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量无声》阅读附答案
纪录片《较量无声》观后感范文

纪录片《较量无声》观后感范文
《较量无声》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纪录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人类
的坚韧与勇气。
这部纪录片主要讲述了一位聋哑音乐家的成长经历和成功故事。
他从小因为听力障碍
而备受排斥和歧视,但是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倒,而是坚持不懈地学习音乐,通过
手语和乐器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的努力和天赋让他成为一名出色的音乐家,他的演奏
不仅感动了观众,也赢得了大量的赞誉和奖项。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音乐的无声力量。
尽管主人公无法听到音乐的声音,但他通过触摸和感受乐器的振动,用自己的方式和乐器对话,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内
心世界。
这展示了音乐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无论是否能听到声音,音乐都能触动人心,传递情感,成为沟通的桥梁。
这部纪录片还展示了人类的坚韧与勇气。
主人公面对困难和挫折,并没有退缩或抱怨,而是选择了努力和坚持。
他没有让听力障碍成为自己前进的绊脚石,而是通过勤奋学
习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克服了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意
识到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我们都能战胜生活中的困难。
总的来说,《较量无声》是一部非常感人和震撼人心的纪录片。
通过展示音乐的无声
力量和人类的坚韧与勇气,它让我深刻地思考人类的生命价值和内在力量。
这部纪录
片无论是对音乐还是人类精神都是一个巨大的启发,我相信它会激励更多人坚持自己
的梦想,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较量无声》观后感

《较量无声》观后感《较量无声》是由国防大学、总政治部保卫部、总参谋部三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关系研究所最近联合推出的两集纪录片,它通过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颜色革命、北非之乱原因的解读,认为是美国使用非常规手段颠覆了别国政体。
本片主要讲述的是美帝国主义亡中国之心不死。
片中有讲,美国对中国的和平演变政策,并深切呼吁中国需要独立思考的学者,要求党员干部坚定信念、立场、价值观,以应对西方挑战。
课堂上看完这段视频,我感到十分震撼了,令人吃惊!这段视频明显和其他在电视上常播的记录片有着很大不同,不但立场鲜明而且言辞铿锵,而且有明显的针对性,完全区别于电视上常播的记录片的遮遮掩掩。
本片十分正直的指出了美国的亡华之心,由此看来我们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已经做好了迎接美国挑战的全面准备,同美国之间的碰撞可能会会更加公开化白热化。
《较量无声》开篇便阐述了苏联倒台的历史原因以及全部过程,对叶利钦及戈尔巴乔夫导致的这场世纪大变局作了准确定性,片中说道:“一个放弃了政治旗帜放弃了理想信念放弃了思想武装和敌我意识,最终迷失了自己又迷失了对手的政党;一个不是自我完善而是自我否定,不是锐意进取而是固步自封,不是相信人民的力量而是相信西方的神话进而失去了执政根基的政权,一步步走向衰落和覆亡则是必然的。
说明新一届政府已经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内部的问题再不解决,将来的结果就是亡党亡国!重蹈苏联覆辙。
”明确了放弃马克思主义知道的不可行性,并且指出苏联分裂也把中国推上和西方对抗的前沿阵地。
这部视频对国际局势也有着十分清醒的阐述:对我国现在中美博弈中所处的被动处境有着深刻的认识,前有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及颜色革命之鉴,和埃及叙利亚利比亚伊拉克这些活生生的反面教材,更可以使国人看清美国披着民主外衣搞颠覆分裂打压围堵和平演变的假面。
也要求我们要坚定我们的立场,不动摇。
近几年来,我国周边的国防形势愈加严峻,钓鱼岛争端,朝鲜核武问题、南海诸岛主权争议、中印边境问题等,种种问题此起彼伏从未间断。
观《较量无声》有感

观《较量无声》有感
昨天观看了影片《较量无声》,感触颇深。
它通过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颜色革命、北非之乱原因的深刻剖析,揭露美国使用和平演变手段颠覆别国政体的事实,指出近年来我国面临的重大威胁,深切呼唤独立思考的学者和个人,要求党员干部坚定信念、立场、价值观,以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挑战。
两个多小时的记录片,就像长鸣的警钟,留在心底的震惊久久未绝。
真正体会到,世界上最强的武器并不是有形的,而是无形的,意识形态的攻击比核弹的杀伤力更具破坏性,人口大国并非强国,真正的强大在于这个国家的公民对国家肯定的态度。
国家需要从意识形态方面让民众对国家产生认同,而每一位怀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爱国者都应保持警惕,团结一致、奋发图强。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美国的阴谋主要有政治渗透、文化渗透、网络攻击、培植反对力量等演变手段
美国通过软实力影响中国的年轻一代,引导他们向美国资本主义性质的价值和信念体系靠拢,企图在思想上控制中国的年轻一代,以达到控制中国未来的目的。
我们便是无声战场上的斗士,他们将矛头指向年轻的我们,我们便要拿起无形的盾牌保护自己,守护国家。
所以,当我们消费进口文化之时,应适度,应有节制,应在适当的时候说“不”,积极倡导我国文化,积极传承和发扬我国文化。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传承,有很多优秀的文化传承至今,现在更要积极宣传、传承,发挥她所具有的光和热。
想说的是,我国是有着悠久优秀历史文明、文化的民族。
传承、发扬我国文明、文化,当代大学生应怀揣强大的自信心。
对外保持足够的警惕,对内建设好我们的国家,从自身做起,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
237。
《较量无声》观后感(500字)

《较量无声》观后感
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姓名:金传阳
学号:20161445
专业:针灸推拿学帝国亡我之心不死。
这是此次观影的最大感受。
世界从不和平,这一点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引起。
它的血腥手段从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一直到今天,都在不断扩张、深化、加强。
这是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亚非拉地区的普遍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
因为从一开始,资本主义的魔爪就在不断攫取劳动人民的生产资料、碾压他们的生产关系。
时至今日,这种行径仍未改变,只是换了一些名目、变了一张嘴脸。
《较量无声》这部短篇站在历史的高度,深刻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的长远意图,把握住了时代变化背后的不变洪流,揭露出垄断资本家的侵略野心。
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已经从单一的经济、政治方面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等多个方面的激烈角逐,竞争厮杀的手段也从经济冲击、政治孤立发展为纵深、长期的科技诱骗、文化渗透、思想侵蚀。
在短片中,我第一次见闻美国对华政策的精心设计和稳步推进,尤其惊异的是他对我国的长期、多层次的监控、社会调查。
这一点的执着甚至引起了我的一丝惭愧。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古人留给我们教训,此刻却在敌人的谋略中显露无疑,这不能不说是一次振聋发聩的警示,身为年青一代的我们,应该有所思考。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异己的清除所做的努力可谓不遗余力,因为他想发展,必须不断扩张和侵略。
由此一来,身处逆境中的我们,必须比他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这个现实,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较量无声》观后感

《较量无声》观后感在观看了《较量无声》这部引人深思的纪录片后,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影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剖析,揭示了一场没有硝烟却激烈异常的较量。
这部影片让我深刻认识到,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军事、经济等传统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同样至关重要。
表面上的和平与合作背后,隐藏着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激烈碰撞。
西方国家通过文化输出、舆论渗透等手段,试图影响和改变他国的政治制度、社会价值观,以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
这种“无声的较量”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往往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
影片中提到的美国对中国的种种策略,让我深感忧虑。
美国通过影视作品、互联网等渠道,向中国传播其所谓的“民主”“自由”价值观,试图动摇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利用经济援助、学术交流等方式,培养亲美势力,企图从内部瓦解我们的国家。
这些手段看似温和,实则危害极大。
如果我们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己的信念,很容易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迷失方向。
联想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能察觉到这种较量的痕迹。
比如,一些年轻人盲目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缺乏了解和认同。
这不仅削弱了我们的民族凝聚力,也为外部势力的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不能简单地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和评判。
我们要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此外,《较量无声》也让我对舆论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信息时代,舆论的影响力日益增大。
西方国家善于操纵舆论,制造有利于自己的舆论环境。
他们通过控制国际主流媒体,对他国进行负面报道和抹黑,误导国际社会的看法。
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舆论引导能力,掌握话语权,让世界听到真实的中国声音。
同时,作为普通民众,我们也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不被虚假信息和错误言论所误导,理性看待各种舆论。
在这场无声的较量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较量无声》观后感

《较量无声》观后感总体上看,本片深度分析“美帝亡我之心不死”,阐释了苏联解体的启示、美国颠覆中国的手段,尖锐指出党内某些高层干部腐化堕落,成为西方在华利益代理人。
其主要针对美国对中国的一系列包括意识形态,政治,乃至军事领域的颠覆渗透的事实。
包括对台湾西藏新疆的干涉和策动暴乱。
影片特别强调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国门打开,美国的颠覆渗透取得了许多进展,培养了一批崇尚美国价值观和制度的知识分子,官员甚至军队将领,人民群众中间也不乏喜欢西方宗教喜欢美国生活方式的风气。
这种手段被人们简称为“和平演变”。
一、较量?无声?看完影片,笔者不禁产生疑问:什么是“无声的较量”?首先,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确充满了了较量,但是称之为"无声"的较量并不准确,美国有声,而中国无声,这是《较量无声》的无奈的不足。
因为基本无声的是中国,而美国是有声音的而且声音很大。
较量从来都是双向的,单向的称不上是较量,从中国的角度看叫"无声的抗拒"似乎更加符合实际。
其次,美国并不隐讳自己的意图,向全世界推广美国价值观是公开进行的。
对中国也直言不讳地把“专制独裁”、“集权主义”的罪名加于中国头上。
美国是大张旗鼓的,怎么是无声的较量呢?说中国在这场意识形态的较量中无声也冤枉,不是没有声音,是声音小,和美国的声音比基本听不到。
中国为自己辩解很努力。
而中国很少批评美国。
美国天天批判中国,中国很少批判美国,这是较量吗?坦率的说这部片子是放给自己人看的,让大家提高警惕,不是和美国人较量,而是和自己人较劲,为了批评、教育那些对“American Dream”有着无限崇拜的国人。
二、面对“美国价值观”,中国人要建立自己的信仰由于美国掌握话语权,美国的价值观成"普世价值",给大家的印象是批判美国很难。
世界上最强的武器并不是有形的,无形的武器更加具有杀伤力。
意识形态的攻击比多少个核弹的杀伤力都具有破坏性,一个强国的标志并不是在于人口的数量,而是在于这个国家的公民是否对这个国家存有一种肯定的态度,这是一种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来源于一个共同的信仰。
较量无声,高清

[标签:标题]篇一:【无声的较量】观后感无声的较量观《较量无声》有感2014级临床中药专业临床中药班14040649 李依梦摘要观《较量无声》有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族、宗教、人权为借口,以“西化”、“分化”为目的,以“社会主义失败论”、“趋同论”、“文明冲突论”、“人权高于主权论”、“中国威胁论”等为依据,对我国横加指责和干涉,试图在意识形态上遏制我国,推行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和民主模式。
网络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渗透、流动、扩张等特性,使全球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冲突与融合成为可能。
关键词:意识形态、文化渗透、西方社会再一次观看《较量无声》依旧让人激情澎湃,犹记得第一次看时还是在读高中,全神贯注地看完了整个影片,深刻地认识到了美国的狼子野心以及我国的艰难处境,坚定了自己作为学生更是中国公民拥护我国的立场及对美国的警惕之心。
本片主讲美帝亡中国之心不死,指出党政机关内其中一部分腐败份子在美国引导和纵容下已成为”西方在华利益代理人“。
片中认为,“政治转基因”(非农作物转基因)、宪政、基督教等均被西方利益集团有意识地利用并进行阐述,片尾深切呼唤中国需要独立思考的学者和个人,要求党员干部坚定信念、立场、价值观,以应对西方的来自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
首先针对中国方面的信仰问题,随着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媒体手段的不断更新,社会上形成了多种文化价值观,以致使现在的民众形成不了一 1种共同的信仰。
而这也恰恰成为了其他国家深入我国内部,甚至是想扰乱我国社会秩序的主要方式。
试想一下,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其他国家要想采用有形的武器亦或者是发动战争之类的来获得对我国乃至于对世界的主动权已经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民众的意识形态着手,而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或一定社会阶级、集团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学说、观点;意识形态是该阶级、该社会集团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社会理想的思想理论依据。
《较量无声》观后感

《较量无声》观后感在观看了一部《较量无声》的纪录片,该纪录片记录了苏联解体、东欧的变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同时揭露了美国以“和平演变”来与其他国家的较量。
首先,苏联解体引起来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苏联垮台原因主要有: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政治体制,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苏共日益严重地脱离群众,西方国家的干预的压力的“和平演变”战略。
和平演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一种"超越遏制战略",以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崩溃瓦解。
所以,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主要是必须坚决抵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过去了,中国经济翻天覆地变化,中国为世界经济体,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特色道路,发展成为世界上演绚丽的奇迹。
然而,美国的民主运动、不流血的革命、美国新世纪计划,美国对中国的“政治转基因”战略,中国将成为下一个对手。
美国对中国的一系列包括意识形态,政治,军事领域的颠覆渗透的事实,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美国的颠覆渗透取得了许多进展,美国在搞和平演变,而美国并不隐讳自己的意图,美国专制独裁,集权主义的罪名加制裁。
中国是世界主角,对于美国,如何应对挑战,该采取怎样的政策制度,面对严峻考验和斗争尖锐激烈,中国该怎么办。
美国对中国的十条诫令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在诸方面扼制中国的阴谋,其实质是一个末落的霸主对一个后起之秀无可奈何的恶意打压,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坚信伟大的祖国一定是强大的。
对于我们青少年,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提升民族自豪感,抵御不良外来文化的隐蔽渗透。
这部纪录片,深切呼唤中国需要独立思考的学者和个人,要求党员干部坚定信念、立场、价值观,以应对西方的来自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
我们每一位中国人该怀有爱国之心,更加应该为了中国的崛起而警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较量无声》阅读附答案
较量无声
何钱文
老木匠在脚手架底下站着。
小木匠在脚手架上面打眼。
冲击钻“突突突”的响,脚手架颤巍巍地震。
老木匠单手搭在脚手架上,想心事。
其实脚手架不用扶。
其实老木匠也不是扶,只是找点事做。
要不,待会儿包工头准会看他,他现在很怕包工头的眼神。
包工头不会说他。
包工头如今只找小木匠说话。
每次从他面前走过,包工头几乎“瞧不见”他。
包工头又来了!
老木匠背过身,双手用力握住脚手架立柱。
那情形:仿佛要不是他用力扶着,脚手架就会倒了似的。
包工头又在门口站着。
老木匠不用回头都知道。
但老木匠装着不知道。
老木匠仰头“专注”地看上面忙碌的小木匠,仿佛他不盯着,小木匠就会出错似的。
“小木匠真年轻啊!”二十米高的脚手架,辗转腾挪就像在平地。
老木匠想起两个月前。
两个月前,他自己还在脚手架上的。
两个月前,要不是那该死的钢筋……老木匠心里颤了一下。
那次老木匠打眼碰到混凝土里的钢筋,钻头被卡住猛甩了一下。
要不是小木匠及时拽住了他,现在……
老木匠很感激小木匠。
老木匠又恨小木匠。
也从那天开始,包工头就不准老木匠上脚手架了。
“要是真摔下来,谁消受得起!”包工头媳妇心有余悸地说。
那天包工头没说什么。
包工头从不乱说话,但从那天开始,老木匠就感觉自己在包工头心里的地位一落千丈。
两个月之前,包工头说图纸、吩咐事情都必定找老木匠,那天之后,都换成了小木匠。
之前包工头递烟,隔得再远都走来送到老木匠手里,再点上火。
现在呢,是先送给小木匠,最后再甩给他。
有几次似乎没看见他,连甩都没甩。
冰火两重天。
这两个月老木匠心里不舒服,很不舒服!老木匠真想撂挑子:老子不干了,回家种地去!有次他气呼呼地跑到包工头办公室门口,抬手敲门的瞬间,手又凝固了:回家?回家老婆子的病谁给钱治?回家儿子的彩礼钱谁给拿?回家盖房子借的债谁还……一念过后,老木匠低头走了回去。
走回去的老木匠佝偻着腰,像又老了几岁。
包工头还在门口站着。
站得高应该看得远,但脚手架上的小木匠这次真没看见包工头。
手臂上的腱子肌依旧随电钻快速旋转而“突突”颤动,他现在不敢分神:二十米高的脚手架,藏在水泥暗处的钢筋,钻头转动时落下的水泥粉……一不留神他就可能摔下去。
如果小木匠知道包工头来了,肯定会像往常一样停下来,让发烫的电钻歇一会。
小木匠知道老木匠在底下闲着。
小木匠准会喊老木匠递几包膨胀螺栓,或递
几支轻钢龙骨。
这样老木匠心里就会舒服点。
这样包工头心里也会舒服点。
这样小木匠心里也会舒服点。
小木匠知道老木匠对自己有意见:但他有什么办法?老木匠真的老了!在“差点摔下”之前,老木匠已有很多次看错了图纸上的小数点,要不是他和工友们瞒着包工头及时补救,后果不堪设想。
小木匠知道老木匠家里日子艰难,可他小木匠就容易?他还不是为了多挣那一点工钱!再说他小木匠要不顶替,自然会有别人顶替。
至少他小木匠顶替了,还可以暗中照顾老木匠。
小木匠只能在心里发牢骚。
很多次他想找老木匠喝顿酒,说说心里话。
可老木匠却总是一脸揶揄似的冷漠,所以几次话到嘴边又缩回去了。
再找机会吧!每晚睡觉前小木匠都想。
包工头终于走了!老木匠舒了口气。
在门口看了一会,包工头转身悄悄走了,就像没来过一样。
其实他每天不用来工地的:工地交给小木匠,他很放心。
他唯一不放心的是老木匠。
他知道老木匠心里不舒服,就怕老木匠耍起性子来,硬要上脚手架!老木匠跟了自己这么久,他太了解他了。
每当想起那次“遇险”,包工头后背就冒冷汗:那天真要摔了下来,他这一年就算白干了!老木匠后半辈子就算完了!所以包工头在背后多次叮嘱小木匠:就算老木匠在下面闲着,也不准他再上脚手架。
但他又怕小木匠资历浅,镇不住要强的老木匠,所以要帮小木匠树立“权威”:这两月,每次递烟必先递给小木匠,再亲手给小木匠点上火;每次看图纸必无视老木匠直接找小木匠……包工头是想传递给老木匠一个信息:地球离了谁都转!老木匠你要服老,别找事。
其实包工头本不用这么麻烦的,家里女人背后跟他说过无数次:把老木匠打发走。
但他始终开不了口:谁的心不是肉做的?他知道老木匠家不容易。
但他容易么?现在工程队之间竞争这么激烈,利润低廉到容不得出一丝丝纰漏。
他每天不来看看,怎么能放心?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对老木匠假装扶脚手架、“专注”看小木匠的细节描写和心里不舒服却不敢撂挑子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他迫于生活压力的委曲求全。
B.小说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中塑造包工头的形象,如他对小木匠、老木匠及老婆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C.小说顺叙了包工头来、站、走的过程,而中间插叙老木匠差点从脚手架上掉下来的险情,则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使情节发展合乎逻辑。
D.包工头的老婆怕老木匠出安全事故连累自家,所以多次动员包工头将老木匠打发回家,可见她是一位胆小怕事,缺乏同情心的势利人。
E.发生在老木匠、小木匠和包工头之间的故事,看似一场无声的较量,实际上他们能互相理解,蕴含了作者对当下人际关系的深层思考。
(2)老木匠脚手架遇险后,包工头对他和小木匠的态度有何变化?请指出并说明原因。
(6分)
(3)划线句“这样老木匠心里就会舒服点。
这样包工头心里也会舒服点。
这样小木匠心里也会舒服点”中的“舒服”有什么不同的内涵?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对人物主要进行心理描写,请以小木匠为例,简要分析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8分)
参考答案:
(1)(5分)答C 给3分;答A 给2分;答B 给1分;答D、E不得分。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B项,“言谈”于文无据。
D项,包工头的老婆是担心安全责任的问题,其做法属常人之举,不能简单定性为胆小怕事和缺乏同情心。
E项,老木匠对小木匠和包工头的理解以及小木匠对包工头的理解,小说并未体现)(2)(6分)
态度变化:①包工头不让老木匠上脚手架了,让小木匠顶替;②包工头有事不找老木匠了,只找小木匠;③包工头优先给小木匠递烟点火,而不是老木匠,甚至故意无视老木匠。
原因说明:①包工头怕老木匠真的出事;②包工头暗示老木匠要服老,别逞能找事;③包工头怕小木镇不住要强的老木匠,要帮小木匠树威。
“态度变化”每答对一点给1分;“原因说明”每答对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3)(6分)①老木匠的“舒服”是一种坦然。
对自己能帮上忙,不会让包工头看到此时的自己无所事事而坦然。
②包工头“舒服”是一种满意。
对老木匠不要强不消极,能当好小木匠的副手感到满意。
③小木匠“舒服”一种满足。
对自己能及时帮上老木匠的忙而感到满足。
每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4)(8分)①心理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小木匠的想法体现了他的善良、理智和隐忍的性格特征。
②心理描写使结构互相呼应。
小木匠的想法呼应了老木匠和包工头的想法,加深了读者对人物处境和行为的理解。
③心理描写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小木匠的想法充分展示了他的可贵品质,凸显了小说讴歌美好人性的主题。
答对一点给3分,答对两点给6分,答对三点给8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它答案,可根据概括和分析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