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3个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实验引言:实验是科学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次实验,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实验材料:1. 手电筒2. 镜子3. 纸板4. 塑料袋5. 透明玻璃杯实验步骤:1. 实验一:光的传播a. 关闭教室的灯光,确保环境较暗。
b. 打开手电筒,将其对准墙壁,观察光线的传播情况。
c. 移动手电筒的位置,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和范围。
2. 实验二:光的反射a. 在桌子上放置一面镜子。
b. 用纸板挡住镜子的一半,确保只有一侧的镜面暴露在外。
c. 用手电筒照射镜子的镜面部分,观察光线的反射情况。
d. 移动手电筒的位置,观察光线的反射角度和方向。
3. 实验三:光的折射a. 将透明玻璃杯中装满水。
b. 将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在玻璃杯中,观察光线经过玻璃杯后的折射情况。
c. 倾斜玻璃杯,观察光线的折射角度和方向。
实验结果:1. 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光线可以沿直线传播,并且在不同位置的光线范围不同。
2. 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光线在镜面上发生反射,并且反射角度等于入射角度。
3. 实验三的结果表明,光线在通过玻璃杯时发生折射,并且折射角度取决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分析:通过以上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实验一让学生发现光线可以沿直线传播,这与平行光的特性相符。
实验二让学生观察到光线在镜面上的反射现象,并且反射角度等于入射角度,这符合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三让学生了解到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折射角度取决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定律。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不仅了解了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同时,实验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结论: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离支点越近就越省力。
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方向;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方向,但能省力,使用滑轮组既能改变方向,又能省力。
实验结论:链条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同,速度不同,大齿轮转动
实验结论:齿轮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反,速度不同,大齿轮转动的
速度比小齿轮慢。
实验结论:不同形状的纸筒承受力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柱形纸筒中,圆柱
实验结论:不同形状的桥梁承受力是不同的。
桥梁的承受力与桥梁的厚
实验结论: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遇酸反映等方面各有特征。
实验内容:认识矿物的特征(第三单元)
课题:2、认识矿物的性质
实验器材:矿物标本盒、16K白纸1张、放大镜、玻璃片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矿物在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各有特
实验结论:嗅觉和味觉是密切相关的,一旦嗅觉失灵,品味的能力就会下降许多。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一单元沉和浮实验名称:1、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实验步骤: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
实验结果现象和结论: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
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实验名称:2、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实验步骤: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
现象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1、建议不要使用教材里安排的萝卜,因为萝卜各部分的密度不均匀,切割之后沉浮状态容易发生变化。
2、概括结论最好分三步,先从“橡皮和苹果的切割实验”得出减少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从“回形针串联和小木块粘贴实验”中得出增加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进行综合。
3、注意小刀的使用安全。
实验名称:3、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实验目的:1、学习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2、知道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仪器器材泡沫板、剪刀、胶水、小石头、小木棍、小塑料袋、水槽、水实验过程1、用泡沫板剪成船的形状,用胶水粘好。
2、在船上加上小木棍,使船更稳定。
3、在船上放入小石头,观察船的沉浮情况。
4、把小塑料袋放入船中,观察船的沉浮情况。
实验现象或结论船上放的物体越多,船的载重量越大,但是如果超过一定重量,船就会沉没。
船的形状和稳定性也会影响它的载重量。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优实验时间实验名称探究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实验目的研究物体形状对浮力大小的影响仪器器材弹簧秤、三个大小相同的木块(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体)、刻度杯、细线1、先测出三个木块在空气中的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2、分别将三个木块浸入水中,测出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过程3、计算出每个木块的密度,并比较它们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大小关系。
物体的形状对浮力大小有影响,密度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实验现象或结论相同体积的物体,形状不同,受到的浮力大小也不同。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优烧杯、气球、温度计、热水、冷水1、在烧杯里加入适量的冷水。
实验过程2、把气球口朝下放在烧杯口上,将气球完全浸入水中。
3、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记录数据。
4、将烧杯放进热水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再次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记录数据。
5、将烧杯放进冷水中,冷却一段时间后,再次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记录数据。
6、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现象或结论当水受热时,水中的空气也会受热胀大,因此气球会膨胀;当水受冷时,水中的空气受冷缩小,因此气球会收缩。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优实验名称:热胀冷缩实验实验目的:观察气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研究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的关系。
仪器器材:烧瓶、玻璃管、常温水、热水、冰水、锥形瓶、气球吸管。
实验过程:将气球吸管一头装一点水,然后将另一头浸到装水的盆里,使吸管内部密封了一定数量的空气。
用手(或其他热源)捂管子,但不可用力。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学生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科学实验报告单1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科学实验报告单3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全-分组和演示)

3、把面团放入量筒内,在量筒内放上温度计,并记录量筒内温度的变化。
4、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量筒内发面的“成长”高度。
实验现象
量筒内温度的逐渐升高。
量筒内发面的高度逐渐增加,生成大量气泡。
实验结论
当温度适宜时,生面团中酵母细胞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同时酵母细胞呼吸释放的热量使温度升高。
记录人:
4、将撕好的叶片装入泡菜坛内,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片、姜片、香叶、花椒,继续装至8成满,再徐徐注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再倒入2-3匙白酒,放入7、8个小尖椒,盖好坛盖。
5、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
实验现象
14天后,用干净的筷子从坛中取出2-3片,品尝。发现酸味、辣味均有。
实验结论
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分解产生乳酸。根据这一原理,按照一定比例及创造一定条件,乳酸菌发酵使泡菜形成。
7、熄灭蜡烛。
实验现象
点燃蜡烛前,香烟向上流动;点燃蜡烛后,香烟向实验箱内流动。
实验结论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记录人: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电动玩具大拆装
实验材料
电动玩具、拆装工具、电池
实
验
方法Leabharlann 和过程1、如果是没有损坏的玩具,要尽量避免损坏玩具的零部件。
实验结论
电磁铁能将电能转换成磁能;接通电源,电磁铁有磁性,断开电源,磁性消失。
记录人: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制作一块发面
实验材料
盆、面粉、500毫升量筒、酵母粉、开水、白糖、玻璃棒、显微镜等
实
验
五年级下科学报告单3

实验课目:五年级科学下册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体积变化
实验目的:研究水在变热、变冷过程中的变化。
实验原理:相同重量的物体,冷水变热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大。
实验材料: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等。
实验过程:1.在两试管里装满水,剪一块气球皮把试管口蒙住,用橡皮筋扎紧。
2.把试管插在热水杯里,使试管内的水变热。
3.观察气球皮的变化。
4.再把另试管放到装有冷水的烧杯里,观察气球皮的变化,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气球皮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自我评价:教师评价:
记录员:班级:组:时间:。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4/5
科学实验报告单20
实验名称
做一个钟摆
实验目的
研究摆长影响摆动次数
实验材料
一根宽1厘米长30厘米的木条.秒表.摆锤.金属圆片
实验过程
1.师出示金属圆片.问:假如把它固定到木条上.这个摆的摆动快慢会变化吗?为什么?
2.学生小组实验.把金属片固定在底部.三次实验记录金属片挂在上.中.下处时.15秒内摆动的次数。
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结论
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
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
实验名称
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目的
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2)在“地球”上贴(或画)一个小纸人.怎样才能让小人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 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
实验结论
昼夜交替现象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 自转;④地球自转
5/5
然后.依水位老推算时间.分别标出1分钟~10分钟的时间刻度。
实验结论
通过一定的装置里.流水能够用来计时;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可以使水钟更加准确的计时。
科学实验报告单18
实验名称
摆的观察
实验目的
观察和测量摆钟每分钟摆动的次数
实验材料
秒表.摆锤(螺帽).摆绳(棉线).支架
实验过程
1.观察讨论:摆钟是怎样来计量时间的?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第2课撬棍的学问
杠杆的作用实验报告
五年级班实验人:年月日星期材料和工具:力与机械实验盒、杠杆尺、支架、钩码等。
我的猜想:杠杆的作用。
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一:认识杠杆画出杠杆简图,并标出杠杆上的三个点。
实验二: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我们发现的规律:。
五年级下册第3课轮子的妙用
轮轴的作用实验报告
五年级班实验人:年月日星期
材料和工具:螺丝刀、扳手、铁架台、力与机械实验盒、轮轴实验装置、钩码、滑轮、细绳、啤酒瓶子、测力计、橡皮筋等。
我的猜想:轮轴的作用是
实验方法和步骤:
1、认识并组装轮轴;
2、轮轴的作用。
方法l:将2个钩码挂在皮筋秤上,观察皮筋伸长的长度。
在轴上挂2个钩码,把轮线绳下端系在皮筋秤钩上,手握皮筋秤向下拉动轮子,观察皮筋秤上皮筋伸长的长度。
在轮的线绳上挂2个钩码,轴的线绳上挂皮筋秤,再做上述实验,观察皮筋伸长的长度。
方法2:找班上一个力气大的同学,握住瓶口部分再找一个力气小的同学,握住瓶底部分。
让两人同时向相反的方向拧,看瓶向哪个方向转。
(必须注意安全)
实验结论:根的作用
五年级下册第4课斜坡的科学
斜面的作用实验报告
五年级班实验人:年月日星期
材料和工具:测力计、木板3块(30厘米、35厘米、40厘米)、木块(20厘米)、积木、重物、木辊、彩色硬板纸、细绳等。
我的猜想:斜面的作用是
实验方法和步骤:
1、认识斜面;
2、研究斜面的作用:
A用测力计竖直将木辊拉起,观察测力计指针的位置;
B通过测力计沿30厘米的木板搭成的斜面将木辊或木块拉起,观察测力计指针的位置;
C通过测力计沿35厘米的木板搭成的斜面将木辊或木块拉起,观察测力计指针的位置;
D通过测力计沿40厘米的木板搭成的斜面将木辊或木块拉起,观察测力计指针的位置;
实验结论:斜面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