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等级复习经典知识点微专题训练50 咸潮、赤潮 含详解
微专题26:咸潮赤潮风暴潮微专题

微专题26:咸潮·赤潮·风暴潮【高考真题回顾】【例1】(2013高考天津卷)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
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
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2.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A.完善预警系统B.围海造田C.修筑沿海堤坝D.建防护林【解析】(1)判断低压中心和向岸风。
①由题干可知,风暴潮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②图中乙地西侧(左侧)为低压中心,北侧、南侧均为高压。
甲、乙、丙、丁四地中,乙地距离低压中心最近,因此受低压中心影响最显著;③各地的风向,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
因此甲地为偏南风(离岸风)、乙地为东南风(向岸风)、丙地为东南风(离岸风)、丁地为南风(离岸风),因此只有乙地为向岸风;④因此综合来看,乙地距离低压中心最近,并且为向岸风,因此受风暴潮的影响最大。
(2)分析抵御风暴潮的有效措施。
①完善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警,但不能阻挡海水涌向陆地;②围湖造田,会减弱湖泊对水的“调蓄能力”,在海水入侵时,不能有效存储水,使得海水入侵水量更大,危害更大;③修防护林,可以阻挡海水的入侵,但效果弱于堤坝;④修筑沿海堤坝,可以有效防止海水入侵,抵御风暴潮,因此选项C正确。
【参考答案】B C【例2】(2013高考题大纲版)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据此完成1~3题。
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露的石油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解析】第1题,浮游生物的爆发性繁殖和生长是赤潮发生的原因,而浮游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的内容是营养物。
高中地理2.赤潮和咸潮,紫色土壤和红壤

释惑 | 赤潮与咸潮
赤潮与咸潮是两种不同的现象,赤潮基本上属于人为生态破坏,而咸潮大体上可以并入水文自然灾害。
定义:
赤潮主要是人为过度排放含N、P、K等
养分元素的工农业废水或生活废水,引
起水体富营养化而致使水中藻类、细菌
或其它生物爆发性繁殖而引起水体变
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水体中富含
铁、锰等微量元素可使赤潮发生机率增
大。
发生条件:其形成的原因与所在地温度高(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蒸发大,降水少,风和海流小,海湾封闭、水体交换少,沿岸工农业或城市比较集中、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等有关。
一般出现在夏季,春秋季也有发生。
危害:赤潮可致使水中缺氧、海水污染、海洋渔业减产等。
大量赤潮生物集聚可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而赤潮生物死亡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导致鱼类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这些海洋生物的尸体在腐烂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
和毒素。
赤潮发生后,除海水变色外,同时海
水的pH值也会升高,粘稠度增加,非赤潮藻类
的浮游生物会死亡、衰减;赤潮藻也因爆发性
增殖、过度聚集而大量死亡。
定义:咸潮是沿海河口附近的一种水文现象,
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
造成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发生时间
我国沿海的咸潮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季到次
年初春期间,主要由旱情引起,海平面升高、
风暴潮、人类的无序采沙也会加剧咸潮的蔓
延。
危害
对居民身体健康、工业生产以至农业灌溉都
有相当大的影响。
紫色土与红壤。
2020年高三地理高考复习微专题盐精选试题及答案解析(13页)

2020年高三地理高考复习微专题盐精选试题盐按照原料来源可分为4类: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
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得的盐叫作海盐;从盐湖中直接采出的盐和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叫作湖盐;通过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卤水进而制成的盐叫作井盐;开采岩盐矿床制得的盐叫作矿盐。
由于岩盐矿床有时与天然卤水盐矿共存,加之开采岩盐矿床钻井水溶法的问世,故又有井盐和矿盐的合称——井矿盐,或泛称为矿盐。
读我国陆上主要大、中型盐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盐矿分布特征是A.东部产海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井矿盐B.东部产海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湖盐C.东部产湖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海盐D.东部产井矿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海盐2.我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下列有关海盐的说法,正确的是A.淮河以北各海盐场,冬季为淡产季节,其他三季为高产季节B.东南沿海的海盐场,高产期基本上在春季C.南海及北部湾地区的海盐场,高产期为冬季D.我国南方海区蒸发旺盛,盐场规模比北方大盐度是衡量海水性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的四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海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的是( )A.曲线①B.曲线②C.曲线③D.曲线④4.有关海水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偏高B.赤道地区气温高,蒸发量大,盐度高于其他海区C.死海蒸发旺盛,为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D.60°N海区的盐度比南半球同纬度海区高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
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A.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密度B.①海水密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温度C.①海水温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D.①海水盐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温度6.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A.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小B.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大C.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小D.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大7.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的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C.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D.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下图为某科学考察队路线示意图。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赤潮和咸潮形成原因大揭秘(共14张PPT)

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 境条件下暴发性繁殖(增殖)或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 异常现象。长江口是我国赤潮高发区,下图为长江口赤潮发生次数 统计图。据此回答长江口赤潮发生有什么时间分布规律?
参考答案: 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多发生在5~8月,并 且以5月发生频率最高。
成因
咸潮
防治
天文大潮 河流水位低 风向与潮势一致
建立预警机制 采取调水以淡压咸 加强河道采砂管理 节约用水等
A.冬春
B.夏秋
C.秋冬
D.春夏
近3年来,珠江流域持续干旱,江河水位显著偏低,海水倒 灌,咸潮上溯,给珠三角珠海、中山、广州市等地供水造成 很大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 当河流咸潮发生时,除造成淡水短缺外,还可能引起的 生态环境问题是( C)
A.三角洲海岸蚀退
B.地面沉降
C.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化加剧 D.发生赤潮
赤潮与咸潮形成原因大揭秘
海洋中某一种或某几 种浮游生物在一定环 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 或高度聚集,引起海 水变色,影响和危害 其他海洋生物正常生 存的灾害性海洋生态 异常现象。
赤潮
原因 物质条件:海水富营养化
水域环境:干旱少雨、天气闷热,水温较高、 风力较弱或潮流缓慢
诱发因素:沿岸污水排放、海水养殖业 海运业发展导致外来赤潮种类的引入
防治
纬度较低,水温较高
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 的排放
静水环境
防
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控 体系,及时发现,采 取防范措施
治
喷洒化学药品直接杀 死赤潮生物或喷洒絮 凝剂,使生物粘在一 起,沉降到海底
控制污染,减缓或扭 转海域富营养化
地理专题复习:赤潮与咸潮(共14张PPT)

降水少,河流枯水期,水位较低
风向与海潮方向一致,助推潮势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人类活动(河床挖沙、沿岸取水量过大等)
近3年来,珠江流域持续干旱,江河水位显著偏低,海水倒 灌,咸潮上溯,给珠三角珠海、中山、广州市等地供水造成 很大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珠江口的咸潮一般发生在(A)
A.冬春
危害 赤潮
破坏了海洋正常的生态结构 赤潮生物分泌粘液,导致鱼、虾、贝等生物窒息死亡 赤潮生物死亡后,消耗大量溶解氧,造成鱼、虾等
缺氧死亡 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引起人类食用海产品后的中毒
咸潮: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 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咸潮
原因 天文大潮期
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 境条件下暴发性繁殖(增殖)或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 异常现象。长江口是我国赤潮高发区,下图为长江口赤潮发生次数 统计图。据此回答长江口赤潮发生有什么时间分布规律?
参考答案: 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多发生在5~8月,并 且以5月发生频率最高。
B.夏秋
C.秋冬
D.春夏
近3年来,珠江流域持续干旱,江河水位显著偏低,海水倒 灌,咸潮上溯,给珠三角珠海、中山、广州市等地供水造成 很大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 当河流咸潮发生时,除造成淡水短缺外,还可能引起的 生态环境问题是( C)
A.三角洲海岸蚀退
B.地面沉降
C.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化加剧 D.发生赤潮
成因赤潮防治 Nhomakorabea纬度较低,水温较高
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 的排放
静水环境
防
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控 体系,及时发现,采 取防范措施
高中地理考试专题复习(生态环境)

高中地理考试专题复习(生态环境)生态环境(1)赤潮问题: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
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危害:①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影响海洋旅游业。
(2)全球变暖①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3)酸雨带来的影响①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危及人体健康。
(4)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④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小流域综合治理。
(5)荒漠化问题: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自然原因: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②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③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⑤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采取措施:①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②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重要的地理界线(1)秦岭一淮河一线①黄土高原的南界;②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讲解:赤潮形成条件(含答案)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赤潮形成条件一、知识讲解赤潮形成的自然条件有:阳光强烈,温度较高,风力较弱,海水交换受阻,潮流缓慢,海域封闭。
人为原因: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其中相当一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同时,由于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全球气候的变化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
二、例题分析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佛山建筑陶瓷源于“石湾陶瓷”,有上千年的历史,沉淀了大量的文化。
早在明清时期就享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
石湾以“陶”为主,有“南国陶都”之称。
陶瓷产业是典型的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行业。
在陶瓷的生产中燃料成本约占30%,陶瓷产业的废气、二氧化硫及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均居各行业中的前列。
佛山陶瓷企业多为民营企业,佛山陶瓷的技术装备国内领先,但与陶瓷强国意大利、西班牙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材料二右图所示区域河网纵横,三江汇集,八口入海。
珠江口是我国赤潮频发的海域之一,赤潮实质是水体富营养化。
(1)据图简述佛山地理位置特点。
(2)根据材料一简述广东佛山瓷砖产业发展的瓶颈有哪些?(3)根据材料二简析珠江口水域赤潮频发的原因。
【答案】(1)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地处亚太经济发展活跃的东亚及东南亚的交会处,东倚广州,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
(2)①资源瓶颈:一方面是能源紧缺;另一方面是瓷土资源紧缺。
②环保门槛不断提高,而多数企业家的环保观念不强,不注重环境保护,对环保方面的技术改造投入不够。
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大多数企业投入不足,缺乏研发能力;大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
另外,佛山也缺乏国际知名的品牌和企业,从而导致佛山陶瓷在市场上未树立应有的品牌和价值。
④出口阻力越来越大。
(3)自然原因:①珠江三角洲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有利于赤潮生物大量繁殖;②温度高的封闭海湾,与外部水域交换较少,水循环更新较慢。
高中地理 赤潮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赤潮知识点总结赤潮又名红潮(不全是红色),是一种水华现象。
它是海洋灾害的一种,是指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尤其以夏季为盛。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温高;②静水;③静风;④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③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危害:(1)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造成破坏(2)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造成破坏(3)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食用海产品)预防:(1)控制污水入海量,防止海水富营养化。
(2)建立海洋环境监视网络,加强赤潮监视。
(3)改善水质和底质生活环境。
(4)减缓海水养殖业自身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治理:①喷洒化学药品直接杀死赤潮生物或喷洒絮凝剂,使生物粘在一起,沉降到海底。
②通过机械设备把含赤潮海水吸到船上进行过滤,把赤潮生物分离。
③用围栏把赤潮发生区域隔离起来,避免扩散。
注:重点把握其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预防是关键。
典例分析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
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①南方近岸海域③城市近岸海域②方近岸海域④乡村近岸海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A.9月到11月B.12月到2月C.3月到5月D.6月到8月3.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②加剧污染程度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④减轻污染程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1-3:A、D、D;解析:1.由题干知赤潮易发生在20-30C的温度范围内,我国南方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适宜赤潮生物的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地理微专题训练50 咸潮、赤潮赤潮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污染物,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泄漏的石油B.重金属盐 C.固体废弃物 D.氮、磷营养物2.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①北方近岸海域②南方近岸海域③城市近岸海域④乡村近岸海域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影响有①减缓赤潮生物的生长速度②加快赤潮生物的生长速度③使污染区域集中④使污染区域扩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D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比如氮、磷、钾营养物和有机物质你;石油、重金属盐、固体废弃物不会导致植物的快速生长。
选择D。
2.C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
所以赤潮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北方近岸海域温度低,发生少,南方近岸海域温度高,发生多;城市近岸海域生活污水多,发生多;乡村近岸海域生活污水少,发生少,选择C。
3.B 赤潮发生的海域要求水温较高,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减缓赤潮生物的生长速度;加快污染污染物的扩散,使污染区域扩大,选择B。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001~2005年各海区赤潮发生情况比较2001~2005年赤潮发生次数月度变化4关于赤潮成因和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近海城市污水和近海养殖污染会加剧赤潮灾害B.全球气候变暖有助于减弱赤潮灾害C.全年皆有,1~3月多发D.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较为封闭的渤海最多5.关于赤潮的危害和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赤潮会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②赤潮对人类健康没有危害③应该使用遥感技术加强对赤潮的监测和预报④沿海地区应该禁止海水养殖,防止海水富营养化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A近海城市污水和近海养殖污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发赤潮;全球气候变暖易导致赤潮的发生;从图中可以看出,赤潮多发生于5、6月份;东海为我国赤潮发生最多的海域。
5.A 人类食用被赤潮污染的海产品,可能会导致死亡;为防止海水富营养化,沿海地区应该合理进行海水养殖,而不是禁止。
6.咸潮,也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当内河含盐量(氯度)升高超过一定标准即形成咸潮。
下图为钱塘江河口大规模治江围垦与上游修建水库对河口氯度的影响曲线。
读图完成下题。
关于建库和治江围垦对咸潮上溯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建库缓解了咸潮、治江加剧了咸潮B.建库加剧了咸潮、治江加剧了咸潮C.建库缓解了咸潮、治江缓解了咸潮D.建库加剧了咸潮、治江缓解了咸潮【答案】A 受咸潮影响大氯度值高,受咸潮影响小氯度值低;以距离入海口70km为例来分析,在图中距离入海口70km距离处作与纵坐标平行的线,与图中三条曲有三个交点,读这三个交点的氯度值可知,建库、治江前氯度最高,建库后氯度最低,说明建库缓解了咸潮;建库、治江后氯度比建库后氯度高,说明治江加剧了咸潮,A正确。
7.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
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河口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读“长江口内咸潮入侵示意图”,一般情况下,就南支的北港和南港咸潮入侵强度来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港比南港弱B.北港比南港强C.北港与南港相等D.无法判断【答案】B 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所以南港的水流强,北港的水流弱,所以北港受海水入侵严重,咸潮入侵强度大。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珠江三角洲自2005年底开始再次发生咸潮危害,这是珠江三角洲遇到的最严重的咸潮。
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仍然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
咸潮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至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间,咸潮的直接诱因就是南粤大地连年干旱,但海平面的升高和人类的无序采沙也会加剧咸潮的蔓延。
据此回答下列题。
8.咸潮危害最容易发生在A.过量抽取地下水的地区B.沿海地势低平地区C.河流入海口D.多台风地区9.以下措施可以减缓咸潮危害的是A.修筑堤坝,抵御海水入侵B.上游水库开闸放水,增加河流入海量C.挖采河沙,疏通河道D.减少地下水的抽取,多用河水8.C咸潮是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造成的,最容易发生的地区当然是紧邻且直接与海洋相通的河流入海口附近。
故选C。
9.B 海水倒灌入河,一般发生在河流的枯水季节,河口水量少,水位较低。
减缓咸潮危害的有效措施应该是引淡压咸,上游水库开闸放水,增加河流入海量,可避免咸潮的发生。
故选B.上海水务部门某日发布消息称,受长江口咸潮(又称海水上溯或入侵,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入侵的影响,上海市陈行水库、青草沙水库取水口,氯化物浓度持续超过250毫克/升(国家地表水标准),最高超过3000毫克/升。
下图为上海市主要水源地及咸潮入侵路线图。
下表为三峡建坝前后长江安徽大通水文站流量变化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有关长江口咸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咸潮一般多发生在冬末春初B.受三峡大坝影响,夏季咸潮发生最多C.三峡大坝对咸潮不构成影响D.三峡大坝建成后,咸潮发生次数增多11.为了有效保护上海等城市水质安全,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A.控制流域用水总量B.各河段协调以法治水C.自来水厂迁至上游D.加大梯级开发力度10.A长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是雨季,冬季少雨。
冬末春初长江水位最低,容易导致海水倒灌。
三峡大坝使长江径流稳定,冬季长江水位不会太低,减少咸潮的发生。
有效保护上海等城市水质安全,可行的措施是各河段协调以法治水,减少污染。
长江口咸潮一般多发生在冬末春初,此时水位最低,容易导致海水倒灌,A对。
夏季是雨季,长江水量大,没有咸潮发生,B错。
三峡大坝使长江径流稳定,冬季长江水位不会太低,减少咸潮的发生,C、D错。
11.B 为了有效保护上海等城市水质安全,可行的措施是各河段协调以法治水,B对。
控制流域用水总量,加大梯级开发力度,不能解决污染问题,A、D错。
自来水厂迁至上游,距上海太远,不切实际,C 错。
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
我国咸潮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至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间,主要是由旱情引起。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珠江三角洲发生咸潮的可能性最大。
其原因正确的是①冬季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特别是干旱年份更为严重②人口和城市化进程加快③全球气候变化与咸潮无关④用水消耗量(即浪费量)和浪费率高居全国榜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下列咸潮损失降低可采取的措施中,可行的是:①建设节水型社会②提高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③加强咸潮监测与研究工作④制定骨干水库枯季调度管理办法⑤成立协调小组统一抗咸⑥在河口处修建拦河大坝A.①②③④⑤B.④②③④⑥C.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⑤⑥12.C据题意咸潮是由于旱情引起,珠江三角洲地区冬季降水量小,再加上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故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加大,冬季河流的径流量小,易发生成潮。
全球气候变化与咸潮有关,全球变暖会加剧咸潮的发生故C正确。
13.A 降低咸潮损失可通过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协调用水等措施加以解决.2010年入秋以来,珠江三角洲连续出现咸潮。
咸潮发生后,国家防总和水利部会同珠江上游贵州、广西两省区,制订了珠江应急调水方案,以确保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供水安全。
2010年1月17日,天生桥水库以每秒560立方米的流量开始放水。
2010年1月初,珠江三角洲再次出现特大咸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咸潮危害最容易发生的地区是A.过度抽取地下水地区B.沿海地势低平地区C.河流入海口地区D.多台风的地区15.2010年1月20日,某报以“珠三角咸潮敲响警钟,水资源大省竟然也叫‘渴’”为题,报道了珠江受严重咸潮威胁。
以下描述中,为珠江咸潮成因的是①南粤大地的干旱②珠江流域内水库下泄流量增加③全球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以及森林植被的逐渐恢复④天文潮水的顶托作用⑤多用河水作为城市水源⑥离岸风的吹拂A.②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⑤D.①③④14.C咸潮是沿海河口附近的一种水文现象,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5.C 咸潮是沿海河口附近的一种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
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下图为我国长江口一带“年平均盐度分布”和“咸潮时盐度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6.当河流发生咸潮时,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①三角洲海岸侵蚀后退②地面沉降③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化加剧④淡水资源短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7.减轻咸潮对城市影响的有效措施有( )A.水厂取水口向河流下游移动B.跨流域调水,保证城市供水C.开放上游水库蓄水,增加河口径流量D.建立海水淡化厂,实行含盐河水淡化16.D咸潮是指河流量下降,海水倒灌,海水上溯造成上游河道变咸的现象。
海平面上升、风暴潮、外海潮波等作用于海岸使得海岸侵蚀后退,咸潮没有侵蚀能力,①不符。
地面沉降是由于地下水过渡开采或地下岩溶构造塌陷引起的,与咸潮无关,②错误。
咸潮,导致海水上溯,地下水被海水入侵造成土地盐碱化,③正确。
咸潮使得河口的营养物质增加,加上咸潮使得河口区的含盐量升高,藻类生长较快,爆发赤潮,④正确,故选D。
17.C 水厂取水口向下游移动,容易取到咸水,影响水厂水质,对减轻咸潮没有很大作用,A错误。
跨区域调水,保障城市供水,但无法提高河流径流量,B做法不选。
上游水库放水,增加了河口径流量可缓解咸潮,C正确。
建立海水淡化厂,成本较高,无法大规模实行淡化,对减轻咸潮影响较小,D错误。
福建省莆田市木兰陂(如下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灌溉水利工程,因木兰溪上游早年建设的钱陂被洪水冲毁,后在现址处建成。
木兰陂灌溉水利工桯设有闸坝,可按需求提闸、落闸,配套部分为沟渠和海堤,发挥灌溉、抵御海潮侵袭等功能。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8.与钱陂相比,木兰陂受洪水影响小的主要原因是A.河道较弯曲B.海潮影响小C.河面较开D.水流速度快19.木兰陂每年会蓄水拒咸,正常年份可能处于蓄水期的是A.4月B.7月C.9月D.12月18.C钱陂在上游,落差大,因水流湍急,容易被山洪冲垮;木兰陂在下游地带,河面较开、流速较缓,受洪水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