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青铜粉改性PTFE复合材料对铝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TiO_2改性PTFE复合材料力学与摩擦性能的研究

A s a tT edf t i eh i rpre r ' ( o ttf ooty n )l i i p  ̄ aosTO o i dpl e a um— bt c:h e cs nm c a c poet s o I pl e a ur hl e i tt ap cf n. i 2 d f o tt f o r e n a l i f PTE y r l e e m s i m i e y rl
mo i e d f d PTFE o p st s i cm oi e
TI AN a ., E Hu _ XI Xu. o _, ONG — n d ng . S Xiwe
( . a r l adM t l g colI e no aU iesyo cec n ehooy Boo 10 0 C ia2 S adn oa 1 M t a n e l ryS ho, r e s i au n Mogl nvrt f i eadT nl , atu0 4 1 , hn ;. h nogV c- i i S n c g t n o ee Zb 5 4 4 C ia i a C H g ,i 2 6 1 , h ) ol o n
— — —
De e e , 0 0 c mb r 2 1
Vo .9, . 12 No4
文章 编号 :04—96 (0 0 0 0 3 0 10 7 2 2 1 )4— 34— 5
TO i2改 性 P F T E复 合材 料 力 学 与摩 擦 性 能的 研 究
PTFE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作者简介:李同生(1953—),男,教授,从事聚合物摩擦材料研究40余年。
PTFE 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研究李同生辛元石(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上海200433)摘要:纳米科技、纤维化处理和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改善聚四氟乙烯(PTFE )的耐磨性提供了新途径。
PTFE摩擦学改性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升其抗蠕变性,而摩擦过程中PTFE 能否在对偶表面形成牢固附着的转移膜仍是PTFE 润滑、耐磨材料研究应倍加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纳米技术;转移膜0前言众所周知,聚四氟乙烯(PTFE )具有优异的润滑性、优良的耐腐蚀性和热稳定性。
然而,PTFE 具有耐磨性差、易发生低温蠕变(冷流)等固有缺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单独作为润滑材料的使用。
相关研究也几无例外地围绕着如何改善和提升PTFE 的抗蠕变性和抑制其特有的片晶滑移式磨损而展开。
近年来,纳米科技、纤维化处理和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纳米PTFE 的小尺寸化,可以有效减小片晶滑移式磨损,仅2%(质量分数)的添加量就可以得到具有很好润滑性的聚甲醛自润滑材料[1]。
此外,通过将纳米PTFE 浸渍到微米至亚毫米级孔隙中,使其作为润滑剂固定在钢板-青铜粉烧结形成的多孔层上,可以制得氟塑料-铜粉烧结层-金属板材结构的三层复合材料。
纤维化使PTFE 高分子链得以在聚集形态和结构上得到改变,从而大幅度提升PTFE 的拉伸、抗压强度等宏观力学性能,同时也有效抑制了PTFE 的磨损。
通过摩擦学材料设计,将PTFE 纤维与芳纶等其他纤维以织物形式复合,并通过浸渍树脂等手段,可研制出高承载、高耐磨的自润滑衬里材料[2]。
利用金属基体的高强度将PTFE 约束在高力黄铜基材中而设计出的镶嵌型PTFE 自润滑材料,在显著提升其承载能力的同时,还具有摩擦因数小、耐磨寿命长、适用温度宽、抗冲击性能好及对粉尘等恶劣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从而极大地拓宽了PTFE 在工程机械、水利水电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锡青铜基自润滑材料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锡青铜基自润滑材料的摩擦学特性研究摩擦学特性是研究材料在摩擦过程中的行为和性能的科学。
锡青铜基自润滑材料具有独特的摩擦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摩擦部件的制造和使用领域。
首先,锡青铜基自润滑材料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能。
这是由于锡青铜中的锡和铜元素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够减少材料表面的摩擦系数。
在摩擦过程中,锡青铜材料能够通过自身的润滑层降低摩擦系数,减少摩擦损失和磨损。
其次,锡青铜基自润滑材料具有很高的耐磨性。
锡青铜中的金属间化合物、硬质相和弥散相等微观结构的存在,使得材料具有出色的抗磨损性能。
在摩擦过程中,这些微观结构能够抵抗外界的压力和磨损,保持材料的整体形状和性能。
此外,锡青铜基自润滑材料还具有优异的抗氧化和耐蚀性能。
锡青铜中的锡、铜等元素能够形成致密的氧化层和腐蚀产物层,有效阻止外界氧、水和腐蚀介质的侵蚀。
这保护了材料表面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寿命。
最后,锡青铜基自润滑材料还具有较好的低温摩擦性能。
在低温环境下,一些润滑剂和黏着剂的性能和效果会降低,导致传统润滑材料失效。
而锡青铜材料因其自润滑特性的存在,能够在低温下保持较低的摩擦系数,保证部件的正常运行。
总之,锡青铜基自润滑材料具有良好的摩擦学特性,包括自润滑性能、耐磨性、抗氧化和耐蚀性以及低温摩擦性能等。
这些优异的特性使得锡青铜材料成为理想的摩擦部件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机械等领域。
此外,锡青铜基自润滑材料还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
在高温环境下,很多传统润滑材料会失去润滑效果,导致摩擦热量的积累和磨损加剧。
而锡青铜材料由于其高熔点和高热稳定性,能够在高温条件下保持良好的润滑性能,有效减少磨损和摩擦热量。
另外,锡青铜基自润滑材料还具有较高的抗接触疲劳性能。
在摩擦过程中,接触表面会承受较大的载荷和应力,容易发生疲劳破坏。
而锡青铜材料经过特殊的热处理和材料设计,能够提高其抗接触疲劳寿命,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此外,锡青铜基自润滑材料还具有较低的粘着性。
PTFE基三层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分析

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2)第一章绪论 (3)1.1 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3)1.2 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类型 (3)1.3 自润滑复合材料及其摩擦学研究现状 (5)1.4 PTFE基三层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5)1.5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7)第二章 PTFE三层复合材料实验测试 (8)2.1 实验装置 (8)2.2 实验条件 (9)2.3 实验小结 (10)第三章不同填料组合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11)3.1 三层复合材料的配方 (11)3.2 干摩擦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和分析 (11)3.2.1 实验条件 (11)3.2.2 实验结果 (12)3.2.3 实验分析 (13)3.3 边界润滑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和分析 (22)3.3.1 实验条件 (22)3.3.2 实验结果 (22)3.3.3 实验分析 (23)3.4 油润滑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和分析 (33)3.4.1 实验条件 (33)3.4.2 实验结果 (33)3.4.3 实验分析 (34)3.5 本章小结 (43)第四章不同填料的PTFE基三层复合材料磨损机理分析 (44)4.1 不同填料加入量对磨损机理的影响 (44)4.1.1 石墨加入对磨损机理的影响 (44)加入对磨损机理的影响 (45)4.1.2 MoS24.2 填料种类对磨损机理的影响 (46)4.3 多种填料协同添加对磨损机理的影响 (47)4.4 本章小结 (49)第五章结论及展望 (50)5.1 结论 (50)5.2 展望 (50)致谢 (50)参考文献 (50)插图清单未找到图形项目表。
图4.1.2干摩擦12#和13#光学显微照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4.2 干摩擦22#和23#光学显微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4.3 干摩擦10#,12#和14#光学显微照 (49)表格清单未找到图形项目表。
几种铝锡硅铜合金的摩擦磨损特性

几种铝锡硅铜合金的摩擦磨损特性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对于合金材料的需求越来越高。
铝锡硅铜合金作为一种新型的合金材料,在工业领域中也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具有极佳的摩擦磨损特性。
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实验对铝锡硅铜合金的摩擦磨损特性进行分析,旨在深入了解这些合金材料的性能。
首先,本文选择了四种不同比例的铝锡硅铜合金样品,用于摩擦试验。
制备成盘状样品后,光洁度测试,在表面发现一些孔洞和裂纹,为了消除表面缺陷,进行了打磨研磨处理。
接着,采用球盘式摩擦试验机,对样品进行了摩擦磨损实验。
在不同负荷下,不同样品的滑移距离和摩擦系数变化情况得出的曲线,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样品在负荷作用下,滑动距离的增加而摩擦系数逐渐增大,且四种样品的摩擦系数均有介质变化区。
其中,Al-8Sn-3Si-1Cu合金的变化区域最小,说明其最为稳定。
接着,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各样品的摩擦表面。
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仿佛所有样品的摩擦表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锈蚀,同时,在表面形貌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到明显的拓扑纹理和轮廓区域的差异。
其中,Al-8Sn-3Si-1Cu合金表面平整度最高,呈现出较平滑的摩擦表面,且非常规则,因此,它的摩擦磨损性能最好。
最后,本文还对四种样品的耐磨性进行了研究。
如图3所示,四种样品在不同负荷下,经历相同滑动距离后,磨损量的变化情况。
示出了耐磨性的变化情况。
可以看出,Al-8Sn-3Si-1Cu 合金的耐磨性比其它的合金材料更优秀。
综上所述,Al-8Sn-3Si-1Cu合金的摩擦磨损特性最佳。
这四种铝锡硅铜合金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的差异,不仅与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有关,还和外界环境、负荷条件有关。
因此,在实际工业领域中,应该根据具体的使用场合选择不同种类的合金,从而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此外,红外光谱的分析显示,铝锡硅铜合金表面可能存在的氧化物和其他化合物会对摩擦磨损特性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合适的合金成分可以减少氧化物等化合物形成,从而提高摩擦磨损性能。
PTF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机理的研究

58
5 6
6 ——磨痕 宽度 R ——钢轮半 径 , 2 m 为 0m
— —
5 4
0
l 0
2 0
3 0
40
5 O
6 O
c 含量, Ⅱ %
滑 动 距 离 , 304 m 为 2
洞或气泡而完全充满 聚 四氟乙烯 , 么在受力 截 面上 聚 四氟 乙 那
烯 的 面 积 必 然 小 于纯 聚 四氟 乙烯 构 成 的 材 料 。在 外 力 作 用 下 聚
四氟乙烯从 锡青 铜粉 颗粒表 面被拉 开 , 因承受外 力 的总面 积减 小 , 以锡青铜粉填 充聚 四氟 乙烯 复合材 料 的拉 伸强 度较 未填 所 充体系有所 下降 。填料的加人常使 聚合 物材料 的硬度增 大。邵 氏硬度 的测试是将 规定形 状 的压针 , 在标 准的 弹簧压力 下压 入
a r sr a" n t e d o d t n b a ie we li h r c n ii . y o Ke r s:tn b n e;f c in;唧 y wo d i r z o i o r t ;we ;me h n s r a c a im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 , 聚四氟 乙烯 ( T E 因其 优异 的化学 PF ) 稳定性 、 热稳 定性好 、 低摩 擦系 数等 优点 , 得到 了广 泛 地应 用 。 但聚四氟 乙烯又存 在力学性 能欠佳 、 易蠕 变 、 耐磨 损等 缺点 , 不 为了拓展其应用领 域, 善其 力学 性能 、 改 增强抗 蠕变 性 、 提高 耐 磨性 , 必须对其 进行 填充 改性 。填 充材 料 主要 有青 铜 粉 、 纤 碳 维、 、 碳 玻璃纤维 、 石墨 、 二硫化钼 、 聚苯酯 、 聚酰 亚胺 等 , 充后 , 填 聚四氟 乙烯的抗蠕 变性 、 耐压性 、 耐磨 损性能大 幅提高 - 。 目 - 前, 关于聚四氟 乙烯 复合材料 填充 改性机 理方面 的研究 报道较 少。针对锡青 铜 粉改性 聚 四氟 乙烯 复合 材料 的研 究进 展 与不 足, 本文着重研究不 同 比例 的锡青 铜粉在不 同介质 下对 聚四氟 乙烯 复合材料摩擦磨损 性能 , 以及锡 青铜粉 的含量 对复合 材料 力学性能 的影响 ,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
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试验

复 合材 料摩 擦 磨 损试 验
范招 军 陈晓 萌 王 文
( 上海大学 机 电工程及 自动化学 院, 上海 2 0 o 0 7 2 )
摘
要: 本文介 绍了一 台环块式试验机 , 用 于研究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试环( 钢环 ) 和柱状 P S A f / F E复合材料 的对摩 形成摩擦 副, 摩擦副 的存在产生
的频率大 。不能很好 的模拟衬垫材料的实际工况 ; 因此 , 为了研究 P S A / F 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本 文中 自主设 计并 研 发 了一 台环 块 式 摩 擦磨 损试 验 机 , 用 于研 究衬垫材料 的摩擦磨损性能试验 , 试验载荷添加易 于实 现, 试样装夹方便、 可靠 ; 可以试验不 同频率及 载荷条件
试 环转 速 : ( 0— 4 6 0 ) I 1 ) m;
( 4 ) 载荷 加载 范 围 : ( 0~2 o 0 ) N; 试 验件 上 的载 荷 范 围是 ( 0~ 4 0 o ) N;杠杆 比 1 : 2;
( 5 ) 摩擦力测量范 围: ( 0— 2 0 ) N ; 测量精度误差小
1 引 言
损试 验机 、 切入 式摩 擦 磨 损 试 验机 、 环 块 型试 验 机 等 ; 这 些试 验机 的价 格 比较 昂贵 , 一 般 的载荷 变化 范 围小 , 运动
聚 四氟 乙烯 ( P T F E) 是一种应用 广泛 的热塑性塑 料 , 具
有超高的化学稳定性 , 可在( 一 1 9 o一 2 6 0 ) ℃条件下连续使
于0 . 2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 1 聚 四氟 乙 烯分 子 结构 ( 1 9 ℃)
PTFE复合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聚 四氟 乙烯( T E 自上 世纪 5 年代 美 国 P F) 0 荷 下 比较 稳 定 , 体 上随 着速 度 的增 大 , 总 摩 杜邦 公司 开始生 产并 投放 市场 以来 , 在研 制 、 擦 系数 相 应有 所 增大 。 如转 速 为 l 0 p 0 r m时 , 加 工和 应用 方 面取 得 了长 足 的进 步 。 用 途 不 同 载 荷 下 的摩 擦 系 数 大 致 在 0 2 左 右 ; 其 .t 已经 涉及到 航空 航天 、 石油化 工 、 机械 、 电子 、 l 0 p r m时 , 同载 荷 下 的 摩 擦 系 数 大 致 在 5 不 建筑 、 轻纺 等 多个 工业 部 门和领 域 。 文通过 0. 3 右 ; 5 r m时 , 本 2左 20p 不同 载荷 下 的摩 擦 系
速下的18 . 倍左 右 。 由此 可 以得 出 , PTEF复 合 涂 层 比 较 适 合 在 低 速 重 载 下使 用 。
2 3 P E 复 合涂 层摩擦 磨损机理 初探 . T F 由于摩擦 副之 间实际接 触面积很 小 , 球体硬 度又远高于 涂层硬度 , 因此 接 触 点
实验 , T E 合涂层摩 擦磨 损性能 做 了一 数 大 致 在 0. 6 右 。 没 有 出现 加 速 磨 损 处 的 金 属 凸 点会 嵌 入 涂 层 的 凸点 中 , 对P F 复 2左 但 PTFE 些研 究 , 出 了一 些结 论供 大 家 参考 给 的趋 向 。 复合涂 层属于典型的 热塑性高聚物 , 其蠕 随 着 载 荷 的 增 加 , 擦 系 数 相 应 的 有 变 极 限 就 是 其 强 度 极 限 , 以 使 得 高聚 物 摩 所 所 降 低 , 与 摩 擦 过 程 中真 实 的 接 触 面 积 在 周 期 应 力 和 瞬 时高 温 下 容 易 产 生 塑 性变 这 1. 1试 验试 样的 制作 相 关 。 着 载荷 增 大 , 层产 生 弹 塑 性 变 形 形 甚 至 塑 性 流 动 , 动 的 高 分 子 材 料 在 摩 随 涂 流 基 体 材料 选 择 中8 O 0x1 mm, 质 选 用 也 会 增 加 , 材 由于 涂 层硬 度 较 低 , 有 较 好 的 擦 的过 程 中分 子 链 被 打 断 的 同 时 也 与相 邻 又 40Cr, 热 处 理 淬 火 +回 火 , 面 硬 度 塑 性 , 经 表 载荷 越 大 , 体 压 入 涂 层表 面 的深 度 材 料 发 生 塑 性 连 接 , 以 从 涂 层摩 擦 表 面 球 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锡青铜粉改性PTFE复合材料对铝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金石磊;李小慧
【摘要】通过添加锡青铜粉对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进行改性,探讨了复合材料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与铝合金和阳极氧化铝合金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填充锡青铜粉后,复合材料对铝合金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的磨损加剧,拉伤了对偶,磨损以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为主;复合材料对阳极氧化铝合金在油润滑条件下耐磨性能有所改善,在干摩擦条件下,锡青铜粉从基体料中脱落,对偶表面出现了较深的犁沟,磨损以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为主.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
【年(卷),期】2017(045)004
【总页数】4页(P87-90)
【关键词】锡青铜;PTFE;铝合金;摩擦;磨损
【作者】金石磊;李小慧
【作者单位】上海材料研究所, 上海 200437;上海市工程材料应用评价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437;上海材料研究所, 上海 2004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3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燃油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污染已到了不得不控制的地步,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旨在解决燃油汽车尾气污染的问题[1-3]。
电动空调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度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的好坏是决定乘车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密封材料的性能稳定性、与压缩机涡盘的摩擦配伍性是影响压缩机寿命的主要原因[4-5]。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空调用涡旋式压缩机一般采用铝合金等轻金属材质的涡旋盘[6],密封材料采用改性PTFE材料,而关于改性PTFE 材料和铝合金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较少,本文在此背景下研究了锡青铜粉填充PTFE复合材料对铝合金及阳极氧化铝合金的摩擦学性能。
1.1 材料
聚四氟乙烯(PTFE),浙江巨圣氟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牌号为JF-4TM,平均粒径32 μm。
二硫化钼(MoS2),华谊集团上海华原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牌号为MF-1,平均粒径4 μm。
锡青铜粉,石家庄京元粉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牌号为ZQSn6-6-3,平均粒径25 μm。
1.2 仪器与设备
SHR-50A高速混合机,张家港通沙塑料机械公司;YF32-100液压压力机,湖州机床厂;GS-151高温烧结炉,成都天宇试验设备有限公司;Amsler摩擦磨损试验机,ALFRED J.AMSLER &CO;Quanta 400扫描电子显微镜,美国Philips公司;EDAX能谱仪,美国Ametek公司。
1.3 试样制备
锡青铜粉按照0%、10%、20%、30%、40%的填充量、MoS2按照3%的填充量通过高速混合机添加与PTFE基体中;在YF32-100液压压力机中进行冷压压制成型,成型压力为50 MPa,保压时间15 min;随后在GS-151高温烧结炉进行烧结,得到所需样品。
1.4 性能测试
摩擦磨损性能按照GB/T 3960-1983进行测试。
磨损试样为6 mm×7 mm×30 mm。
试验条件为:负荷245 N,线速度0.41 m/s,实验时间2 h,摩擦行程3024 m;对偶为铝合金及表面阳极氧化铝合金,表面硬度分别为110Hv0.2、
190Hv0.2,表面粗糙Ra0.8 μm。
1.5 表征与分析
PTFE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试样表面形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事先对试样表面进
行喷金处理。
PTFE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及转移膜采用能谱仪进行分析。
2.1 锡青铜粉改性PTFE复合材料对铝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
图1和图2给出了复合材料与铝合金对摩时的摩擦系数和磨痕宽度与锡青铜粉含
量的关系,可以看出,在干摩擦条件下,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在添加锡青铜粉后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其磨痕宽度在锡青铜粉填充后大幅度提高,磨痕宽度最高达到20.18 mm,在塑料的摩擦磨损中性能较差;复合材料在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
系数和磨痕宽度随着锡青铜粉含量的增加基本呈上升趋势。
图3和图4给出了在干摩擦条件下,锡青铜粉填充PTFE复合材料与铝合金对摩后的SEM照片。
可以看出,在干摩擦时,铝轮表面和复合材料表面均有较深的犁沟,属于典型的磨粒磨损,且锡青铜粉与PTFE基体结合处有较多裂纹,属于疲劳磨损[7],材料的磨损伴随着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
图5为铝轮表面的能谱分析。
从能谱图上可以看出,铝轮表面存在Cu元素,说明在磨损过程中铜颗粒可能镶嵌到了铝轮表面。
由图6可以看出,试样表面的犁沟
中有Cu、Zn、Sn和Al元素,说明在复合材料的表面有锡青铜颗粒和铝颗粒,这些颗粒在磨损过程中造成了材料的磨粒磨损;结合图5和图6可以看出,铝轮表
面有Mo和S元素,说明在磨损过程中MoS2转移至了铝轮表面,形成了转移膜,摩擦过程伴随着粘着磨损,但由于磨损界面上锡青铜颗粒和铝颗粒的存在,转移膜不能稳定存在不断破坏,无法起到降低磨损的作用,从而导致了复合材料磨痕宽度
较高。
由图1和图2还可以看出,在油润滑条件下,添加了锡青铜粉的复合材料对铝合
金的摩擦磨损性能比纯PTFE差,磨痕宽度达到12.60 mm。
由图7可以看出,在油润滑条件下,与锡青铜粉填充PTFE复合材料对摩的铝轮表面经过2 h的摩擦后,表面犁沟较多,这说明摩擦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磨粒磨损,造成了复合材料在油润滑条件下的磨痕宽度较大。
2.2 锡青铜粉改性PTFE复合材料对阳极氧化铝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
图8和图9给出了复合材料与阳极氧化铝合金对摩时的摩擦系数和磨痕宽度,可
以看出,对铝轮进行阳极氧化后,复合材料对其的干摩擦性能虽略好于对铝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但磨痕宽度仍比纯PTFE大,最高达到17.14 mm,纯PTFE为15.20 mm。
由图10可以看出,阳极氧化铝合金轮表面有较多的犁沟,图12为与复合材料与
阳极氧化铝合金轮干摩擦后阳极氧化铝合金轮表面能谱分析,由能谱分析可以看出,磨损后阳极氧化铝合金轮上C、F、Cu、Sn等元素,这说明摩擦过程中PTFE不断往阳极氧化铝合金轮上转移,但该转移膜并不稳定,因为基体中的锡青铜粉也脱离了基体在摩擦界面形成了磨粒,阳极氧化铝合金轮上的转移膜就不断破坏,基体上的PTFE就不断转移,如此循环,基体表面的大部分锡青铜粉就裸露了出来,见图11,材料磨损加剧,复合材料的磨损伴有粘着磨损。
由图8和图9还可以看出,复合材料对阳极氧化铝合金油润滑时的摩擦系数在锡
青铜粉的填充后变化不大,基本稳定在0.025左右,油润滑时的磨痕宽度在10%
的锡青铜粉的添加后大幅度降低。
在摩擦过程中,摩擦热可以通过导热较好的锡青铜粉散出,体系温度较低,另外由于阳极氧化铝合金表面硬度的提高,阳极氧化铝合金轮未被试样中的铜颗粒破坏,表面较为平整,见图13,同时由图14也可以
看出,磨损后的试样表面锡青铜粉均匀分布,填充锡青铜粉后,复合材料的抗压性
能提高,减小了复合材料的变形,因此复合材料的磨痕宽度大幅降低。
(1)锡青铜粉填充PTFE复合材料与铝合金对摩时,锡青铜粉的加入造成了铝合金表面及复合材料表面的拉伤,磨损过程中脱离的铝颗粒和铜颗粒造成了摩擦过程产生了严重的磨粒磨损,磨损过程同时还伴有疲劳磨损;
(2)锡青铜粉填充PTFE复合材料与阳极氧化铝合金进行干摩擦时,锡青铜粉从复合材料中脱落,拉伤了对偶,磨损过程出现了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当进行油润滑时,复合材料的磨痕宽度在锡青铜粉含量为10%时开始大幅降低,之后随着锡青铜粉含量的增加,下降幅度趋于平缓。
【相关文献】
[1] 张云垛,闫春华. 国民对汽车尾气污染造成环境危害关注程度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41(3):71-76.
[2] 曲凌夫. 汽车与环境污染[J]. 生态经济,2011(7):146-149.
[3] 赵拉. 浅谈汽车与环境污染[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1(12):40-41.
[4] 程魁玉. 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环境分析[D]. 天津:天津大学,2004.
[5] 许林林. 新能源汽车电动空调压缩机驱动器的研究[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
[6] 王文东,金石磊,李小慧. 新能源汽车空调涡旋压缩机用PTFE密封[J]. 有机氟工业,2011(3):25-29.
[7] 贾晓梅, 王黎钦, 古乐,等. 聚苯酯填充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摩擦学行为研究[J]. 润滑与密封, 2005(5):16-18.。