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套)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套)
直接提升重物的力(N)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力(N)
我们的发现
实验结论:滑轮组不但能够的方向,而且能够,滑轮组
中越省力。
科学实验报告单6
六年级上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
实验目的:斜面能够省力。斜面坡度越平缓越省力。
实验器材:斜面仪一套、1盒钩码、1个测力计
实验步骤:
科学实验报告单4
六年级上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动滑轮作用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动滑轮能够省力。
实验器材: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
实验步骤:
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动滑轮下挂不同数量的钩码。然后做好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
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1根导线 、指南针
实验步骤:
1、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
2、在桌面上放一个指南针,使指针保持正常。
3、做一个线圈(10圈左右在)。
4、给线圈通上电,然后移向指南针,改变不同的放法,看看线圈如何放,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3、在四边形框架里面加两根斜杠,再试一试稳定性。与不加斜杠时的框架比一比,哪个坚固。
4、作一个正方体框架,试一试稳定性。
5、在正方体框架的每个面上都加两根斜杠试一试稳定性。
6、在正方体框架的每个面上都加两根直杠试一试稳定性。

最新最全科学实验、记录表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新版

最新最全科学实验、记录表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新版
学生显微镜、洋葱、载玻片、盖玻片、碘酒、清水、培养皿、美工刀、镊子、烧杯
实验过程
1、按要求取镜、安放、对光。
2、制做临时装片。
3、安装临时装片: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置,直到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图像为止。
4、调好后各小组轮流观察。并画出洋葱表皮细胞图。
实验结果
学生看到了植物细胞组成。
实验时间
4月6日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知道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仪器器材
小苏打、白醋、玻璃杯、玻璃片、细木条、蜡烛、火柴
实验过程
1、观察混合前的小苏打和白醋各有什么特点,记录在教材上的指定的表格里。
2、取玻璃杯倒入三匙白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仔细观察他们混合后的变化。
3、盖上玻璃片,用手摸摸玻璃杯外壁,说说有什么感觉。
放大镜
实验时间
3月2日
实验目的
学会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认识放大镜的特点。
仪器器材
放大镜
实验过程
1、让放大镜靠近观察树叶、报纸、纸等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树叶、报纸、纸等图像大而清楚。
2、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树叶、报纸、纸等物体,直至树叶、报纸、纸等图像大而清楚。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轴山小学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六年级
学生人数
40人
实验形式
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时间
3月25日
实验目的
初步了解湖塘水体和沉积物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分类;了解其对水体净化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
小学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三个典型的科学实验案例:首先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该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比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差异,培养细致观察和记录的能力,并认识到置对比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铁钉的生锈情况,从而得出结论:铁钉生锈与水和空气这两个因素都密切相关。最后是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学生通过观察两者混合后产生的气体特性,如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推断出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进而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这些实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课题:放大镜下的发现学校: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电脑放大镜2只【3X、5X 各一】/每组实验原理: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把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逐渐向外移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

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3、用放大镜观察电脑、电视机的屏幕。

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比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更大。

实验结果: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特点学校: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猜测: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同于普通玻璃,形状与平板玻璃有较大差异。

实验步骤: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

实验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实验结果: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实验器材: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实验原理:通过观察、记录和测量,可以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实验现象:同一放大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一定的。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算出了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doc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doc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自制放大效果不同的放大镜
实验者
冯高潮
同组者
六年级学生
实验时间
2015.3.3
实验器材:水,大碗1个,保鲜膜,彩色弹珠若干,橡皮筋1根。
实验目的:
1、为了了解放大镜的原理。
2、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3、发展观察生活和物质的兴趣。
4、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3、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4、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1.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用小刀在菠菜叶小表皮中划出一下块。
3.用镶子撕下刻划出的下表皮,注意要捎带叶肉。
4.把撕下的表皮展平放在清水中,盖上盖玻片。
5.先用低倍镜找到细胞,在尝试用高倍镜观察,细胞 中呈环形流动的近似球形颗粒就是叶绿体。




1、把彩色弹珠放进大碗中,用保鲜膜封住碗口,并用橡皮筋 扎进。
2、把保鲜膜中间往下轻轻按一点,使中间往下凹陷成一个小弧 度。
3、把水倒在保鲜膜上,透过保鲜膜看碗中的弹珠,观察放大的 效果。
4、把保鲜膜中间再往下按一点,使它中间凹陷得更多,倒水观 察弹珠被放大的效果。
5、逐渐增加保鲜膜下凹的程度,倒水并观察自制放大镜的放大 效果。
3、跟同学们讨论一下,分享每个人找到的诗句。
结论:古人的智慧博大精深,很早开始了天文观察,我们从古诗 中一边领略月相在古诗中的美丽,一边理性分析月相变化。
实验名称
探索口食与月食的发生
实验者
冯高潮
同组者
六年级学生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能量》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能量》实验报告单
明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明光小学
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各种各样的能量
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冰融化时的状态,体验双手握住冰块时手逐渐变冷的感觉,理解热能在其中起的作用;
2.通过实验体验光具有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进而了解电磁能。
实验器材
辐射计、手电筒、冰块(自带)
实验过程
1.引导学生取一块冰放在手心,用双手握住,体验双手握住冰块时的感觉,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最后全班交流;
2.实
第2步:打开手电筒,照射叶片黑色一面;
第3步:观察叶片的变化情况;
演示本次实验,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由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全班交流。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果
1.感觉手心发凉,冰块表面会融化成水,热量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2.辐射计的叶片会转动,我们可以看出光具有能量。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地理实验报告单 (湘教版)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地理实验报告单 (湘教版)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地理实
验报告单 (湘教版)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地理现象,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实验材料
1. 地球仪
2. 地图
3. 测量工具(尺子、经纬度仪等)
4. 实验记录表
5. 其他辅助材料(纸张、铅笔等)
实验步骤
1. 将地球仪放在桌子上,并调整使其稳定。

2. 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地球仪上某一地点的经度和纬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3. 打开地图,找到与测量到的地点相对应的位置,并标注在地图上。

4. 使用地球仪转动地球,观察不同地点的经度和纬度,并记录
在实验记录表中。

5. 根据观察到的经纬度变化,探究不同地点的地理位置和地理
特点。

6. 结合实验记录和观察结果,撰写地理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在不同经纬度位置上,我们发现地理特
征和气候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

例如,接近赤道的地区气候较炎热,而靠近两极的地区气候较寒冷。

此外,不同经纬度位置上的地形、
植被等也有所不同。

这些观察结果说明地理位置对气候和地理特征
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地理位置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地理特
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观察和记录地理现象,我们不仅加深了对
地理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该继续关注地理知识,增强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资料
-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

六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实验报告单(填好)

六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实验报告单(填好)
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分析
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
实验目标
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器材
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柱形,球形透明器皿,铁丝,水
注意事项
不要摔坏放大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老师分发材料,讲清放大镜的构造,作用及用途,
边巡视边指导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回顾与反思
学生们学习兴趣很高,效果很好。
科学实验报告(演示实验)
实验名称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分析
指导学生观察微生物
实验目标
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形态,行为特征.
实验器材
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图片或课件
注意事项
要认真观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先出示,水中微生物的图片,明确任务,制作装片,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先引导学生总结放大镜的特点,出示烧杯,烧瓶,水,小铁圈等实验器材,让学生讨论怎样利用这些器具制作放大镜,教师制作。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总结
实验结论
只要和放大镜片同样的透明,边缘薄而中央厚的结构,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回顾与反思
通过实验,学生对放大镜特点的理解一步一步加深了。
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画图记录,并总结晶体的特点。
实验结论
像食盐,白糖,碱面的颗粒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转动三球仪,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当月球转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时,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就被地球挡住了,这是什么现象?
实验结论
1、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的影子投到地球上,这是日食。
2、当月球转到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射月球的光被挡住了,这就是月食。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班级年班
实验课题
月相的成因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月相变化的成因
实验器材
三球仪、电灯(强光源)、皮球
实验步骤
1、把皮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在“月球”上,此时看到月球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
2、使“月球”围绕“地球”地转一周,观察“月球”明亮部分的变化。
3、填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4、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1、稀盐酸遇到小石子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不能帮助燃烧,并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班级年班
实验课题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氧气的的制取过程及性质
实验器材
试管、导气管、棉花、高锰酸钾、酒精灯、铁架台、药匙、广口瓶、火柴、细铁丝、木炭、镊子、燃烧匙、水槽。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班级年班
实验课题
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化学变化可能出现的变化
实验器材
烧杯、硫酸铜溶液、铁钉。
实验步骤
1、先观察铁钉的颜色。
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
3、取出铁钉,再观察铁钉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论
铁钉颜色变红,说明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此处不是铁钉生锈,铁钉上的红色是置换出的铜)
5、检验氧气的性质:
(1)将燃烧着的木炭慢慢放入集气瓶中,木炭剧烈燃烧。
(2)将烧红的铁丝放入集气瓶中,立即火星四射。
实验结论
1、高锰酸钾加热可以制取氧气。
2、氧气能支持燃烧。
光从一个透明物体进入另一个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班级年班
实验课题
凸透镜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
2、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
凸透镜及底座、蜡烛及底座、火柴
实验步骤
1、成像作用:把纸屏对着窗户,凸透镜放在纸屏和窗户之间;向左(右)移动凸透镜,观察纸屏上出现什么?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班级年班
实验课题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及其性质检验。
2、培养学生探究自然、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实验器材
导管、稀盐酸、药匙、集气瓶、火柴、高低架、蜡烛、镊子、小石子、澄清的石灰水、水槽
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步骤
1、检验气密性:把试管、组装好,导管的一头放入水槽中,用双手握住试管,另一端有气泡冒出来即可。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班级年班
实验课题
日食和月食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地球的日月食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探究自然、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实验器材
三球仪、(或皮球、电灯、人头)
实验步骤
1、转动三球仪,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当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月球的影子投到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是什么现象?
2、小孔成像:
(1)将大纸盒底部正中扎一个小孔;去掉小纸盒的底,粘一张半透明的白纸作屏幕;将大小两个纸盒套在一起
(2)点燃蜡烛,将盒子的小孔对着蜡烛,推(拉)小纸盒,调整屏幕和小孔的距离,在屏幕上能看到蜡烛的像吗?像素是什么样的?
3、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在屏幕上能看到蜡烛倒立的实像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班级年班
实验课题
光的折射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器材
烧杯、一半黑一半白的(且刚好能烧杯外壁上)纸、电筒
实验步骤
1、把纸贴在烧杯外壁上,将涂黑部分竖立刻一条直缝。
2、让电筒光通过直缝射入杯内,从缝对面观察,作好光线射入的位置记号
3、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2、抽取二氧化碳;把适量小石子装入试管,再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迅速装好导管,另一端放入依据瓶中;把点燃的火柴放到集气瓶中检验,若熄灭,表明集气瓶已装满,取出导管,盖上玻盖。用同样的办法收集两瓶;待用。
3、性质检验;(1)将高低架上的两支蜡烛点燃,放入二氧化碳瓶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氧化碳瓶中,轻轻振荡,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制作洋葱切片:先取下一小片,用镊子取下,轻放在滴了碘酒的载玻片上,用盖玻片从右向左滑动放在切片上,再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3、将制作好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调好焦距观察
4、观察时用左眼观察显微镜,右眼看图,右手画出细胞形状图
5、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洋葱表皮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的。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衰老和死亡。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就是在它生长、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实验步骤
1、组装试管、导气管。
2、检查气密性。将导气管放入水槽,用双手握住试管,水槽里有气泡冒出即可。
3、制取氧气:把适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松软的棉花塞住试管口。装上导气管,将试管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管口低于管底。加热制取氧气,用排水吸气法收集氧气。
4、制完氧气后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2、成像规律:(1)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纸屏立在桌子上,使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致相同。(2)适当调整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能看到蜡烛的像?像是什么样的?
3、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1、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
2、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实像)
实验结论
月相变化是因为月球国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班级年班
实验课题
光的传播(小孔成像)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正确组装小孔成像模型
(2)知道光的传播路线,让学生探究小孔成像的秘密
实验器材
细直筒、电灯、大小刚好能套在一起的两个纸盒
实验步骤
1、光的传播路线:用纸卷一个细直简,通过直筒看电灯光;把细直筒弯折,通过直筒还能看见电灯光吗?
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班级年班
实验课题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洋葱表皮细胞的制作方法
(2)观察细胞的结构,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结构的秘密
实验器材
洋葱、小刀、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碘酒、吸水纸、9滴管、培养皿
实验步骤
1、用小刀将洋葱表皮剥下一薄层,用显微镜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