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合集下载

【部编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八个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八个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统编版语⽂六年级上册】全册⼋个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教部编版语⽂六年级上册全册8个单元阅读练习(含答案)第⼀单元主题阅读紫藤萝瀑布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辉煌的淡紫⾊,像⼀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那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那明明媚媚的紫,仿佛在欢笑;那⽣机勃勃的紫,仿佛在不停地⽣长。

紫⾊的⼤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串挨着⼀串,⼀朵接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穗花都是上⾯的盛开,下⾯的待放。

颜⾊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的花苞⾥。

每⼀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个⼩⼩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的,⼜像⼀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朵。

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凝望,觉得这⼀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了这些时⼀直压在我⼼上的关于⽣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的喜悦。

(节选⾃宗璞《紫藤萝瀑布》,有删改)1.【字词理解】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伫⽴——()凝望——()宁静——()2.【标点运⽤】读下⾯的句⼦,注意标点符号的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只是那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那明明媚媚的紫,仿佛在欢笑;那⽣机勃勃的紫,仿佛在不停地⽣长。

(1)我的发现:三个分句都是在说________________,每个分句都是先写____________,再写作者的_____________。

像这样三个_____________的分句之间应该使⽤分号。

六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主题阅读训练卷(含参考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主题阅读训练卷(含参考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主题阅读训练卷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相应的练习。

光明的心曲①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到我写字桌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暗下来,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并且奇怪地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着……②无意中见到的新鲜的景象,总是会引起我的遐想。

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晖,我发愣了,总觉得它们像什么。

闪着火苗的、深沉的、在幽暗中透出亮色的它们,像什么呢?③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一双小姑娘的眼睛,一双黯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④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荫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啊,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歌声像阳光,洒在浓浓的绿荫深处。

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衣裙在晚风中飘拂,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的头顶上飞舞。

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⑤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翳——啊,竟是一个盲姑娘!⑥我站住了,心头一阵震颤,这样美妙,这样无忧无虑的歌声,怎么可能是从一个盲姑娘的口中唱出的?⑦“……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⑧歌声依然在飘荡。

盲姑娘,(táo zuì)在她的歌声里。

她两手合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在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飘着阳光的远方,那开满五彩缤纷的花儿的远方……从她的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的幸福而又神往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远方。

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绝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

⑨唱吧,盲姑娘,你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淡无光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单元六的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三黑和土地》和《青山不老》。

其中,两篇为精读课文,两篇为略读课文。

学生将研究写倡议书,并在语文园地中掌握三个板块的内容。

在研究四篇课文时,学生将通过理解注释和诗歌描写的景色,思考作者如何展现景物的特点。

学生将研究如何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爱护环境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同时,学生将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感受三黑的形象,体会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学生还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通过这样的研究,学生将深刻理解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研究内容方面,学生将研究14个汉字,包括涯、莺、莹、裹、篮、蔼、资、矿、慷、滥、贡、基、睹、慨。

此外,学生还将研究多音字,如绿、薄、难、参、场、钻、挨,并规范书写19个词语,如晶莹、摇篮、壮观、资源、有限、资产、无私、慷慨、节制、枯竭、贡献、毁坏、滥用、生态、设想、例如、基地、目睹、子孙。

学生还将研究易错字,如篮与蓝、涯与崖、载与裁、绕与晓、概与慨、协与胁、揪与锹。

在阅读方面,学生将研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关键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还将研究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此外,学生将结合教材中的注释和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故事内容,想象诗歌景象。

学生还将品读文本,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课文表达的主要内容,明确作者是怎样得出结论的。

倡议书:我们呼吁大家一起保护环境,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为我们的地球尽一份力。

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清理河道等。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好!口语交际:当意见产生分歧时,我们应该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

我们要尊重不同意见,以平和的态度进行讨论,以理服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保护环境”。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对多数处在城市中的学生来说,自然环境与他们的距离比较遥远,在这一背景下设计这样的人文主题,可以唤醒学生在思想上与大自然的交互精神,感受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激发他们爱护环境、珍爱地球的人文情感。

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刘禹锡《浪淘沙》、杜牧《江南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李剑波、蔡士魁的《只有一个地球》、苏金伞的《三黑和土地》和梁衡的《青山不老》。

选编这四篇课文,不仅仅是为了落实有关保护环境的人文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了落实具体的阅读训练要素,即“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重点在于训练学生两方面的阅读能力:一是能够“抓住关键句”,二是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而“抓住关键句”是“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具体阅读方法,关键句一般能够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或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把握好关键句,才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古诗三首我会写:涯:yá(天涯、生涯、天涯海角)莺:yīng(黄莺、夜莺、莺歌燕舞)多音字:曲:qū(曲折)qǔ(歌曲)簸:bǒ (簸一簸)bò (簸箕)问题归纳:1.“直上银河”、“同到牵牛织女家”寄托了作者怎样情怀?诗句采用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得思想感情?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描绘了一幅朦胧迷离的画面。

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附答案 (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附答案 (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古人的环保意识(节选)包光潜环境污染或许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环境保护则是古往今来永恒的话题。

传说从五帝时起,国家就设置了虞、衡机构。

虞、衡就是专门负责环保工作的。

据史料记载,舜任命了九官二十二人,其中之一便是虞官伯益。

伯益负责管理草木,治理山泽。

到了大禹时代,伯益又协助大禹治水、开垦种植等。

南方的水稻就是从那时开始大面积种植的。

衡是虞的下设单位,它的工作比较具体,有林衡、川衡等。

林衡负责巡视山林,植树造林,调拨护林人员和相关物资等;川衡主要整治江河湖泊,保持水系畅通,既要抗旱,又要排涝。

林衡和川衡在虞的领导和协助下,还要进行一些合作,譬如养山涵水、山洪导流等。

中国古代环保法令多以诏令、礼、律、禁令等形式下达。

其中诏令毫无疑问是国家法律,不得违抗;礼多是民间的约束或者叫规约;律和禁令可能是地方政府颁布的,也可能是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ɡǔ),以成鱼鳖之长。

”据说此禁令产生于大禹时代,最迟也在先秦。

这和今天实施的季节性封山育林、江河禁捕如出一辙。

《礼记》里的规定就更加具体,什么时候可以伐木,什么时候可以捕鱼……桩桩件件说得清清楚楚。

不仅定性,而且量化;不仅制约黎民百姓,皇家也不例外,违者必究。

这些规定并非哪一朝代所特有,而是各朝各代都以国家的法律形式诏令天下,如秦代的《秦律·田律》、宋代的《宋大诏令集》等。

中国古人环保意识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古人崇尚自然、自给自足、不轻易杀生的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国家颁发律令,主导环保,促进了民间的环保习惯的形成。

1.【词语辨析】下面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管理草木B.治理山泽C.整理江河D.颁发律令2.【整体感知】下列对全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介绍中国古代的环保机构。

B.介绍中国古代的环保法律。

C.介绍中国古人的环保理念。

D.介绍中国古人的环保意识。

第六单元“保护环境”(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

第六单元“保护环境”(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

知识点: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本单元围绕“保护环境”的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古诗三首》中《浪淘沙》(其一)一诗中,前两句写实,写出了黄河雄伟的气势;后两句想象,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江南春》一诗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寺院、楼台等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书湖阴先生壁》一诗前两句赞美湖阴先生家里庭院的清幽,后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一水”“两山”以人的思想。

《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青山不老》一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辛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造福于后代的故事。

《三黑和土地》这首诗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四篇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号召人们要爱护环境、珍爱地球家园。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围绕这个语文要素,本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安排。

《只有一个地球》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并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最后的结论的。

《青山不老》让学生关注课题,思考为什么课文说“青山不老”。

《三黑和土地》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把握农民看待土地的态度。

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应如何抓住关键句,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写倡议书”。

倡议书属于应用文,一般都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的,本次习作围绕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等话题展开,与单元主题相呼应,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和对环保必要性的认,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能。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太阳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能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人类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1.〔整体感知〕〔1〕默读短文.找出文中的关键句.画上“_______”.〔2〕思考:这个关键句在文中的作用是〔〕.A.承上启下.伏笔铺垫B.总领全文.引出下文C.总结全文.点明中心D.呼应上文.形成对比2.〔梳理内容〕结合关键句.短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所提出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句子理解〕联系上下文及资料袋.理解句子的意思.〔1〕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太阳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能量的1%!这一句使用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强调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3〕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资料袋: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依托.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结合资料袋.我知道作者引用诗句是想说明地球上的人类不必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语段理解〕阅读第④段.想想作者是怎样表达观点的.下面论述正确的是〔〕A.围绕“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作者先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人类近400年来取得的成就比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取得的成就还大.同样消耗的资源总量也多得多.再说如不加以控制.后果难以想象.B.“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作者用强烈的反问表达担忧之情.围绕这个观点.作者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人类近40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对地球的破坏同样巨大.C.围绕“人类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所消耗的资源总量”这一观点.作者先说人类的威胁来自人类本身.再说人类取得的成就和破坏同样巨大.最后用设问的方法表达担忧.5.〔观点表达〕读第⑥~⑦段.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说说你对“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交车是常用交通工具.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让出行更顺利.快捷.小林同学家住盛唐附近.他希望早上9点以前赶到位于漳浦一中的表哥家聚会.他怎样乘车最合适?1.〔信息提取〕认识公交站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图中.首班车时间是指最早一班车的发车时间.末班车时间是指最晚一班车的发车时间.〔〕〔2〕图中.站牌上箭头指示方向就是公交车前进的方向.〔〕〔3〕一般来说.公交车停靠的站点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转车的次数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2.〔信息归纳〕根据以上材料信息.下列乘车路线安排明显不合适的是〔〕〔多选〕A.坐3路车直达.从盛唐站出发坐4站到漳浦一中站.B.坐2路公交.从盛唐站出发坐2站到县政府站下车.再换1路公交.坐1站到漳浦一中站.C.坐2路公交.从盛唐站出发.坐6站到黄仓开发区站下车.再换1路车.反向坐4站到漳浦一中站.D.坐3路公交.从盛唐站坐1站到中心市场站.转2路公交坐1站到县政府站.再转1路公交坐1站到漳浦一中站.3.〔对比判断〕第2题中的可行方案哪一个更符合小林同学的需求?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类文阅读1.〔1〕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2〕B2.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多少年正常生活.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3.〔1〕人类对资源过度的消耗〔2〕列数字〔3〕去忧虑和担心地球的外在环境发生反常的变化.4.A5.人类能在地球上活多久取决于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和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作者觉得第二方面更重要.即要控制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控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倡导人们保护自然环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1〕√〔2〕√〔3〕√2.AD3.坐2路公交从盛唐站出发坐两站到县政府站下车.再换1路公交坐一站到漳浦一中站.这个方案最合理.这个方案中公交车停靠站点最少.根据出发时间和希望到达时间也可以排除其他方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主题阅读 第6单元 珍爱家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主题阅读 第6单元 珍爱家园

第六单元珍爱家园主题阅读班级:家长签名:姓名:仔细读文章,了解各种说明方法对于说明道理、使读者获得具体印象的作用,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热爱人类的家园。

(一)地球颂(节选)我登上月球十分(强烈猛烈剧烈)的感受,就是对地球越来越喜爱了。

据我们所知,金星永远被炽热的气体所包围,火星周围笼罩着一层冰冷的二氧化碳,都是不讨人喜欢的星球。

而地球对我们却非常合适。

地球不仅有值得夸耀的、冷热宜人的气温变化,而且有美妙的大气层,氧的含量恰到好处。

地球的一大优点,是它有一个斜轴。

这个轴造成了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使我们的生活免于单调,毛衣之后穿泳装,绿叶之后赏红叶。

我们也很幸运,地球旋转的速度刚好合适。

我热烈(赞美赞成赞赏)一天有24小时,因为这跟我们睡眠的习惯配合得恰到好处。

你想一想,地球如果转得跟土星一样快,每10小时自转一次,情形又是怎样?你就要不断上床、起床了。

千秋万世,运转不停,这是地球的另一个优点。

只要妥善维护,地球就可以做我们永世的乐土,虽然这个乐土不能全无风波,优点却不能抹杀。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太空人安德斯上校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

他说:“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

”1.用“√”选择文中括号内使用准确的词语。

2.根据短文内容,至少概括出地球三个方面的优点。

(1)(2)(3)3.人类应该怎样“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请你提出两条具体的建议。

(二)“打扫”森林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

护林工人只好照着他的命令去做,把灌木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连地上的枯枝烂叶也不放过。

森林面貌顿时了:林子里又又洁净,连一根杂草也没有。

林务官看着,心里美滋滋的。

不想森林却从此遭了殃(yānɡ)。

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zhǒu),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统编;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持续40亿年。

过了40亿年,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

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太阳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能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如果人们认为400年
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

与此同时,人类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

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

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

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整体感知】(1)默读短文,找出文中的关键句,画上“_______”。

(2)思考:这个关键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A.承上启下,伏笔铺垫
B.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C.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D.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2.【梳理内容】结合关键句,短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所提出的问题:一个方
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子理解】联系上下文及资料袋,理解句子的意思。

(1)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太阳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能量的
1%!
这一句使用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强调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

(3)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资料袋: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依托,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结合资料袋,我知道作者引用诗句是想说明地球上的人类不必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理解】阅读第④段,想想作者是怎样表达观点的。

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A.围绕“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作者先用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说明人类近400年来取得的成就比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取得的成就还大,同样消耗的资源总量也多得多。

再说如不加以
控制,后果难以想象。

B.“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作者用强烈的
反问表达担忧之情。

围绕这个观点,作者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人类近40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对地球的破坏同样巨大。

C.围绕“人类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
年间所消耗的资源总量”这一观点,作者先说人类的威胁来自人类本身,再说人类取得的成就和破坏同样巨大,最后用设问的方法表达担忧。

5.【观点表达】读第⑥~⑦段,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说说你对“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交车是常用交通工具,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让出行更顺利、快捷。

小林同学家住盛唐附近,他希望早上9点以前赶到位于漳浦一中的表哥家聚会。

他怎样乘车最合适?
1.【信息提取】认识公交站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图中,首班车时间是指最早一班车的发车时间,末班车时间是指最晚一班车的发车时间。

()(2)图中,站牌上箭头指示方向就是公交车前进的方向。

()(3)一般来说,公交车停靠的站点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转车的次数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

()2.【信息归纳】根据以上材料信息,下列乘车路线安排明显不合适的是()(多选)
A.坐3路车直达,从盛唐站出发坐4站到漳浦一中站。

B.坐2路公交,从盛唐站出发坐2站到县政府站下车,再换1路公交,坐
1站到漳浦一中站。

C.坐2路公交,从盛唐站出发,坐6站到黄仓开发区站下车,再换1路车,
反向坐4站到漳浦一中站。

D.坐3路公交,从盛唐站坐1站到中心市场站,转2路公交坐1站到县政
府站,再转1路公交坐1站到漳浦一中站。

3.【对比判断】第2题中的可行方案哪一个更符合小林同学的需求?请说
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类文阅读
1.(1)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
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2)B
2.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多少年正常生活,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

3.(1)人类对资源过度的消耗
(2)列数字
(3)去忧虑和担心地球的外在环境发生反常的变化。

4.A
5.人类能在地球上活多久取决于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和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作者觉得第二方面更重要,即要控制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控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倡导人们保护自然环境。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1)√(2)√(3)√
2.AD
3.坐2路公交从盛唐站出发坐两站到县政府站下车,再换1路公交坐一站到
漳浦一中站,这个方案最合理。

这个方案中公交车停靠站点最少,根据出发时间和希望到达时间也可以排除其他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