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主要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合集下载

规上工业月报主要指标解释

规上工业月报主要指标解释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几个容易理解错误的指标:2、新产品产值;4、出口交货值;5、用电量;13、利润总额;15、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7、产成品存货;18、本年折旧;22、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23、设备购置费;27、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09年经济指标月报取消的指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工业中间投入;注:因为取消这两个指标,请使用08年空白纸质报表填报的企业不要填错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月报、台账主要指标解释一、工业产销总值及主要产品产量(月报)★:本报表填列时应注意本月数和本月止累计数区别。

1、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计算公式:工业总产值=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注意:以不含税价计算;只要是报告期内生产的都要计入工业总产值,不管是否已经销售出去。

2、新产品产值:既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未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从投产之日起一年之内的新产品。

注意:以不含税价计算;只要是报告期内生产的新产品都要计入,不管是否已经销售出去。

一般的改变产品型号、款式(如服装企业今年生产新的衬衫款式)没有重大技术改进的,不能计算新产品产值。

3、工业销售产值(当年价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本年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价值的总价值量。

计算公式:销售成品价值+半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注意:以不含税价计算。

只要是报告期内销售出去的都要计入销售产值,不管是否已经收到货款。

4、出口交货值:指工业企业交给外贸部门或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用外汇价格结算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

注意:要把外汇价格按交易时的汇率折成人民币计算;工业企业通过自营出口、外贸公司出口都纳入“出口交货值”统计范围。

工业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核算方法

工业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核算方法

工业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核算方法工业是指通过物质转化和能量转换,将自然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经济活动。

工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判断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对工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和比较,需要统计和核算一系列指标。

以下是对工业主要统计指标的解释及核算方法的介绍。

1.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是衡量工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创造价值的总量。

它可以通过三种核算方法来计算:产出法、贡献法和支出法。

产出法是将工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加总得到的总产值;贡献法是将工业部门分别对其他部门和其他部门对工业部门的需求相加得到的总产值;支出法是将工业部门对资本、劳动和投入的支出相加得到的总产值。

2.工业产值:工业产值是指工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总价值。

它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核算:总产值和净产值。

总产值是工业产品的市场销售额,主要用于衡量工业部门的规模和活跃程度;净产值是总产值减去各种生产成本(原材料、能源、劳动力等)后的剩余价值,主要用于衡量工业部门的效益和创造能力。

3.工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是指工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消耗的电能的总量。

它可以通过直接测量工业部门的电表读数来获取,也可以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各个工业企业用电数据的汇总来计算。

工业用电量是衡量工业部门活动强度和能耗水平的关键指标。

4.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用于购买或增加工业固定资产的总金额。

它可以分为新建和扩建固定资产的投资和更新和扩充固定资产的投资。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工业部门投资意愿和资金投入的重要指标。

5.工业企业数量:工业企业数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从事工业经营活动的企业的总数。

它通常通过对工业企业登记注册信息的统计来计算。

工业企业数量是衡量工业部门规模和活跃程度的关键指标。

6.工业产品产量:工业产品产量是指工业部门生产的产品的总数量。

它通常通过对工业企业的生产报表和销售报表的统计来计算。

工业企业主要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工业企业主要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一、工业总产值的定义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1.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的原则(1)工业生产的原则。

即凡是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

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否在本年内销售,只要是本年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

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

(2)最终产品的原则。

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

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

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3)“工厂法”原则。

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总产值,是其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量。

(二)、工业总产值的内容包括三部分: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1)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本年内生产,并在本年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包括半成品)价值合计。

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

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本年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

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

(2)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内非工业部门提供的加工修理、设备安装等收入。

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果对外加工费收入出现跨年度支付的情况,为保证总产值生产口径计算的准确性,则应将对外加工费收入按实际情况调整,记录本年应实际收取的对外加工费收入。

工业企业统计报表制度

工业企业统计报表制度

工业统计报表制度—1—工业企业统计报表制度(2005 年统计年报和 2006 年定期报表) 陕 西 省 统 计 局2005 年 10 月工业统计报表制度—2—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 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 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五条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在 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本制度由陕西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工业统计报表制度—3—目录一、 总说明 ………………………………………………………………………………………………………2 二、 报表目录 ……………………………………………………………………………………………………3 三、调查表式 (一)年报表式 1、法人单位基本情况(101-1 表)…………………………………………………………………4 2、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101-2 表)……………………………………………………………6 3、工业企业生产、销售总值(B102 表).............................................7 4、工业企业财务状况(B103 表)………………………………………………………………… 8 5、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B104 表)…………………………………………………………… 9 (二)定报表式 1、工业产销总值及主要产品产量(B201 表).........................................10 2、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B202 表))……………………………………………………… 11 3、名牌产品工企业主要经济指标(B202-1 表)..................................... .11 4、 主要工业产品销售量与库存量(B203 表)………………………………………………… 12 四、附件 (一)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目录………………………………………………………………………… 13 (二)主要工业产品销售与库存目录………………………………………………………………… 23 (三)主要产品产量和生产能力目录…………………………………………………………………. 25 (四)主要指标解释.................................................................. 27工业统计报表制度—4—一、总 说 明一、为了解全省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为各级政府制定 政策和计划、进行经济管理 与调控提供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国家统计局 报表制度的规定,特制定本统计报表 制度。

2024年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2024年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2024年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一、统计范围
该报表制度的统计范围主要是指在我国境内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

二、统计指标
该报表制度主要涉及以下统计指标:
1. 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企业类型、所属行业、所在地区等。

2. 人员指标:包括从业人员数、工资总额等。

3. 生产指标:包括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主要产品产量等。

4. 财务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等。

5. 能源消耗指标:包括综合能源消费量、单位产值能耗等。

6. 环保指标:包括污染物排放量、废弃物产生量等。

三、统计方法
该报表制度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全面调查为主,抽样调查为辅。

对于大型企业,采用全面调查方式;对于小型企业,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四、数据发布
该报表制度的数据将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要求进行发布,定期公布各行业的统计数据,以满足社会各界对工业统计数据的需求。

三来一补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三来一补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附录:“三来一补”工业企业主要指标统计实施方案一、实施目的与统计对象为保证“三来一补”工业企业统计数据真实可信,规范“三来一补”工业企业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制订本实施方案。

本实施方案的依据是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工业统计制度,即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生产法)或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分配法)。

本实施方案适应的统计对象特指“三来一补”工业企业,包括从事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生产和补偿贸易企业。

“三来一补”工业企业按承接境内和境外客户业务分为两种,依据各自财务核算的不同,分别实行不同的统计方法。

二、承接境内业务企业统计方法承接境内其他企业委托业务的企业,其统计业务仍按原统计方法执行,总产值以加工费为计算依据。

销售量的计算则根据订货者来料的不同,分为以下两种:①订货者是境内非工业企业,其产品销售量由加工企业统计;②订货者是境内工业企业,产品销售量由委托企业(即发包企业)统计,加工企业(即承包企业)不统计。

三、承接境外业务企业统计方法(一)承接境外业务,且符合如下条件的企业,执行新的计算方法。

1、“三来一补”企业必须两头在外。

即原材料来自境外(港澳台和国外),成品全部出口,委托方必须是境外企业。

2、境内的“三来一补”企业未能掌握全部财务往来数据,其帐目不能作为统计的依据。

当境内的“三来一补”工业企业与境外委托企业为子母公司的关系时,母公司部分操控境内企业财务往来,境内企业帐目不能反映全部经营情况。

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费、仓储费,由境外母公司支付;境内企业生产用的机器设备,由境外母公司代购进口;境内企业外方管理人员工资,由境外母公司代为支付;甚至部分企业境内员工的工资,也由外方直接发放等。

3、主要统计指标逻辑关系出现错误。

统计报表中规定的硬性审核关系通不过或统计指标之间出现明显错误,不能如实反映情况。

(二)符合上述条件的“三来一补”工业企业,其主要统计指标的搜集与核算,采用新的方法:1、工业总产值由于“三来一补”工业企业签订的加工费单价往往低于实际数目,通过帐面反映出来的加工费,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收入。

工业企业主要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工业企业主要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一、工业总产值的定义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1。

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的原则(1)工业生产的原则。

即凡是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否在本年内销售,只要是本年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

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

(2)最终产品的原则.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

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

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3)“工厂法”原则。

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总产值是其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量.(二)、工业总产值的内容包括三部分: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1)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本年内生产,并在本年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包括半成品)价值合计。

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本年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

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

(2)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内非工业部门提供的加工修理、设备安装等收入•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果对外加工费收入出现跨年度支付的情况,为保证总产值生产口径计算的准确性,则应将对外加工费收入按实际情况调整,记录本年应实际收取的对外加工费收入。

工业统计流程及指标介绍

工业统计流程及指标介绍
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00%
其中: 可比价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增加值 ÷(价格指数/100)
因此 工业增加值增速
与 工业总产值增速 成 正比关系 与 价格指数 成 反比关系
成本费用调查与增加值率
不含

不含 ;
外购产品销售、 其他业务收入
实际销售平均单价 ; 实际销售平均单价 ; 实际销售价格
定义:报告期生产并用于出口的工业产品总价值量 。
用途:反映工业产品出口的变化趋势和幅度
与海关出口的差别:出口交货值是由工业企业自 行认定的,包括企业直接出口以及企业销售给具有 自营进出口权的外贸公司的产品价值。海关统计的 为实际出口产品价值。
最近1个月的资产负债表 最近1个月的损益表(利润表)






最近1个月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最近1个月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表1



其他资料
证明单位所在地发生跨省变 更的证明材料(设官司批复 或反馈意见)
相关证照、证明单位 发生相应变更的证明 材料
自2017年度名录审核起,申报材料出现了一些新要求
当发包企业是非工业企业时? ——工业企业作为加工企业按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
电力企业
《国家统计局关于规范电力企业统计的通知》 (国统字【2004】130号)规定:
电力生产企业总产值=销售电量收入-外购电费
电网经营企业总产值=售电收入全价
调查单位的确定:电力生产企业(发电、供电公司) 下属非法人企业视同法人企业,电网经营企业非法人 企业仅省级分公司视同法人企业。
作用:反映报告期工业生产的总规模 计算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速的重要基础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工业总产值的定义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1.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的原则(1)工业生产的原则。

即凡是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

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否在本年内销售,只要是本年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

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

(2)最终产品的原则。

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

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

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3)“工厂法”原则。

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总产值,是其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量。

(二)、工业总产值的内容包括三部分: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1)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本年内生产,并在本年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包括半成品)价值合计。

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

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本年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

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

(2)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内非工业部门提供的加工修理、设备安装等收入。

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果对外加工费收入出现跨年度支付的情况,为保证总产值生产口径计算的准确性,则应将对外加工费收入按实际情况调整,记录本年应实际收取的对外加工费收入。

(3)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为了使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间投入中的物耗价值一致,以便同口径地计算工业增加值,规定本指标的计算原则是:凡是企业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工业总产值中必须包括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反之则不包括。

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等于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价值减去期初价值后的余额,如果期末价值小于期初价值,该指标为负值,企业在计算产值时,应按负值计算,不能作为零处理。

(三)、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几种具体规定(1)凡自备原材料(包括自备零部件)生产,不论其加工繁简程度如何,一律按全价,即包括自备原材料的价值,计算工业总产值。

(2)凡来料加工,加工企业只收取加工费,则加工企业一律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即不包括定货者来料的价值。

一般分两种情况:a、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加工企业(即承包单位)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委托加工的企业(即发包单位)按全价计算工业总产值。

b、工业企业与非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当工业企业作为加工企业时一律按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

(3)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原则上应计入工业总产值,但如果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不计算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不计入工业总产值;如果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成本的,则计入工业总产值。

(四)、工业总产值不应包括的内容1、非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价值。

如购自厂外而在本企业内未经任何加工又转售的产品价值;按照合同规定不需要本企业加工和安装的协作件(如机组、仪表)的价值。

2、本企业非工业活动单位的非工业产品价值和收入。

入农牧场的农、畜产品的价值;运输部门的运输收入;住宅、公用事业及福利事业单位(洗衣房、澡堂、理发室等)的收入等。

3、本企业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如锯末、切屑、矸石等),其出售的价值也不包括在总产值内。

二、新产品产值新产品产值是指报告期本企业生产的新产品的产值。

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

本报表中的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指标既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未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从投产之日起一年之内的新产品。

三、工业销售产值(一)、工业销售产值的定义和内容工业销售产值(当年价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本年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价值的总价值量。

工业销售产值包括的内容为:1、销售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际销售(包括本期生产和非本期生产)的全部成品、半成品的总价值,即按报告期产品的实际销售数量乘以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

销售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并且只收取加工费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2、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接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定货者来料加工的产品)的加工费收入;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可收取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内非工业部门提供的加工修理、设备安装等收入。

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果对外加工费收入出现跨年度支付的情况,为保证总产值生产口径计算的准确性,则应将对外加工费收入按实际情况调整,记录本年应实际收取的对外加工费收入。

四、工业总产值与工业销售产值的区别1、工业销售产值的计算基础是工业产品的销售总量,不管是否为本期生产,只要是本期销售的都应计算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基础是工业产品的生产量,只要是在本期生产的不论是否已经销售,都应计算工业总产值。

2、工业销售产值不包括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初期末差额价值,而工业总产值包括这部分价值。

五、出口交货值:指工业企业交给外贸部门或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用外汇价格结算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

在计算出口交货值时,要把外汇价格按交易时的汇率折成人民币计算。

六、企业用电量:指工业企业报告期用于工业生产、辅助生产和企业管理活动的实际用电量。

但是不包括企业单独核算的生活用电量。

七、主要产品产量本年生产量: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实物数量,包括商品量和自用量两部分。

(1)产品生产量计算应遵循的原则①产品质量标准:产品必须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才可统计生产量。

工业产品质量标准一律按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执行。

没有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的产品,应按企业主管机关的标准或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执行,不得擅自更改标准或降低标准,不合格的产品不能计算生产量。

②统计时间:本年生产量反映的是本年内的工业生产成果,凡本年内生产的产品都应计算在内,即截止本年最后一天检验合格并办理了入库手续的产品,其中规定要求包装的产品必须包装好才能计算其生产量。

至于本年最后一天以哪一个班次作为截止计算产量的班次则由企业主管机关规定,并应与会计核算的结算时间一致。

结算时间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提前或移后。

③准确度量:准确度量是计算产品产量的重要一环,企业应配备必要的计量设备,对产量进行实际度量,不得随意估算,对确有困难不得不推算的某些产品,一定要按照主管部门规定的推算方法计算,使之尽量接近实际。

(2)产品生产量包括的内容①企业各车间(主要车间、辅助车间、附属品车间及副产品车间)用自备原材料生产的全部产品产量,不论是要销售的商品量还是本企业的自用量,均应统计生产量。

②凡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产品,并且加工企业只收取加工费的,如果订货者是境内非工业企业和境外企业,其产品生产量由加工企业统计;如果订货者是境内工业企业,产品生产量由委托企业(即发包企业)统计,加工企业(即承包企业)不统计。

③经正式鉴定合格的新产品、自产自用的生产设备、未正式投入生产以前试生产的合格品以及基本建设附产的合格品,都应包括在产品生产量中。

④用进口原材料或关键零件生产的产品,或用进口整套散装零件及用进口组装件加工、装配的产品,不论是在国内销售还是外商经销,生产量均统计在国内同种产品生产量中。

⑤在我国国土范围内的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其生产量全部统计在国内同种产品生产量中。

区分来料加工与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依据是加工企业与委托加工企业间的财务结算。

如果委托加工企业提供(3)工业产品生产量不应包括的内容①在生产工业产品的同时,产生的下脚余料或废料,如冶金工业的氧化铁、汤道、中心注管、钢材切头、切尾,机械工业的切屑,木材工业的锯末,粮食加工工业的糠、麸,酿酒工业的酒糟等,一般做下脚料出售,不应统计为产品生产量。

②投入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没有完全消耗掉,而加以回收、提浓,再供本企业自用的,如机械工业回收的润滑油,合成洗涤剂厂回收的盐酸、硫酸等都不计算产品生产量。

③企业从外购进的工业品,未经本企业任何加工的,不得作为本企业的产品生产量统计。

④某些产品在检验产品质量时,需做破坏性试验(如试验灯泡的使用寿命,手电池的间歇放电时间等),这些用作试验的产品,不计算在产品生产量中。

附: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部分主要产品产量目录2009年代码产品名称计量单位2008年代码0931010 钨精矿折合量吨00951 1310030 大米吨01567 1351010 鲜、冷藏肉吨1450010 罐头吨02517 1520010 饮料酒千升02982 1522010 其中:啤酒千升03012 1540010 精制茶吨03227 1741010 生丝吨05036 1800010 服装万件05449 1800020 其中:针织服装万件05654 1810010 梭织服装万件05457 1910010 轻革平方米058832020010 人造板立方米062532021010 其中:胶合板立方米062602022010 纤维板立方米062842029010 人造板表面装饰板平方米06413 2031040 实木木地板平方米06420 2031050 复合木地板平方米06421 2100010 家具件066592110010 其中:木质家具件06666 2130010 金属家具件067402221010 机制纸及纸板吨06975 2221050 其中:卫生用纸吨07241 2221070 箱纸板吨073692230010 纸制品吨074322231010 其中:瓦楞纸箱吨07449 2311010 单色印刷品令074942311020 多色印刷品对开色令07505 2312010 本册万本076922661010 化学试剂吨153612740010 中成药吨201223000010 塑料制品吨212143060010 其中:塑料包装箱吨216103082010 日用塑料制品吨216413230010 钢材吨243063230090 其中:线材(盘条)吨251274059010 光电子器件万只444004059040 其中:发光二极管(LED)万只4410010 发电量万千瓦小时 014324412010 其中:水力发电量万千瓦小时 01470八、B201表的审核公式1、本月完成数+上月止累计完成数=本月止累计完成数;2、一般情况下: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3、产值的增幅与企业用电量、产品产量的增幅是否相匹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