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媒体通信概述

1.多媒体通信概述
1.多媒体通信概述

多媒体通信复习指南2018版

【考试时间:】

1.多媒体通信概述

(1)举例论述对“Multimedia =Variety + Integration + Interaction”的理解。

(2)分析多媒体通信中的“Synchronization”和“Network offerings”特征。

2.多媒体数据压缩国际标准

(3)爱迪生的留声机、磁带录音机、CD-DA、MP3对声音进行记录和存储的方式有何区别,试分析音频存储技术变化的趋势。

(4)分析YUV色彩空间模型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

(5)JPEG压缩标准中为何选择DCT变换?MP3压缩中为何选择MDCT变换?

(6)JPEG系列的各图像压缩标准(JPEG、JPEG-LS、JPEG2000、JPEG XR)实现压缩的技术手段中各自体现了哪些思想?

(7)采用滤波的方法能否滤出量化噪声?为什么?

(8)采用分块方式的变换编码存在哪些缺点?说明在MP3中如何克服该问题。

(9)K-L变换为何被称为最佳变换?为何它在数据压缩领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10)什么是压缩感知?其要素有哪些?

(11)定性讨论采用DCT变换的时候,对变换前的样本做量化和对变换后的系数做量化所产生的结果有何差异。

(12)相比于MPEG2,H.264引入了哪些措施提高压缩比?

(13)定性讨论视频质量可伸缩性可以通过哪些措施实现。

(14)ITU-R BT.656 并行/串行传输模式的信号格式,与模拟电视扫描信号结构有何联系?。

(15)HDMI中视频数据周期、数据岛周期、控制周期的定义与模拟电视扫描信号结构有何联系?

3.多媒体同步机制

(16)DAB和DVB系统中除了音频或视频之外需要存储/传输的额外信息包括哪些?各采用什么方式予以解决。

(17)简述时间戳思想在HDTV系统中的应用。

(18)MP3文件中帧(frame)的帧头中的Frame sync(11bits)信息与MPEG2的TS包中PCR(Program Clock Reference)信息所起的作用各是什么?

(19)试述HDTV中媒体同步是如何实现的?

(20)MP3如何实现流内同步?

(21)什么是同步容限?哪些标准化组织对音视频的同步容限做了怎么的规定?

(22)试述多媒体时间域信息的描述方法。

(23)HDMI中音视频的同步的方式。

(24)RTP时间戳(32bits)和NTP时间戳(64bits)有何不同?

4.多媒体网络通信QoS

(25)多媒体数据流和传统电话网数据流的区别。

(26)论述QoS和QoE的区别。

(27)传统电信网(固网)和基于IP的网络中话音质量评估存在哪些差别?哪些标准对话音质量评估做了规定?

(28)传统电视质量评估和IPTV质量评估存在哪些差别?

(29)QoE管理的难点在哪里?

(30)列举常见的模拟音频失真类型,常见的数字音频失真类型。

(31)常见的视频失真包括哪些类型?

(32)衡量图像失真如何利用视觉认知特性?

(33)分析压缩图像的“Color bleeding”现象的产生原因。

(34)分析采用部分参考(RR,Reduced Reference)模型进行图像质量评估时,可采用哪些可能的图像特征。

(35)阐述基于结构失真的评价方法(SSIM, Structural SIMilarity Index)的基本思想。

5.多媒体网络数据传送

(36)调研在视频播放系统中用到的缓冲区设计技术。

(37)总结主流音频、图像、视频媒体的资源需求特征。

(38)支持IP网实时多媒体信息传送的协议有哪些?描述基本思想。

(39)从通信建立时间、传输延时、延时抖动、宽带利用率、对实时业务的支持、包传输次序及丢失和QoS保障等方面比较:A、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网络;B、面向连接与无连接网络。

(40)请对IP网的Intserv和Diffserv的QoS保障机制的复杂度和性能做出评价。它们能够提供定性的还是定量的、确定的还是统计意义上的QoS保障。

(41)无线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信息具有哪些特殊性?

6.多媒体通信终端、系统与标准协议

(42)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一般结构是什么?网关和会务器的定义和功能如何?(43)为什么一个域中必须有一个网守,而可以没有MCU?

(44)说明H.323终端的通信建立过程,以及实时媒体数据、应用数据、通信控制信号、信令信号各采用什么协议,为什么?

(45)简述VoIP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46)试讨论点到点传输多媒体信息和多点之间传输多媒体信息的不同。

(47)简述内容分发网络和P2P网络的工作原理和核心技术问题。

(48)RTP与SCTP应用场景有何不同?

(49)基于RTP/RTCP的流媒体传输和基于HTTP的流媒体有何不同?

(50)试讨论MPEG-DASH(Dynamic Adaptive Streaming Over HTTP)标准出现的背景和动机。(51)在一个基于RTSP的交互式VOD系统中,节目的快进、快退等操作是如何实现的?

在DASH系统中又是如何实现的?

(52)分组交换流服务PSS(Packet-Switched Streaming Service)相比有线网络的流传输服务有哪些扩展功能?

7.多媒体通信网络最新进展

(53)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检索和传统的文本检索之间最本质的差异是什么?

(54)面向信息的网络(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ng)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55)请举例论述泛在网络之父Mark Weiser所提观点“The most profound technologies are those that disappear”。

(56)语义网(Semantic Web)的目标是什么?试述其关键技术。

(57)请阐述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对多媒体通信可能产生的影响。

(58)软件定义网络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59)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体现了哪些思想?

(60)试讨论物联网和万物互联的区别。

(61)什么是边缘计算?

(62)什么是网络切片?

8.移动通信网络最新进展

(63)简述3GPP关于5G场景的规划。

(64)移动通信网中2G/2.5G/3G/4G/4.5G与Release之间的关系?

(65)试讨论移动通信网核心网的演进趋势。

(66)什么是Backhaul?什么是Fronthaul?

(67)移动通信网和WLAN融合的技术与趋势。

(68)移动通信网和WLAN融合的好处?

(69)简述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LPWAN)与传统移动通信网的区别。

(70)NB-IoT与其他LPWAN的区别?

(71)什么是IMT-2020?什么是Horizon 2020?

(72)移动通信网标准化组织构成的变化趋势?

多媒体的发展趋势

场景:多媒体系统中包含了人类几乎所有的感觉,包括听、视、嗅、触、味觉各个方面,用户在系统中便可体验到一个"虚拟世界"所提供的"真实"感觉。但这种虚幻与真实交嘈、用户自由出进的尽善尽美的多媒体系统,也即虚拟现实(VR),被认为是多媒体的终极,但目前只能看作是人们的理想。虽然目前的技术还达不到,但确确实实说明了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向:更好更自然的交互性,更大范围的信息存取服务。创建一个能不断发展的多媒体的应用环境, 是我们在已有的基础上为未来人类生活创造出一个在功能、空间、时间及人与人交互上都不同于现在的崭新世界的需要,也是我们在多媒体技术研究方面应把握的关键。 从多媒体研究的发展来看,目前已经走过了多媒体认识的:启蒙"阶段。通过这一阶段, 许多人尤其是大量的潜在用户了解了多媒体的主要涵义,对多媒体的概念和应用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考虑,这对今后更大规模的发展奠定了用户基础。这一阶段最典型的应用便是"多媒体演示系统"。尽管许多人称之为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但这种系统离真正的多媒体信息管理尚有很大的距离。这种演示系统对用户的概念教育是直观的、有效的,虽然带来的了一些问题,但的确是十分有益、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也大多数是围绕着类似于概念演示这个思路来进行的,例如各种多媒体硬件接口、用户界面多媒体化、多媒体编辑创作、多媒体通信等等。通过这个启蒙阶段,规范化的多媒体研究体系和重要的领域已经初步形成,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也已初露端倪。 目前,多媒体的研究工作正处于爬坡阶段,许多问题一旦被解决,将会产生出巨大的效益 。从国内外的主要研究工作来看,多媒体的研究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多媒体通信网络环境的研究和建立,将使得多媒体从单机单点,向分布、合作多媒体 应用环境发展。建设一个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自由交互的多媒体通信网,在"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浪下已经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对这种网络及其设备的研究,以及建立在这种网络之上的分布应用和信息服务的研究是当前一个非常明显的热点。 ·对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已经深入到了媒体内部,利用已经基本成熟的图像理解、语言识 别、全文检索等技术研究多媒体基于内容的处理,开发能够进行基于内容处理的系统,包括编码、创作、表现及应用,已成为多媒体信息管理的重要方向。 ·多媒体的各类标准有是研究的重点。成熟的标准在不断修订、颁布,新的方法和技术 的出现又带来了新的标准体制。各类标准的研究将有利于产品规范化,使得用户的使用更加方便。 ·多媒体的技术继续向其它领域扩展,使其应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多媒体并行工程平 台、多媒体仿真、智能多媒体等新的技术和应用层出不穷,扩大了原有技术领域的内涵,改善了其性能,创造出了新的概念。但也有一些"拉大旗,作虎皮"的现象,只在名称上作文章, 并未真正做多少工作,但这不是主流。 ·多媒体的研究人员已开始充分注意虚拟现实(临境)技术的发展,有相当多的研究已开 始针对其基本技术和外围技术等进行,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利用头盔显示器等特别设备创造沉浸式的环境、开发相应的应用,是在该方向上的主要工作。也有一些研究把重点放在了通过超媒体数据库提供全景的具有空间和时间合成信息形式的基于网络的半沉浸式虚拟空间的上面。 ·应用及市场研究中面向大规模用户和高档次应用的趋势十分明显。包括家用多媒体 终端、点播电视服务(VOD)、教育/娱乐用多媒体软件、多媒体会议系统等。医学、家用及军用等已成为多媒体应用领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多媒体通信及信息服务 随着美国"信息高速公路(NII)"的提出,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建设全球"信息高速公路"(GII)的热潮,许多国家都把其看成在未来信息社会中能否立足的关键。无论哪一个国家提出何种形式的信息网络,几乎都不约而同地将支持多媒体通信和应用作为其建设的主要目

机器视觉系统概述.

2 机器视觉系统概述 2.1 机器视觉的概念 美国制造工程师协会(SME Society of Manufacturing Engineers)机器视觉分会和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RIA Robot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的自动化视觉分会对机器视觉下的定义为:“机器视觉是通过光学的装置和非接触的传感器自动地接收和处理一个真实物体的图像,以获得所需信息或用于控制机器人运动的装置”。 在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中,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检验、生产监视及零件识别应用,例如零配件批量加工的尺寸检查,自动装配的完整性检查,电子装配线的元件自动定位,IC上的字符识别等。通常人眼无法连续、稳定地完成这些带有高度重复性和智能性的工作,其它物理量传感器也难有用武之地。由此人们开始考虑利用光电成像系统采集被控目标的图像,而后经计算机或专用的图像处理模块进行数字化处理,根据图像的像素分布、亮度和颜色等信息,来进行尺寸、形状、颜色等的判别。这样,就把计算机的快速性、可重复性,与人眼视觉的高度智能化和抽象能力相结合,由此产生了机器视觉的概念。 工业线扫描相机系统 一个成功的机器视觉系统是一个经过细致工程处理来满足一系列明确要求的系统。 当这些要求完全确定后,这个系统就设计并建立来满足这些精确的要求。机器视觉的优点包括以下几点: ■精度高 作为一个精确的测量仪器,设计优秀的视觉系统能够对一千个或更多部件的一个进行空间测量。因为此种测量不需要接触,所以对脆弱部件没有磨损和危险。 ■连续性

视觉系统可以使人们免受疲劳之苦。因为没有人工操作者,也就没有了人为造成的操作变化。多个系统可以设定单独运行。 ■成本效率高 随着计算机处理器价格的急剧下降,机器视觉系统成本效率也变得越来越高。一个价值10000美元的视觉系统可以轻松取代三个人工探测者,而每个探测者每年需要20000美元的工资。另外,视觉系统的操作和维持费用非常低。 ■灵活性 视觉系统能够进行各种不同的测量。当应用变化以后,只需软件做相应变化或者升级以适应新的需求即可。 许多应用满意过程控制(SPC)的公司正在考虑应用机器视觉系统来传递持续的、协调的和精确的测量SPC命令。在SPC中,制造参数是被持续监控的。整个过程的控制就是要保证这些参数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使制造者在生产过程失去控制或出现坏部件 时能够调节过程参数。 机器视觉系统比光学或机器传感器有更好的可适应性。它们使自动机器具有了多样性、灵活性和可重组性。当需要改变生产过程时,对机器视觉来说“工具更换”仅仅是软件的变换而不是更换昂贵的硬件。当生产线重组后,视觉系统往往可以重复使用。 2.2 机器视觉系统的构成 机器视觉技术用计算机来分析一个图像,并根据分析得出结论。现今机器视觉有两种应用。机器视觉系统可以探测部件,在此光学器件允许处理器更精确的观察目标并对哪些部件可以通过哪些需要废弃做出有效的决定;机器视觉也可以用来创造一个部件,即运用复杂光学器件和软件相结合直接指导制造过程。 尽管机器视觉应用各异,但都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图像采集 光学系统采集图像,图像转换成模拟格式并传入计算机存储器。 ■图像处理 处理器运用不同的算法来提高对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图像要素。 ■特性提取 处理器识别并量化图像的关键特性,例如印刷电路板上洞的位置或者连接器上引脚的个数。然后这些数据传送到控制程序。 ■判决和控制

机器视觉简介

机器视觉概述 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系统是指通过机器视觉产品(即图像摄取装置,分CMOS 和CCD 两种)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 【应用领域】 机器视觉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广泛应用于微电子、PCB生产、自动驾驶、印刷、科学研究和军事等领域。 【基本构造】 一个典型的工业机器视觉系统包括:光源、镜头、CCD 照相机、图像处理单元(或图像捕获卡)、图像处理软件、监视器、通讯/ 输入输出单元等。系统可再分为、主端电脑(Host Computer)、影像获取卡(Frame Grabber)与影像处理器、影像摄影机、CCTV镜头、显微镜头、照明设备、Halogen光源、LED光源高周波萤光灯源、闪光灯源、其他特殊光源、影像显示器、LCD、机构及控制系统、PLC、PC-Base控制器、精密桌台、伺服运动机台。 以上涵盖大部分的机器视觉系统组成部分,在本实验室中机器视觉的主要系统组成为:光源、工控机、工业相机、镜头;其中在进行算法设计时尽量的减少对于光源条件的依赖(实验室的光源性能一般,光照条件良好)。 图1 典型的机器视觉系统

图2 本实验室的机器视觉的主要组成 尽量以本实验室现有的实验条件为主,其他需要的部分按实际要求也可以添加。 【工作原理】 机器视觉检测系统采用CCD照相机将被检测的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处理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如面积、数量、位置、长度,再根据预设的允许度和其他条件输出结果,包括尺寸、角度、个数、合格/ 不合格、有/ 无等,实现自动识别功能。 【机器视觉系统的典型结构】 一个典型的机器视觉系统包括以下五大块: 1.照明 照明是影响机器视觉系统输入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输入数据的质量和应用效果。由于没有通用的机器视觉照明设备,所以针对每个特定的应用实例,要选择相应的照明装置,以达到最佳效果。光源可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常用的几种可见光源是白帜灯、日光灯、水银灯和钠光灯。可见光的缺点是光能不能保持稳定。如何使光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稳定,是实用化过程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环境光有可能影响图像的质量,所以可采用加防护屏的方法来减少环境光的影响。照明系统按其照射方法可分为:背向照明、前向照明、结构光和频闪光照明等。其中,背向照明是被测物放在光源和摄像机之间,它的优点是能获得高对比度的图像。前向照明是光源和摄像机位于被测物的同侧,这种方式便于安装。结构光照明是将光栅或线光源等投射到被测物上,根据它们产生的畸变,解调出被测物的三维信息。频闪光照明是将高频率的光脉冲照射到物体上,摄像机拍摄要求与光源同步。

多媒体发展现状和前景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在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文章从多媒体的概念、多媒体的发展现状出发,描述多媒体,阐述多媒体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论述了多媒体技术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多媒体,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1、多媒体概述 1.1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多媒体技术是使用计算机交互式综合技术和数字通信网络技术处理多种表示媒体(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交互式系统,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它主要涉及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交互界面设计;图像处理;音频信号处理;视频技术;压缩与编码;虚拟现实);多媒体通信与分布式多媒体;多媒体应用等几方面。 1.2 多媒体技术的特性 (1)多样性。是使计算机所能处理的范围从单一传统的数值、文字、静止图像扩展到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影像等多种信息。 (2)交互性。它是多媒体技术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即与用户能有人机对话交互作用,用户可以操纵和控制多媒体信息,能自由获取和使用信息,借助这种人机对话方式沟通和学习,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3)集成性。是使计算机能以多种不同的信息形式综合的表现某个内容。多媒体技术是建立在数字处理的基础上,而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集于一体的应用,具有多种技术的系统集成性,基本上包含了当今计算机领域内最新的软、硬件技术。 2. 多媒体技术现状 2.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1)数据压缩、图像处理方面的应用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面向三维图形、环绕立体声、彩色和全屏幕运动画面的处理技术。而数字计算机面临的是数值、文字、语言、音乐、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多媒体的问题,它承载着由模拟量转化成数字量信息的吞吐、存储和运输。 随着网络、有线、无限通信系统的迅猛发展,交互式计算机和交互性电视技术的普片应用,以及视频、音频数据综合服务等应用的发展趋势,对计算机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解码技术及其遵循的标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2)视频、音频信息的处理应用 在多媒体技术当中,存储声音信息的文件格式主要有:WAV、VOC、MIDI、AIF、SON及RMI文件。 数据压缩技术为图像、视频和音频信号的压缩,文件存储和分布式利用,提高通信干线和传输效率等应用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同时使计算机实时处理音频、视频信息,以保证播放出高质量的视频、音频节目成为可能。 (3)网络应用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正经历一场网络化的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传统多媒体手段却由于其大传输量的特点而与当今网络传输环境发生了矛盾,所以应该致力于慢速的网络传输的条件下实现多媒体技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减小流媒体文件的体积: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多媒体技术,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能在使用者能够接受的品质下,将庞大的多媒体信息进行最大程度的减小。使它在慢速的网络中传输势必要减少信息的传输量,既要进行大比例的压缩。然而必须注意的是,这种压缩方法是以牺牲多媒体信息的品质作为代价,很难奢望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多媒体信息能达到传统的多媒体视觉和听觉。 信息流传输:除了减小多媒体文件的体积外,在网络中的多媒体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支持“流”传输方式。所谓“流”是一种数据的传输方式,使用这种方式,信息的接受者在没有接收到完整的信息就能处理那些已收到的信息。这种一边接受一边处理的方式,很好的解决了多媒体在网络上传输的问题。 2.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应用范围

移动通信考试样题

移动通信工程 第一章移动通信概述 一、填空题 1.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可分为单向通信方式和双向通信方式两大类别,而后者又分为单工通信方式、双工通信方式和(半双工)通信方式三种。 2.单工制通信就是指通信的双方只能(交替)地进行发信和收信,不能同时进行。 3.双工制通信就是指移动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发信和收信,这时收信与发信必须采用不同的工作频率,称为频分双工。 4.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码分多址是一种利用扩频技术所形成的不同的(码序列)实现的多址方式。 5.目前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的调制技术主要有(连续相位)调制技术和线性调制技术两大类。 6.目前移动通信系统中话音编码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即波形编码和(参数)编码。 7.移动通信网无线区群的激励方式一般分为中心激励和(顶点)激励。 8.移动通信网无线区群的中心激励是指基地台位于无线小区的中心,并采用(全向天线)实现无线小区的覆盖。 9.移动GSM网络中,选择无线小区模型的基本原则是在考虑了传播条件、复用方式、多重干扰等因素后必须满足(载干比)的要求。 10、频分双工是指通信双方同时收信、发信,这时收信与发信必须使用不同(工作频 率)。 11、GSM中采用调制方式为(GMSK或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 12、GSM声码器采用规则脉冲激励长期线性预测编码RPE-LPC,传输速率为(13kbit/s) 13、每个发射机都有自己唯一的代码,同时接收机也知道要接收的代码,用这个代码 作为信号的滤波器,接收机就能从所有其他信号的背景中恢复成原来的信息码,这个过程称为(解扩)14、半双工制是指通信双方,有一方使用双工方式,即收发信机同时工作,而另一方则 采用(双频单工)方式。 15、TDMA系统是在每帧中可以分配不同的(时隙数)给不同的用户 16、一方面要求馈线的衰耗要小,另一方面其阻抗应尽可能与发射机的输出阻抗和天 线的输入阻抗(相匹配) 17、馈线的主要作用是把发射机输出的射频载波信号高效地送至天线,一方面要求馈 线的衰耗要(小),另一方面其阻抗应尽可能与发射机的输出阻抗和天线的输入阻抗相匹配。 18、对馈线要求一方面馈线的衰耗要小,另一方面其阻抗应尽可能与发射机的输出阻 抗和天线的输入阻抗(相匹配)。 19、FDD分配给用户的物理信道是一对信道,占用(两)段频段 20、把基带信号转变为一个相对基带频率而言频率非常高的带通信号以适合于信道传 输。这个带通信号叫做(已调信号),而基带信号叫做调制信号。 21、把基带信号转变为一个相对基带频率而言频率非常高的带通信号以适合于信道传 输。这个带通信号叫做已调信号,而基带信号叫做(调制信号)。 22、移动通信中的干扰有邻道干扰、(同频道干扰)、互调干扰。 二、单项选择题 1.移动通信使用的极低频频段的频率范围为(A)。 A、3~30Hz B、30~300Hz C、300~3000Hz D、3~30kHz 2.移动通信使用的中频频段的频率范围为(B)。 A、3~30kHz B、300~3000kHz C、3~30MHz D、30~300MHz 3.移动通信使用的极高频频段的频率范围为(C)。 A、300~3000MHz B、3~30GHz C、30~300GHz D、300~3000GHz 4.移动通信使用的甚长波的波长范围是(D)。 A、100~lOMm(108~107m) B、10~1Mm(107~106m) C、1000~1000kMm(106~105m) D、100~lOkMm(105~104m)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多媒体通信技术 一、什么是多媒体通信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字、数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几种信息的媒体集合在一起,由计算机实施综合控制的技术。多媒体通信是利用多种媒体—语音、文字、图像、图形和数据来表示信息,而且把各种媒体的信息综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协调同步。实时地表现出各种信息及其变化,通信的双方还相互地交流沟通。多媒体通信的产生发展得益于计算机和存储技术的发展,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为其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其创造了良好的支持环境。还有语音识别处理、文字语音合成、数据压缩以及文字、声音、图象传输的同步性、实时性和协同操作等方面研究的进展,为多媒体通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多媒体通信就是集多媒体技术与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性和电视的真实性于一体的现代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在实际使用上还要有更先进的软硬件协议与工具、高级操作系统、新的通信规范和多媒体数据库等许多课题尚待研究开发。但是这种多媒体通信终端与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络相配合的传输信息的形式,将成为21世纪通信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多媒体通信的实现,将为社会提供一种全新的信息服务方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二、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领域中最有活力、发展最快的高新信

息技术,它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并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多媒体通信综合了多种媒体信息间的通信,它是通过现有的各种通讯网来传输、转储和接收多媒体信息的通信方式,几乎覆盖了信息技术领域的所有范畴,包括数据、音频和视频的综合处理和应用技术,其关键技术是多媒体信息的高效传输和交互处理。 1多媒体通信的目前应用 多媒体通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按通讯网来分,多媒体技术主要应用在电话网(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网)、广电网、计算机网上。目前在以电话网为主导的通讯网上,由于终端到话局之间物理媒质采用的是双绞线,其特点是以语音通信的特点而设计的,因此,在其上实现多媒体业务技术难度较大。在90年代中期,国际电信联盟(ITU)专门颁布了以低比特率实现多媒体通信的相关协议H.324。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果,可视电话的研究成功就是其一。可视电话就是完全在PSTN上不依赖任何其它设备进行多媒体通信,实现了"即闻其声,又见其人"的通信效果,满足了人们所向往的亲情交流感。它采用H.263标准对图像数据进行运动矢量估计及其它算法的压缩编码,使运动图像能够在26kbit/s的带宽内比较好的以30帧/秒的QCIF 传输,使声音能够以6kbit/s的带宽内不失真的传输。如果POTS与计算机等其它设备相配合使用,则可以更好地完成多媒体通信,具体详细阐述见下面有关计算机网部分。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 摘要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领域中最有活力、发展最快的高新信息技术。它改善了人机交互界面,集声,文,图,像处理一体化。更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深入发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已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和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并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伴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和低成本高速处理芯片的应用,数字信息的数量在今后几时年中将急剧增加,质量也将大大地改善。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深入发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已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和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并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发展信息化应用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urse Abstract: A stro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is a practical technology, is the most dynamic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world today,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high-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has improved human-machine interface, collection, text, map, like dealing with integration. More convenient way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With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it is increasingly widely used, has penetrated into all disciplines and in all aspect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ever-changing human lifestyle and quality of life. Along with the pace of social in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ow cost high speed processing chips, digital information will rapidly increase in the next year when the number of quality would greatly improve. With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it is increasingly widely used, has penetrated into all disciplines and in all aspect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ever-changing human lifestyle and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 Multimedi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applications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

机器人视觉系统(Robot Vision)简介

机器人视觉系统(Robot Vision)简介 【字体:大中小】时间:2014-08-28 11:00:06 点击次数:23次 机器视觉系统的组成 机器视觉系统是指用计算机来实现人的视觉功能,也就是用计算机来实现对客观的三维世界的识别。按现在的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感受部分是视网膜,它是一个三维采样系统。三维物体的可见部分投影到网膜上,人们按照投影到视网膜上的二维的像来对该物体进行三维理解。所谓三维理解是指对被观察对象的形状、尺寸、离开观察点的距离、质地和运动特征(方向和速度)等的理解。 机器视觉系统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摄像机、转鼓等,它们都把三维的影像作为输入源,即输入计算机的就是三维管观世界的二维投影。如果把三维客观世界到二维投影像看作是一种正变换的话,则机器视觉系统所要做的是从这种二维投影图像到三维客观世界的逆变换,也就是根据这种二维投影图像去重建三维的客观世界。 机器视觉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图像的获取、图像的处理和分析、输出或显示。 将近80%的工业视觉系统主要用在检测方面,包括用于提高生产效率、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采集产品数据等。产品的分类和选择也集成于检测功能中。下面通过一个用于生产线上的单摄像机视觉系统,说明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视觉系统检测生产线上的产品,决定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并根据结果,产生相应的信号输入上位机。图像获取设备包括光源、摄像机等;图像处理设备包括相应的软件和硬件系统;输出设备是与制造过程相连的有关系统,包括过程控制器和报警装置等。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分析和产品控制,若发现不合格品,则报警器告警,并将其排除出生产线。机器视觉的结果是CAQ系统的质量信息来源,也可以和CIMS其它系统集成。 图像的获取 图像的获取实际上是将被测物体的可视化图像和内在特征转换成能被计算机处理的一系列数据,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照明 *图像聚焦形成 *图像确定和形成摄像机输出信号

机器视觉测量技术

机器视觉测量技术杨永跃合肥工业大学 2007.3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 概述 1.2 机器视觉的研究内容 1.3 机器视觉的应用 1.4 人类视觉简介 1.5 颜色和知觉 1.6 光度学 1.7 视觉的空间知觉 1.8 几何基础 第二章图像的采集和量化 2.1 采集装置的性能指标 2.2 电荷藕合摄像器件 2.3 CCD 相机类 2.4 彩色数码相机 2.5 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

2.6 照明系统设计 第三章光学图样的测量 3.1 全息技术 3.2 散斑测量技术 3.3 莫尔条纹测量技术 3.4 微图像测量技术 第四章标定方法的研究 4.1 干涉条纹图数学形成与特征4.2 图像预处理方法 4.3 条纹倍增法 4.4 条纹图的旋滤波算法 第五章立体视觉 5.1 立体成像 2 5.2 基本约束 5.3 边缘匹配 5.4 匹域相关性 5.5 从 x 恢复形状的方法 5.6 测距成像

第六章标定 6.1 传统标定 6.2 Tsais 万能摄像机标定法 6.3 Weng ’ s 标定法 6.4 几何映射变换 6.5 重采样算法 第七章目标图像亚像素定位技术第八章图像测量软件 (多媒体介绍 第九章典型测量系统设计分析9.1 光源设计 9.2 图像传感器设计 9.3 图像处理分析 9.4 图像识别分析 附:教学实验 1、视觉坐标测量标定实验 2、视觉坐标测量的标定方法。 3、视觉坐标测量应用实验 4、典型零件测量方法等。

3 第一章绪论 1.1 概述 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面临着自身能力、能量的局限性, 因而发明和创造了许多机器来辅助或代替人类完成任务。智能机器或智能机器人是这种机器最理想的模式。 智能机器能模拟人类的功能、能感知外部世界,有效解决问题。 人类感知外部世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眼耳鼻舌身 所以对于智能机器,赋予人类视觉功能极其重要。 机器视觉:用计算机来模拟生物(外显或宏观视觉功能的科学和技术。 机器视觉目标:用图像创建或恢复现实世界模型,然后认知现实世界。 1.2 机器视觉的研究内容 1 输入设备成像设备:摄像机、红外线、激光、超声波、 X 射线、 CCD 、数字扫描仪、超声成像、 CT 等 数字化设备 2 低层视觉(预处理 :对输入的原始图像进行处理(滤波、增强、边缘检测 ,提取角点、边缘、线条色彩等特征。 3 中层视觉:恢复场景的深度、表面法线,通过立体视觉、运动估计、明暗特征、纹理分析。系统标定

概述机器视觉工业五大典型应用.

概述机器视觉工业五大典型应用如今,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发展迅猛,人们对于机器视觉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于它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机器视觉系统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让不适合人工作业的危险工作环境变成了可能,让大批量、持续生产变成了现实,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快速获取信息并自动处理的性能,也同时为工业生产的信息集成提供了方便。随着机器视觉技术成熟与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其应用范围越加的广泛,根据这些领域,我们大致可以概括出机器视觉工业的五大典型应用,这五大典型应用也基本可以概括出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生产中能够起到的作用。 图像识别应用 图像识别,是利用机器视觉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象。图像识别在机器视觉工业领域中最典型的应用就是二维码的识别了,二维码就是我们平时常见的条形码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将大量的数据信息存储在这小小的二维码中,通过条码对产品进行跟踪管理,通过机器视觉系统,可以方便的对各种材质表面的条码进行识别读取,大大提高了现代化生产的效率。 图像检测应用 检测是机器视觉工业领域最主要的应用之一,几乎所有产品都需要检测,而人工检测存在着较多的弊端,人工检测准确性低,长时间工作的话,准确性更是无法保证,而且检测速度慢,容易影响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因此,机器视觉在图像检测的应用方面也非常的广泛,例如:硬币边缘字符的检测。2000 年10月新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中,壹圆硬币的侧边增强了防伪功能,鉴于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要求,在造币的最后一道工序上安装了视觉检测系统;印刷过程中的套色定位以及较色检查、包装过程中的饮料瓶盖的印刷质量检查,产品包装上的条码和字符识别等;玻璃瓶的缺陷检测。机器视觉系统对玻璃瓶的缺陷检测,也包括了药用玻璃瓶范畴,也就是说机器视觉也涉及到了医药领域,其主要检测包括尺寸检测、瓶身外观缺陷检测、瓶肩部缺陷检测、瓶口检测等。

概述机器视觉工业五大典型应用.

概述机器视觉工业五大典型应用 如今,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发展迅猛,人们对于机器视觉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于它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机器视觉系统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让不适合人工作业的危险工作环境变成了可能,让大批量、持续生产变成了现实,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快速获取信息并自动处理的性能,也同时为工业生产的信息集成提供了方便。随着机器视觉技术成熟与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其应用范围越加的广泛,根据这些领域,我们大致可以概括出机器视觉工业的五大典型应用,这五大典型应用也基本可以概括出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生产中能够起到的作用。 图像识别应用。 图像识别,是利用机器视觉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象。图像识别在机器视觉工业领域中最典型的应用就是二维码的识别了,二维码就是我们平时常见的条形码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将大量的数据信息存储在这小小的二维码中,通过条码对产品进行跟踪管理,通过机器视觉系统,可以方便的对各种材质表面的条码进行识别读取,大大提高了现代化生产的效率。 图像检测应用 检测是机器视觉工业领域最主要的应用之一,几乎所有产品都需要检测,而人工检测存在着较多的弊端,人工检测准确性低,长时间工作的话,准确性更是无法保证,而且检测速度慢,容易影响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因此,机器视觉在图像检测的应用方面也非常的广泛,例如:硬币边缘字符的检测。2000年10月新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中,壹圆硬币的侧边增强了防伪功能,鉴于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要求,在造币的最后一道工序上安装了视觉检测系统;印刷过程中的套色定位以及较色检查、包装过程中的饮料瓶盖的印刷质量检查,产品包装上的条码和字符识别等;玻璃瓶的缺陷检测。机器视觉系统对玻璃瓶的缺陷检测,也包括了药用玻璃瓶范畴,也就是说机器视觉也涉及到了医药领域,其主要检测包括尺寸检测、瓶身外观缺陷检测、瓶肩部缺陷检测、瓶口检测等。 视觉定位应用

浅谈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8-08-10T13:21:54.92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6期作者:张力谭长清张琪薛龙刘文贺 [导读]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领域中最有活力、发展最快的高新信息技术。 空军工程大学陕西西安 710003 摘要:多媒体通信技术是一门综合的、跨学科的交叉技术,它综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多种信息科学领域的技术成果,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文章通过对现代通信技术的概括和分析,总结出未来多媒体通信的多种发展方向。 关键词:多媒体,多媒体通信,技术应用 1 引言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领域中最有活力、发展最快的高新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按通讯网来分,多媒体技术主要应用在电话网(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网)、广电网、计算机网上。它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多媒体通信综合了多种媒体信息间的通信,它是通过现有的各种通讯网来传输、转储和接收多媒体信息的通信方式,几乎覆盖了信息技术领域的所有范畴,包括数据、音频和视频的综合处理和应用技术,其关键技术是多媒体信息的高效传输和交互处理。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未来世界的通信网络必将覆盖整个天上地下。天上众多的卫星系统可为全球用户提供宽带接入服务;地面不仅可以实现光纤到户,用户还能够拥有高速的多媒体移动通信业务。而这一体系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且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平滑的连接性。 2 “三网合一”技术 随着数字技术的大力发展和全面推广,有线电视、电信和计算机等传统行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相应的数字处理、数字压缩技术以及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为各种媒体信息的传送提供了必要的带宽;而TCP/IP协议的广泛应用更是为不同网络之间的互通提供了共同的语言。这一切都为“三网合一”创造了技术条件。 “三网合一”正是指将计算机网、电视网和电信网在传输、接收和处理等方面合而为一,并全面实现数字化。如此便可以使三大行业在技术上逐步趋向一致,在业务上相互交叉渗透,在网络上互连互通,在经营上相互合作竞争,从而更好的、更全面的为人们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通信服务。 但“三网合一”并不是简单的三网相加,为了很好的传递音频、视频和数据信息必须同时在传输、交换和接入等各层具备宽带化,较好的QOS以及统一的信息表示方式才能构筑其赖以生存的技术前提。而目前此项技术并不是很成熟,所以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三网仍将并存。但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已成为今后网络建设的潮流,基于光纤的宽带IP网代表着网络发展的方向,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三网合一终将实现。 2.1 向IP融合 IP技术是未来数据网络中的核心技术,是承载各种应用业务的平台,而在IP网上实现多媒体通信更是世界各国的主要目标。因为公众电话网(PSTN)无论怎样发展,其资源利用率低、带宽窄、线路质量不稳定等缺点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有线电视网(CATV)则相对缺乏在通信领域运营的经验,研究工作也相对比较滞后;只有数据网因为有了Internet网络技术的成功开发而迅速进入到开放的、分布式的发展环境,并飞快地向前推进。 随着这样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人们更是期待着能够在一个统一的网络上开展各种业务,传输各种信息以保障高效率地利用网络资源和更好地开展业务。因此三大网络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且这种融合不仅是业务上的融合,更是网络上的融合。而IP就是能够实现这种融合最好的统一的协议,所以无论未来的基础网络会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宽带多媒体业务都必将会统一到IP网上。 2.2 走向宽带 有这样一种说法,有了宽带,就有了高速度,就有了多媒体的传送。在通信领域中,只有拥有了充足的带宽,才能够快速传输音频、视频和数据等多种媒体信息。这就好像只有在够宽够平整的高速公路上才能够整齐有序且快速地通行各种车辆一样。因此,带宽引起了各层次人们的关注,投资商纷纷追加投资,运营商大举进攻,各企业家也跃跃欲试,而用户和媒体更是望穿秋水、翘首以盼。在现有的N-ISDN上开展的多媒体通信业务已经基本完善,下一步的重点就是宽带多媒体通信。快速发展的光通信技术为未来的宽带多媒体应用描绘了美好的前景,光纤通信的速率每10年可增长100倍,而这种增长速度还可以持续10年左右。宽带速率的持续增长更是为宽带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与移动技术结合 手机自问世以来,历经了1G、2G、2.5G和3G的发展过程。其中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只能进行语音通话。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相对第一代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如接收电子邮件或网页。3G可以让全球用户通过手机实现从陆地至海洋到卫星的全球立体通信联网,从而轻松实现“5W”,即任何漫游用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与任何人进行通话或数据的传送(宽带非话音业务),并能提供等同于有线电话的话音质量和等同于计算机联网的传输速度。因此,众多专家均认为未来多媒体通信的主要特征就是可移动的多媒体通信业务,而利用先进的空中接口技术、核心包分组技术以及对频谱的高效利用,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2.4 与卫星技术结合 基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广大用户的需求,建立多媒体大型网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可是现有的电话线由于频宽较小,根本无法满足多媒体系统的要求,且利用地面网络来实现接入不仅需要巨大的投资,往往还难以实现全球每个角落的全覆盖和满足普遍接入的要求。 近年来,卫星系统在通信、广播、导航定位、遥感遥测、地球资源、环境监测、军事侦察、气象服务等方面逐渐体现出其重要的价

机器视觉简介

机器视觉 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系统是指通过机器视觉产品(即图像摄取装置,分CMOS和CCD两种)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 发展折叠 如今,中国正成为世界机器视觉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应用范围涵盖了工业、农业、医药、军事、航天、气象、天文、公安、交通、安全、科研等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其重要原因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加工中心,高要求的零部件加工及其相应的先进生产线,使许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器视觉系统和应用经验也进入了中国。 经历过长期的蛰伏,2010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当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达到8.3亿元,同比增长48.2%,其中智能相机、软件、光源和板卡的增长幅度都达到了50%,工业相机和镜头也保持了40%以上的增幅,皆为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2011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步入后增长调整期。相较2010年的高速增长,虽然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很高的水平。2011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为10.8亿元,同比增长30.1%,增速同比2010年下降18.1个百分点,其中智能相机、工业相机、软件和板卡都保持了不低于30%的增速,光源也达到了28.6%的增长幅度,增幅远高于中国整体自动化市场的增长速度。电子制造行业仍然是拉动需求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2011年机器视觉产品电子制造行业的市场规模为5.0亿人民币,增长35.1%。市份额达到了46.3%。电子制造、汽车、制药和包装机械占据了近70%的机器视觉市场份额。 概述折叠编辑本段 机器视觉(Machine vision) 机器视觉系统的特点是提高生产的柔性和自动化程度。在一些不视觉系统工作原理简图适合于人工作业的危险工作环境或人工视觉难以满足要求的场合,常用机器视觉来替代人工视觉;

浅谈自己对多媒体通信技术的一些认识

多媒体通信课程报告 浅谈对多媒体通信技术的认识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院系: 2012年10月7日

浅谈对多媒体通信技术的认识 摘要: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一门综合的、跨学科的交叉技术, 它综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多种信息科学领域的技术成果, 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多媒体通信技术基本概念,主要特性,我国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未来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展望。第二部分简单的介绍了图像数据压缩编码技术中的预测编码、变换编码、统计编码( 熵编码) 、内插编码、子带编码、向量编码等技术。 关键词:多媒体通信发展压缩编码

目录 第一部分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述 (4) 一、多媒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4) 二、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现状 (5) 三、多媒体技术特性 (7) 1. 集成性 (7) 2. 交互性 (8) 3. 同步性 (8) 四、多媒体通信技术主要关键技术 (9) 1、压缩编码技术 (9) 2、媒体同步技术 (9) 3、多媒体通信网 (10) 4、多媒体数据库 (11) 五、我国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情况 (11) 六、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12) 1、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 (12) 2、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第二部分图像数据压缩编码技术概述 (15) 第三部分总结 (17) 参考资料: (18)

第一部分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述 一、多媒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Technology)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text)、图形(graphics)、图像(image)、声音(sound)、动画(cartoon)、视频(video)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并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技术。它是一门新兴的通信技术,它涉及通信、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个领域,是一种综合性技术。通常多媒体通信是指能够对多种表示媒体进行处理,同时能使多种显示媒体工作的通信。即在一次通信过程中交换的信息类型不是一种,而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数据等多种媒体类型的综合体。 多媒体通信技术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时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著名计算机公司开始致力于包括信息的压缩编码、多媒体存储、图形合成与同步等技术在内的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并把该技术应用于PC机,首先建立了基于局域网的多媒体通信系统。 1984年,美国的RCA公司在普林斯顿David Sarnoff实验室,组织了包括计算机、广播电视和信号处理三方面的40余名专家,综合了前人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经过4年的研究,于1987年3月在国际第二届CD—ROM年会上展出了世界第一台多媒体计算机。这项技术后来命名为DVI,这便是多媒体技术的雏形。 进入九十年代后,全球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于了解事物、交换信息的要求已经从纸、笔、书本、话音等发展到通过声、光、电信号等更准确、更快捷、更丰富的方式;同时,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微电子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

机器视觉技术及其应用概述

机器视觉技术及其应用概述 姓名: 班级:机械0904班学号: 摘要:近年来,机器视觉已经发展成为光电子的一个应用分支,广泛应用于微 电子、PCB生产、自动驾驶、印刷、科学研究和军事等领域。机器视觉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使从事机器视觉的公司和人员大量涌现。首先概述了机器视觉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分析了机器视觉系统的构建;接着论述了机器视觉技术的当前主要应用领域与情况;最后分析了现阶段机器视觉技术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器视觉;技术;应用 机器视觉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机器视觉即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系统的工作流程大致为:被摄取目标——经图像摄取装臵——图像信号——经图像处理系统——数字信号——经抽取目标特征——判断结果并控制设备。该流程的实现需相应的硬件作为基础,典型的工业机器视觉系统构成有照明、镜头、相机、图像采集卡、视觉处理器等。下面将对机器视觉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进一步具体说明。 机器视觉系统组成 从原理上机器视觉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图像的采集、图像的处理和分析、输出或显示。—个典型的机器视觉系统应该包括光源、光学系统、图像捕捉系统、图像数字化模块、数字图像处理模块、智能判断决策模块和机械控制执行模块,如图1所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机器视觉是一项综合技术。其中包括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机械工程技术、控制技术、光源照明技术、光学成像技术、传感器技术、模拟与数字视频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人机接口技术等。只有这些技术的相互协调应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机器视觉应用系统。机器视觉应用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体现在光源照明、光学镜头、摄像机(CCD)、图像采集卡、图像信号处理以及执行机构等。以下分别就各方面展开论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