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考试重点精品习题-第二十四章-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

改变传导:
①奎尼丁等抑制Na+流,减慢0相除极速率,抑制传导,使单向传导阻滞变为双向阻滞,消除折返。
②苯妥英钠等促进K+外流,膜电位负值增大,使0相除极速率增快而加强传导,消除单向阻滞而终止折返。
3.延长有效不应期(ERP):ERP延长,折返冲动可消失在ERP中。药物可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
(三)ⅠC类药重度阻滞心肌细胞膜钠通道的药物。
普罗帕酮
1.重度阻滞Na+流,轻度阻滞Ca2+流及β受体阻断作用。可抑制自律性,减慢传导速度,绝对延长ERP,轻度抑制心肌收缩力。
2.用于: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
3.不良反应:胃肠反应,可致心律失常,如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障碍、加重心衰等。
二、Ⅱ类药---β受体阻断药
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先用兴奋迷走神经,可选用维拉帕米、普萘洛尔。
5.室性期前收缩应选用普鲁卡因胺
6.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宜选用利多卡因
7.心室颤动宜选用利多卡因
20
10
15
10
15
10
10
教案末页
教学
小结
1.比较利多卡因、苯妥英钠、普萘洛尔、维拉帕米、奎尼丁、胺碘酮、普罗帕酮、普鲁卡因胺等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特点及应用
2.各种心律失常的选择用药
思考题
或
作业题
1.试述各型心律失常的常用药或首选药。
2.为什么利多卡因对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好?
3.为什么维拉帕米对室上性心律失常效果好?为什么要避免与β受体阻断药合用?
4.普萘洛尔为什么不能用于变异性心绞痛?
教学
后记
重点讲授利多卡因、苯妥英钠、普萘洛尔、维拉帕米、胺碘酮、普罗帕酮、普鲁卡因胺等药物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特点、应用及注意事项。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理学 抗心律失常药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抗心绞痛药及调脂药

药理学 抗心律失常药、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抗心绞痛药及调脂药一、 抗心律失常药1.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降低自律性 减少后除极 改变传导性 延长有效不应期 2.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ⅠA 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奎尼丁)Ⅰ类——钠通道阻滞剂 ⅠB 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利多卡因) ⅠC 类:明显阻滞钠通道(氟卡尼)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 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 Ⅳ类——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二、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慢性心功能不全: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是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
在血流动力学方面表现为心脏排出量绝对或相对的不足。
强心苷类(地高辛、洋地黄毒苷、毛花苷C 、毒毛花苷K )吸收:地高辛生物利用度约60~80%,部分形成肝肠循环;洋地黄毒苷口服吸收稳定完全分布:地高辛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少,分布于各组织中,以肾内浓度最高,心、骨骼肌中次之;洋地黄毒苷结合较多,在肾、心、骨骼肌中浓度较高代谢转化:地高辛代谢转化较少;洋地黄毒苷脂溶性较高,易进入干细胞,主要在肝脏代谢;毛花苷G 、毒毛花苷K 很少在体内代谢排泄:地高辛60~90%以原形经肾脏排出;洋地黄毒苷代谢产物及少量原形经肾排泄,少量形成肝肠循环;毛花苷G 、毒毛花苷K 几乎全部以原形经肾脏排出正性肌力作用:选择性的加强心肌收缩力,使心肌收缩快速而有力(增加兴奋时心肌细胞内Ca 2+量,是正性肌力作用的基本机制)负性频率作用:减慢窦性频率对心肌氧耗量的影响:对正常心脏因加强收缩性而增加氧耗量,而对CHF 患者,由于需有较多氧耗以维持较高的室壁张力,其正性肌力作用使心脏容积减小,室壁张力下降,总的氧耗量有所降低对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加强迷走神经活动性而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增加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缩短心房和浦肯野纤维不应期 对心电图的影响:最早引起T 波幅度减小、降低甚至倒置;S-T 段低呈鱼钩状;P-R 间期延长;Q-T 间期缩短 对神经系统:中毒量可兴奋延髓极后区催吐化学感受区而引起呕吐其他作用 对肾脏作用:在CHF 时通过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是肾血流增加,产生利尿作用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影响: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降低肾素活性,进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产生心脏保护作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对瓣膜病、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等所致的CHF 疗效良好 治疗心律失常:如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及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 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反应:眩晕、头痛、疲倦、失眠等,还有黄视症、绿视症等药物中毒特征性视觉障碍 心毒性反应: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警惕中毒的先兆症状,避免诱发因素如低血钾、高血钙、低血镁、心肌缺氧 停用强心苷对过速心律失常者可用钾盐静脉滴注,轻者口服解救 苯妥英钠能控制室性早搏及心动过速,不能抑制房室传导;利多卡因能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 对心动过缓或房室阻滞等缓慢些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解救 2.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作用药 氨力农、米力农、多巴酚丁胺 3.减负荷药有利尿药、扩血管药、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等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毒性作用的防治三、抗心绞痛药及调脂药1.常用的抗心绞痛药。
执业药师药理学抗心力衰竭药习题及答案

第二十四章抗心力衰竭药一、A1、能有效地防止和逆转心衰患者的心肌重构的药物是A、地高辛B、多巴酚丁胺C、米力农D、氢氯噻嗪E、依那普利2、对于ACEI类药描述错误的是A、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B、唯一的抑制心肌及血管重构药物C、明显降低全身血管阻力D、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作用E、保护血管内皮细胞3、关于应用ACEI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哪一项A、与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有关B可逆转心室肥厚C可明显降低病死率D、肾血流量减少E、可引起低血压及肾功能下降4、卡托普利主要通过下列哪项而起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作用A、利尿降压B、扩张血管C、拮抗钙D、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E、阻断α受体5、应用强心苷治疗心律失常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B、用于治疗心房扑动C、用于治疗心房纤颤D、可使心房扑动转为心房纤颤E、可加快房室传导6、关于强心苷临床应用的描述,不正确的说法是哪一项A、对瓣膜病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良好B、对高血压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效果良好C、对继发于严重贫血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效果良好D、对甲亢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较差E、对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差7、下列哪一点有关强心苷心肌电生理特性的说法是错误的A、治疗量强心苷对心脏不同部位的作用不同B、使窦房结自律性下降C、使浦肯野纤维自律性升高D、加快房室结的传导性E、缩短心房和浦肯野纤维的有效不应期8、强心苷降低衰竭心脏的耗氧量,与下述哪种因素无关A、心室容积减小B、室壁张力下降C、心脏的频率减慢,得到较好休息D、加强心肌收缩性E、强心苷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使外周阻力降低9、下列哪种药对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最佳A、苯妥英钠B、阿托品C、普鲁卡因胺D、普萘洛尔E、奎尼丁10、下列哪项不是洋地黄中毒出现的症状、体征A、色视障碍B、消化道功能障碍C、二联律D、锥体外系反应E、室性心动过速11、强心苷正性肌力作用的机理是什么A、增加兴奋时心肌细胞内Ca2+量B、增强心肌物质代谢C、增加心肌能量供应D、影响心肌收缩蛋白E、影响心肌调节蛋白12、下列对强心苷正确描述是哪一项A、对正常及衰竭心脏均不影响心肌耗氧量B、对离体心脏能减少心肌耗氧量C、对正常人和心衰患者均能增加心肌耗氧量D、降低心衰病人心肌耗氧量E、降低正常人心肌耗氧量13、关于强心苷对心搏出量的影响,正确的描述是A、只增加心衰患者的心搏出量而不增加正常心脏的搏出量B、增加衰竭及正常心脏的心搏出量C、药物本身增加衰竭心脏搏出量,但通过反射机制反而限制心搏出量的增加D、对正常人无收缩血管提高外周阻力作用,因而综合作用结果是增加心搏出量E、对正常和衰竭病人心搏出量均无明显影响14、有关地高辛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口服时肠道吸收较完全B、同服广谱抗生素可减少其吸收C、血浆蛋白结合率高D、可以静脉注射给药E、存在肝肠循环现象15、洋地黄毒苷的血浆半衰期是A、35hB、5~7天C、19hD、48hE、18h16、地高辛的半衰期是A、40hB、5~7天C、9hD、48hE、18h17、血浆半衰期最长的强心苷是哪一种A、地高辛B、毒毛花苷KC、洋地黄毒苷D、毛花苷CE、去乙酰毛花苷C18、强心苷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正性肌力作用B、增加自律性C、正性频率作用D、缩短心房不应期E、加强心房与心室肌传导19、患者,女性,57岁6高血压病史20年,伴慢性心功能不全,给予地高辛每日维持量治疗,突然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宜选用的治疗药物是A、肾上腺素B、阿托品C、维拉帕米D、普萘洛尔E、奎尼丁20、治疗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宜用A、普鲁卡因B、维拉帕米C、奎尼丁D、苯妥英钠E、普罗帕酮21、强心苷中毒的早期症状是A、视觉障碍B、厌食、恶心和呕吐C、快速心律失常D、房室传导阻滞E、心脏毒性22、强心苷对心肌耗氧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对正常和衰竭心脏的心肌耗氧量均无明显影响B、可减少正常和衰竭心脏的心肌耗氧量C、可增加正常和衰竭心脏的心肌耗氧量D、仅减少衰竭心脏的心肌耗氧量E、仅减少正常人的心肌耗氧量23、强心苷对以下哪种心功能不全疗效最好A、严重贫血引起的心功能不全B、高度二尖瓣狭窄引起的心功能不全C、伴有心房扑动、颤动的心功能不全D、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功能不全E、急性心力衰竭24、以下哪项不是强心苷的作用机制A、抑制Na+,K+-ATP酶B、使细胞内K+减少C、使细胞内Na+增多D、使细胞内Ca 2+增多E、使细胞内Ca 2+减少25、地高辛对心脏的作用不包括A、加强心肌收缩力B、减慢心率C、减慢传导D、抑制左心室肥厚E、降低自律性26、地高辛对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基本无效A、高血压诱发的心力衰竭B、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C、瓣膜病引起的心力衰竭D、严重二尖瓣狭窄、缩窄性心包炎引起的心力衰竭E、以上均有效27、临床口服最常用的强心苷药物是A、洋地黄毒苷B、毒毛花苷KC、地高辛D、去乙酰毛花苷E、铃兰毒苷28、强心苷中毒的停药指征是A、频发室性早搏B、二联律C、窦性心动过缓D、视觉异常E、以上均是29、地高辛中毒与下列哪种离子有关A、心肌细胞内钾离子浓度过高B、心肌细胞内钾离子浓度过低C、心肌细胞内镁离子浓度过高D、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过低E、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过高30、对血管扩张药治疗心力衰竭机制描述最确切的是A、降低心肌耗氧B、增加心排出量C、降低心脏前后负荷D、降低外周阻力E、扩张冠脉,增加心肌供氧31、指出下列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卡维地洛可阻断交感神经张力及阻断儿茶酚胺对心肌毒性作用B、多巴酚丁胺的正性肌力作用仅可短期应用改善症状,不宜作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C、强心苷与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结合D、米力农仅供短期静脉给药治疗急性心衰E、噻嗪类利尿药单独使用,适用于轻中度心力衰竭二、B1、A.地高辛B.卡托普利C.哌唑嗪D.氨氯地平E.普萘洛尔<1> 、过量引起严重心脏毒性的药物是<2> 、常在用药1周后出现刺激性干咳的药物是<3> 、严重心动过缓、支气管哮喘者禁用的药物是2、A.地高辛B.洋地黄毒苷C.米力农D.卡维地洛E.毒毛花苷K<1> 、血浆半衰期最长的强心苷类药物是<2> 、起效最快、半衰期短的强心苷类药物是<3> 、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升高cAMP水平,加强心肌收缩力的非苷类药物是<4> 、通过阻断β受体,同时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非苷类药物是3、A.地高辛B.多巴酚丁胺C.氨力农D.硝普钠E.依那普利<1> 、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可消除慢性心衰症状,降低病死率<2> 、抑制磷酸二酯酶,增加细胞内cAMP含量,缓解慢性心衰症状<3> 、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对急性心梗及高血压所致慢性心衰效果较好<4> 、激动β1受体,对慢性心衰疗效较好三、X1、关于ACE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CHF)叙述正确的是A、能防止和逆转心肌肥厚B、保护血管内皮细胞C、抑制交感神经活性D、降低血管阻力和减少肾血流量E、抑制心肌及血管重构2、具有减慢心率和加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是A、洋地黄毒苷B、奎尼丁C、毒毛花苷KD、维拉帕米E、普鲁卡因胺3、强心苷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包括A、降低窦房结和心房自律性B、降低蒲肯野纤维自律性C、减慢房室传导D、缩短心房肌有效不应期E、缩短心室肌有效不应期4、强心苷毒性所致快速型心律失常,可用下列哪些药物治疗A、静脉滴注或口服钾盐B、利多卡因C、苯妥英钠D、阿托品E、胺碘酮5、强心苷可用于治疗A、慢性心功能不全B、心房纤颤C、心房扑动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E、室性心动过速6、地高辛与洋地黄毒苷比较A、地高辛口服吸收率低B、半衰期短C、口服吸收稳定完全,生物利用度高D、肝肠循环少E、半衰期较长7、强心苷的负性频率作用A、是强心苷取得疗效的必要条件B、有利于心脏较好休息C、有利于增加冠状动脉的血供D、使静脉回心血量更充分从而能搏出更多的血流E、是强心苷增强迷走神经活性的结果8、强心苷可以A、使衰竭心脏的心室张力降低B、增加慢性心功能不全者的心搏出量C、增加正常人的心搏出量D、增加慢性心功能不全者的心肌总耗氧量E、减少慢性心功能不全者的心肌总耗氧量9、强心苷正性肌力作用的特点有A、选择性作用于心肌细胞B、对心房肌、心室肌均有作用C、对正常和已衰竭心脏均有效D、对心肌耗氧量的影响与心功能状态无关E、心肌收缩最高张力和最大缩短速率均提高10、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而加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是A、地高辛B、米力农C、洋地黄毒苷D、维司力农E、多巴酚丁胺11、能加重强心苷所致的心肌细胞内失钾的药物是A、呋塞米B、氢氯噻嗪C、氨苯蝶啶D、阿米洛利E、氢化可的松12、用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有A、卡托普利B、氯沙坦C、美托洛尔D、米力农E、多巴酚丁胺答案部分一、A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的药理作用。
执业药师药理学抗心力衰竭药习题及答案

实用文档第二十四章抗心力衰竭药一、A1、能有效地防止和逆转心衰患者的心肌重构的药物是A、地高辛B、多巴酚丁胺C、米力农D、氢氯噻嗪E、依那普利2、对于ACEI类药描述错误的是A、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B、唯一的抑制心肌及血管重构药物C、明显降低全身血管阻力D、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作用E、保护血管内皮细胞3、关于应用ACEI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哪一项A、与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有关B可逆转心室肥厚C可明显降低病死率D、肾血流量减少E、可引起低血压及肾功能下降4、卡托普利主要通过下列哪项而起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作用A、利尿降压B、扩张血管C、拮抗钙D、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E、阻断α受体5、应用强心苷治疗心律失常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B、用于治疗心房扑动C、用于治疗心房纤颤D、可使心房扑动转为心房纤颤E、可加快房室传导6、关于强心苷临床应用的描述,不正确的说法是哪一项A、对瓣膜病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良好B、对高血压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效果良好C、对继发于严重贫血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效果良好D、对甲亢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较差E、对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差7、下列哪一点有关强心苷心肌电生理特性的说法是错误的A、治疗量强心苷对心脏不同部位的作用不同B、使窦房结自律性下降C、使浦肯野纤维自律性升高D、加快房室结的传导性E、缩短心房和浦肯野纤维的有效不应期8、强心苷降低衰竭心脏的耗氧量,与下述哪种因素无关A、心室容积减小B、室壁张力下降C、心脏的频率减慢,得到较好休息D、加强心肌收缩性E、强心苷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使外周阻力降低9、下列哪种药对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最佳A、苯妥英钠B、阿托品C、普鲁卡因胺D、普萘洛尔E、奎尼丁10、下列哪项不是洋地黄中毒出现的症状、体征A、色视障碍B、消化道功能障碍C、二联律D、锥体外系反应E、室性心动过速.实用文档11、强心苷正性肌力作用的机理是什么2+量Ca A、增加兴奋时心肌细胞内B、增强心肌物质代谢C、增加心肌能量供应D、影响心肌收缩蛋白E、影响心肌调节蛋白12、下列对强心苷正确描述是哪一项A、对正常及衰竭心脏均不影响心肌耗氧量B、对离体心脏能减少心肌耗氧量C、对正常人和心衰患者均能增加心肌耗氧量D、降低心衰病人心肌耗氧量E、降低正常人心肌耗氧量13、关于强心苷对心搏出量的影响,正确的描述是A、只增加心衰患者的心搏出量而不增加正常心脏的搏出量B、增加衰竭及正常心脏的心搏出量C、药物本身增加衰竭心脏搏出量,但通过反射机制反而限制心搏出量的增加D、对正常人无收缩血管提高外周阻力作用,因而综合作用结果是增加心搏出量E、对正常和衰竭病人心搏出量均无明显影响14、有关地高辛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口服时肠道吸收较完全B、同服广谱抗生素可减少其吸收C、血浆蛋白结合率高D、可以静脉注射给药E、存在肝肠循环现象15、洋地黄毒苷的血浆半衰期是A、35hB、5~7天C、19hD、48hE、18h16、地高辛的半衰期是A、40hB、5~7天C、9hD、48hE、18h17、血浆半衰期最长的强心苷是哪一种A、地高辛B、毒毛花苷KC、洋地黄毒苷D、毛花苷CE、去乙酰毛花苷C18、强心苷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正性肌力作用B、增加自律性C、正性频率作用D、缩短心房不应期E、加强心房与心室肌传导19、患者,女性,57岁6高血压病史20年,伴慢性心功能不全,给予地高辛每日维持量治疗,突然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宜选用的治疗药物是A、肾上腺素B、阿托品C、维拉帕米D、普萘洛尔E、奎尼丁20、治疗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宜用A、普鲁卡因B、维拉帕米C、奎尼丁D、苯妥英钠E、普罗帕酮21、强心苷中毒的早期症状是A、视觉障碍B、厌食、恶心和呕吐C、快速心律失常D、房室传导阻滞E、心脏毒性22、强心苷对心肌耗氧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对正常和衰竭心脏的心肌耗氧量均无明显影响B、可减少正常和衰竭心脏的心肌耗氧量.实用文档C、可增加正常和衰竭心脏的心肌耗氧量D、仅减少衰竭心脏的心肌耗氧量E、仅减少正常人的心肌耗氧量23、强心苷对以下哪种心功能不全疗效最好A、严重贫血引起的心功能不全B、高度二尖瓣狭窄引起的心功能不全C、伴有心房扑动、颤动的心功能不全D、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功能不全E、急性心力衰竭24、以下哪项不是强心苷的作用机制++-ATP酶,KA、抑制Na+减少、使细胞内K B+增多、使细胞内Na C2+增多、使细胞内Ca D2+减少、使细胞内Ca E25、地高辛对心脏的作用不包括A、加强心肌收缩力B、减慢心率C、减慢传导D、抑制左心室肥厚E、降低自律性26、地高辛对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基本无效A、高血压诱发的心力衰竭B、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C、瓣膜病引起的心力衰竭D、严重二尖瓣狭窄、缩窄性心包炎引起的心力衰竭E、以上均有效27、临床口服最常用的强心苷药物是A、洋地黄毒苷B、毒毛花苷KC、地高辛D、去乙酰毛花苷E、铃兰毒苷28、强心苷中毒的停药指征是A、频发室性早搏B、二联律C、窦性心动过缓D、视觉异常E、以上均是29、地高辛中毒与下列哪种离子有关A、心肌细胞内钾离子浓度过高B、心肌细胞内钾离子浓度过低C、心肌细胞内镁离子浓度过高D、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过低E、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过高30、对血管扩张药治疗心力衰竭机制描述最确切的是A、降低心肌耗氧B、增加心排出量C、降低心脏前后负荷D、降低外周阻力E、扩张冠脉,增加心肌供氧31、指出下列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卡维地洛可阻断交感神经张力及阻断儿茶酚胺对心肌毒性作用B、多巴酚丁胺的正性肌力作用仅可短期应用改善症状,不宜作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ATP酶结合、强心苷与细胞膜上的CNa -KD、米力农仅供短期静脉给药治疗急性心衰E、噻嗪类利尿药单独使用,适用于轻中度心力衰竭二、B.实用文档1、A.地高辛B.卡托普利C.哌唑嗪D.氨氯地平E.普萘洛尔<1> 、过量引起严重心脏毒性的药物是<2> 、常在用药1周后出现刺激性干咳的药物是<3> 、严重心动过缓、支气管哮喘者禁用的药物是2、A.地高辛B.洋地黄毒苷C.米力农D.卡维地洛E.毒毛花苷K<1> 、血浆半衰期最长的强心苷类药物是<2> 、起效最快、半衰期短的强心苷类药物是<3> 、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升高cAMP水平,加强心肌收缩力的非苷类药物是<4> 、通过阻断β受体,同时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非苷类药物是3、A.地高辛B.多巴酚丁胺C.氨力农D.硝普钠E.依那普利<1> 、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可消除慢性心衰症状,降低病死率<2> 、抑制磷酸二酯酶,增加细胞内cAMP含量,缓解慢性心衰症状<3> 、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对急性心梗及高血压所致慢性心衰效果较好<4> 、激动β受体,对慢性心衰疗效较好1三、X1、关于ACE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CHF)叙述正确的是A、能防止和逆转心肌肥厚B、保护血管内皮细胞C、抑制交感神经活性D、降低血管阻力和减少肾血流量E、抑制心肌及血管重构2、具有减慢心率和加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是A、洋地黄毒苷B、奎尼丁C、毒毛花苷KD、维拉帕米E、普鲁卡因胺3、强心苷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包括A、降低窦房结和心房自律性B、降低蒲肯野纤维自律性C、减慢房室传导D、缩短心房肌有效不应期E、缩短心室肌有效不应期4、强心苷毒性所致快速型心律失常,可用下列哪些药物治疗A、静脉滴注或口服钾盐B、利多卡因C、苯妥英钠D、阿托品E、胺碘酮5、强心苷可用于治疗A、慢性心功能不全B、心房纤颤C、心房扑动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E、室性心动过速6、地高辛与洋地黄毒苷比较A、地高辛口服吸收率低B、半衰期短C、口服吸收稳定完全,生物利用度高D、肝肠循环少E、半衰期较长7、强心苷的负性频率作用A、是强心苷取得疗效的必要条件B、有利于心脏较好休息C、有利于增加冠状动脉的血供D、使静脉回心血量更充分从而能搏出更多的血流E、是强心苷增强迷走神经活性的结果8、强心苷可以.实用文档A、使衰竭心脏的心室张力降低B、增加慢性心功能不全者的心搏出量C、增加正常人的心搏出量D、增加慢性心功能不全者的心肌总耗氧量E、减少慢性心功能不全者的心肌总耗氧量9、强心苷正性肌力作用的特点有A、选择性作用于心肌细胞B、对心房肌、心室肌均有作用C、对正常和已衰竭心脏均有效D、对心肌耗氧量的影响与心功能状态无关E、心肌收缩最高张力和最大缩短速率均提高10、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而加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是E、多巴酚丁胺、米力农C、洋地黄毒苷D、维司力农A、地高辛B 11、能加重强心苷所致的心肌细胞内失钾的药物是、氢化可的松 E C、氨苯蝶啶D、阿米洛利A、呋塞米B、氢氯噻嗪、用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有12 、多巴酚丁胺C、美托洛尔D、米力农EA、卡托普利B、氯沙坦答案部分一、AE 1、【正确答案】本题考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的药理作用。
中西医结合药理学-抗心律失常药讲义及练习

中西医结合药理学-抗心律失常药讲义及练习考情分析要点:1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及常用药2 .奎尼丁的作用、应用3 .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的作用、应用4 .普罗帕酮的作用、应用5 .普秦洛尔的作用、应用6 .胺碘酮的作用、应用7 .维拉帕米的作用、应用【心律失常的种类】心律失常是指心跳节律和频率的异常。
缓慢型一一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治疗用: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快速型一一,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治疗用药物比较复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药理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常用药】1. I 类一一钠通道阻滞药IA 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IB 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如利多卡因,苯妥英钠IC 类:明显阻滞钠通道,如普罗帕酮,氟卡尼2. 11类一一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普蔡洛尔等。
3. HI 类一一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4. IV 类一一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等。
奎尼丁的作用和应用【药理作用】奎尼丁为全心抑制剂一一抑制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 1 .降低自律性 ♦降低自律性 ,减少迟后除极♦消除反折 ■►延长不应期能降低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对正常窦房结影响较小,对病窦综合征者则明显降低其自律性。
2.减慢传导能降低心房、心室、浦肯野纤维等的O相上升最大速率,因而减慢传导速度。
这种作用可使病理情况下的单向传导阻滞变为双向阻滞,从而取消折返。
3.延长不应期阻滞钾通道,减少K+外流,延长心房、心室、浦肯野纤维的ERP和APD,ERP的延长更为明显,因而可以取消折返。
【临床应用】◊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对房性、房室性和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都有效。
◊临床主要用于房颤、房扑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对心房纤颤及心房扑动,目前虽多采用电转律术,但奎尼丁仍有应用价值,转律前合用强心音和奎尼丁可以减慢心室频率,转律后用奎尼丁维持窦性节律。
利多卡因的作用、应用【药理作用特点】—利多卡因对除极化组织(如缺血区、强心甘中毒)作用强。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理学 抗心律失常药、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抗心绞痛药及调脂药

药理学 抗心律失常药、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抗心绞痛药及调脂药一、 抗心律失常药1.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降低自律性 减少后除极 改变传导性 延长有效不应期 2.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ⅠA 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奎尼丁)Ⅰ类——钠通道阻滞剂 ⅠB 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利多卡因) ⅠC 类:明显阻滞钠通道(氟卡尼) 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 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 Ⅳ类——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二、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慢性心功能不全: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是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
在血流动力学方面表现为心脏排出量绝对或相对的不足。
强心苷类(地高辛、洋地黄毒苷、毛花苷C 、毒毛花苷K )吸收:地高辛生物利用度约60~80%,部分形成肝肠循环;洋地黄毒苷口服吸收稳定完全分布:地高辛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少,分布于各组织中,以肾内浓度最高,心、骨骼肌中次之;洋地黄毒苷结合较多,在肾、心、骨骼肌中浓度较高代谢转化:地高辛代谢转化较少;洋地黄毒苷脂溶性较高,易进入干细胞,主要在肝脏代谢;毛花苷G 、毒毛花苷K 很少在体内代谢排泄:地高辛60~90%以原形经肾脏排出;洋地黄毒苷代谢产物及少量原形经肾排泄,少量形成肝肠循环;毛花苷G 、毒毛花苷K 几乎全部以原形经肾脏排出正性肌力作用:选择性的加强心肌收缩力,使心肌收缩快速而有力(增加兴奋时心肌细胞内Ca 2+量,是正性肌力作用的基本机制)负性频率作用:减慢窦性频率对心肌氧耗量的影响:对正常心脏因加强收缩性而增加氧耗量,而对CHF 患者,由于需有较多氧耗以维持较高的室壁张力,其正性肌力作用使心脏容积减小,室壁张力下降,总的氧耗量有所降低对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加强迷走神经活动性而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增加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缩短心房和浦肯野纤维不应期 对心电图的影响:最早引起T 波幅度减小、降低甚至倒置;S-T 段低呈鱼钩状;P-R 间期延长;Q-T 间期缩短 对神经系统:中毒量可兴奋延髓极后区催吐化学感受区而引起呕吐其他作用 对肾脏作用:在CHF 时通过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是肾血流增加,产生利尿作用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影响: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降低肾素活性,进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产生心脏保护作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对瓣膜病、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等所致的CHF 疗效良好 治疗心律失常:如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及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 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反应:眩晕、头痛、疲倦、失眠等,还有黄视症、绿视症等药物中毒特征性视觉障碍 心毒性反应: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警惕中毒的先兆症状,避免诱发因素如低血钾、高血钙、低血镁、心肌缺氧 停用强心苷对过速心律失常者可用钾盐静脉滴注,轻者口服解救 苯妥英钠能控制室性早搏及心动过速,不能抑制房室传导;利多卡因能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 对心动过缓或房室阻滞等缓慢些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解救 2.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作用药 氨力农、米力农、多巴酚丁胺 3.减负荷药有利尿药、扩血管药、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等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毒性作用的防治三、抗心绞痛药及调脂药1.常用的抗心绞痛药。
《药理学》第24章--抗心律失常药

早后除极、迟后除极一旦达到阈电 位则可引发一连串异常冲动的发放, 即触发活动。
(二) 冲动传导异常 1、单纯传导失常 包括传导减慢、传导阻滞、传导速
度不均一等。
心肌细胞受损、炎症、缺血、缺氧 等情况下可发生。
4
三、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Ⅰ 类 Na+通道阻滞药
分为 ⅠA 适度阻滞钠内流 奎尼丁
ⅠB 轻度阻滞钠内流 利多卡因
Ⅲ类 延长APD的药物(复极化抑制药) 胺碘酮、溴苄铵、索他洛尔 抑制电压依赖性K+通道,延长APD和复
极过程,对传导旁路作用更强,用于包 括预激综合症在内的心律失常
14
代表药 胺碘酮(amiodarone,戊脉安)
一、特点 1、广谱
2、口服起效慢(1周)
半衰期长(约40天) 3、心肌浓度高(>血浆30倍)
4、过敏反应
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 小板减少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与奎尼丁相比 抗心律失常作用弱
阻断M受体作用弱
无α受体阻断作用
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iv 可抢救危重病例
久用可致红斑狼疮综合征
ⅠB类 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
共同特点:对Na+内流作用弱,促K+外
心肌缺血、缺氧、药物中毒等病理状 态下,膜电位降低(负值减小)可使 快反应细胞呈现慢反应电活动。
3、膜反应性和传导速度 0相上升速率越快,动作电位振幅越 大,则传导速度越快。
药物通过影响膜反应性可影响传导
速度。
二、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基础:
(一)冲动形成异常
1、自律细胞自律性↑ 自动除极速率↑,最大舒张电位↓
三、临床应用
药理学习题(含答案):抗心律失常药.doc

第十九章抗心律失常药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对强心昔类药物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最好选用:A、奎尼丁B、普鲁卡因胺C、苯妥英钠D、胺碘酮E、妥卡尼标准答案:C2、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好选用:A、维拉帕米B、利多卡因C、苯妥英钠D、美西律E、妥卡尼标准答案:A3、急型心肌梗死所致的室速或是室颤最好选用:A、苯妥英钠B、利多卡因C、普罗帕酮D、普蔡洛尔E、奎尼丁标准答案:B4、早期用于心机梗死患者可防止室颤发生的药物:A、利多卡因B、普荼洛尔C、维拉帕米D、苯妥英钠E、奎尼丁标准答案:A5、可引起金鸡纳反应的抗心律失常药:A、丙毗胺B、普鲁卡因胺C、妥卡尼D、奎尼丁E、氟卡尼标准答案:D 6、可轻度抑制0相钠内流,促进复极过程及4相K+外流,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改善传导,而消除单向阻滞和折返的抗心律失常药:A、利多卡因B、普罗帕酮、C、普蔡洛尔D、胺碘酮E、维拉帕米标准答案:A7、能阻断a受体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并能减弱心肌收缩力的抗心律失常药:A、普鲁卡因胺B、丙毗胺C、奎尼丁D、普罗帕酮E、普恭洛尔标准答案:C8、胺碘酮不具有哪项作用:A、阻滞4相Na+内流,而降低浦氏纤维的自律新性B、抑制。
相Na*内流,减慢传导C、阻滞Na*内流和K+外流,延长心房肌、房室结、心室肌及浦氏纤维的APD和ERP,消除折返激动D、抑制Ca2+内流,降低窦房结、房室结的自律性E、阻滞Na*内流,促进K+外流,相对延长所有心肌组织的ERP标准答案:E9、关于普罗帕酮叙述错误的是:A、重度阻滞4相Na+内流,降低自律性B、延长APD和ERP,消除折返C、阻滞钠通道,减慢传导D、阻断p受体,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扩张外周血管E、有轻度普鲁卡因样局麻作用标准答案:D10、普蔡洛尔不具有的作用A、阻断心脏p受体,降低窦房结,房室结的自律性B、大剂量或高浓度是可抑制窦房结及浦氏纤维的传导C、治疗量时可促进K+外流,缩短APD和ERP,相对延长ERPD、治疗量时可产生膜稳定作用,延长APD和ERPE、高浓度或大剂量时可、产生膜稳定作用,而延长APD和ERP标准答案:D11、禁用于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病患者的抗心律失常药物:A、胺碘酮B、普荼洛尔C、普鲁卡因胺D、利多卡因E、苯妥英钠标准答案:B12、易引起药热,粒细胞减少和红斑狼疮综合症等过敏反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A、普鲁卡因胺B、维拉帕米C、利多卡因D、普罗帕酮E、普恭洛尔标准答案:A13、室性早搏可首选:A、普蔡洛尔B、胺碘酮C、维拉帕米D、利多卡因E、苯妥英钠标准答案:D14、利多卡因对下列哪种抗心律失常无效:A、室颤B、失性早搏C、室上性心动过速D、心肌梗死所致的室性早搏E、强心昔中毒所致的室性早搏标准答案:C15、下列抗心律失常药不良反应中,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A、丙毗胺可致口干,便秘及尿潴留B、普鲁卡因胺可引起药热,粒细胞减少C、利多卡因可引起红斑狼疮综合症D、普罗帕酮可减弱心肌收缩力,诱导急性左心衰竭,或心源性休克E、胺碘酮可引起间质新肺炎,肺泡纤维化标准答案:C二、思考题1简述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四章抗心律失常药一、选择题A型题1、决定传导速度的重要因素是:A 有效不应期B 膜反应性C 阈电位水平D 4相自动除极速率E 以上都不是2、属于适度阻滞钠通道药(IA类)的是:A 利多卡因B 维拉帕米C 胺碘酮D 氟卡尼E 普鲁卡因胺3、选择性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是:A 普鲁卡因胺B 胺碘酮C 氟卡尼D 普萘洛尔E 普罗帕酮4、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首选药是:A 肾上腺素B 异丙肾上腺素C 去甲肾上腺素D 多巴胺E 阿括品5、防治急性心肌梗塞时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是:A 普萘洛尔B 利多卡因C 奎尼丁D 维拉帕米E 普鲁卡因胺6、治疗强心甙中毒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和轻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好选用:A 阿括品B 异丙肾上腺素C 苯妥英钠D 肾上腺素E 麻黄碱7、以奎尼丁为代表的IA类药的电生理是:A 明显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明显抑制传导,APD延长B 适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适度抑制传导,APD延长C 轻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轻度抑制传导,APD不变D 适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严重抑制传导,APD缩短E 轻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轻度抑制传导,APD缩短8、与利多卡因比较美西律的不同是:A 作用较弱B 兼有α受体阻断作用C 可供口服,作用持久D 有较强的拟胆碱作用E 不良反应较轻9、细胞外K+浓度较高时能减慢传导,血K+降低时能加速传导的抗心律失常药是:A 索他洛尔B 利多卡因C 丙吡胺D 氟卡尼E 胺碘酮10、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是:A 利多卡因B 奎尼丁C 苯妥英钠D 普萘洛尔E 维拉帕米11、减弱膜反应性的药物是:A 利多卡因B 苯妥英钠C 奎尼丁D 美西律E 妥卡尼12、有关胺碘酮的不良反应错误叙述是:A 可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B 可发生肺纤维化C 可发生角膜沉着D 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E 可致甲状腺功能减退13、心房纤颤复转后预防复发宜选用:A 奎尼丁B 普鲁卡因胺C 普萘洛尔D 胺碘酮E 苯妥英钠14、能阻滞Na+、K+、C a2+ 通道的药物是:A 利多卡因B 维拉帕米C 苯妥英钠D 奎尼丁E 普萘洛尔15、首关消除明显的药物是:A 苯妥英钠B 氟卡尼C 普鲁卡因胺D 利多卡因E 奎尼丁16、缩短APD和ERP的药物是:A 苯妥英钠B 普鲁卡因胺C 奎尼丁D 胺碘酮E 维拉帕米17、对普萘洛尔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阻断β受体B 降低儿茶酚胺所致自律性C 治疗量延长浦肯野纤维APD和ERPD 延长房室结的ERPE 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18、治疗浓度利多卡因的作用部位是:A 心房、房室结、心室、希-浦系统B 房室结、心室、希-浦系统C 心室、希-浦系统D 希-浦系统E 全部心脏组织19、下列抗心律失常药的不良反应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奎尼丁可引起金鸡纳反应B 普鲁卡因胺静注可致低血压C 丙吡胺可致口干、便秘及尿潴留D 利多卡因可引起红斑狼疮样综合征E 氟卡尼可致心律失常20、可完全对抗迟后除极所引起的触发活动的药物:A 毒毛旋花子甙KB 西地兰C 阿托品D 异丙肾上腺素E 以上都不是B型题问题21~22A 利多卡因B 丙吡胺C 奎尼丁D 普鲁卡因胺E 苯妥英钠21、缩短希-浦系统的APD,延长心室肌ERP的药物是:22、禁用于青光眼及前列腺增生病人的药物是:问题23~25A 利多卡因B 胺碘酮C 普鲁卡因胺D 氟卡尼E 奎尼丁23、在角膜发生微型沉积的药物是:24、能引起红斑性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是:25、能引起金鸡纳反应的药物是:问题26~28A 奎尼丁B 利多卡因C 苯妥英钠D 阿托品E 维拉帕米2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好选用的药物是:27、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宜选用:28、心房纤颤最好选用:问题29~31A 奎尼丁B 利多卡因C 胺碘酮D 氟卡尼E 维拉帕米29、选择性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是:30、缩短APD及ERP的药物是:31、适度阻滞钠通道,适度减慢传导的药物是:问题32~33A 钙拮抗药B 钠通道阻滞药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32、减少早后除极与触发活动的药物是:33、减少迟后除极与触发活动的药物是:问题34~35A 利多卡因B 苯妥英钠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34、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是:35、治疗心房颤动的药物是:问题36~37A 奎尼丁B 普鲁卡因胺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36、大剂量可致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是:37、长期使用10%—20%病人发生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是:问题38~39 A 可用于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 B 静脉注射适用于抢救危重病例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38、普鲁卡因胺39、奎尼丁A 抑制Na+内流B 抑制Ca2+内流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40、奎尼丁41、地尔硫卓42、利多卡因的体内过程特点是:A 口服吸收差B 肝脏首关消除明显C 肝脏首关消除明显D 常静脉滴注给药E t1/2超过4小时43、奎尼丁引起的金鸡纳反应可表现为:A 耳鸣B 恶心、呕吐C 头痛D 视、听力减退E 血压上升44、利多卡因可用于:A 心房纤颤B 心房扑动C 室性早搏D 室性心动过速E 室性纤颤45、抗心律失常药妥卡尼的特点是:A 为利多卡因的衍生物B 属于IC 类抗心律失常 C 口服有效D 可用于室性心律失常E 延长APD及ERP46、绝对延长ERP的药物有:A 普鲁卡因胺B 苯妥英钠C 丙吡胺D 利多卡因E 胺碘酮47、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有:A 利多卡因B 丙吡胺C 美西律D 妥卡尼E 普鲁卡因胺48、广谱抗心律失常药有:A 奎尼丁B胺碘酮 C 利多卡因 D 苯妥英钠 E 美西律49、慎用或禁用维拉帕米的情况是:A 心绞痛合并窦性心动过缓B 心绞痛合并房室传导阻滞C 高血压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D 高心压合并心绞痛E 高心压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50、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是:A 自律性增高B 早后除极与触发活动C 迟后除极与触发活动D 单纯性传导障碍E 折返激动51、抗心律失常药消除心脏折返激动的可能方式是:A 增强膜反应性B 减弱膜反应性C 延长APD、ERPD 缩短APD、ERPE 促使邻近细胞ERP的不均一趋向均一52、普萘洛尔可用于:A 心房纤颤B 心房扑动C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D 房性早搏E 室性早搏53、奎尼丁和普鲁卡因胺的共同作用是:A 降低自律性B 减慢传导速度C 延长有效不应期D 缩短不应期E 阻断α受体二、名词解释1、有效不应期2、动作电位时程3、折返冲动4、膜反应性5、奎尼丁晕厥6、金鸡纳反应7、早后除极8、迟后除极9、触发活动三、问答题1、简述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
2、详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并各举一代表药。
3、说明奎尼丁与利多卡因在心脏作用及其机理和应用方面的区别。
4、比较普萘洛尔与维拉帕米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和抗心律失常应用的差别。
选择题答案1 B2 E3 B4 E5 B6 A7 B8 C9 B 10 B 11 C 12 A 13 D 14 D 15 D 16 A 17 C 18 D 19 D 20 E 21 ABCDE 22 BCD 23 B 24 C 25 E26 E 27 B 28 A 29 C 30 B 31 A 32 A 33 C 34 C 35 D 36 C 37 B 38 C 39 A 40 C 41 B 42 BD 43 ABCD 44 CDE 45 ACD 46 ACE 47 ABCDE BCDE 51ABCDE 52 ABCDE 53 ABC第二十四章抗心律失常药一、选择题A型题1、决定传导速度的重要因素是:A 有效不应期B 膜反应性C 阈电位水平D 4相自动除极速率E 以上都不是2、属于适度阻滞钠通道药(IA类)的是:A 利多卡因B 维拉帕米C 胺碘酮D 氟卡尼E 普鲁卡因胺3、选择性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是:A 普鲁卡因胺B 胺碘酮C 氟卡尼D 普萘洛尔E 普罗帕酮4、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首选药是:A 肾上腺素B 异丙肾上腺素C 去甲肾上腺素D 多巴胺E 阿括品5、防治急性心肌梗塞时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是:A 普萘洛尔B 利多卡因C 奎尼丁D 维拉帕米E 普鲁卡因胺6、治疗强心甙中毒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和轻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好选用:A 阿括品B 异丙肾上腺素C 苯妥英钠D 肾上腺素E 麻黄碱7、以奎尼丁为代表的IA类药的电生理是:A 明显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明显抑制传导,APD延长B 适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适度抑制传导,APD延长C 轻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轻度抑制传导,APD不变D 适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严重抑制传导,APD缩短E 轻度抑制0相上升最大速率,轻度抑制传导,APD缩短8、与利多卡因比较美西律的不同是:A 作用较弱B 兼有α受体阻断作用C 可供口服,作用持久D 有较强的拟胆碱作用E 不良反应较轻9、细胞外K+浓度较高时能减慢传导,血K+降低时能加速传导的抗心律失常药是:A 索他洛尔B 利多卡因C 丙吡胺D 氟卡尼E 胺碘酮10、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是:A 利多卡因B 奎尼丁C 苯妥英钠D 普萘洛尔E 维拉帕米11、减弱膜反应性的药物是:A 利多卡因B 苯妥英钠C 奎尼丁D 美西律E 妥卡尼12、有关胺碘酮的不良反应错误叙述是:A 可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B 可发生肺纤维化C 可发生角膜沉着D 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E 可致甲状腺功能减退13、心房纤颤复转后预防复发宜选用:A 奎尼丁B 普鲁卡因胺C 普萘洛尔D 胺碘酮E 苯妥英钠14、能阻滞Na+、K+、C a2+ 通道的药物是:A 利多卡因B 维拉帕米C 苯妥英钠D 奎尼丁E 普萘洛尔15、首关消除明显的药物是:A 苯妥英钠B 氟卡尼C 普鲁卡因胺D 利多卡因E 奎尼丁16、缩短APD和ERP的药物是:A 苯妥英钠B 普鲁卡因胺C 奎尼丁D 胺碘酮E 维拉帕米17、对普萘洛尔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阻断β受体B 降低儿茶酚胺所致自律性C 治疗量延长浦肯野纤维APD和ERPD 延长房室结的ERPE 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18、治疗浓度利多卡因的作用部位是:A 心房、房室结、心室、希-浦系统 B房室结、心室、希-浦系统C 心室、希-浦系统D 希-浦系统E 全部心脏组织19、下列抗心律失常药的不良反应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奎尼丁可引起金鸡纳反应B 普鲁卡因胺静注可致低血压C 丙吡胺可致口干、便秘及尿潴留D 利多卡因可引起红斑狼疮样综合征E 氟卡尼可致心律失常20、可完全对抗迟后除极所引起的触发活动的药物:A 毒毛旋花子甙KB 西地兰C 阿托品D 异丙肾上腺素E 以上都不是B型题问题21~22A 利多卡因B 丙吡胺C 奎尼丁D 普鲁卡因胺E 苯妥英钠21、缩短希-浦系统的APD,延长心室肌ERP的药物是:22、禁用于青光眼及前列腺增生病人的药物是:问题23~25A 利多卡因B 胺碘酮C 普鲁卡因胺D 氟卡尼E 奎尼丁23、在角膜发生微型沉积的药物是:24、能引起红斑性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是:25、能引起金鸡纳反应的药物是:问题26~28A 奎尼丁B 利多卡因C 苯妥英钠D 阿托品E 维拉帕米2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好选用的药物是:27、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宜选用:28、心房纤颤最好选用:问题29~31A 奎尼丁B 利多卡因C 胺碘酮D 氟卡尼E 维拉帕米29、选择性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是:30、缩短APD及ERP的药物是:31、适度阻滞钠通道,适度减慢传导的药物是:C型题问题32~33A 钙拮抗药B 钠通道阻滞药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32、减少早后除极与触发活动的药物是:33、减少迟后除极与触发活动的药物是:问题34~35A 利多卡因B 苯妥英钠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34、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是:35、治疗心房颤动的药物是:问题36~37A 奎尼丁B 普鲁卡因胺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36、大剂量可致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是:37、长期使用10%—20%病人发生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是:问题38~39 A 可用于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 B 静脉注射适用于抢救危重病例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38、普鲁卡因胺39、奎尼丁A 抑制Na+内流B 抑制Ca2+内流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40、奎尼丁41、地尔硫卓X型题42、利多卡因的体内过程特点是:A 口服吸收差B 肝脏首关消除明显C 肝脏首关消除明显D 常静脉滴注给药E t1/2超过4小时43、奎尼丁引起的金鸡纳反应可表现为:A 耳鸣B 恶心、呕吐C 头痛D 视、听力减退E 血压上升44、利多卡因可用于:A 心房纤颤B 心房扑动C 室性早搏D 室性心动过速E 室性纤颤45、抗心律失常药妥卡尼的特点是:A 为利多卡因的衍生物B 属于IC 类抗心律失常 C 口服有效D 可用于室性心律失常E 延长APD及ERP46、绝对延长ERP的药物有:A 普鲁卡因胺B 苯妥英钠C 丙吡胺D 利多卡因E 胺碘酮47、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有:A 利多卡因B 丙吡胺C 美西律D 妥卡尼E 普鲁卡因胺48、广谱抗心律失常药有:A 奎尼丁B胺碘酮 C 利多卡因 D 苯妥英钠 E 美西律49、慎用或禁用维拉帕米的情况是:A 心绞痛合并窦性心动过缓B 心绞痛合并房室传导阻滞C 高血压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D 高心压合并心绞痛E 高心压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50、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是:A 自律性增高B 早后除极与触发活动C 迟后除极与触发活动D 单纯性传导障碍E 折返激动51、抗心律失常药消除心脏折返激动的可能方式是:A 增强膜反应性B 减弱膜反应性C 延长APD、ERPD 缩短APD、ERPE 促使邻近细胞ERP的不均一趋向均一52、普萘洛尔可用于:A 心房纤颤B 心房扑动C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D 房性早搏E 室性早搏53、奎尼丁和普鲁卡因胺的共同作用是:A 降低自律性B 减慢传导速度C 延长有效不应期D 缩短不应期E 阻断α受体二、名词解释1、有效不应期2、动作电位时程3、折返冲动4、膜反应性5、奎尼丁晕厥6、金鸡纳反应7、早后除极8、迟后除极9、触发活动三、问答题1、简述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