“人是机器”。人的意识只是原子运动的一个虚幻的副产品,人 与动物相比,只不过是比动物多几个齿轮,多几条弹簧,人与动物只有位 置的不同和力量程度的不同,而绝没有性质上的不同”。 霍布斯:“生命仅仅表现为肢体的一种机械运动”。 --自然界、宇宙,就是一部巨大的、精确(受到数学法则支配、按照机 械的因果决定论)运转着的机器。 2、严格的机械决定论 拉普拉斯:应该把宇宙目前的状态看作是宇宙过去状态的结果,同时又把它 看作今后接着发生的事件的原因”--所有的事物都是具有确定性的,未 来和过去都可以精确地展现出来。 霍尔巴赫:“宇宙间存在普遍的必然的因果联系,宇宙本身不过是一条原因 和结果的无穷锁链”。 ”--自然界只存在因果必然性,而没有偶然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和消极作用
1、机械性:用纯粹力学的观点和机械运动来考察和 解释一切自然现象,把自然界的运动都归结为机 械运动,而所有运动变化的原因都在物质的外部, 否认了无机界和有机界、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性质 上的差别,抹杀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质的差 别,即认为自然界只有依赖于外力的量变而没有 质变,只承认确定性而对不确定性加以否定,看 不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这种思维 方式的绝对化和机械决定论乃至落后于古代朴素 的自然辩证法思想。
机械论自然观的牛顿力学基础
1、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没有改变自身状态的能力, 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机械论:所有运动变 化的原因都在物质外部,提出外因论; 2、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指出 :“哲学的 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 而后用这种力去论证其它现象”--机械论:复杂的高级 的运动也按照机械运动形式而虚构出某种力,还原为受到 力学定律支配的机械运动。
机械论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世界是一部受到严格因果律决定的内部不存在任何变化的 刚性机器;由惰性物质组成,受到外因作用才会发生改变; 与思维存在物——人无关,自然的运动变化完全是自然物 质自身的力学行为,具有其唯物主义物质性的一面;物体 运动是由于外力推动,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的因果关系。 机器的自然图景和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自 然观的基本命题。即世界是一部自我存在的刚性机器,宇 宙又存在严格的因果决定性,所有的事物都是确定的,过 去和未来都可以精确的展现出来,自然界只存在必然性, 而没有偶然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积极作用
1、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 性,能够对事物进行深入探讨,自然具有可探索性。 2、以唯物主义的思想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冲破了神创 论的唯心主义。 3、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和实证方法,主张用分析还 原的方法认识自然对象,对自然科学从自然哲学的笼统分 析走向分门别类的专门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自此,天文学、力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 医学等都取得了进步, 但力学相对最为完善。
欧洲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特征
1、主角是新型学者——注重推理和实验(观察)的结合;数 学家、科学家、哲学家集中在一起; 2、数学(几何)的核心作用——自然(法则)的语言;
推理:数学化的理性;实验:数学化的经验; 3、探索者的宗教(基督教)动机——了解上帝赋予了自然 (造物)怎样的法则
• 彼特拉克——宣称:“我自己是个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 句话成为人文主义的名言。
• 拉伯雷——<<巨人传>>:描绘了新人应该过的生活方式。基督教的 修道院规定修士要禁欲,贫穷自安,遵守教规,拉伯雷:“男女修士 可以光明正大地结婚,人人都可以拥有钱财,自由自在地生活”, “他们的规则只有一条,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每个人都能得到 自由发展。
资本的原始积累,开拓新市场,获得劳动力——大规模远洋 探险——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它证明地球是球形 的,又发现了新大陆,加深了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同时,它 推动了天文学、大地测量学、数学和力学的发展。推动了造 船技术等的进步。航海探险开拓了欧洲人的视野,向人们展 示了一种开拓进取精神。 • 远洋探险的代表国家:葡萄牙,西班牙 • 代表人物: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第一部分 (第二讲)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
近代科学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解读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
历史分期:
5-15世纪--欧洲中世纪 15-18世纪--自然科学在欧洲大力发展 16-17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 18世纪--英国工业技术革命
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发展的两个前提:
A、社会历史动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和地理大发现; B、文化前提和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哲学 转向
2、宗教改革运动:
16世纪,德国神甫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运动,反对教 会特权,主张自己寻求信仰,追求自由与平等,动摇了封 建教会和宗教神学。再次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 --中国的印刷术为新教的思想宣传奠定技术基础。
启蒙运动
• 17-18世纪欧洲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 启蒙的根本旨趣在于要求人不屈服于权威和传统,自由的 运用自己的理性评判一切。除了自己思维的权威之外再没 有别的权威。 • 康德: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 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过别 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 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过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 加以应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就是自己所加之于 自己的了。 阿尔多诺、霍克海默:启蒙的根本目标是:摆脱恐惧、树 立自主。
3、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和位置,而不能改变其 质量--机械论:以位置移动来说明一切变化,用量的差 异来说明一切质的变化,自然界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
4、存在“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牛顿:“绝对的空 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的而永远相同 的和不动的”--机械论:时间和空间成了脱离物质的独 立实体。 5、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据此 可以精确预言运动的结果。牛顿:“能用同样的推理方法 从力学原理中推导出自然界的其它许多现象”--机械论: 机械的单一意义上的决定论是决定论的唯一形式。 6、牛顿:“物质世界可以无限分割,而且可以无限的把它 分离开来”。 机械论:尽可能把自然界分割还原和简单 化,寻求简单性—笛卡尔的还原论思想。
• 使得自然观和宇宙论进一步倒转,对宗教神学的神创论唯心主义自然 观进一步造成冲击。
血液循环理论对传统自然哲学医学理论的冲击 1、比利时医生维萨留斯1543年发表了《人体的结 构》,批判了盖伦医学体系;
2、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批判了盖伦的“三灵气” 说并提出了人体“血液小循环(心肺循环)”理 论;
3、英国医生哈维( “近代生理学之父” ),提出 了人体血液大循环理论。
力学原理对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
运用牛顿的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解释极其广泛的自然现 象,从天体运行、潮汐涨落到物体坠地等,牛顿力学是整个近代 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一切机械、土木建筑、交通运 输等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牛顿力学体系开始在人们心目中形成 根深蒂固、牢不可破的地位。
• 此后,人们开始用牛顿“力学”原理来解释一切,将一切 运动形式都看作力学运动形式,将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 找到其力学本源,还原为力学现象并加以解释,甚至用牛 顿力学原理解释社会现象——用“力”的概念和机械运动 解释一切,逐步形成了僵化的因果决定论和机械决定论。 同时,仅仅强调事物变化中力与力之间的作用并把一切原 因还原为力,最终出现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近代自然科学最辉煌的成就: 经典力学体系建立
1687年,牛顿(1642-1727)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 原理》。第一次把地面力学(运动三定律:F=0,F= ma,F=F` )和天体力学(万有引力定律--F=Gm1 m2 /r2 )统一起来,建立其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近代自 然科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正确反映了宏观物体的机械 运动规律。
意义:
1543年5月24日,已经双目失明的哥 白尼抚摸着刚刚出版的《天体运行论》 说:“我终于推动了地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