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琼花》张先词作鉴赏
张先最有名的诗词

张先最有名的诗词《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千秋岁·数声鶗鴂》、《题西溪无相院》、《醉垂鞭·双蝶绣罗裙》、《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等。
一、《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作者:宋代张先1、原文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2、翻译在高楼上眺望而伤感,苦苦地思念着远方的心上人,这样的事何时才能结束呢?看来在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爱情更为强烈的了!离愁别恨正牵连着千丝万缕的柳条纷乱不已,更何况东陌之上,垂柳已是飞絮蒙蒙了呢。
我眼前还浮现着你的马儿嘶鸣着,越跑越远,一路不断扬起灰尘的情景,情郎啊,你叫我到哪里寻找你的踪迹呢?池水溶溶,一对鸳鸯在戏水,这水南北可通,时见有小船往来。
雕梁画栋的楼阁上梯子已经撤去,黄昏以后,依然还是独个儿面对帘栊,望着斜照在它上面的冷冷清清的月亮。
怀着深深的怨恨,我反复思量,我的命运竟然不如桃花杏花,它们倒还能嫁给东风,随风而去呢。
二、《千秋岁·数声鶗鴂》作者:宋代张先1、原文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
惜春更把残红折。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2、翻译数声杜鹃的鸣啼,又报告烂漫春光将要凋谢。
惜春人更想将那残花折。
怎奈何雨虽轻柔风却猛烈,正赶上这梅子发青的暮春时节。
看那永丰坊的柳树,在无人的园中整日撒飞絮如飘雪。
切莫把琵琶的细弦拨动,我深深的哀怨细弦也难倾泻。
天如有情不会老,真情永不会灭绝。
多情的心就像那双丝网,中间有千千万万个结。
中夜已经过去了,东方未白,尚留一弯残月。
三、《题西溪无相院》作者:宋代张先1、原文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古诗词鉴赏的三种方法

古诗词鉴赏的三种方法古诗词鉴赏的三种方法古诗词鉴赏是高考备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老师头疼,学生害怕。
其实,只要注意方法,就可以化难为易了。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词鉴赏的三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一,三看法。
一首诗词到面前来要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
看标题,能基本地把握诗词的内容和主题,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看标题的话,这首诗分明是在写“池塘”的,其内容很难和“书”联系上;看作者,可知作品的风格,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飘逸豪放;看注释,如在诗的底部加上“这是诗人在安史之难期间写的一首小诗”一行小小注释,作用很大,可知此诗内容可能是对国家命运的兴叹,对民不聊生的悲歌。
其二,填表法。
一首诗词不管是什么内容一定都遵循一个规律:要么写景,要么叙事,但都表达一种情感,因为诗词的语言是浓缩的、是凝练的,因为有这个语言障碍,很多学生读诗时像读文言文一样,理解起来很费时,所以学生可以越过这道障碍。
就是填表法,时间(季节)——;地点——;人物——;事件——;景物——;情感——。
其三,记忆法,要求学生平时记住三个概念及该概念下的小小的术语。
(一)诗词的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题中考查的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
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
如“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
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张先诗词鉴赏5篇

张先诗词鉴赏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张先诗词鉴赏5篇张先(990年-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人称“张安陆”。
张先简介_张先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张先简介_张先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
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
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
晚年退居湖杭之间。
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
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张先之父张维,好读书,以吟咏诗词为乐。
张先于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
明道元年(1032年)为宿州掾。
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书丞知吴江县,次年为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
皇佑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
四年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
嘉佑四年(1059年),知虢州。
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
治平元年(1064年)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
张先古诗词作品:《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先。
其古诗全文如下: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翻译】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
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
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蚁线。
游女们走了远山逐渐昏暗,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
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先。
其古诗全文如下: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
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
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翻译】心中思念情郎,于是登上高楼远望。
楼前的芳草,一年一绿,如今又是春天来到。
这青翠的绿色仿佛情郎离去时所著衣袍的颜色/a/zhangxianhtm。
分别时,他不忍离去,回首凝望,衣袖随风飘动。
一别数年,他崭新的衣袍恐怕已经变旧了吧。
新绿的颜色也已经暗淡无光了吧。
其实韶华易逝,就连镜中的容颜也一年一年减色,不像芳草那样岁岁依旧。
词牌名称由来详解(二)

词牌名称由来详解(二)词牌名称由来详解(二)(据清·康熙《钦定词谱》)201《城头月》调见李昴英“文溪词”和广帅马天骥韵,赠道士梁青霞作。
此调盖马天骥所倡也。
取词中起句为名。
202《四犯令》调见侯寘“孏窟词”。
李处全词,更名《四和香》。
关注词,又名《桂华明》。
203《醉高歌》元·姚燧自度曲。
204《黄鹤洞仙》调见元·彭致中《鸣鹤余音》词。
205《破字令》调见《高丽志·乐志》。
206《花前饮》调见宋·杨湜《古今词话》。
取词中前段结句为名。
207《导引》按宋《鼓吹四曲》,悉用教坊新声。
车驾出入奏导引,此调是也。
208《思越人》调见《花间集》。
按孙光宪词“馆娃宫外春深”。
又“销魂目断西子”。
张泌词“越波堤下长桥”俱咏西子事。
故名《思越人》。
与《鹧鸪天》词别名“思越人”者不同。
209《探春令》此调宋人俱咏初春风景。
或咏梅花。
故名《探春》。
韩淲词,有“景龙灯火升平世”句,名《景龙灯》。
210《越江吟》按宋释文莹《续湘山野录》云:“太宗酷爱琴曲十小词,命近臣十人,各探一调、撰一词。
苏翰林易简探得《越江吟》,遂赋此调。
”后贺铸词,因苏词起句,有“瑶池宴”字,更名《宴瑶池》。
苏轼词,名《瑶池宴》。
《乐府雅词》,名《瑶池宴令》。
211《燕归梁》调见《珠玉词》。
因词有“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句,取以为名。
212《雨中花令》王观词,名《送将归》。
按《雨中花》调与《夜行船》调,最易相混。
宋人集中,每多误刻。
今照《花草粹编》所编,以两结句五字者,为《雨中花》。
两结句六字七字者,为《夜行船》。
213《凤来朝》调见周邦彦《清真词》。
214《秋夜雨》调见蒋捷《竹山乐府》,题“咏秋雨”。
215《伊州令》唐教坊曲名。
一名《伊川令》。
216《木笪》唐《教坊记》有木笪大曲。
宋·修内司所刊《乐府浑成集》亦有木笪曲名。
周密《齐东野语》以为此音世人罕知。
今《太平乐府》有白朴“乔木笪”词一套。
张先诗词赏析

张先诗词赏析张先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词人,造语工巧,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
天圣八年(1030)进士,任安陆知县,人称“张安陆”。
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书丞知吴江县,次年为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
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
四年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
嘉祐四年(1059年),知虢州。
明道元年(1032年)为宿州掾,后留恋山水,作诗自娱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
他“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其词大多抒写诗酒生活、男女之情,词风冶艳、语言工巧、情韵兼备。
曾因三处用“影”绝妙,世称张三影,著有《张子野词》(一名安陆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醉垂鞭(正宫)双蝶绣罗裙。
东池宴。
初相见。
朱粉不深匀。
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
人人道。
柳腰身。
昨日乱山昏。
来时衣上云。
赏析:“东池宴”初见,淡妆轻扫,犹如初春闲花,美丽不似凡尘女子。
这首词神采飞扬、亦真亦幻,极富艺术感染力。
醉垂鞭(赠琵琶娘,年十二)朱粉不须施,花枝小。
春偏好。
娇妙近胜衣。
轻罗红雾垂。
琵琶金画凤。
双条重。
倦眉低。
啄木细声迟。
黄蜂花上飞。
赏析:词风妖冶、格调欢快,多角度花样赞美少女美好的模样。
南乡子(中吕宫)何处可魂消。
京口终朝两信潮。
不管离心千叠恨,滔滔。
催促行人动去桡。
记得旧江皋。
绿杨轻絮几条条。
春水一篙残照阔,遥遥。
有个多情立画桥。
南乡子(中秋不见月·中吕宫)潮上水清浑。
棹影轻于水底云。
去意徘徊无奈泪,衣巾。
犹有当时粉黛痕。
海近古城昏。
暮角寒沙雁队分。
今夜相思应看月,无人。
露冷依前独掩门。
赏析:这组情词,犹如温婉女子在耳畔倾诉相思。
前首先抒情,后写景,一腔深情欲说还休,后以秋景衬离愁,一片景,一缕愁,黯然销人魂。
菩萨蛮(中吕宫)忆郎还上层楼曲。
楼前芳草年年绿。
绿似去时袍。
回头风袖飘。
郎袍应已旧。
颜色非长久。
惜恐镜中春。
不如花草新。
张先的诗词代表作10篇

张先的诗词代表作10篇张先之父张维,好读书,以吟咏诗词为乐。
张先于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
明道元年(1032年)为宿州掾。
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书丞知吴江县,次年为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
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
下面本店铺就和大家分享张先的诗词代表作,来欣赏一下吧。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词牌名:一丛花令|朝代:宋朝|作者:张先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青门引·乍暖还轻冷词牌名:青门引|朝代:宋朝|作者:张先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词牌名:菩萨蛮|朝代:宋朝|作者:张先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
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
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木兰花·和孙公素别安陆词牌名:木兰花|朝代:宋朝|作者:张先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
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
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词牌名:画堂春|朝代:宋朝|作者:张先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
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
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谢池春慢·缭墙重院词牌名:谢池春慢|朝代:宋朝|作者:张先缭墙重院,时闻有、啼莺到。
绣被掩余寒,画幕明新晓。
朱槛连空阔,飞絮无多少。
径莎平,池水渺。
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
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
秀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
斗色鲜衣薄,碾玉双蝉小。
欢难偶,春过了。
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
惜琼花·汀苹白词牌名:惜琼花|朝代:宋朝|作者:张先汀苹白。
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赏析

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赏析《剪牡丹》张先舟中闻双琵琶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
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
宿绣屏、画船风定。
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
玉盘大小乱珠迸。
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
重听。
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这首词是张先的得意作品之一。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这首词前三句是说,绿色的原野,上接苍穹;清空蔚蓝,好像与江水相连;白茫茫的江水明澈洁净。
词的开头三句,便是环境描写。
虽只三句,词人便以其拿手的炼字功夫,多方面多层次的画出了一幅江上美景,晴空与绿野相连,波光粼粼,天光云影,映于澄江之中,景象浑茫寥廓,而又十分寂静。
在这幅图画中,不难看出,作者还是围绕着一个“影”字在作文章。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这两句是说,岸边柳径没有人踪,唯有柳絮飘荡回转,而一点影子也不留在地面。
在这幅画面上,从构图的角度来看,似乎还缺乏特写镜头,“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正是绿野中的特写。
作者只是把眼前景物,率直写出。
淡墨一痕,不求奇峭,但妙处正在这里。
能以平淡的句子,把读者逗入意境,才见功力。
试想,岸边柳林没有人影,唯有柳絮随风飘坠,这样描写实在很一般化,加了“无影”二字,立刻灵动起来,那柳絮飞舞的轻盈飘忽,形神具出。
词人观察得如此细微,他好像在仔细的品味着飘忽无影的妙处。
“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
”这三句是说,人物在风光明媚、落日斜照的汀洲上由远而近的走来,修长的巾带,薄薄的衫袖,雅丽非凡,她们是结伴春游。
“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这是说两个美人登上自己的船,并停泊洲边,在水边过夜。
“彩绦朱索新整,宿修屏,画船风定。
”这是说,美女回到船上,换装梳洗,容颜更为娇丽。
夜深了,人们已经入睡,画船风定,万籁俱寂。
过片写美女回到船上,在一天的“撷香拾翠”以后,换装梳洗,以更娇丽的容颜出现。
“彩绦朱索”指五颜六色的彩带,是女子的装饰物,这里是以偏概全,泛指美人身上的衣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惜琼花》张先词作鉴赏
《惜琼花》里尽是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忧思。
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惜琼花》张先词作鉴赏,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作品介绍】
该诗词是北宋诗人张先的作品。
诗歌里尽是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忧
思。
昔日故乡风景的艳丽与现今异乡的秋色孤凉形成对比,昔日故乡里,有故人的陪伴和聚欢,有酣畅的岁月和饱满的热情,现今异乡,独自一人看着断云孤骜,汴河细流不息,犹如我思乡之情绵绵,叶随水流,而就算自己身轻如叶,依旧难归去,凄凉如是。
【原文】
惜琼花
汀蘋白,苕水碧。
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
别时携手看春色。
萤火而今,飞破秋夕。
汴河流,如带窄。
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断云孤鹜青山极。
楼上徘徊,无尽相忆。
【赏析】
此为怀人思归之词。
全词大开大合地转换时空,将怀人思归之情节序交替和情事变故中层层演绎出来。
词人将昔日故乡春光的艳丽和当日异乡秋色的萧索加以比照,又以昔日的纵情宴游、意气风发与当日的独倚危楼、落寞消沉进行对比,通过今昔对比的总体布局,从纵的方面加强了情感的深度、力度。
上片追忆昔日游春、欢宴和别离的情景,通过景物色调、环境气氛的映衬比照,展现今昔生活的巨大变化。
首二句以当日春景起兴,兼点时令、地点。
苕水”即苕溪,作者家乡浙江吴兴。
苕溪一带,向以风光秀美著称。
词写故乡春色,独取白苹、碧水等色调鲜明的景物,组成一幅明丽的画面:汀上苹花盛开,洁白似雪;苕溪青波涟涟,水色如碧。
白”、碧”二字,设色浓淡相宜,点染出江南的无限春意。
三、四句因景及人,着意描绘昔日当此良辰美景,徜徉于花前,寄情于山水,陶醉于筵席的种种赏心乐事。
两句中每逢”从时间上说,随处”从空间上说,强调时时处处,逢花则乐,遇席则欢,以此提挈笔势,推进感情,其纵情游赏的怡然之乐,溢于纸外。
接着用别时携手看春色”,挽住对旧游的追忆。
由欢会而别离,词情因之一转。
此句承上启下,暗中转折,直跌出上片煞拍处的萤火”二句。
昔日的故乡欢会,忽成当日的异乡独处;记忆中的旖旎春光,忽成眼前秋夕流萤的惨淡景象。
转瞬之间,情景陡变。
上片前五句虚景实写,层层开宕;后二句由昔而今,落到现况。
下片汴河流,如带窄”两句景情缘生,融情入景,将蜿蜒远去的
滔滔河水与长流不尽的绵绵乡思融化一起,营造出流水不息,思乡不已的意境。
底下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正是即景而生的无限盼想。
波上之叶,本与水俱往,叶随水去,可漂流到日思夜想的家乡。
但作者说即使河如带窄,身轻似叶,仍难归去,则更深一层地写出欲归不得,的凄苦情怀。
接着转换笔锋,由俯视写到仰视。
作者望乡心切,凝神远眺,然而望尽寥廓的天宇,唯见断云悠悠飘浮,孤鹜渐渐远去;天之尽头,
更有一抹青山,遮住望眼。
从全词看,此句造境尤高远阔大。
词中所展拓的境界愈阔大,所引逗的情思往往愈绵邈深长。
这句中,云是飘浮无依的断云”鹜是离群失所的孤鹜”以此映衬自己的飘零身世和孤寂处境,可谓妙合无垠。
而天之尽头的青山远影,则给人以归路迢迢、归期渺茫之感。
词末由凭高临眺之景,自然过渡到凭高临眺之人。
煞拍无尽相忆”一句,感情份量极重。
相忆”二字, 与上片遥相呼应,传达出一种相思而不能相见的惆怅。
回首昔日,欢宴难再,往事成空;思想眼前,楼上徘徊,归思难收。
全词以徘徊楼上的自我形象作结,凄惋动人,有余而不尽之韵。
【作者介绍】
张先(990-1078)北宋词人。
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天圣八年进士。
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
皇祐二年,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
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
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
治平元年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