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20届高三3月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广州市2020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含答案

2020届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2020届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9分1.(3分)B2.(3分)C3.(3分)B(二)(12分)4.(3分)C5.(3分)D6.(6分)①北京机场的建设,从“斗严寒、战酷暑”到短45个月的“中国速度”,延续的是艰苦奋斗、创造奇迹的中国机场建设者故事;②从“经济、适用、朴素明朗”到科技化、人性化,反映的是创新发展、科技进步的中国民航业故事;③机场吞吐量从小到大、航站楼由少到多,折射的是经济繁荣、文明强大的中国故事。
(三)(15分)7.(3分)A8.(6分)①作为抗洪事件的参与者,“我”见证了老田超强的治洪能力,使老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②作为故事的叙述者,“我”既参与了抗洪事件的始终还从旁了解到老田在1954年防汛排中受伤的情况,在小说结尾处补叙出来,使老田形象更加丰满感人:③作为老田的下级,“我”在最初认识老田时觉得他疲散漫,后来才发现实际上他精通业务、果敢有魄力,叙述上先抑后扬,使老田的形象更加鲜明高大9.(6分)①既叙写了老田抗洪经验丰富,也写到了村民面对洪灾群策群力,点面结合,描绘了惊心动魄的抗洪斗争场景,使小说的内容更丰富;②既刻画了老田等基层干部形象,又塑造老姜头等普通村民抗击洪灾的群像,两者互相烘托,充分展现了中国劳动者的整体形象;③既有基层于部身体力行,也有人民众全员参与,反映了中国劳动者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二、古诗文阅读(34分)(-)(19分)10.(3分)B11.(3分)C12.(3分)C13.(10分)(1)到了期限后,征税的人想多得收入,仍旧向乡民收取赋税,曾巩查明了情况后,立禁止了这种做法。
(2)曾巩把节用作为治理财政的关键,当世论治理财政的人,都没有能提出比得上他的见解。
(二)(9分)14.(3分)B15.(6分)①诗人虽济河无舟,征伐无路,但仍壮志不衰,想远游“赴国忧抒情主人公形象明朗刚健:②诗中洋溢着不惧逆境、不愿虚度岁月,渴求驰骋沙场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情怀,思想内容刚健有力③设问,反问以及动词“”“赴”等的使用,明朗自然,干有力,语言有刚健之美。
广州市2020版高考语文3月月考试卷(I)卷

广州市2020版高考语文3月月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1. (12分)(2019·三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有内外经验可供参考。
要使乡村振兴战略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国外乡村振兴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历次“三农”政策实施的效果与原因,在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上进行实质性的创新。
通过制度与技术创新振兴农村产业。
没有产业的振兴,其他方面的振兴和发展就失去了基础。
产业发展指的是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与融合。
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非农产业的发展需要吸引多元化的发展主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需要创新制度,探索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的政策措施。
新时期需要有高起点,尤其是要避免过去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发展中有时出现的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等现象。
近期,需要在选准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重点考虑重组产业链,并适当调整空间布局,促进企业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逐步将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改造升级为现代创新集群。
未来,则需要在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其不但在农业产业链中发挥影响,同时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出应有的作用。
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乡村宜居。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有效治理都是为了实现乡村宜居,而这些必须依靠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各种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随着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进程的推进,无论是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方式,还是社会管理问题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需要我们进行社会管理创新。
越来越多的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第三部门渴望参与农村社区建设,这势必会影响原来的管理格局。
9 2020年 执信中学 高三 语文 3月第一次测验 试卷

试卷类型:A广州市执信中学2020年3月第一次测验语文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有它的根。
欧洲近现代哲学的根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国哲学的根则在中国先秦的诸子学。
现在人们在研究哲学思想的时候,有两种意识:一种是全球意识,一种是寻根意识。
所谓全球意识就是放眼看世界,博采众家之长。
而寻根意识,则是找到自己的根,不忘记自己的根,那样才能对自己民族的哲学有更深的了解。
在西方文化意识里,神话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神话里大多崇拜自然神。
西方人崇拜神,而且认为自然是由神创造的。
他们认为宇宙是奇中之奇。
为什么宇宙这样美好和不可思议?希腊人怀着对探究宇宙奥妙的极大热情提出了这个问题。
当时也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
恩格斯说过,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使古代世界的繁荣、使希腊文化成为可能。
没有奴隶制,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因为只有在奴隶制存在的条件下,才可能有一小部分人脱离劳动,专门做奴隶主,专门思考和研究问题,有可能专门研究哲学问题,特别是研究自然。
希腊很多有名的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比如,泰勒斯认为世界起源于水;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起源于火;著名的晢学家毕达格拉斯则认为世界起源于树。
总之,希腊过去的哲学,研究的目标是神和自然,这是他们关注的中心。
但在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中,信奉的中心不是神和自然,而是人和社会。
从商代开始,有文字记载就是奴隶制,一直到周的前期,还是奴隶制。
2020广州市“一测”语文参考答案

秘密★启用前2020届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9分)1.【内容理解】(3分)B(A项,“社会生活的一般性经验……终会凝聚为优雅的文化品类”不正确,原文是“雅的来源是俗,俗来自于社会生活的一般性经验,在经验升华的基础上……逐步走向优雅的文化品类”。
C项,“更要尊重雅文化”“更健康的状态”不正确,原文是“沉浸于俗文化氛围中……还能保持对更精致、更艺术化、更具有文化超越意义的雅文化的景仰之心,就是文化的完好状态了”,没有“更尊重”“更健康”的意思。
D项,关系倒置,原文是“传播工具的每一次更新和革命,都会给一般意义上的雅与俗的概念带来巨大变化”,表明“传播工具的更新和革命”促进了“对雅与俗的认定,以及雅俗之间的转换”。
)2.【论证分析】(3分)C(“对比分析了雅和俗两种文化的来源、关系以及相互转换的过程”不正确,原文没有“对比分析”俗雅文化的来源、关系及相互转换。
)3.【分析推断】(3分)B(“打通了……,就能够……”说法不正确。
二者不是充分条件关系,而是必要条件关系,应该用“只有……才”。
)(二)(12分)4.【信息理解】(3分)C(A项,“航站楼出发层”应为“航站楼地下层”,原文是“旅客从这里乘坐大容量扶梯能直接抵达航站楼的出发层”;B项,应为“虚拟人像机器人”“协助旅客查看”,而非“虚拟人像机器人”“查看”;D项“组成”的应为“作为基础构成”,而非“信息综合系统”。
)5.【信息分析】(3分)D(“促进北京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有误,原文说大兴机场是国家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
)6.【内容探究】(6分)①北京机场的建设,从“斗严寒、战酷暑”到短短45个月的“中国速度”,延续的是艰苦奋斗、创造奇迹的中国机场建设者故事;②从“经济、适用、朴素、明朗”到科技化、人性化,反映的是创新发展、科技进步的中国民航业故事;③机场吞吐量从小到大、航站楼由少到多,折射的是经济繁荣、文明强大的中国故事。
2022年3月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卷(一)附答案解析

2022年3月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一)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章太炎从民族语文现代化的高度,对民族语文体系和书面文学体制展开了批判性反思,推动了清末民初文学的近代变革和现代转型。
在西来文艺审美和文学观念冲击中土的情况下,章太炎结合汉民族语文的基本特点和历史流变,循名责实,制名指实,推出“文学总略”说。
1906年他在《文学论略》中提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他认为文字是区分书面文学与口语的根本标志,是文学得以确立和存在的基本指标。
文学包括无句读文和成句读文。
无句读文包括无所谓兴会神味的图书、表谱、薄录等。
成句读文可分为有韵文和无韵文,有韵文包括赋颂、古今体诗、词曲等;无韵文则包括小说、杂文、历史等。
成句读文大都有兴会神味,有韵文和小说、杂文以感人为主,亦有不感人者,而历史可感人,可不感人。
章氏的这种界说继承清代朴学“实事求是”的精神,并将传统小学发挥到现代“语言文字之学”的高度,在学理上深刻地揭示了文化本身的即物性和符号性,而“文学总略”说显然是一种从逻辑定义的角度对汉语文学传统的全面总结,它强调“汉字”对汉语文、文学和民族文化的重大意义,突出“汉字”在文化中的基础性内涵和作用,由此形成一种独到的“文字文化”论。
在当时一切价值有待重估的历史情况下,章太炎力排众议,独出机杼,推出了自成统系的文学“雅俗论”。
雅俗论一方面强调为文要讲究“轨则”:“先求训诂,句分字析,而后敢造词也”,“工拙者系乎才调,雅俗者存乎轨则。
轨则之不知,虽有才调而无足贵。
”章氏认为一切文章文学观其会通,都有自己的文类,都有“自性”(即规律),自有“法式”和“雅俗”。
但它们有其共性,即“文字性”。
他认为人类文明、文化、文学归根结底的功能,就是书契记事,形诸文字。
精品解析:2020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0届⼴东省⼴州市⾼三普通⾼中毕业班综合测试⼀(⼀模)语⽂试题(解析版)2020届⼴州市普通⾼中毕业班综合测试(⼀)语⽂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务必将⾃⼰的姓名、考⽣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2B铅笔将考号及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2B铅笔将答题上对应题⽬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如需改动,⽤橡⽪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选择题必须⽤⿊⾊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效。
4.考⽣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现代⽂阅读(⼀)论述类⽂本阅读阅读下⾯的⽂字,完成下⾯⼩题。
谈及雅与俗的关系,不应把⼆者对⽴起来。
在⽂化欣赏习俗上,存在着雅与俗的认知转换过程。
雅的来源是俗,俗来⾃于社会⽣活的⼀般性经验,在经验升华的基础上,⽂化的习俗不断⾃我总结提升,就成为了愈益成熟并逐步⾛向优雅的⽂化品类,这是⽂化品类形成中的凝聚现象,是由俗⽽雅的过程。
京剧成长经历就验证了这⼀规律,京剧的前⾝只是安徽安庆⼀带⽥野⼭间的⼩腔⼩调,经过不断总结、捶打、磨炼,⼩腔⼩调最终演变为门当齐全、⾓⾊体系完备、唱念做打⼀套⾏当成熟的京剧。
雅虽来源于俗,但在其俗为雅以后,似于也就形成了与俗相互对⽴的关系。
曾经在⽇常⽣活中创造了⽂化的⼈们,⼜在⼀定程度上失了享受雅的资格。
雅俗间有了距离,甚⾄隔膜,形成了“⾼”与“低”的分隔。
⽐如,⼈们在劳动实践中创造了⽂字,并以⽂字记录思想、情感和经验,但随着⽂字的不断丰富和功能提升,它逐渐离开了⽣活的原初出发点,愈益精致艰深,与⼤众间离。
我们关注雅与俗的转换和关系,其实就是要学会运⽤好⼈类⽂化积累的规律。
俗的积累,造就了雅,但最终雅还是要完成回归⼤众,这就是社会⽂化成长的基本路径,也是检验社会发育程度的标准。
2020届广东省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儿童文学里几乎有一个人应该有的一切美好,它富有情感,富有思想辨析,富有哲学启明,令人愉快地把道德之微粒撒在人的记忆土壤儿童文学不是从来就有的,币是诞生于人类对于自己年幼生命有了更准确的认识、更人性和艺术的关怀、更恰当的故事和书籍给予之时人类成熟的儿童文学史总共也就二三百年让现代人在童年时阅读到儿童文学,是诗意文明、浪漫文明的重要标志,其实也含有对生命的实用意义童年时光会有许多内容陪伴,儿童文学是其中一个高级部分文学、艺术本是人的生命所创造,却常常被悬置,因为人更注重看得见的物质和利益,却不是如泰戈尔所说,更愿意把“无物”的诗握在手里巴金说,童话虽然讲的都像梦话,但是这些梦话里有新鲜空气,值得生活中的人进来呼吸拥有儿童文学阅读的童年,便有一生和文学亲近的可能,童年的接触和喜爱最有可能延长为终身记忆和习惯一个期望拥有高级趣味的人,是必须有文学阅读习惯的。
文学阅读是对母语更高层次的学习。
这便是孩童语文课本中必须有文学篇章,而且应当选取优质文学篇章的理由。
母语最优美的语气、搭配、节奏、表达力都在母语文学里,孩童若拥有丰富的文学阅读,便从小就有了更形象、更干净、更准确运用母语的能力。
优美的儿童文学语言令人安定,心平气和,值得被记忆储存,以为日常运用。
幽默、谈谐是儿童文学的天然素质,是可爱、智慧人类的人格成分,是生活着的日子里优美的交往能力和呼吸中的香水味道幽默和谈谐很有可能来自天生,也有可能在成长中渐渐增添无论是先天已经具备还是后天渐渐生成,儿童文学阅读都具备唤醒和提供幽默谈谐的能力。
所以在儿童文学阅读中,要十分看中“笑起来”的效果,很多无端的“笑起来”有可能塑造一个人后来的明亮性格,使其处世豁达。
文学阅读给人积累高级故事记忆的机会,有文学故事的记忆和只有生活经历的记忆很不一样。
因为文学故事中有更大的人类世界、更开阔的自然天地阅读文学的人,可以拥有《小王子》的行走路线,不是只在自己星球,也可以到达别的世界;文学故事中的想象力是对有局限的个人想象力的增添和补充,合成为你现在和后来的想象力。
广州市2020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2020届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1.B2.C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项,“社会生活的一般性经验……终会凝聚为优雅的文化品类”不正确,原文是“雅的来源是俗,俗来自于社会生活的一般性经验,在经验升华的基础上……逐步走向优雅的文化品类”。
C项,“更要尊重雅文化”“更健康的状态”不正确,原文是“沉浸于俗文化氛围中……还能保持对更精致、更艺术化、更具有文化超越意义的雅文化的景仰之心,就是文化的完好状态了”,没有“更尊重”“更健康”的意思。
D项,关系倒置,原文是“传播工具的每一次更新和革命,都会给一般意义上的雅与俗的概念带来巨大变化”,表明“传播工具的更新和革命”促进了“对雅与俗的认定,以及雅俗之间的转换”。
故选B。
【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对比分析了雅和俗两种文化的来源、关系以及相互转换的过程”不正确,文中说了“谈及雅与俗的关系,不应把二者对立起来”“我们关注雅与俗的转换和关系,其实就是要学会运用好人类文化积累的规律”“雅与俗的认定和转换,和传播工具的演变有很高的关联性”等,原文没有“对比分析”文析俗雅文化的来源、关系及相互转换。
故选C。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B项,“打通了……,就能够……”说法不正确。
二者不是充分条件关系,而是必要条件关系,应该用“只有……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2017.3本试卷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问150分钟。
第1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儒家之心学是全部儒学思想最基本的“硬核”,其他方面都是心学的延伸和展开。
王阳明说“君子之学,惟求得其心”,心学就是强调主体自我的儒学,突出自信、自强、自律、自为,追求自我实现。
“心学”的本质就是追求“内圣外王”价值取向,并为其寻求理论根据和修养方法的哲学。
心学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和孟子。
孔子率先发现了人的自我,创立了以“仁学”“礼学”为核心的原始儒学,提出了“心安”的心性问题。
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学说,比孔子更为突出地把心性之体表露出来,最先注意到心的作用。
孟子认为:孔子所谓“仁”归根结底是人之心,“仁,人心也”(《孟子·告子上》);“性”根源于“心”,“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告子上》);只要尽心便能知性,“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告子上》)。
由此,孟子确立了儒家心性之学的基本理念。
儒家心性论的最初建构者是思孟学派,传承谱系是:由孔子到曾参,由曾参到子思,由子恩到孟子。
其学术传承:孔子有《论语》,曾参有《大学》,子思有《中庸》,孟子有《孟子》。
心学到了宋代,由北宋程颐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大启其门径。
清初的李二曲把陆九渊比作接续孟氏之后的第一人。
“议论剀爽,令人当下心豁目明;简易直捷,孟氏之后仅见”。
陆九渊不仅“发明”出“本心”,更重要的是他对此作了大致轮廓的描述:“心之体甚大。
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
”“此理塞宇宙”。
宋代理学各学派都细致入微地谈论心性问题,有“无事袖手谈心性”之说,心性之学成为理学的代名词。
明代中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二字,王阳明序《象山先生全集》日:“圣人之学,心学也。
”阳明心学的经典表述,即著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李二曲说:“至先生始拈‘致良知’三字,以泄千载不传之秘;一言之下,令人洞彻本面,愚夫愚妇,成可循之以入道,此万世功也。
”良知是心之本体,没有私心物欲的心,是天理,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符合天理者善.不符合天理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发动良知是为了发现良心。
确立本体;发现良心,是为了发挥良能;发挥良能,是为了重建世界。
至此心学开始有了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
心学最不同于其他儒学的地方,在于其强调生命活泼的灵明体验。
由此可见,严格意义上的“心学”产生于明代中叶,是儒学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新发展。
心学一直延续到后世,对中华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选自彭彦华《儒家心学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哲学,它以自我实现为目的,以“内圣外王”为价值取向,强调自我的主体地位。
B.孔子创立的原始儒学以“仁学”“礼学”为核心,虽然涉及与心性相关的问题,但是没有谈到“心的作用”。
C.《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在学术上不仅呈现了思孟学派的传承谱系,还完成了儒家心性论的体系建构。
D.“良知”是阳明心学中的核心概念,它既是心的本体,又是知的本体,应该把“良知”作为行动的标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文中大量引用《孟子·告子上》中的言论,有力地证明了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学说并确立了儒家心性之学的基本理念。
B.程颐开启了北宋心性之学的研究,陆九渊则在心性之学的研究上另辟蹊径,文中通过两者的对比,证明陆九渊的贡献更大。
c.文中以“无事袖手谈心性”的现象,表明宋代理学界对心性之学的讨论十分普遍,证明研究心性之学已成为当时理学界的风尚。
D.王阳明首创了“心学”和“致良知”的说法,并让心学有了清晰独立的学术脉络,这些事实证明了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学发轫于春秋战国,大兴于宋代,大成于明代,经过历代先贤的传承发展,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B.清初李二曲对陆九渊和王阳明均赞许有加,并对他们的学术有独到的评价,可见李二曲也是一位心学理论造诣很高的学者。
C.阳明心学告诉我们,心的本体没有善恶,当意念产生时才会出现善恶,所以,如果不把意念强加在事物上就能为善去恶。
D.严格意义上的“心学”产生于明代中叶,这就表明了明代社会的发展使当时人们对生命活泼的灵明体验有了更高的追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鲁鲁(节选)宗璞鲁鲁原是孤身犹太老人的一只狗。
老人前天死去了,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样,对人对世没有任何影响。
后事办完了,这矮脚的白狗却守住了房子悲哭,人们打他,他也不肯离去。
房东灵机一动说:“送给下江人范先生养吧。
”这小村中习惯把躲避战乱到当地的外省人一律称作下江人。
于是他给硬拉到范家,拴在大树上。
晚上,鲁鲁坐在地上,悲凉地叫着,声音更带着十分的痛苦、绝望,像一把锐利的刀,把山村的春夜剪碎了。
房门开了,两个孩子走了出来。
6岁的弟弟捧着一钵饭,对鲁鲁说:“鲁鲁,你吃饭吧,这饭肉多。
”10岁的姐姐温柔地说:“鲁鲁,你就住在我们家吧。
拉拉手吧?”这话今天姐姐已经说了好几遍,鲁鲁总是发出一阵悲号,并不伸出脚来。
姐姐伸手去摸他的头,鲁鲁一阵颤栗,连毛都微耸起来。
这只小手很轻,但却这样温柔,使鲁鲁安心。
他咻咻地喘着,向姐姐伸出了前脚。
“好鲁鲁!”姐姐高兴地和他握手。
“爸爸妈妈!鲁鲁愿意住在我们家了!”爸妈走出房来,在姐姐介绍下扣鲁鲁握手。
妈妈轻声责备姐姐说:“你怎么把肉都给了鲁鲁?我们明天吃什么?”弟弟忙说:“明天我们什么也不吃。
”过了十多天,鲁鲁情绪显然已有好转。
有一天,鲁鲁出了门,踌躇了一下,却忽然往山下城里跑去了。
他要去解开一个谜。
黄昏时他进了城,在一座旧洋房前停住了。
他坐在门外,不时发出长长的哀叫。
这里是犹太老人和鲁鲁的旧住处。
主人是回到这里来了罢?怎么还听不见鲁鲁的哭声呢?有人推开窗户,有人走出来看,但都没有那苍然的白发。
鲁鲁在门口蹲了两天两夜。
第三天早上,人们气愤起来,拿来绳索棍棒下决心要处理他。
他又饿又渴又累,看着屋门,希望在这一瞬间老人会走出来。
但是没有。
这时他想起了那温柔的小手,便跳起身,冲出重围向城外跑去了。
姐弟俩很难过,傻鲁鲁!怎么能离开爱自己的人呢!你一定会回来的吧。
他们终于等到了鲁鲁回来。
姐姐冲过去弯身抱着他的头,他舐着姐弟俩的手,又给爸爸妈妈作揖。
那晚全家都高兴极了。
从此鲁鲁正式成为这个家的一员了。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的那天,整个小村沸腾了。
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他们终于可以回北平去了。
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鲁鲁是不能去的。
最后的决定是把他送给T市爱狗的唐伯伯。
T市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大瀑布,l0里外便听到水声隆隆。
车经这里的那天,姐姐发着烧,还执意要下车去看。
于是爸爸在左,妈妈在右,鲁鲁在前,弟弟在后,向观瀑亭上走去。
急遽的水流从几十丈的绝壁跌落下来,在青山翠峦中形成一个小湖,水气迷蒙,一直飘到亭上。
姐姐觉得那白花花的厚重的半透明的水幔和雷鸣般的轰响仿佛离她很远。
她努力想走近些看,但它们越来越远,什么也看不见了,倚在爸爸肩上晕了过去。
姐姐因病住进了医院,从此鲁鲁再也没有看见姐姐。
没有几天,他就显得憔悴,白毛失去了光泽。
唐家的狗饭一律有牛肉,他却嗅嗅便走开,不管弟弟怎样哄劝。
范家人走时,唐伯伯叫人把鲁鲁关在花园里。
在飞机上,姐姐和弟弟为了不能再见鲁鲁,一起哭了一场。
他们听不见鲁鲁在花园里发出的撕裂了的嗥叫,看不见鲁鲁因为一次又一次想挣脱绳索,磨掉了毛的脖子。
他们飞得高高的,遗落了儿时的伙伴。
鲁鲁发疯似地寻找主人。
唐伯伯总是试着和他握手,同情地、客气地说:“请你住在我家,这不是已经说好了么,鲁鲁。
”有一天,鲁鲁又不见了。
过了半年,大家早以为他已离开这世界,他竟又回到唐家。
他瘦多了,身上好几处没有了毛。
他又一次去寻找谜底后,又历尽辛苦回来,只是为了不违反主人的安排。
但后来他却有了观赏瀑布的癖好。
他常常跑出城去,坐在大瀑布前,久久地望着那跌宕跳荡、白帐幔似的落水,发出悲凉的、撞人心弦的哀号。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小狗以人的心理,细腻地描摹小狗鲁鲁的内心活动,使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小狗内心复杂的情感。
B.鲁鲁去城里的旧住处守候旧主人,最后又回到范家,只是因为他遭到了人们的驱赶,再加上饥渴疲累,这让读者看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奈。
C.去到唐家后,鲁鲁得到了很好的优待,但他并不吃那一律有牛肉的饭,这反映了鲁鲁对新主人的不满,以及对旧主人的忠诚。
D.文章以鲁鲁第一次丧家的哀号开篇,又以它第二次丧家的哀号结束,首尾呼应,对小狗被无情抛弃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5.文中两次写到了瀑布,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6.著名作家孙犁评价《鲁鲁》:“表面是动物的悲鸣,内含是人性的呼喊。
”请结合文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超级演讲家霍金霍金的演讲之路建立在过去数十年对理论物理学的卓越贡献上。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他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被誉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在声望一步步提高的同时,他开始思考,科学应该是为世人所熟知的,若是一些科学成果只在业内存在震撼,却无法在大众中普及,那这些研究成果还有什么伟大可言呢?于是,除了写书和参加学术研讨会,他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作为“超级演讲家”的历程。
1987年10月,英国的伯明翰召开运动神经细胞协会会议,霍金受邀进行了一场演讲,题目是《我的病历》。
霍金从自己的童年开始讲起,从那些“笨手笨脚”的先兆,一直讲到21岁被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也讲到了“最多还能活两年”的预言。
他表示,面对随时都会到来的死亡威胁,那种感觉很不好受,但是他依然在进行科学研究,依然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我并不比别人差什么”。
1988年,霍金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发行,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
4月,他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了一场题为《黑洞和婴儿宇宙》的演讲。
霍金指出,大多数人会认为进入黑洞之后,就可以穿越到另一个时空区域,于是就出现了时空旅行的巨大可能。
他提醒人们,不要渴望进入黑洞,如果人类跳入黑洞,瞬间就会被撕得粉碎,连构成他身体的粒子也不能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