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抗震重点章节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工程结构抗震知识点

工程结构抗震知识点

工程结构抗震知识点
1.地震按成因分为哪几类?
2.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概念?
3.地震波分类?对比分析纵波、横波的特点?
4.什么叫震级?地震按震级分类?
5.什么叫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各怎么影响?
6.现目前,我国评价场地地震危害性的指标是?
7.我国目前根据指标值将我国大区划分为哪几个设防烈度区?各区的指标值是?
8.众值烈度、基本烈度、罕遇烈度的概念?
9.三烈度对应的三水平的地震作用是?
10.中国设计地震分组分为哪几个组?提出设计地震分组的意义?
11.我国抗震设防目标是?
12.什么叫“三水准”?什么叫“两阶段”?
13.我国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14.不同类别建筑设防准则?(从地震作用计算、抗震措施两个方面)15.我国场地类别分为哪几类?决定场地类别的因素是?
16.什么叫场地卓越周期?
17.场地类别对建筑设防准则的影响?
18.地震作用的实质?
19.影响地震作用大小的因素?
20.什么叫反应谱?反应谱的类型?
21.场地条件、震中距对反应谱的形状有什么影响?
22.绘出设计用水平地震作用系数反应谱?
23.单质点体系和多质点体系地震作用计算公式?。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重点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重点

1、地震的相关概念及分类震源:指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引起周围介质震动的部位。

震源深度:如果把震源看成一个点,那么这个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就称为震源深度。

震中:指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即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

震中距:指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

地震分类:1、按成因分为诱发地震和天然地震2、按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3、按震级通常分为微震、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强烈地震和特大地震4、按地震形式、地震序列可分为主震型、震群型、孤立型2、构造地震的成因:是指由地壳构造变动而引起的地震3、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强度大小的一种度量指标,通常是用地震时地面运动的振幅来确定的。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4、三水准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1)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2)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3)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机生命的严重破坏。

5、两阶段设计方法:第一阶段设计:按第一水准多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弹性变形第二阶段设计:按第三水准罕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6、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这类建筑的确定须经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批准。

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如城市生命线工程(一般包括供水、供电、交通、通信、消防、医疗等系统)的核心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均属此类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如一般的仓库、人员较少的辅助建筑物等。

抗震措施:甲类: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工程结构抗震知识点总结

工程结构抗震知识点总结

1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时。

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惯性力和阻尼力。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第i层受剪实际承载力与第i层弹性抗震剪力的比值)。

限制构件的剪压比,实质是防止梁发生脆性的斜压破坏。

框架结构的侧移曲线为剪切型(抗震墙弯曲型)。

框架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小于70mm。

桥梁结构动力分析方法,一般情况下桥墩应采用反应谱理论计算,桥台应采用静力法计算。

当判定台址地表以下10米内有液化土层或软土层时,桥台应穿过液化土层或软土层。

建筑结构扭转不规则时,应考虑扭转影响,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层间位移不宜大于楼层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5 倍。

为了避免发生剪切破坏,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1>1.4Tg时,在结构顶部附加ΔFn,其目的是考虑高振型的影响。

3.现行抗震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法为: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

适用条件:(1)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2)除上述结构以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规范规定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6轴压比:柱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和。

轴压比大小是影响柱破坏形态和变形性能的重要因素,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随轴压比增加而减小,为保证延性框架结构的实现,应限制柱的轴压比。

工程结构抗震知识点

工程结构抗震知识点

5. 底部剪力法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T1>1.4Tg时在结构顶部、附加ΔFn,高振型的影响。

6. 框架按破坏机制可分为:梁铰机制柱铰机制和混合机制。

,非结构构件自身重力产生的水平力作用可采用等效侧力法计算10.非结构构件分为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设备结构消能由主体结构、消能部件组成12隔震装置有隔振器、复位装置和阻尼器组成水平地震作用框架内力:反弯点法、D值法两阶段设计:承载力验算、弹塑性变形验算名词解释1.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2. 地基液化:地震时饱和砂土地基会发生液化现象,造成建筑物的地基失效,发生建筑物下沉、倾斜甚至倒塌等现象3. 隔震: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耐震形式,通过在房屋的某层柱顶设置隔震垫,阻止地震作用向上传递,从而达到减弱结构地震反映的效果4.震级: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5.基本烈度: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值。

6. 概念设计: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称为概念设计7.鞭梢效应:地震作用下突出建筑物层面的附属小建筑由质量和刚度变小,受高振型影响较大,震害较为严重8.结垢控制:是结构振动控制的简称,就是在结构的特定部位采用某种措施使结构在动力作用下影响不超过某一限制值1. 简述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2. 什么是众值烈度?驻马店地区基本烈度为6度,其众值烈度和罕遇烈度大约各是多少?规范取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为该地区的基本烈度,超越概率为63.2%的地震烈度为该地区的众值烈度。

结构抗震知识点总结

结构抗震知识点总结

结构抗震知识点总结一、地震基本知识1.地震的定义地震是地球表面发生的弹性波所引起的地震波。

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所带来的地壳应力积累和释放。

2.地震的危害地震会造成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损坏,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抗震设计和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3.地震图谱地震图谱是描述地震波的振幅和振动周期的统计图。

地震图谱对抗震设计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4.设计地震作用设计地震作用是指在规定设计服务年限内,建筑物所能预期的地震作用。

地震作用是抗震设计的重要依据。

二、结构抗震设计原则1.安全边界原则结构抗震设计时,需要考虑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采用安全边界原则来确定设计地震作用。

2.弹性设计原则结构抗震设计应该采用弹性设计原则,即在弹性极限状态下满足结构的抗震要求,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

3.耗能原则结构抗震设计要考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耗能性能,通过采用合适的耗能装置或材料来实现耗能原则。

4.位移控制原则结构抗震设计应该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限制结构的位移,减少对结构的破坏。

5.韧性设计原则结构抗震设计要求结构具有良好的韧性,在地震作用下能够延缓破坏,减少结构的损坏程度。

6.可修复性原则结构抗震设计应该考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修复性能,尽可能减少结构的修复成本和时间。

三、抗震结构体系1.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抗震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刚度和承载能力,适用于高层建筑、工业厂房等建筑物。

2.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是一种通过设置剪力墙来承受地震作用的结构体系,适用于中高层建筑,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3.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相结合的抗震结构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两种结构的优点,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4.支撑结构支撑结构是一种通过设置支撑系统来消耗地震能量的结构体系,适用于大跨度建筑和大空间建筑。

5.混合结构混合结构是一种通过结合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支撑结构等多种结构形式来构成的抗震结构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各种结构的优点,提高整体抗震性能。

《建筑结构抗震》知识点汇总.doc

《建筑结构抗震》知识点汇总.doc

第1章 绪论1.地震按震源深度可分为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2.地震按成因可分为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

3.地震波包含在地球内部传播的 体波 和沿地球表面传播的 面波。

4.体波可分为 纵波(压缩波)和 横波(剪切波)。

5.面波可分为 瑞雷波 和 勒夫波。

6.地震波到达次序是 纵波(P波) 、 横波(S波) 、 面波 。

7.简答:地震波特性分别是什么,各自描述什么? 答:地震动三个基本要素是幅值、频谱和持时;幅值描述地面震动强弱程度,是地震烈度的参考指标;频谱揭示地震动的周期分布特性,是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持时描述地震动的持续时间,影响地震作用对结构的破坏程度。

8.地震灾害可分为 直接灾害 和 次生灾害 ;直接灾害又可分为 地表破坏 和建筑物破坏 ;建筑物破坏又可分为 结构丧失整体稳定 、 结构强度不足 、结构塑性变形能力不足 、 地基失效 等原因引起的破坏。

9. 抗震设防 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确定抗震设防烈度采用 基本烈度(中震烈度) ,即 50年 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 10% 的地震烈度值。

10.简答:三水准抗震设防要求和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的关系是什么? 答:①第一阶段抗震设计是按多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与其他荷载效应组合后,验算构件的承载力和结构的弹性变形,保证了第一水准的承载力要求及变形要求(小震不坏)。

②第二阶段抗震设计是按罕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保证了第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大震不倒)。

③通过良好的构造措施保证第二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中震可修)。

11.填表:抗震设防标准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 抗震措施 和 地震作用 。

设防标准 抗震措施 地震作用 备注按本地区烈度确定丙(标准) 按本地区烈度确定乙(重点) 提高一度确定 按本地区烈度确定甲(特殊) 提高一度确定 提高一度确定丁(适度) 降低一度确定 按本地区烈度确定 6度区不降12.为了强化结构抗震的 安全目标 和提高结构抗震的 功能要求 ,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和方法。

工程结构抗震重要章节知识点汇总

工程结构抗震重要章节知识点汇总

工程结构抗震重点章节知识点汇总、地震基础知识与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本章重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名词解释:•构造地震、震源、震震源深度、震源距.震中距、震级、地震烈度.地震基本烈度•2•地丧的类型(分别按成因、震源深浅、震级大小)•地震波的种类,传播特点及对地面运动的影响• 4 •建筑抗震的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 5 •建筑类别和设防标准1. 名词解释工程结构抗震重点章节知识点汇总•蹄就于鶴舉运魏豁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1.震源:地下岩层断裂和错动的地方发源的地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

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深度震中距: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

震中距越大的地方受到影响和破坏越小。

•震级:-表示地霆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以地震釋放的能量为冬度,根据地慮仪记录到的地震波确定。

用M表示:M=\qA•地震烈度-/血区地曲和井碧建筑物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乳度.它是按地舄址成苗后菓分痴汛用I丧示。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

当以地震烈度为指标, 按照某一原则,对全国进行地震烈度区划,编制成地震烈度区划图,并作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依据时,区划图可标志烈度便被称之为“地震基本烈度”。

2. 地震的类型及成因地震按照成因分为三种: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构造地震。

地震按照震源深浅分为三种: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地震按照震级大小分为:5类。

•地震按震级分类加I仃感地震I严坏性地震朋I特大地亡2级4级5级7级8级• 3•地震波的种类,传播特点及对地面运动的影响•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纵波(P波)-横波(S波)•面波:在地面附近传播-瑞雷波〈R波)-乐浦波(L波)地震波特点速度周期振幅衰减产生效果纵波(顒〉快怏竖向颠筋慢长大慢水平摇見面波彊长鼠大最慢既瞪向廡箴又水平摇晃• 4•建筑抗震的三水准设防冃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第一水准-多遇烈度-不损坏,不需修•第二水准-基本烈度-有损坏,可修理•第三水准-罕遇烈度-不倒塌,少1伤亡•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抗震两阶段设计方法•第一阶段-取水准一冬遇地谍烈度的地悉动参数•计算结构邨件内力•保证结构强厘,第一水准不坏-取水征茅遇地克烈度的地處动参数,刘结构亍弹性变形验克•保证在宰本烈度八第二水准叫修-合理的结购布弹利可靠的构造措施-保证亦罕進烈度下.第二水旌不倒-对大多数建筑结束计算•第二阶段-取笫三水帶的地蕊动参数.进行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变形验篦•保证在罕遇烈度厂不倒• 5建筑类别和设防标准•甲类建筑:损失不可挽回•乙类建筑:城市生命线工程•内类建筑:大量的一般性建筑• 丁类建筑:次要建筑、场地、地基和基础抗震木章重点4 •名词解释发震断裂窮场地.场地覆盖层厚度、砂土液化Z场地土的类型和场地类别的划分3•地基抗震承载力的确定4•影响砂土液化的主要因素,如何影响5•地基土液化的辨别1 •名词解释发震断裂、场地、场地覆盖层厚度、砂土液化发震断裂:具有潜在地震活动的断裂,多与断裂活动有关。

结构抗震设计知识点总结

结构抗震设计知识点总结

结构抗震设计知识点总结结构抗震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关乎着建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在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地震力的分析、结构体系的选择、材料的选用等等。

本文将通过总结常见的结构抗震设计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结构抗震设计的要点。

一、地震力的分析1. 基本地震作用地震力是指地震作用对建筑物产生的力。

在进行抗震设计时,需要根据地震的震级、震源距离等因素来确定地震力的大小,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

2. 设计地震作用设计地震作用是指在设计阶段人工合成的一种地震荷载,用于进行结构抗震设计。

它通过考虑到地震活动频率、波形特征等因素来模拟实际地震作用,以保证结构在设计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3. 设计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加速度是地震作用在建筑物上产生的加速度。

它是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等级来确定的,用于计算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二、结构体系的选择1. 刚性框架结构刚性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体系,它由柱、梁和框架构成。

该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刚度和抗震性能,适用于多种场所的抗震设计。

2.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是一种以剪力墙为主要承载体系的结构形式。

剪力墙能够提供较强的水平刚度和抗震性能,可有效地分担地震力。

3. 框剪结构框剪结构是刚性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组合形式。

它能够充分发挥两种结构体系的优点,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三、材料的选用1.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在进行抗震设计时,需要根据地区的地震烈度等级来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等级和钢筋配筋,以满足设计要求。

2. 钢结构钢结构由钢柱、钢梁和钢板构成,具有较好的刚度和韧性,适用于抗震性能要求较高的建筑物。

在进行抗震设计时,需要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钢材强度和截面形状。

3.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通过在混凝土构件中引入预应力钢束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结构抗震重点章节知识点汇总
一、地震基础知识与工程结构抗震设防
名词解释
1.
震源:地下岩层断裂和错动的地方发源的地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

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深度。

震中距: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

震中距越大的地方受到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

当以地震烈度为指标,按照某一原则,对全国进行地震烈度区划,编制成地震烈度区划图,并作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依据时,区划图可标志烈度便被称之为 地震基本烈度 。

地震的类型及成因
地震按照成因分为三种: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构造地震。

地震按照震源深浅分为三种: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地震按照震级大小分为: 类。

二、场地、地基和基础抗震
场地覆盖层厚度
三、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反应谱
振型
鞭端效应:鞭端效应又叫鞭梢效应,是指高层建筑物末端形状和刚度发生变化时,端部产生的力和变形突然增大,远远大于其按重力分配到得地震荷载,是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考虑的重要方面。

并不是所有高层都有鞭梢效应,只有在靠近顶端处建筑物体形发生很大变化(一般是收缩),才会像鞭子那样形成一个鞭梢,进而产生鞭梢效应,这也是高层在设计立面时要求上下一致,变化不要太大的原因。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是指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对排架柱,指按实际配筋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向力计算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弹性地震弯矩的比值。

承载力调整系数
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

四、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
剪压比:是指水平作用与竖向作用的比值;
轴压比:是指柱(墙)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

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墙柱弱梁:使梁端先于柱断产生塑性铰,并使塑性铰有足够变形能力。

强剪弱弯:1.梁先发生延性的弯曲破坏,避免发生脆性剪切破坏;2.避免或推迟柱断产生塑性铰以形成合理的破坏机制过早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

五、结构隔振、减震设计与制振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