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绿地中心结构设计及若干问题探讨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包联进

合集下载

绿地集团结构设计技术管理控制要点的通知

绿地集团结构设计技术管理控制要点的通知
绿地集团结构设计技术管理控制要点
(2010 版)
2010 年 10 月发布 2010 年 11 月实施 绿地集团技术管理产品研发部
目录
1 总则..............................................................1 2 荷载..............................................................2 3 结构方案..........................................................6 4 结构计算.........................................................12 5 构件设计.........................................................20 附录一:关于消防车荷载的简化计算................................... 27 附录二:绿地集团结构设计技术管理控制要点(2010 版)反馈表 ..........29
表2.4.1-2 墙体面层自重荷载
墙体面层类型
墙体面层自重(kN/m2)
外墙抹灰涂料
0.5
内墙抹灰涂料
0.4
外墙面砖
0.6
内墙面砖
0.5
薄贴石材
1.0
外墙挂贴石材
2.1
内墙挂贴石材
1.9
干挂石材
1.0
干挂薄石材铝蜂窝复合板
0.5
干挂夹心复合金属板
0.3
注:1 表中墙体面层自重是指单面自重,不含保温层自重。
5 /29
绿地集团结构设计技术管理控制要点(2010 版)

论新时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思路的转变——以大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为例

论新时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思路的转变——以大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为例

论新时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思路的转变——以大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为例摘要:城市建设已经从扩张期转向了提质期,对环境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地系统是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提现。

本文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标准变化以及大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和重点内容的角度,阐述新时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思路的转变。

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公园城市公园体系一、编制标准的变化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影响在2019年国家颁布了《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51346-2019),在新版《标准》中更注重市域绿色空间的统筹管理,保障区域和城市生态安全。

1.从城区城市绿地转向全域绿色生态空间传统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单一的关注城区绿地分类、景观分析,新时期绿地系统规划转变更全域广义的绿地含义,即全域的生态绿色空间,构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的生态复合体,将生产、生活、生态共融以及对蓝绿空间的统筹考虑。

1.从关注指标人均化转向质量人均化传统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注重人均公园绿地、绿化率等空间上的人均指标,新时期的绿地系统更加关注“质量人均化”,从绿视率、绿化满意度等体现绿化感知度的指标来体现城市绿地的品质。

1.从以绿地为主导的单一用地布局转向“绿地+”复合的用地布局传统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地布局多以公园半径覆盖率角度出发布局公园绿地,新时期的绿地布局在此基础上,将城市绿地与城市其他公共功能进行复合利用,通过“绿地+产业”“绿地+文化”“绿地+”共同构建城市活力区,塑造城市文化,带动经济。

通过环境改善带来的城市宜居的提升、人才的吸引等,带动消费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复合价值,形成一种“公园+”的模式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二、按规划体系分解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任务,实现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支撑和对详细规划的指导管控。

按照绿地系统规划标准,本次规划将完成系统规划、分类规划、专业规划三方面的内容。

按国土空间规划指南,绿地系统规划在总规阶段主要从7个方面对总规进行支撑和落实。

11-周建龙-包联进等-超高层建筑塔冠结构设计与研究

11-周建龙-包联进等-超高层建筑塔冠结构设计与研究

不屈服 弹性
允许进入屈服 不屈服
6.2 与主体结构的连接 超高层塔冠高度较高,承担较大的水平荷载,塔冠底部需要足够嵌固作用,才能保证塔冠的竖向荷载
和水平荷载可靠传递给塔楼主体结构。大连绿地中心塔冠的主要竖向构件,即空间桁架的弦杆支承在巨柱、 环形桁架和伸臂桁架上。为保证塔冠的有效嵌固,塔冠主要竖向构件向下延伸至塔楼顶部的环形桁架和伸 臂桁架中(图 7)。
4 塔冠结构体系选型
(a)框架支撑体系
(b)空间网格体系 图2 塔冠结构体系
(c)斜交网格体系
第二十三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会议论文 2014 年
对于如图 1 所示的塔冠形式,其三组竖向筒体结构可采用的结构的体系主要有框架支撑体系、空间网 格体系和斜交网格体系等。表 2 从结构的抗侧效率、杆件截面大小、节点的连接与构造、主体结构的连接 和制作安装的难易程度来评判,其中 A+表示最优,C-表示最差。
屋面后不会向上延伸,塔楼的施工条件较差,塔吊、施工电梯和脚手架等施工设施的设置受到更多的限制, 其施工方式不同于塔楼主体结构,对施工方案提出更高的要求。塔冠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施工可建性,结 构体系、节点形式和连接方式等的选择均需要综合考虑塔冠安装的便利性和高空施工的限制。
7 结语
超高层建筑塔冠由于部位高且造型特殊,结构选型、分析和设计与普通结构相比有其独特的要求。本 文结合大连绿地中心的塔冠结构设计,对超高层建筑塔冠设计进行探讨,得到以下结论。
1 引言
塔冠位于建筑的最顶端,是整个建筑物曝光率最高的部位,塔冠往往 是整个超高层建筑立面的点睛之笔。塔冠造型不仅要与塔楼整体相吻合, 又要足够特殊以符合代言整个建筑的角色,塔冠造型因此比塔楼特殊复杂。 塔冠一般没有使用功能,不含计容面积,因此设置塔冠可在保持建筑面积 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建筑物的高度。当前,为争夺城市、地区、国家甚至世 界超高层建筑的最高点,超高层建筑的塔冠高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超高 层建筑中,塔冠高度的增加和塔冠造型的特殊不仅对塔冠本身的结构提出 更高的要求,也对整体塔楼的结构设计带来不可忽略的影响。

探析实际工作中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及策略

探析实际工作中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及策略

·68·建筑设计2015年7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探析实际工作中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及策略杨 鑫 韩 迪石河子博力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新疆石河子 8320001 建筑结构设计中需遵循的基本原则1.1 刚柔相济要想使得建筑结构体系保持合理性,刚柔相济是要必须遵循的原则,结构刚度太大则变形能力差,然而太柔的结构,则会容易因变形过大而无法正常使用。

1.2 打通关节当结构体系中的力量传递不能畅通时,就会破坏各个构件之间的静态平衡,要想使得结构体系永远的保持原始的静态或者在需要的范围内保持,打通关节是我们不得不遵守的基础性原则,其它的原则必须依赖于打通关节。

1.3 多道防线设计为多道防线是结构体系中的安全体系需要采用的基本方案,如果灾难发生时,在某单一构件上寄托全部的生存希望是十分危险的。

2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2.1 盲目追求低含钢率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筑业的市场日益广阔,人们对住房的大量需求刺激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不断增多,一些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增加收益,不仅在施工过程中盲目降低材料的含钢率,也在结构设计中过分追求低含钢率的设计,导致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者的工作难度加大,也对建筑质量造成影响。

2.2 基础拉梁设计不合理为了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在多层框架建筑基础的埋深值较大时,一般通过在合适的地方增加建设基础拉梁,而不能够根据构造要求建设的,就依据框架梁设计。

但是,在实际建筑工程中,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建筑的美观性或是为了减少程序、降低成本,往往导致基础拉梁的设计缺乏科学性,进而影响到建筑的质量。

2.3 建筑结构设计图纸过于简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图纸的作用非常重要,其是建筑施工参照的重要标准。

为了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在图纸中应该对每一个细节都详细的标示出来,对于建筑的抗震等级、抗裂等级、施工所用材料以及墙梁柱的标号,都应该详细的标注。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设计人员的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导致关键信息没有在图纸中详细的标识,进而在实际施工中影响到施工流程,随意性较强,严重影响到施工质量。

城市中心地区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规划设计分析

城市中心地区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规划设计分析

比效果:辛巴生活在阳光明媚的大草原中,而反面的角色刀 疤则是生活在诡异的石壁上。这个动画中,通过色彩表现了 善恶、正邪的情感,并且塑造了比较完美的情景,进而在其中 表现出了鲜明的艺术效果,进而烘托和渲染出了内容和主体 需要的情感氛围和情绪基础。
3 结论
综上所述,如今的动画场景的设计比较重视场景的象征 含义、主观意志,并且十分强调情感的融入,目的是应用色彩 和形态创设感性的体验。画面的美感和场景中的感情灌注是 动画风格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合理地整合动画场景和情 感诉求,进而达到应情感人、以情助形、以情设景的目的。让 观众和作品感情相通、视觉相遇,创造出理想的动画作品。
2017 年第 2 期
现代园艺
景观设计
城市中心地区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规划设计分析
王秀琳 黄磊昌 *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摘 要院城市绿地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更好地完成这部分建设,就要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实践,对 绿地景观的格局进行分析和评估,并以此作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依据。本文在简要说明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中应 用的基础上,并与城市中心绿地建设的实际情况将结合,具体研究和分析城市中心绿地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在我国还一直沿用着前苏联留下的的绿地概念,这个绿 地概念里,将绿地划分为以下几类,绿地包括:公共绿地、专 属绿地、特殊用途绿地;我国的城市绿地指城市中以绿化为 主的各级公园、庭园、小游园、街头绿地、道路绿化、居住区绿 地、专用绿地、交通绿地、风景区绿地、生产防护绿地。

本文主要要研究和分析的是绿地城市绿地的其中一种, 即城市中心区绿地,这其中包括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小游园、 滨河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非滨水防 护绿地等类型。城市在自然之后诞生,自然的重要性可想而 知,然而城市和工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却忘却了城市中 自然属性的重要性,以致于现在雾霾频发,才有了现在的“穹 顶之下”。然而,绿地景观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了城 市的自然属性,人类利用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环境、塑造城市 景观、完善城市体系。

大连市城市绿地系统现状分析

大连市城市绿地系统现状分析

大连市城市绿地系统现状分析摘要: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自然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对城市绿地是否形成稳固的体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生态环境、景观效果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大连市城市绿地系统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大连市城市绿地系统改善建议。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现状;科学布局随着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形象建设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

城市生态绿地建设是城市形象建设的自然物质基础,也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部分。

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如何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提高城市绿地总面积的占地比重,提高人均绿地占有面积,提高城市绿地的质量,并因地而异的创建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

本文结合大连市城市绿地系统的特征分析,主要从生态城市的内涵着手,论述城市绿地系统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进而讨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合理布局,为大连市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出对策及建议。

1 大连绿地系统现状1.1 大连市绿地概述由于大连市建成区的地理环境复杂,受气候、水资源、土壤、街道狭窄曲折,建筑密度大等原因影响,造成城市的绿地面积少,而且分布不均。

虽然经过近几年来的大规模绿化建设,绿地面积有所增加,但与国际性城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大连市总面积1257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415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0平方米。

大连市绿地系统是由公共绿地(包括公园绿地和广场游园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和海滨风景区八大系列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园林绿地体系(如图)。

目前大连市建成区规划总用地11538公顷,其中绿地率42%;公园46处,包括居住区级公园、游园、街头绿地205处;行道树3.75万株,覆盖面积为63.66公顷;居住区绿地包括居住小区及小区以下的绿地,风景林绿地不包括风景区内风景林,风景区绿地不包括公园、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

4-汪大绥、包联进等-大连绿地中心结构设计

4-汪大绥、包联进等-大连绿地中心结构设计

大连绿地中心结构设计汪大绥,包联进,陈建兴,钱鹏,江月,周建龙,陆道渊(1.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上海200002)提要:大连绿地中心为超高层建筑,建筑高度518m,结构高度400.8m,采用巨型框架支撑+核心筒+伸臂桁架结构体系。

根据结构体系和受力特点,提出了具体的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和抗震加强措施。

整体结构弹性分析和弹塑性时程结果表明,结构整体指标和抗震性能均满足规范和抗震性能目标的要求。

对特殊部位的结构和关键问题,包括减小风荷载、支撑和伸臂桁架效率、酒店区结构体系和剪重比控制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为结构设计提供充分的依据,同时也为同类工程和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风荷载,伸臂桁架,剪重比1工程概况大连绿地中心项目(图1)位于大连湾东港区,毗邻国际会议中心和大剧院,由一幢超高层塔楼、商业裙房和地下室组成,主要功能为办公、公寓和酒店,总建筑面积为29.95万m2,地上建筑面积为22.03万m2,地下建筑面积为7.92万m2。

超高层塔楼地上83层,地下5层,建筑塔冠高度为518m,结构高度400.8m。

裙房地上4层,地上部分与塔楼之间设抗震缝脱开。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均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承担。

超高层塔楼平面(图2)为具有弧形切角的等边三角形,底部切角较小,顶部切角较大。

L1~L37层,楼层平面大小沿高度先略微增大再略微减小,切角三角形边长在51.2m~53.3m之间变化;L39至顶层切角三角形边长逐渐收缩,切角三角形平面边长从51.2m减小为32.7m。

塔楼核心筒呈六边形,长边边长约为29m,高度约34m,主要功能为高速电梯、设备用房和服务用房。

图1大连绿地中心效果图图2 塔楼平面布置图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J07B01)作者简介:汪大绥(1941-),男,教授级高工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设防类别属乙类建筑。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1g场地类别为Ⅱ类,特征周期为0.4s。

大连绿地中心结构设计及若干问题探讨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包联进

大连绿地中心结构设计及若干问题探讨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包联进

楼面次梁主要采用Q235B。
关键节点如有必要,采用高强钢如Q390GJC。
6 地基与基础
本工程设有5层地下室,地下室埋深28.7m。 主楼范围内的地下室部分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裙房范围内的地下室采用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主楼基底为岩石,建议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
主楼区域
相对薄弱区
大连 ∙ 绿地中心 结构设计及若干问题探讨
2015-08-12
主要内容
1. 工程概况 2. 设计依据 3. 设计准则 4. 荷载作用 5. 结构材料 6. 地基基础 7. 结构体系 8. 弹性分析结果 9. 结构构件设计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29.6万m2,地上总建筑面积 22.7万 m2,地下总建筑面积6.9万 m2。
相对薄弱区
3
天然地基
6 地基与基础
塔楼建议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板厚暂定为5.0m)。 绝对标高为-14m处已是中风化板岩,其承载力特征值为2500kPa 塔楼区域最大基底反力约为2250kPa,小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结构高度与高宽比
建筑总高度为518m,结构高度为420.1m 主体结构的高宽比: 420.1/55= 7.6 核芯筒的高宽比: 420.1/ 32.4= 13.0 五层地下室,埋深: -28.7m=H/14.6
规范要求 (kN/m2)
2.0 7.0 3.5 2.5 3.5 2.5 0.5
实际选用 (kN/m2)
3.0 7.0 3.5 2.5 3.5 2.5 0.5
风荷载
4 荷载与作用
基本参数:
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 承载力设计用基本风压: 地面粗糙度类别 :
w0=0.65 kN/m2 w0=1.1 x 0.65 = 0.715 kN/m2 A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结构体系
办公
公寓 典型楼层平面图
酒店
塔楼结构体系
7 结构体系
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核芯筒+伸臂桁架+巨型框架
类似结构体系的工程
整体结构
混 凝土核芯筒+伸臂桁架
巨型框架+次框架
香港IFC
7 结构体系
建筑名称 香港IFC 香港环球贸易广场 广州东塔 上海中心
高度(m) 420 480 518 636
0.85
评数据的包络值;
计算中震与大震作用时,采用《抗规》
的参数。
5 结构材料
混凝土
部位
混凝土强度等级
钢筋
巨柱混凝土 剪力墙、连梁混凝土
梁、板混凝土 基础混凝土
C70 C60 C35 C50(90天强度)
-HPB300; -HRB335; -HRB400(优先采用)
钢材
巨柱/角柱/连梁/墙内的钢骨、次框架柱及框架梁采用Q345B或Q345GJB
相对薄弱区
3
天然地基
6 地基与基础
塔楼建议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板厚暂定为5.0m)。 绝对标高为-14m处已是中风化板岩,其承载力特征值为2500kPa 塔楼区域最大基底反力约为2250kPa,小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结构高度与高宽比
建筑总高度为518m,结构高度为420.1m 主体结构的高宽比: 420.1/55= 7.6 核芯筒的高宽比: 420.1/ 32.4= 13.0 五层地下室,埋深: -28.7m=H/14.6
建筑地上为82层,地下室5层,裙房3层。
建筑高度518 m,结构高度为420.1 m。
塔 楼标准层层高为4.5m。
地上部分裙房与塔楼脱开,两者之间在二层通 过连廊联系在一起。
1 工程概况
塔冠 L64~L82
酒店
L37~L63 公寓
L6~L36 办公楼
结构参数
3 设计准则
结构设计基准期:
楼板采用膜单元模拟楼板
Y X
结构周期和振型
8 弹性分析结果
振型 周期(s)
T1
T2
T3
7.45
7.05
4.52
T3/T1=0.61 < 0.85
第一振型
第二振型
第三振型
7
结构竖向荷载分布
8 弹性分析结果
构件 楼板 核心筒 巨型框架 次框架 总结构构件自重 楼面梁及结构附加恒载 0.5*活载 地震总质量
2th伸臂桁架 F52‐F53
1th伸臂桁架 F37‐F38
5
巨柱
编号 MC06
7 结构体系
分布
面积 截面 含钢率 砼标 钢材等
(m2) 形状
%


F68 ~ ROOF 8
/
MC05
F53 ~ F68
10
/
MC04
F38M ~ F53 12
MC03
F23 ~ F38M 15
/
C70 Q345GJ /
规范要求 (kN/m2)
2.0 7.0 3.5 2.5 3.5 2.5 0.5
实际选用 (kN/m2)
3.0 7.0 3.5 2.5 3.5 2.5 0.5
风荷载
4 荷载与作用
基本参数:
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 承载力设计用基本风压: 地面粗糙度类别 :
w0=0.65 kN/m2 w0=1.1 x 0.65 = 0.715 kN/m2 A类
质量(万吨) 6.6 15.6 9.2 3.0 34.3 8.2 4.1 46.5
自重百分比(%) 19.2% 45.4% 26.7% 8.7%
占总重百分比(%) 14.1% 33.4% 19.7% 6.4% 73.6% 17.6% 8.8%
重力荷载代表值比例
构件自重比例
9% 17%
74% 总结构构件自重 楼面梁及结构附加恒载 0.5*活载
21,682
大震 51,740
51,193
风荷载 23,053 26,799
高 度 (m) 高 度 (m)
高 度 (m) 高 度 (m)
楼层剪力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0
安评弹性小震 规范弹性中震 规范弹性大震 风荷载
50
100
150
200
250
楼层剪力( MN)
9% 19%
27%
45%
楼板 核心筒 巨型框架 次框架
楼层剪力与倾覆力矩
8 弹性分析结果
底部剪力
X向
(MN)
Y向
小震 63 61
反应谱 中震 105
99
大震 244 233
风荷载
89 100
底部力矩 (MN.m)
X向 (绕Y轴)
Y向 (绕X轴)
小震 13,987
13,863
反应谱 中震 22,029
50年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耐久性100年)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塔楼重要构件为一级;次要构件为二级
重要构件:核芯筒、巨柱、伸臂桁架、环形桁架
次要构件:除重要构件外的其他构件如楼面次梁
结构重要性系数:
重要构件为1.1,次要构件为1.0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乙类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甲级
抗震措施: 周期折减系数:
0.16
7度
0.14
0.12
安评小震 规范小震
地震影响系数α
0.10g
0.10
0.08
第二组 0.06 0.04
第Ⅱ类 0.02
0.00
0.40s
0.0
2.0
4.0 周期(s) 6.0
8.0
10.0
0.035(弹性分析)
0.050(弹塑性分析)
8度
计算小震作用时,采用《抗规》与安
大连 ∙ 绿地中心 结构设计及若干问题探讨
2015-08-12
主要内容
1. 工程概况 2. 设计依据 3. 设计准则 4. 荷载作用 5. 结构材料 6. 地基基础 7. 结构体系 8. 弹性分析结果 9. 结构构件设计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29.6万m2,地上总建筑面积 22.7万 m2,地下总建筑面积6.9万 m2。
8
高 度 (m )
剪重比
450
400
350
300
250
小震X向
小震Y向
限值0.0158 200
150
100
50
0 0.0000
0.0100
0.0200
0.0300 0.0400 0.0500 楼层剪重比
0.0600
0.0700
0.0800
8 弹性分析结果
最小剪重比出现在基底为0.0134, 小于规范限值按加速度峰值放大 后的结果,即0.012x46/35=0.158 的要求,最小剪重比与限值的比 值为0.851。
楼面次梁主要采用Q235B。
关键节点如有必要,采用高强钢如Q390GJC。
6 地基与基础
本工程设有5层地下室,地下室埋深28.7m。 主楼范围内的地下室部分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裙房范围内的地下室采用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主楼基底为岩石,建议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
主楼区域
相对薄弱区
楼面活荷载
4 荷载与作用
结构整体性能分析将依据《荷载规范》中的取值,并考虑活荷载的折减。 设计楼板及楼面梁等局部构件时,活荷载基于上表中的数值适当放大,如:核芯 筒外3m宽范围内的活荷载取值由3..0N/m2放大至7.0kN/m2。
功能分区
办公 设备间 避难区域 卫生间 楼梯间 电梯大堂 不上人屋面
4
体系优势
7 结构体系
实现建筑大空间柱网、立面景观视野等功能要求 充分利用结构宽度,提高整体结构抗倾覆能力和空间受力性能 竖向荷载集中于巨柱,平衡倾覆力矩作用下巨大的上拔力 提高外框抗侧刚度,协调巨柱与芯筒变形,提高结构冗余度 引入次框架结构,解决角部大悬挑梁引起的竖向振动
芯筒平面
主楼地下室
7 结构体系
为满足地下一层与地上一层的刚度比大于2.0的要求,地下室核心筒外 墙墙厚增大800mm至2200mm,巨柱周边结合建筑功能要求设置翼墙。
翼墙
翼墙
翼墙
地下室翼墙布置图
分析模型
8 弹性分析结果
计算分析软件采ETABS
主体结构按弹性计算分析,取地下室底 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楼盖体系
芯筒外楼板厚度为 120mm 芯筒内楼板厚度为 150mm 伸臂桁架上下弦楼层为 200mm
7 结构体系
顶部滑动连接节点
次框架
组合楼盖示意图
典型楼层结构平面
6
塔冠结构
7 结构体系
大连绿地塔冠高98m,由6道鳍状竖向桁架与顶部的三向桁架体系组成。
塔冠三维示意图
鳍状竖向桁架
三向桁架体系
7 结构体系
BASE~F08
F25~F38 F09~F24
F38M~F68
F69~F85
芯筒立面
7 结构体系
楼层
F68 ~ ROOF F53 ~ F68 F38M ~ F53 F23 ~ F38M F07 ~ F23 B04 ~ F07
墙厚(mm) WA WB WC
钢板厚 (mm)
WA
混凝 土
钢材
0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